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时间:2023-09-25 08:08:1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合集12篇)由网友“江湖疯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篇1: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把企业作为核心,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把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的用户连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链接的结构模式。作为核心的企业可能是制造厂商、零售商或者是供应商。核心企业就是对供应链信息进行交换的中心,对物流进行集散以及调度的中心,对供应链企业是否能够形成比较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供应链管理是经过反馈的信息流以及反馈的物料流以及信息流等,把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直到最后的用户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整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煤炭在生产以及使用的过程中,经过了开采、洗选加工、销售、运输以及用户配煤加工利用等很多个环节,需要煤矿部门、铁路运输部门、公路运输部门、港口、钢铁部门以及电力部门等众多管理部门密切的进行配合,煤炭产品的运输涉及到电力行业、冶金行业、建材行业以及化工行业等比较多的行业。煤矿、运输厂商、中间商以及煤炭用户等信息都会集中在煤炭销售的企业中,煤炭企业的销售也是对煤炭物流进行集散以及调度的中心。对此,企业要重视煤炭销售的重要性,结合供应链进行管理的要求对煤炭销售企业工作的流程进行管理,把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把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电力、煤化以及钢铁等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二、煤炭销售供应链中主要的环节进行分析和管理方法

本文主要对煤炭供应链中最主要的环节以及需要利用的供应链管理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强化对市场信息的反馈,对煤炭生产进行合理的引导煤炭在销售与供应链环节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各个矿业公司的煤炭开采,开采出来原煤的质量会对洗精煤的质量、价格以及在市场中的份额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只有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对煤炭进行合理的开采,并且在井下的各个生产环节中采取比较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管理措施才能生产出质量比较稳定、符合评价标准、高质量的洗精煤。因此,煤炭的销售部门要把市场的动态信息以及用户对于产品质量、数量等的需求对生产单位进行及时的反馈,结合销售的基本流向以及市场中的变化,对生产的单位及时的提供比较合理的煤炭指标以及要求。

要对各个生产单位提前进行衔接和安排,对生产衔接各个阶段的煤层、工作面的变化等可能对煤炭的指标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对煤炭的生产质量、产量的具体情况进行长期的预测和分析,结合预测的结果对采矿井提出一些进行生产衔接的安排和建议。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对生产单位进行督促,强化生产组织对质量的管理力度,把煤炭质量当作进行采掘和衔接管理的重点内容,结合地质的变化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提高煤炭的质量,在各个煤层的工作面中进行合理的配合开采。经过对生产单位的建议对生产的半期进行调整,把原煤的成分、挥发的份等煤炭产品的重要指标进行调节。对各个煤的种类在市场中的销量情况以及价格的基本走向进行及时的反馈,为生产矿井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产品以及产量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保障洗煤产品的质量,增加产能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

强化对洗煤精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洗选的能力不断地进行提高,是煤炭在销售供应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用户在对产品进行使用的时候如果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就要对销售公司进行反馈,对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销售公司协同质量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共同进行分析,查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对生产的流程、工艺以及改进的建议以及要求进行监督。结合设计的能力,增加煤精的产量,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保障内部的资源全部能够入洗的情况下,销售部门为了能够对不同用户以及不同产品的需求进行满足,要针对性的对不同地方煤矿的原煤进行采购,为有很多富余能力的洗煤厂提供原煤,把内部的跨矿以及洗煤相互结合,把选煤厂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结合用户对质量的需求,销售部门要对洗煤厂及时的提出产品指标以及要求,销售部门要对用用户反馈的产品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向洗煤厂的配洗比例提供建议。保障精煤的质量,维护品牌的信誉,最大程度的减少各个煤层以及煤矿中煤炭质量的差异对洗煤回收的效率以及煤精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要按照要求对生产单位进行分时、分段、分采以及分运搭配或者单独的入洗,要生产出合格并有销路的产品,对生产单位的配洗比例进行监督,单独的进行销售。

(三)充分发挥运输的优势,拓宽物流业务的领域

为了使煤炭运输的环节保持通畅,销售部门要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调度,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结合销售的计划,对铁路的装车车号安装识别的系统,提高铁路装车运输的效率,和交通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强化对外雇汽车对煤炭运输的车队进行协调管理以及信誉跟踪,预防因为对运输车队的监督管理出现漏洞而导致货物出现调换、发生亏吨等事故,把运输环节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加强煤炭运输车队的入股,强化煤炭公路运输的监管和控制。

三、结语

煤炭销售供应链中有着非常多的环节,环节中存在的业务也非常多,需要对各个环节的业务以及工作特征进行简要地分析,让其与销售工作建立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煤炭销售的供应链管理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让煤炭销售在煤炭行业的供应链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篇2:煤炭储备体系应实施供应链管理新模式

开滦集团副总经理李敏指出,煤炭占国内能源消耗的70%左右,未来煤炭仍将是能源消费主体,为保证国内能源市场安全,应尽快建设国内煤炭储备体系。国家煤炭储备体系的实践途径要以数字化配煤厂为单元,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

能源是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国家煤炭储备体系是各国战略物资储备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多年前便根据自己的能源结构,建立能源储备储备体系,特别是煤炭储备体系。据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连泰德煤网、社科院和开滦集团已对国内煤炭储备体系进行了为时一年之久的研究。

李敏在出席5月22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表示,国内应尽快建立国家煤炭储备体系,要以数字化配煤厂为单元,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

这将有助于推动煤炭物流产业升级,实现产运需多方合作共赢,为构建国家煤炭储备体系奠定良好基础,达到国家对煤炭资源合理有效的调控。

李敏介绍,预计国内煤炭储备体系分为三个层级:国家储备、区域储备和地方储备。国家煤炭储备体系负责对国家各大煤炭企业供煤,保证国家重点煤炭用户良好平稳运行,同时指导区域和地方煤炭储备的日常运营。他建议,国内煤炭储备体系可以采用以企业实施的数字化配煤厂和供应链管理,也可以考虑用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钱平凡曾表示,由于曹妃甸港连接大秦线,可以有效解决铁路运力的问题,国内拟在曹妃甸建设首个国家级大型储备基地试点,并预计6月将关于国家煤炭储备体系建设的报告上报国务院。

李敏指出,国内建立煤炭储备体系不仅能够承担国内煤炭储备体系的使命,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也起到稳定市场供需关系、降低社会综合成本和实现节能环保的作用。国内煤炭储备体系的实践途径应该以数字化配煤厂为单元,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不再单独建设煤炭存储的储备库,对数字化配煤厂的原料煤动态加工,把过去长期静态的战略储备转换成短期动态、复杂的煤炭战略储备。同时依托完善的供销网络,日常经营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关键时刻要满足国家的应急要求。

篇3:精细化管理对煤炭销售的作用论文

精细化管理对煤炭销售的作用论文

摘要:现阶段煤炭市场的发展日渐白热化,各个煤炭企业都在不断的对企业管理、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销售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的企业都在应用现代较为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适用于企业发展的所有环节,可以有效促进煤炭销售工作的提高,本文主要对细化管理对煤炭销售工作的促进作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煤炭销售工作;促进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简单介绍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比较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管理文化,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的管理学当中又明确提出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主要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层次是个性化。而精细化管理就属于第二层次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将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运行。

