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加香菜多加醋”为你分享12篇“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广告学论文优秀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广告学论文优秀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广告学论文优秀论文
1 把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应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事实证明,教、学、做一体,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形成。
1.1课内精讲多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到,知识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每节课讲授的内容应由以往致力于更多地传授知识,转化为帮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讲授内容要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进行整合,精简。因此,授课内容设计、问题的提出显得更加重要。在授课方法上,主动采用启发式、点评式、讨论式等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验课、案例分析课、讨论课、实践课、设计课、提案答辩课等多种形式。同时,配合课内教学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实践教学环节向课外延伸。如:市场调研、经典广告、广告语的收集与点评、广告作品创意与设计、经典书目阅读等等。通过以上多种教学形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2横向集中实践
为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在主干课程结束后,可以安排3-4周集中项目实践,如美术设计基础类课程结束后安排“手绘POP集中实践”,广告设计类课程结束后安排实案广告项目设计实践,广告策划类课程结束后安排广告策划项目实践等。集中项目实践环节,使学生心无旁骛,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践项目,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符合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规律,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
1.3纵向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不仅使学生了解行业特点、人才需求,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进行入职前的岗位定位准备,是高校办学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在实习环节上,除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外,其余的专业考察、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都可以安排在第七、第八学期,这样的实习安排,保证了学生能有较长的时间参与实习单位广告项目运作,提高专业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参加企业招聘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第七学期实习结束后,学生返校进行实习总结和交流,并在教师指导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第八学期,学生带着毕业设计题目进入毕业实习,同时边实习边收集整理毕业设计材料,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进行专题写作和毕业设计,进行毕业答辩和毕业设计作品展览。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采用上述方式安排学生实习,促进了学生就业。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生专业能力也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
1.4搭建实践平台
为把学生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校内可以采取面向广告专业学生开放广告策划创意、摄影、摄像、平面设计、视频编辑、广告制作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有专业实验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开放的实验室成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广告实案项目、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平台。
2 开展项目式教学
项目任务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项目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学生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教师成为项目实践的引导者、协调者、管理者,充分体现广告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根本特征。目前,学校教学项目的来源可以是每年定期举办的全国广告专业赛事、网上注册威客平台申请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在项目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项目的数量、难易程度及可操作性等需教师在项目引进前充分论证,保障通过项目实践,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针对具体项目的创作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调研、讨论、设计、制作,课堂组织形式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形式,如案例分析课、讨论课、集体辅导课、单独指导课、分组指导课、提案答辩课、观摩课等。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就是参赛作品或企业实际项目实案。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把上述项目引进课堂,学生在专业比赛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信心,推动学生更深入地开展专业学习。
3 进行团队式管理
广告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要求广告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学生入校学习就应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广告学专业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可以借鉴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以班级为单位、以课程为载体建立责任明确的.学习型团队。团队的凝聚主要采取共同目标、任务分工、深入合作、共享成果的措施来实现,团队成员在阶段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5人组成的学习型团队,要求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要承担工作角色并发表意见,这不仅使学生个体的主体意识、学习动力、创新精神得到最大唤醒,而且学生的团队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每天工作及成效处于不断交流、评价和竞争的良性循环上升中。因此,团队式管理学习形式是培养专业广告学专业人才的良好组织形式。在团队式学习管理形式中,对个别学生“搭乘车”现象,可以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和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检查中予以规避。
4 开展针对性辅导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及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保障学生学习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始终伴随教师及时、针对性的指导。如帮助学生团队确立阶段学习目标,开展项目设计、学习方法、团队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的具体指导。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等。
5 加强综合性考核
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起到规范教学过程,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导向作用。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方式是学生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主要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应用能力方面的考试较少。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当今广告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是改变上述情况的有效措施。过程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表现的评价,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质量的控制。过程评价要对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责任感、创造性等进行综合考察,督促学生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具体实践,对学生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结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如开卷笔试、闭卷口试、广告设计、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上机操作、作品提交、提案答辩等形式,以达到综合评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目的。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都应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和机制,避免因教师主观认识带来的评价结果的偏颇,可采取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创建良性循环机制,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制度保障。培养素质好、能力强的专业广告人才,也是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应用型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指导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师需要在学生团队的单独和集体指导中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及智慧,这既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教师职业奉献精神的考量。因此,对应用型办学定位高校教师的考核,应该把教学质量作为重点考核指标,这有利于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与实践,而不仅仅靠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来维系。
篇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 广告学专业建设论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 广告学专业建设论文
我们广告学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一直以来就得到学校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广告学专业申报之初,学校就对《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研宄》9918)予以教改立项并资助研宄。之后,广告学专业又相继获得10项教改课题的立项研宄。自首次招生以来,至今已招八届学生共923名;在首届78名学生毕业后,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八年来,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下,广告学专业不断在努力建设和积极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形成广告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1.我校广告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背景
(1)对我国广告行业的基本认识广告业是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产业,其产业定位是第三产业中的商务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其行业定位是“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新产业之一。广告业均以每年超过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的发展速度在快速增长,截至,全国广告从业人才已超过100万,拥有各类广告经营单位14万余家,全年广告经营额超过1573亿元。广告业的高速发展,也意味着广告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
(2)对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的基本认识
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984年厦门大学设立第一个广告学本科专业为标志的创建时期,第二阶段是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发展广告学专业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第三阶段是19以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广告学专业大发展时期。截至,全国设立广告学专业的高校已超过400所,我省设有广告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共13所,广告学专业是新闻传播学学科下设5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传播学)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本科专业,而且,它已拥有了一个从高职高专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两个基本背景下,我校的广告学专业于20获准招生。因此,我们首先就必须正确定位我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
2.我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
(1)在专业申报之初,我们就开始调研各高校的广告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广告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作了基本预测。
