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情商培养,提升创新素质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猫克力”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强化情商培养,提升创新素质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强化情商培养,提升创新素质论文
强化情商培养,提升创新素质论文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是当下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高质量的情商在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中起着内在的决定性作用。高校教师应注重大学生高质量情商的培养,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创新素质,为大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打下基础。
论文关键词:情商;高质量;创新素质;大学生
当今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创新素质的竞争。创新素质教育是高校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素质的培养,而这些都有赖于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与提高。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培养高质量情商的目的与方法
情商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品格,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情商属于非智力因素,情商是创新的必要条件,高质量的情商在大学生的创新过程中起着内在的决定性作用。
创新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要素,更重要的是受到健康情绪的激励,高尚人格的引导,意志力的支配,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驱动。因此,高校教育只有重视对大学生的高质量情商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高质量的情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与训练:
(一)激发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对学校、对专业的兴趣,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例如,运用多种形式的报告、参观等,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高质量情商的重要途径。一个情商发展健康的人,就会对人生有抱负,对社会有责任感,对人正直,遇事诚实,对学习与工作积极进取。
(二)培养抗挫折能力,锻炼坚强意志
当今的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比如,学业竞争中受挫、人际交往中受挫、目标过高而受挫等。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与学生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挫折,教育学生要能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关键在于学会面对挫折。
在从事创新活动中,不可能立刻享受到成功,需经过无数次的失败,需要锻炼自己坚强的信心、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这样才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和自我觉醒,要发挥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和个性特点。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受教育者的自悟、自醒,考虑其主体性来编排高校的教育计划和教学要求,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融入到学校的系统教育之中。比如通过利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的心理品质。[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既要符合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又要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高校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积极乐观的创造;要引导学生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启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主动改善与提高自己的情商,才会产生开发和更新潜能的动力,从而完善自我。
(四)培养良好性格,加强团队合作
培养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大学生实现理想目标,顺利成长成才。一个与人和谐相处的人,能汲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顺利实现与别人的合作,获取创新成果。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就凝聚了许多人的努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人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善于与人相处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锻炼他们在团队活动中的互相协作能力;学会尊重、宽容他人,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反省自己,善于调节情绪;在共同协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塑造良好的性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五)培养自信心,增强竞争意识
成才的关键在于自信。要做好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自信,特别是做那些别人不做或不易做的事情更需要自信。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大学生从心里感觉到老师的理解和赞赏,他们会树立起很强的自信心,变得想学、乐学,能够很自信地处理难题和探索未知,进而获得创新成功;竞争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加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育,从多角度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他们树立竞争目标,奖优罚劣,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有紧迫感,逐渐形成竞争意识。
二、提高创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教育者的维度着手,构建创新教育的完整体系
1、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灌输式”为“启发式”。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者;使学生不仅是课堂中的受教育者,还要成为寻求真理的探索者;使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大学生创新过程中,高校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关注和肯定,允许失败和错误,激励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积极发现和关注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新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平等参与的机会,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把情商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创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2、注重创新素质的自我完善。古人韩愈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高校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其为人师表的德行对学生情商的影响也非常大。教育者的人格直接关乎受教育者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素质教育中,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此,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创新素质,重视情商和创新素质的自我完善;优化知识结构,实现从单一结构向复合结构的转变,广泛吸收一切有用的`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创新经验的学术带头人应该到教学第一线,把教育创新成果运用于教学科研中去。 3。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强调基础要扎实、视野要宽泛,以培养能力和提升创新素质为根本,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增加高水准讲座和互动式学术探索活动的比重,并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结构,在高校常规教学中渗透创新素质教育;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当今科技前沿的新知识;将科学研究引入大学教学过程,如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适当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进行学科知识结构的优化重组和课程结构及内容的更新,改变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内容分割过细的现状,实行学科结构的综合化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让学生对专业学科既能够了解过去,还要熟悉现在,更要把握未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适应时代潮流。
(二)从受教育者的维度着手,提升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创新人格素质的自我完善。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顽强的意志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这是坚持创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创新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才能对创新活动具备自主性和自发性,才能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内动力。
