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农业论文

时间:2022-05-07 13:08:0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旅游农业论文((共16篇))由网友“略咯略咯咯”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旅游农业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旅游农业论文

篇1:旅游农业论文

摘要:

农业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发张潮流。在开发农业旅游过程中,应注意开发策略的运用,才能实现农业旅游的产业升级。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农业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业旅游・策略・发展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业旅游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

农业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不管是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还是都市科技型农业旅游和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在开发过程中,都要注意开发策略的运用,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兴办休闲旅游事业,然后逐步过渡到旅、农、工、贸综合发展,从而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地域上寻找并创造出城市旅游点无法与之媲美的农业旅游景观特色。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我国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应该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如意大利政府对已经开展农业旅游的单位,给予享受政府的有关农业低息优惠信贷和税收减免政策;由政府颁布一定的法令和规定,以管理和鼓励农业旅游;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等。

2、规范农业旅游的运作

积极鼓励农民建立农业旅游行业协会,规范农业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发展农业旅游项目须到各级政府旅游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并在通过考核后发放许可证书。如意大利规定:接待游客用房必须是非农业生产活动用房;游客的'食物全部或大部分必须是本农场或当地农场的产品,出售价格应低于市场批发价;农业旅游主要利用农场的现有资源和条件,允许维修原有的庄园或别墅,但不准盖新的;为了保证旅游者的安全,规定旅游者留宿地应有其活动范围的限制和考虑旅游者自我留宿的能力,向旅游者事先说明设备尤其是电器的使用方法等。这些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的规定规范对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提高旅游产品档次

农业旅游在充分表现和突出本地区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特色的同时,也不能只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产品上,一定要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层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享受。一要提高农业旅游的可参与性,参与性强是农业旅游的一大特点,让游客下地干农活,上树摘蔬果,下海捕鱼虾,上马牧牛羊;二要提高农业旅游的科技含量,在保持“农味”特色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在农业旅游项目上的应用;三要丰富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尽可能多地综合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业资源要素,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游客,延长其停留时间,提高其消费水平。

4、改善旅游环境与接待质量

为提高以城镇居民为主的农业游客的服务质量,必须改善农业旅游的服务设施,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摒弃某些不良的农村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礼貌不周、衣冠不整等,特别要纠正农民群众认为服务低人一等的思想。农业旅游项目大多位于农村或城郊,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因而应加大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传统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广大农业旅游从业者必须认识到,游客的大多数是城镇居民,必须确保在食、住、行方面适应城镇居民对卫生、安全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购、娱、游等要素的“农”味。

5、用创意打造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使用一般休闲模式,往往引不起市场的较大响应。农业旅游通常是依托于大都市发展起来的,都市休闲圈不断提升的消费理念对农业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农业旅游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升级?如何在休闲农业中营造优质生活的高雅氛围、体现休闲农业的时尚气息?创意元素的注入必不可少。在农业旅游升级过程中运用创意手法可使农业旅游的整体发展呈现上升的态势。具体创意手法有:

5.1产业整合法

传统的农业旅游主要是农业与服务业结合,表现方式以采摘和农家餐饮为主,而现代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时尚元素及相关产业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方式。为实现这种运作方式,就必须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起点,运用创意来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将农业和加工产业结合发展,将时尚创意元素渗透于产业化运作过程中,将新颖的创意农产品作为升级特色,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达到农业体验的最大化。

5.2养生创意法

健康养生、康体保健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目标。在设计产品时,可以将相关休闲方式依此创意升级,使得健康养生成为农业旅游产品中极具创意性的打造形式。

5.3动静结合法

大众的农业旅游体验仅停留在采摘与参与农事劳作等比较简单、表层的活动上,随着人们体验需求的不断深入,将新奇动态的体验活动加入到静态的农业景观中显得非常重要。两者的结合,使得休闲农业不再是单纯的乡土资源观光,更是一种对新鲜奇特事物的特别体验。

5.4时尚创意法

传统的农业旅游似乎总是与时尚格格不入,但随着农业旅游消费群体范围的逐渐扩大,能否运用创新手法融入时尚元素、将时下流行的时尚休闲方式融合在农业休闲项目中,就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

总之,创意化农业旅游园区的打造最终将使农业旅游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突破出来,为消费群体提供既乡野淳朴又不失时尚韵味、既生态自然又不失康体疗养功效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在将一系列产业有机结合形成泛农业旅游的基础上,将农业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人们度假期间休闲娱乐养生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1]鲁怀坤.论观光农业及其发展.学习论坛.

[2]殷平.葛岳静.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

[3]《中国旅游报》8月3日第4079期

篇2:农业旅游建议研究论文

农业旅游建议研究论文

摘要:黑龙江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旅游产品还只是雏形,黑龙江省农业旅游面临着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特色等问题。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建议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旅游不断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观赏田园风光,参与农业活动。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旅游产品还只是雏形,在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1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现状

1.1社会认识明确

农业旅游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高效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基层管理部门,对发展农业旅游的认识正在得到不断更新[1]。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利用土地发展农业旅游,加大对农业旅游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旅游的宣传力度,广大人民逐渐从不了解农业旅游到积极开展农业旅游转变。由于农村中一小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率先开办家庭农业旅游项目,从中获得财富,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对发展农业旅游有了新的认识,积极开展农业旅游活动,主动与旅游部门进行沟通与咨询,开发并创新农业旅游项目。随着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和普及,旅游者也充分了解了农业旅游的内涵,不再认为农业旅游仅仅是从事农业活动,因此参加农业旅游活动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旅游者的需求不断增强,促使农业旅游不断向多样化、多领域、全方位发展。

1.2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四季分明,风景独特,农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下列良好的基础。

1.2.1具备了优越的生态资源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首位,拥有辽阔而肥沃的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黑龙江省现有耕地近932万hm2,草原面积753.2万hm2,拥有高等植物多种,陆生野生动物470多种,全省天然湿地面积占全国天然湿地的1/7,水资源较丰富。这些优越的生态资源,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2具备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漫长岁月中,黑龙江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挹娄文化、龙山文化、北大荒文化等。作为金、清两朝的发祥地,黑龙江省历史文化悠久。19世纪时,帝国主义国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建筑风格、先进的科技等。另外,除了汉族以外,黑龙江省还聚居着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46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使黑龙江省地域差异性较明显,从而使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丰富的文化基础。

