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4-04-24 07:32:28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精选10篇)由网友“小帅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篇1: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20xx年5月2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办的第十八期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在江西师范大学正式开班,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培训和考察。本次培训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江西师大校区的辅导员理论学习,第二阶段是前往复旦、南京师大等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座谈。虽然培训时间紧、考察任务重,但感觉收获很大,对于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将个人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报告如下:

一、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辅导员人员配比失调。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与之相对应的辅导员引进的力度却远远不够,导致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师生比在1∶200以下的高校数量只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某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师生比竟高达1∶600,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充足的辅导员数量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障,学校在加大力度发展和建设学校的同时,应严格按照1∶200配齐辅导员,以确保辅导员工作有序进行。

2、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准入机制。大学生工作在高等院校里是一项平凡却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工作主要承担者,要能够担当起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思想引路人,对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发挥其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中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辅导员,在选配人选时,大多数选择的是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无工作经验、无人生阅历、无专业化背景”成为现今高校辅导员的普遍特征。因此,严格辅导员的选聘条件和程序是确保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先决条件。

案例:复旦大学辅导员与学生配比仅为1∶76,确保了辅导员能够兼顾到所负责的每位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同时采用了“3+1”在校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在校研究生与学生同吃同住,时刻掌握着本班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而针对学生们的学业问题,复旦大学则建立了班级导师制度,8名学生配备1名班级导师,学生对于学业方面有任何问题,可随时寻求班级导师的帮助。在辅导员与班级导师的共同配合下,学生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引路人。

二、亟待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1、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在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教育已从曾经的“精英化”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普遍降低,辅导员工作也逐渐从过去的“引导式”教育工作转化为“保姆式”跟从工作。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不再仅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航员,更要求辅导员们是学生们学习上的指导员、生活上的服务员、心理上的.保健员,“全才”成为辅导员应具备的核心词汇。然而,真正能做到“全才”的辅导员们,各高校中屈指可数。同时由于现实状况,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们缺乏时间与精力来积累“全才”的素质。因此,从实际状况出发,应明确高校辅导员各项工作职能,专才专用,各取所长。

2、强化辅导员工作培训机制。从辅导员工作经验来看,各高校辅导员大都是从一个学校迈入另一个学校,甚至是直接由本校毕业留校工作。缺乏工作经验的他们在工作中基本上处于摸索、学习和探求阶段,由于每天都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难有机会进行经验交流座谈和参加培训,导致辅导员队伍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普遍偏低,“不稳定”、“不适应”、“不胜任”成了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现象。综上,大力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进程,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进行学历深造,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成为当前辅导员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应当提升辅导员的各种待遇

1、辅导员工作认同度低下,缺乏认可。“思想上畏难,内容上滞后,形式上单一,管理上落后”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普遍现象,导致了辅导员“专职不专”,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发挥。提升辅导员工作地位,加大辅导员工作认同度,迫在眉睫。因此,要更新传统观念,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确立辅导员也是高层次人才、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也是一门科学的观念,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业务待遇,使他们感到术业有专攻,认同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保证队伍的积极性、稳定性。

2、提升辅导员工作待遇,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辅导员工资、福利等待遇较高校其他岗位普遍偏低,因此大多数辅导员的最终目标不是定位在学生辅导员岗位上,故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不够积极主动,工作满足于现状,等待跳出辅导员队伍。全面落实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学习和生活待遇,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优越的生活待遇,真正解除他们的发展之虑、工作之烦和生活之忧,是进一步稳定辅导员思想情绪、提升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案例:在复旦大学,辅导员工作满3年后,经过各类研究及培训后,可进入高级研修班即培养模式;通过高级研修班的各类学习考察,辅导员可从原来的基层工作岗位转向管理岗位。同时复旦大学还设立了全上海市唯一一所辅导员博士站,面向全国招收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进入博士站点继续学习深造,以更好地服务于辅导员工作岗位。

全国高校外延发展已经进入了高原区,如何从内涵上求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辅导员工作则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相信,随着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必将实现良性循环,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篇2:对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对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面向未来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其综合素质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双语教学项目的推广经验,提出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稳步推动我国双语教学实施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对策

一、引言

实行双语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面向未来的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评价专业办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因此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由于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对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也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我国目前双语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瓶颈。