大学生观察事物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和创新,敢于质疑,有独立见解;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树立坚定的信念,不因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放弃计划。
2、构建多元化的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应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有完整性和有序性。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人才不仅要专精于某一学科,而且要有扎实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发现往往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之间产生。一般情况下,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偏弱,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偏差,所以大学生应对科学技术增加人文理解、对人文知识给予科学注解;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宽广的视角从分割的学科课程里把握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本质特征,这也是认识世界的创新视角。
3、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在实践中学会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要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报告会,加入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氛围中提高创新水平与创新能力;参加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在科研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应用发散思维,提出集中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并敢于突破传统模式。
(三)从教育环境的维度着手,营造创新教育的和谐氛围
高校的教风、学风和物理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环境,高校必须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学校软件建设的核心内容。一个和谐健康、充满朝气、进取且务实的教育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是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高创新素质的重要条件。
1、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环境应该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能在校内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能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崇尚科学研究,能在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社交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喜爱的社团,增强参与意识,开阔创新思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所有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认识学生的独立个性,了解时代的热点;教师自身要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高尚的情怀,从而把传道、授业与解惑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3]教师逐渐从传授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点拨者,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民主平等、诱人表现的课堂氛围,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求知识。
3、建立和谐创新的教育过程。要让学生喜爱,至少是乐意接受学校设计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的学生视上课为完成任务,应付考勤;教师台上自顾自讲,缺乏激情没有新意,学生做自己的事甚至玩游戏,考试前突击或者想办法作弊,大学存在的这种现象不在少数。所以,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的优劣至关重要。大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效应,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使教育过程充满发现、探求新知的和谐氛围;优化学科之间的协同性,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学科之间应合理布局,在人文学科中要结合科学知识,在理工学科中要渗透人文知识。
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性人才,大学要担当起这一责任。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自岗位上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他们会面临复杂的环境、艰巨的任务,碰到障碍和挫折,这都要依赖于他们高质量的情商、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去披荆斩棘、开辟未来。如果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完成高质量的情商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历练,构建其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就能为大学生今后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2: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目前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普遍不高,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入手,探求其原因,认为采取强化教师创新引导力、构建大学生实践环境、建立大学生创新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对高校而言,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是在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有所突破和超越。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普遍意识到创新素质已成为自己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筹码。然而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动机,却未能很好地转化为培养创新素质的动力,现阶段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堪忧。
1.缺乏创新的兴趣
邹韬奋说过:“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就,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对于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机敏。”一般而言大学生的资质水平大体相同,如何挖掘并体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取决于学生对某个领域是不是有浓厚的兴趣,是不是有足够的热情,一旦产生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下,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尽心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多年来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使死记硬背和循规蹈矩大行其道,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和被动的学习动机使大学生在兴趣的广度、深度及稳定性方面比较欠缺,无法调动学习极积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创新素质的养成。
2.缺乏创新所需的想象力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但伴随着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揽,孩子自小就丧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从而遏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家长和教师也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进入大学后,教师专心于科研,对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多,进行互动和启发式教学的比较少,从而使大部分学生想象力继续处于匮乏状态,这是造成大学生创新素质缺失的主要原因。
3.创新毅力不足,创新行为不能持久
创新本质上是一种自觉地认识并确定目标,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多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主观能动过程,是高度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具体实践的支持,是一项艰苦的历程,需要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来实现,很多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均是通过总结若干次失败和长期的坚持而得来的。但是大学生的创新行为往往受到兴趣、情感、意志及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尚处于人生的不成熟阶段,很容易对事情产生兴趣,但兴趣又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广度和稳定性,没有长期的坚持和积淀,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缺少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力,这样即使有创新兴趣,也不能有创新的成果。
4.缺少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技能
