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

时间:2023-02-19 07:41:2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共13篇)由网友“星期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

篇1:《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

《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

电影 《钢琴课》由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编剧并执导于 1993 年。上映以来,受到的好评不断。它的成功在于对女性的解读,一种女性为了追求爱情和欲望的反叛性和觉醒意识的深刻性。影片充分展现了爱情的魔力,也展现了女主角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大胆独立。影片刻画了主人公对人的本能欲望的大胆追求,是一部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一、爱情的魔力

艾达和贝恩斯的爱情是影片中真正爱情的范例。艾达,一位英国哑妇人,并且还带着一个 9 岁的私生女,更为关键的是她在语言表达上也有障碍。她腼腆得看似僵硬。她与一副毛利人打扮的贝恩斯,因为一架钢琴而相识,进而相爱。他们彼此之间甚至没有任何象征现实的意义,就这样“理所当然地”让人去接受,剧情就这样悄然地展开了,平静如水一般,美丽得如女人的微笑一般,顺延着女人的直觉和感官慢慢诉说,诉说出一种属于女性特有的美丽,这美丽中蕴涵着一种超越理性的力量。这就是爱情的魔力。

艾达因为思念被丈夫斯图尔特扔在海滩边上的钢琴,而第一次主动求助于邻居贝恩斯,因为她想带女儿去看被抛弃在海边的钢琴。当贝恩斯终于同意,并带她们来到了海边,艾达不能自已地弹奏了起来,女儿小弗洛拉则是在琴声中快乐地舞动身体。贝恩斯惊呆了,他沉默地看着艾达和她的女儿,他似乎有些了解这个看似木讷的女人了,在这震撼心灵的琴声中他的心也跟着柔软了,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谁,他想他已经迷恋上了艾达,就在她弹琴的这一时刻起。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用自己的 80 亩地来换取这架钢琴。艾达不明白也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交易,她不理解,那样一个看着有点可怕的男人,一个粗俗的男人,为什么要用地来换她的钢琴,更不明白为什么他还要她来教他。但是艾达是爱她的钢琴的,在丈夫斯图尔特的威慑下,她也应承了下来。艾达是如此迷恋着她的钢琴,每次的弹奏都是忘我地专注。贝恩斯也是专注的、忘我的,只是注意力不是钢琴而是艾达,就这样痴迷地望着艾达,对于他来说,上钢琴课与其说是学钢琴不如说是一种爱的享受。而此时,艾达并没有爱上他。而后,在长久的交往中,艾达才在不知不觉中对贝恩斯的感情有了依赖。

从影片的叙述来看,不管是由被动到主动接受爱情的艾达,主动去爱的贝恩斯,还是被动去接受爱情败笔的斯图尔特,在爱情的魔力面前,他们依然都去选择了爱情。艾达为了爱情牺牲掉了一根手指,以此而论,在爱情的牺牲精神上,她做得最为完美。影片在讲述爱情,讲述得很精致,而且在影片的最后也很好地完成了爱的主题。

二、欲望的指向

而当不谙世事的弗洛拉撞见贝恩斯和艾达在一起的画面时,幼小的她向她并不喜欢的斯图尔特提出了疑问,弗洛拉迷惑地对斯图尔特述说着她充斥在脑海中的问号,为什么一直是妈妈教琴,贝恩斯却并没有弹? 为什么有的时候在弹,而有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声音? 在幼小的弗洛拉心目中当然还不会理解钢琴对于自己的妈妈和贝恩斯的意义,但他们之间奇怪的态度,那一瞬间的陶醉状,已经让她产生了疑问。而这些问题随之被转嫁到斯图尔特那里,斯图尔特也因此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些许的怀疑。在斯图尔特的脑海里,他已经赋予了钢琴以欲望的内涵,更准确地说是欲望的导火索。

钢琴的最后一次出现,是斯图尔特准许贝恩斯和艾达的离开。在船上,艾达凝望着钢琴,似乎她看的不是钢琴,而是终于寻找到了痛苦的根源。终于,到最后,她将她所钟爱的钢琴掀到了海里,在套着钢琴的绳索缓缓落入水中时,她似乎有意无意地将脚踝也套了进去,跟随着心爱的钢琴一起沉入海底。钢琴在影片中曾经作为表现人的内在的情欲冲动的道具。因为女主人公不能说话的原因,她只好将钢琴作为她倾诉的对象,情绪宣泄的出口,更是她心声流露的寄托,她的所有,包括肉体和灵魂,全部都融化在这跳动的琴键之中了。影片以钢琴为媒介,将无声的沉默与有声的宣泄对比成极致,钢琴那美妙的旋律成为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将一个视音乐为自我生命的哑少妇和一个外表粗鄙而内心情感奔逸的男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爱欲表现下的女性意识

影片 《钢琴课》是一部堪称完美的女性题材电影。所谓女性题材电影就是指向于它的独立性和解放性,更多地体现于精神境界中。它不是简单的与男人的对抗,而是精神上的自由,内心世界的丰满和细腻。作为面向大众的影片,这部《钢琴课》向人们展示了爱情题材的魅力,但与此同时,作为反映女性意识的作品,其中反映的女性意识元素也值得探讨。

(一)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影片 《钢琴课》中的女主人公艾达自幼失语,于是她只能将她沉默的激情、心声的流露寄托在她心爱的钢琴上,通过钢琴细腻地展现出一个失音女深邃的情感世界。人往往生活在身不由己之中,虚设出种种的`困境。不去追寻结果如何,只是努力地在行走。在不可逆中去寻求迂回,痛心疾首又要默默承受。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爱情是要经历磨难的。影片从头到尾,都有一个孩童的声音在旁述,影片开始就用两组镜头交代了故事的女主人公和故事背景,沉默的女性特质成为艾达身上一个符号。当然,你可以将之归结为失音的缘故,但沉默往往压抑着一颗躁动的心。随后,艾达通过钢琴与贝恩斯的牵连纠葛成为整部影片的主题曲。

钢琴是极具隐喻意味的,它是艾达思想情感的宣泄口,它代表了一个女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与探寻,它所弹奏出来的美妙音符是超越了音乐本身意义的,是爱欲的象征。然而起初艾达是被 “禁锢的”,她屈服于父亲为她安排的婚姻,一个从未谋面的丈夫,束缚的思想成为她难以逾越的障碍,私生女的存在幻灭了她对现实美好的追求。这与社会的理性化与主流性别意识形态实际上密切相关。在影片的最初,她是木讷的、神情僵硬的,直到她的身体被男性欲望所唤醒,为男性提供了一种欲望的抚慰。这种抚慰同时也是艾达本身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因此说,影片中的艾达与钢琴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人与物的关系。钢琴,它是作为解救艾达的一种转变自身命运的途径,或是道具,蕴涵着一种女性主体的自我拯救。这种拯救的欲望由于斯图尔特的嫉恨被无情地制止了,这无异于伤害和再一次地压抑了艾达对于爱情和欲望的追求,钢琴最后沉入海底的那一刻所产生的心理投射作用是相当耐人寻味的。

(二) 追求内心中的所爱

当艾达发觉自己已经离不开贝恩斯之后,并没有因为自己有了丈夫而放弃自己寻找到的真爱。影片 《钢琴课》中的艾达、贝恩斯与斯图尔特看似是三角恋的关系,其实是隐藏的一种真挚爱情的关系,只不过这种真爱是艾达和贝恩斯,而斯图尔特,这位丈夫倒像是位爱情空间的闯入者,他的性别优越感在艾达身上并没有得以体现。他试图去控制他这位看似柔弱的妻子,想表现出强烈的征服欲与进攻欲,但最终全被艾达潜意识里的女性意识形态打败了。他所尊崇的男性主义,丝毫占据不了上风,在艾达的眼中这只不过是乌托邦。而贝恩斯对艾达不仅仅是爱,更多的是崇拜和尊敬。他看到了艾达隐藏在心底的那份坚韧与执著和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他用学习钢琴的方式鼓动艾达认识到自己身体和内心的真正需求。

四、结 语

在电影 《钢琴课》的结尾,艾达在离开斯图尔特后,用贝恩斯送给她的金手指在平静地弹着琴,触碰琴键的残缺指尖刺痛了我们的心,似乎感觉到了她曾经的伤痛,同时也抚慰了我们的心,让我们体会到平静生活中的幸福。艾达在贝恩斯的帮助下终于重新回归到一她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作为一名女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像藤蔓一般扩散到整个生命,“有一种寂静是无声的,有一种寂静是在深海的深处,全然静止”个真正自我的位置。

篇2:分析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分析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冰心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母性精神和生命意识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观。