二、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

双语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人才,又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进而有效地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而纵观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尽管中国是世界上学习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常规师资的外语水平有限,因而双语师资的数量也极为缺乏。例如在拥有146万余名中、小学生的上海,目前仅有2500名双语教师。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优秀的学科教师,其英语的听、说、表达水平不一定很高,而英语听、说能力强的教师又不一定能完全胜任学科教学,两者兼优的双语教师毕竟是凤毛麟角,一定程度上造成合格双语教学师资的贫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师匮乏。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大来源:第一类是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的中青年教师;第二类是留学归国人员。其中第一类教师如果在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前没有相应的英语培训或没有到过英语国家生活和工作的经历,那么在从事双语教学中往往会由于目的语言使用的问题而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类教师数量有限。并且这类教师将国外的教学经历与国内教学实践结合的过程也需要摸索,不能立即满足高校对双语教师的需求。(2)各高校聘请的国外教师数量有限。虽然国内很多高校都聘请有外教从事教学工作,但这类外教大多数从事语言教学,真正从事专业课教学的外教数量很少;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进行短期讲学,难以在国内持续进行双语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研究。同时由于聘请专家的报酬相对较高,高校也会因为师资费用昂贵而慎重考虑。

(二)知识结构单一

双语教学目的的特殊性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在课堂中自如地运用两种语言把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和学习重点讲解透彻,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接受、理解并运用。而我国双语教学师资不容乐观的情况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和外语水平很难同时达到要求,主要问题是:(1)教师的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对高校双语教学教师外语调查分析与水平的资料调查表明,当前多数专业教师口语水平较弱,基本能够用英语向学生表达清楚课前精心准备的讲授内容,但是却难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即时的交流,影响了双语教学的互动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专业课教师发音不够准确,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不全面的情况。(2)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却有所欠缺,往往将双语专业课程上成了翻译课或者是英语课。类似的.教学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双语教学。

(三)双语师资培训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中国的双语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双语教学和双语师资培养尚未形成统一、科学、权威的规范体系。对于如何具体开展双语教学。例如双语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指导等,还有诸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我国的教育界尚无正式的培训机制。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研究深度,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出现了起步时“遍地开花”。但真正能持续发展的却寥寥无几的情况。更不用说进行有效的双语师资培养和实现双语师资的可持续发展。即使有的高校已开始着手自身的双语师资培养,但多数停留在具体技术操作层面,缺乏有效的长期的培养培训体系。这种自发式的师资培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总的说来流于表层,缺乏深度和理论建树,因此在另一方面上也大大降低了双语师资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以上分析表明,师资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双语教学实施的一个“瓶颈”问题。双语教学的任务要通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完成,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的保证。双语教师的教育程度、语言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价值观、态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会英语、精专业的复合型的新型教师队伍为当务之急。

三、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推动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加快双语教学人才的选拔和储备。迅速提高师资队伍力量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双语教学人才缺乏、不足的现象,各高校可以采取多渠道和多办法,拓宽对双语教学人才的吸纳力度,让更多有志于创新教学的中青年老师进入这个队伍,具体的办法可以是:

1 在校内现有师资资源中选拔人才。目前在高校中有很多外语基础好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专业教学,平时很少有直接发挥自己外语水平、显示外语实力的机会。实施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发挥和挖掘这些教师的潜能,打破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界限,取长补短、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学校也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来解决双语师资匮乏的问题。

2 吸引留学归国人员。近年来,在教育国际化理念的指导下,国内高校每年送到欧美发达国家考察、进修和访学的人员不断增加,并且也不断地从社会吸纳各学科的留学回国专业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又有相对良好的外语基础。由于接受或见习过国外高等教育,他们能切实感受中西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差异,可以成为双语教学的主力。如广西大学自以来充分发挥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选拔出一批有长期出国经历且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师组成了双语教学的骨干队伍,积极开展双语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仅经全校严格的筛选和评审通过共新增开设专业双语课程10门,截止目前为止全校双语课程开设数目居全区各高校之首。

3 聘请外籍教师执教。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在外籍师资引入方面取得过非常成功的经验。该国国立大学的教师将近50%为来自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著名学府的外国教师,所有的教师全部以英文授课,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即使是国内的教科书也是在外国专家的建议下进行了修订。由于有优秀外籍教师的加盟,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科教师和外籍教师互相配合,组成搭档,共同实施双语教学,使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引进外籍教师的费用看起来不菲,但外籍教师的加入不仅能够带来纯正的外语语言和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能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我国双语教学探索的初期阶段,这一办法对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会加快地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更好地接轨。 (二)建立健全双语教师培训机制。有步骤地推行“双语教学资格证书”上岗政策