(2)在建设之初,我们基本上是在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基础上,提出我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即: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实践技能,较宽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从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策划、创意与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分别占总学时的35.3%、40.5%、15.7%和8.5%,并安排了37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又针对普通文科类学生的背景,作了局部的微调。
(3),学校开始推行学分制,广告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也相应地作了修改和调整。主要表现在:①对专业学习有了最低学分要求(160学分);②实行了“平台十模块”的专业教学体系,其中:第一平台为校定必修课程,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有23门,校定选修课:A类)145门;第二平台为学科基础课:必修课),共开设9门课程;专业模块一是专业方向与特色课(必修课),共有10门必修课;专业模块二是专业方向与特色课选修课)B类,共有43门课可供学生选修。③专业的学分安排中,校定课程占39.6%(校定必修29.6%,A类选修10%),院(系)课程占46.6%(学科基础课14.7%,专业必修课15%,B类选修课16.9°%),实践教学占13.8°/心④拓展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军训、劳动、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共计39周,其中专业综合实习共安排4次,并分别确定了实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4),学校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大讨论及修订工作。对此,人文学院广告学专业也全面展开调研,广泛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形成新的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学校是一所省属高校,其人才培养主要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校目前是教学型向教学研宄型转型过程之中,但重点仍是搞好本科教育工作和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这个培养方案中:
对广告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作了较大修改,即:培养具有宽厚人文素质基础,掌握广告学理论与技能,熟悉现代传媒、营销、公关、会展知识,集广告运作能力、公关会展策划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于一身的广告学应用型人才。②整个专业的学分安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69.9%公共基础平台28.5%,人文社科基础平台7.2%,专业与实践平台34.2%),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30.1%专业选修与实践平台22.8%,全校性选修课平台7.2%)。③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32.4%公共基础课平台3.6%,人文社科基础平台1.2%,专业、专业选修与实践平台27.6%)。实践教学内容则根据文科专业的性质与特点,特别是广告学专业的性质与特点,安排了实训这一实践形式。④明确了专业培养基本规格要求,在知识结构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修养;在能力结构上系统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以及市场调查与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市场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公共关系策划、会展设计的运作能力,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素质展示上具有宽厚人文素质基础和较好的外语基础等。
二、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促成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
1.制定广告学专业发展规划和确定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使整个专业建设与发展步入有序轨道初建广告学专业时,我们就制定了《浙江林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发展规划》年12月)和《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总体思路》2000年12月),提出“‘两横两纵’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影视与平面广告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试图从综合型素质人才培养方向上探出一条可行之路”/‘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要切实围绕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广告学本科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来培养又红又专的广告学高级应用型人才。”
随后,由于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广告学专业也相继调整和修改了专业建设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形成了《人文科学系广告学专业建设规划(2000―)》3月)、《浙江林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5―)》<202月)、《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改革计划》年2月)等,进一步明确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综合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
2.积极参加全省和全国高校有关广告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广告学专业发展之路我校广告学专业在建立之初,就积极参加省内外高校广告学专业建设的研讨活动。2000年12月,由我们倡议并主持召开了第一届浙江省广告学专业教学研讨会,全省设有该专业的6所高校一起探讨了广告学专业如何适应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话题,之后,浙江省传播学会上,我们也当选为浙江省传播学会的副会长单位。月,我们参加了在深圳大学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广告教育研宄会的年会,10月在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月在河南大学、2010月在西北大学、2010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的第三、四、五、六届年会上,我校参加并交流了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另外,我们分别参加了2004年5月、2005年5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金犊奖”颁奖仪式暨广告学教育研讨会,2005年12月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的“学院奖”颁奖仪式暨广告学人才素质培养研讨会,年8月由教育部组织的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届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2006年10月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广告学教育国际论坛等。通过与全省、全国的兄弟高校进行交流,我们也进一步明确和坚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3.全面加强广告学专业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专业建设基础扎实,工作充实在广告学专业建设中,按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定位,遵循一般课程、院级重点课程和校、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积极开展专业课程建设。目前,本专业的《传播学》、《广告学概论》已通过学校的一类课程建设,《广告设计》、《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与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已列入学院重点课程项目,《广告学概论》和《广告经营与效果》已申报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
4.为培养学生宽厚人文素质基础,人文学院启动“读书工程”,并初见成效月,人文学院为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了“读书工程”/‘读书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旨在通过数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学生自学、好学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具有人文特色的浓厚学风。该工程共分哲学类、艺术类、法学类、广告类、经营类、科技类和文学类7大部分。广告学专业也相继制定了《专业阅读书目》,它共分必读书目9部,选读书目28部,另有中外文广告学专业期刊17种。广告学专业学生根据这些书目,积极开展课外自学活动,并作了定期统计。这一工程培养了学生宽厚的人文素质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
5.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宄的能力,人文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认真开展中期论文等工作,并从教师工作规范上予以保证和落实作为一个普通文科类专业,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造就,还需要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为此,本专业相继制定了《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工作条例》年9月)、《广告学专业中期论文指导书》(2004年9月)和《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试行2005年1月)等制度,明确科学研宄及中期论文撰写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保证了广告学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三、全员参与和悉心指导,保证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通过教师指导的科研创新基金等项目,使广告学专业学生的科学研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广告学专业初建立之时,我们就十分注重对学生在科学研宄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种层次、形式的立项及选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力求取得成效:(1)倡导学生积极申报学校的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宄工作。2000―年,广告学专业共获得35项学校科研创新基金项目,35个项目组在70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研宄工作,并取得预期成果。(2)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的研宄工作,专业教师在积极参加专业建设的同时,也开展学科的科学研宄工作,运作中,也注意吸收学生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研宄成果,并得到公开交流与发表。(3)规定学生必须通过中期论文环节,以加强其研宄能力。专业初建立时,就注意吸收了其它文科专业的有效做法,开展中期论文写作工作,规定在大二、大三之际,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中期论文,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4)规范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写作质量。广告学专业按照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和基本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毕业论文各个环节,通过选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及二次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严把毕业论文质量观,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使学生的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广告学专业按照文科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在实践教学形式上有实习、课程设计、实训及毕业实习等,专业教师投入到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区域分布、实习内容分成几个组,指导、批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日记、实习实训报告、作业等。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广告经营环境的能力,对广告行业现状把握的认知能力和实习、实训单位人员的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广告大赛,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广告学专业初建立,就十分注重让学生了解广告运作过程、参与广告的策划、创意、表现和制作过程,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2000年10月,第一届广告学专业学生进校学习后不久,我们就组织全体学生参观第七届中国广告节的展览,在这个代表中国顶级水平的广告专业展览上,让学生了解广告行业的基本现状,观摩各种广告活动,聆听广告精英的最新观点。2002年10月通过比稿选拔4个学生参加第九届中国广告节的“第三届青年广告人创意大赛”,他们是唯一的来自高校的参赛选手,通过现场参赛,学生领略了广告人创意极限的发挥和创意灵感的迸发。之后,广告学专业教师发动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广告大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鼓励和教育广告学专业学生加强学风建设,使其基本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广告学专业初时,我们就十分注重学生的学风建设,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倡导和鼓励学生“坚忍不拔、不断超越”的浙林精神,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并取得良好成效。广告学专业学生在才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表现良好,并名列前茅。
四、重点建设和各方努力,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广告学建设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广告学专业被列入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这使得本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有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必需的投入保障。2007年,广告学专业顺利通过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验收。因此,在学校、学院的重视和支持下,师生共同努力,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初见成效了。
