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时间:2022-07-22 14:17:3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pearlearri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篇1: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摘 要: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转换乡镇财政管理职能,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培植财源,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行为,是解决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乡镇财政 管理 财源建设 规范支出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最基层一级财政的乡镇财政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三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乡镇财政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负债沉重,财政运行艰难,大部分乡镇财政属于典型的吃补助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认为,稳定乡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强财政管理效益,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二、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行政体制的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如农业、水利、建设环保、畜牧、广播电视等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结合“撤村并村”,使乡镇机关人员向村级流动,并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减轻乡镇财政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四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专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检查票据的使用是否正确,收入是否按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入账,支出条据是否合法,本着“基本满足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则,核定经常性经费,确定财政支出基数,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

篇2: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关于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最基层一级财政的乡镇财政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三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乡镇财政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负债沉重,财政运行艰难,大部分乡镇财政属于典型的吃补助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认为,稳定乡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强财政管理效益,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二、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行政体制的'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如农业、水利、建设环保、畜牧、广播电视等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结合“撤村并村”,使乡镇机关人员向村级流动,并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减轻乡镇财政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四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专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检查票据的使用是否正确,收入是否按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入账,支出条据是否合法,本着“基本满足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则,核定经常性经费,确定财政支出基数,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

篇3:街道办事处财政管理思考分析论文

街道办事处财政管理思考分析论文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街道办事处的财政管理,是财政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现状

1、街道财政管理职责不统一。现行财政体制对街道财政的职能定位与财政所在街道办事处架构下职责定位不统一。街道办事处财政所除自身职责外,多包含审计、经管职责。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规定,其中的依法加强财政收人管理、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深化“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等内容,都要求对现行基层财政体制架构做出相应地调整。

2、财政资金沉淀较多。根据现行体制,街道办事处收人为村居自办企业、个体工商业户及小型商贸企业实现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除财政及高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的房屋出租、装饰装修形成的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片区建设项目和旧村改造建设项目形成的建筑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近年来注册登记的企业很多,税收增长比较大,获得的.超收激励资金随之也比较多。财政资金结存过多,未充分利用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3、街道与管委会财权划分不清。管委会在确定各街道支出基数时,对街道原承担的计生、农林水等支出,已纳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支出预算,由各职能部门细化分解到各街道办事处。但实际上各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仍要求办事处另行投人,同时各职能部门下拨经费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道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街道与各职能部门之间事权不清另外体现在对各类协管员的管理上,各部门都争相配置协管员到街道工作,致使各协管人员之间存在交叉重叠,街道办事处人员少,工作繁杂却无法发挥统筹作用。

二、加强街道财政管理的思路

1、分类管理。对办事处现有在编人员纳人管委会工资统发中心;对办事处聘用人员与社区居委会人员实行经费包十,年人均经费开支不得超过当年区财政下达考核控制标准。考虑到基层实际工作,按照向基层倾斜的原则,以高于管委会平均公用经费的标准,核定各街道公用经费总额。

2、划分事权。城市管理责任下移,将中心区的次十道路绿化养护及居住区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适时移交办事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逐步消化结余财政资金,促进街道间均衡发展。

3、完善转移支付。街道可用财力不再取决于税收收人,而是来源于管委会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水平要同全区经济发展水平挂钩,要同完成管委会的重点工作、考核指标、财源建设情况挂钩,由管委会职能部门提出意见,财政部门审核拨款。

4、强化税收征管。房产、物业等财产税收因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更具有地方税收的属性,授权办事处统筹整合协管员队伍,在村居、社区的配合下接受税务机关委托代征房产税、契税。建立健全工商、税务、物业、街道、社区五方涉税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税工作机制,填补漏洞,实现应收尽收。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将已纳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支出预算的计生、农林水等法定支出,用于街道社区的社会事务、社会保障支出重新纳人街道财政统一管理。通过建立街道财政财务单一账户,逐步将街道办事处财务收支也纳人区级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对照各级财政部门要求,进一步规范街道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

6、准确核定补助。在对绿化养护、道路及居住区保洁面积准确量化,明晰事权的基础上,对街道管理的道路和绿地养护保洁引人“单位成本控制”理念,参照园林及环卫部门的标准核算成本;发挥市政、园林等主管部门的作用,对绿化养护制定分级分档考核管理办法,按照考核结果确定补助标准。

7、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在每年预算执行中引人绩效考核机制,对街道社区建设类项目进行考核评比,对其中资金使用效率、百姓认可度均较高的项目予以资金奖励,奖励资金原则上仍用于该社区内开展建设或公共服务活动等项目支出,以此提高街道开展此类项目的积极性。

篇4: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为全面了解乡镇财政建设情况,探讨解决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升基层财政建设水平,根据省厅的部署安排,我局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着重就当前乡镇财政职能定位、乡镇财政体制、资金监管、机构现状、干部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乡镇财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乡镇财政自1983年建立以来,在巩固基层政权、加强乡镇政府收支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十一五”以来乡镇财政发展情况

1、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金安区国土面积1657平方公里,东邻合肥,辖17个乡镇、5个街道,总人口8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6万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财政收入 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0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

近年来,金安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十一五”以来经济增长连续三年超过14%。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①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到20,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6.7亿元,比的17.6亿元增长了1.08倍,年均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与202359元相比,年均增长19.6%。②乡镇工业快速发展。乡镇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以上工业户数由的21户增加到了年的90户,规模工业产值由20的5.1亿元增加到2011年54.3亿元,年均增长60.5%。③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末,全区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91万千瓦时,年均增长9%;农村用电量达到5566万千瓦时,年增长1O%;实现1OO%的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基本解决了20万人饮水质量安全问题。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④三产旅游、商贸快速发展。在全面转型发展中乡镇逐步调优结构,特别是旅游,在南部四乡镇已获得4A景区4处、3A景区2处的情况下,将在三十铺镇着重打造投资达40亿元的中国—南溪古镇,张店镇大别山石窟二期,中店乡悠然南山、华侨城、老年公寓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和运营必将成为我区乡镇经济增长的新起点。

2、乡镇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情况。①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年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96万元,到2011年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58万元,增长3.31倍,年均增长33.9%。②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乡镇财政收入总量为50370万元,其中财政征收非税收入为949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8.8%,且比例成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乡镇财政征收非税收入为2691万元,占全年乡镇财政收入19358万元的14%。③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06年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495万元,到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781万元,增长2.14倍,年均增长21%。2011年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62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6%。

3、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及工作经费保障情况。2011年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为1431人(其中在职819人,离退休612人),年人均实际财政支出9.5万元(含基本支出和各类专项支出)。

4、乡镇“三资”管理工作情况。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的管理,各乡镇都成立了“三资”管理服务机构,做到办公有地点、办事有人员、管理有制度、工作有程序。