1.3具备了特殊的地缘优势条件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拥有中国两个地理位置极点———北极漠河(中国唯一一个可以看到极昼及北极光的地方)和东极抚远县(中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黑龙江省北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约2981km,边境城市异国风情浓郁,界河界湖风景秀丽,为黑龙江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黑龙江省是中国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东北亚国家和欧洲国家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1.4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

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地缘优势,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具有其独特的模式,发展模式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利用花草果木开展观光旅游。近年来,为了使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统一,黑龙江省广泛开展退耕还林,大面积种植果树经济林,在郊区建立动植物园、采摘园。为了加强游客在园林中观赏和参与,这些地方一般都在公园里设置了旅游线路,设立各种景点或饰品,有些景区推出个性化服务,例如在园中出租自行车、小火车、观光旅游车等,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第二,开展民俗旅游。黑龙江省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46个少数民族,保存了完好的民族传统文化。一些地方利用空置的房间举办民族风俗节日、品尝特色美食、开办特色旅馆等,吸引游客参与到农业旅游中来。第三,发展农业科技旅游。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引进国内外高科技和花草新品种,使农业旅游景区四季姹紫嫣红,景区内花草、果木、动物等品种众多。园内根据不同的品种划分为多个区域,并设计一条科学的旅游路线。景区内配有自动化灌溉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有些地方还将玻璃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等用于农业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此感到十分好奇。第四,建立绿色农业基地。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地区,土地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黑土地开发历史比较晚,破坏程度轻,农业产品没有受到污染,价值比较高。据了解,,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绿色食品已达15个。截至20,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增加到55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增加到68家,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已经发展为14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早在,黑龙江省就参与了第一届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绿色食品展、绿博会暨东北四省第六届中国区农博会和中国国际产品交易会活动。目前,黑龙江省对绿色食品标志管理、产品检验、环境监测、人员培训等有关工作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2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2.1发展农业旅游的资金投入不足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的地区很多支持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或项目并没有实施,不利于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因此,黑龙江省旅游农业开发建设所需资金不足,已成为当前影响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农业基础比较好,但是投资的主体始终没有解决,解决农业旅游所需资金问题是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2.2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有待更新

第一,农业旅游地点分布在距离城市比较近的郊区,或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和山村。由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比较大,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一般都相对落后,乡村道路质量差,污水垃圾随处可见,水电设施不完善,使游客感到诸多不便。许多农业旅游景区只重视景点景区的利益及收入,忽视了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养。一些景区管理者在配套基础设施还没有建设完毕时就急于开发利用;一些景区不重视对景区内的配套设施的保养,致使景区内设施老化,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使游客望而止步;而部分老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当今游客多样化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第二,从事农业旅游的服务人员大多是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太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比较低。第三,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原因之一。

2.3缺少文化内涵和自身独有的农业特色

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旅游都只局限于单纯的自然田园风光观光,无法满足游客对文化品位的需求[3]。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专业的设计,农业旅游逐渐出现了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盲目的.模仿之风渐渐改变了广大农民原有的农耕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导致乡土气息日益被冲淡。相互竞争,规模比较小,景点较分散,缺乏文化内涵和自身特色。同时,忽略了游客在农业旅游中的参与性,使游客在农业旅游活动中兴趣不大。

2.4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从事农业旅游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农民开办农业旅游项目,投资少、收益快,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不讲条件,没有标准,质量低下,只要有利可图,人们就一哄而上。这些造成人为的破会或农业旅游资源的流失,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农业耕地被占用,人造景观的不协调,等等。有些地方农民为了获得利益,不惜牺牲游客利益,出现了欺客、宰客的现象,使农业旅游信誉扫地,这对于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在对农业旅游区的管理上,农业、国土、水利、工商、税务、规划等多个部门都能插手管理,存在旅游管理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管理重复、政出多门等诸多问题,从而使旅游管理缺乏效率和力度[4]。

2.5季节性差异性大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形复杂,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春秋两季比较短暂,各地四季形成了显著的差异,使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反差特别明显。夏季时,树木丰茂,气候宜人,农村是城市人们避暑游玩的好去处,此时是农业旅游的旺季;冬季,黑龙江省寒冷而漫长,城市人们除了去大型滑雪场滑雪外不愿外出旅游,此时是农业旅游的淡季。明显的季节差异使农业旅游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省份。包括汉族在内的48个民族,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庆、婚姻等诸多方面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文化信仰、心理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导致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农业旅游地域性比较强,每个地区农业旅游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3发展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建议

第一,广开财路来源,加大资金的投入。解决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依靠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来缓解。因此,我国政府要广开财路,加大对农业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适当降低农业旅游贷款利息,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农民建立农业旅游合作社,并配备专业人士加以指导或管理。政府部门也可以积极鼓励并帮助农民招商引资,扩大景点景区规模,实施统一化管理,等等。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农业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越高,景区各方面设施会更完善,农民的旅游意识较强、素质较高,再加上其自身的农业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对游客才有较强的吸引力[5]。因此,农业旅游景区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业旅游景区要认识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一些专业的基础设施维修人员,定期保养或维修景区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减少景区内的安全事故,也可以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与服务人员队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接待服务水平;政府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农业旅游知识课程,鼓励从事农业旅游的农民积极参加一些管理和接待的专业课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政府派专业人士教授农民接待游客的方法或技巧,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并注意精心树立当地良好的接待服务形象,重视品牌建设,制定星级评价标准,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文化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挖掘区域资源潜力和文化内涵,打造资源特色。在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旅游者才有吸引力,才能形成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良好形象。因此,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应该立足于当地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深度挖掘当地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资源特色。首先,要突出农业旅游的自然性。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应该打造具有原始气息、民风淳朴的农村景观,建设具有农村气息的小村庄形象,保留原有的农村建筑风格和居住特点,减少周围新建高层建筑物对农业旅游造成的视线污染,保存农村特色。创新农业旅游项目,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次,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不同的民俗习惯和节庆活动形成了多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深度挖掘各民族民俗文化,展现各民族文化的内涵,使农业旅游与各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以民俗风情、饮食等为特色的民族村,开展度假、休闲、体验等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传承和发扬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品,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第四,健全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健全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促进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关键,所以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农民严格依照有关农业旅游开发方面的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按照农业旅游项目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逐步开展。建立一套灵活的管理体制,并成立一个由旅游、农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农业旅游的各项工作。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对资源进行合理统一规划,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济运营成本,避免跟风模仿和重复开发的现象。创新管理模式,鼓励农民建立农业旅游合作社,扩大农业旅游的规模和种类,增加投入资金,提高农业旅游的专业化程度。

第五,注重产品类型的创新,因地制宜。从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欣赏花卉、采摘瓜果蔬菜、烧烤等表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季节性比较强,所以,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注重产品类型的创新。冰雪是黑龙江省最独特的自然风光,农业旅游可以在冬季时在村子内,放置一些精美的冰雕,开设冰雕大赛、亲子堆雪人比赛、冰刀赛、雪地打雪仗等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杜春,司静波.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21-22.