篇3:人才培养下的家具设计的优秀论文
人才培养下的家具设计的优秀论文
一、“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通过对家具产业发展趋势、家具企业岗位需求、高职家具专业培养状况等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合理借鉴国内、国外人才培养模式中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在认真审视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是否具备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科学构建能够突出职业技术能力、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实行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方案,即“任务驱动、理实同步的校内课程+项目导向、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结合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理、实同步”、“三位一体”的学习情境教学;编写与课程开发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打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技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完善校内实训室与生产车间,同时扩充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确保学生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建议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向培训制度。
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
为确保“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结合本学院具体可行的实际情况,特设计以下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予以支撑。“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示意图
(一)构建“2313”的教学模式
“2”―――“理、实同步”。在设计技能培养方面,本着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通过任务或项目将设计思维和技能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能传授必备的理论知识,又能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在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坊通过完成具体的设计作品,提高能力。在制造技术培养方面,本着以“校内实训加企业实习”工学结合的原则,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木家具制造技术、板式家具制造技术、特种家具制造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实训,通过理论引导和学生动手制作成品,掌握家具基本的制造技术;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有计划、有方向地带薪工作一年,其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综合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3”―――“三位一体实训”。在以实践动手能力为导向的家具制造技术的课程领域学习中,我们本着以教师工作室为主导,模型工作坊和生产车间为主体,贯通“工作室、工作坊、生产车间”三位一体的实训原则,使学生授导于教师工作室,实训于工作坊和车间,从而强化其动手实践能力。“1”―――“一年顶岗监控”。为合理解决“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中,经常在“1”里,即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中出现的诸如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缺乏监控,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提高等问题,我院专门在学院校园网上设置并开通了一个专门用于指导与监控实习生的网站,同时要求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电话回访,不定期去企业走访,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情况与动态;对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建议让学生在企业定期轮岗,并按一年实习整体目标,随时填写企业实习工作手册,以便监控和不断提升其全面的职业能力。“3”―――“技、艺、能并重”。通过“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的`实训场所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理论与真题真做的实践环节的合理实施,使教学达到“专业制造技能、设计艺能、综合素能”并重,这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家具企业的生产管理、家具设计绘图、家具营销方面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是学生就业的宗旨。
(二)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已初步实施了“校企合作”,在本年度初期引进一个生产钢木家具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项目,学校在给企业提供有效资源的同时,企业也要为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提供方便的条件,这是双赢的基础。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考虑与本校和顶岗实习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日后,我们可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任务,纳入家具专业的课程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题实训,生产家具产品。另外,专业教师也可以教师工作室的形式,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将专业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希望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形成以研促教,以产促学的双赢机制。
三、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岗位性、行动性及可持续发展性。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意味着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出发。故此,我们以家具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为逻辑的起点,根据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职业行动能力,并推导出相应的专业学习领域,从而转化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一)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对部分家具企业进行的调研、访谈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以下家具企业常规的职业岗位。依据家具企业的职业岗位分布情况,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从以上职业岗位中选取车间技术管理员、质检员、绘图员、营销员、工艺员和研发设计师助理,作为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
(二)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的推导、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以家具企业职业岗位为逻辑的起点,分析出不同职业岗位所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推导出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学习领域。将学习领域进一步完善,进而转换成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包括通识教育、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及拓展技能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家具专业在以职业岗位为起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同时还在课程开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实施保障措施等,从而构建出思维清晰、可行性强的家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篇4: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在广告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怎样培养广告行业高级专门人才,成为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教育的必修课题。如何使广告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如何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力作用,构建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确保广告学专业高等级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加速专业改革的步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化广告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广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具备了强大的经济保障,广告产业市场总体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所以,当下我国的广告业面临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首先,伴随市场的国际化,许多国际级知名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其专业化、正规化、流程化、产业化的工作标准,是许许多多国内中小型广告公司所不及的。因此高端项目、大型项目基本被国际级知名广告公司包揽,使国内中小型广告只能承接一些小型项目,或单一项目,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不利于企业成长,从业人员经验不足、素质不高,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其次,新的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广告市场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从广告媒体发布渠道,到广告内容的表现形式,再到广告载体的变化,使广告行业面临创意表现与媒体技术的双重革新。传统形式广告的市场份额虽然巨大,但在逐年降低,新媒体广告逐渐变为市场主流,广告公司已经到了不转型则难以生存的地步。
再者,广告市场的投放量过大,导致广告质量大幅下降。虚假广告、欺诈广告等不良广告形式的增加,使�V告信任度下降,消费者对广告的负面情绪增加,这些问题有其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更多的是从业人员急功近利的主观因素。广告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下降,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虽然中国广告行业面临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个行业与国际水平的接轨,以及行业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广告行业的发展适逢其时,未来若干年的市场较为乐观。
二、广告学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分析
广告行业由于市场化多年,并与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内部分工已经非常细致,广告公司各部门分工协作,产业流程已经较为规范明确,但国内广告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还远不及国际广告公司,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
从统计的行业数据来看,我国目前广告从业人员已经达到60多万,但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广告行业的职业标准较低,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广告行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仅为6.3%,高中以上毕业文化水平,甚至有较多工作经验的初中毕业人员都可以进入广告公司,导致行业员工普遍职业素质较低。目前的中,仅有不到1%的从业人员接受过专业的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的教育。行业大量缺乏懂得市场营销、熟悉广告业务流程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当下广告行业的发展。
面对广告行业对高等级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高等院校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现代广告理念与广告策划与执行、广告设计与制作能力,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能适应中国广告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具有独立自主创业的精神。
三、构建学研产一体化的应用型实践课程体系
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可根据市场对专业学生能力的需求进行构建和设置,除注重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了学生行业素质、文化素质、文学修养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具备就业专业基本能力的同时,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及修养。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产业状况和市场用人需求,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面向专业广告公司、各种媒体广告及策划部门、宣传部门,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等,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应用能力强、专业特长较为明显、职业素养良好,能在广告行业相应工作岗位,胜任广告策划、创意、制作、文案撰写、营销、市场调查研究及传播运营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模式的确定
