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性统治意识的抨击与反省的论文(精选2篇)由网友“皮加索”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女性统治意识的抨击与反省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对女性统治意识的抨击与反省的论文
对女性统治意识的抨击与反省的论文
摘要:短篇小说《美妇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以女性主义特点为主、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美妇人》的创作有着与劳伦斯传统小说与众不同和独具匠心的一面。其一,作品的创作主题大胆并深刻地表现了劳伦斯对女性统治的讽刺意味,一改劳伦斯以往作品对于女性形象与性格模糊和矛盾的定位。其二,劳伦斯在风格与手法上打破陈规,大胆尝试了新的短篇小说写作技巧,同时印证了劳伦斯为世人争论已久、实则名副其实的“现代主义”小说特点。这些现代主义特点均与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相似。故本文将从创作主题与情节、心理学的情结学说演绎及现代主义小说创作风格的特点来探讨和比较两篇经典著作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劳伦斯;短篇小说;美妇人;福克纳;现代主义
英国作家劳伦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巧合的是两位作家不仅诞生在18世纪末,生活在跨世纪、充满社会变革的时代中,而且二者的创作主题均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在新旧社会交替的潮流冲击下人的价值观念所遭受的挤压与变型。其中更为关注的则是他们成功地塑造描写了中上层女性人物及她们畸形的情爱心理,在劳伦斯的《美妇人》与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女性在感情生活中的统治意识与统治地位不约而同地为两位作家抨击。表现了他们对于女性统治意识的深度恐惧与讽刺,对这一类女性描写的背后也流露出了作者对于悲剧女主人公的怜悯与同情。
一、主题与情节
女性统治主题反映在劳伦斯的很多作品中,该主题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统治意识占主导的带有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色彩的小说,另一种则为妻子占统治地位的小说。长篇小说中的代表是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小说止于保罗母亲的死使他摆脱了母亲的阴影,换言之,保罗感情生活的最终解放不是通过自己的反抗而赢得的,这样一来就加深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奠定了小说的悲剧基础。而劳伦斯的《美妇人》实际上则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化,可谓短篇小说的“情结学说”之中的经典。劳伦斯在对女主人公波琳强烈的、畸形的占有欲进行描写的同时,着重加入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统治意识的人物与事件。波琳前夫的侄女西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人物。她虽深爱罗伯特,却苦于这对母子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作者是通过西斯的眼睛来让读者了解到这对母子之间不正常的感情。而西斯反抗的过程则是由好奇到恐惧,然后是恐惧到挣扎,再由挣扎到反抗。她首先是观察这对奇怪的母子过于亲密的感情,得出结论“一定有什么事情不对劲!”。接着一次晒日光浴的偶然机会,西斯从雨水管口无意间听到这个备受良心责备的美妇人自言自语道出了不为人知的秘密,使她了解到大儿子亨利的死是因为母亲嫉妒儿子的爱情和阻挠造成的,小儿子罗伯特则成为了替代品。而她和罗伯特的感情也是因为波琳从中作梗不能正常地向前发展。于是西斯决定报复,她扮作亨利的鬼魂通过雨水管口彻底吓怕了波琳。秘密被揭穿的美妇人像一朵经历了暴风雨的玫瑰花,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地枯萎至死。与劳伦斯传统小说不同的是,该短篇的结局带来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和轻快的语气,而男主人公罗伯特也最终因为西斯的唤醒而变得独立和清醒。他无法原谅母亲,因为“她只爱过她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爱,她爱的是吞吃别人生命的权力,她现在吃我,就像以前吃亨利一样,她把吸盘伸进人的灵魂里,把人的生命精华全吸干”。罗伯特的声音体现了作为一个失去了感情自由的男人对于女性统治地位的深恶痛绝,而罗伯特的声音实际上是作者的声音。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下简称《艾米莉》)属于妻子统治意识这一主题。表面上看来,它与《美妇人》所要表达的主题略有不同。似乎福克纳想要表现的是以代表传统观念的丰碑式人物艾米莉的悲剧是由于时代造成的,而作者在突出这样一个象征式人物在整个时代的改变与岁月的流逝中也不仅难免遭受变化和损失,成为历史的奴隶。这是对福克纳主题的一种理解。然而作为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艾米莉》则向人们展示了女主人公的畸形恋爱心理,文中始终贯穿着另一条线索或悬念,即房子散发出来的恶臭究竟是什么。后来我们从恋尸癖事件、感情事件及买毒药事件乃至最后女主人公的心上人尸体被发现这一连串事件的叠加得知,福克纳刻画了一个性格扭曲的女人在处理与自己心爱的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统治欲望和异常行为。表面上看来,《艾米莉》体现的是一种心理极端异常的妻子统治行为,但其中渗透出的恐怖氛围与哥特式风格却与《美妇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文中均有悬念与毛骨悚然的气氛,如此一来增添了引人入胜的效果。《美妇人》的悬念在开头就提出来了,“波琳阿滕伯勒已经72岁了,但有时在朦胧的光线里,人们还会把她当作只有30岁”。为什么岁月的`流逝都对她无能为力?这便引出了波琳的秘密,足以吊起大多数读者的胃口。其次,女主人公死亡的结局都为精神崩溃,一改以往的端庄形象而不得善终,使得即便是讽刺的笔触也带有着同情的意味。曾经面孔就像一朵圣诞节的玫瑰花“美妇人”,却在经历了秘密被揭穿的恐怖历程后彻底地垮了下来,还形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小老太太,而且一改往日的优雅风度,像一条疯狗似地邋遢行事,时不时地冲人乱嚷嚷。渐渐的,她只肯呆在自己房里,让人把镜子全都拿开,不久,死在了自己的床上。《艾米莉》中的女主人公年轻的时候虽不能算作美丽动人,但也“身材苗条”,后来父亲去世随即情人离开,“她看上去象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以后数年中,头发越变越灰,变得象胡椒盐似的铁灰色”。两个女主人公都是患有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郁郁而终。不同点在于艾米莉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所以她身上更引人关注的却是倔强和迂腐,而她强烈占有心爱的人的畸形心理与抱尸而睡的恐怖行为就暂时扮演了时代带给她悲惨命运的一个见证。因此艾米莉的女性占有和统治意识表现在当心爱的人离开时,她将他永远的留在了自己身边——和他的尸体在一起。不同点是两个女主人公占有的方式不同:艾米莉剥夺了心上人的生命,而波琳则剥夺了儿子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