冰心是一名创作生涯贯穿了整个世纪的才女,她用温和细腻的笔调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她的作品塑造了许多富于母性光辉的女性形象,表达了独属于她的女性意识。不同于其他女作家书写女性对婚姻、对家庭的疏离和反叛,冰心一直保持着一种传统温和的态度阐述女性与家庭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创造了许多有现代特质的贤妻良母形象。同时,她也没有回避现代女性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之间的矛盾,体现出自身传统和现代意识的统一。

冰心的大部分作品都体现出希望在母爱的情愫中寻找女性失落的世界,而系列小说《关于女人》更是鲜明地彰显了冰心的女性意识,小说中的R小姐、M 太太、L 太太等,都力图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女性的价值和能力,并争取让这种自我价值得到社会和男性的承认。刘钊认为女性意识有多种具体形态,生命意识就是其中之一。“女性的生命意识表现为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关系中,谋求女性理想化的生存方式,攫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竞争机遇,满足自我对现代生活状态的创造性追求,最终使自我的存在价值与自由意志在良好的生存环境中得以实现”。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关系中,女性尽力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追求个体价值和自由意志的实现,这难道不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显著标志吗?冰心通过女性身上所拥有的母性特质和生命意识,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女性意识观,让我们看到女性身上特有的力量与魅力。

谈到女性,自然会联想到与女性有关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家庭,从远古社会开始,当社会生产进入农耕时代,对劳动力强度的要求就增加了,男性逐渐取代女性在生产领域的主导地位,女性转而进入家庭。而冰心注意到了家庭对女性的重要性,将关注的视角投向了家庭。小说《西风》中的女主人公秋心10 年以后与年少时在追求者――远在旅途中偶遇,10 年的时光没有在远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却在秋心脸上刻下了憔悴和苍老。10 年里,她虽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但心灵上却受到了寂寞孤独的折磨,特别是与远的重逢让她“痛恨自己来劳碌的生涯”,后悔当初为了事业放弃了婚姻和家庭,然而一切早已无法挽回。所以小说结尾秋心只能在西风中呆然独立,目送远幸福的一家人离去。作者虽然一方面赞扬了秋心用理智压制情感,不愿破坏他人家庭的崇高道德,但更多的是力图通过这位职业女性的孤独和痛悔展示女性对家庭的渴望。

女性是家庭重要构成,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贤惠聪明的女人来操持,那这个家庭就不会美满。《两个家庭》是冰心登上文坛的第一篇问题小说,这篇小说明确提出了家庭问题。小说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妻子形象:陈太太是旧式官宦人家的小姐,不懂家庭管理之道,整天只会出去打牌应酬,所以家里一塌糊涂;而作为正面形象的亚茜,是一位现代女性,她将自己所学与家庭管理相结合,文化上与丈夫“红袖添香对译书”,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合理规划家庭收支,整个家庭井井有条,其乐融融。这样两个环境迥异的家庭,对丈夫也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影响,陈先生每天在外要面对无奈的时局,回家还要面对凌乱无章的家庭,在内外两股压力的夹袭下,终于不堪重负,英年早逝;而“我”的三哥虽然也受到了现实环境的困扰,但终因有个聪慧的太太,幸福的家庭,内心还是快乐的。冰心通过两个家庭对比,说明了妻子对家庭的重要性。“女性→家庭→男性”,女性在这个链条中看似处于最底层,但正是因为处于底部位置,所以女性对这个链条才起着基础性、支配性、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全的细胞,才会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乃至一个健全强盛的国家”。可见女性两个方面作用的发挥来彰显自身价值的。

总是把女性放在家庭这个位置,冰心的`女性意识是否有些太过守旧?显然不是。虽然冰心笔下塑造的多是贤妻良母,但与旧式家庭中男性的附庸有着根本不同。首先,旧式的家庭妇女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只有男人享有读书的权利,而冰心笔下的这些女性,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很多人在学业上甚至还是佼佼者,如L 大姐学生S 等,无一不是有主见、善思考的女性。其次,她们经济都是独立的,不依靠男性生存。如《我的朋友的太太》中的L 太太,和丈夫一样在美国接受了精英教育,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经济上自立自强,在家里也是一家之主。最后,冰心笔下的贤妻良母并不是龟缩在家里自得其乐的小主妇,她们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政治局势,在民族危难之际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母亲虽然出生在旧时代,却拥有“现代的头脑”,她十分关心政治,曾经帮同盟会的舅舅秘密“传递消息”、“收发信件”,辛亥革命时又变卖首饰,为革命军捐款筹资。他们都是平凡的女性,但在民族存亡的岁月,都主动投入到社会洪流中,凭借顽强坚韧的意志实现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冰心自小是父母膝下的宠儿,在温暖的家庭中长大,所以她热爱家庭,热爱和母亲一样的贤妻良母,但在她热忱塑造理想的贤妻良母时,并没有一味远离现实生活,她注意到了现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中所面临的问题。她说:“许多职业妇女在结婚之前总要百转千回的考虑。倘若她不幸而被恋爱征服,同时又对事业不忍放弃,那这两股绳就会把她绞死!”《我的房东》中的R 小姐就是个典型例子,虽然她渴望家庭,但知道自己“若有了这一切,便会很快的消失在里面去”,为了避免自己倾注一生的爱情在婚姻中变质,更为了避免在家庭的快乐中牺牲自己的快乐和健康,她明智地选择了独身主义。从《相片》《西风》到《我的房东》,作者展示了知识女性事业与婚姻的两难抉择,现实生活中女性想要实现自我,又要兼顾家庭事业双重角色,自然要付出更多,也要面临更多压力。到了《我的邻居》中的M 太太,在丈夫的阻挠、重压下,不得已放弃了创作事业,更不幸的是她毫无料理家政的能力,所以每天只能在丈夫的责骂和婆婆的刁难中艰难度日。当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由外向内转,具体到家务问题时,冰心认为家务责任不应全然推给女性;“假如饭菜不熟或小孩喧哗吵闹,至少他们(夫妻双方)应以抱歉的眼光对看,或同以抱歉的眼光看客人。”如果男人只会一味责怪妻子,那就是封建的大男子主义和男性自私狭隘的心理在作祟。对于家庭与事业的矛盾这一问题,冰心没有给予解决方法,而是提出了男女应平等承担、共同面对的大原则,虽然不够成熟,但体现出冰心对女性问题的现代思考。

冰心是个“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她笔下温柔聪慧的贤妻良母看似符合传统女性的审美想象,但是她借助母性精神和生命意识展现的是冰心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富有现代气息的女性意识。在冰心眼里,家庭是大多女性的归宿和追求,女性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又服务国家社会;家庭既是女性求取健全人格的必经之途,也是发展自我的一个途径。用现代意识观照传统思想,是冰心对女性命运独特的书写方式。

篇3: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论文

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论文

论文摘要:五四女作家群体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体现在三方面: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对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困境的揭露,女性群体意识的唤醒。

论文关键词:五四运动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说道:“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1],其中“一间屋子”象征写作环境。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为女性创作提供了“一间屋子”。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第一代女作家应运而生,如陈衡哲、谢冰心、庐隐、石评梅、冯沅君、凌叔华和苏雪林等。

这些女作家对女性自身的问题表现出了高度关注,正如杨义所说:“妇女题材是她们心灵世界的聚光点。陈衡哲的小说集《小雨点》(她只有一个小说集)共十篇小说,有六篇是写妇女的。冰心的小说接触面较广,但她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还是妇女题材的小说……庐隐的小说写女性的占了她作品的百分之八十。凌叔华的《花之寺》和《女人》集的十八篇小说几乎全写妇女。石评梅的作品,现在看到十几篇,有九篇是写女性的。冯沅君的三个小说集,除《劫灰》中有一两篇不是纯粹写妇女的,其余作品都以描写新旧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为主”。[2]本文将深入五四女性文学文本中,对其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

一.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通过对旧家庭观的的猛烈攻击,旧家庭制度在理论层面上虽已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但在实践层面上却仍然岿然不动,依旧延续着对女性的箝制功能,特别是对于中下层女性,尤其如此。在苏雪林的自传体小说《棘心》中,主人公杜醒秋的母亲便是旧家庭制度的受害者。她写道:“惟有那做婆婆的,终日与媳妇厮守在一起,旧式妇女,多不读书,不明大义,气量又比男性天然来得仄狭、自私、琐碎、喜于猜忌,她对于一个媳妇,若感觉不满意,磨折起来,那简直是附骨之疽,疗之不愈,剜之不可,一直要挨到那做婆的两脚一蹬,那做媳妇的才有出头之日……醒秋的母亲,便是这种不良家庭制度下牺牲者之一。但她自十六岁嫁到杜家起,一直到现在‘大衍之庆’的年龄止,始终是她婆婆跟前一个没有写过卖身契的奴隶,没有半点享受,没有半点自由。”[3]由上可见,醒秋的母亲便是大家庭结构和家长专制的牺牲品。醒秋对母亲的深情里饱醮着同情,这种感情贯穿着她人生的重大选择。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新青年,醒秋艰难的求学既是为理想的圆满,又是为改善母亲的生活状态,“那时我的愿望并不大;只望学成之后,在教育界服务,每月有一二百元的进款……便将母亲从乡下接出来,住在上海,雇个细心女仆伺候她。”作者将小说命名为“棘心”,是取《诗经・凯风》中“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之义。她以旧家庭的反叛者的姿态欲废去包办婚姻,但预料到这一举动将使母亲代受其“过”的结局,“不过祖母的咕哝,叫母亲怎受得下?这一位家庭里的‘慈禧太后’对于这个饱受新思潮影响、满脑子充塞革命观念的醒秋,固毫无办法,对于那多年绝对服从她的媳妇,则仍可控制自如。她是要透过她的关系压迫孙女的”。为了母亲,醒秋放弃了毁婚的念头,她感到:“我终不能为了一己的幸福,而害了母亲!”[3]由此可推断,若不是对母亲的同情与爱怜,醒秋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醒秋之母的遭遇不是特例,而是那个时代的家庭女性共同的命运。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不仅是醒秋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也是对那些在旧家庭里忍辱负重的所有女性的关怀与同情,以及对旧家庭制度的强烈不满。