一支优秀的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形成,不仅需要我们发现、挖掘现有人才,更需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培训来加以培养。比如,在美国,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师培训已成制度化,《1968年双语教育法>的颁布被视为里程碑的事件,配套法规的建设意味着双语教育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上升为国家政策,每年各州都拨出基金扶持双语教师培训计划,从1976年开始,美国就有11个州开始颁发双语教师资格证书,保证了高质量双语教育的顺利实施,逐步使该国的双语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迅速趋向成熟。而我国至今还未设立一个权威的双语师资培训体制。鉴于这种情况,引进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加快双语师资培养步伐,显得十分必要。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已正式启动“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IBTQ-Intema-fional Bilingual Teaching Qualifications)项目。该项目委托国家留学预科院从英国官方教育权威机构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引进,并被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认可。通过国际标准的专业师资培训和严格考核,可以培养熟悉国内外文化、具备双语教学能力、掌握世界前沿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及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双语教师。目前该资格证书哲不作为双语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正在我国的部分高校试点为今后的推动做准备。因此,开展以高校为龙头的双语师资培训实验研究,构建符合我国教育实情的双语师资培养模式及培训机制,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对双语教学的人员进行双文化理念的教育

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双语教师献身双语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双语教学不单是英语语言的传播,同时包括多元文化背景知识的展现。一份对拟在美国从事双语教学的候选人的深度访谈调查中显示,他们选择致力于双语教学实践和探索的主要原因还包括对双语教学中不同文化的传播精神的理解和高度的服务意愿。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同时它也是文化的载体。双语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双语水平,即两种语言均要达到能够听、说、读、写,且发音标准、表达流利的程度外,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关键还必须具有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即要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尊重两种语言的文化传统。如果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这是著名外语教学专家王佐良先生的精辟之解。双语教学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帮助他们在体验语言精华的同时把握不同的思维方式、思想精髓以及文化特质。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国外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品性和素质,否则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国际素质”的创新人才。

(四)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政策,稳定师资队伍

双语教学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牵扯的部门和机构较多,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扶持力度。制定激励措施和政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双语教学顺利实施。

1 提高薪酬系数。处于双语教学起步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所以从事双语教学要比从事单语教学的难度大的多。因此,在工作量和课酬的计算上应该给予适当的一些奖励和补偿,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如在新加坡高校教师的待遇仅次于国防军,师资工作热情保持持续高涨。师资水平因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做了这样的尝试。如苏州大学规定:承担双语课程任务的老师,其教学工作量为该课程实际上课时数的1.5倍;大连理工大学为了激励广大教师积极采取双语授课,将双语教学的讲课酬金提高50%。薪酬的提高是对双语课程的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肯定。

2 健全配套政策。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探索,双语教学的调研、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参考资料选购、教学设备和工具的引进以及双语教师培训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于这种情况,建议各级教育部门与学校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在双语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办公条件、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以确保双语师资队伍的稳定。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和激励保障的制度,那么由于师资、财力等其他的阻碍问题,会使很多的双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步伐放慢,或出现“知难而退”而“半途而废”的状况。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双语教学的全面铺开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双语教学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工作将成为一纸空谈。

四、结语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目前双语教学的形势表明,开展双语教学不可能等师资方面都配齐了才启动,只能是边实践边建设,只能经历一个由无到有、从量到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然而,我国现有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师资条件决定了我们的双语教学改革必定是艰巨而复杂的,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在这场改革的进程中,势必会需要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及勇于探索的双语师资队伍。我们相信,在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重视下,更多的有识之士会加入到关注和从事这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一定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和双语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