二、情结学说的演绎
《美妇人》无疑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演绎。劳伦斯描写了作为生身母亲的波琳对于两个儿子不健康的爱情心理。首先是她对亨利和克劳迪娅的爱情感到嫉妒,成功地棒打鸳鸯后逼死了大儿子。小儿子罗伯特就成了替代品。母亲刻意保持着年轻美丽的外表,白天养精蓄锐,晚上“一旦罗伯特回到家中,仿佛砰地一下,连接着她的意志力和面孔的那条神秘的细线立刻绷紧了,那双原本疲惫憔悴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喝过餐后咖啡,他俩就一起研究收藏着的一套十分奇特的古代墨西哥法律文件,度过了许多个美妙的夜晚”,“几乎像一个神甫在同一个年轻的女学生交谈”,说明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宛如情人一般。她甚至认为小儿子是冰箱里的鱼,侄女西斯是想把他捞起的猫,对任何接近罗伯特的女人她都视为情敌。她想占有罗伯特一直到死,只有她死他们才能结婚。她在精神上和感情上占有儿子,甚至把儿子想象成理想中丈夫的样子。使得儿子感情上被母亲迷惑住,经济上又依赖着母亲。直到死前还没有放弃对儿子感情的破坏,她甚至把财产用于自己建纪念馆。
《艾米莉》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和演绎了弗洛伊德的情节学说——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父亲对女儿的占有体现在禁止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的父亲曾经手执马鞭“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使得自己的女儿无法在适当的年龄谈婚论嫁,后又因为门庭的败落,更让艾米莉没有机会寻觅伴侣。这就使得艾米莉对父亲的依赖更为深刻了,直到自己的父亲去世,她还留着父亲的肖像画,不肯把尸体处理好,正当官员要诉诸法律和武力时,她才垮下来,埋葬了父亲。可见艾米莉对父亲的不舍已经超越了正常的父女之情,她试图留住父亲的尸体,正如后来留住心爱的人的尸体一样,死也不能分离。小说中对于艾米莉和父亲的关系有一段生动的描写:“长久以来,我们把这一家人一直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艾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三、创作手法
一个是英国现代主义文豪一个是美国现代主义大师,风格特点虽不尽相同,但在很多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通过二者在创作手法上的比较也再次印证了劳伦斯短篇小说继往开来的现实主义风格。《艾米莉》的写作特点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与蒙太奇的创作手法,颠倒了故事整个的时间和空间,并站在镇上居民的视角观察整个故事情节。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却不失新颖与独特。虽说劳伦斯传统的写作方法以心理独白而闻名,可短篇小说《美妇人》却是他的一个大胆尝试,即通过第三人称西斯的眼睛来观察和主宰故事情节。我们也不再看到普通的心理独白和简单的常规性第一人称叙述,取而代之的却是新颖的情节安排和叙事结构。首先,劳伦斯的情节安排有着一定的特点。仔细看来,《美妇人》的情节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的情节是通过女主人公波琳的侄女西斯逐渐发现波琳那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展现的。后半部分的情节讲述了西斯的报复和对男主人公的成功解救。其次,劳伦斯还通过描写人物其他方面,例如语言、行动乃至环境来体现真实的心理活动,这无疑是劳伦斯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突破,这对劳伦斯式的传统手法未尝不是一次重大的颠覆与崭新的尝试。而这一写作手法正是福克纳常用的技巧。二者又一次不谋而合。其次,在对女性统治地位的厌恶与抗争过程中,两个短篇共同具有浓厚的讽刺意味,虽然艾米莉是个喜剧性的悲剧人物,她的死又充满了讽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们来说不痛不痒,更有甚者把她当作一个倒下的纪念碑去敬慕,可是人们的这种冷漠加上讽刺效果,反而流露出了作者对这样一个悲剧人物的无奈与怜悯的情感。这与劳伦斯对波琳的讽刺很相像,只不过劳伦斯笔下的讽刺所引发的情感更为复杂,他的讽刺曾经是恨,也有爱与疑惑,正同作者自身经历的一样。这虽与福克纳的讽刺有些不同,但我们通过《美妇人》结尾发现作者几次描写波琳为“可怜的波琳”时,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个讽刺最终还是成为了同情的讽刺。所谓殊途同归,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都一样:被父母剥夺了爱的权利。讽刺的最后还是演绎成为同情与反省,引发了作者对悲剧人物命运的感叹,不但他们自己在反省着这些女人的悲剧根源所在,而且也留给了读者们无尽的反思。
四、综述
在劳伦斯的众多作品当中,现代主义风格特点虽说并不明显,但《美妇人》等短篇小说却不失为这位短篇小说巨匠的崭新尝试。这也使得劳伦斯成为世人称颂的“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的称号名副其实。通过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这一典型现代主义风格著作的比较,对比出了劳伦斯独特新颖的创作主题与技巧。使得我们对劳伦斯的作品意义与风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是短篇小说《美妇人》持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篇2:德育课程教学与女性主体意识培养论文
德育课程教学与女性主体意识培养论文