石评梅在《董二嫂》一文中讲述了“我”回家省亲的一段见闻。“我”沉浸在“穆静慈爱的环境”中,突然隔壁传来一阵女人“惨呼哀泣”的声音,打听得知是董二在母亲的怂恿下笞打董二嫂。董二嫂“是给咱挑水的董二的`媳妇,她婆婆是著名的狠毒人,谁都惹不起她;耍牌输了回来,就要找媳妇的气生。董二又是一个胡涂人;听上他娘的话就拼命的打媳妇”。[4]“我”热衷于女性解放运动,欲劝说董二娘,因家人曾经尝试此法,反遭诬陷,故叫“我”放弃了努力。过几天得知了董二嫂死的消息。这事使“我”震惊:“‘十年媳妇熬成婆’,大概他们觉的女人本来不值钱,女人而给人做媳妇,更是命该倒霉受苦的!因之他们毫不干涉,看着这残忍野狠的人们猖狂,看着这可怜微小的人们呻吟!是环境造成了这个习惯,这习惯又养了这个狠心。”家长专制和夫权统治仍像绳索一样牢牢地套在广大女性的颈脖上,一个女性生命在家庭暴力中消逝,政府和周围人“视若罔睹”、“听若罔闻”,“董二嫂死了!不过像人们无意中践踏了的蚂蚁,董二仍然要娶媳妇,董二娘依尽要当婆婆,一切形式似乎都照旧。”[4]在既存的性别制度和家庭制度下,董二嫂的遭遇也是中国女性的普遍遭遇。

二.对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困境的揭露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人们是带着旧的社会关系去迎接新的观念。许多男性此前因袭传统习惯,在家已娶妻生子;而在外求学或工作期间,感受新思潮的影响,又不满于既有的婚姻,渴慕与新女性自由恋爱,于是就酿出了一幕幕为另寻新欢而休妻弃子的悲惨故事。女性小说在讴歌自由恋爱、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时,也对那些被抛弃的女性寄予了关怀与同情。   石评梅在《弃妇》中,讲述了表嫂被弃的故事。表哥家是一个专制的旧家庭,表哥结婚后到上海读大学,爱上一个女学生,于是要求与表嫂离婚,并写信向“我”解释此事。“我”的嫂子得知此消息后,责备表哥,“表哥也太不对,他不会为这可怜旧式环境里的女子思想;他只觉着自己的妻不如外边的时髦女学生,又会跳舞,又会弹琴,又会应酬,又有名誉,又有学问的好。”[4]

在石评梅的另一篇小说《林楠的日记》里,“我”――林楠在家养老抚幼,丈夫琳在外工作,夫妻俩恩爱情深,“我”日夜盼望着琳的归来。他终于归来了,可是这次态度冷漠,举止反常:“我情似水,怎奈君心如铁,从前那样温柔深爱的琳,近在咫尺远若天涯。”原来他爱上了女大学生钱颐青,“我”十分痛苦:“上帝呵!我没有伟大的力量,灭熄我心底的悲愤之火。但是琳有个力量逼迫他,离开我,遗弃我,令我的生命沉落。这种局面一布置,我自然是一个最痛苦最可怜的妇人。”[4]“我”成为弃妇,“维系我幸福的链子断了,我将向黑暗的深洞沉落下去。”

在这两篇小说中,集中表达了对弃妇的同情。弃妇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新旧两种文化的箝制。一方面,她们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甘居家庭,通过为媳、为妻、为母来实现价值,充当了旧时代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她们又被新女性所排挤,成为新时代的弃妇。时代的前进已不容她们躲进传统观念和生活中寻求庇护,而现代观念和生活方式又将她们抛离,新旧文化的双重压迫造就了她们可悲的命运,在被弃后找不到生命的支点。但她们在现实中的被弃并没有导致在女性作品中的被弃,女作家们以敏锐的眼光和自觉的女性意识关注这一社会现象,同情之余为她们立言,为她们呐喊,为她们寻求出路。林楠的好友黛――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劝林楠道:“时代已经变了,而且你也是师范毕业的学生,受过相当的中等教育,犯不上真个屈伏在如此家庭中过这样的痛苦的日子。”[4]顺应时代,迎赶时代,才是弃妇的自救之路。

三.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

此时期的女性作品中还表现出了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在庐隐的小说《秦教授的失败》中,秦教授的母亲,一个饱受丈夫多妻苦楚的女性,诘问丈夫:“哼,世界上就是你们男人是王,我们作女人的应当永沉地狱,对不对?”“莫非凡是女人,都要让她受这种龌龊气吗?”[5]以全体女性的名义大胆地向传统性别观念、多妻制度宣战。凌叔华在小说《女儿身世太凄凉》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感慨,“中国女人太容易叫人糟蹋了”,“女子没有法律实地保护,女子已经叫男人当作玩物看待几千年了”。[6]这些女性都是旧制度和观念的牺牲品,都有着悲苦的命运,但她们并不哀叹自己的不幸,也不谴责某一个给她们带来不幸的男人,而是着眼于女性全体,质疑性别观念和制度本身,表明她们已具备了女性群体意识。更重要的是,她们还萌发了以女性群体的抱团合力来改变女性处境的愿望。在庐隐的小说《蓝田的忏悔录》中,蓝田说:“我如果能与世界全女性握手,使妇女们开个新纪元,那么我忏悔以前的,同时我将要奋斗未来的。”[5]这说明女性已从沉梦中醒来,去追逐解放的光芒。

女性的女性意识是女性解放的前提条件。五四女性小说中凸显出的女性意识,既反映了少数精英女性具有了女性意识,也激发和唤醒了女性群体的女性意识的复苏,在中国女性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上海:三联书店,1989:2.

[2]杨义.杨义文存[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05.

[3]苏雪林.棘心[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3-4,159.

[4]石评梅.石评梅散文小说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247,248-250,436-437,528-533.

[5]庐隐.庐隐散文小说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92,393,378.

[6]凌叔华.爱山庐梦影[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9.

篇4:女性意识中的旧中国社会中的男权认知论文

女性意识中的旧中国社会中的男权认知论文

[摘要]本篇论文根据叙事理论解读和分析《喜福会》中的女性意识对旧中国男权社会的男权行为的认知。文章通过分析《喜福会》中的每位女主角的故事,透视故事中女性意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她们的女性意识是如何认知男权社会中的男性行为。

[关键词]叙事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缺失 男权社会 男权行为

一、引言

自《喜福会》问世以来,无论从其的写作风格,还是它的叙事技巧都被看作是女性作品中的杰出之作。那种“轮唱式”的叙述,以女性独特而细腻的描写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使读者对女性意识的觉醒有强烈的感知,尤其是女性对男权社会中的男性特权的认知视角,虽然作者以弱化男性角色突出女性的手法来叙述故事,但每个所谓的男性配角形象却在这部小说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使读者难以忘怀。