[2]张桂兰,刘敏,张序强.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战略[J].北方论丛,,(04):26-27.

[3]张德成,朱若男.关于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02):1-2.

[4]刘婧,张培.国内农业旅游管理探微[N].中国旅游报,-02-25(007).

[5]杨铭铎,焦翠翠.基于旅游特点的黑龙江农业旅游发展思路[J].商业时代,,(04):103-104.

篇3:农业论文参考

农业论文参考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我们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跃上新台阶。传统农区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有以往以行政方式办企业及企业制度问题造成的失败,有当地农民购买力薄弱和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也有农业半自给经济环境下人们缺乏办企业所要求的市场观念、技术和经营管理素质的制约。导致目前传统农区农业剩余劳力就业门路狭窄,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源。

从起,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处在产品结构调整、内部转换机制和严峻的市场竞争之中,加上乡镇企业本身的问题,乡镇企业发展开始走向“低谷”,吸收农民就业的能力已大大下降。不仅如此,盲目发展乡镇企业,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也使各级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我国农业有了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食物自给有余。目前,我国的农业已经呈现出由依靠政策向依靠科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跃上新台阶。

当今世界,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零点零六七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伟大领袖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要进行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将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一定能够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十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作物良种物质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十大科技行动”;从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生物学与生物高技术,到农业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到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科技队伍着重解决上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和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做大量、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原则,又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强领导,善于引导,通过典型示范和科学普及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地学科技、用科技。防止一哄而起、一窝蜂、一刀切,强迫农民用“科技”;杜绝一些人好大喜功,假科技之名,搞“面子工程”;更要防止某些人借科技以营私,败坏科技的名声。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农业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

篇4:农业旅游的开发管理思考论文

前言

我国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现阶段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这进一步体现出我国对农村旅游发展的重视。基于时代背景给予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在时代的背景下,农业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模式顺应市场的需求得以产生和发展。不仅能够切实的促进农民的收入取得相应的提高,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农业资源作为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资源,农村旅游的开发能够有效的保障农村土地的经济性质,进而对耕地数量的保护起着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一、探讨农业旅游开发管理的模式

1.农户分散经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基础阶段是由农户作为农业旅游开发的主体,农业旅游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分散式经营模式为主。以农户为主体进行经营直接具有一定的弊端,一是开发的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分散,而一些农户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没有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而相应附属农产品的开发也因为缺乏科学理论支持出现单一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二是农户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农业旅游开发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这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开发和宣传。除此之外,经营者缺乏统一的规划,对原有的田园风光进行过度的修建,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1]。

2.企业主导经营模式

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为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带来严重的外部问题。而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农业旅游的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外部问题。但引进的企业作为外来者很难考虑到乡村公共资源对后代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仍然可能导致对农业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和破坏[2]。

3.村民自主开发模式

以村民自主开发模式作为农业旅游经营模式中的主体,主要基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内,村民自发联合形成的农业旅游开发组组织。一般情况下,会成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对农业旅游资源的占用、供应等活动进行组织和监督。并结合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农业旅游资源和乡村整体文化环境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维护。这一经营模式是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农业旅游开发的模式[3]。

二、分析农业旅游开发管理现存问题及形成原因

1.农业旅游开发管理现存的问题

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相对较晚,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基础发展阶段。对于现阶段农业旅游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的收入提高效果不明显。二是农村的乡土民俗和自然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三是对于农业旅游资源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2.农业旅游开发管理中问题成因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业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经营者的思想观念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及时的更新,这直接导致产品类型较少。二是对农业旅游开发和管理没有进行长期的规划,缺乏相应的品牌产品和足够的营销力度。三是人才和资金的短缺导致旅游市场淡季和旺季差距较大。四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并且缺乏相应的体制,导致市场形成严重的无序竞争。

三、探究农业旅游开发管理相关对策

1.正确认识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的开发和管理要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前提指导,因此要想确保农业旅游能够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就要对其具有正确的认识。农业旅游的开发和管理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旅游资源观念,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对农业旅游资源存在的本质内涵和具有的重要价值进行充分的认识,改进和创新农业旅游开发和管理意识。相关部门和所涉及人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农业旅游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管理,从而为农业旅游发展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2.农业旅游规划开发

农业旅游主要是向游客展示出农村生产生活的整体,让游客能够感受到传统的乡土民俗文化和农业资源。这也要求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开发和管理形成一个综合的资源系统,必须要从整体上对农业旅游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开发。对于农业旅游的规划和开发不仅要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好农村生态系统,还要重视农业科学配置,保证农业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3.加强相应制度规范

现阶段,我国农业旅游开发管理十分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规范。这不仅有利于农业旅游开发主体在使用公共资源时能够主动考虑社会成本,进而对公共资源的消费数量进行合理的限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业旅游经营组织在进行科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加强对农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相应的旅游知识培训。二是要与相应的旅游企业和高等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为农村旅游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三是要充分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农村旅游人才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倡导农民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取得提高。

四、结语

农业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想更好的进行农业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我们要明确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正确的认识农业旅游的重要性。要加强对其规划开发,并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琼,刘敏.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及其升级转型[J].改革与战略,,33(3):108-110.

[2]李英.农业旅游开发管理的实践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67.

[3]金凤.自助旅游背景下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思路[J].学子:理论版,(9):7.