最初精细化管理在日本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在煤炭企业当中应用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使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规范化的运行模式,同时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根据煤炭企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各个经营环节进行优化,大大节约了企业生产的成本,与此同时也可以保证煤炭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在销售和工作当中应用,有效的改善和解决了现阶段煤炭销售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起到促进煤炭销售工作的进行,提升企业销售额,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

二、现阶段煤炭销售工作现状分析

1.销售货款管理存在问题造成企业资金压力

目前煤炭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煤炭销售具有一次性销售总量规模较大的特点,因此在销售人员与购买煤炭企业达成交易时会存在购买资金不能及时到达企业账户的问题,由于购买的规模较大一些企业需要资金周转,并不是一次性付清购货款的,就需要销售人员与消费企业协商并签订供货合同,在合同当有明确规定购买企业的付款的期限和方式,但是还是有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而没有及时付清钱款的企业,还有的企业有故意拖欠货款的情况,并经销售人员与其协商也未有成果,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对该企业提起法律诉讼要求其付清货款并按合同规定赔偿违约金。这些销售货款管理当中的问题都是造成煤炭企业资金压力增大的原因。

2.市场营销方式和理念存在问题

在开拓市场上,思想观念陈旧、不开放,开拓市场的动力和信心不足。煤炭销售人员传统老套的销售方式和销售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了,造成销售人员销售方式与理念陈旧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是销售人员自身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现代先进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理念,现代市场发展的节奏非常快,整个行业的市场变化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销售人员没有与时俱进就会使市场营销落后于其他企业。第二是煤炭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定期对市场营销部门的.销售人员进行销售知识和理念的培训工作,对销售培训工作的不重视就造成了销售人员的销售方式与理念迟迟没有提升。

3.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存在漏洞

在煤炭销售中还会有企业所供应的煤炭产品当中有个别不合格的产品,这一问题是非常严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降低企业的形象,为企业品牌的树立造成阻碍。供应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除了生产上面的疏漏以外,与产品质量检查的工作环节也有直接的关系,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还存在漏洞,将不合格的产品遗漏。4.销售人员素质偏低销售合作意识差煤矿营销发展进程与行业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煤炭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业务知识学习少,思想观念和个人发展目标也没有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统一起来,同时销售人员的工资水平也较低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使销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缺失,缺乏创新和合作意识,造成企业发展速度缓慢。

三、细化管理对煤炭销售工作的促进作用

1.优化销售

钱款管理降低企业资金压力针对销售钱款拖欠或购买企业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大问题。首先要在与消费者确定交易之后,与购买企业进行协商并签订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规范货款支付的方式和支付的期限,同时要说明如果购买企业未能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将货款支付到账将需要负的法律责任。其次对于长期合作的企业可以采用新供应煤炭货源后支付货款的方式,同时在多次合作后要给予合作企业相应的优惠来促进企业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

2.改善销售方式

开拓销售渠道运用精细管理的方式可以改善销售方式帮助煤炭企业开拓销售渠道。选择良好的销售渠道,是营销的重要环节,企业一般要求大量、连续地供应煤炭,所以,许多煤炭企业大多采用直销的方式来供应大客户。设立办事处的不足之处在于营销费用增加。在销售量较小的地方,可以采用代理商的办法,一定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代理商,确保产品质量和资金安全;也可以采用直销与代理相结合的办法,至于选择何种营销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决定。

3.提高销售人员销售综合素质能力

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通过定期开展相应的销售专业知识的培训,让销售人员学习和掌握现代先进的销售方式与理念,并对现代煤炭市场的经营模式与状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市场销售人员对煤炭营销的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同时对市场销售人员的薪资体系进行重新制定,采用基本工资加上销售成绩提成的方式设置薪资管理,这样会可以充分的调动销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多劳多得方式会增加销售人员提升销售成绩的动力,从而有效提升企业销售工作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煤炭市场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由于其他行业对煤炭需求量的增加使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销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应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优化销售钱款管理降低企业资金压力,改善销售方式开拓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人员销售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促进销售工作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立今.试论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有效实施的原则及方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34-36.

[2]陈哲,张磊.浅论如何有效进行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4):80.

篇4: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进行研究论文

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进行研究论文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现状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随着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改革、定编、定性等活动的进行,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创新性的转化为按照准公益型、公益型、其他型管理。但是,近几年来,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仍然采用的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这些部门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随意性比较大,会计核算的种类五花八门,同时核算过程不符合相关规定。

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化改革发展,不断有新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出现,但是,有些水利单位保留着旧的思想观念,停留在老制度上。还有些单位没有将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都阻碍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第二种是企业;第三种是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他们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会计核算随着我国政策的改革和深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起来。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1、会计的基础工作普遍性薄弱,财会人员素质差会计工作是一种专业度强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从事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人员并不能符合该工作的要求。近几年来,财务管理不断增加投资幅度和投资渠道,同时财务制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水利建设管理中设立了相应的财会机构,并且也有财会人员,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财会人员都是从事业会计转过来的甚至是兼职人员,并没有专业的证书作为凭证,缺乏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无法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制度,不能对水利施工管理中的会计核算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

2、项目法人未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如国债)使用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指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收支审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财务责任制。会计并不是一个具象的概念,他是所有会计方面事物的总称。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建会计、事业会计、工业会计等都是会计的范畴,但又有区别。因此,相关专业领域的会计人员需要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才能从事相应的会计职务。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就需要相应的人才才能进行。然而,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会计人员任职的混乱。

3、资金不能按计划到位目前,一方面,我国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不能及时进行发放,这主要是由于资金的流转环节多,并且滞留在地区的财政部门当中。另一方面,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率普遍较低。地方配套资金是水利投资中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和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同时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率也出现了逐渐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地方的财政资金比较紧张,无法达到配套资金的数量要求,因此大约有超过半数的资金无法到位。这就会影响到资金的发放工作。如果资金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国家的资金补助也会无法按时发放,中央将会依据相关文件,停止安排补助投资,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造成不利影响。就实际情况来说,现实中还会出现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故意压低标价,建筑工程的资金主要依靠预算内专项资金的支持的现象。这不但会影响施工材料的选择,同时还会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具体分析水利工程中的会计核算

1、固定的会计核算

(1)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核算在取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时,应当区分好自身购置和投资投入这两种情况,同时还要增加“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两方面的收入。同时,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并没有实际的经营职能,所以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其应该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对于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和企业来说,与非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相比,应当遵守的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而不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选用计提折旧的方式进行,同时还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相关文件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会计核算。但是对于非公益性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说并不需要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对于其他两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说,除了计提折旧的方式,还要判断是否出现了减值现象。如果在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下,出现了减值的现象,那么在今后的会计核算期间不能对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转回。