5、乡镇政府债务管理情况。2006年乡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6亿元, 2011年乡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2亿元,乡镇债务多为历史性债务和建设性债务,大多因拆迁安置、道路修建、集镇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配套等形成的直接债务或间接债务。近几年通过加强债务管理和制度约束,区对乡体制中要求建立偿债准备金等措施,乡镇债务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近年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情况

1、财政职能转变情况。近年来,财政所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和收支管理、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等,与取消农业税前相比,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主要表现在“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向农民收钱的“征管型”向现在给农民发钱的“服务型”转变。二是由过去抓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现在管理财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转变。三是由过去“单纯业务型”向现在“综合协调型”转变。

2、乡镇业务建设情况。近年来,由于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收支管理,乡镇财政业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向乡直部门和村级组织延伸。将乡镇所有乡直部门的财务纳入财政统筹,取消乡直部门的会计和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变过去各自为政、多途管理为财政所统一管理。成立了“村账乡管”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帮助村级组织建立村民理财小组。二是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监督,乡镇财政由资金管理向资产、债务管理延伸,乡镇财政监督向用款单位、具体项目等全程监督延伸。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主动参与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管理;建立完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同时对乡镇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了登记和监督,防止资产流失;乡镇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对乡村债务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审核。三是预算管理逐步规范。实施乡镇财政综合预算改革,增强预算约束,乡镇预算编制随意,执行不严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管理,收支基本纳入预算管理。定期协调税收征管部门收入征管工作,协税护税抓收入机制基本形成。四是做好民生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由保工资、保运转向保民生、保农业农村发展延伸。通过实行“一卡通”、“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将各项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把国家的涉农补贴、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

3、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1)目前,区财政设立专门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即农村财政管理局(区局二级机构)负责乡镇财政所的日常管理、考核、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等职责。(2)金安区共有乡镇街财政所22个,其中:乡镇17个,街道办事处5个(其中涉农街道2个)。全部属于事业机构。(3)全区实有乡镇财政工作人员130人。按年龄结构分,30岁以下9人;30-45岁的52人;45岁以上的69人。按文化程度状况分,研究生2人,本科以上学历的56人;大专学历的64人;高中学历的8人。

自从4月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后,财政所三权也上划区局管理,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的工资、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全部上划区财政局机关统一管理,上划管理后,通过这几年抓机关效能建设、人员培训、绩效考评、廉政教育等,财政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4、乡镇财政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近年来,乘着省厅提出创建规范化基层财政所的东风,区财政对基层财政所也做了详细改扩建规划,基本上分三年完成,到今年底全区90%以上的乡镇都能完成创建规范化财政所任务。通过近年创建规范化财政所工作的有序开展,乡镇财政所面貌大为改观,基本做到电子显示屏及时公布信息;电子触摸屏方便群众来访查询,办公环境优雅,办公设施齐全,办公逐步由手工化向电算化操作转变,财政干部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但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改善,如电子信息化应用仍较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网上办公任重道远。同时全区没有一个乡镇财政所配备公务用车。

(三)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开展情况

1、乡镇财政管理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乡镇财政管理对象,按照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理解,主要就是乡镇财政监督、协调、服务的对象。传统管理对象就是乡镇本级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收支,新时期则向村级组织经济收支延伸。现在仅从服务角度来说,则向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为全体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延伸,因为更多财政的惠农资金将直接通过乡镇财政发放到人民群众手中。乡镇财政的管理范围除了包括乡镇财政本级的各项财政性资金、上级下达资金、民生工程资金以及村级组织运转资金外,还包括各种惠农支农资金,还包括乡、村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的管理等。这种管理对象的不断延伸和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正是当前财政所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繁忙的原因所在。

2、当前乡镇财政管理模式。金安区仍是区乡两级财政,财政各自独立,区对乡实施财政管理体制,调节乡镇财政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具体管理方式仍实行“乡财区管乡用”模式,这是根据金安区政府《关于乡财区管乡用试点改革实施意见》来确定的,主要内容是“预算共编、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集中核算”。到目前为止,除了会计核算回归各乡镇以外,其他几项政策仍在继续执行。

3、“乡财区管乡用”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一是明确乡镇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属于乡镇的财政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区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支持乡镇发展经济。二是统一设置账户。取消乡镇政府及所属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取消乡镇金库,乡镇国税、地税及农税收入直接划缴区级金库。三是实行工资统发。区财政在乡镇财力范围内对乡镇实行工资统一打卡发放。四是实行先会计集中核算,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初期实行乡镇收支区级集中核算,20核算回归乡镇,乡镇支出实行区级国库集中支付。五是加强票据管理。取消乡镇财政所的票据管理权,上收到区财政局统一管理,切实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五是强化债务控制。一方面冻结存量债务,另一方面控制增量债务,乡镇举办公益事业,或因乡镇经济发展需要举借新债的,须在落实还款资金来源、还款时间后,报区财政局初审,经区政府审批后方可实施。

4、取得主要成效。通过几年的实践来看,实行“乡财区管乡用”这一管理模式对于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提高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保障工资正常发放、保障乡镇正常运转、遏制新增债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当前乡镇财政体制情况

金安区19个乡镇街,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发展很快,有的边远乡镇自保工资都很困难,根本谈不上发展,所以区财政必须根据乡镇经济发展现状、结合上级转移支付情况,对乡镇实行以调节收入、平衡支出为主的财政体制,落实“向下倾斜”政策,保障各乡镇正常运转、发展需要。目前区对乡20到第四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已制定实施。

1、新一轮财政体制主要内容。第四轮财政制定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结合、统筹兼顾和让利乡镇相结合、激励奖惩和调节机制、简明规范和便利操作相结合”的四项原则。确定了以“核定收支基数、差额全部上解(或补助)、一定五年不变、超收分档分成”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财政体制。

(1)核定收支基数。一是按前三年水平合理确定财力基数。二是通过认真测算,确定乡镇人均4.8万元为支出基数。(2)按照体制确定的乡镇财力、支出基数,确定乡镇上解或补助。财力大于支出基数,上交;财力小于支出基数,补助。一经确定,五年不变。(3)超收分档分成。根据年度完成财政实绩,超基数财力部分,区乡依比例参与分成,多超多得。

2、落实“向下倾斜”政策。新一轮体制进一步赋予乡镇行为一级政府所享有的权责。(1)财政收入向乡镇倾斜。区财政按照财权与事权匹配原则,将乡镇属地各项收入划归乡镇,包括国、地、财所有收入,确保乡镇收入完整性,包括部分区级招商引资企业落户乡镇,产生的税费收入都作为乡镇收入。(2)向乡镇下放财政支出责任。区财政部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将涉及乡镇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治理、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群团工作、民政社保、抚恤救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农业生产、防汛抗旱、集镇建设、民生工程、消化偿还债务、提供公共服务等各项行政事业支出和其他适宜于乡镇直接管理的行政工作职责下放乡镇,同时也将支出责任随同下放乡镇,实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并按规定在体制中予以经费保障。(2)财政体制统筹兼顾乡镇发展。对财力水平较低的13个乡镇,区财政拿出一定财力予以补助。对财力水平较高的6个乡镇,区财政调节上解,并制定激励机制,促进增收,统筹兼顾乡镇平衡发展。