篇3:浅谈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的对策思考论文

浅谈关于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的对策思考论文

一、学业指导的含义及现状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归纳起来就是: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借用相关的学习研究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通过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给予、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态度的端正,使学生由最初的应付考试、被动学习转变为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在指导学生运用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善于学习。辅导员在学业指导上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引导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二、高校辅导员在学业指导中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对学业指导认识有误。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等课程逐步优化完善,但是对学业指导的认识依然还停留在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学科介绍上。任课教师的学业指导通常只注重专业课程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指导较少。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主要在个人谈心谈话、班级班会讲话、年级大会督促,其指导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缺少系统性,简单来说辅导员的学业指导只针对学习成绩不佳、自身学习存在问题的同学和学生干部,很少面向所有学生。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侧重于盲目的鼓励和约束式的要求,这种忽视学生学习动机,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对学业的迷茫,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并不愿意向教师寻求帮助。

第二,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一批“90 末,00初”的特殊群体,学生们虽然思维活跃,但过于自我;个人主观意识强,却缺乏集体荣誉感;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弱;自信心足,但盲目自信;认知能力低,并没有规划。在新时代改革的教学中,融入了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教学也逐渐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中现代化的学习环境;部分同学自控能力差,受到网络游戏的迷惑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同学没有规划,缺乏学习目标等一系列情况使学生们陷入了学习困境,以至于难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第三,学业指导内容不全面。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学业指导内容应该包括:专业课程指导、学习方法与实践应用、课程选修、课业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学术讲座等。由于学生对未来规划能力较弱,所以对眼前的学业重视程度不够,同时高校的学业指导在内容上缺乏对学生的个性思维和自我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只能跟着课程学习而不是有计划地利用大学时光更多更全面地提升自己。

三、针对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更长,交流更多,更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学业指导,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品质。依靠辅导员关于学业指导工作的经验,结合当前高校实施现状,高校辅导员实现学业指导的对策如下:

第一,辅导员开设学业指导类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已经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此类课程,但多数由专业教师上课而并非一线辅导员,由辅导员开设学业指导类课程的好处在于他们和学生的沟通是紧密的,对学生的了解是细致入微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是清楚的。由辅导员开设学业指导类课程不仅是辅导员工作的深度拓展,也是辅导员教师角色的需求。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学习思维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职业未来的规划等内容。

第二,创建多种组合合作的学习模式。大学生的学业指导不单单应用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融汇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每个年级可以以班级、寝室、同兴趣、共擅长等模式进行分类,组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同学将带着问题共同学习,以周或者月为周期进行大范围的讨论,交流各小组间的学习效果和产生的困境,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需求进行组间的调整。多种组合合作的学习模式将给小组内的同学提供一个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平台,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交流表达的能力,不仅解决了学业上的困惑,更加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初衷。

第三,辅导员针对学业的专业化。目前,大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在工作的院系专业并不相符,导致辅导员很难有针对性的解答所带学生毕业去向、学科发展、专业资格证、相关专业结合等问题。因此需要学院专业教师与学生辅导员相互配合,让学业存在困惑的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

四、结束语

学业指导应该在学生大学生涯中占很大的比重,而面对新一代的大学生,辅导员更应该在学业指导上满足教师角色的新需求。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应该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简单授课,而是应该作为一项新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有辅导员的配合引导。新的学业指导培养的不仅是专业课程成绩突出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将会在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4:加强高校80后青年辅导员队伍建设论文

加强高校80后青年辅导员队伍建设论文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引导并管理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发展本领的艰巨任务。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的大规模扩招浪潮的日益扩展,越来越多的“80后”青年辅导员加入到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中。而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他们的建设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关键词】高校 “80后” 青年辅导员

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的大规模扩招浪潮的日益扩展,越来越多的“80后”青年辅导员加入到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中。而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他们的建设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当前“80后”青年辅导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职业角色定位不准确。一些“80后”青年辅导员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思维活跃,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刚刚从一名大学生转变成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后,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冲击,其生活阅历就决定了他们在担负”人生导航”职责时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工作又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这给青年辅导员开展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才能扮演好亦师亦友的职业角色,既保持老师地位又成为学生的朋友,既有亲和力又有权威感是广大年轻辅导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二,专业素养不够。大多数“80后”青年辅导员并非毕业于教育或思政专业,先天性地缺乏教育、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多元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往往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从而使得教师受到了知识权威性的挑战、知识更新的挑战、价值多样化和知识多元化的挑战。

深入分析“80后”青年辅导员队伍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说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既有“大气候”的影响,又有“小环境”的制约。笔者以为,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认同度不够高。一些高校对专职辅导员配备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即使配备了,也没有给予真正的予以重视。

(2)管理上缺乏有效机制。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齐抓共管的辅导员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确立和执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制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