三、新会计制度下水利工程管理会计核算整改措施

1、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的不同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 年 12 月财政部正式修订通过,并于 年 1月 1 日起正式执行,但是我国许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还在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年版),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有许多不同点,例如:新准则第四条就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应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做出经济决策。以及新会计准则引入“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处理做法,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及使用说明。

2、认真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建议新会计制度在制度以及制度执行上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特别是突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亮点,充分掌握和利用新会计制度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快速的掌握和消化新制度与旧制度的不同,所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及时适应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调整,从而满足单位会计核算需求。

四、结语

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以及具体地分析了核算过程,并说明了新会计制度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带来的发展变化,为我国今后的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篇5:对碳排放标签政策的实施进行研究论文

对碳排放标签政策的实施进行研究论文

1 引言

碳标签是指把商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信息以标签的形式标识出来,以告知消费者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也称为碳足迹。由于有了产品上的碳标签信息,利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目前,已有 12个国家及地区通过立法要求其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一千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目标之一。如日本已于 年 4 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 年通过了“ 年碳标签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碳标签制度;家乐福、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

为了能将碳标签体系推广到世界各国以降低全球碳排放,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考虑将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着手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商品时加注碳标签。在这样一个碳标签应用大背景下,碳标签已经成为部分国家,尤其是走完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国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各种不利的冲击,比如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弱、国际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份额减少以及多边贸易冲突加剧等。

这种情势意味着我国发展碳标签体系政策已迫在眉睫,基于此,我国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等借鉴国际标准组织已经发布的标准和英国 Carbon Trust 的 PAS2050 标准,尝试搭建中国碳标签体系的框架。在具体的实施上,2009 年 6 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英国标准协会在北京共同主办了 PAS2050 中文版发布会,以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在我国的试点工作。在现有的国内外关于碳标签的研究中,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体现在碳标签对消费者的影响上。部分学者从碳标签对消费者及生产厂家行为影响上进行了研究,学者 Shane等认为碳标签的市场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碳标签的.认知程度和标签公信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帅传敏等通过实证方法发现碳标签会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贴有碳标签的低碳产品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学历层次和月收入水平等人口变量对消费者低碳标产品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而且从产品替代性方面,与没有碳标签的同类产品相比,拥有更多产品信息的产品具有更高的替代弹性。据统计,67% 的顾客更倾向于购买低碳足迹产品,约 44% 的顾客愿意转向购买低碳足迹产品。本文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考虑产品贴上碳标签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考虑低碳消费者、企业、政府(环保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解决碳标签标准的设置问题 ;第二,碳排放标签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模型说明及相关假设

2.1 碳标签

当前市场上的碳标签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二氧化碳当量标签和分级标签,其特征见表 1。相对于具体的碳足迹数据标签,分级标签具有直观,更易于实施的特点。二氧化碳当量标签以英国碳标签为代表 ;而碳等级标签以美国的 Climate Conscious Carbon Label、香港地区的LCMP 标签为代表。而这两种标签关于低碳标准(碳等级)所对应的碳足迹高低的制定则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只有自身产品的碳排放能够达到标准,那么其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否则减排努力就无法为企业创造收益。而碳标签划分级别的方式可以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单位碳产出率有直观的了解,可以更清晰地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产品的消费,如家电行业的能效分级。本文将考虑碳标签达标标准如何设定才能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2.2 消费者需求

碳标签可以直观地引导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产品,从而达到低碳和节能的目的。碳标签只是标示了单位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环保程度),要真正发挥效果,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消费者具有保护气候和环境的倾向,即拥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对于更加环保的产品拥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对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消费者需求提出以下假设 :消费者需求与产品碳排放的负相关关系。碳标签将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绿色程度更高的产品消费者支付意愿更高,绿色程度更低的产品消费者支付意愿更低。如电饭煲、电风扇等四类生活小家电在贴上新能效标识后,相比未贴新能效标识的产品增加 20% ~ 30%。

因此,我们假设产品的绿色程度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某一产品的单位碳排放越低则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越大(与碳减排正相关)。本文中考虑的减排主要是通过技术投资减排,主要考虑企业技术投资减排,这是因为技术投资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直接减少碳排放来的主要方式。2012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我国将有 2.366 万亿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领域。洁净煤技术、火电行业中的脱碳技术和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等碳减排的方式是从源头控制碳排放的主要方式。

3.结束语

当需求对产品的碳足迹敏感时,企业的产量决策就转化为了对产品减排的决策,企业的减排决策与消费者对碳足迹的敏感度,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减排能力密切相关。消费者越注重消费低碳排放的产品,企业自身的技术减排能力越强,那么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就越低。在碳标签政策的有效实施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管理启示 :第一,选择合适的碳排放标准至关重要。某一个碳标签标准对于一部分群体来说可能是最优的策略,但是如果综合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则很可能不是最优的碳标签标准。所以在制定碳标签时,需要明确当时社会阶段所需要追求的目标,以此为准则进行决策 ;第二,考虑碳的排放的处理成本,靠单纯的碳标签政策并不能够完全解决碳排放的问题,即使通过碳标签的激励方式也不能够有效提升该产品的社会福利,对于不增加社会福利的产品,政府应予以禁止销售或者关闭,如小作坊的火电厂、钢铁厂等。

企业碳排放总量由两个因素决定 :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和产品的产量。除非达到极高的技术减排水平,否则一般情况下,随着单位产品碳排放的降低,企业的销售量会增加,通过技术投资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能否降低企业的总体碳排放量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碳标签的政策无法有效解决碳排放总量的问题,需要引入对总量的控制规制。

篇6:对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进行研究论文

对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进行研究论文

一、研究背景

西方管理会计于 20 世纪初萌芽,之后经历了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和企业价值创造阶段,现在已经在企业和公共部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事实证明,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保障了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管理会计不管是理论引入还是实践应用均晚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进行了不少成功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还是非常滞后的。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还可以为深化财税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保障。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已成为当务之急。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总结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于 年 1 月 29 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财会办〔2014〕5 号),并于 2014 年 10 月 27 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其作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总纲。《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以及工作要求,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未来五到十年管理会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同时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面临四项主要任务,即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中,关于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财政部规定要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发展的有力保障,因而意义重大,需求迫切。

二、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意义

管理会计能够在向资源提供者反映资源受托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客观展现企业发展现状;能够通过某些指标的变动分析,发现企业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能够通过预测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服务。但是,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的管理会计研究相比,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势必会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对经济活动的规划、控制,以及做出专门决策的决策者不能够最大幅度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会影响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并且加快管理会计的全面建设工作。管理会计的全面建设离不开一个系统的指引体系,指引体系的规范与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三、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在我国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最早开始于 50 年代初,而管理会计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才从国外引入,自此我国踏上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和经验发展自身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征程。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国对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使管理会计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不断增多。

