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研究毕业论文(精选7篇)由网友“刺猪宝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研究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研究毕业论文
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研究毕业论文
一、花鸟图案装饰——吉庆象征意义
花鸟图案装饰是指动植物图案装饰。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既是最普遍的又是重要的装饰内容。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除了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外也开始运用自然界的动植物形状作装饰,像水鸟鱼纹、卷叶草等,体现原始人对自然的崇拜及热爱。随着发展,汉朝时建筑的装饰纹样不断增多,开始分门别类,才产生各种类型的题材。其中动植物题材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等级较低,也深得民众喜爱,因此被广泛应用,并且这些题材隐含吉庆和象征意义,基本是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寄托居者美好愿望。动物类题材常见有狮子、麒麟、鹿、蝙蝠、龟、鹤、蝴蝶、鸳鸯、喜鹊、鱼类等。植物类主要有竹、松、梅、兰、菊、柏、荷花、水仙、芙蓉、桂花、牡丹、百合、海棠、万年青等。花鸟题材主要是借助动植物其自然属性加以延展、引申,起到暗喻吉祥作用。松柏万古长青,龟鹤寿疆千年,是长寿代表。还有利用谐音、形声等手法指定动植物的含义。福禄寿其代表是“蝠”、“鹿”、“鹤”。蝙蝠的“蝠”字与“福”字相谐音,故广泛被应用,在民居中许多装饰图案都有蝙蝠,并且采用五只蝙蝠代表五福临门。“鹿”与“禄”谐音,鹿也是传说中南极仙翁的坐骑,代表福气与长寿。“鹤”是长寿仙禽,也是代表长寿。再如“鱼”与“余”谐音,代表生活丰裕富足、年年有余,然而鱼的图案也是大量出现在民居中。山西常家庄园窗门上的装饰就是采用了蝙蝠、鱼及如意进行有机组合,组合成象形图案“常”字,并代表年年有余、福临门的吉祥寓意。诸如此类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比比皆是。古人崇德慕贤,追求君子之道,装饰图案多以植物代表其思想品格和精神气质。《楚辞》以兰草比君子,周敦颐《爱莲说》以莲处于污泥而不染比喻君子,都以植物比拟人格高尚。深得文人墨客喜爱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它们具有坚强不屈、傲雪凌霜的风骨;大受书画家喜爱的梅、兰、菊、竹视为四君子,欣赏其品格傲然的高风亮节。再如富有“国色天香”的牡丹代表着荣华富贵,因“桂”与“贵”谐音,也有象征富贵之义,并且桂子及桂花寄托“贵子”的寓意,等等。
二、人物故事装饰——教育感化意义
传统建筑装饰中还有一类重要题材是人物故事题材。该题材是将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融入传统建筑装饰中,具有浓厚的伦理性和哲理性,通过人物故事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悌、忠、信、仁、义、礼、智等内涵,不仅增加建筑的人文气息,更重要是达到德化教育的目的,使居者潜移默化被濡染熏陶,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人物题材主要有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及生活情境三类。神话故事如“八仙庆寿”、“八仙过海”、“封神演义”、“哪吒闹海”、“白蛇传”、“福禄寿三星”等;历史典故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梁山聚义”、“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郭子仪拜寿”、“二十四孝”等;生活情境如“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广东潮州从熙公祠凹斗门楼石刻是石刻中的精品,最经典的就是充满生活意景的“渔樵耕读”石刻,场面人物惟妙惟肖、传情达意,表达人们热爱生活之情。总的来说,人物题材内容丰富寓意深长,形式有趣多样,在耳濡目染中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感化后世。
三、约定俗成装饰——驱邪镇宅作用
传统建筑装饰中还有一类是约定俗成,具有特殊意义的装饰。建筑装饰构件中不少是以动植物为题材的特殊称谓,并且各具有特殊意义,发挥驱邪镇宅的作用。最常见就是镇守宅门两旁雄雌相对的狮子,威猛狮子在衬托建筑等级的同时也发挥驱邪镇宅的作用。南方“金、木、水、火、土”五行山墙也是在建筑装饰中特指使用,运用阴阳五行装饰建筑屋顶屋脊等部位的鸱吻、垂鱼,悬山屋顶山尖下部的悬鱼,皆利用五行水克火的特点,希望借此避开火灾,具有压火镇宅的意义。南方民居屋脊脊尾经常以“燕尾脊”和“卷草脊”做装饰,具有象征吉祥意义及友善家门发达高飞的寓意;再如屋檐下方带有佛教图案的垂莲作装饰,等等。总体而言,建筑构件多以特定的动植物命名,以其丰富的内容形式作装饰,隐形寓意及具象明意相结合,意味深长,生动传情。传统建筑装饰中还有部分人物题材具有特定装饰的特点。家喻户晓的门神是装饰于大门两门扇上,南方和北方供奉的门神大多是唐朝名将秦琼和尉迟恭,门神装饰于临街大门上,起到镇宅辟邪作用。秦琼和尉迟恭两门神的神像在北京民宅中,其样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式、有贯甲式、有步战、有骑马、有武单鞭双锏、有执金爪,但绝无手持弓箭之像。而南方门神多为站立像,雄伟威武,正气凛然。还有灶王爷即灶神,灶王爷神像装饰于灶台之上,寄托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这些人物题材皆反应居民的风俗习惯及文化特色。人物题材在民居中运用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使民居更具人文气息,精气神十足。
四、结语
传统建筑装饰有图必有义,义必吉祥,它通过花鸟图案装饰、人物故事装饰及特殊的约定俗成装饰装点建筑,从这些精美的装饰图案中诠释出人们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优良传统及精神寄托,等等,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传统建筑具有一双能说话的眼睛,传情达意更具有艺术魅力。
篇2: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课程研究论文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课程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运用闽南传统文化中饱含着的深刻精神内涵以及丰富底蕴,尤其是闽南传统建筑的精美融入于闽南地区的美术教育,对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的重要的。在目前的美术教育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着美术教学的发展,那么广大的美术教师,应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在美术教育中引入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创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人文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闽南;传统;建筑;美术教育;绘本
引言