创新是认识领域的扩展和认识内容的深化,思维方式是创新的基础。大学生接触的知识在不断增长,但对知识的吸收却是独立的,互不关联的,未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对各类知识加以整合利用,缺乏流畅性、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考,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反思、综合组合、应用实践和超越,并形成新思维、新观点和新理论,致使他们形成了直线式的思维惯式,如此反而使越积越多的知识成为堵塞思维的垃圾,对事物的观察也会变得不够敏锐和深刻,缺少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性,从而造成了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创新的现实。
二、造成大学生创新素质普遍不高的原因探析
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孩子自上幼儿园起,就被要求听老师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凡听老师话的孩子就被冠以好孩子的称号,深受老师喜爱和家长喜欢。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则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合,用着全国统编的教材,课堂讲解居多,讨论较少。而进入大学后,很多教师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既无专业前沿的介绍和引导,也无课外知识的补充和提高。正如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学者奖的第一位华裔女性获得者张瑞红所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服从式教育,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不敢讲话,总是怕说不对,这样就很难有创造性思考。”此语一针见血地道破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不高的原因,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鲜具创新素质也在情理之中。
2.大学课程结构和设置不合理且开放程度有限
钱学森认为:“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开放程度有限,课程设置过于突出“学科本位”,专业口径窄,学科知识孤立,专业适应性差,与实际需求不太接轨,学生自主选择范围小,课程内容重复和陈旧、教材更新缓慢,教师为了便于授课,同一本教材能够连续使用若干年。另外,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缺少学科前沿、交叉学科、创新方法论等课程,如此使学生不能受到系统性、科学性的创新理论和思维的训练和熏陶;同时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实验课程多少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究性实验和发现性试验,从而造成学生理论水平高而动手实践能力缺乏的现实,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
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梅强中教授认为:“创新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训练学生回答问题。”现阶段大学教学师生间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教学是传授和接受的关系。教师往往以权威自居,不容批评质疑的声音,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取注入式教学,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很少训练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使得学生不知在大学环境下,如何自我学习,也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学习上的潜力,发现自己专业上的特长,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无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4.大学生评价体系缺乏对创新能力的激励
现行大学生评价体系不能充分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创新能力的评价只是学生评价体系的子模块,有的甚至是一笔带过,鲜见专门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及能力评价体系。同时学生创新能力模块的评价,主要还是鼓励冒尖突出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但这种旨在选优拔尖的评价办法又不可避免地使大多数学生无缘于此,进而使创新活动参与面越来越窄,不利于创新活动的普及深入。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于参与的学生而言,容易出现为避免选题失败而回避风险的行为,使原始性创新思想受到扼制,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在人格自律方面出现缺失。
三、对策建议
1.改革教学课程设置,增加课程设置灵活性
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数学、计算机、英语、物理等基础学科进行差异化课程设置,让不同背景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各取所需。鼓励有能力和条件的学生接受分层教育、分类教学,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计划中设置“创新与特长教育”学分和“专业综合训练”等环节,开设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此外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尝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让学生在科学实验和社会生产中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2.构建大学生实践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应制定并完善一套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创新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如:选课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图书馆、实验室开放制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奖励制度,教师、学生创新素质评价制度等,促使创新教育在政策的指导和相应制度的规范下,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此外,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档次,构建成体系分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知识竞赛、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增加好奇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的机会,增加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3.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强化教师创新引导力
建立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一个进行深层次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推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实现师生关系的本质回归。为本科生配备学术造诣深,思想作风正派的专门导师,而导师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条件,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自主权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个案分析,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兴趣、特点,正确认真自己,合理定位;按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研究方面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引导,同时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掘学生创新潜力,促使学生自我发现,学会观察事物和提出问题,进而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产生积极意义。
4.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
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具体评价内容,其次要明确评价主体的组成,最后要确定评价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创新能力除了悟性和能力外,还包括好奇心、兴趣、创新性思维、坚定的意志,在明确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应不同类别科技创新活动,适应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创新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就要打破统一的评价指标和实施办法,设置具有导向性的评价因子,坚持既能保证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又能实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的普及评价原则,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融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从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创新活动的实际结果、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进而实现评价体系对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大众对创新人才的渴望。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主体,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使国家立足于激烈竞争的国际社会。由此可见无论从大学教育本身还是从时代发展角度来看,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篇3:创新素质培养