篇5: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研究论文

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需建立起一定的循环经济体系,以实现休闲农业资源与能源的多级利用。本研究以休闲农业所涉及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为基础,以沼气池为纽带,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通过产业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构建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该模式中,种植业是整个生态链条的生产者,它既为养殖业供应饲料,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养殖业是生态链条中的初级消费者,它与种植业共同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共同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生态链条中的次级消费者,它的加工废弃物可反哺于养殖业,为其提供饲料来源,也可直接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沼气池作为生态链条中的纽带,通过对种植业提供的枝叶、秸秆、养殖业提供的禽畜粪便、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固体废弃物、休闲旅游业提供的人粪便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加工处理可发酵成为沼气[3]。沼气可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休闲旅游业供应能源,而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及沼渣经过技术处理可形成绿色肥料为种植业提供肥料来源。

篇6: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研究论文

3.1理顺休闲农业环境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管理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在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休闲农业环境管理体制,从法律法规、监管体制、政策扶持、规划协调等方面引导休闲农业旅游往可持续方向发展。其一,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则应尽快制定旅游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权利、义务,制定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奖惩措施,健全休闲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4]。其二,完善休闲农业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休闲农业项目审批、环评等问题的监管,将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休闲农业项目遏制在摇篮中。其三,给予休闲农业经营组织一定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其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良好氛围。其四,制定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之前要开展深入的旅游资源及客源市场调查,在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品牌特色、环境容量、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本土化与特色化的规划开发。

3.2实行绿色生态经营,注重原生态环境保护

在休闲农业经营过程中应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注重原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已产生环境污染的休闲农业园区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对于未产生环境污染的休闲农业园区也应以绿色经营方式防范于未然。如合理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及畜禽的养殖规模,严格控制休闲农业园区周边的工业项目建设;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提高废弃物的再生价值;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电子门票,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旅游印刷品[6];严格禁止开山取石、损毁林地等生态破坏行为,杜绝销售野生动植物制品;坚持本土化开发,多引进本土特色物种,销售本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具有本土气息的民俗文化;保护原有乡村建筑的聚落形态,所建的配套设施应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并与村落的整体风格相互协调、相互辉映。

3.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要更好地维持与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就必须不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针对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可采取不同的环境教育方式以提升其环境保护意识。诸如,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必须转变唯GDP而上的思想观念,树立休闲农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为休闲农业经营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休闲农业经营组织要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积极迎合游客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市场需求,自觉维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对于社区居民的环境教育,可由当地政府部门指派相关专家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让他们意识到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对于他们的好处和可能得到的收益,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小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游客的教育,可在休闲农业旅游地通过设置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增加具有环境保护意义的交通工具等手段,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也可通过环保宣传牌、宣传册、导游讲解等环境解说系统加强宣传教育。

3.4注重环境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环境管理的`技术水平

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中,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循环经济,更有效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当地政府部门及休闲农业经营组织可根据现实情况加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资金投入,可以是引入现有较为成熟的环境技术,也可以是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研发新型的环境保护技术。例如,利用“3S”技术可加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完善休闲农业环境信息网络,建立休闲农业生态环境预警机制,科学调节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容量,以免游客过多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7];使用绿色能源与绿色材料并依托清洁生产技术逐步建立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休闲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油烟净化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控制技术等的研发与推广运用,加强绿色能源与环保节能交通工具的使用,优化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大气环境质量。

3.5培养专业人才,建立环境管理智囊团队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智慧支持。首先,各地区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建立由休闲农业经营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人员等组成的专家智囊团队,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为政府及休闲农业经营组织进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谋。其次,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的参与主体进行环境知识培训,既可聘请相关技术人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也可组织他们到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较好的企业进行调研并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开拓管理视野;再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前景、凝聚的组织文化等吸引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篇7:台农园农业旅游营销方法论文

台农园农业旅游营销方法论文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重庆作为内陆政策洼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策源地,成为台湾农民创业园进军西部的必选之地。至2011年,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都一直秉承批复精神,坚持“农游”结合的理念,大力引进台湾特色休闲农业和高科技农产品,“以台为主、以农为主”的原则,把重庆台农园建设成为“台湾农业进军大陆西部的首选地、山地高优种苗产业的聚集地、都市休闲体验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农业旅游的概述

重庆台农园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地处重庆市北碚区,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其中旅游资源特别丰富;高校人才及当地传统农民技术的人力资源优势。现阶段,重庆台农园积极发展三大模式并进的农业旅游:一是以传统观光为发展模式的`农业旅游,将园艺观光和特色农产品作为主要卖点,目前其拓展区嘉年华、农谷先后举行过刨猪盛宴和腊梅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二是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模式的农业旅游,结合重庆本地和宝岛台湾的不同民俗,形成了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如已建成的原住民广场和建设中的台闽老街、半岛酒店、温泉风情园等。三是以七个拓展区为依托的农业旅游,包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江东花港、名优珍稀鱼类繁育与养殖基地―――大地渔村、特色名贵腊梅花生产示范中心―――重庆农谷、美丽乡村―――嘉年华、彩叶观赏植物生产示范中心―――多彩园艺、优质水果生产基地―――金峡桃园、优良畜牧养殖基地―――胜天牧野。

三、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旅游营销模式的现状

1.以特色农产品、园艺观光为主的体验式营销模式。将台湾风情作为依托,开辟了大量的农场以及台湾风情体验区,有原住民广场和台湾风情街等。园区在开发美景的基础上还引进了许多台湾水果和高新技术的农产品,如台湾葡萄、多口味草莓等,使游客在视觉和味觉上享受到台湾独到的异乡风情和别样的滋味。

2.以渝台风情为主的文化营销模式。由重庆本土文化做依托,在重庆自有文化中将大量的台湾饮食文化、商业文化融入其中,充分挖掘渝台两地在历史文化、抗战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深厚渊源,通过开展纪念性活动推广渝台文化的风采。通过调查,70%的人认为渝台风情的结合很有新意。(如表1所示)。

3.以核心区与拓展区结合的周边带动模式。重庆台农园核心区较晚于拓展区的开放,由拓展区聚集的人气带动了核心区的发展,形成了台农园核心区与拓展区沿线的旅游线路。游客在附近的选择增多,甚至可以进行两日游、三日游,若同时开发旅游专车,形成完整的旅游带,这种带动模式将取得更大的效果。

四、进一步发展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旅游营销模式的分析

1.以网络营销模式丰富营销组合。加强重庆台农园的网络营销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加强自身网页建设,如推出旅游资讯和广告版块,将主页设计的更活泼;第二,在其他网站、论坛上发布相关旅游咨询和产品推广信息,也可以进行电子邮件营销和病毒式营销等简易且效果明显的网络营销,如在百度、天涯等点击率较高的网站做广告,开贴吧;第三,将旅游信息发布到专业的旅游网站,让游客从相应的旅游网站了解到重庆台农园的信息,可以同时提高知名度和可信度;第四,将产品信息发布到交易网站上,不仅可以直接进行销售,扩大渠道、获取利益,还能以特色的农产品为园区做宣传。