(3)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思想上畏难,内容上滞后,形式上单一,方法上落后。

(4)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方面,工作队伍不稳,工作网络不全,工作职责不明,工作水平不高,专职工作队伍不健全,忽视对辅导员队伍的关心、支持和培养。这些导致了辅导员”专职不专”,从事了不少与自己本职工作的无关的事情,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

二、加强“80后”青年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如何落实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如何解决好制约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难题和实际问题。如何发挥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和内在活力,这是我们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要采取相应措施健全和完善辅导员制度才能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搞好。主要包括两大方面。首先,各级高校要切实加强和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其次,“80后”辅导员本身也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先看第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伴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存在,只要有高校就离不开辅导员,高校要发展就离不开辅导员的发展。对此,笔者以为,各级高校要切实加强和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是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体制与机制。如建立规范的人口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淘汰机制;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发展机制;在编制问题上,辅导员应由目前专兼职并重过渡到专职占绝对多数、兼职为辅的模式。在管理体制上朋确辅导员归口管理,避免出现”多头使用,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二是更新观念,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确立辅导员也是高层次人才,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也是一门科学的观念,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使他们感到术业有专功,认同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专业的归属感,保证队伍的积极性、稳定性。三是学校领导、学生工作部(处)和各级学院领导要积极引导辅导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及时召开学生工作研讨会,加强工作交流和探讨,促使良好团队形成,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再看第二方面。一个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本身。高校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素养建设,是形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在学校尽力为80年代青年辅导员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的同时。80年代的辅导员更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要形成良好的知识素养,培养完善的智能品质。知识素养是辅导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素养的形成是以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前提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导师”,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三个方面在辅导员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共同影响着其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其知识素养。智能素质是辅导员心理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功能部分,是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操作系统,人在实践中能否发挥出能量及能够发挥出多大的能量,主要看其智能结构的质量。辅导员智能素质培养主要包括对各种影响进行教育加工能力的培养,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语言智能的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刘海存,于葳。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A]。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2]高嵩。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A]。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篇5: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配套机制不健全、职业化和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欠缺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大学生

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才人强国的今天,高校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在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因此,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对一个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16号文件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应及时予以解决和完善,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辅导员队伍遇到了新的挑战,主要是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增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加重。目前辅导员队伍面临着精力不足、数量紧缺,动力不足、队伍不稳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数高校把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列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上面千条线,下面辅导员一根针,结果是辅导员整日疲于应付永远也打发不完的琐碎事务,心力憔悴,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久而久之,辅导员热情和责任心减退,不能安心工作;部分高校仍没有辅导员序列职称评定、待遇、出路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导致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发展和前途缺乏信心。

(二)辅导员流动性大。辅导员流动性大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不少“90后”特显其“非主流”特征,这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工作中日常事务多,过于繁琐,工作难度、工作强度、工作复杂程度都在增大,这使得一些辅导员难以承受沉重的工作压力而离职。其次,辅导员在职称和待遇上没有和专业教师平等起来,被别人称作是学生的“保姆”,这使得一些辅导员产生自卑感,看不到个人发展的前景,最终离开辅导员的岗位。再次,一些招聘进来的高校毕业生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以考取更高学历或公务员,或找到自认为更好的.工作就离职而去,很多高校都存在“进得来,稳不住”的现象。因此,如何让辅导员“进得来,稳得住”就成了学校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接下来要探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化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应对其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倾斜,使其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一)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高等教育中,辅导员是我国高校特有的角色,首先,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主要力量,是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和学生之间工作的衔接纽带,是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其次,辅导员是学生“成人”教育的引路人。长期以来,高校在重视学生“成才”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成人”教育,致使社会出现对大学生“高分低能”和“素质低”的看法。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由过去的只重个人学业成绩向兼顾个人综合素质转变,学生教育正由过去的只重“成才”教育向兼顾“成人”教育转变,这种转变在警示我们学生的“成人”教育该重视了,同时,也给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与学生长时间及近距离接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人”教育无疑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辅导员首先要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之所在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定位和岗位职责

高校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辅导员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职责,理顺关系。辅导员是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在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思政工作者,而非一般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服务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校首先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使辅导员从日常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如客观的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负责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侧重学生的思想辅导和日常管理服务,理顺辅导员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坚持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原则,减少辅导员的盲目奔波,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工作经验,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效果。