二、叙事中的男权行为的揭示

在《喜福会》的叙事结构安排上,出场叙事的主角是女性,但每一位女性的故事当中男性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没有他们的道白――角色被弱化,却并没有失去他们的社会主角作用。这些男性在他们一出场时,就让读者感到了他们的强大。在吴晶妹回忆她母亲给她讲述的故事时,凡是读过《喜福会》小说的读者,一定会感到母亲吴(李)夙愿的第一位丈夫的伟大形象,他给人以一种中华民族“铮铮铁骨”不可辱的气势,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投身于抗击倭寇的战场,他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血性男儿的英勇气概,和那种卫国为民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除此之外,女性主角叙述的故事还为读者展现了吴(李)夙愿的第一任丈夫是个有情有义,对家室负责的男人,虽然他没有给读者留下任何催人泪下的感人话语,但每位读者能真切地感到这位丈夫――王福赐是男权社会真实生活中的男性佼佼者。故事中有个非常感人和重要的叙事细节,他托另一位军官捎信让吴(李)夙愿和双胞胎女儿到重庆跟他会合,表明他身在沙场却念念不忘他的家人,他安排妻室到重庆避难,是他想用他那有力的臂膀来保护家人,让她们过上好日子。这段故事讴歌了这类伟大的男性在行使他们的`男权过程中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我们在解读这类男权的社会意识时,可以看到,凡这类为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和全民族的和平而战的男性,的确给女性一种能依赖的感觉。因为他们不仅能考虑到他们小家利益、而且能考虑国家的利益,为全民族的利益去奋斗牺牲。因此,这样的男人就给了女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王福赐就是遮掩的男性,他给了吴(李)夙愿的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他的行为无可挑剔。

同样是在苏安梅的故事中读者还体会到了男权社会中的另一种男性威慑力。虽然安梅的母亲和那个后嫁的丈夫吴庆没有出场,但是,读者很清晰地感到她母亲和吴庆之间不是相亲相爱的夫妻关系,很明显是主从关系。吴庆不仅是他母亲的丈夫,同时也是其他女人的丈夫,这个中心人物在多个夫人的簇拥下粉墨登场。女人们在那个家庭里是他的附属品。读者没有听到吴庆与他人的任何对话,更没有窥见他个人领悟人生的、令人折服的心声,但读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每个妻子都在竭尽全力地讨好他,都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每个妻子的存在与缺失,对这个家庭没有任何影响。只要是吴庆拍板的事情,任何太太都没有反驳的权利。因为所有的女人都要靠着吴庆才能活下去。因此,男权制度在这样的家庭中显得尤为突出。

再看钟林冬的故事,尤其明显,读者能看到男权思想对成长中的黄天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已经成了男权社会中的不可一世的“男子汉大丈夫”了。身为妻子的林冬比她丈夫还大一岁,她从两岁就跟黄家的儿子定了亲,从走进黄家的门就成了丈夫的“生活服务的工具”,“俨然已非人化”了,“远非是仅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低下和不平等,而完全是一种丧失了自我主体性的被物化了的东西”。林冬一心想着他母亲的嘱咐,“不给她娘家丢脸”,对黄天余待他的做法麻木不仁,她小心谨慎地伺候着自己的丈夫。然而,比她小的丈夫却根本没有把他当作同龄小朋友,更没有把她当作自己的妻子看待,而把她当作仆人那样呼来唤去,耍尽大男子主义的威风。

三、谭恩美笔下的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通过叙事结构的图像安排,第一位女主角吴晶妹出场讲述的故事让我们已经领略了旧中国封建男权社会中女人只能依附于男人过活,而且男人拥有一双有力的臂膀可供女人依赖。王福赐这种男性行为的确为人称道,但我们也感知到了女人在这种男性有力的臂膀中的无力与无助,以至于导致了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读者不难感觉到,吴(李)夙愿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男性坚实的臂膀呵护,而导致她对丈夫无限地依赖,她在桂林时就总是无所事事,跟几个女人凑在一起打麻将取乐。这段叙事中明显的体现了男性怀抱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迷失。为了颂扬吴(李)夙愿的丈夫的男性行为,后来谭恩美有意安排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让这位伟大的男性英雄战死沙场,迫使吴(李)夙愿找回她女性的自我。

在其他女性的叙事中,读者都感知到了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感知到了华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作者谭恩美以女性意识对旧中国男权社会环境中的男权霸道行为的猛烈抨击。作者构建的几个母亲女性形象对封建男权社会所作出的反叛行为,实际上是对男权社会大胆公开的宣战。虽然苏安梅的母亲女性意识的表现与后来的女性有所不同,但是在那种社会环境中,女人以死争取名分的手段,争取在男性社会中占有一席生存之地,也可谓唤起了女性意识的觉醒的大胆行为了,亦是女性走向进步开始的铺垫。

钟林冬的女性意识显然比前者前进一大步。她曾“乖顺”地屈从于黄家男权的霸道,只是想做一个母亲的“乖女儿”,不给她母亲丢脸。因为那时她的女性主体意识没有形成,后来她接受了新女性思潮的影响,最终巧妙地逃离婆家的桎梏。这反映旧中国时期的又一个“新女性”意识的觉醒。她的反抗与安梅母亲的反抗相比有很了大进步,她最终能独立生活,追寻她自己的幸福,而没有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成了女性意识觉醒、向男权社会的不平的现象挑战的队伍中的一员。

映映是为了报复那个负心丈夫,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坚定有力的行为的表现,她的抗争是向男权制度下行为不轨、劣迹斑斑的男性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抨击,并表明女性“并不是男子可以随意玩弄和抛弃的玩物”,她们要主宰自己命运。

钟林冬和映映之所以敢向男权社会挑战,这表那个时期的“新女性” 思潮已经在中国大陆不断扩大,这对她们女性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为她们最终敢于向男权社会进行义无反顾的、坚决的反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们顺应了当时的潮流,融入了当时以“新女性”意识为主导思想的文化思潮。而像钟林冬、映映克莱尔等更多的妇女的女性意识行为,对当时中国的“新女性”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像她们那样,中国当时有千千万万个女性意识萌芽,在一片沃土中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不断壮大,形成了强大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力量,向男权社会的不公展开了强大的攻势。

四、结论

谭恩美在《喜福会》文本中借女性叙事方法,讴歌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利用女性意识认知男权社会中的男性行为(亦或他们的霸权行为),认知男权社会中的男性行为对女性的制约;批判了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现象,表明了男权社会中的某些女性意识的缺失原因,揭示了强大的女性意识形成是女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奴役和压迫之下的女性的一种自发的反抗,是为他们自己的自由、独立、解放争取一席公平的空间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三联书店,。

[2]刘熠。《〈喜福会〉:男性中心主义的颠覆与解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篇5:高职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世界潮流趋势,生态文明建设也被提到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由此展开了各类院校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并要求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从学校的基础教育开始环保教育的整体落实,这是有效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问题的全面解决。通过研究与分析高职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环保意识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探寻环保意识培养的途径,以加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学教学;环保意识;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时代性的改变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危机,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甚至是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日益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从基础培养与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以期对生态环境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的要求。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将环保知识与基础学科有机结合的典型实践教学改革。

篇6:高职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分析论文

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意识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毕业生面临着步入社会就业,走向生产企业的第一线的局面,这使环保教育既有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有实践应用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高职化学的专业教学中,积极开展环保意识的培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通过在企业中结合环保知识的实践应用有效处理企业的环保问题,加大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视程度,由此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能进一步树立高职院校的教学品牌。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进行实践教学,解决生产企业节能排污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增长其专业的实践技能,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企业、院校,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潜在的投资价值,其深远意义与影响将为学校与企业,用到社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篇7:高职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分析论文

2.1结合理论教材进行环保教育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中,化学课程一般情况下被作为选修科目的课程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但有许多相关专业如:化工、食品、医药等都涉及到化学知识的专业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因以上专业与环保主题密切相关,因此,高职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效途径加大在化学教学中对环保知识的渗透与应用,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环保知识,通过教学中日常实际生活案例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逐步加深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培养。这既实现了教学改革中所倡导的情境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学生对化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2实验教学中贯彻环保教育

首先,高职化学的实验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教学工作,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并要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操作习惯,对废物、污水进行相应的回收与处理,以免造成废液的排放污染问题,实验仪器更是要充分洗涤,干净整洁地存放,保证实验台的清洁干净,形成直观的环保教育理念。其次,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遇到有毒气体与有毒物质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在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演示与讲解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知识点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可通过微型化实验与封闭实验进行目的性的开发与推广,同时对实验过程以及完成反应后的废物进行合理处置,由此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危险实验的演示与讲解,充分让学生掌握与理解化学实验内容,并树立科学的、绿色的环保意识。最后,高职院校只开设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化学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应该是全面性的,可以通过组织社团课程进行相关环保知识的教育与宣传,秉承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积极开展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与实践,从化学视角给予科学的判断与分析,并在宣讲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将环保理念传递到各个专业中。还要带领学生们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在社区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在企业分析环保设备的应用原理等,强调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加强从我做起的提升自身素质的教育,由此奠定环保意识的教育基础。

3结束语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展开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国家、学校与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的体现,高职化学教师应积极响应与配合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肩负使命,尽己所能地将环保理念贯穿于高职化学的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效提升专业化教学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由此扩大环境保护的宣传范围,奠定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华.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9):103-104.