2.以人为本开发新型娱乐项目。农业旅游项目设计应突出文化生态、自然朴实、健康向上的原则,笔者建议可发展以下娱乐项目:探险类项目,如真人CS和攀岩场;娱乐类项目,如水车外观的模拟摩天轮和务农互动比赛;休闲类项目,如稻草拱桥和美食街。

3.以特色梧桐节等活动丰富文化内涵。园区应请专业团队为园区设计各种文化节、文化周,丰富其文化内容。如园区将在核心区内种植梧桐树,开展“梧桐文化节“招揽各地游客参观,将大大凸显其文化形象。每年梧桐花开,便会让人想到梧桐节,想到重庆台农园,久而久之口碑与品牌自然形成,特色的文化内涵也不言而喻。

4.以特色农产品做推广名片。重庆台农园有:有机农场126.57公顷,土壤肥沃,灌溉水源相对充足,适应农作物生长,良繁示范基地面积20.76公顷,为生产高新的农产品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园区应将特色的农产品如多口味草莓、台湾水果等,作为园区的名片向外推广,不仅可以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也能为产品的销售做宣传。

篇8:农业旅游规划构思

农业旅游规划构思

一、基本概况

二、战略分析

三、市场开发规划四、基础设施建设构想

五、休闲农业发展构想

六、主题形象与营销规划

七、环境保护规划

八、支持体系

高坪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基本概况

高坪乡属浏阳市近郊,距浏阳市区5公里,距省会长沙80公里,是一个农业大乡,属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境内青山绿水,植被茂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被誉为湘东第一溶洞的大型钟乳石洞――古风洞,有天地之称的――浏阳湖;有闻名世界的浏阳河之源――小溪河;有秀丽而神秘的道教圣山――白羊山,天岩寨。

近年来,高坪乡依托近郊优势,适时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浏阳河第一漂成功运作,高坪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随之越办越红火,知名度越来越高。

目前,全乡“农家乐”发展到44户,投入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日接客能力达3000人。主要分布在“一河”,“一洞”,“一线”。其中小溪河流域39家,古风洞周边3家,荷石公路沿线2家,服务项目大致分为度假休闲、垂钓娱乐、体验生活三大类。1―10月份产值450万元,日平营业额超过1.5万元,日平接客500人次以上,实现利润100万元,解决了200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的迅速发展,服务内容由单纯的吃、住发展到垂钓、打猎、健身、休闲、劳动等多样化的参与性项目,并逐步实现功能多样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产业发展,信息的流通,群众观念的转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器”。

第二节战略分析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民思想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结构调整为实破口,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经济交流,转变思想观念,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1、邻近长株潭

2、浏阳河声名远扬,自然环境优美

3、当地旅游意识浓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5、具备一定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旅游开发经验

6、依托的旅游大环境比较好

(二)劣势?

1、内部交通不理想

2、旅游产业体系不规整

3、产业规模尚未形成

4、总体形象不鲜明

5、专业人才缺乏

6、市场开拓不够

(三)机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力

2、长株潭、浏阳市的出游力愈益强大

3、上级领导的重视

4、招商引资环境优越

(四)威胁

1、旅游业竞争日益强烈

2、需求多样化带来的困难

3、产业矛盾形成对旅游业的冲击

四、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基地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管理。依托融于、服务浏阳河风光带建设,计划用1―3年的时间,建成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声誉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二)近期目标

1、三年之内使高坪“农家乐”项目成为高坪的支柱产业,行业总收入相当于高坪GDP份额的。

2、三年内接待游客达到61万次,实现旅游行业收入5059万元。

3、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用宏观调控方法促进旅游业体系的规整,推进“农家乐”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加速“人气东聚,旅游兴乡”的步伐。

4、进一步利用高坪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旅游投资者进入高坪乡投资建设农家度假山庄。

5、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各类投资者有一个

6、加强浏阳河第一漂、古风洞的旅游开发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目标。

第三节市场开发规划

一、市场开发总体目标

五年之内使高坪休闲农业的品牌知名度达到70,美誉度达到60;接待长株潭游客年均递增30,国内其他地区年均递增10,达到128万人次。

二、市场空间定位

核心市场为长株潭和浏阳市的区域居民;

二级市场为江西萍乡、湖南益阳、常德、岳阳等长株潭的周边地区;

三级市场为国内其他地区。

三、产品特色定位?

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围绕“农”字做活农业旅游,以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等为内涵,精心打造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大自然产品,营造一种放松自我,无拘无束,无忧无烦、乐在其中的氛围,让游客找到心灵的归宿,感受到家的温馨。

四、旅游价格定位?

1、

篇9:湖南农业旅游开发初探

湖南农业旅游开发初探

分析了湖南省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提出了湖南省农业旅游开发的基本设想:提高对农业旅游的.认识,明确农业旅游的市场定位,确立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产品。

作 者:杨洪 YANG Hong  作者单位:湘潭师范学院地理旅游系, 刊 名:农业现代化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22(3) 分类号:F592.7 关键词:农业旅游   开发模式   湖南  

篇10: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新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已明确提出三农问题的建设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十八大的召开,更加明确了加强三农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因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的发展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粮食稳产、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与应用。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相关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用现有耕地面积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相关的农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远销国外为国家创汇创收。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人畜饮用水、天然气、沼气利用等,大力发展了规模化禽畜水产养殖、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如新技术推广、机械化播种、温室栽培、地膜覆盖、秸秆利用、配方施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再生利用等。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专业网站,推广普及各类农业技术与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病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服务,使各地农业科技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3、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各粮食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都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各地林业、果业、畜牧养殖业及其相关加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不仅丰富商品种类、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同时随着国家重视及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退耕还林,治理沙化,控制排放等各项举措,使各地生态林面积均在大幅度增加,及时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实施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以及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民生工程的不断出台,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都增加了各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或是进城务工,或是自主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表明,近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每年提高都达10%以上。

5、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科技下乡”使农民大受益处,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改变了落后的观念,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及减免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得到鼓舞和提高。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即使有的地区形成了产业体系,但发展较为缓慢。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足,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特色农产品等优质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地域特色,个别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

2、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电力通信、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防洪设施、道路交通等,存在着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设备陈旧,有的设施设备早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形同虚设。

致使农业抗灾能力不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个别地区的乡村道路还存在着“泥巴路、翻浆路、断头路”,使交通受阻,农用物资、设施设备、招商引资、农产品运输等都严重受限。

有的地区还未开通通信电缆工程,使当地无法适时接收最新讯息,无法利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民知晓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与市场信息。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得到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生产力水平低,思想落后保守