(三)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辅导员明确角色定位、确立个人愿景,加强个人学习,不断创新总结、自我超越,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完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辅导员走入工作岗位需要快速成长,自身的专业背景与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工作经验缺乏,心理素质、工作技能、处事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有待提高。学习,是成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办公处理软件、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求教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掌握工作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技术(例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站,开通辅导员个人微博,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可以掌握学生工作中的工作技能。加强个人学习,促进团队学习,可以提升辅导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工作力度,使辅导员工作真正起到思想教育学生、管理服务学生的作用。个人学习是辅导员自身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构建的重要途径。

(四)积极为辅导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现今社会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辅导员所面对的是一个高智商而又充满好奇心,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滞后的教育理念无疑妨碍了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实现辅导员管理的专业化,学习上级单位和兄弟学校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是非常有重要和必要的。建设一个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势在必行。每学年抽出一定的时间鼓励辅导员走出去,“拿”进来的方式,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为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管理。

(五)提高福利待遇“留住人”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是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实现人力资源最大效能的重要举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高校落实好上级政策;二是自下而上的过程,高校按照本校辅导员工作、生活的实际。对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引导工作:首先,以典型示范人,即奖励在科研、管理、服务几个方面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辅导员,激励先进,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其次,以重点鼓舞人,确定骨干项目,加大项目资助、人才奖励、培训补贴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辅导员队伍规模和质量的整体提升;最后,以点面实惠人,即在奖励优秀辅导员的同时,对所有辅导员实施普遍补贴,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待遇。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主导者,他们的素质能力也就决定着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方法和途径上今后还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使队伍建设更见成效。

篇6:试析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试析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历来是高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每所高校都非常重视。但很多高校重视教学工作的管理,忽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重视制度建设,忽视人的建设。拟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起,谈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所需人才是高校的立校之本。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成倍的增长,而教学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上的偏差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眼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毋须质疑的,但具体由谁来操作和管理则显得无足轻重。人们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学校在观念和政策上偏重于教学和科研队伍建设,而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把教学管理队伍放在了辅助的地位;二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事务性工作,谁都能做,殊不知教学管理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处理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管理教学工作。

2.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尽合理

据笔者对一所综合性大学教学管理队伍调查得知,在学历层次上,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不多,本科及以下学历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从职称情况来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较少,中级及以下人员居多;再次从知识结构来说,教学管理队伍中真正是教育管理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比例极低,很大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管理的专业培训,对高等教育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3.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

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校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运行,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及压力比较大。同时管理岗位职称压力比较大,在目前定岗定编的情况下,提升职务又非常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一部分人不安心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院(系)一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工作的连续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4.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传统的“一支笔,几张纸”式的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只是对教师的要求,管理者也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质。现在很多高校都使用了教学管理系统,在网上可进行排课、学生注册、成绩登记、查询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笔者对某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观察,发现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只能进行简单操作,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系统各项功能进行管理的还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具备的素质

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学管理工作往往比较繁琐,而且经常会加班加点,又不易出成绩,因此需要从业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能守得住这份“寂寞”。

二是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能力。现代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巴纳德将组织的要素规定为组织目的、协作意愿和信息交流三个方面。他认为个人协作意愿和组织共同目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联系和统一起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为保障教学顺利进行,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协调教师、学生以及与教学相关部门人员沟通的能力,将学校的各项政策规章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教师、学生。 三是要有一定的改革创新精神。随着学校外部环境及管理对象的变化,管理模式要相应地作出一些调整。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去探索更先进、更为人本的管理模式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中就指出:“当世界越来越相互关联,商业活动越来越复杂,而且互动性越来越强时,工作就必须是学习性。”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管理学科知识,而且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理论,不断地与时俱进。

三、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1.正确认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管理工作历来是高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管理的优质和高效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教学管理队伍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每所高校都非常重视。问题在于很多高校重视教学工作的管理,忽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重视制度建设,忽视人的建设。因此,要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克服“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思想,像抓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一样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力度。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的深造学习;三是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教学管理方面专家来校指导;四是把那些德才兼备、有管理才能的教师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

2.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教学管理规范如何必须有制度做保障。要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考核纪律,对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把工作绩效与职称评聘、年终评优结合起来。对考核为优秀的人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对考核成绩较差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管理效率。