创新素质培养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年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窨,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例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境是:“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当然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竟争意识。试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三是要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 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税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对美国火星探测器的成功飞行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高三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则反映了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的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从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篇4: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
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样。
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总――分――总”]段式的知识点,应该包括“总――分――总”关系和分述方法两部分。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这位教师对教材和大纲领悟较深,抓住其间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它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述的呢?请同学们来回忆、分析、.总结一直。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
(师出示已学课文中的句群)
(学生边看边议,气氛热烈)
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举例分述。
生:《翠鸟》是分几方面分述。
生:《一定要争气》是分时间分述。
生:《赵州桥》是分几部分分述。
(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黑板上)
这个环节很有“瞻前”意识。在前册教材中,学生已在不少课文中接触过“总――分――总”关系的段落,但却对分述方法认识模糊。此时,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么多分述方法,是由于教师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激励学生自由探索,乐中求知。
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填空。第二题需发挥想象后再描述。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 ),有( ),( )鸟( ),( )鸟。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 ),黄昏( ),到了晚上( )。
这种练习设计,是“顾后”的表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马上运用,进行强化,又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既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总评】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个教学过程着力于使学生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促使知识向技能转化。瞻前顾后,突出重点,培养创新,难能可贵。 ◆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
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样。
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总――分――总”]段式的知识点,应该包括“总――分――总”关系和分述方法两部分。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这位教师对教材和大纲领悟较深,抓住其间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它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述的'呢?请同学们来回忆、分析、总结一直。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
(师出示已学课文中的句群)
(学生边看边议,气氛热烈)
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举例分述。
生:《翠鸟》是分几方面分述。
生:《一定要争气》是分时间分述。
生:《赵州桥》是分几部分分述。
(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黑板上)
这个环节很有“瞻前”意识。在前册教材中,学生已在不少课文中接触过“总――分――总”关系的段落,但却对分述方法认识模糊。此时,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么多分述方法,是由于教师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激励学生自由探索,乐中求知。
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填空。第二题需发挥想象后再描述。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 ),有( ),( )鸟( ),( )鸟。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 ),黄昏( ),到了晚上( )。
这种练习设计,是“顾后”的表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马上运用,进行强化,又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既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篇6: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教育论文
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教育论文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生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应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的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方面充分提高。
一、在教学中要强化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型、研究型学习模式,要求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使探究型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本,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型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例如在介绍细菌与病毒相关知识时,学生会对爱滋病病毒和炭疽杆菌产生质疑,这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如病毒和细菌的种类、形状、结构、来源、感染渠道、传播速度、防治方法等。对于那些想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同学,再引导他们在遗传、繁殖、代谢等机理方面进一步深入。
2、课堂中穿插研究性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参与”、“体验”“感悟”。使之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逻辑、多学科间穿插的理论来探究生命科学的本质。借助于科学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其合作学习、集体决策、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在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才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升华,体验成功后的欢乐和喜悦。再以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采用开放式、滚动式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是更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探索。
二、 着重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态度 和人格品质。
1、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生命科学最新的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的。在讲解遗传和变异时,可介绍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引导同学们认真总结孟德尔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成功的经验,并向大家及时指出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其他诸如生物芯片、生物的入侵和防治、垃圾分类、温室效应、城市生态环境与根治都可以在相关章节插入并引申,这些内容的引入,足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2、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均是在逆境中产生的。科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奉献甚至冒险基础之上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头顶烈日,作水稻去雄和授粉实验,为寻找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稻,可谓踏破了铁鞋,最终解决了国家的粮食问题。
3、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别于其它。爱因斯坦曾断言:“创造并非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达尔文他是天主教教徒,却敢于和“神创论”挑战,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所以在教学中,我主张教师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发现知识、更新知识、利用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