21 世纪之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尝试了案例研究方法,之后引进了西方的大样本研究方法;管理会计实务中,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应用西方国家盛行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逐渐由国外引进转向本土化应用探索研究,研究视角从单一视角转向多视角综合研究,研究方法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交融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经过了 30 多年的发展,现虽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管理会计是我国会计发展的短板这个问题, 年以来,财政部加大了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政策力度,出台了管理会计发展的顶层设计——《指导意见》,管理会计逐渐成为会计领域关注的焦点。

但是目前尚无一套系统全面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以保证管理会计在企事业单位实务操作中的正确应用。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建议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作为我国未来五到十年管理会计发展的四大任务之一,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中,需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要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建立管理会计统一规范,保障管理会计工作质量管理会计工作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要求,致使即使运用了管理会计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上也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应当建立一套规范管理会计应用实施的约束性体系,以指引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鉴于财务会计具有完整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进行严格规范,为保障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顺利实施,管理会计也应当有完善的准则制度。我国可以在借鉴美国《管理会计公告》和加拿大《管理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管理会计准则,达到指引和监督管理会计在实践中正确应用的目的。

(二)要大力推广管理会计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也要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可操作性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在进行计划、控制、评价和决策时实际运用了管理会计工具,才能达到此目标,否则,管理会计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应当能够加大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加强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力度。此外,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应当符合企业各方面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深入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当然,首先需要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然后,才能在指引体系的指引下,真正落实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篇7:对工程建筑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对工程建筑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工程项目作为建筑企业的利益来源,早已经成为各企业互相争夺的头彩。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业的竞争不断加强,各建筑单位为了取得项目,不得不降低自身要求以争取中标。 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现状之下,建筑工程单位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才能保证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追求工期的缩短,以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的持久生命力。 为此建筑企业加强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利益,其中成本管理就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项目管理之一,只有全面掌握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领导者加大监管力度,才能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争取利益最大化。

1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成熟的标志就是最大限度减少成本率,获得最大利润值。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成本管理对于工程建筑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成本管理的成熟可以促进工程项目的完成效率与效果。 在一个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全面掌控和监管整个收支体系, 调配资源以促进企业收支体系的均衡。 企业在保证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成本管理可以为企业争取最大收益值, 因此成本管理的成熟性是决定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因素之一。

第二,成本管理可以对不确定性成本进行有效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除了稳定性成本值之外,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成本值,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将这些具备不稳定性的成本进行预测, 并及时寻找对策以求项目工程如期完成。

2 成本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现代工程成本计算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BC 分析法,我们以计划方案,成本费,消耗费,以及人员配置费为纵向坐标,以造成成本增长的数值点为横向坐标来分析成本管理中各项指标所使用成本比例的大小,即为 ABC 分析法。 采用 ABC分析法不仅可以使成本消耗项目一目了然,也可以看出在资源配备中各项部门的层次感,十分有利于直观的了解成本配备工作,然后采取相应促使来实行成本管理。

2.1 成本管理的特点

2.1.1 对应性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从设计到交工是一气呵成的过程,切不可以反复重来, 也正因如此才要求每项工程的实施都要慎重,都要经过反复推敲。 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一个项目工程对应一个成本管理方式,不可很多个项目工程只采用一个成本管理方式。 同一个工程的成本管理方式并不能适用于多种项目,每项工程的地理环境,成本预算,员工素质,工期都各有不同,因此不能同日而语,只有根据不同项目制定与其相匹配的成本管理方法,才能促使项目工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此为成本管理的对应性。

2.1.2 多变性工程建筑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其风险性,尽管有相关的管理条例制约着,但是仍存在不受控制的意外情况。 如在工期的完成方面,成本管理不及时对工程预算做出决断与调整将严重延误工期的发展,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需要。

2.1.3 落实性工程项目建筑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管理,也是具体实施的行为准则,贯穿着工程项目的始终。 成本管理不管是在制定准则到计划实施方面,还是在核算收支到相关程序的验收等程序方面都是需要切实落实的工作。 如缺少成本管理意识不论领导者还是员工的收益都将受到损害。

2.1.4 整体性成本管理工作并不只是财会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责任,更应该属于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 只有每个个体都努力的完成各自份内的责任,才能真正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2 成本管理的现状

2.2.1 落实责任制在我国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管理阶层更重视工程质量而忽视成本管理问题,这就使项目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而今,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责任追究制度中大多数企业实行的是经理责任制,这种制度不仅可以促进管理阶层增强管理意识,追求最小成本化,也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使各个分支团结成一个整体。

2.2.2 成本管理专员的培养自建筑工程业发展以来,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不断进步, 许多建筑企业也取得了国家监管部门的认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但是往往落实到具体项目中时,就出现了与预期相背离的结果。 因此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加强了专门成本管理人员的培养, 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推动了企业成本规划及资源分配中资本浪费最小化。

3 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加强成本效益观念成本效益观念是当今项目负责人比较缺少的观念,但也是项目实施人必须要加强的观念。 成本效益观念是一个人对该项目收支的基本判定,每个优秀的负责人必须对于这个技能有很深的了解。 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对项目利润如果监控不严很容易导致项目利润的流失。 而成本管理就是要将浪费的各类资源集中起来将其最小化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 在项目实施人的观念中, 如没有成本效益观则更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利润最大化,也有利于项目实施人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要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首要就是基础工作的完善。 基础工作是计算项目成本的核心工作,它包括额度管理,收支预算,工程计量数额等。 在建筑企业中大多数用国家建筑部门制定的自定额度制, 国家考虑到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预算不同,收支不同,工期也不同因而制定了企业自己定额的制度,并且各个企业可以在工程进行期间不断修正和完善,以匹配本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

3.3 对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技术管理工程项目之间的各个部门都是具有密切联系的。 比如生产部,安全部,质量监管部,财政部之间都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有一个全面且系统的管理方式来制约和监管工程项目中的各个部门,这个管理方式首先要具备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统筹,其次要促进各部门的交流与协作,即为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对于施工项目的效果与工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严格的技术管理可以促使工作完成的质量与速度大大提高,进而促进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4 结语

成本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主干,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如不加强成本管理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成本预算。 因此本文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从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出发,探究企业重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建筑业成本管理发展的特点及现状,并提出提高成本管理的相应措施。 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企业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员工素质,加强成本管理。 只有切实落实相应的建筑施工成本的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才会走的更远,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篇8: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的建议进行研究论文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的建议进行研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的办公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公设备不断进行更新,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正常经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管理。但是,随着固定资产的增加,引起了其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核算方法和基础不健全、维修和使用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效用,甚至会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流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以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效益。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购轻管”现象严重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只是一味的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优化事业单位办公环境,但是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他们认为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对自身利益不会带来不良影响,因而总是想方设法的写申请、找关系来增加固定资产购置。事业单位员工可能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属于领导者的责任,与自己不存在任何关系,进而导致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降低。同时事业单位领导者会认为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固定资产无关,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后续管理,有的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地位,一味的进行固定资产申购却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和资金预算,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造成资产闲置。

有的事业单位因为忽视固定资产后续管理而使得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出现严重减值问题,进而降低了固定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随意,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由一些没有任何会计专业知识的办公室人员进行管理,及时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有规章制度,这种随意管理的思想也只会使的这些制度流于形式。此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中,其出租、出借随意性很大,账实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最后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浪费、流失等现象时常发生。