多年来,部分农民思想落后,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仍然残留着一些旧思想、***惯,老观念,缺少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加上近年来多数地区乡镇的年轻人存在着轻农耕、重务工思想,使部分地区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留在村里的或是老弱、或是妇幼、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的人,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仍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等,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自身发展和致富的进程,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4、自然灾害的威胁

农业产业离不开气候条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南北各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各类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近年来因各类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日益突出,反应了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因缺乏重视与认识,造成人为地破坏环境、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过度开采,肆意排放,滥用药剂等,一系列的破坏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更加剧了农业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

5、缺乏专业农业人才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专业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个体的生产方式,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靠天吃饭、靠地吃饭”,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无法保障农作物收成。

近年来一些地区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都大量涌入城市,更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文化水平、熟悉农业生产的综合类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它是发展农村农业的关键。

三、促进农业经济、农新村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人口在农村,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8亿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实现。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缩短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之处就是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2、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不仅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农副产品、生活资料,也为畜牧养殖业、工业提供了饲料和原材料,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农副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经济是积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是确保工业及其它一切生产行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篇11:农业市场推广论文

摘要: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发展需要,必须改善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方式。

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市场推广服务;市场经济;农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市场推广能够满足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适应现代农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科技创新改革逐渐推动着传统农业的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向新型推广方式转变,逐渐实现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1我国传统的农业推广技术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市场推广意识淡薄

现阶段,一些农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不足,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意识,集中精力催种催收,加之农业生产资源和资金投入过少,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不能够给农民带去服务和帮助,有的地方则为应付上级部门流于形式的推广,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1]。

1.2农业技术市场推广体系不完善

农业技术的市场推广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和帮助,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但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完善的推管体系,尤其在乡镇、村级地区推广力度较差,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限制农业技术推广。

1.3农业技术市场推广渠道不畅通

农业推广技术需要从上级逐级往下,各个部门共同参与,推广渠道畅通无阻才能实现市场的有效推广。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之间缺乏联系和协调,市场推广渠道不畅通,而大部分由乡镇政府管理,导致管理运行工作无法落实,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

1.4农业技术市场推广人员素质不高,推广手段落后

农业技术推广要求推广人员必须有较高扥技术含量,且综合素质较高。

但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虽然学历达到要求,但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只是有丰富的理论经验,导致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无法解决,影响推广质量和效率[2]。

很多地方农业推广人员工资待遇较低,推广人员积极性不高。

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市场资讯和信息服务水平较低,阻碍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同时很多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承担了一些如:农情调查、农业规划、农业统计、组织实施农业项目等政府职能,政府将农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与公务员雷同,忽略了本职工作。

2提高农业技术市场推广服务方式的措施

2.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团体、农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体系。

必须由政府农业部门行驶行政职能,明确技术推广人员的职责,做好技术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国家按照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营造一个法治化环境[3]。

加强农业部门、推广部门、农民合作互利制度,提高农户对科技技术的接受积极性,严格按照市场运行机制,有效组合人力、资金、技术资源,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制化,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

2.2增加农业新技术的研发

农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政府加大科技投入满足农户对技术的要求,而农业技术的创新周期较长,成果产生需要时间。

因此,必须创新农业技术体制,整合农业技术资源,不断研发新的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大力培育良种推广种植、研制高效、环保的复合肥,研发新型农业机械等。

2.3促进农业技术向商品化发展

实现农业技术商品化,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需要有发展市场,因此国家必须加强教育工作,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健全农业技术的价格机制、信息机制等运行机制[4]。

2.4加强农业技术的信息化建设

农业推广的过程就是将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必须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农业化部门,长远规划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技术信息资源库,动态监控农业技术推广,加大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如:利用平面媒体,将宣传材料、报刊、杂志发放到农户手中,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户对农业技术的了解和信任;利用广电媒体,结合广播、电视、网络增加农民的认可度;请优秀的专家莅临指导,集中广大农民现场咨询、培训和学习。

2.5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农业投入

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增加仪器设备,保障推广经费,有效运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标准,适当可发放福利,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稳固农业推广技术人才。

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有目的地长期开展专业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促进在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拓展视野,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5]。

地方政府积极与各农业类院校建立联系,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保障技术推广队伍的良性发展和改革。

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如:即可以推广田间作物技术,又可以推广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掌握当地特色推广技术,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3结束语

农业是国之根本,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近年来农村用地随着城镇化假设不断加少,只有将科学技术大力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农业技术的重视,促进农业技术商品化,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促进农业稳步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优佳.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J].科技与创新,(15):43+46.

[2]戴福权,王伟健.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市场服务的探析[J].吉林农业,(02):16.

作者:吴宇 单位:安顺市科学技术情报所

篇12:农业市场推广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在我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倡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加强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农业的发展转型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

虽然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分析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对我国实施经济化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为了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农业经济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而科教兴国战略的载体也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因此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就目前农业技术发展而言,理论性的技术研究比较多,而能够运用于实践的农业技术则比较少,基于此,下面就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经济发展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其中计划经济主要是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让农业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设置,并形成规模化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每个部门和区域行业之间的联系比较少,部门地区之间分割,最终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缺乏配合,因而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也很难实行[1]。

1.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各部门的职能实施比较混乱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为了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的农业也向产业化经济发展,而且参与的部门也比较多,

篇13:农业技术创新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然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农业的有效发展。本文主要围绕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资金支持

要想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技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较少,不利于科技兴农政策的开展。现如今,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研的经费站农业生产总经费的比重较低。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世界许多国家在1%以上,但是我国却仅仅为0.17%~0.27%。通常情况下,只有当比重达到2%左右时,才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农业持续稳定增长获得充足的科学技术支撑,但是我国的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较低,这就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现象:

(1)成果推广难以形成大规模、

(2)国家级项目争取不到、

(3)品种改良更新不到位等等。

1.2创新人才极度缺乏

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人才是其中的根本,如果缺乏科技人才,那么农业的创新工作也就无法有效开展。从农业方面来看,我国的科研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很难满足农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因为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关的配套政策未能实施,使得农业科研人员的收入不够理想,与其他行业的差距逐渐拉大,这样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1.3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在我国,科研成果与农业的实际需求相背离,这就使得农民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不足,使得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受到了阻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业科技创新效益的显现周期较长,而且农民采用科技成果的成本更大,这就挫伤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2)由于农民自身知识的不足,使得他们采纳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有限,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解决对策

2.1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

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政策的支持,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首先,要走多条投资渠道之路。