篇8:素描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分析论文

素描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素描创作中,学生需要仔细地观察事物,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和造型特点,才能把握描绘的重点和细节。审美能力同样是学好素描必不可少的能力,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是建立在绘画者良好的审美基础上的。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素描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

素描是指对事物进行简单的、真实的描绘,是美术学习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素描学习与审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描水平。

一、认识素描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艺术家不同的审美意识决定着其作品特点的不同。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但素描教学不能只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还要指导学生在素描训练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描绘对象和自身的理解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观察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的阅历、修养以及审美意识都会有所体现,所以不同学生描绘出来的作品各不相同。学生在长期的素描课程学习中对美的判断能力会随着素描技能的提升而有所增长。学生在素描创作过程中,不能机械、呆板地描绘,而要先进行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观察,然后创作。这样学生才能对事物有感性的认识和把握,创作的素描作品才能饱含感情。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如今学生学习美术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艺术审美或陶冶情操,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参加考试,因此学生会进行单一的写实训练应付考试。考试的形式一般较为固定,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这种美术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非常不利,长期下来学生会渐渐失去对美的判断能力,将考试的标准当作自己的审美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立足于学生已经具有的审美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素描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关于审美意识培养的素描教学实践训练

1.明暗对比训练素描与其他绘画种类不同,在素描创作过程中没有运用到多种色彩,但这并不代表素描就没有色彩,素描的色彩是通过墨色的明暗深浅体现的。学生通过色彩明暗深浅的对比训练,能够锻炼审美能力。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和分析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观察作品如何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传达作者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明暗色块进行分别练习,体会不同深度的暗色表现效果的差异。这样学生渐渐在分析和绘画的过程中就能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培养审美意识。2.材料运用训练在素描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素描材料的认识不足。学生在素描学习中建立起对材料的认识,并通过合理运用材料,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培养审美意识十分重要。教师首先要对教学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让学生从各方面接触材料,然后让学生对不同的材料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审美感受,之后通过给出审美命题的方式,让学生对不同的材料进行自由组合,制作不同的拼接作品,最后让学生通过想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记忆中的材料的感受。3.个性造型训练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受教育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对事物的看法上有着不同的见解,对于美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同的方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就会磨灭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教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个性和爱好,通过对学生的了解确定不同的训练方式。具体而言,可以先大致将学生进行分类。如,瑞士画家伊顿就大致将自己的学生分为三个类型:自然的印象表现型、理性的构成表现型、精神的自我表现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大致设定一个学习方向,然后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绘画作业,完成对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训练。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在训练素描技能时筛选优秀作品进行临摹,再让学生逐渐自行选择临摹范本。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描对象和绘画手法时,就说明学生具有了较高的审美能力,不知不觉中审美能力已经得到了培养。

结语

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多个方面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素描能力,让学生从基础训练中积累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从而将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运用到素描创作中,提升自身的绘画技能。

参考文献:

[1]樊爱成.素描教学中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快乐阅读,(15).

[2]甘庭俭.视觉图示的有限表达与审美意蕴的无限开拓——人体素描教学断想.当代文坛,(2).

[3]金蕾.基于意象素描的民族审美训练途径探析.美术界,(5).

篇9:分析爱默生超验主义中女性形象表达论文

分析爱默生超验主义中女性形象表达论文

鲁尔夫・华多・爱默生( 1803-1882)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美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文学巨人。他的超验主义从宗教和精神至上的角度,提倡人人平等、自由。在他的超验主义里,每个人的灵魂都无一例外的被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上帝赋予了精神直觉的潜能。因此,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神圣而平等的,财产的多寡并不重要,灵魂的崇高、心灵的完整才是至高无上的。他推崇精神万能,号召人们接近自然,追求真、善、美。在他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比作伟大的女性――母亲,他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享受着自然的欢愉。“可以肯定,产生这种欢愉的力量不在于自然本身,而在于人,或者说,在于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不能不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和谐乃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人人向往之。社会存在的两极和谐,即男人和女人的和谐也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主题,可是在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男人和女人也不例外,一样存在矛盾。最开始体力强悍的男人成为支配世界的主导,女人却沦为了第二性别,这或多或少给女性们带来了伤害,于是出现了无数女权主义者据理力争女性应有的权利。世界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的经典名言正说明了女性受到的损害或表面存在的缺陷:“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人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正因为父权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整个人类文明,男人的文明造就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不让人满意的形象。当然,在现代婚姻家庭中,男人把女人当做妻子和母亲予以尊重,在婚姻生活的具体事务中,女人也以一个自由人的面目出现在男人的眼前,尽管男人和女人是有差别的,但此时,女人看起来好像不是他者,不属于次者的地位,女人自身感觉就好像和男人是平等的,甚至有些时候通过驾驭男人还感觉自己高于男人。所有这种表象使得女性安于现状,觉得自己在家中能受到尊重,在家中照看好家庭、“相夫教子”就很好了,家外的事由男人来处理就行。很多女性是这种认识,尤其在亚洲和中国,这也是现代东方女性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其实现代女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形象是不容乐观的。在大多数男人眼里,女人就喜欢男人的钱包,女人就是一个物,只要有钱就能把女人买到;女人过于感性,几乎不理性地思考问题,成就不了大的事业;女人过于依赖男人;等等。“夏娃不是和那个男人同时创造。造出她时既不是用别的物质,也不是用造亚当时用的泥土:她取自第一个男人的肋骨。连她的出世也不是独立的,上帝不是一时冲动为了她自己造出了她,而是为了直接受她的崇拜并以此作为回报造出了她。她被上帝派到男人那里;上帝把她赐给亚当是为了使亚当免于孤独……她是他的补充,和次要者相似……她是被抬举为有透明意识的自然;她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但秉性顺从。”几千年来这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说教和创世说能使女性和男人一样平等重要,一样叱咤风云于世?这样的文化背景能不产生出有依赖性的女人?所以现代有觉悟的女人们发现她这个和大家一样既自由又自主的人,在男人眼里仍然是处于第二性的位置,同时也发现自己仍然生活在男人强迫她接受他者地位的世界当中。女性仍然感觉自己的真实处境和男人不一样,不是一样的美好存在而人类社会的两极――男人和女人都应该是一样平等的存在,除了生理上的差异以外都应该是一样的、同等的、相互的。可是几千年父权制思想文化导致的女人的从属结果是根深蒂固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传统的劣根思想。需要女人自身的努力。除了女人自己的努力外,我们需要有更多像爱默生这样的文化传播者为女性作出真正公正的评价。

在爱默生的超验主义里,就女性问题,爱默生对儒家“夫妇”关系、妇以夫贵、母以子贵的伦理不以为然。他认为尊重女性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并不止一次地引用了《诗经・小雅》中“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一诗来抨击人伦中对女性的歧视。他认为女性与自然之间是高度和谐的,自然的形象就是女性形象最好的表达,女性即自然,女性的美丽和谐就是自然的美丽和谐。女性的存在就像自然的存在一样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女性的存在包括了女性的全部及方方面面。存在即合理,女性存在的方方面面都是合理的。即使存在一些在男人看来不合理的方面,那也是男人们修改的结果。因为毕竟女人们是按男人的文化塑造她的形象去发展自己的。所以那些否定女性,说女性存在一些劣根性的言词都是不合情理的。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非常微妙。如果男人和女人是和睦融洽的,男人就不会否定女人,但如果发生了冲突,情况就会大不一样,男人就会否定女人,说女人一切的不是,传统男人享有的绝对威望就一下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女人作为两性的一极存在,她有自己的天赋能力和思想情感,很多人把女人比作自然:原始,纯洁,美丽。可以说,真、善、美集于女人一身。在爱默生笔下的女人形象是:“美在女性身上臻于巅峰。一位美妇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她能驯服她那粗野的丈夫,能将亲切、希望与口才倾注在她所接近的人身上。妇女同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息息相通。痴情的年轻人将她们的倩影比作星月、森林、江河与艳丽的夏日。她们以自己的辞令与芳容,治愈了我们的笨拙与难堪……她们在智力上甚至影响了那些最为严肃认真的学者,使他们的心灵变得优雅纯净,并引导他们用一种快乐的方法去从事那枯燥而艰辛的工作。我们同她们交谈,希望她们侧耳倾听,生怕她们乏味,于是就学会了一种咳珠吐玉的功夫,这种功夫已由谈话艺术演变成了一种风度与习惯。”毋庸置疑,男人是女人的杰作,正因为有了女人,才有了风度翩翩、坚忍不拔、威武的男人;正因为有了女人,整个世界才充满了爱,人类才有了真、善、美。只可惜受传统的以男性文化为主导教育的人们是不容易认识到这些女性潜在的德行和作用的。相反,女人也是男人们的杰作和作品,为什么男人们却对自己的作品不以为然呢?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性抱怨自己的妻子不怎么怎么的,其实是他自己不怎么怎么的,因为妻子是他的作品。