(五)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及其体制上存在的难点、不足、制约因素及其成因

1、难点和不足。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乡镇在财政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影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健康运行。

(1)职能、职责定位不明晰。目前,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服务对象的不断延伸,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乡镇财政有些工作有“越位”和“缺位”现象,如“三资”代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家电下乡、联村包村等不同程度“越位” 现象;而预算管理、财政监督、资产管理等职能不同程度“缺位”。一是乡镇预算管理职能弱化。有的乡镇预算仅限于乡人代会的一份预决算报告,预算的约束与监督作用有待提高,“三公经费”所占支出比重有待降低。二是乡镇财政监督乏力。随着下拔到乡镇的涉农项目资金增多,按现行的管理办法理,实施区级“报账制”多,乡镇直接管理的少,使本属于乡镇财政管理监督的职能被肢解,资金使用监督“缺位”问题突出。三是非税收入管理与资产管理不到位。非税收入管理职能落不到实处。由于机构上划,在乡镇中的行政执法权(如公安、工商、司法等)大多直接或间接地掌握在上级相关职能部门手中,脱离乡镇财政监督。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也落不到实处,乡镇大部分单位由区级部门主管,单位的资产同乡镇财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区级财政“鞭长莫及”,乡镇财政“有职无权”,形成国有资产管理上的脱节。

(2)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 在区对乡体制中,每年对乡镇收入目标任务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要求,有的乡镇财政收入基数高,则增长要求高;有的乡镇本身有困难,完成任务压力大。为了完成任务,有的乡镇通过增大非税收入入库比重办法,造成财政收入质量不高;有的乡镇甚至出现“挖税”现象,既增加了税收成本,又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真实性。

(3)财政所工作量、工作难度大。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农户补贴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到户,加上“三资”代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民生工程工作,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同时,由于人手普遍缺少,乡镇财政干部不得不身兼数职,做“万精油”型干部。大多数业务人员既当核算员,又当系统管理员,甚至还兼家电下乡、档案管理、票据管理等多项工作,还要联村办点,参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等,任务十分繁重。

(4)债务风险大。乡镇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时间长、原因多、数额大,部分乡镇消化困难。乡镇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近1.9亿元都属历史遗留债务,而且多属于经济条件不好,或正处起步发展阶段的乡镇。

2、制约因素及其成原因分析。上述存在困难和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完善。第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事权变化,财政面临的工作变化与传统制度要求不相适应,导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存在的“缺位”、“越位”等现象。第二,没有完全落实“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乡镇的预算和监督权限不完整,不配套,造成乡镇财政预算弱化、监督不力的现状。第三,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机制和制度约束,在财政支出中,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第四,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考核任务重,特别是财政收入任务考核,是各级各位领导关心、关注的焦点,重压之下,常常出现扭曲情况。第五,历史性债务和政策性债务是乡镇债务构成的主要因素。

二、今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乡镇财政的地位和作用。全区的乡镇财政所机构和职能在先后经历了两轮机构改革后方面基本稳定下来,其地位和作用也得到社会的逐步认可。一是乡镇财政作为农村乡镇财力分配的职能部门,为乡镇一级政权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等职能提供基本的财力保障。二是乡镇财政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乡镇财政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带动其他资金投入农业是增加农业投入的有力手段。此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是投放在乡镇及乡镇以下的,乡镇财政对这部分资金使用,要进行项目论证和跟踪问责等工作,它所发挥的监督管理作用是区级财政和其他主管部门无法替代的。三是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区级财政的基础。首先从乡镇财政组织收入的能力上看,乡镇预算内收入不断增长,是乡镇经济发展后盾。其次从我区乡镇财政收入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看,2011年乡镇财政收入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28%,是区级财政的稳固基础。

建议将乡镇财政建设纳入国家财政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尽快出台乡镇财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宣传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对支出的监督和跟踪,从政策和法规层面明确乡镇财政的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任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职能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尽管征收的职能有所淡化,但资金监管和为民服务的职能非但没有削弱而且亟需加强。随着财政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乡镇财政管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非常紧迫,非常必要。要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这个大前提,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确保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着力从五个方面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

一是收入管理职能。组织财源建设,培植乡镇财源;组织协调乡镇财政收入管理负责乡镇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及资产资源性收入等征收工作,管理财政票据。二是分配资金职能。包括统筹分配乡镇财政性资金,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组织执行乡镇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组织制订本级经费开支标准定额;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负责编制财政预决算草案,参与上级安排乡村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资金分配;对乡镇财力进行综合平衡。三是监督管理职能。负责监督管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监督检查各项财政政策和财务会计执行情况;负责监督管理乡镇各项财政性资金、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村级组织运转资金,监督管理乡镇资产,监督管理乡镇政府性债务,监督检查乡镇内公益项目的实施情况,协助监督管理乡镇范围内的会计工作,负责对乡镇财政性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四是落实政策职能。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民生财政政策,财经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五是服务发展职能。参与制定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运用财税政策工具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负责财税政策咨询辅导,指导单位申报政策扶持项目资金;组织或协助财政扶持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负责会计培训、财务辅导。

(三)进一步创新乡镇财政管理模式

按照“工作流程科学化、管理目标精细化”的原则,在“乡财区管”的基础上,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乡镇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对接。

1、预算编制管理精细化。坚持预算标准化,包括编制支出定额标准化、编制要求标准化、编制格式标准化等,全面掌握所属预算单位人员工资、资产负债、收费标准等基础信息基础数据信息。健全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推进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细化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健全预算执行机制,强化预算约束。2、收入管理精细化。编制完整收入预算,积极协调征管部门,严格按均衡要求组织收入入库。完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在农村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款,实行收缴分离。3、项目资金管理精细化。首先要赋予乡镇财政履行资金监管的权利,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到资金的拨付、工程的验收、跟踪问效等进行全程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各类项目的专项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实行区乡两级报账制。对于实施范围广、涉及多个乡镇的项目在区级报账;在一个乡镇范围内的实行当地报账。4、“一卡通”资金管理精细化。对涉农“一卡通”资金实行“五个一”管理,即“指标一同下、资金一户管、服务一站办、补助一卡发、收支一本账”。财政所每年会同相关站(所)通过上门调查、走访等方式,核对补助对象上年补贴资金的领取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对享受各项补贴资金的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对上报的补助对象名册和补贴金额核对无误后,再由信用社发放资金,并坚持每次发放补贴时都在财政所和各行政村张贴公示,公布举报电话,发动广大群众共同监督,杜绝冒领、套取补贴资金的现象发生。5、信息建设一体化。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是科学化精细管理的技术支撑,要纳入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金财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财政内部局域网建设和区乡财政内网联结工作,乡镇财政的所有业务工作要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逐步构建区乡一体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乡镇财政与同级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网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6、绩效考评制度化。加强乡镇财政目标管理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评结果的适用,做到有奖有罚。