一、关于中职女生女性主体意识的调查研究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女性主体意识进行广泛调研。课题组利用德育课程教学,每个班级发放30份问卷(涵盖中职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共计4个班级),对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总样本为120份,回收问卷118份,回收问卷率为98.3%;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问卷率为95.8%。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调查分析如下:1.中职生女性意识淡薄。学生受媒体影响大,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73%。2.中职生女性独立意识弱,缺乏人格平等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大多数女生对某些行业的高回报充满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幻想;将改变人生命运寄希望于婚姻或不切实际的高额工作回报。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51%。3.中职生对女性社会角色理解片面,对女性个体价值认识不足。女生从事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低于男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89%。4.中职生中存在女性男性化意识。单方面强调女性,割裂男性、女性的天然联系。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32%。此外,调查设计了关于婚姻观和性观念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问题反映出性观念不成熟和刻意回避的态度。发展、培养中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有助于中职生克服女性心理狭隘、人格依赖;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有助于女生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复萌,全面成人。德育课程作为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主课堂。课题组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德育组5名教师,开展女性主体意识教学实验。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实验
(一)目标定位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要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实验坚持结合理论知识点,联系社会现实,培养中职生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二)方案设计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及本班级学生情况,结合教材,选取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这四个方面是:独立的人格培养、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美意识培养、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
(三)实施步骤
1.学前测试
实验前进行开放性测试,学生完成一篇自我认知文章,作为学生成长记录。
2.教学设计
将四个模块的培养目标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的五个单元。总计教学课时32,比教学实验前增加2个实践学时。
3.教学过程
(1)独立人格培养。在问卷调查中发现51%的中职女生独立意识缺乏,具体表现在“人格平等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两个方面。大多数女生依赖性强,缺乏人格独立意识,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一定是家庭,认同男性在事业上强于女性,女性应当在家庭生活中承担更多责任,认为女性一旦开始婚姻关系,可以专职家庭,不再继续工作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9%。这也反映出中职女生大多缺乏独立的经济意识。教学计划中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紧密结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增加自我认知测试、“霍兰德人格测试”,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分析性格,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在具体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将性格类型相似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引导学生分析男生、女性在完成同一任务过程中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同时,结合教学案例,参考教材中出现的素材,补充介绍医护行业中的优秀女性工作者、职业能手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和强烈的情感认同。使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获得独立人格,超越自我,