2.2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农业科技创新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无论是进行科技创新,还是进行技术成果转化,都需要依靠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才能够得以实现。所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要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并建立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竞争协作机制,以便将人才的潜力进行有效的发挥,使他们最大化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另外,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进而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3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还是为农业的发展所服务,所以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让广大农民都认识到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是农业科技展示其强大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够吸引广大农民的兴趣。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相关科研部门不断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并通过提升农民的认知度,来实现对这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换,继而促使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实现我国农业的经济增长。但是,农业科技成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所以其转化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工程。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对农业科技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管理力度,要不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还需要广大农民加强学习,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提高自己采用科学技术的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国农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也需要实现科技的创新与突破,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并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如此,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4:农业技术创新论文

1大棚蔬菜物理农业技术

1.1蔬菜种子磁化处理技术

蔬菜种子磁化处理技术能够增加蔬菜产量,具体表现为在播种前期运用磁场效应对蔬菜种子进行磁化处理,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提高种子酶的活力,使种子能够尽快的发芽,巩固了蔬菜作物的根系,使蔬菜作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有效的吸收水分与化肥成分,有效的避免病虫的危害,实现农作物增产效益的最大化。

1.2大棚静电除雾除尘技术

大棚静电除雾除尘是通过创建电场以及电极放电来实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能够有效的控制粉尘、微生物以及有害气体等,能够减少蔬菜作物受病虫的危害,使蔬菜能够吸收充足的热量,从而获得产量的提升。

1.3声波助长技术

声波助长是根据蔬菜作物的声学特征,利用声波助长器发出的声波对蔬菜作物进行特殊处理,通过声波激发蔬菜的活力,增强蔬菜作物细胞内的电流速度,使营养物质在作物体内得到充分的吸收,不仅可以增强蔬菜的抗病性,而且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蔬菜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在20%以上。

1.4二氧化碳系统及电子杀虫灯的应用

二氧化碳系统的应用可使大棚的蔬菜含糖度提高,提高蔬菜的生长速度;电子杀虫灯的运用是通过具有特定光谱的光源和灭杀装置,对影响蔬菜生长的害虫进行灭杀,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害虫对蔬菜的损害,有效的保护了蔬菜作物。

1.5诱虫板杀虫技术

用诱虫板杀虫是遵循蔬菜生产绿色、环保、无公害理念,推行物理防治的一项综合技术,可用于斑潜蝇、有翅蚜虫、蓟马、叶蝉、蝇类等害虫的防治,该项技术近年来在莒县刘官庄镇蔬菜虫害防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效益。

2大棚蔬菜物理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的策略

2.1搞好大棚蔬菜物理农业技术的宣传

以莒县刘官庄镇为例,要加大设施大棚蔬菜物理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应,通过网络媒体(比如电视、微博、微信)、村科普宣传栏、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人们对大棚蔬菜物理农业技术的认识,让农户能够认识到运用物理农业技术能够生产出绿色蔬菜,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食用安全放心蔬菜。以此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2加强设备投入,完善蔬菜市场体系

大棚蔬菜物理农业技术由于农机设备投入成本高,投资的回收时间较长,加上目前绿色无污染的蔬菜销售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有价无市。菜农对于物理农业技术农机设备的投入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发展。因此,要借鉴刘官庄镇政府的做法,政府补一点、菜农筹一点,让菜农能够用得起物理农业技术农机设备;要建立健全绿色无污染的蔬菜市场体系,拓宽绿色蔬菜销售渠道,确保蔬菜产得出销得了,优质优价。以激发农户对物理农业技术应用的兴趣,使物理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2.3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督促农业技术部门做好物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刘官庄镇政府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创新的理念来实现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应用推广,就是一个典型范例。政府应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或者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为农户提供有效的服务。政府把通过物理农业技术生产出来的蔬菜,到当地超市进行销售,疏通了市场的销售渠道,让人们食用健康的蔬菜,使人们能够认识到物理农业技术的优势,从而加快了物理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

3结语

莒县刘官庄镇充分认识物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将物理农业技术运用到设施大棚蔬菜生产中,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这种政府搭台、部门捧场、菜农唱戏的做法,使物理农业技术能够推广应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15:农业专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发展的农业技术,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由此相应地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为了更好地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中职农业专业中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分析了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创业教育;农业专业;中职

为了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和落实,需要将创业教育工作切实推进,旨在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而纵观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还有诸多问题存在,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诸如没有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未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提升农业专业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极有必要采取改善措施,提高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

一、中职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短缺农业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农业人才的主阵地,中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农村经济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农业专业,担当着培养现代农业创业人才的重任。为此,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视野,能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二)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也急剧增加了毕业生的数量,使更多的中职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对学生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回乡创业,大展宏图、打拼一片天地,既可以将就业压力减轻,同时还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岗位,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的新格局。

二、中职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未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对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从思想观念上给予高度重视。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未能有效地结合创业教育和招生就业。由此对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其次,因为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一些中职学校也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加大在资金、实践场所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力度。因为欠缺这些保障,对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与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同时也没有普遍在学科教育体系中纳入创业教育。而在农业专业中,即便开设了这门课程,也具备不合理的设置。主要表现为刚性教育计划没有统一、缺乏灵活的课程安排。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未能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传授的一些知识,并不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教学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完善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中职教育办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生产一线和管理一线。为此,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应通过创业教育的推行,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进行改革,促进农业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完善创业指导课程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农学科为中心的教育,应向综合化教育转化。将传统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打破,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旨在对农业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专业课程体系应由纵深型转变为复合型。从单纯的传授职业知识向创业谋职方向发展,突出技术性课程,将其系统性和理论性淡化。加强基础课程的综合性,强化系统的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生产经营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一支过硬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高素质创业教育的保证和前提,就是雄厚的创业教师师资队伍。为此,中职农业专业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创业教育的课程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进修平台。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测评,完善考核体系,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以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总之,在职业院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切实提升农业方面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谢颖.探析中职农业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J].学子(理论版),(2).

[2]韩岚岚,樊东,赵奎军.新世纪农业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4).

[3]郑玉艳.高职设施农业专业“双体系”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4]张志玲.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村,(2).

[5]魏美华.农业专业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策略研究[J].南方农业,2014(36).