1、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表达和处理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和信息,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逐步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比较复杂的观察实验、测定实验和验证实验。尤其是,对拓展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结合信息技术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对比、加工处理,得出较完整的实验结论。
2、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检索,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查找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思路,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网上咨询、展开讨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让科学技术前沿与中学生零距离接触,“请进来,走出去”
“实践证明,有了科学环境,就可以超前发展,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就能够跳跃”。我校在引导同学们和科学家面对面接触方面作得非常好,“根与芽”的发起者“猩猩妈妈” 珍妮古道尔在格致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古道尔的演讲,让同学们知道了她的传奇经历,当珍妮古道尔还只是个26岁的姑娘时,她却走进了森林,一呆就是22年,在那里,珍妮。古道尔利用电影胶片细致地记录了3代黑猩猩的生活,发现黑猩猩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还有用身体语言进行交流等与人相似之处,这是有生史以来关于动物群落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其价值足以被载入史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教授更是以耐人寻味的报告深深的打动了格致的年轻学子,他重点介绍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和“人类基因天书”,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命科学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激发兴趣,启发质疑,探究奥秘,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物学教学可借助于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通过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同学们在“悟”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渗透科学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合作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篇7: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挖掘,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力求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理想。教学中成功地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大小试管实验中,为便于观察小试管的上升,可以在小试管里放彩纸、彩色粉笔等轻巧物体,并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代替大试管,这样能使现象直观明显,便于观察,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较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还有哪些实验?在做利用激光穿过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在水中放入牛奶、墨水、粉笔末等搅匀后观察,更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很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将教师的思维方法以强制的手段灌输给了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就能使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寻求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例如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若是把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设计实验,效果会更为直观、明了。比如,一个同学设计出“叉鱼”的实验,在注满清水的透明水槽中放一块泡沫板,上面画一条“小金鱼”,将泡沫板竖直放置在水中,取一根长铁丝当“鱼叉”。结果矛盾出现了,虽然看上去已瞄准了,却总是偏上而不能叉到“鱼”。从这个实验自然引入光的折射教学,通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挖掘,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自主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由老师或教科书划出了从问题到结论的单一路径而设计好的实验,告知学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实验器材、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学生只需按照给定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是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学生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是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和归纳概括的思维方式来建立概念和规律,训练一定的实验技能,同时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究、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既是一个测定性实验,又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即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其额定电压时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验证与上节所讲授的结论是否相同。该实验可让学生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测出通过小灯炮灯丝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并观察其发光情况,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这个要求比基本实验高一层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要求较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平时在分组实验教学中,不能直接给出实验方法,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如何利用实验研究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然后与书上的实验步骤加以比较,看自己设计的实验是否与书上的一样、是否合理、是否科学,逐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这类实验有的是实验目的只有一个,而实验器材自己选,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自己设计;有的是限定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在实验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创新的艰辛和愉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时,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先称空烧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这些做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把杯中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上还沾有盐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体积,造成较大误差。通过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所谓“百看不如一做”,只有真正地动手去实践,才有可能促使学生为找到正确的解释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
篇8: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提升论文
高校教育中的行政管理落实程度会直接影响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影响落实效率的关键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管理工作落实的核心重点是人,因此管理人员的具体素质影响着管理的成功与失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果取决于相关人员的素质高低,同时创新素质的影响最为广泛。创新象征着民族进步的灵魂,代表了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更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努力的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并且积极的结合自身成长,努力提升相应的创新能力,这将直接影响高校长期的管理及发展水平。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基本概述
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方位人才,并且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者肩负着指导的重任,因此需要有效的发挥出策划价值及参与意义,这些都需要从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开始。