围绕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尊重行业用人标准,确定“厚基础、精专业、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双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三融合(广告学专业与平面设计相关专业及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紧密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融合,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实战项目、参展参赛活动紧密融合)”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培养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设置原则
在明确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重点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应用操作能力、个人职业素养等。明确高校自身人才资源优势,整合课程体系,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与企业联合引入社会真实广告项目,做到校企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得到真实项目的训练,加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出口。
1.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打造和突出专业特色,使学院形成专业实战化、就业一体化的'特色品牌专业。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创造性、应用性和实战性,以教学双结合为基础(教学与实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市场需求,贴近用人岗位,提高专业层次,提升学生素质,构建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和以项目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2.以产业布局促进专业建设,深化实践型教学工作室建设
(1)加强实践型工作室建设。按照广告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全面深化学研产一体化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调整实践型工作室建设。教学与广告产业的融合继续深化,同时调整实践类型的项目与教学课题的分配比例,优化商业项目、参展参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原创项目比例结构,以市场高端项目、实战项目为主引领教学变革。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平台建设水平。大力加强广告公司与广告产业的对接,提升院校实践型工作室的建设水平,实践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提高。通过校企合作、高端产业项目、展赛平台等方式,建立全方位交叉融合的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融合、学校教育与产业实践的融合。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一线广告公司的合作基地,建立与优势广告资源的互动合作,以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实践型工作室建设成果。
(3)以市场项目作为引领,提高实践教学团队指导水平。不断完善“基础教学实践、专业实训、产业项目实践”的三层对接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项目体系,实践项目结构更加优化,强化广告市场的商业竞争意识,通过商业项目引入,提升实践教学团队的高端项目参与性,与行业专家相结合,专业提升平台实践教学能力。面向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重量级展赛,展赛目标及成果明确,扩大业界专业交流,扩宽专业视野,提升平台建设水平和实践教学团队指导能力。
四、结语
目前,广告行业市场对广告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对广告寄予厚望,希望能通过广告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促进销售,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广告的认识提高,对广告不再轻信和盲从,相应地对广告的策划与创意都提出了高要求,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向广告从业者提出新的挑战,这些因素都对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只有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科学、系统的构建学研产一体化的应用型实践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用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5: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定位不清晰,教材选用失当,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广告学课程主要分布在三个体系和专业方向中,一是新闻和传媒类专业,二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三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这三类专业本身的差异性很大,虽然是同一个名称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侧重却有很大不同。新闻和传媒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传播学作为基本知识体系,着重研究广告的传播价值;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托,注重研究广告宣传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注重研究广告的各种艺术形态和表现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教师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分不清方向,在教材的选用上不分类型,误将新闻与传媒类或美术设计类的广告学教材用以经济和管理专业教学,这样就导致两种困惑,一是教师感觉自己的专业和知识背景无法驾驭所教内容;二是学生感觉这门广告学课程的内容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自信心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这种选错教材念错经的教学,既让学生无所适从,也让教师痛苦不堪,更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匮乏,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能力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课程是从市场营销学衍生出来的分支学科,具有和市场营销学一脉相承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而且,广告学的创新性和艺术性的特征又更加突出,其丰富的实践内容以及无处不在的传播载体已经让学生耳濡目染、未学先知了。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空谈理论,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的广告发展动态的关注和广告与媒体创新的解读,尽管多媒体的设备让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更加多元和生动,但层次和深度都还不够,很多教师仅仅是照屏宣科取代书本和黑板,或者只是播放视频或图片广告,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价值,案例陈旧、分析浅尝辄止,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加上对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够,一味填鸭式灌输,教学效果必定不甚理想。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费尽心力、苦口婆心的课堂45分钟不如学生课间动动手指、手机上网浏览10分钟的信息量,学生只好选择逃离课堂。这充分暴露了广告学教学方式和手段中重讲授、轻实践的弊端,让学生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效果差。同时给教师敲响了警钟,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学科的实践化改革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唯考试论让学生循规蹈矩、死记硬背,在接触实际工作后感觉无所适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制约,对于学生广告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仍是以书面试卷为主,通过考试分数评定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对于纯理论学科是适用的,但对于像广告学这样的应用型、实践性强的学科是不全面的。在广告学的内容体系中,很多章节都是需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性环节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比如广告调研、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创新、广告效果评价等,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以书面出题考核学生,只能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发挥。因此,对于广告学的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的应对之策
(一)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广告学教材,并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课堂授课的信息容量
选订教材是高校专业课老师每个学期任课前的例行工作,一本适用的好教材将会促进教学相长。对于广告学课程教材选择,一是要优先选择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等高质量和良好口碑的教材;二是在门类范畴上要选择适合所教专业的教材;三是选择实践性强的教材。这样才能确保教材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广告学课程的教师应当在术业专攻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对广告学有着多重影响的传播学、社会学、媒介学、文学、美学等,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受到多元化的理论熏陶;同时,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广告媒体了解和搜集广告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丰富课堂信息量,成为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博古通今的广告达人。
(二)教师在广告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实践化改革,通过优化案例分析法和引入更具实战性和实践价值的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案例分析法一直是广告学课程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教师对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等一个又一个经典鲜活的案例解读评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告原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的。虽然案例分析法的实践性弥补了单纯理论传授过于教条、空洞的不足,但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欠佳、流于形式。比如有的教师仅仅是宣讲案例本身,对于由案例引发的问题、思考和评述一带而过,更有甚者干脆一言不发把案例分析课变成了各种类型的广告作品展示欣赏课。因此,要在坚持案例分析法的实践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它的使用方法。其中的重点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由就事论事转变为新创意,新思路的探索。尤其是第二个转变是广告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广告等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2.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广告策划、经营与管理的实践内容,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模拟充当广告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全程体验从客户接洽、广告调研到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直至最后召开广告项目招投标会议等广告经营和管理中的主要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未来从事广告相关业务的综合能力。具体做法可以分成三个步骤: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8~10人的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职能分工,成立客户部、调研部、策划部、创意部、媒体部等,然后两两编队完成同一个品牌或产品的广告策划内容;其次,各个小组要按照广告业务开展的顺序依次展开企业客户拜访、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和创意活动,并模拟召开产品说明会、策划讨论会、创意动脑会、广告提案会,直至全部敲定所有广告项目策划书细节;最后,各个编队首尾相接,形成咬蛇式循环召开广告招投标会。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两轮,一轮扮演招标的一方———广告主,点评方案并决定中标小组,另一轮扮演投标的一方———广告公司,展示策划过程和方案亮点,由于同一个编队的两个小组同题竞争,同台PK,必然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创造力,提高广告策划书的完成质量。而且“一组分饰两角”的双重任务,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多方位了解广告行业的运作和管理。
(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轨制优化广告
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队伍结构,着力搭建学生与广告公司和媒体等企事业单位接轨的实践实习的平台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的内容更新更是与市场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现实,把广告行业与各类企业产品营销以及市场开发的实践内容带给学生,因此,对从象牙塔到象牙塔的学院派教师要提出“双师型”的培养要求,以“营销师”、“广告策划师”等职业资格认证为目标,力促其深入企业或媒体广告部、广告公司或兼职或调研广告的实践领域。同时,广泛吸纳广告业内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创新理念的行业精英、策划高手、创意先锋担任兼职教师,或者不定期给学生作讲座以及交流座谈,让学生既能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又增强了从事广告领域工作的兴趣和信心。在立足“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的实践化转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社会资源,让出去挂职进修和外聘讲学的教师成为搭建校企实践实训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观、访问、调研、实习的实践机会,引领学生理实结合、学以致用,并以此打通学生未来就业和企事业人才招聘双向接轨的通道。