闽南传统文化集中原文化、福建文化、海洋文化、异域文化于一身。在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中,闽南的传统建筑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它的古朴、精美、俏丽,以及在空间构造、建筑装饰上都为美术教育课程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对于某一件事情长期坚持下去的最原始的动力,更是成功的先导。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够确保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在美术教育中,引入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创意教学,利用绘本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审美能力、培养精神人格的目的。
一、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
闽南文化中特有的中原文化、福建古文化、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各文化融合的特点使其在拥有传统型和连续性特征的同时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闽南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创建出独特审美观的闽南建筑。在美术教育中融入闽南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期达到利用美术教育传承闽南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审美集中体现在空间布局、空间装饰、家具陈设和它最具有地域特色的闽南红砖上。
1.空间布局大部分传统民居建筑都可分为厅堂、住房、天井三大布局,在平面上呈中轴线的对称布局。闽南传统民居的标准建筑布局面宽一般为三、五开间,进深三进、五进不等。在闽南传统街市中,大部分是“手巾寮”式布局,指的是平面狭长如手巾的独户式院落住宅。
2.空间装饰闽南传统建筑装饰繁复精美,除了木雕、石雕、砖雕、彩绘以外还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拼花、剪粘、泥塑、交趾陶等。这些装饰代表着传承着闽南人生活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3.家具陈设传统的居室陈设较为正式,陈设一般遵循儒家礼仪规范。同时,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家具也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陈设的物品象征着好运,并通过符号、隐喻和双关来传达传统伦理观念。
4.闽南红砖闽南地区的房子喜欢红色。“闽南红”是一种喜庆的红色,它代表着闽南人民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面。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闽南人特别偏爱红色,它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喜庆、吉祥和活力,至今仍被用作建筑的主要颜色。在闽南传统建筑中应用了许许多多美术技艺,涵盖了美术中造型、设计、表现等领域中的大部分知识。如: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作的雕刻技法就有素平、平花、水磨沈花、剔地雕、透雕、四面雕、影雕等。闽南传统建筑常见的装饰技法有木雕、石雕、泥塑彩绘、彩陶、剪粘等。其中,泥塑彩绘、彩陶和剪粘是中国南方闽、粤、台三地传统建筑所特有的装饰手法。闽南传统建筑里的彩画、装饰和红砖拼图也包含了很多造型技巧。
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审美的了解。我们知道闽南人民通过成熟的造型技法,传统的美术技艺潜移默化地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审美需求。然而现阶段,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放弃了传统美术文化中的巨大宝藏,致使学生传统美术知识匮乏,无法激发出他们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中的审美及艺术技巧的教学,能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审美方法,提高学生“以人为本”的艺术追求,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绘本教育及其价值体现
1.绘本及其艺术特点
基于多元化的发展背景,绘本能将知识与文化以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人们传播,能充分利用图片和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图时代的今天,优秀的绘本能将深厚的人文内涵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相结合。绘本以图片和绘画为主要内容载体,借助精炼的文字将知识以极具艺术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闽南儿童民间故事摘选》,作者通过流传闽南的民间故事进行改编,配上生动形象的闽南元素插画,做成儿童绘本读物,完美传承了闽南传统文化。
2.绘本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在美术教育中有创意地引入绘本内容,将绘本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能根据绘本的特点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绘本教学让学生感知图画,以及由图画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绘本的关注学会不断探索与发现新的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课程策略
1.比较绘本与现实的差异性
美术学科和其他传统的学科不同,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生长环境的不同,也使得他们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和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发展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第一堂课教学中,教师将闽南建筑欣赏融入到教学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和水平进行阐述。而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认识和绘本之间的差异再次理解闽南传统建筑文化。课后积极指导学生实地考察闽南传统建筑,并在下次课前提交考察结果。绘本描绘的内容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产物,通过现实和绘《闽南儿童民间故事摘选》封面水磨沈花腰堵闽南红砖建筑本的`参考比较让每个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美术水平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绘本课程的美术教育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也就会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2.发挥教师在理解绘本过程中的作用