1.知识素养储备。目前,高校教育重在科研与教学两个方面,所以要求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渊博的基础知识,从而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可以在具体的学科领域展现出极高的造诣。另外,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扎实的管理专业知识,确保充分发挥出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正确使用现代化办公软件,能够对行政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2.拥有创造思维。创造思维能够体现出个人的创新能力及创新行为,这属于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最需要的核心要素。创造思维体现出新颖性,无论是在思路的选择还是思考的技巧,都能够优胜于普通人的见解、发现。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不管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实际行动上,都无法满足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所以需要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时更新先进观念,积极主动地培养创新意识,将创造性的思维付诸于行政管理工作中。
3.敢于创新品质。创新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性品质的正常发挥,通常来说,创造能力较强的个体都体现出自信、自重等多种特征。创新品质表现在对于传统守旧的事物敢于提出怀疑、批判、否定的思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积极拓展新思维新思路,用创新品质探索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提升的阻碍
1.待遇较低,不被重视。伴随着国家高校教育体制的变革,高校教师的地位也随之提升,但是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随着教师职称的不断提升和收入的逐渐增加却越来越不被重视。长此以往,在高校教育中,行政管理人员已经处于危险边缘,高校始终存在着轻视管理工作的偏见,导致很多的行政管理人员无法立足于高校教育体系,待遇处于最底层,无法与教师的待遇薪资相提并论。
2.缺乏意识,效率低下。虽然现阶段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多种新颖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式层出不穷,但是众多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还是固守陈规,利用传统老旧的行政管理手段来参与日常工作,导致工作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些年,国家众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上虽然建立了新型化硬件设施,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手段融入其中,但是由于某些管理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使用技巧,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3.机构固化,意识淡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基本上采用了二级管理的模式,因此使得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程度严重不足,加之相应的机构固化,繁杂的管理层次严重制约了服务的价值发挥。由于固化的机构长期坚持重复设置,使得某些工作流程细节反反复复,职责十分不明确,多头管理导致了多种矛盾并发。
4.关注经验,缺乏热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大多是来自于不同的岗位,因此体现出不同的专业背景,还有大部分人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管理学培训,无法获取到专业的技巧训练。由于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每天忙碌在繁杂的事务中,所以缺乏机会去参与管理技巧的培训,他们对于学习甚至产生了排斥心理,从而严重的缺失了现代化管理意识和能力,相应的管理水平无法适应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提升技巧
1.调整好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角色是每一个人在社会上身份的象征及权利义务的体现,更是人对于特定身份的行为期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角色定位,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行政效率及管理水平。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放下身段,并且全心全意的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针对特定的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有效的发挥出积极性及创造力。
2.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就是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的掌握新知识,才能更好的获取新见解及新创造力。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接受继续教育,同时高校应该努力的完善行政管理者的继续教育体系,强化他们的紧迫感,并且确立终身学习的目标,通过不断的提高学习能力,参与实践活动。
3.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了确保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素质得以提升,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积极的挑选优秀人才参与到行政管理的队伍中,由此来实现整个队伍的高素质目标。根据相关行政管理人员为高校教育作出的贡献,适当的加以鼓励,让他们获得应有的回报,同时还需要重视的是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结合高校教育体系的标准,以维护广大教育职工的权益为基本出发点。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育应该关注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素质培养,从多个方面采取合理措施加以完善行政管理的体系,确保能够更好的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提升工作能力及业绩水平的基础上,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作出相应的贡献。高等教育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首善之区,为此不管是学校、老师、学生还是行政管理人员,都应该关注创新素质的提升价值,积极的配合行政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工作,发扬坚持不懈、勇于拼搏、宽容博大的优点为高校整体规划注入动力。
参考文献:
[1]傅玮,熊何记.浅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J].知识经济,,06:166.
[2]吴笑欢.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9:177-178+193.
[3]庄灵灵.浅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提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08:100-102.
[4]梁文富.管理方格理论视角下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45-47.
[5]张艺.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14-15.
[6]邓超.基于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研究[J].亚太教育,,04:205.
[7]罗玉常.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思考[J].知识经济,,01:56.
[8]陈幼梅.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及素质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118-119.
篇9: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一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要有一颗挚爱之心
任何一名优秀的教师,都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幼儿园是孩子家庭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幼儿教育是爱的职业,爱心是幼儿教师的本质属性。有爱心的教师清楚,幼儿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孩子耐心、细心、呵护与培育并重,每日生活、活动都孕育着发展。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安全的管理每一项工作,都牵连着家家户户。
2.要有一颗求知心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知新能层出不穷,需要教师设计富有活力的生活,创造崭新的世界。倘若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不积极谋求完善知识结构,无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还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法去教育管理学生,这势必就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知识更新的紧迫感,迫使自己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克服困难,勤奋刻苦钻研,使自己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在教学中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幼儿教育的前沿成就。只有如此,幼儿教师才具有永久的魅力和价值。
3.要有一颗合作之心
教师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处理好自己与集体、与家长、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
4.要有一颗健康乐观之心
幼儿园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圈。幼儿的生存发展需要特殊的环境,需要童心和童趣。无论是真诚活泼的年轻教师,还是饱经风霜的老教师,一旦面对孩子,就需要保持或激发童心和童趣,真诚相待,欢快游戏,让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童年生活的灿烂美好。幼儿教师要对自己的潜能有乐观的估价,对教育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充满希望。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激励自己,承担风险,在教育教学中尽其所能,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充分相信自己,取得工作的成功。