(四)打破广告学课程一贯沿用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终考”定成绩,结合各类实践类环节的内容,实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评定方式转变
成绩考核是广告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指挥棒,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的形式显然无法跟上广告学教学过程中信息量与日俱增的速度,也难以有效评价丰富多样的实践化内容。必须通过构建更符合实践化改革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和调整考试题型结构与开放性来提高广告学课程的考核成效。一方面,结合广告调研、广告策划、毕业设计等可以让学生提交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广告策划书详案或广告公司的实习鉴定报告来检验其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并按优良中差评定等级,如果其中有学生的广告作品或策划方案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以及专题研究或学期论文公开发表在广告学术或行业相关出版物上,则可以推荐免试或折算成相应的实践学分。另一方面,要大幅压缩课程终考成绩所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过去80%~100%减少到50%,为实践内容的考核留出空间;同时要在试卷内容和题型上做适当调整,减少纯理论和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考查,加大广告案例分析题和创意策划题等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这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
篇6: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心理学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心理学论文
1心理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
心理学教材老化、知识陈旧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目前,我们使用的心理学教材还是上个世纪末延续下来的老教材,改动很少,生活化不够,现实意义不足。心理学的内容应该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无论课程内容还是分析视角都应紧随时代,否则学生只能学到一点心理学的皮毛,而不具备分析现实的操作能力。
1.2教学方法落后
心理学的教学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地接受,使得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余地,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课堂,难以发展自己的个性与兴趣,也不能形成较强的心理学实践操作能力,最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
1.3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的心理学教学评价还是以采用闭卷考试为主。这种机械性的课程考核形式不适用于本应该灵活多样的心理学课程。“一份试卷论成败”的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应试指标,而忽视了能力的考核,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科学定位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心理学人才的基础与指导,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因此高校要把握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目的,以完善的教育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型、应用型高级心理学人才[2]。
2.2明确具体培养方向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借助心理学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主要源于心理学成果的广泛应用。没有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可能有现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培训与发展。这表明,有心理学基础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才和人力资源测评人才受到了青睐。因此,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考虑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占领一席之地。[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而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显得相对脆弱,很多人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情绪烦躁,容易失控。这就需要大批的健康心理学顾问,去帮助人们修护自身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一些社会突发事件的干预与处理,需要大量的专业的心理学者介入支持。因此,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应重点选择培养健康心理学顾问。
2.3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融入到心理学教学中,并且服务于心理学教学的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关系到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本着培养社会使用型专业人才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一是课程设置要侧重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高校要准确把握心理学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心理学课程内容要体现实践性与应用性。在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环境背景下,心理学课程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知识体系,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向学生灌输实践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心理学课程性质的不同,要因课制宜,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要推行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的有效配合。发挥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实验教学的合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最佳教学氛围,并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与成长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采用让学生自己设计课程、创建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个案分析等形式,使理论和实践做到有机结合。
2.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理论与应用考核,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心理学应用技能过关与定级考核程序;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教师主持的心理学科研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素养与技能。
篇7: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论文
一、税法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强
税法是一门集会计、法律、财政和税收管理等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要想学好税法课程,熟练掌握税法知识,必须具备法学、会计学、财政学等知识背景。比如对税法概论中税收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等内容的把握,需要一定的法学知识背景。因此,要优化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当合理安排税法课程的先修课程如法律基础、财政学等课程,也要求税法课程教师具有一定的综合知识积累。
(二)实践性强
从税法课程的内容构成来看,既包括税法的基本原则、税制变革历程、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等基本理论,也包括各税种的纳税人、纳税范围、税额计算,以及税款的征收管理、发票的使用和管理等实践性知识。无论是实践性知识的掌握,还是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解,都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操作教学基础上。因此,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三)时效性强
我国税收法律立法层次较低,不仅没有税法典,而且除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及车船税由人大立法之外,其他税种立法都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呈现,并且变动频繁。比如《个人所得税法》先后于、、修订多次,在流转税领域先是在完成了从生产型增值税到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又在启动了“营改增”改革,而税法教材却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都是在税法变动一段时间后,才完成税法教材的修订,给教材的选用和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近年来,教学中往往只能使用与实际税制不符的教材。
(四)整体性强
税法课程教学模式是分税种教学,也就是分别讲解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但各税种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增值税与消费税是交叉征收的,在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环节既涉及到增值税计算,又涉及到消费税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算还建立在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税税额计算的基础上。因此税法课程教学中,必须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将税收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讲。
二、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无论是从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还是就税法在会计师职称、注册会计师等各项考试中的地位来说,税法都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但在税法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首先,税法教师一般都是从院校到院校,自身并无报税工作经验,对于报税的步骤往往也只是纸上谈兵,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对于报税的步骤只能是一带而过;其次,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向税务局报税。税额计算可以通过习题来练习,但系统的掌握报税操作还必须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来实现。由于一些现实原因,很多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校外实习的需求,校外实践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最后,虽然有些学校购入电子报税软件,安排电子报税实验教学来让学生练习报税步骤,但是没有安排独立的电子报税实验课程,而是在税法理论课中抽出少量课时完成报税实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包括税法课程的课时原本就偏少,实验课时更是少,比如我院电子报税实验仅安排8课时,根本不足以完成一个系统的报税实验。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繁杂,除了19个税种的法律规定、税额计算之外,还有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法的基本原理等内容,而目前各院校专业课教学计划学时都偏少,税法课程大多只有48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只能选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讲授为主,很少采用案例讨论等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想象,只能被动接受的学生对于税法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很难调动起来。另外,虽然大多数本科院校都顺应信息化潮流,配备多媒体教室,但并不提供网络连接,导致网络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变成一块电子黑板。
(三)教材编写滞后于税制改革,无法满足税法教学需求
首先,《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受税制改革的影响很大,我国实行的是渐进式税制改革,税收制度更新速度很快,而税法教材往往是在税制改革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改版,导致税法教材的内容总是滞后于现行税收制度,可供教师选择的税法教材非常有限,比如增值税改革和“营改增”之后,大部分教材都没有及时吸收改革内容,最后征订的教材变成摆设,给税法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其次,现有税收教材大多属于理论教材,几乎没有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训教材,导致实践教学中缺乏指导资料,只能依靠税法教师自身的资源积累。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税法课程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有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三种素质:第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熟悉商务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环境;第三,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可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税法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可以做如下分解:首先,重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五大税种的基本规定,并且具备其他税种法律制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初步具备企业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能力,能够准确计算五大主体税种的应纳税额并能完成向税务局报税事务;最后,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既有依法纳税的意识,也具有纳税人权利意识,能够运用税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税法课程改革建议