在绘本课程教育中,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喜恶。教师对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有着更深的理解,在理解绘本的诉求和意义有着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讲解绘本时就应更注重理论分析和意义探究,通过理性拆分绘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重组让学生挖掘绘本中更深层的审美意识。教师对绘本的更多元化的理解也要求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一起看待绘本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寻找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鼓励的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优点,看到学生的进步,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对于学生产生自信心。教师应当要具备过硬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信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以绘本为主线,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建筑、民俗等美好事物的机会,开拓他们的视野,带领学生领略闽南传统建筑中独有的魅力,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3.尊重学生多元解读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经验,解读绘本中的闽南传统建筑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老师眼中和别人不一样的学生在很多的问题上都会产生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但教师往往会忽略他们的想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绘本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当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尊重和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见解,让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公平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绘本教学的效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欣赏与学习的主体地位,确保他们在较为开放的艺术海洋中遨游,通过绘本的指引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关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真实感悟与体会,实现多元化的审美解读。
4.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与富有鼓励性的评价
首先,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学设计的创意多样化。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在绘本之外加入更多的创意设计,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平等的主体,教师应发挥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临摹、绘制、拍摄、实践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提供与自身理解水平相适应的审美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定位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以开放多元性的态度应对学生的学习。除了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还可以通过具有鼓励性的评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要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全面地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的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进行积极地鼓励。其次,教师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学生对闽南传统建筑的审美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理解偏差时进行的纠正,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来对他们进行点评和指点,并帮助他们进行及时的改正。对于学生的正确而深刻的审美理解,教师则可以通过评价来放大他们的优点,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结语
富含闽南人文精神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美术教育课程中应当被发掘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达到利用美术教育传承闽南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而在美术课程教育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就必须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采取富有鼓励性的评价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对美术课程进行深入地探究,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引入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课程能将绘本与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根据绘本特点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在美术教育的探究过程中,通过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绘本的课程不断加强塑造学生美的意识,塑造更崇高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高艺玲.探究闽南传统建筑美术资源的人文性与技艺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3.