确保上述管理模式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突出依法理财。严格按法津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二是注重流程设计。要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管、绩效考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进行。三是完善岗责体系。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界定定岗职责,确定工作衔接的节点和程序,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四是加强绩效考核。要根据岗责体系的要求,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积极推进预算、执行等工作绩效考核。五是健全配套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方式稳定下来,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六是运用科技手段。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建立财政管理各环节畅通、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有所有预算单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四)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和基础实施建设

1、完善管理体制,着力加强乡镇机构建设。继续维持区财政局对乡镇财政所的人、财、物三权,完善管理体制。乡镇财政所代表区财政局管理乡镇财政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完成乡镇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在机构性质上,建议落实乡镇财政所为行政机构,提升乡镇财政所为副科级待遇。

2、提高服务能力,着力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科学合理配备乡镇财政干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机构、岗位不健全,人员结构老化等问题,落实新人稳定增长机制。

3、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激励机制。认真解决乡镇财政干部身份待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省批准的乡镇财政聘用制干部,尽快通过考核转为公务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财政所序列定为公务员编制,从而赋予应有的执法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调动财政干部的积极性。

4、切实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水平。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乡镇财政干部培训规划,通过省、市、区三级共同努力,力争达到每三年时间对全体乡镇财政干部轮训一遍。制订实施乡镇财政干部“六五”法制培训规划,全面提高乡镇财政干部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

5、加大乡镇财政机构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乡镇财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办公场所建设,完善乡镇财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和完善财政服务大厅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建议为财政所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切实满足乡镇财政日常工作需要。

6、加强乡镇财政自身建设。一是建立基层财政所“评优创先”机制。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财政所”和评选“优秀乡镇财政干部”活动。二是加强财政所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健全票据管理、印鉴管理、网络管理、定期对账、定期互审等制度,保障乡镇财政人员和资金“两个安全”。三是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档案管理。要制订乡镇财政档案管理的具体标准和操作办法,促进乡镇财政档案规范管理。

(五)进一步完善区乡财政体制,稳步提高乡镇财力保障水平。

建立乡镇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向困难乡镇“补血”。继续落实“向下倾斜”政策。要根据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困难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向困难乡镇“补血”,解决乡镇发展平衡问题。一是在合理界定区乡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规范区乡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收入范围,统筹区域财力,保障乡镇基本运转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二是建立区对困难乡镇的体制外补助制度,对财政特别是困难乡镇进行重点帮扶。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乡镇收入较大,财力较多的乡镇实行超收分成奖励,激励先进,不保护落后。

要建立乡镇财源建设管理机制,促进乡“造血”。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保障薄弱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和争取资金项目。乡镇一级必须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篇5:乡镇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部门的基层组织。乡镇财政的职能和国家财政的职能具有一致性,都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的重要工具,具有分配的职能。同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进行监督检查,所以,它又有监督的职能。但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与监督,还存在一些弊端,就此谈点个人意见。

一、存在问题

买税卖税现象,增大了乡镇税收成本。由于对乡镇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分成、定缴定补”的财政管理体制,加之国税、地税征收机关为了节约税收成本等因素,取消原一乡一镇一税务所的征收模式,该设国税、地税征收分局,往往一个征收分局管辖几个乡镇的税收工作,给买税卖税创造了条件,把甲乡镇税收划转给乙乡镇等;同时,各乡镇财政收入任务完成好坏,直接影响到乡镇领导的成绩。因此,各乡镇都主动与国税、地税征收机关协调“关系”,以资助办公费等名义进行变相买税卖税,有的乡镇以税收返还的形式给予个人奖励作为吸引“外来税源”的优惠政策,以挖取本乡镇辖区为其他乡镇或县级税渊,达到增加本乡镇财政收入任务的'目的。变相买税卖税不仅增大了乡镇税收成本,还增加了乡镇的财力负担,有的乡镇连发工资都十分困难;同时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践踏了国家税法的严肃性;也为产生腐朽创造了条件。

目前有的乡镇财政管理较为混乱。一是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设置会计帐户,会计科目混用;二是财政所帐务处理不及时,帐帐、帐证、帐表、帐实不符时有发生;三是以领代报、白条列支现象严重;会计业务核算不正确等。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不高,爱岗敬业责任心不强;一是有的乡镇财政人员未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二是财政人员自身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三是乡镇中心工作、突击性工作多等因素。

实施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职能难。目前有的乡镇“七所八站”收支未纳入财政统一管理,财务人员不是专职人员,对帐务处理不规范、甚至采用“包包帐”造成帐目不清,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由于人们对财政监督管理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对财政监督管理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进行监督检查是和自己过不去对着干。有的领导也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只要完成收入任务,管好财政所自身的帐就行了,监督检查是多此一举,财政人员存在畏难情绪,怕因进行监督检查而得罪人。审计、区级财政监督检查机构人员少、涉及面广等因素,对乡镇的日常监督检查也很难到位。

二、对策建议

对变相“买税卖税“现象应从体制入手,改变国税、地税现有的征收格局,实行一乡一镇一征收所;国税、地税收入任务不分解到乡镇,直接考核国税、地税征收部门;改变对乡镇的考核形式,以乡镇培植源协税护税工作作为考核内容。

对乡镇财政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增强财政人员的责任心,培养敬业奉献的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对财政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规范,并作为晋级增资的依据;把乡镇财政列入财政审工作计划,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做到一监督、二检查、三帮助、四提高,最终促进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对乡镇监督检查的宣传力度;为免去被查单位的不理解、不支持,以便发挥好乡镇财政的监督职能,县财政局应以文件形式作为工作任务安排每年乡镇必查部门、专项检查项目,同时也是促使乡镇财政所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的一种途径,并要求将监督检查情况上报县财政局监督机构,列入年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有条件的财政所应设置专兼职财政监督检查人员,对内对外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对乡镇的财务收支统一纳入财政所管理,实行零户统管。

篇6:财政管理困境与路径研究论文

财政管理困境与路径研究论文

我国政府将自身管理职能予以细化,从而将其分解到下属的各个事业单位或者行政单位中去,二者具有相同的运转资金来源,均由国家统一拨付,所以此类单位应对自身财政管理职能予以规范,为财政资金的应用与管理提供必要保障。但就现状而言,不少行政以及事业单位对于自身财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甚至因管理不善而步入困境。

一、地方财政管理困境

1.财政收入问题

现阶段国内地方财政管理存在不规范征收以及收入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征收税收出现税收费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各级政府单位与相关部门征收费用五花八门,与公共财政目标相悖,地方公共财政体制也难以实现合理化;