为了能使更多女性在现实社会中真正达到人们理想的女性形象,我们的社会就应该改变传统对女性的看法,加强对女性和男性同等意识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教育等,都要体现出男女的相互性、平等性。爱默生所说即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同情心与交际能力。那些见多识广与品位脱俗的人培养出来的男孩女孩,其风度举止自有一种高贵的优雅……”由此可见,教育对女性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文明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其实男人和女人正好是刚柔相济、阴阳平衡、相互依存的社会两极,没有女人就不会有男人,相反亦然,所以不能说哪一极比哪一极更重要、哪一极应该处于社会的.支配地位。两极正好像天平,都同等重要。尊重自然的超验主义先驱爱默生说的是公道话,他说:“人是他自己的侏儒。他曾经被精神所渗透和融化。自然间充沛着他满溢出来的热流。从他身上升腾起太阳和月亮,从男人那儿升起的是太阳,从女人那儿升起的是月亮……男人是太阳的追随者,女人则追随月亮。”我们的生活既不可以没有太阳,也不可以没有月亮,没有了月亮,没有了太阳,也就没有了我们生活的源泉,也就没有了人类社会。所以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否定和不接纳是站不住脚的,应该通过教育对传统的偏见思想予以修正并恪守平等的要义。但是在当下男女平等实际上是强调两性关系即社会两极――男人和女人的同一性。通俗的说法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可对女人来说,此时的平等其实就是等同,等同于男人,是以牺牲自己的自由、差异和自我为代价的。那些职业女性尤其感觉自己等同于男人,她们最能体会出“花木兰式的境遇”,她们要成功,在现行条件下必须付出男人双倍的努力。职业女性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兼顾家庭,像在中国这样传统思想比较浓厚的国度,好女人在家里应该既是好妻子也是好母亲,“相夫教子”仍然是人们评判女人的标准。可是,哪个女人不想争取当个好女人呢?所以职业女性要在人们眼里成为好女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是爱默生说得好:“让我们公平地评价她吧。我不想对我们美丽的母亲投掷石块,也不想弄脏我们舒服的巢穴。我只是想指出,自然和人的真正位置,从而建立正确的教育。”我们应努力摒弃传统有糟粕的思想,我们也应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像爱默生那样尊重自然,尊重女性,并为女性的全面发展提供和男人一样多的机会。

爱默生在他的超验主义作品中几乎都把自然比作女性,他对女性的尊重和赞美以及对女性不偏不倚的看法和女性主义所追求的理想殊途同归。根植于女性世界,我们比男性更关心自己,更了解自己,我们希望能获得和男人一样的尊严,一样的权利,一样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很多时候打上女性的烙印,尤其是在就业和事业发展方面,我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们会为两极存在的和谐以及两极与自然的平衡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1.

[2][美]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M].姚暨荣,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3][法]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美]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M].丁放鸣,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孝英(1974-),女,四川泸县人,硕士,四川泸州医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和西方哲学研究。

篇10:论文:分析小津电影中的女性人物

论文:分析小津电影中的女性人物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电影史上的三大导演之一,和沟口健二及黑泽明鼎足而三,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大师。他的作品大多描述了都市风貌和资产阶级的家庭状态,风格亲切幽默又自然,相比起沟口健二的云雾幽玄和黑泽明的浓墨重彩,很多人都更喜欢小津的天朗气清。而他的最高杰作《东京物语》,被英国的《视与听》电影杂志,在1992 年至 年间选入世界十部最佳电影。纵观小津的大部分作品,都一成不变地描述了家族关系、嫁女以及家长里短的人情关系,相比较而言,《东京物语》是比较戏剧化的一部。大卫波德维尔撰写的《小津和电影诗学》在1998 年出版,在 年第二十七届香港电影节的《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的特刊上写过一篇短文,题为《精致的朴素四看小津》,他写道:影片平静地映入眼帘,没试图攫住观众,也没有花言巧语。一个低诉着的简单的故事,一目了然,仅此而已。镜头仿佛滑过一群又一群人,没完没了,将所有的日本人带进画面。除了波德维尔所描述的镜头的淡然,还有齐藤高寿的配乐,不渲染情绪,不参与叙事,只是更增添了一种天朗气清的欢乐氛围。

以我们熟知的《秋刀鱼之味》的片头为例,在麻布字幕出完以后,画面是横滨的一家工厂,白色和红色的烟囱;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的相同的风景;空荡荡的走廊;人物坐在桌子前,故事开始。小津的电影大多如此,在小津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中,后期电影占了大部分分量,从晚春开始,嫁女题材占了5 部,《晚春》《麦秋》《彼岸花》《秋日和》和《秋刀鱼之味》,剖析夫妻之情的有三部:《宗方姐妹》《茶泡饭之味》及《早春》,描写家庭境况的有5 部:《东京物语》,东京暮色》《早安》《浮草》及《小早川家之秋》。在这一系列出色的作品中,有第三个特点是他们共同的,第一是野田高梧和小津安二郎共同编剧,二是父亲的角色都是友笠智众出演,第三就是片子里日本影坛上演技出众的人物所塑造了一个共同的女性形象,有传统审美的温良恭俭让的人物特色。《东京故事》是小津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故事的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十年代。一对日本老年夫妇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小津探讨了日本战后家庭模式的溃败和崩塌,在电影中,笠智众(小津电影中经典的父亲形象)扮演的老年夫妻去东京探望儿女,但是儿女都工作生活繁忙,几乎没有时间招待他们老两口,相反他已经去世的小儿子的媳妇纪子反而抽出时间来陪伴他们。老两口仓皇回到乡下,随即老伴去世。

原节子所扮演的儿媳妇纪子出现在影片的后半段,对比了杉村春子所扮演的世俗的女儿形象,她美丽质朴又明事理的形象慰藉了失望的老夫妇的心,小津对对话的处理充满了生活感和人性的丰满特质,美国著名影评人约翰西蒙曾经对这部电影有着非常高的评价,真正令人心碎的是纪子承认自己的自私。如果这不是事实,对于这位真纯的人的自我否定不免令人悲伤得难以忍受;如果这是事实,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质,这更令人伤感如果你能平静地看完这个处理得相当低调的场景而不流泪,那你不仅不懂得艺术,你简直是不了解人生。

原节子塑造的儿媳妇纪子深入人心,影片结尾她因为悲伤而捂脸的形象,永恒地印刻在大屏幕上,而被无数日本导演致敬。尤其是结尾二媳妇和小女儿的那段对话,非常贴近生活而具备了人性的质感和温度,所以即使是一部五十年代的日本影片,但是影片里面的生活场景和导演所传递的价值观,我们中国的观众也会感受到心有戚戚。

《晚春》里的女儿纪子形象,也同样是日本影坛著名的女演员原节子扮演,《晚春》讲述了一个嫁女的故事,原节子扮演的纪子已经年近三十仍然孤身一人,并且愿意在家中陪伴父亲不愿嫁人,她的父亲为其年龄婚事担忧,于是假装以找老伴为由劝女儿找对象,最后,女儿出嫁。影片一开始,小津的镜头就告诉观众,这里的女性并不为家务、家计操劳,而是将生活的部分重心放在生活情趣上。《晚春》里的纪子是一位典型的东方传统女性,从开始她和舅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认为舅舅再婚是不干净的行为。他们在海边的那幕戏,于纪子这样一个传统的女性既然都能问服部: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呢?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大胆了,说明她心中是相当的钟情于服部的,但是纪子向服部暗中传达爱意后,影片没有直接交代服部的回答。后一场戏,教授与女儿谈论婚事,问到她对服部感觉怎么样?纪子笑着回答说:他已经订婚了,并且对象是自己的师妹。这时我们才知道服部在海滩上的回答。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处理,服部订婚不是由他自己说出的,而是由纪子说出的。这表明了她对服部订婚这一事实的'认同。虽然纪子心里爱着服部,但她的行为准则不允许自己充当第三者的角色。而脸上的笑容,则是为了掩饰心中的苦涩。后来服部与纪子一起吃饭时,服部邀请她去听小提琴演奏会,而纪子拒绝了。在她看来,服部已经是别人的丈夫,自己绝对不能有非分之想,做横刀夺爱之事。在演出进行时,纪子从音乐厅门外,伴随着忧伤的调子走过。尤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小津对表演艺术的尊重,在这段影片的小提琴演奏会里,我们听到了贝多芬的《克莱采奏鸣曲》,直到听完这首曲子的主旋律提示部分,小津才让我们离开音乐会的会场。除此之外,还有父女京都观看能剧一幕,镜头几乎再现了整个能剧的表演,镜头运用了交叉蒙太奇来表现女儿观察父亲的神情和父女观看能剧的画面,来表现纪子得知父亲即将再婚的落寞。而睡前的对话更是表现了纪子得知父亲即将再婚后的惆怅。同时,镜头语言也素净优美,当谈话结束后,关灯后留下的并非暗室,而是小津给我们的惊喜,竹子依窗弄影,物哀幽玄的味道一下子就勾勒出来了。