5.要有一颗创新之心
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是幼儿教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神的行为表现。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压力和挑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将成为国力竞争的焦点。因此教育必须创新,急切呼唤创造型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具有探索的兴趣,在工作中善于开拓创新,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的火花,并及时引导其进行思维创新;这样的教师能够在教育生涯中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形成自我特色,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篇10: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幼儿教师战斗在幼教一线,他们是教育理念的直接践行者,所以,对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理念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师,才会实施现代的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应通过对中外教育理念演变的了解,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关注,来树立正确的现代化的教育观和科学的儿童观。
2.创设宽松、公平、多元化的环境,帮助幼师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美国科普作家加德纳认为:“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个体智力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甚至因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为幼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使之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
3.注重幼教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反思幼师的教育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在培养学生个体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以至于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幼师教育教学的内容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掌握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个教育教学环节当中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智力全方位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从而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萌发创新意识,迅速提高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参与和合作
当代教育所致力的目标是: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学习。由于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基本以女性为主,独生子女在其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他们在感受、理解、调控、应用、表达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上有很多不足,这无疑会影响到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对这部分智力培养的分量应加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力开阔教育对象的眼界,将各种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应用于知识的传授之中,让他们学会关心国家、社会、经济生态和全球生存环境,关心他人、集体、人类及自己,关心真理、知识、学习,使其跳出个人狭隘的小圈子。同时应适当开放教育的环境,提供交往实践的机会,让教育者大胆地去实践、去锻炼,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情绪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信、独立、勇敢、有责任感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最终学会调控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篇11:强化意识提升素质高二班级工作总结
强化意识提升素质高二班级工作总结
随着高三的临近,班级的各方面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在学校和年级的正确领导和科任老师极力配合下本班的各项工作都顺利的完成。回首这半年来在班级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中有得有失,但总体的进步是较大的。现将相关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纪律和集体意识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习时间很大一部分是有学生自己支配,如果学习纪律和班级学习氛围得不到保障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得不到保障的,尤其是在高年级。同时基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观念淡薄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在这方面我和科任老师做了大量的下关工作。
首先强调课堂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上课的时候认真参与课堂:听课、发言、做笔记,严格要求学生守住自己学习的第一“阵地”。同时针对有些学生上课打瞌睡、看杂志、做其它科目的作业等违纪现象,班上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期“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上课用帮、传、带等方式提醒、感染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回到课堂。学生经过了这段是时间的强化班级的课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再次针对班上的一些学困生进行单独谈话,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对学习压力较大的同学进行有力的疏导,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进行完善和纠正。
最后强化班级的纪律。根据学生年龄思维特征,现阶段学生在学习上是有谢写盲从的,有时候学习室受周围同学感染的,所以有良好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我针对这一点采取了一下措施:1.要求班委会同学加强班级纪律管理,同时班主任也加强了日常管理。2.鼓励周围同学提醒上课不认真的同学认真听课。3.和其他的科任老师商量近期对这一问题要进行整治。4.班委会同学要认真做好记载,对一些空挡时间的违纪做好相关的记载班主任时候在做相应的处理。5.检查学生的作业、笔记、改错等学习内容保证学生有事做。这些措施的实施班级的上课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集中调整
学生自进入高二下学期以来思想变化很大,对问题的认识也是非常复杂,同时学生的脾气、个性变化也很鲜明。在家、在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非常复杂对学习的影响也是比较打的,对此我在班上召开了好几次主题班会,学生各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也很大程度的集中到学习上。
同时针对班上部分问题较大的学生也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批评教育。尤其是学生利用空档时间外出上网,自习及晚上玩手机较晚而影响上课精力的违纪问题。在家长的极力配合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很好。
三、加强作业督察
本学期班上在学风管理方面继续延续了以往的做法,采用了班级各项作业的.定期检查(学生自主检查,主要有学习委员组织各科课代表进行),班主任不定期抽查。对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同学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督促他能够及时完成。
对于学习跟不上的同学除了检查作业外对这些同学还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辅导。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调座位的时候也考虑到学生的困难,所以进行好坏搭配,成绩好的同学带一下成绩稍微差一点的,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有既有方向又有目标。
四、班级管理还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班级的纪律、学风、卫生都有较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1. 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有一部分同学不太明确,处在放弃的边缘,对班级的学风的冲击比较大。
2. 学生在学习上有些疲惫,在学习能力上进步不大。
3. 学困生人数有些多,有些抱团的趋势。
以上是本学期班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 经管类研究生论文
【强化情商培养,提升创新素质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论文2023-07-04
讲座式教学方法论文2024-01-19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索2022-08-13
ERP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2023-09-16
思想品德学科总结2023-01-22
面对阅读,春暖花开--也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读(必修教学论文)2022-11-23
情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2022-08-15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2022-08-18
素质教育督导论文2023-03-07
如何发挥中学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