(2)由于税种不确定、有限的税源、开发新税源的进展不畅以及分税制的影响等,地方财政存在萎缩现象。

2.财政支出构成不够科学

从当前地方财政支出构成比来看,行政管理支出以及经济建设仍然占据了相对较大的比重,而民生支出则相对偏少。由于地方财政始终倾向于经济建设,因此生产建设领域吸纳了大量资金。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大兴政绩工程,在过热行业以及形象工程建设方面投资过多,导致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资源。在发达国家,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部分所占比重约为70%,而在我国则不足40%,公共财政固有的`概念与含义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3.财政收支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目前国内地方政府存在支出远超于收入的问题,陷入收入难以有效增长的财源弱化困境。因为地方税种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税源相对分散,因而具有较大的征收难度;而随着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地方财政责任也相对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均离不开政府资金支持,由此造成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县乡财政处于困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需求两个方面。

二、地方财政走出困境的路径探析

1.强化财政实力,确保财政收入运行机制顺利运行

(1)推动税收制度稳步改革。首先政府要想对自身职能予以充分发挥,其离不开充足而及时的资金支持。在政府各项收入手段中,税收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且属于无可替代的一种创收方式。倘若税收制度存在不合理性,或者征收税款时未遵循相关规范,则会导致财政收入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地方政府应就基于现行税收制度,稳步推进,深化改革,提高新税源开发力度,建立并完善常规性税源开发机制。与此同时还应提高监管税收征收的力度,严格依法征税。同时还应严禁乱收费以及乱摊派等不良现象,由政府主导实施“费改税”的制度,在预算体系内纳入税收调整,构建以税收为主、少量规费为辅的合理收入体系。

(2)对地方经济结构加以调整,壮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对于地方财政而言,要想解决收入不足这一根本性问题,首先应着眼于本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经济结构加以调整,提高农业固有的基础地位,同时加大力度推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应结合本地域特点做出逐步调整,确保所制定的各项政策与市场发展趋势相符,并视具体情况提高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对地方经济结构予以合理优化的前提下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税源。

2.对财政支出结构加以优化和调整,同时应规范财政支出运行机制

(1)财政支出应为社会公共服务预留出相应的支出份额,应重视民生改善。首先应在财政支出中加大科技教育经费投入,确保该部分资金投入逐年稳定增长。政府应充分关注基础教育,并加大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开展义务教育;与此同时还应重视科技项目创新工作,为项目科技人员创造优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推动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与落实。其次还应构建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全功能以及充分资金支撑的社保体系;应对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业保险制度予以进一步完善,不断拓宽养老保险以及失业救济范围;应大力支持医疗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城市低保制度并予以完善。

(2)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合理精简机构以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现阶段,地方行政机构存在机构臃肿、供养人员过多导致人浮于事等问题,这对于原本处于困境的地方财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应对行政管理制度予以深化改革,裁撤冗余,合理精简,实现行政机构的有效“瘦身”。此外还应对行政运行程序予以优化和精简,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行政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3.应对预算管理体系加以完善

应对部分预算科目予以调整,确保预算体系更趋于合理化。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以及相关政策,组织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参与政策法规培训,尽量避免预算编制工作的盲目性。此外在执行预算时应严格遵循既定规范,确保其得到有效落实;各级政府也应保证预算公开透明化,主动接受民众监督。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国家财政政策对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地方财政管理则关乎国家财政方针政策的推行与落实情况。所以我们应着眼于地方财政管理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走出财政管理困境,从而贯彻落实国家财政政策,使之以更经济、更安全地形式加以实行。

篇7:绩效评价在乡镇财政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绩效评价在乡镇财政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现代乡镇财政管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关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度,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关系到当地政府的职能实现,也关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实施乡镇资金全程监督,通过绩效评价,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的使用效率,是探讨和研究乡镇财政管理的关键。

一、乡镇财政管理现状

随着农村建设和发展资金的不断增加,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把握和加强乡镇资金监督管理已经成为了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职责。现在许多乡镇将自身财政管理定位在“管精、管细、管实、管严”上,但是从乡镇财政管理的监管角度角度来看,依旧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管理经验,乡镇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在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创新思路,解决困难,实现乡镇财政管理的现代化转型。

二、绩效评价在乡镇财政管理中的必要性分析

绩效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支出管理活动,从本质来讲是政府通过内部控制行为,实现职能高效运转,优化资源配置。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上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国家财政支出作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政支出实施“追踪问效”,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发现乡镇财政管理漏洞和问题,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能够大大提高对乡镇财政管理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对于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效能,及时发现财政资金支出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加以解决;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速“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政府绩效评价,能够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刺激人民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从而进一步实现人民对政府的重大财政支出决策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绩效评价在乡镇财政管理中的应用

(一)明确乡镇财政管理内容及目标

乡镇财政管理实施绩效评价,首先需要了解和明确自身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在乡镇财政管理中作用。将各级财政安排和乡镇的所有资金纳入到财政监管的范围,并进行合理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绩效。除此之外,做好财政预算工作,充分认识预算工作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预算编制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保证资金的足额、有效发放,并重视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性。对于乡镇财政中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虚假立项以及挪用资金的现象要严厉打击,切实维护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二)确定乡镇财政绩效评价的重点

对于乡镇财政管理资金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乡镇本级的财政性资金;上级财政直接管理资金;项目类资金;上级下达并纳入本级财政管理的资金。对于这些资金要制定资金有效运行管理办法,并积极落实各项制度的贯彻实施,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的制定乡镇财政运行重点及考核目标,并赋予合理的分值,指标细化和量化工作要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核,并在公正、公开、公平的环境下,保证资金监管力度和监管效果。实施绩效评价要建立资金监管台账,从而保证各个环节可查、可追溯,并落实各个环节的责任及责任人,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和政策的落地性。

(三)落实绩效评价在财政工作运用

乡镇财政管理的绩效评价不仅要实现全程监督,还需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的反馈和处理,把绩效评价的'结果和乡镇的财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于绩效靠前的项目,优先安排,并及时的公布绩效评价结果,公开乡镇的财政数据,使乡镇财政管理能透明的接受社会监督。

四、绩效评价工作实施建议

(一)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构职能

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构,并安排专门人员对于乡镇财政进行管理,要重视县乡两级财政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近管理优势,在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从而提升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落实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实施。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化建设

面对大量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需要结合工作特点,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分析软件和绩效评价工作信息资源分享平台,从而实现对财政管理全程监控,提高监管的效能和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进一步落实评价结果反馈

绩效评价的目的是监督和指导财政管理工作,其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实现绩效评价职能的关键。目前很多地方存在有绩效评价,无结果反馈的尴尬现状,所以要建立结果反馈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和项目申报及资金使用挂钩,真正意义上实现绩效评价的作用。此外,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管理的发展实际,对于财政管理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使得绩效评价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现在村级财务由乡镇代管,这无疑增加了乡镇财政的管理压力,而村级财务由于管理相对混乱,在绩效评价时,就需要着重进行设计和加强监管,保证乡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五、结束语