小津的电影这样重复地拍摄家庭,尤其是日本中产阶级家庭的人物,其实是某种程度上,面对日本战后家庭伦理观溃败的一种守望和缅怀。他片中描述的女性也大多是中产阶级,不需要为生活忧虑。而与他同时代的成濑已喜男也喜欢在电影里表现女性,相比起小津片中天朗气清的氛围中塑造的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女性,成濑镜头下的女性是另一种典范,苦难但是坚韧,充满了现代女性色彩。

大量观摩小津的电影,发现他的镜头语言受美国导演影响很深,比如比利怀德之类,这种美国式的轻快,我们在小津电影里是可以窥见一二的,只是作为一个无论什么样细节都毫不马虎、将就到底的电影导演,他将美国电影中学到的洗练画面的构成方法、镜头的剪接方法运用于表现日本人生活的时候,重新发现了日本人此前未曾特别意识到的榻榻米房间生活的审美特性。日本美术里一般以俯瞰描绘室内,低角度中的日本式房间的室内点,乃是小津独创性的发现。这种通达世事的旁观在展现女性时,也是以镜头慢慢推进来展现的。

篇11:《班淑传奇》中的女性独立理念分析论文

《班淑传奇》中的女性独立理念分析论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班昭续汉书”的典故一直广为流传,鼓舞着历代的女性。古装剧《班淑传奇》讲述的则是班昭的侄女班淑的传奇故事。与其它古装剧相比,该剧更像是一部青春励志篇,有借古说今之意,鼓励每一位女性都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女性独立理念在《班淑传奇》中的体现

《班淑传奇》通过对班淑、姚娟、寇兰芝等一系列人物的刻画,形象地展现了她们所理解的人和世界,具有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

1.反抗传统礼教,强调女性平等观念

在古代的中国,传统礼教是制约女性独立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班淑传奇》中的班淑却勇于反抗传统礼教,去追求自己的权利与幸福。班淑,虽为班超之女,却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直到成年之后才来到中原寻找自己的父亲。但不幸的是,在她来到中原找到班府之后,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她找到族长,要求班氏族长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族谱之中,却遭到了班氏族长的拒绝。族长认为,一个外族女子的名字是无法记录在班氏族谱之上的。生性耿直的班淑还以言语得罪了班氏族长,班氏族长认为这一女子与传统文化中所推崇、赞美的女性形象相差甚远,一怒之下,将其赶出了班府。

在被赶出班府之后,班淑并未气馁,而是依据草原上的习俗,为死去的父亲祈福。最终,在二叔的劝说下,她准备去寻找自己在世上唯一的亲人 — 班勇。孤身来到京城之后,她突然想到自己还没有认亲的凭证,不知道自己的哥哥会不会将自己当成骗子。于是,趁大哥还未回朝之前,她需要找到父亲曾在信中提及的《山海经》,找到证明自己身份的凭据。然而,要想找到《山海经》,就要进入皇宫。在众多进入皇宫的方法中,她选择了考女傅,其原因有二:第一,作为学堂的教师,她能够接触《山海经》的机会会更多,第二,她想向自己的姑姑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傅,进而实现自己的抱负,得到班氏族长的认可,将自己的姓名添加到族谱之上。

班氏族长将班淑赶出班府的这一行为,就好比束缚女性发展的传统礼教,但在面对这一传统礼教时,班淑并没有屈服,而是以其顽强的毅力,成功地考入内学堂,成为了一名女傅,默默地反抗着传统礼教。

除了班淑之外,邓太后也是反抗传统礼教的典型代表。她反抗传统礼教的事例表现在她创办了内学堂。中国古代向来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她突破了这一传统理念,在皇宫办起了内学堂,要求所有的公主、大臣们的女儿都到学堂学习琴棋书画。不仅如此,贵为太后的她,爱上了霍桓,虽然她明白,由于他们之间身份的悬殊,他们的爱情将永远无法开花结果。但是她依旧爱了,依旧勇敢地追求爱情。

2.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要求爱情上的平等

《班淑传奇》以“女性抗争”的方式,建构起女性在封建男权社会中的独立存在和主体意识。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学堂女傅寇兰芝。寇兰芝敢于对大将军邓骘进行爱情告白就是独立意识的体现。

寇兰芝,身为京城第一才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然而,在爱情面前她却表现得过于懦弱。起初,由于受到太后的赏识,将她赐婚给大将军邓骘。然而,未能真正展现女性魅力的寇兰芝,就如同一具美丽的“躯壳”,并没有受到邓骘的青睐。在邓骘遇到班淑之后,对班淑一见倾心,不断地追求班淑。邓骘的行为已深深地伤害到了寇兰芝。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为自己的爱情真正争取过。最后,邓骘不满寇兰芝对班淑的伤害,与其解除婚约。

被退婚之后的寇兰芝,在父亲的安排下,辞去了宫中女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之后,她重新嫁人。但是她的这次婚姻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在婚姻中,处于弱势的寇兰芝,被丈夫一次次地欺凌与虐打,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直到收到班淑的来信,她才幡然醒悟,女性要独立、要自主。于是,她提出要与丈夫和离。

在和离之后,她又回到了学堂,当起了女傅。在经历了一次退婚、和离之后,寇兰芝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开始变得勇敢、坚强,努力地把握着自己的命运。而此次的转变,也使得她与以前相比变得更加有魅力。最终,她的独立、坚强,也吸引到大将军邓骘,两人在命运的兜兜转转之间,走到了一起。此时的她,深刻地明白:只有平等的爱情,才能换取幸福的婚姻。

二、女性独立理念下的灿烂人生,凸显女性自身价值在东汉,许多女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嫁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丈夫,且一辈子都围着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转,未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班淑传奇》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个个都是独立、坚强的,在命运面前,她们从不低头,最终都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在班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学生叫江绣。在班淑的帮助下,江绣逃离了嫁给将军的.命运。除了江绣,刁蛮任性的北乡公主刘滟、体弱多病的闻喜公主阿兴,都在班淑的影响下不断成长、不断强大。最终,她们都如班淑、寇兰芝一般,拥有了自己的灿烂人生。

班淑的好姐妹姚娟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姚娟是班昭的点名女弟子,深深地沉醉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学究。在遇到班淑之前,她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女傅。她所管理的乙班,学生一个个如大魔头一般,整天嬉笑玩耍,从不认真听她讲课。而生性懦弱的她,也是听之任之。直到班淑的出现,她才明白,自己作为一名太傅,她的职责就是管教这些学生。于是,她与班淑一起,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慢慢地乙班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变得认真起来。

事业上取得了突破之后,姚娟在爱情上也变得勇敢起来。她爱的是霍恒,一个连太后也青睐的男子。为了拆散姚娟与霍恒,太后为姚娟赐婚,但是勇敢的姚娟还是与霍恒一起战胜了太后,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电视剧《班淑传奇》在女性视角下勾画出一条独特的脉络,凸显了女性自身的价值,使女性的独立意识得到了传承和延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女性始终可以拥有婚姻之外的依靠,例如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班淑传奇》不失为一部视角独特、立意新颖的女性题材作品。

《班淑传奇》除了让观众对班氏一门有了更多的了解外,更是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班淑传奇》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汉朝,但它不管是在剧情的设置,还是在人物的刻画上,都折射出了当代社会的影子。该剧浓墨重彩地展现了班淑追寻女性价值的奋斗史,呼吁更多女性在青春中张扬出个性色彩。

篇12:ERP中价值流的体现管理会计中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析论文

ERP中价值流的体现管理会计中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析论文

无论是否实施了ERP系统,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都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情况。例如销售人员总是有一些例外的订单交给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却又无法及时按要求生产,最后都归咎于生产部门。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作了如下改革:将例外订单的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由生产部门变成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只负责根据例外订单的要求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这样的改变使得销售人员不再随便签定例外订单,即使签定例外订单,也要有很高的利润。如此一来,企业既可以按计划生产,又可以在真正需要例外生产的时候,经销售人员进行成本后按客户要求生产,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能够轻松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通常,管理者将企业的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职能看作一个价值链,产品通过整个过程的流动,体现出其附加价值。价值链被视为一个整体,管理者控制着整个价值流的总成本。在上面例子中,例外订单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的改变,实际上是管理者对价值流控制与计划的体现。

在ERP系统中,价值流的体现主要通过管理来表现。通过管理会计模块,可以方便地查询公司的成本构成和各种因素,帮助工程师分辨出可降低成本的高价值活动,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依据。管理会计通过制定标准(Standards)、预算(Budgets)和差异(Variances)的进行经营管理、解释经营结果。由于制定标准需要采集准确数据,需要ERP其它模块的数据支持,因此在ERP实施过程中,一般将CO(Controlling)模块放在第二个阶段或更后一些时候实施。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行使计划、控制与决策职能。区别见图表1.在表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者和会计师更加关注预算和其他管理会计方法。衡量经营业绩的方法对管理者的行为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是以利润为目标,管理者就会关心增加客户满意程度指标,因为出色的服务会带来高销售额与利润;如果这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以降低成本为标准,管理者就不会那么关心服务质量,而尽量节省费用以降低成本。