要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税法教学应当做如下变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首先应当加强校内的模拟实训教学,要加大资源投入,建设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实验软件、实验资料等。应当在税法理论课程之外,安排独立的电子报税实验课程,加大实验课时比例,将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结合,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税法知识真正变为对企业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流程;其次,学校应当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好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也可以与税务局合作,带领学生到报税大厅去实地观摩发票的领购、税务登记变更等业务;此外,学校还应当鼓励税法教师到企业、税务局去实习,了解企业真实的办税流程,这样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对于报税流程和征收管理程序的讲解也会更加深入。学校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办税人员、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等来校授课,改善师资结构。
(二)丰富教学方法
《税法》课程教学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教学方法,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是探究教学法,将学生分组组成互助探究小组,课堂提问、讨论时学生可以小组抢答、争论、质疑对方观点,把课堂变成学生的阵地,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意见;二是情景教学法,比如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教师设定具体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作出判断,哪些业务需要交纳增值税?哪些业务不需要交纳增值税?各笔业务分别适用什么税率?学生通过对具体的经济业务作出税务处理的判断,能够提高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结合时事设计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利用PPT播放,学生运用所学税法知识进行分析,其他学生可以反驳或赞同,最后教师点评。比如,关于“营改增”,教师可以设计案例请学生分析“营改增”前后企业的税负变化情况,并且分析改革的意义。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选择要恰当;四是关联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各税种联系起来,归纳比较,比如提醒学生在对某一货物同时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时,计税价格基本是一样的,又比如企业所得税计算时,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不得在税前扣除,消费税、营业税则可以在税前扣除。总之应当从整体性的角度把握税法教学,提醒学生把握各税种的共性与个性,能够加深学生对各税种的认识。
(三)科学设计教材内容
现有的《税法》教材体例一般是将具体税种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分开介绍,等于是将内在联系密切的税额计算和申报征管生硬的分开,这种体例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办税流程的整体把握。可以根据办税流程对《税法》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章节式的教学内容变为专题式的教学内容。比如教材内容可以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纳税申报设置为五个模块,将各税种的构成要素、应纳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有机联系起来,在一个专题中完成。另外,税法教材的编写者应当关注税制改革的进度,及时更新,尽量将最新的税法规定纳入教材,并且应当介绍税法可能面临的变革和最新的税收政策,呈现出税法的前沿知识,避免教材的作用完全无法发挥,成为学生课桌上的摆设。
篇8: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探究论文
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探究论文
一、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获得了飞速发展。截至4月9日,教育部公布的独立学院名单共计291所,独立学院的遍地开花,扩大了高等教育资源,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导致了独立学院缺少自身特点,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办学定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具体体现在:
(一)依托于母体,特色不明,定位不清
独立学院诞生的背景决定了其与母体学校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在办学早期,由于缺乏广告学专业的办学经验,较多地承袭了先期母体院校广告专业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而独立学院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实验教学设备等方面整体实力较弱,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的办学实际,忽略自身与母体的差距与培养目标的不同,而盲目地套用与照搬,必然导致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执行无力、资源匮乏、特色不明的状况。
(二)知识体系陈旧,滞后于行业发展
广告行业是位于市场最前端的敏感行业,随市场、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快速变化而变化,知识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广告专业人才具备最新的行业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目前大陆的广告教育知识普遍陈旧,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一成不变,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大量已经滞后的理论与案例还在课堂上作为经典来讲授,与行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行业的需要。随着市场环境、消费者、媒体环境的变化,未来的广告人必须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能及时追踪行业发展趋势,而目前广告教育的理论体系滞后,成为影响广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重理论轻实践,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专业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告学教学内容强调知识性、理论性,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法,课程体系强调理论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讲授枯燥过时的知识,教学效果并不好,并且还容易使学生滋生学习的惰性与思考的被动性。广告行业作为一个时时面对激烈竞争的行业,这种惰性和被动性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对实践训练不重视,使得理论无法应用到实际中,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专业技能欠缺。对于像广告学这类应用性强的专业来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
(四)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较薄弱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在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迅速扩张的同时,广告实践教学问题却因为办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而凸显。
一方面,独立学院资源有限,很多独立学院不具备完善的实验环境和实践条件,实践硬件跟不上,电脑机房、工作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较为缺乏。这就导致大多数实践教学无法走出课堂,只能停留在课堂的虚拟命题上,无法在行业第一线获取实战经验。虽然高校签约了实习基地,但数量上仍然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操作经验,与实习单位的合作缺乏深度,难以深入参与院校广告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缺乏,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更是严重匮乏。有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在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书,没有行业从业经验,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环节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五)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在新的市场环境和媒介环境之下,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于广告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平庸的创意将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时,新媒体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互动营销,也需要广告人具有超强的创新能力。但是,我们当前的广告人才培养还是以课堂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的实践和独立思考空间很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比较薄弱。
(六)师资薄弱,缺乏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教师是广告教学的主体,独立学院由于建校时间短,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尤其是实践经验不足。这部分老师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理论知识深厚,但大多缺乏广告行业的从业经验,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独立学院执教,专业实践经历缺乏。这一方面不利于教师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无法在课堂上讲授业界的最新知识,导致讲授内容的陈旧和滞后;另一方面,教师无从了解业界的实际工作流程及积累实践操作经验,在教学中便无法做好学生的实践课程指导。
二、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应用型广告学专业特色人才
独立学院作为后起的高等教育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多是热门专业。广告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各独立院校竞相追逐的热点专业,专业设置的同质化问题开始凸显,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那么独立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如何凸显专业特色,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要认清自身内、外部资源,找到优势资源,结合行业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立足于这一定位,整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体系、教学方法、创新性培养等多方面的改良和革新,最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出自身的专业特色。
(一)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设置
一方面,母体高校具有长期的办学经验和优质的教学资源,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依托母体专业的办学优势,有选择性地进行借鉴和吸收。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制定符合实际又能凸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的广告学专业秉承了华中农业大学和本校艺术学相关学科专业的优势,构建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为特点的人才培养路径,课程设置上突出了文理与艺术的交叉融合,体现了基础理论、技术实践的并重,专业课程体系由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成,层次清晰,学生在获得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专业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创新性人才培养
广告行业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行业,广告人每天都要面对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的市场和越来越难以取悦的消费群体,这些都给广告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独立思考,做策略分析,要有好的创意表现,解决实际问题。而贯穿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要具有创新性思维,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策略点子和创意作品,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出奇制胜。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需趋势,是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应尤为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思”“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申报创新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赛事,模拟广告的调研、创作和策划全过程,提高实战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实训”梯度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在不同阶段设计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如基础写生、市场调研、平面广告设计、广告策划提案、专业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联合创作、广告竞赛等。大一、大二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进行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大三开展专业考察、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广告竞赛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如广告设计技能、广告策划技能;大四通过去公司实习、毕业设计进行项目实战,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革新