[3]孙梦.初中美术教学中水墨趣味的培养[D].烟台:鲁东大学,.
[4]邵斐.高教绘本创意教育特征与教学策略的多元解读[J].陕西教育,(1).
篇3: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式内涵分析的论文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观念有很大的差别,西方文化受宗教信仰不同的影响,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更注重于伦理道德。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东方哲学思想,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亲和伦理道德关系。为了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和美观,是最早建筑装饰不断发展的动力。
2.1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形式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重规矩重礼教等儒学封建文化的孔孟哲学思想,塑造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和核心思想,对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礼”本身就打乱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样的关系不断地发展,逐渐的中国的传统建筑也受其影响,形成了等级观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自古儒家以“仁爱”以示天下,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文思想观念,在历史流传之中也逐渐转化成为一种既定的模式,并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传统建筑装饰之中。社会为一种共同体,在现代社会之中,人不可孤立而独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实现社会中人的自身价值,而沟通也并非仅此语言沟通一种方式,无形之中的沟通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意向,更加富有魅力。
2.2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建筑是通过人的大脑,体力劳动对大自然进行加工改造的产物,作为一种自然的人工所形成的物体,加入了建造者的主观意识,所以,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是受人类的思想意识所控制的。人类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改造建筑装饰的同时也考虑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共处。人类自古就依赖于大自然,人们通过用建筑装饰,来表达对自然的依赖和敬仰,所以在很多古老的传统建筑装饰上时常会看到大自然的痕迹,因此,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风格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中有深远的意义,应学会接受、挖掘和继承它们,珍惜历史带给人们今天一切美好的事物。这种哲学观念导致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无论从个人留下的书画还是雕刻建筑上,都可以看到古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
2.3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北方,在住宅上面就有严格的等级宗法制度、空间上的安排和合理的尺度,在布局上呈现尊卑有序,讲究对称,与外界隔绝的格局。比如北京的四合院是最具北方特色的标志性传统建筑,以家里的最年长长辈的住所为核心,等级分明,不平等的住所分配,使得各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和性变得很差,封闭的庭院,阻隔了家族人对外的联系和邻居之间的交往。人通过对建筑的欣赏,分析和理解对建筑的意义。追求完美几乎是每一个时代人的天性,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无人能搞得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装饰的开始和继续发展下来的动力,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建筑装饰不断地完善,越来越追求其美感。
3 结语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装饰在长时间传承和实践中,承载了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由于传统的文化内涵,使传统的装饰呈现出多彩的外观,使其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广泛深入传统建筑中,造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传承下来。在发展中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保留建筑和装饰风格的精髓,同时融入世界建筑装饰的精华,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更多优雅的传统建筑风格传承和发扬下去,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文莺.积淀与发展――格扇艺术形式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方法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06):187-189.
[2] 孙亚峰,邢洪涛.传统图形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传承与重构[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6-8,20.
[3] 潘志坚.解读闽南砖雕技艺感悟红砖文化精髓――闽南砖雕技艺保护与传承的若干思考[J].群文天地,(04):94-97.