绩效评价是管理的方式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较为成熟,但是在乡级财政管理中运用较为滞后,地方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绩效预算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保证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乡镇财政管理的有效开展,并且有利于指导乡镇财政管理的改进和创新,对于乡镇财政管理发挥着非常积极地作用。

篇8: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论文

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论文

摘要:财政管理是政府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政府管理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乡镇财政管理是财政管理的基层表现,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又是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这两者的分析与思考是很有必要和价值的。现今的乡镇财政管理体系以及会计核算制度由于缺乏一个成熟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会计核算

财政管理是指政府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管理,是政府为了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对所需的物质资源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活动的总称,简言之,就是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如今的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要加强对两者的改进和完善,实现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准确化,避免因此而造成资金得到不良利用或者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结果。

一、统一政策,精准定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税费等各方面的改革,乡镇财政管理基本都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也基本上反映出乡镇财政管理资金活动,但在实际运行中也不排除少数情况的发生。例如预算10万元救灾款通过授权额度拨到民政零余额账户上,发给农村贫困户上,因没有卡号,只能通过提出现金发放,而财政会计软件中设置了现金业务每日3万元提现额度,与实现财政管理资金活动存在一定偏差,未体现出救灾款发放的时效性。会计核算中个别业务做到灵动性,特事特批,尽量与乡镇财政管理相适应。由于目前对于这一领域的工作还没有相关的统一政策与文件,没能正确指导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使两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能、内容、方式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针对这样的现象,不管是国家也好,各省市的财政部门也好,最紧要的目标就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给出一套切合实际的关于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管理体系,把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与职能,促进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运行。

二、完善运行与监督机制

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必然离不开其运行与监督机制的优化。一方面,要优化工作人员队伍。多纳入素质高、业务精或者财经类专业人员,提升财政队伍的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这样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工作队伍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象征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在纳入专业性人才,优化人才队伍以后,还要对相应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性培训,定时更新其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素养,更新其对本职工作的认知,促使工作人员随时对工作保持一个新鲜的充满激情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完善乡镇财政体系的监督机制,来监督体系的正常有序运行。由于财政体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常常与国家拨下来的资金“打交道”,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的话,那么乡镇财政机制的运行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国家拨到农村的各项资金,基本上都具有紧急性,所以很有必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对资金的去向以及资金的运转给与严格的监督,避免因为监督不利导致资金管理出现问题,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改善乡镇财政办公条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单位是整个财政系统中最基层的单位,因此在办公条件等硬件设施方面相对落后,或者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虽然近十几年来乡镇财政相关部门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与完善,但是与标准硬件设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计算机老化、数量少、配置低运行慢等情况,都需要必要的改善。这不仅是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手段,还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改变以往沉闷、死板、没有激情的工作状态。因此优化乡镇财政办公条件,引进先进的、全新的办公设施对于优化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管是国家还是各省市的相关部门,都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不应该放任不管,要主动走进乡镇财政与会计核算部门进行实地的考察,对相关的硬件设施与办公环境进行记录,然后着手对此进行改善,避免因为这些不必要的问题,影响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也避免因此导致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无法正常而高效地进行,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

四、结语

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进展是否顺利,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对于国家财政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它关系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村一系列问题是否能够顺利解决,更高层面上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各省市政府,都应该把这两个问题放在显著位置,并着手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牛洪常.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不断加强乡镇财政管理[J].科技信息,(29).

[2]余华珊.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J].财政金融,(5).

[3]宋文斌.我国乡镇财政体制重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

[4]姚孝贤.对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J].西部财会,(8).

篇9:某乡镇土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某乡镇土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土地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聚焦点。**乡在二轮土地承包时,遗留了一些土地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实施,使土地矛盾更为突出。到底,**乡尚有**户**口人的**亩土地问题没有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成土地问题清查小组,边清查边调研,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乡现有*个村、**个自然屯、**个村民组,总人口*人,土地面积为**万亩。二轮土地承包时,我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对所有土地进行了重新发包,全乡人均土地面积6.19亩,最多的原**村人均土地面积10亩。

随着“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种地收益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土地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这些土地问题既有历史积累的,也有新产生的。归纳起来主要为:一是要地问题。**乡在二轮土地承包中,有部分村一些户在人不在的农户,在分地时没有分得承包田。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这些农户应该享有承包土地的权利,在分地时理应预留。“一免两补”后,在外居住的农户回村要地,产生人地纠纷。二是缺地问题。二轮土地承包到现在,全乡的人口、劳力等都发生了变化,新增人口和劳力要求分承包田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由于无地可给,问题越积越多。三是返地问题。绥中乡在二轮土地承包时或承包后,部分村为加速回收村级债权,将欠款农户的承包地收回抵债。现在这部分农户想还欠抽地,而村里将这部分农户的土地长期发包,一时很难彻底解决。四是补地问题。婚出婚入的妇女没有土地的问题较为严重,造成新的人地矛盾。五是失地问题。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计划的实施,加之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农户失地的问题也存在。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二轮土地承包时工作不到位。部分村在二轮承包工作中没有与农民续订承包合同,农民没有领取到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证,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致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不明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法律保障,给一些村级组织随意侵占或转包农民土地提供了便利,也使农民重新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要求缺乏法律依据。二是少数村违法收回农户承包地。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村屯的`农户常年在外务工经商,耕地请人代耕,甚至撂荒,拖欠或拒交应承担的税费,造成“税费悬空”。一些村为解决这一问题,不顾有关政策、法律规定,出现流转主体错位,侵害农民流转主体的权益,越俎代庖,强制收回承包地、或重新调整发包承包地,致使村级集体多留机动地或者将承包地收回后发包给本村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发包收入归集体所有。三是土地流转工作无序。**乡多数土地流转是农户之间在私下里进行的,既没有经过发包方备案,也没有签订正式转让、转包合同或协议,即使签有书面合同的,条款也不具体、不规范,对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有关赔偿等项条款缺乏明确的规定。同时,乡和村也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情况登记备案制度,导致农户之间发生纠纷时各执一词,无据协商或裁决。四是多数的村没有预留地。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我乡**村20户(原六、七组)和**村(一、四组)4个村民小组把原有村上的剩余土地全部均分给了农户,主要是因为乡村两级组织在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工作中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放任自流、急于求成。还有的村没有按照规定,留足预留地和机动地,现有的预留地根本满足不了回乡要地群众的要求,土地分配较难。**村这样的问题较为严重。另外,为了化解乡村债务,一些村把当时留足的预留地变为机动地长期发包,有的发包期甚至到第二轮土地承包期结束。对预留地缺乏相应的管理,随意进行发包现象也存在,导致人地矛盾增大。同时,地方规定与现行法律相矛盾也是产生土地问题的一个原因。原**地区在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时出台的32条中规定:欠款户不交欠款的只给口粮田不给承包田,要求外住户必须迁回本地且有住所时才能分得土地,导致一部分农户被挡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外,没有分到土地。