2、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健全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资产核算过程中,要保证“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同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也要遵循该原则。 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规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参考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原则。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往往不具有专业知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不能准确的进行明细登记,使得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存在差异。其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发生变化时,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进行详细的交接,也不近性固定资产盘点,引起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现象严重。再次,很多事业单位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难以体现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脱节,不能真实地反应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这不仅不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而且会对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其做出不正确的决策。同时,很多事业单位忽视固定资产减值,现实中,很多事业单位不会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减值测试,导致固定资产的毁损不能及时进行核销。再加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填写固定资产卡片时,有意或者无意填写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填写错误现象时常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不及时,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严重,最终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3、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事业单位中,一般不存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往往是各部门分头管理实现的。如:单位财务部门管理对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进行管理、对于一些专用设备由使用设备的专门科室进行管理。事业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同时,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没有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负责,或者即使有内审部门,其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严格意义上的监督作用。

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甚至有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例如:在固定资产领用制度方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领用缺少实物登记台账,领用固定资产时,只反映在会计账面上,而没有实物记录,造成固定资产领用后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善情况严重。在人员变动之后,也没有严格规定交接手续,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关于固定资产报废、出售、转让等行为没有明确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操作责任心不强,对固定资产维修不专业,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资产评估,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甚至私下转让固定资产,加上事业单位领导长期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问津,就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混乱和效率低下。

三、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认识,意识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了解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所有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尤其是与固定资产管理密切相关的会计人员,通过开设专题课程来提高他们经营管理固定资产的能力。再次,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合理设置专门部门,负责资产的购置以及后续管理工作,并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同时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应该定期进行考核,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其管理效益相挂钩,在单位内部执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理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

2、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和管理以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与企业存在很大差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权责利”是相分离的。在2012 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准则中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办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核算方式逐渐向企业靠近,要求对固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实现方式计提折旧,对于存在减值现象的还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对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和管理做出严格规范,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杜绝固定资产交接混乱现象发生,使固定资产的每个核算环节都有清晰的账目可查,并力争做到核算准确无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单位要准确确认固定资产,不能遗漏固定资产的确认,对于不确定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草率确认,必须实现资产的准确计量。其次,事业单位必须清楚固定资产的核算思路。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从提高管理意识、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手续、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力争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篇9:对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探析论文

对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矛盾的不断凸显,可持续发展战略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解决三者矛盾的问题,着重分析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

当今社会,环境己经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该战略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看成是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从而保证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可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我国企业长期运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实施供应链管理,即在不断完善企业生产管理的同时,进行全面优化,将客户需求、对原材料生产、供应、加工、包装、物流、营销、消费及回收服务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整合。

供应链上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传统企业供应链所追求的目标,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因为它只顾及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而其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及所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等问题并没有考虑到。新的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问题必须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绿色供应链内参与的行为主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于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与提高相关活动的速度、准确性、与环境的友好程度等途径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的目标。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此研究的较多,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环境法规角度研究绿色供应链(Webb,L、Steve Lippman、Geoffrey J.L.F.Hagelaar、Jack 、Steven V. Walton);从环境绩效角度研究绿色供应链(Porter,M.E、vander Linde,C.、Sinding,K、Beamon,B.M);从绿色合作角度研究绿色供应链(Hall、Jeremy、Ken Green、Barbara Morton)。在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概念介绍、集成特性、体系结构、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主要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绿色供应链概念及内容研究(但斌、刘飞、时炎、侯先荣、郭素金、武春友、朱庆华、汪应络、王能民、蔡舜山、李庆涛);基于绩效的绿色供应链研究(周勇、郑任、郭婷婷、孙晓博、刘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及成员间的合作研究(曹杰、廖媛红、王洪刚、李向东,阎洪、窦一杰、朱庆华,田一辉)等。

尽管国内外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得到了学术界与企业界在内各个领域的关注。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比较认同王能民对绿色供应链界定:绿色供应链是指在以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为目标的以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为原则的从资源开发到产品的消费过程中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回收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是由供应商、销售商、零售商、消费者、环境、规制及文化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等运动的集成。从绿色供应链的定义来看,其具有不同于传统供应链的内涵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目标是自愿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以及实现与环境相容,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关联。(2)从系统构成来看,其成员较传统供应链要广。(3)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运动的基础上的。

二、实施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企业竞争力

首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并降低库存成本。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中间商、零售企业等)建立良好的供需关系,减少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需求信息能够准确快速的传递,从而减少盲目生产和库存。其次,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产生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供应链中各结点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使共同体的利益最大化,各结点企业将相互合作、协调,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耽搁,并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准确地反应,促进各结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提升各接点企业的美誉度及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绿色供应链在节约能源和原料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而且减少了环境的治理费用,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得以扩大。另外,随着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促进我国企业更大限度的参与国际竞争。

2、实现供应链各结点企业之间的多赢

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营效率,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各结点企业的共同选择。绿色供应链把原料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零售商紧密联系在一起,之间相互协调,使需求信息得以快速正确的传递、流通渠道保持通畅,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市场。

3、提高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适应性

我国加入WTO已有十余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新月异。市场化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多元化竞争加剧了竞争的白热化。另外,国际化大型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国际化竞争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竞争。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实施科学合理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绿色供应链内各结点企业进行管理,在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的同时,努力实现与环境的相容。这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1、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推广尚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起源于国外,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也基本上都局限在概念提出阶段,实际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基本上局限在一些国际型大企业,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还未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宣传与推广。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发展经济,依旧遵循先发展后治理的旧观念,依然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形成绿色生产的观念。

2、法律法规不健全,宏观环境急需改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还需不断的完善。例如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监督的有效性得不到体现,致使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直接交纳相应的费用与罚款,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诸如此类的情况提高了制造商的收益,使制造商的成本外化合法化,而导致供应链各结点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不一致,造成环境恶性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各结点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追求整体利益与环境相容,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改善宏观环境刻不容缓。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忽视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依据传统理念,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供应链各结点企业过分强调消费和需求的主流作用,甚至为了降低库存,不惜夸大和炒作虚无的概念,而实际上并无任何创新,致使消费陷入误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不能够提升环境社会效益和企业内部效益,还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和战略管理能力。各结点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引导和宣传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责任,没有考虑供应链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负而影响,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势必以牺牲外部的利益为代价,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1、企业转变传统环境观念,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

企业必须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供应链,在将环境纳入到成本控制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明确企业在绿色供应链中的位置,分担风险并致力于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使个体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的高度。高层领导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他们的价值观对于成功的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转变高层答理者传统的观念,使其树立新的“绿色”理念,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营造和宣传企业的绿色文化,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凝聚力,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创造企业的“绿色品牌”。