篇4: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式内涵分析的论文
建筑最早的目的就是供给人们居住,对建筑进行装饰也是为了改善生活居所的环境,让工作环境更加的舒适,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和习惯。所以,建筑装饰最开始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中国传统建筑装修形式是,人们将内心真实的情感用行动的方式,表现在建筑上,成为传统建筑装饰传递的主要形式。传统建筑装饰一般都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种作用,传统的建筑装饰形态各异,用不同的外表展现不同的造型,传递不同的情感。从某个意义上讲,建筑的装饰赋予传统建筑新的含义,给人以新的视野。通过对传统建筑的装饰,表达人们对事物比较客观、比较抽象的表述。
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概念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借由文化的衍生发展促进了建筑装饰的别具一格。纵观世界各国的装饰风格,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拥有其独具匠心的魅力,是中国文化萃取的精华所在。故此,针对中国传统装饰文化做出定义,其意指凝练中国文化及中国传统习俗,将其以建筑装饰展现于世的设计手法,其充分融合了中国建筑设计的科学与思想,将中国的传统思想融合雨建筑设计之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意蕴深厚的建筑装饰风格。当前,随着社会的科学发展,现代化建筑理念充斥在社会建筑学中,然而返璞归真及文化传承思想并未因此消失,反而在文化传承发展意识觉醒的过程中,于现代都市空洞的建筑装饰风格中悄然复苏。由此,传统建筑装饰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复兴日趋走俏,人们在科学应用传统建筑装饰的过程中,逐步深化传统装饰的文化内涵,并将传统建筑装饰科学有机融汇如现代建筑科学之中。对此,文章深刻剖析现代建筑中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科学概念,认为,行之有效传承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以融合、包容、凸显中国设计特色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建筑装饰,方是现阶段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现代概念。
篇5: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之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论文
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之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论文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对浙江民居中建筑装饰的调查分析,论述了隐含在民居建筑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阐明了新型民居建筑应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强调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才会在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要求时不致困惑,才会在延续、创造、扬弃、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农村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
关 键 词 :民居 建筑装饰 自然和谐 文化价值
当我们漫步在浙江各大乡镇,看着1幢幢略带欧式风格的民居时,深深地感受到浙江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高兴之余,却感到1丝不足与担心。不足的是走在这样的乡镇不会使人感觉是在浙江的农村,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已不存在。担心的是当肯德基等洋文化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农村的民居、农民的思想也正在被外国文化所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泊。农村因民居的现代化而毁灭文脉,毁灭地域特色。崇尚历史、自然的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我们民居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网密布,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几千年来1直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1。江南人凭借着灵山佳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了世代生活,营造出农耕、渔猎、商埠并存的村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是多少人所梦中向往的。浙江民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居,也称民宅、住宅、家屋,是各类建筑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品类也是最多的。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江南水乡古镇,像1本无言的古书,记录着历史与人们的生活,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韵味,吸引着成千上万生活在城市中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到此观光游览,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回味古镇的沧桑。
在浙江众多的古村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1些不起眼的小屋,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在风雨中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小屋的小窗、门槛,院落的水井、石磨等建筑符号,极具传统文化价值。民居由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构成素静的色调。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给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清淡,韵味无穷。
浙江民居的装饰艺术,无论是木雕、砖雕、石雕,还是壁画、彩画,都各具特色,匠心独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以木雕工艺最为突出。我国4大着名木雕中的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都在浙江。东阳木雕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梁架、檩条到斗拱、驼峰等大木构件,从门窗、栏杆到牛腿、雀替等小木装修,随处可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的精美华丽的雕刻。雕刻的内容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植物及几何图案等。