二、几点建议

土地问题的大量出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加收入,以及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解决这些土地问题,对整个农村今后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积极做好要地户身份的核实工作。清查要地户按政策是否应得承包地。主要是以二轮土地承包时确定参与分地人口为界定,清查户在人不在的户籍状况、生死情况等。重点对19以前已在外地落户要地户的情况进行逐一审核,主要调查其在现居住地是否得到承包地。

2、加大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是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的依据。要加强村级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力度,让他们准确领会农村土地承包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切实提高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解决土地承包和纠纷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切实在依据法律和政策解决问题上形成共识。对一些农民在政策理解上的偏差,要做好耐心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法律进村、入户,使广大农民掌握《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内容,准确理解基本精神。

3、对机动地发包进行规范。对机动地发包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对机动地超限额的部分,要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分包到户。对机动地发包大多数农民满意的,要维持原合同不变;大多数农民不满意的,要修订或完善承包合同。今后,村机动地全部实行竞价发包,坚持一年一发包,承包期最长不超过三年。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包给本村的农户,农户承包机动地后不得再转包。

4、积极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要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口头协议要及时补签合同;合同标的不明确的,要重新修订合同,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因流转价格和期限等引发合同纠纷的,首先由合同双方协商解决;对协商不成的,再由村集体组织调解解决,也可由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仲裁,还可以直接诉诸法律裁决。对今后的土地流转进行严格管理,未经承包人同意,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他人不准代为流转承包地使用权。土地流转除承包方和接包方协议外,还要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并到乡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进行鉴证,防止发生新的土地纠纷。

5、重点查处土地承包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农村土地承包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发农民上访的重点。个别村干部在土地发包中暗箱操作,偏亲向友,低价发包,个人从中渔利。 要对乡、村干部仗权发包土地、强行流转农民承包地、承包费中饱私囊等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群众公布,接受广大农民的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违法违纪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切实保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6、依法处理土地纠纷。 按照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面对现实的原则,妥善处理农林纠纷和农农纠纷。凡是土地权属已经确认的,任何一方不许越界开荒、抢种;凡是有争议一时又不能协商解决的,一律维持现状。对非法侵犯他人土地、抢占抢种他人耕地,以及非法闹事的,要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严肃处理。

篇10:电子政务系统档案管理问题与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广泛应用,电子档案管理也遇到了各种新的挑战。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电子档案的文件归档、安全保障、整合共享、档案移交、以及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之间的矛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几点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档案管理;安全保障

篇11:电子政务系统档案管理问题与思考论文

1.1文件归档存在的问题

电子文件归档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技术障碍、管理缺陷两方面。(1)技术层的障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业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处理业务,应当具备低冗余、高效率的特点,而档案管理则因其要保证在较长年限内的安全性,则需要高度的冗余;②电子政务系统可扩展性被限制,档案管理功能嵌入面临着很大的挑战;③在对数据的管理权限上,业务部门比档案部门更加完整,但是,当清除积存数据导致链接变动时,档案部门可能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档案,从而影响了管理和维护的进度。(2)管理上的缺陷。①管理权限得不到保障。电子档案是存储在业务部门中的`,所以业务部门的管理权限应比档案部门的更大;②责任主体不明确。电子档案的管理权限实际上是由档案、业务部门共同分享的,一旦发生丢失或篡改的问题,很难确认责任归属。

1.2安全保障不足

现阶段电子档案的安全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从影响因素上看可以分为以下3方面。(1)技术原因。系统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一旦存在点奥不正当电脑操作者的攻击、病毒、软件与硬件存在漏洞、系统与设备发生故障等情况,均会造成电子档案的丢失或者损坏。(2)社会或者自然因素。比如:档案保管场地自身的条件、火灾、地震等因素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管理上的问题。比如:权限不明、操作不规范、工作人员失误等。

1.3整合共享方式不统一

电子档案整合共享概念的内涵非常模糊,从广义与狭义,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看均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也就造成了电子档案整合共享不能避免的复杂性。此外,整合共享具有很多的模式,就档案实体而言,通常采用分散或者集中式的管理,使整合共享中经常遇到途径单一或多样、横向或纵向的体制、一致或异构的系统等矛盾,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整合共享的途径、方式会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不能统一。

1.4电子档案移交不规范

在档案双轨制的背景下,电子档案的移交面临着一定的问题。(1)档案的有机联系缺失。当前的电子档案移交中,大多移交的是单份的电子数据,未形成可以反应整体的档案,从而使移交档案缺乏关联。(2)档案的元数据不完整。双轨制的实施使人们存在备份的依赖心理,导致移交工作的不规范,进而造成元数据的丢失。(3)移交工作的效率被限制。由于纸质、电子档案的移交上存在时间差的问题,造成了工作量、成本的大幅增加。

1.5前端控制和全程监管的矛盾

前端控制和全程监管在现实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前端控制、全程监管都是基于档案部门的位置,要求自形成初始,对电子文件进行全程的管理。但是,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若实行了全程管理,档案部门则为主要的管理者,对前后环节进行同等的规划和管理,就不再需要前后端的理论;但是如果重视前端控制,那么档案部门就成为了后面环节的管理者,就不能很难实现对前面环节的管理。

2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规范档案移交

随着对档案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在线归档已越来越重要,且应当作为归档的主要方式;而离线归档能够解决特殊格式或者一些涉密的档案材料,所以也是不可缺少的,可作为辅助手段。因此,对于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应采用“在线为主,离线为辅”的归档方式。在归档规范方面应做到如下四点:①双轨制管理是现阶段的主要管理模式,所以应当将明确并区分电子、纸质两种档案移交的基本方法;②整理分析电子档案在线移交中的问题,一定要遵循档案的原始形式,预防复制形式下的双套归档,并慢慢转向单套归档;③明确档案移交各个阶段中档案馆、档案室的各自责任,以保证档案的完整、安全;④制定档案移交的标准规范,并完善移交的技术,促进单轨化的转型。

2.2安全保障措施

电子档案的安全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①技术上,强调自主研发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加密、杀毒、备份、隔离等措施;②管理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③法律法规上,对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进行完善,确定档案的凭证性,从而使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

2.3整合共享策略

档案管理工作应从档案本身拓展到现行文件的生成背景、环境及整个过程,因此在信息整合中应做到如下两点:①明确整合共享的内涵,在实践中基于信息、实体的整合共享联系密切,应当把两种相结合,形成信息、实体一体化的共享方式;②分散式和集中式电子档案的整合共享策略的实施效果是不同的,建议从共享效率、整合深度上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的条件。