2、谨慎选择供应链成员,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管理

核心企业首先应慎重评估和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只有供应链上所有结点的上、下游厂商及最终用户遵守同样的环境标准,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核心企业不仅要考虑合作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传统因素,还需要通过采取适当的绿色指标体系对潜在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并在绿色供应链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管理,将环境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全面了解供应链成员的环保执行情况,将环保质量监督与合作厂商资格认证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另外,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强调信息的沟通与实施的合作。制造商、供应商与销售商不仅要能敏锐捕捉市场的绿色需求,还要及时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宣传其产品的绿色性,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供应链成员间及时、有效地共享相互的知识创新也尤为重要,因此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供应链的管理信息系统,把环境信息加入到公司的日常交流中,加强供应链成员间信息与知识交流,从而实现绿色供应链的高效率运行十分关键。

3、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理,全面贯彻“绿色”理念

按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同样也是为保护人类的健康生话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均需要实施绿色管理。全方位的绿色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原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以及废弃物的绿色回收。通过全方位的过程管理,供应链上的各结点企业可以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技术、管理为手段的清洁生产,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治污染、提高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全方位的过程管理是以全面贯彻“绿色”理念为基础的,没有“绿色”理念的支撑是不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而“绿色”理念的全面贯彻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4、建立学习型企业,不断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作为一种比较前沿的理论,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其模型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绩效评估等方面理论研究尚待完善,所以,我国企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关注理论界相关的新成果,并通过实际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将自身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发动员下的创新精神,不断完善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实际运作当中,企业可以组织相应的学习小组,激励小组成员积极相应企业需要,关注并学习最新的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知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定期相互交流相互所掌握到的信息,努力使信息共享,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另外,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要能够及时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企业成长的动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完善相应的宏观环境,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法制的规范和保障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将环保审查与质量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的惩罚标准与打击力度,在法规与制度上降低传统供应链模式的利润率,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制定、实施、执行严厉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法治环境,正确引导企业的绿色行为。例如,政府环保部门应当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发现违反相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使其接受处罚的成本要极大的高于其治理污染物的成本,或者一经发现类似行为,立即使其停止生产、营业,直至其生产、经营行为达到相关标准为止

篇10:论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管理论文

论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管理论文

[摘 要] 产品设计与供应链运作密切相关,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就面向供应链进行整体优化,可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并降 低成本。本文首先介绍了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应优先考虑的问题,如产品的特征、产品设计决策的制定等。然 后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流程,重点在组建设计团队,明确项目目标,确定产品架构,提供决策支持, 从而开发出与供应链运作相协调的新产品。并在如何促进团队通力合作、跟踪整个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 施进程,客观对待利益各方发生的冲突,加强培训并使其简单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DFSC;供应链;设计优化

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原先分散的原材料提供商、制造企业、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一个网络,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与管理,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务将产品源源不断地送达客户。目前,我国在供应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优化供应链的组建与管理,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连续性和经济效益,但在产品设计与供应链运作一致性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而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日趋增多,有些研究成果已经在一些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并取得相当不错的效益。因此,我们着手进行这类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优先考虑的问题

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要求所设计的产品能够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供应链系统,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供应链运作的复杂性,并能减少供应链运作的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但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并不是制造企业的设计研发部门能够独立承担的,实际上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跨企业、跨部门的多方合作共同完成。为了确保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能够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项目实施前对产品和供应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确定优先考虑的问题:

1.产品的哪些特征会影响到供应链的成本?这些产品特征又会对供应链造成怎样的影响?

2.产品的这些特征是由哪些产品设计决策产生的?

3.这些产品的设计决策又是怎样制定的?由谁制定的?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设计决策?

4.在制定设计决策时参考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又是如何获取的?这些信息又是怎样被使用的?

5.产品在研发过程中,该如何改善制定产品设计决策的方法、技术、流程和所需的数据?

这些问题在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实施之前就必须给予充分考虑,并开发设计相应的方法、工具和流程,以帮助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供应链工程师更好、更快地制定日常的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决策。

二、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流程

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是一个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独立的机构来管理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并且联合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各部门共同组建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

组建的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开发出与供应链运作协调的新产品;二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 1.组建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组建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研发与工程技术人员、开发服务人员、市场营销代表、供应链管理者、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科学家等。

研发与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制定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决策等。

产品开发服务人员主要通过同R&D机构的紧密合作,为其提供各种技术支持服务或优化产品开发流程,以提高产品开发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市场营销代表参与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因为他们最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参与,这些问题得以直接反馈给产品的设计研发部门。而且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协调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的各项活动,平衡各方的利益。

供应链管理者负责提供供应链设计方案,反映供应链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与供应链运作相关的产品设计建议。

财务会计人员主要负责对产品的供应链运作成本进行核算,并为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提供成本分析。

管理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模,完成对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的量化分析,以帮助决策层更科学、更快捷地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

另外,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经理还会到企业外部去寻访富有经验的机构或人员,并与之建立合作或直接聘请他们加入项目开发。

2.阐明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目标。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经理在组建团队时,必须清楚地定义项目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主要任务。实际上,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R&D机构制定有效的产品设计决策,而且这个决策必须尽可能平衡供应链上各方的成本和收益,使得供应链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于是,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发新产品时,不仅要从供应链的技术上考虑,还要从对供应链的成本影响的角度考虑。

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经理必须阐明项目的实施目标与架构,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准确理解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3.帮助设计研发部门确定新产品架构。产品架构一般在系统设计的最初阶段给予完整的定义,并且成为开发重点。它作为一种产品的开发决策,会影响企业能否有效地实现产品的高度多样化。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需从供应链的技术和对成本影响的角度,协助设计研发部门确定新产品架构。

在供应链的技术上,如果企业需要提供数种产品变化时,产品架构就成为决定供应链绩效的关键因素。例如,通过将产品的差异化延期到供应链的后期,或在产品设计时采用共通性策略等,可以实现减少库存压力、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的目的。

在成本的影响方面,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考虑产品的加工成本,如模具开发成本、装配和制造成本,以及产品的设计周期等。还要考虑产品的物流成本,如运输、包装、存货、配送和销售管理等成本。另外,还需考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成本、产品的逆向物流成本以及税收等。

4.提供开发新产品的决策支持。制定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需要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团队提供多种决策支持,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制定产品设计决策。例如,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为新产品的研发寻找解决产品与供应链运作一致性问题的方法、开发制定产品设计决策的支持工具、提供制定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决策所需的数据和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成功实施的案例等。

这些工具、方法或技术一般在开始时会比较粗糙,但如果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证实它是有效的,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就会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最终形成一个标准的、通用的决策支持工具。这些工具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制定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决策时的一个好助手,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品、包装和供应链设计决策的优化。例如,通过软件工具对产品在不同阶段差异化的成本分析,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快速评估差异性延迟策略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而帮助他们更科学、更有效地制定相应的产品设计策略。