3.实现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

如何判断一个人(或团队)的专业程度,美国教育学家、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有以下一些标准: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对学术与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掌握;能在一定专业范围内进行熟练操作和实践;运用理论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形成一个专业学习与人员管理的专业团队。按照这个标准,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即是建设一支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素质较高、相对稳定、懂管理、会管理的队伍。目前在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有不少是属于“双肩挑”干部。一方面,他们承担了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另一方面,他们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部分“双肩挑”干部认为管理工作是任期内的奉献,搞教学、科研才是自己的立足之本。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很难在管理工作上精益求精,成为真正的管理专家。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就显得尤其重要。

4.培养管理队伍创新意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岗位的特征,不断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律,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周期性,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管理。美国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E.戴尔认为“真正的管理人员永远是一个创新者”。教学管理人员如果只是埋头做那些重复性的工作,而不善于思考和创新,努力去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那么教学管理工作就会一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而得不到改进,就会适应不了时代的潮流。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能放眼全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求创新,多一点创新意识,少一点保守心态,努力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从而真正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调动广大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唯有这样,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成为可能。

篇7: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能否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问题,也决定着高等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现如今,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从而为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不断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未来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是建设高质量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未来和希望,经过国家不断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青年教师的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可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少数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不够;教师整体待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教师学术氛围不浓厚,不利于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等。因此,我们应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因为这是关乎高等学校能否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对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加强青年教师基础培训,努力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素质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量与日俱增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日益发展,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没有深厚的学识基础、广博的知识面、经验丰富的教学水平,是很难适应当今科技文化水平发展趋势的。大学的教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规律,这就需要青年教师从踏进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摆脱学生时代形成的思维方法与习惯,运用学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施科学理论教育,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高等教育知识和高校教育教学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和教师的一些基本规范制度。针对教师所教授的不同课程,可以增加本学科课程相关的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学习。学校也可以不定期的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集体学习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弥补新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的欠缺。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多种教学竞赛活动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青年教师队伍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定期开展一些教学经验交流会、主题讲座、授课竞赛活动等,让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同事之间经常性的相互学习,交流思想,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为他们尽早进入教师角色,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实行以老带新,扶植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可以由学校指定一名资历老,品德佳,教学经验过硬的老教师实行指导教育,让青年教师能尽快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流程。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同时老教师可以定期旁听新教师的课程讲授,提出意见,传授教学经验,让青年教师了解自身出现的教学问题,并加以改正,能基本胜任日常的教学工作。

二、创建优质人才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待遇

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有所增加,随着数量的与日俱增,创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成为教师能够持续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条件。随着一些高校出现青年教师流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师不满于现在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待遇无法达到他们的预想水平,高校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了吸引力。许多的年轻教师也是刚走出校门,经济基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就会相应的影响到科学研究的创造水平,从而影响到对待教育的态度问题。经济地位水平不高会导致年轻教师对待事业的受挫感加重,使他们对自己事业前途感到迷茫,从而失去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因此,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整体待遇,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鼓励人才创新,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制定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激励制度,要形成积极参与,敢于竞争的人才竞争机制,适当拉开差距,重点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整个队伍与拔尖人才之间的关系,不能专注于拔尖人才而忽视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一边兼顾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上,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竞争,与优秀老师相互学习经验,共同成长。同时应加大对青年教师成果的奖励力度,对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教师要着重奖励,树立榜样,激发青年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年教师整体参与并提高自我的氛围。

(二)完善学校建设,创设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高校应重视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学科实验室的建成有利于教师应用最新的技术支持来创新科研成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福利与保障,尤其对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需要采取倾斜政策,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利于他们更够在教育事业上发挥更大的潜能。对于有住房困难,或是工作单位与家的路程较远的教师,学校应努力建设校园小环境,在校园内为教师安家置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完善工资管理制度,提高教师整体待遇

目前,从高等学历人才的职业选择分布来看,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依然不是高学历人员的首选职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工资和待遇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方面,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高校方面,要在国家工资政策的范围内完善工资结构,对津贴与奖励制度要切实规范管理,制定真正可行的方案,使一些在教育过程中研究出成果的精英教师能从中获益,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高等学校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不仅要从根本上稳定高校青年教师队伍,还要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从而更能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池志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禹奇才,张灵,吴开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地方院校人才强校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6(5):22-24.