3结语

将档案工作融入到电子政务建设中,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使我国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面对这些变化和问题,档案工作的所有部门应当针对各个环节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以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篇1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思考论文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思考论文

一直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的限制,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着诸多缺陷,对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和人民开始越发关注环境问题,注重保护我们共有的生存家园。本篇文章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指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并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希望本篇文章能够给相关人士一些思考和借鉴。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程度上的威胁和破坏。起初,环境破坏问题的存在并没有引起人民的关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发展活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发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生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随之加强,环境保护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环境保护为依托前提。

生态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石,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才是生态国家建设的重要宗旨。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多的差异。从第一次环境会议召开到现在,我国已经逐渐走上了环境保护的路上,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环境治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生的各种污染此起彼伏,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甚至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也遭受了污染,这样的状态不仅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也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环保之间的关系成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前提铺垫。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要求以及环境保护标准,国家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适时地调整环保标准,要在环境容量之下调整生产力的发展进度。[3]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与环境保护协调前进,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二、造成环境问题的经济因素

(一) 过分追求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国民收入导致环境破坏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核算的核心标准,更是评价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企业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利益。国民收入的高低也是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学中会经常出现“国民收入”这个名词,很多经济学者习惯用国民收入来考量一个国家的福利情况。当居民的消费为其他个人或者团体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个人或者团体就会增加获取这种消费品的动力,而这种盲目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但是经济利益的强大吸引力让人们意识不到这种危害性的存在,甚至忽视了这种危害性。[4]很多企业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盲目投资,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一些不应该生产的产品中,只为谋取经济利益。因此,盲目过度发展国民经济势必会给环境带来危害,造成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二) 产业政策的制定违背了环境保护的宗旨

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政策制度的制定往往以谋求更高更快的经济利益为落脚点,环境问题的出现与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进行有着重要的关系。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会对环境破坏产生一些间接性的影响。甚至很多产业政策带给环境打击性的毁坏。比如很多地区会有一些废旧产品的回收产业,以废旧电脑为例,企业会通过各种途径回收到大量的废旧电脑,随后让员工对电脑进行重新拆装,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高档商品的回收处理不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回收行业的不断发展可以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可观的利益,但是却对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 环境制度以及环境政策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作为主体所进行的过程会受到一定的约束,然而,环境保护制度的制定与实际落实情况对制度的效果有着直接性的作用。假如一个具有效用的制度不仅具有约束机制,而且具有激励作用,那么约束机制可以保障制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大化的效用。激励机制的存在可以促进经济主体行为的统一性,减少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阻碍。目前中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已经进展到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中,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环境治理也取得一些可喜的`进步。[5]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经济发展的推进对环境制度的制定也有着更高的标准,现存的一些轻微行政指令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并且一部分环境保护政策的监督管理以及落实所花费的费用给我国的财政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在当下的很多企业里,企业自身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度追求经济利益,目前存在的环境保护制度急需更快地更新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序与落实力度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 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的实施措施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生态环境是社会进步的条件,人的主体地位则是社会发展的落脚点。经济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破坏问题,但并非我们就要停止发展经济,而是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进行,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和宗旨,同时这也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经济

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在第二位的思想已经严重脱离甚至阻碍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当下,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保护提高重视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是要明确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和目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行为。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计划。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大部分依靠传统工业来创造经济收益,这种发展方式的特点是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比较多,消耗的能源比较高,同时最终的生产会排放出较多的废弃物。[6]这样的经济创收模式不仅给我国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要树立一个经济健康发展的理念,逐渐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将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在资源以及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比如节能政策、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以及治理污染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一方面要大力利用科学技术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废弃物的排放。

(二)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绿色发展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具备高污染、高能耗的特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很高的优越性,循环经济具有开采率低,利用率高,排污少的特征。循环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经济方式,由资源开发到产品制造,形成再生资源这样一个流程。在实行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去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7]循环经济的出现是对传统大批量生产、高度消耗以及大量排污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彻底变革。循环经济是一种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清洁生产方式的最大化的提高资源以及排污物利用率的绿色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本质上消除长期存在的环境难题,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

(三)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更要依靠科技的推动和辅助作用。我国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发展更高能效的经济,不断开发利用新能源,利用科学技术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效能,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的排放。新能源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缓解生产生活能源紧张的压力,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对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是贯彻落实清洁能源使用的实际性举措。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研发新型环保科技产品,大力增加对环保科技的资金投入以及人力投入,不断提升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的更新发展。同时应该大力引进先进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积极完善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效能,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发展。

(四)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强环境法制建设

经济发展过程中设立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强制性约束作用。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上升到一个制度化的层面,使得环境保护的落实更加规范、合理。我国政府应该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纳入到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去,不断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划分,逐步强化污染主体的法律责任意识。地方政府在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当将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中的污染责任,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更加明确和具体的强化,这也是环境保护法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8]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体制环境中,市场主体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趋利性。所以,用强制性的措施来强化地方环保立法,细化污染主体的责任划分显得更加具有迫切性。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污染情况都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各个地方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在国家环保法律下的大原则下,结合本地的状态进展,更加灵活地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五)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重视环保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政府应该意识到当今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通过多种途径和平台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个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自己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人翁,真正地从自身出发,将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政府应该通过各种环保宣传,让全社会意识到我们需要共同捍卫我们生存的家园,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曝光和整顿。同时引导更多人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中来。政府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对经济活动中环境保护的先进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励带动其他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提升人们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让全社会形成一个要发展还要环保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部门要严厉处罚并且要予以公示,并监督后续的整改工作的进行。通过不断传播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保工作,让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标尺,时刻规范着一举一动,共同发展生态经济,共同创造生态家园。

四、结语

经济保护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更是国家和地区良性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感受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给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甚至于降低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大气污染等糟糕的字眼笼罩着我们的生活,不得不承认,这都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活动所造就的后果。我们不能逃避现实,要正视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断加深对经济与环境之间联系的深化了解,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共存性,经济发展不能停下脚步,但是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够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这是得不偿失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环保先行的意识,坚持发展不破坏环境的循环绿色经济,每个人都争做环保卫士,树立责任意识,保护好环境才能发展好经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下的主要任务。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增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最终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进行的新态势。贯彻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可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财税的论文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讨论文

财政论文范文

加强地方财税法制建设论文

财政学相关论文

优化农村乡镇财政论文

广告学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与建议论文

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考论文

我国乡镇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
《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2023-07-29

精细化管理应用对策要点研究论文2022-08-31

毕业论文进展报告范文2022-10-04

新农村建设的环保困境与成因分析论文2023-01-10

财政学专业自我介绍信2022-12-14

财政学试题2023-09-14

社会保障税的论文2022-05-06

农村学前教育的论文2023-01-18

乡镇财务管理整改报告2022-05-06

乡镇企业管理战略论文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