鉴于标准、预算和分析差异等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各级企业主管应该仔细分析,选择切实可行且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方法来制订相关计划与决策。

首先要明确的是有关成本的几个基本概念:产品制造成本与产品完全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是指用来制造产品的所有资源的成本,是价值链的中间一个环节;产品完全成本是指产品整个价值流上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成本,包括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开拓、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制造成本中含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所有制造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车间水电费、修理费、维护费、租金、保险费、财产税和厂房设备折旧等。

基本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要系统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分配,例如制造企业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通常可使用分批法或分步法。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且在耗用材料、工时和加工复杂程度方面相差很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按照客户的特殊要求生产,在各行业中分布很广,包括飞机制造业、家具业、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在分批法中批别是主要成本计算对象,因此要把成本精确地分配到各批,以找到所有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由于各批差别很大,一般不在各批之间平均分配成本。

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从每一批产品开工时就开始记录该批成本,分批成本单就是生产成本帐户的明细帐。成本发生时记入分批成本单;产品完工时,成本转入产成品帐户;产品销售时,成本又转入产品销售成本帐户。通过领料单和工时卡可以辨认各批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但是制造费用包括各种不能直接归集到具体批次的成本,比如冷气费、设备折旧费与保险、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水电费等的归集,而管理者希望了解包括制造费用在内的各批产品成本,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成本分配标准的一定比率向各批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下面是计算与运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的六个步骤:

选择成本分配标准,要求最好地反应费用与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一般一年一次;

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

计算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

取得各批产品的分配标准实际数据;

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乘每批产品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各批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分批法是一种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利用分批成本单累计各批成本。

分步法适用于连续几个步骤加工,大量生产类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普遍运用分步法的行业有石油业、食品及饮料加和化工及制药业等。

在分步法中,必须按照各工序的次序归集生产成本以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会计人员要先确定各步骤的总成本,然后在完工转出产品和期末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摊。那么,怎样把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摊?怎样计算单位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了产品约当产量的概念解决这个,产品约当产量是将未完工产品数量表示为产成品数量时所使用的一个计量标准,例如4只加工程度分别为25%的在产品,它们的产品约当产量为1约当产量。

下面是分步法的计算步骤:

汇总完工产品及在产品的数量;

计算产品约当产量(要求分别计算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的约当产量,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汇总成本;

计算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

通过对一个车间的期间业务活动的产品成本报告分析,可以比较车间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和计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过高就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员工就会得到奖励。

分步法与分批法不同,分批法的生产成本帐户表现在分批成本单上,分步法的每个生产车间都有一个独立的生产成本帐户,在分步法中的产品成本从上一个生产成本帐户转到下一个生产成本帐户,因此在分步法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将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加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这种分类法简化了人工成本的归集,降低了记帐费用。

一个采用分批法还是分步法,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性质。在传统行业,企业一般都按批组织生产,而大量生产的企业一般把生产过程划分为车间,一道生产工序为一个车间,产品在各车间之间的流转是连续不断的和重复的。

扩展成本及ABC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产品是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因为这些成本容易归集到特定产品中;困难的是制造费用的处理,它们很难精确地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到为止,许多公司还在采用直接人工分摊标准,即按照直接人工时间或机器时间在各种产品中分摊制造费用,这样做导致了不精确的计算,例如加工中心设备,因为在高度自动化加工的加工中心设备中,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直接人工工时不相关,此外还有许多因素间接生产成本,更不用说价值流中的所有成本了。同时管理者不仅仅要注重某一车间或某一产品的成本,因为这样会歪曲作业活动成本,还需要将整个作业活动延伸到作业活动跨越的部门。

篇13:试论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分析论文

试论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

论文摘要:本文为此根据当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现状和影响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建议: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更多要求的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而是需要体育终身意识的建立。

一、当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现状

认知是推动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认知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根据我们对某高等学校的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体育课是非常喜欢的,这说明他们有比较强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性需要,这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来说,教学效果不好,说明学生学习的外在激励较弱。这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手段等因素有关。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活动内容又比较单一,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认知、爱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他原因还有课程选择情况、教学模式、学生个人情况等。

二、影响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原因

2.1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效,虽然大多数高等学校在推进体育课程的发展中,各级部门对现代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上差异是比较大的。目前在我国各高等院校现行的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是两门分开上的、独立的课程。说与写被硬性的分离开,这似乎有悖于学习者的自然学习规律。

2.2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讲授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他们经历过专业化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有着扎实的体育基本功。但是,相对于一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说,这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行业发展动态的灵敏度就显得比较处于弱势。比如在实践体育终身意思教学中,当要求这些教师介绍某体育的历史时或是体育的前沿知识时,他们就无法做到像实践专业出身的教师那样更深入更专业地为学生进行写作讲解。

2.3体育教学评价观念落后

教学评价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反馈、激励、反思、导向和记录的功能。由于我国传统的基础体育应试教育过分强化知识性考试,应试分数是许多学校教与学追求的目标和评价教学的唯一手段。同时对于现行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学校仍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没有充分调动师生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还有很多教师与学生认为评价考试就是考知识点、考解题能力,所以教师们也整天领着学生取得竞技体育成绩,忽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种评价主要以大学生的单纯体力为评价内容,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

2.4体育教学重点难以突出

体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素养与锻炼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体育原则和体育意识方法。因此,体育教学重点应该是意识理论和方法的用途、锻炼方法的正确运用及体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而目前医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手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多局限于单个体育项目方法的介绍和典型实例的验证,主要教学内容突出体现在体育常规知识、体育技巧过程等内容的讲解,对终审体育体系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学就是锻炼、就是训练,忽略了体育意识核心内容。

三、提高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建议

3.1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重视和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体现个性化、自主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正好迎合了学校教育的即时需求,其文化特征和健身价值满足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投入少的特点满足了学校教育低成本的需要。

3.2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

高等学校可以引进具有管理知识的体育人士或者是聘请长期从事体育比赛的运动员作为兼职教师。前者的体育至少水平不置可否,而且又经历过系统的实践知识的学习是体育教师的不二人选。至于选择后者是因为体育终身意思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授体育课程的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科不仅要有很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这些运动有着丰富、成熟的经验,同时又对体育前沿的最新动态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相信由他们担任兼职教师来授课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付诸于行动。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对大学生的猜想要注意引导思维的发散与聚合相结合。在意思培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大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多种观点,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学会通过聚合思维整理归纳和提升这些观点,使之成为科学概念和规律。如在复习奥运会体育项目的类群时,须回顾、深化对各类体育项目的特征认识,会涉及许多知识点,应以有开放性的综合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体育项目知识。

3.4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

主体体育意识是指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提高学习认知体育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的总和。为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和爱好,尊重学生问个体差异性。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普通身体素质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终身体育意识的知识和技能。

3.5创新评价内容与方式

创新评价内容只指新评价体系应淡化其鉴别的功能,发挥其促进大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把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作为学期和学年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教学业绩与水平的评价,要充分肯定教师在开展体育实践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与取得的成绩,并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客体、形式的多元化。比如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参与,大学生、家长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员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网络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比较开放、民主公平的评价系统,从而为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3.6积极关注课外体育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综合发展是从对实践过程的体验开始的。体育活动的体验学习对个体体育实践能力发展的重大价值无法估量。在体育活动中,个体体验了体育活动的一般程式,积累了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主客体问相互作用的丰富感受,领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价值,往往能够形成亲实践的行为取向,建立良好的实践人格,并拓展内隐知识的积累。有价值的实践体验使主客体之间达成了融通,这种融通将会在各方面深刻影响学生个体的现实和未来生活。但是当前多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呆在了由封闭的房子里,很少有接触到各种体育活动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其实可以让学生多基础自然,了解体育,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在体育体验中获得体育能力。

总之,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必须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元河,成功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2:3

[2]张学忠,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

[3]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j]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曲宗湖,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5]杜宇峰,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毕加索作品中线条的音乐性论文

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

希沃白板教学论文

《即兴发言》教学设计

《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魅力分析论文

论文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论文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措施探讨论文

网站设计中风格色彩及美化探讨的论文

浅谈色彩造型的语意和实践艺术论文

《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
《《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钢琴课》中体现的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分析论文(共13篇)】相关文章: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网友来稿)2022-10-16

钢琴教师的教育感言2022-07-12

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2022-05-05

林书豪《开讲啦》演讲稿2023-05-11

浅谈人性的自我觉醒的论文2023-02-01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论文2023-04-09

女性主义乌托邦精神再现论文2022-07-27

动态网站设计的色彩应用论文2023-11-24

《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的探讨2022-11-15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论文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