5.开发出与供应链运作相协调的新产品。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存在二律背反的现象,其实在新产品的开发中也存在多方利益的冲突。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平衡各方利益,使得供应链的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并在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机构和R&D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出与供应链运作相协调的新产品。项目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设计新产品时就考虑产品的包装问题,优化产品的设计尺寸,以提高单个包装内产品的密度和每个托盘承载货物的量,从而降低包装成本,并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常常采用产品差异化的策略。但产品差异化的策略会要求企业增加更多的库存,从而导致企业库存成本的增加。通过将产品的差异性延迟到供应链后期的方式来实现产品差异化,可以减少因产品差异化而增加的零部件库存需求,并降低库存管理的难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产品的差异化会导致产品零部件的多样化,从而增加零部件库存的种类和数量。采用共通性策略,可以使两种以上高度差异化的产品能够分享许多相同的零部件,从而降低企业的库存压力。但共通性策略会增加产品的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延长产品的设计周期等,这就需要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通过对共通性策略的成本与收益的定量分析来做出科学的选择。

在设计新产品时就考虑产品的逆向物流。例如,在产品组装时,更多地采用连接槽替代焊接,这样在产品回收时,高价值的零部件很容易被拆卸下来再利用,等等。

其实,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系统决策方法,它不仅帮助R&D机构更快地开发出更多的与供应链运作相协调的新产品,而且能够显着提高整个供应链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财务绩效。

6.提供战略咨询。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这主要是通过建模,完成对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的量化分析,然后,提供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的决策层更科学、更快速地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

三、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策略

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通常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其周期一般为3-4个月,参与人员十分庞大,整个过程非常复杂。为了确保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能够成功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1.确保团队通力合作。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团队是一个由管理、技术、销售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组建起来的,涉及多个企业、多个部门的合作。项目的成功需要融合各方的观点,权衡各方的得失。所以,项目经理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协调与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相关的各个部门的行动,通力合作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努力开发出与供应链运作相协调的新产品。并且将成果在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机构这个平台上展现出来,实现多方共赢。

2.创建平衡指标。为了更好地了解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状况,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管理者需要创建一套平衡指标跟踪整个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进程。这些平衡指标被应用于不同的商业领域,能够反映出所采用的产品设计决策对供应链系统产生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结合多个财务因素(如财务成本、收益和客户经验等)完成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综合评价。

根据这些指标,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管理者能够更快地发现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在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成功的机会。而且在项目的每个阶段结束时,还可以用这些平衡指标来评估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阶段性实施成果。

3.客观对待利益冲突的各方。在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和多个部门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并反映在产品设计时应该采用的技术上。这时候就需要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机构为冲突各方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并从系统优化的角度来协调利益冲突的各方。例如,某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部门认为某个零部件采用共通性设计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但R&D机构却不同意这样做,因为这会增加生产成本。通过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机构做出的成本与收益对比分析,证实了零部件的共通性设计对企业来说并不能节省成本。这样,冲突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这个中立的观点,从而加强了R&D机构与供应链管理部门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4.使培训简单可行。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行动指南和技术支持等。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掌握和应用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的内容,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机构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主要有:提供视频供员工观看、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工程技术人员或部门经理、在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机构的网站上发布培训内容等。

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网站上提供的培训内容一般采用幻灯片加上语音讲解,图文并茂,便于学习和理解。另外,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机构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面对面的培训,例如,举办小型的咨询会等。

5.提高成功的透明度。除了项目本身,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机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作为协调者在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平台上展示各个参与方成功应用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的成果,这会使工程技术人员感到快乐与满足,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所做的大量工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从而提高了他们参与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促进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推广。

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产品设计也不再是制造企业一家要考虑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个供应链和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优化产品设计决策,从而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减少了决策失误,最终实现供应链上多个企业合作共赢

篇11:新时期财务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意义及实施要点论文

新时期财务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意义及实施要点论文

随着近此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营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处在改革的阶段,预算管理在一定层次上还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管理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事业单位必须清楚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这此问题,积极改进,以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

一、预算工作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管理思想及管理工具,对事业单位优化自身服务水品及资金管理使用水平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有效开展,能使单位本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就更要求了事业单位发展应与市场经济发展保持一致性,对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及总体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能有效的优化事业单位资金合理利用,提高事业单位职能履行能力及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同时还能有效的实现事业单位的自身统筹监管及规划,使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实处,避免了资金的浪费及不合理使用,提高了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职能履行能力的体现有着重大意义

第三,实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能有效强化事业单位管理,明确管理人员责任。由于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收支状况不平衡,单位日常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国家财政资源支持。进行有效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制定资金流动及使用标准,明确财务实施责任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充分发乎其预算主体能动性及责任强化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作用于事业单位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使有限的财政资源能运用到更多需要的地方,提高了国家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1.预算评估不到位。财务预算工作是整个事业单位综合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全体部门在当前发展要求及战略目标下,综合各种信息资源,汇总给财务预算部门之后得出的合理预算结果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前期评估工作时,存在着对当前单位的实际状况考虑片面、不能利用信息科学分析方法对单位目前实际发展状况及战略目标进行全方位深入解析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应归咎于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预算人员、预算技术及完善的预算机构设置,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往往直接分配给财务部门,致使财务部门由于自身工作量及工作能力限制,不能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合理预算

2.预算过程中重结果轻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及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加上预算方法单一等问题,使预算结果的科学性降低,有此预算工作甚至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工作而进行,其预算结果准确性可想而知。抛开结果准确性问题,预算结果产生以后,对预算的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机构设置的不完善,预算管理也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专业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预算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都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丧失了其本身应有的意义。另一反面由于预算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致使本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及支出情况大受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作用于单位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使事业单位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浪费、收支失衡等问题

3.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差。预算管理是由事业单位具体发展状况及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资金支配方案,是为单位的长期有效发展服务的,其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利益。但是在实际的预算工作中,由于规章制度及各种问题的限制,预算工作的实际执行力度井不理想。部分单位缺乏对资金的流动监管,致使资金短缺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作。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工作监管机制及预算人员索质参差不齐,在预算管理中出现假账、坏账的问题。事业单位井没有对这种问题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处罚措施,而是任其发展,使预算工作流于形式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要点分析

1.加强预算管理重视度。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清楚的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不能只依靠财务部门单独完成,应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才能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管理者应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各种有效方式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配合预算工作执行。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不断提升预算工作技术水平。作为财务人员来说,应针对单位目前具体状况,综合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对财务预算编制进行审议,提出科学、合理、有效井切合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的建议,增加预算管理工作的可行性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财务预算工作进行的前提保障,能有效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事业单位应按照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单位自身状况,确保不相容业务的相互分离及岗位职责权限,完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建立起科学有效井切合单位实际的约束机制,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处于良好的内部控制之中。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细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资金预算工作,对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向有一个实时全面的了解,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工作,对日常支出较大的办公设备及工具采购费用进行询价竞标,公开公正的对采购资金进行透明化管理,避免私人牵线搭桥从中牟利的现象发生。最后,对内部控制工作应建立起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陷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应确保预算指标能落实到个人,制定相配套的财务预算执行制度及方法。预算工作进行的同时应有专人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预算问题及偏差做出及时的调整。预算实施过程中,应明确预算内容及进度安排,禁庄超支现象的随意发生,当然预算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管理的调整应进行及时中报,经批准后可以进行实施。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做到专款专用,对于超标配置的事业单位严厉查处,追究相应管理人员的责任