篇16:农业专业论文

摘要:分析目前中国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办学现状,针对农机专业的办学困难,从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体系、兴建实训基地、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以及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设改革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教育;创新改革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机购置补贴等[1]。在这一大好政策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企业纷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注重创新研发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产品。然而,农业机械专业人才的极度匮乏制约了农业机械的研发、使用培训和售后技术服务,培养具有农业机械化专业知识,能从事农业机械化方向研发、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已是迫在眉睫,这也促使高校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建设,培养新形势下的农机专业人才,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2]。

1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办学现状

中国农业机械化专业的设置可追溯到1948年,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也由简单的机械化产品发展成为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门专业领域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农机产品,而原本成熟的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建设思路也已经不再适用[3],目前该专业办学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生难。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业机械化专业社会认知普遍存在偏见,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农业时代,认为农业生产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酬劳低,不愿意学习农机专业和从事农业生产工作[4],这使得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农业机械化专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招生形势。据资料[5]显示,目前中国仅有42所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在校学生仅5000人左右。

(2)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滞后。目前很多高校农机专业并未及时对农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特色,教学设备陈旧[6]。

(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高校农机专业真正从事农机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年龄较大,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现代自动化、智能化农业设备还不够熟悉,一是学校缺乏现代农机教学设备,二是其精力也有限,不再愿意研究新型农机设备;而年轻教师大多数是机械、车辆等相关专业毕业,缺乏农机方面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农用机械的操作技能培训[7]。

2农机专业建设创新改革的具体措施

2.1深入调研、创新培养目标

2009年起,中国开始推行中职院校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以浙江、安徽、北京、湖南等省市为代表,相继出台了高职高专院校本省市户籍生源涉农专业免收学费的政策,并加大各奖助学金的投入[8]。同时,伴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出台,农机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传统机械类企业将目光投向农业机械领域,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农机产品。调研结果显示从事农机生产工作的大多数是30~50岁的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到一半的人通过短期培训,且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有意愿回农村从事农机和农业工作,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营创业意识。因此,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培养;二是面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或同等学历,35周岁以下,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经验的农民,或是愿意回农村从事农机工作的农民、退伍军人等的培养。因此,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维修、研发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留在农村生产一线,并能发挥骨干作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2.2成立农机专业指导委员会、创新办学模式

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紧紧围绕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一方面成立由来自农机企业、高校教师等的专家组成的农机专业指导委员会,合作教学、共同研发、推广技术;另一方面在各级农机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深入各个县、乡镇、村,设立教学点,开设培训班,实行农学结合,培养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能手。(1)成立由农机企业的专家和高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农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顶岗实习机制。以农机企业新型农机产品的科研项目为基础,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农机科研”小组,协助项目开展研发工作,提升农用机械科研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2)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加强与农机局等相关部门交流,深入各个县、乡镇、村设立教学点,开设培训班,以从事或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学员为培养对象,采用农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不耽误农业生产又能进行专业学习,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此外,在各个教学点的教学过程中,无形之中深入各个县、乡、村对学校起了非常有力的宣传作用,可提升学校知名度,有利于扩大招生渠道,而且还可以作为在校生校外实践生产教学的重要场所。

2.3因材施教、改革教学体系

以因材施教为根本,以岗位职能为技能要求,创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实习实训项目。以农业机械化专业在校生为对象,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9]。通过调研分析农机专业岗位群的职业素养和要求,以“三阶式能力提升”(一阶为农机维护能力,二阶为农机检修能力,三阶为农机研发能力)为出发点,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并以“集中实训、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实践锻炼。以从事或愿意从事农机工作的学员为对象,针对学员的学历、工作任务等特点,开发相对应的培训教材,分层次、分批次开设培训班,在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提升生产管理、销售经营等职业拓展技能及职业人文素养。

2.4以项目为依托,兴建校内外农机实训基地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多形式多途径兴建农机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获得科研经费,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力度,与一线品牌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另外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比如:实训课程的开设与具体的农业生产时节对应,实训项目以具体的农业生产作业为任务,实训成绩由指导老师和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共同评定;充分发挥农机科研小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一般的科研子项目则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主,老师指导学生为辅,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10]。

2.5理论实践并重、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人才的高质量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团队。农业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农机新知识,新技术,因此学校应多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学校可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访问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或是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农业生产作业,提升农业机械的检修实践能力,尤其是新型农机产品的维护检修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聘请农机局、农机企业等专家作为外聘教师,以教学公开课、技术培训的形式,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通过各种方式,打造由专家引领,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能力的师资团队,才能保障教学顺利开展。

2.6注重实效、创新评价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学术活动、科研项目、竞赛项目。因此制定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的加分制度、参与科研项目的奖励制度、参加各类专业技能比赛的奖励制度等,以提升学生参与学术活动、比赛的积极性及创新意识和能力。上述评价激励机制显然不适用于教学点培训班的学员,新形势下对于现代新型农民的要求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即农民通过专业技术学习后是否能提高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农机作业质量是否满足农艺要求、生产经营规模是否扩大、收益是否增加。因此,对于这部分学员,主要考核学员掌握技术的情况,制定这些机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奖励制度、获得政府表彰奖励等奖励制度,激发学员扎实学习,钻研技术,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

3思考与建议

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副业化、农村社会空心化等阻碍了现代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而农业教育为“三农”服务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人才保障。农业教育应及时把握机遇,紧贴生产一线、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晓蕾,史振良.新形势下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农机,2013(1):41~71.

2吕小荣,马荣朝,张黎骅.对农业机械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探讨[J].中国农机化,2012(6):200~202.

3王海燕,邵喜武.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5(2):72~76.

4崔勇,翟旭军,金濯,等.高职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5):134~136.

5左萃,杨彪.职业院校农机专业建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农机,2014(9):128~130.

6李云伍,冯熙.提高农机化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农机化,2012(3):177~184.

7张旭红.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举措[J].农业机械,2015(5):114~115.

8张珠让.基于服务“三农”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3(2):55~57.

9黄晓鹏,万芳新,孙伟,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31~34.

10王利民,丁仕华,凌小燕,等.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农机化,2012(4):6~11.

县域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美丽乡村论文开题报告

浅谈农业推广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三品一标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文

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农业科技推广与产业融合新模式初探论文

对节目主持新现象的研究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征集论文启事

旅游农业论文
《旅游农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旅游农业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2023-04-25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趋势论文2024-02-08

农用地开发路径探析论文2023-09-09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2022-08-16

城乡统筹中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论文2023-12-01

从多维度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研究的论文2023-08-17

分析写实性油画论文2024-02-07

成本管理学毕业论文2023-09-09

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论文参考2022-10-27

大学生读书节活动调查与思考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