广告学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市场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不适宜广告学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传统,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能灵活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多元开放式教学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案例图片、视频创设情境来启发思考,在老师的点拨和启发讲解下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向实践运用转化的;通过项目演练来模拟实战,如广告策划提案、毕业设计项目化模式等,弥补单一理论讲授的不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聆听校外专家、业界人士的讲座,如参加“中国国际广告节”等行业会议来跟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理论成果,以保持课堂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五)构建应用型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前文提到过,独立学院由于成立时间短,教师队伍多是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学和科研经验尚浅,且实践经历不足,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独立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途径。一方面,积极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深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招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精英为兼职或特聘教师,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使学生以后能更快地在工作岗位上上手。还可以聘请母体学校或其他院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为兼职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广告行业对应用型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随着独立学院转型大潮的来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逐渐脱离母校,自立门户。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独立学院的“独立之路”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未来,独立学院应立足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对自身内外资源和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专业特点,逐步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打造自身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元性和丰富性,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学军.独立学院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大学,.
[2]齐行权,王海峰.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0).
[3]马自泉.应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4]何滢.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及拟解决的办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4).
篇9: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论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概念
1.教学服务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关系
在给教学服务型大学所下描述性定义以及其他学者研究的研究上,刘献君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可以定义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以推动知识的创新、传授、应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宗旨,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模式、组织制度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大学。它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多样性,地方性的特征。那么教学服务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是什么关系呢?“应用型”是相对“学术型”而言的,主要使用于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型”是相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而言的,是高等学校分类中的一种类型,有助于解决学校的战略定位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多元化。如果自我封闭、脱离社会、高度趋同这些问题不解决,高等学校将无法健康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使地方高校找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学强调“应用”。因此,两者并不矛盾,教学服务型适用于高校的战略定位,应用型适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而言的,是一种人才类型。它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它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本科人才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更注重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逻辑体系转变为以专业为导向的技术逻辑体系,学科要服务于专业,理论以适用为度,强调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也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能力培养上,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也要注重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强调就业能力,还要强调创业能力培养。在素质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指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
3.人才培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是最早使用“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文件。文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两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部原部长周远清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也进行了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魏所康在《培养模式论》一书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结合概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它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涵盖了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内容:以科学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手段以及自身评价和社会反馈的人才培养评价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回答了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学科与应用、学校与企业等涉及教育教学的若干重大基本关系问题;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方法;指导了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等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总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从原来的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一项新任务,亦是一种新挑战。理念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实践层面则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际,能否突破体质和机制制约,直接关系到发展理念与办学定位能否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因此,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学校的责任使命和生源实际,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实施“多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篇10:人才培养工业工程优秀论文
人才培养工业工程优秀论文
1.工程集成的研究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工业工程类人才,以工程的集成和创新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开始的理论知识、工程背景知识,到初步的工程认识、体验,再到基本的典型工程训练,然后到最后的实际工程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以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理念为背景,以先进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应用型本科为导向,通过机械、控制、环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多层次(认识教育、基本训练、技能训练、综合创新训练)、多模块、柔性化的`工程集成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一个集机电工程技术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训练、工业环境模拟训练、企业及工程策划与管理训练、科技创新制作与综合工程训练、对外服务与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体系。工程集成的研究体系包含:
(1)应用型本科、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内涵,
(2)面向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类人才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知识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工程的集成与创新工程实践体系和能力培养研究;
(4)教师的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能力体系研究;
(5)工程的集成与创新企业实践与训练基地建设研究;
(6)以管理工程人才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体系。
2.工程集成的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沈阳工程学院的行业背景,以制造业和电力行业为对象、工程技术为支撑,培养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制造领域复杂问题能力强,能将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理论、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初步形成基于工程集成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整体框架基础上,形成了以工程集成为核心的课程程体系,公共基础课有高等数学(一)和大学英语(一);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工程基础四门;专业课有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质量管理四门;工程技术有CAD制图、工程力学、生产工程基础、机床电气控制、电力工程五门;形成了管理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为基础的工程集成课程体系。主要实践环节有工业工程基础实验、生产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人因工程实训、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在选修模块中形成了制造企业运营管理方向和电力企业运营管理方向两个模块,进一步促进和加深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将工程能力培养与就业相结合。
3.结束语
以工程集成为指导,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工程能力,将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和机械工程等方面工程能力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探索一条道路,并为机械、电力企业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篇1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证券投资的探讨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证券投资的探讨论文
1应用型人才及其特征
1.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传统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人才是要培养学生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全面的各种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应用型人才则不必过分追求上述的传统培养体系,其需要更加关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加注重专业化应用型的知识体系。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与此同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专注于对学生心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以应对当今社会不断变化的环境。