(2)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中职生大多处于14岁至18岁,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课程缺少对学生爱情观和性意识观念的教育。这一时期,青年学生产生对性的渴望和幻想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教育的.关键是要疏和导而不是防和堵。使学生理解性是成年人的权利和责任。青年女性要学会独立思考,既不恐惧性,更不对其持无所谓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单元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既训练学生思维,又了解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盲点。使学生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美意识培养。从古至今,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中职女生阅历少,人生经验浅,往往简单地将“美”与容貌、金钱相联系,容易受到媒体、网络、他人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的学生比例高达73%。教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美意识,结合教材中“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4)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人生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是中学阶段总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应当蕴含在每一门课程当中。发展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最终考量就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课题组成员在教授最后一个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时,设计了“价值观澄清”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发现最重要的价值观。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题组成员担任所在班级的兼职导师。兼职导师的设立旨在密切师生联系、及早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兼职导师走访宿舍,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生活入手,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及时解答学生疑惑。一方面课下的生活素材用做课堂教学的活动课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德育课程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不觉得枯燥。另一方面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价值观现状,易于开展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进行突破和创新。课题组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百分制打分)与开放式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回看课前撰写的自我认知小论文。评价结果显示,学生除掌握《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自身价值有了明确认识,尤其对两性关系、美意识认识深刻。(四)实施效果本学期,学生完成了深刻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效果较好,有的学生写道:“这个课让我第一次懂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自信自强才是人生的真谛。”全年级参加实验教学的两个班级,在各类大赛、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在全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上,共有12名同学积极参与,3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4名同学获得优秀奖。
三、结语
女性主体意识是中职女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这种意识实际上是倡导中职女生的自我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女性主体意识一旦形成,将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点,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行为,也是一种良性的生存风格,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引导作为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开展德育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是所有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德育课程。第二,教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关键,大量知识补充和传播代替空洞的说教。教师的形象与能力往往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教育效果。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三,制度是进行教学实验的必要支撑。改变以往以识记考核为主的单一化考评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考评制度。第四,规范课程类型与要素,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本学期设置两个学时的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
★ 读《红字》有感

【对女性统治意识的抨击与反省的论文(精选2篇)】相关文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2023-12-30
女权主义读后感2022-10-10
《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2023-02-19
研究过程综述 的范文2022-12-12
《马说》 92022-12-21
家读后感600字2022-09-01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原文2022-09-03
复活读后感850字2023-01-29
复活的读后感2024-02-18
复活读后感400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