以东阳卢宅为例,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细部装饰中,都体现了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隔扇的裙板和绦环板上,有各种戏剧题材的雕刻,如“8仙过海”“姜子牙遇文王”等,雕刻手法有透雕、浮雕,内容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令人叫绝。牛腿上的多层雕刻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据传说起源于唐贞观元年间的立体圆雕木俑,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初的1尊童子像和1尊残损的佛像。有记载称,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卢宅各种雕刻艺术品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由于工具的限制,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2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在宁海、宁波、诸暨、嵊州、兰溪、龙游、武义、衢州等地的民居中都保存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珍品。
砖雕、石雕以浙东1带、浙北杭嘉湖、宁波、诸暨、龙游等地民居比较突出,雕刻细腻,造型生动,艺术价值较高。龙游石佛乡3门源村叶氏住宅的砖雕门楼,以戏剧故事为题材,有“过江杀相”“白猿教刀”“渭水访贤”“3气周瑜”“刘备招亲”“义释黄忠”“雪里访普”等,内容非常丰富,雕刻技法娴熟,是金、衢地区清代晚期民居建筑中的砖雕代表作。
除了建筑本身的装饰外,室内装修也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1直以来,工匠们都把建筑装修与建筑整体的处理结合起来。栅棂搭接轻巧爽朗、柱枋构造素洁简练,体现了民居内敛、宁静、明快的生活氛围。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室内装修多采用灵活、通透的结构构件,装饰也多表现在出挑、窗户、檐部等经常使用、或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以起到点睛的效果。木雕在民居建筑装饰上大量使用,丰富了建筑面貌的地方特色。此外,广泛采用楼房悬挑结构,使用桐油、清漆防腐,突出了浙江农居的地方特色。
江南民居体现出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10分淡雅。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的传统符号为(冒号):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
浙江民居的白墙、灰瓦,以其简洁的外观和朴素的色调,将中国装饰元素、传统建筑风格观念与人文思想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境,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的选择,基本上是由两种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冒号):1是道教的“天人合1”思想,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表现出热love自然、尊重自然的`气质,将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1个有机组成部分。2是儒教的礼制,粉墙黛瓦是中国传统民居的色彩选择,白黛两色的单1和协调,恰到好处地抒写了江南淡静的诗情画意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率真自然。浙江民居的境界反映了中国人那种淡泊、宁静、悠闲的人生态度,素面朝天,以其怡然淡定的建筑风格,引导人们以回归自然为本,以自我修养为悟,与自然进行着多层次的对话。
从人居环境的视角看传统民居,“天人合1,物我同1”的中国哲学思想反映着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在民居的选址、布局,住宅的设计和营建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与物的同构,从物质的层面到精神的层面把“外适内合”当成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的最高境界。
浙江农村传统民居是传统建筑文化极富特色的历史遗存,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在传统文化遗产不断受到重视的当代,给广大设计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要强调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才会在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要求时不致困惑,才会在延续、创造、扬弃、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农村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
参考文献 :
[1]余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
张树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色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
朱淳.室内设计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9.
贝聿铭.同济大学出版社,.9.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社,1985.
篇6: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研究的论文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的交融愈加剧烈,传统文化的保留及传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国的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然而在现代建筑风格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建筑不断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本文将就新式建筑中传统建筑的具体表现进行探讨,以近年来新建起的优秀新中式建筑———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子,从空间意境、色彩处理和建筑元素等方面考察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扬,希望“新中式”建筑能够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地域性;文化内涵;远洋太古里
0引言
由于全球化和城市化对中国建筑领域的冲击,传统建筑的形象愈发被世人们模糊和淡忘,有识之士呼吁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其文化内涵,发扬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本文探究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体现,思考传统建筑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中的存在形式,能够为现代中式建筑在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引起人们对继承传统建筑风格、保留建筑文化遗产的反思。目前已有前人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了探究,如王川[1]详尽分析了传统空间意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中式建筑中的表达;王保卓[2]为现代中式建筑概括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设计手法。但总的来说,文化和建筑相结合的细节表现的探究尚显不足。本文将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对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探究。