4.提高人员综合索质。财务预算人员索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预算编制队伍的整体水平,也严重影响到了整个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财务预算人员的综合索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索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职业道德索质培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量方面入手,使财务预算人员有良好的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保证财务人员能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约束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索质水平的提升,使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有良好的人才基础保障

四、结语

财务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全面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本着厉行节俭、量入为出的目的为出发点,加强自身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自我控制制度,运用有组织有计划的预算管理手段及预算工作严格执行力度,优化单位资源配置、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好的社会生产生活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获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

篇12:ACS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实施对基层银行的影响论文

关于ACS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实施对基层银行的影响论文

一、背景介绍

依托A C S系统“一点接入,一点清算”强大功能,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5 年初在全国推广了银行机构资金归集管理功能。依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资金归集业务管理办法》(银办发〔2014〕193 号)精神,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人民银行申请设立资金归集账户和零余额账户,并进行绑定。中国工商银行在 2015 年 6 月通过了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开办申请,工商银行湖北辖内鄂州、孝感、黄石、荆门、恩施等分支机构于 2015 年 11 月 12 日实施了零余额账户绑定,实现了存放人民银行备付金账户内的资金实时自动上划至总行备付金归集账户统筹管理。工商银行孝感分行成为孝感辖内首家开办该业务的银行机构。借工商银行孝感分行进行 A C S 零余额账户绑定总行归集账户四个月契机,本文探究了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实施对基层银行的影响,思考分析了该业务运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二、主要成效

(一)节约清算成本,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

通过实施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功能绑定零余额账户后,基层银行机构在人民银行开立的零余额账户产生任何一笔收入或支出时,都会实时从归集账户调拨对应的头寸,从而做到零余额账户的余额皆为“0”。因此,相较于实施绑定前,基层银行现在不再需要在零余额账户上分级存放备付金,极大的减少了机会成本,提升了备付资金的使用效率,解放了支付清算的“生产力”,使得资金可动用头寸大大提高。

(二)减少业务总量,降低了柜面操作风险

在实施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后,基层银行的零余额账户全部业务可通过同步借记或贷记指定的资金归集账户,清算全程电子化实时处理,减少了人工干预的诸多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了业务量和柜面操作风险。以工商银行孝感分行为例,一是原先日均 2 次的调拨头寸降为“0”次;二是存取现、汇款、财政性交存款等柜面业务均可通过 A C S 综合前置子系统,全程电子化处理实现,减少了人员手工制单和跑票的中间环节;三是业务处理人员由原来经办、复核、主管、票据交换的 4 人精减至经办和主管 2 人;四是运行以来业务处理时效由半小时缩短到 10 分钟完成,支付便利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统筹资金管理,强化了清算安全性能

零余额账户绑定有效实现了基层银行清算资金的自动上存下划,清算业务由总行进行资金调配和监督运行,资金安全和风险保障上收,基层银行成为业务终端,其资金分散缴存管理模式得以调整。例如,工商银行总行资金归集账户可实时查询工商银行孝感分行 7 个分支机构账户余额、预期头寸、日间透支和业务排队等流动性情况,方便统筹管控备付金的流动性,规避了分支行头寸透支及敞口风险,强化了清算资金的安全性能。

(四)归集资金账户,便利了双方业务管理

以工商银行孝感分行为例,一方面,实施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时,它先要对自身账户进行梳理,主动归并多余资金账户,然后将选择零余额账户进行绑定,集中上存下划清算资金,有效克服了分散、重复开设账户而导致的资金滞留和管理低效。另一方面,因其全部业务由 A C S 系统自动同步借记或者贷记绑定的资金归集账户,人民银行分支行管理的零余额账户余额实时为零且不计息,日终账务核对也依托 A C S 综合前置系统自动对账,大大节约了人民银行的账户管理成本。

三、几点思考

(一)基层银行“权受限”,推广步调显被动

一方面,在现行总分支行制度下,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的开办由商业银行总行向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申请,经审批后部署安排其分支行机构到归属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具体办理零余额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等手续,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工商银行孝感分行在实施零余额账户绑定后,减量增效明显。辖内其它几家国有银行申请权限受限,业务推广自上而下步调被动。特别对于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如:湖北银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来说,因清算资金管理模式不同,推广资金归集管理业务更是难以实现。

(二)基层银行“重操作”,业务规范待提高

要推行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商业银行需要对支付清算系统、核算流程改造,内部管理规范也应及时跟进。然而,在业务实施中,基层银行一般注重清算支付方式便捷性、业务量增减性等实际操作流程的变化,往往对于业务推行方案的制定、岗位责任的明确和明确预警措施、内控制度等方面容易忽视,这就要求基层银行机构要把工作做细致,把制度抓严实,提高资金归集管理业务的规范性。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内控管理,以规范促发展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是一项新的资金清算模式,推广实施涉及基层银行机构多方面工作。基层银行不仅需要改变资金清算流程,清理各类账户,完成零余额账户绑定,而且还要及时关注 A C S系统对行内运行操作的合规性,修订办理资金管理业务营运操作规程,明确总分支行各级管理职责,并从风险预警制度上划分经办、复核和主管的权责范围,强化重点环节风险提示,纳入总分行考核重要指标,加强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促进该业务健康发展。

(二)加强沟通协调,以合作促共赢

基层银行机构要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一方面按照指导和要求完成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的账户开立、变更、撤销、运行业务,保持与上级行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共享信息和应对问题,统一实施步调;另一方面要与当地人民银行沟通联系,在账户清查、绑定、调整上齐心协力,做好资金划转、清算账务核对管理,日终处理后及时相互监督,以合作促成共赢,确保资金运转安全、畅通。

(三)加强交流学习,以实践促推广

在我国“三去一降一补”背景下,经济社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安全的资金调度机制,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推广恰逢其时。目前,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华夏银行等机构已经办理了资金归集账户管理业务。在人民银行总行大力推广下,未来将有更多银行机构开办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人民银行分支行要搭建共享信息平台,加深经验案例的交流学习,顺利做好资金归集业务的推广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开发建设合理高效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其次,选择合适的非现场审计工作模式,通过一定的自定义平台来开展数据分析,确保数据分析的质量。最后,可以采取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结合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

煤化工发展状况的范文

低碳经济下绿色物流管理及建议的论文

煤炭物流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文

项目商业计划书的

LED项目商业计划书

成本分析报告范文

成本分析报告

调研项目计划书格式

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合集12篇)】相关文章:

物流管理调查报告范文2023-06-10

物流成本调查报告2023-05-25

大专毕业论文市场营销2022-12-23

成本管理与控制论文2022-04-30

物流公司调查报告范文2024-02-09

浅谈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论文2022-09-26

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问题的浅议论文2023-09-19

民营企业库存管理供应链分析论文2022-11-20

煤炭企业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论文2023-08-09

物流企业调查报告范文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