1.2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1.2.1“T型”知识储备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储备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性人才,其具有“T型”知识储备的特征。具体的,在应用型人才所学专业领域,需要较深的知识储备量,而在其他相关的专业领域,则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但并不必过深的涉足。这样的知识储备就既有利于应用型人才获得本专业充分的专业知识,也有利于从相关专业获取不同层面相关信息,从而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专业化
应用型人才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
1.2.3综合能力强
应用型人才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要强于普通的.学术型人才。主要体现在,其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得益于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得到了大量实习以及手工操作的机会,充分提高了其将知识转化运用的能力。
2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1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原则是指高校需要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将学生所必须获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合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客观的按照规律安排教学日程,循序渐进的开展日常教学活动。
2.2全面化原则
全面化原则是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这样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才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与生产实践。
2.3多元化原则
高校要打破传统的“关门办学”模式,积极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根据实践教学的有关要求,在市场上广泛寻找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2.4导向化原则
导向化原则是指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今社会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各种行业都相对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这就急需高校了解适应社会需求,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3证券投资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3.1培养方向不明确
培养证券投资方向的应用型人才不能仅仅只把培养目标定位于证券投资行业,毕竟我国在该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有不成熟的地方。这样的目标定位会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一个较窄的领域,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高校应该多培养其证券投资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找到自身适合的发展方向,进而进行专门化的指导与教学,这样就可以避免毕业生的同质化,体现其自身的专业特点。
3.2培养方式不科学
培养方式不科学主要体现在,目前证券投方向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中习惯于理论教学,把实践部分放在次要的位置,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证券投资专业主要是为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培养基层或一线工作人员,专业特点决定了其很多课程的教学,如个人理财、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原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期货投资实务等要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很多学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够,缺少必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不能保障学生上机实训和临柜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3.3培养内容不合理
我国高校证券投资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模糊化,在校期间开设了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各种基础课程,由于课程面过于宽泛,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学到这些课程的精髓,同时证券投资方向的知识学习也受到较大的影响。
3.4培养条件不专业
证券投资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有大批的专业实验室、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以及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不具备这些软硬件条件,导致在学的学生缺少实战的机会,从而阻碍了证券投资方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尤其是专业型的师资力量的缺乏,目前,高校的老师基本上是传统学术型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基本没有企业实际的操作经验。
4证券投资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证券投资行业具有高风险以及工作环境多变的特点,所以迫切需要高校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需要构建成熟合理的培养体系。
4.1注重专业化培养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证券投资行业观念,拓宽学生视野,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证券投资行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聘请具有大量实战经验以及资历厚重的证券高管作为组成人员,在此基础上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以培育高级证券应用人才为基本思路,科学合理地明确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以制定旗帜鲜明的培育方案。
4.2构
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证券投资方向应用型人才时,将经济管理的大部分学科都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导致学科缺乏系统性以及专业性。在建立学科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证券投资方向的专业性以及与其相关的广泛性。可以充分参考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教学经验,在确保基础课程的同时,适当增加与证券投资方向关联性强的学科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建立学科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达到系统性和层次性。
4.3建立综合实验基地
培养高素质的证券投资方向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训练其实践的技能,因此构建综合实验基地十分必要。高校必须建立专业化综合性的证券投资实验室,在日常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辅以模拟实训,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4开发校企联合模式
校企联合的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趋势,尤其培养证券投资方向的应用型人才需要长期与相关证券、银行和期货等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校企的产业联合,学生可以定期的到企业进行实际的锻炼,以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篇12: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广告学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30来年广告学随着广告业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并直接推进了广告教育的发展。目前,全国有300多所大专院校陆续开办广告学专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为广告行业提供了有效的专业理论支撑,但这远远跟不上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要求,多层次、综合型广告人才匮乏日显突出。高校广告学专业重视理论忽视操作性,广告行业带动专业发展效果不明显,这都要求广告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要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所区别,明确广告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宽口径、创新性、长远性、多层次等。
一、广告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从对吉林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的广告学专业进行了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生反馈等方面发现的几点共性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综合应用能力较差。中国很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大多是被社会淘汰的专业转型到广告学上来的,学科背景与该专业联系不大,导致广告学基础不稳固、专业特色很难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趋同。
(二)广告专业教育重理论轻操作。侧重理论方面的梳理,能够有效的提炼理论知识,但缺乏创新的理论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应用到执行方面学生却往往找不到依据,缺乏处理实践中出现问题的灵活性。
(三)缺乏行业引领。广告行业引领的方式较为单一,深入不够。大多以大赛形式为主,周期较长,参加后为什么获奖不明确,不能够承上启下,学生很难从中得到提高。广告讲座衔接不够,因为时间限制以及针对大赛的较多。商业目的较强,缺乏稳定连续性,导致行业培养作用不明显、广告协会作用不明显,相关培训提高不大。
(四)师资队伍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能力较差。二是教师实践性较差,大多是刚出校门,原来的学校就缺乏实践。三是复合型教师较少,中文出身较多,综合能力弱,看待问题较为片面。
(五)课程设置。忽视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性较差。
二、广告学人才培养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
(一)人才培养定位明确,符合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利用原有学科的优势,结合行业长远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的,选择适合的生源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化。
1.课堂讲授方式。沿用传统教学的规范性,调整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法,多方法使创意再现。掌握头脑风暴的方法,限定命题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多以汇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多互动、注重传播性隐密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使教学内容有效的贯穿其中。
2.加强实践活动的深度。一是建立创新园可以容纳学生实习创业的广告公司。二是参加不同层次的广告大赛,赛后要跟踪,总结不足。三是找有规模的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培养综合能力。
3.多形式的活动。一是开展较高层次国内外最新的广告作品展览以提高学生的'眼界。二是开展前沿的广告讲座,可以以多形式的。三是有深度的辩论赛,要有较高的理论支撑来完成的,不能流于形式。四是参加不同形式的发布会,了解市场行情。
(三)广告行业多方面的引领。国内广告行业应发挥行业组织的纽带作用,使学界和业界保持及时的沟通与联系,使教学和业界需求不致脱节。组织的广告赛事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不同层次的赛事周期要有所不同。获奖点评要梳理,使学生在参加比赛的同时既得到了锻炼,又能得到提高。
(四)师资队伍培训的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度不仅关乎学生切身的利益,同样关乎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教师在上岗前不仅需要通识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更需要眼界的开阔,才能增强教师在课堂上主导地位。广告专业的时尚性、潮流性、独创性要求教师:_是多与国际广告行业接触,保持紧密联系,可通过订阅国际广告杂志、参加国际活动提高眼界。二是与广告公司建立联系,经常可以学习国内外制作角度。从而带令学生模拟项目,共同完成。三是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在有较好的中文基础上,向时尚语言转型,以适应社会语言。
(五)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多开设教学平台,利用综合学科资源,不断满足日益需求的市场化、职业化、技能化的教育体系。
三、结语
尽管目前办学速度较快,但教学模式趋同化较重。为了广告教育更好的发展,快速找准定位,这些都需要学界和业界给予更多的探讨与支持,配合学习。毕竟,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实践中,国际国内的广告业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国外的广告历史提供了广告发展的脉络,但要符合中国的发展借鉴保留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商务英语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广告学论文优秀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析论文2022-07-20
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2024-04-05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论文2023-05-01
我国本科院校投资学论文2022-07-31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2023-11-22
学科竞赛教学法在广告学专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2023-12-24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的汉语言文学论文2023-06-03
本科生开题报告英语2023-06-14
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2022-05-06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