篇7: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研究的论文
现代中国的建筑为了适应时代的节奏,往往缺少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丧失了文化的内涵。出于反思,近年来兴起了建筑地域性的思潮,强调文化、重视生态、关注建筑的场所性与地域性,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成都远洋太古里是以大慈寺为前身进行的商业中心改造,其文化内涵体现在对原有的空间布局的尊重,以因地制宜的“快里慢里”概念设计,同时满足了快节奏的商业模式和慢节奏的大慈寺宗教气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中大慈寺的本土风貌和文化内涵,让人们于热闹商业街市中充分体会到寺庙的幽静。类似的还有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以群体性的空间构造和“园”“院”“亭”的组合,抽象化地表达出了江南一带古典的庭院特征和园林特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3]。上述两者,一个是旧建筑改造,一个是纪念性博物馆,均处处体现着本土文化风貌,是现代中式建筑的佳作。具体来说,新中式建筑的文化内涵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以太古里为例一一介绍:
1.1空间意境的表现
中国传统建筑令人赞叹之处便是依托浓厚的文化氛围,在特定的空间结构中营造出的独特的意境。成都远洋太古里的街巷依循历史原有的布局,利用多个小型广场和开放性的走廊营造出了公共空间,保留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宽窄不一的小巷和院落。同时,新建建筑结合传统的深出檐和坡屋顶,让行人亲临于大慈寺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拉近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
1.2建筑色彩的处理
一个建筑的色彩布局,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建筑的主题内涵,渲染一种独特的.氛围。成都远洋太古里依托大慈寺的文化内涵,以中式古建筑的传统色彩———陶土色和灰瓦色为主,反映出其古老的宗教背景,在“快里”的包围下渲染出一种别样的幽静。另一方面,太古里大部分建筑由临街的玻璃橱窗围成,在夜晚能让店家自由发挥创意,展现出变幻无穷的光艳色彩,达成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同样在色彩处理上有极大亮点的还有苏州博物馆,在色彩上借鉴了苏州传统黑、白、灰的建筑用色,通过黑、白、灰不同位置、面积、明度的对比,形成了色彩层次丰富、古典雅致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处理与周边的苏州本土建筑风貌相得益彰,极具本土特色,继承并发扬了苏州园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3]。又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色彩表达上遵循传统的范式,运用中国画的水墨表达,黑白相称,传达了中国画的意境和品格,实现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的双重目的。
1.3抽象化的符号表达
在现代都市中完全复刻传统建筑形式是不现实的,对传统建筑符号的抽象化、概念化地再现,不仅能够保留传统建筑的文化资产,同时也能满足都市化的时尚感官。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的设计过程中,就保留了大量川西建筑的特色,在都市潮流街区下不失本土传统文化的展现。例如如下几个方面:①建筑构造:太古里沿用了骑楼、穿斗结构、粉墙、砖墙、花窗等传统建筑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部分抽象变形.②山墙:在太古里相对大型一点的建筑侧面,对传统穿斗结构进行了抽象表达,玻璃橱窗上线条框架也为太古里商业街区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时尚元素[4]。③建筑雕塑:在太古里大大小小的广场或庭院中,不时会发现有别具风样的具有艺术气息的建筑雕塑,它们都有各自背后的故事。例如在二层小平台上一个银色质感的樱桃雕塑,是源于大慈寺里一个小巷边卖樱桃的商铺;一对父子的雕塑,父亲对着奔跑中儿子的呼唤,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旨在告诉人们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共存[8]。这样设计,能为太古里增加不少趣味。④水池:在通往太古里的主干道的进口处,有一个“L”形的水池,是由曾经于大慈寺边上流过的小溪抽象变化而来的。这种对原来地理风貌的抽象化的再现,是对场所精神的一种尊重,也使得现代与历史的衔接更为自然。
2对新中式建筑的展望
在现在全球化的发展下,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侵蚀、磨平了那些最本真的文化内涵。北京胡同、江南园林、福建客家土楼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耸起的高楼大厦,全盘西式的花园洋房,我们的文化正在经受着考验。传统中式建筑凝聚了几千年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更应义无反顾地拾起这份责任,顺应时代的变迁,将这古老的建筑文明传承下去,乃至发扬光大。诚然,全盘复古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更应着眼于现实,让新式建筑与旧式建筑对话,为每一个建筑丰富其文化内涵。如此,中国传统建筑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浸润每一代人的内心,最终成为中国屹立于这个世界的标志。伟大的中国梦,从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资产开始,从传承开始。
参考文献:
[1]王川.当代中式建筑创作中传统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D].湖南大学,2010.
[2]王宝卓.从当代中式建筑典型案例分析看中国风的兴起[D].同济大学,2007.
[3]黄华星,柳真.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用色之美[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3):85-86.
[4]郝琳.未来的传统———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都市与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6(05):43-47.
★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 包装设计实践报告
★ 设计开题报告参考
【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研究毕业论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的论文2023-07-25
室内环境设计中我国传统元素的应用论文2022-09-16
地域建筑文化课程改革研究论文2022-08-24
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图形的应用论文2024-04-25
基于侨乡文化的分析论文2023-09-15
软件技术与建筑空间设计的融合论文2024-04-28
新中式室内设计内涵及表现手法论文2024-02-10
石材在西方建筑空间中的生态运用论文2024-01-31
适老卧房家具设计与应用论文2023-09-01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