篇8: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考

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考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影响到综合国力和整个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当前存在的一些客观实际情况影响了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本文试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结合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现状.就如何实现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建设一支高水平、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进行了深入思考.

作 者:黄敏华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人事处,广东,广州,510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7) 分类号:G45 关键词: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   协调发展  

篇9:对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考

要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提高班主任素质是基础,明确班主任职责是关键,创新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是根本.完善班主任的监督、考核制度是保证.因此,要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作 者:逵应坤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刊 名:河南教育(高校版) 英文刊名:HENAN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班主任   队伍建设   职责   素质   创新  

篇10: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

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

一、建设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重要性

1、顺应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的各类需求。如今,国家已经完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知识环境中,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方针的有效落实,高校成人教育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不仅需要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性人才,同时还需要为国家的教育体系的改革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在开展教育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学校中的教育人员以及教育队伍的管理者。教育管理队伍的工作职责范围较广,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课程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教学课本的编辑和改进等等。为此,由于成人教育管理队伍能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所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建设是所有高校都需要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2、顺应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求。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教学制度为学分制,但是为了能够让此套制度更好的符合新时期中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结合当前的现状对其中的细则进行改变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这也就意味着成人教育的管理队伍将会面临着更有难度的工作内容和更大的工作量,为此,在建设管理队伍的工作内容中加入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能够让管理人员更加熟练的运用相关的管理知识来应对教育模式创新中的'各类需求。

3、符合新时期成人教育的管理条件。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十分符合新时期下成人教育管理的各项基本条件,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培养人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不但能够将国家对于成人教育的管理要求进一步实现,同时还能够赋予整个管理队伍以崭新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第二,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对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制定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严格的要求,从而让成人教育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第三,实现民主化管理。通过树立积极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管理民主化的目标。

二、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

高校成人教育在我国整个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并且同其他的教育形式相比较,其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和整体素质的向前发展带来更加有效的推进作用。如今,我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成人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技术能力较差以及个人素质较为匮乏的现象,而高校成人教育的出现正好能够有效的改善国家的这一现状,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是整个高校成人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他们不仅为顺利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还有效的推动了成人教育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国的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挑选了几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分析:

1、缺少重视。目前,仍然有很多高校针对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在他们的认识当中,学校中的管理者所负责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可有可无的,无非是编排课程、制定考试时间以及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等等,而这些工作完全由普通教师就能够完成,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对教育管理队伍进行所谓的建设。基于此种情况,校方中的人事部门就开始忽略对管理者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各种要求,从而将一些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硬加到教学管理的队伍当中。长此以往,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就越来越低,从而就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始转型和升级,包括增加学校规模、扩大师资团队以及改革教学方法等等。其中最受到校方所重视的就是师资团队的扩充工作,他们认为,教师队伍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保证,所以更加把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关工作抛在了脑后。

2、缺少创新性。我国的教育体系一直都沿革了老一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制度,这种死板且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学管理方法不但让我国的高校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当中,同时还严重的扼杀了高校对于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以及教学科学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校方的管理人员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只有对国家的指示言听计从,对领导的命令完全执行就是最为正确做法。然而,在新时期当中所出现的教育创新和知识改革让这些按部就班且充满惰性思维的管理人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从而根本无法适应这种现代的教学管理模式。

3、缺少稳定性。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中的成人教学管理队伍都存在流动性大以及人员变更频繁的现象。一些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知识素养的管理人员认为,在此岗位之中根本无法将自己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由于管理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校领导的重视,从而更加让他们形成了存在感缺失的心理状态。另外,这些管理人员的升职机会和加薪机会很小,并且所享受到的额外福利也比其他岗位中的教师要少的多。长此以往,这些在岗员工的负面情绪就愈来愈多,从而严重的缺少应有的工作积极性,在开展工作时也是抱着一个应付了事的态度。尤其是针对院系级别的管理人员来说,频繁换工作的现象更加的严重,一些人甚至仅仅做了几个月就被调离了岗位。这种极度缺乏稳定性的教学管理队伍不但严重的影响了高校成人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在频繁的工作交接中遗失了很多重要的管理资料。

三、如何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相关措施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在新时期当中,我国高校成人教育队伍的建设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需要完成的就是结合实际现状来针对当前的问题制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

1、改变旧思想,增加对建设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开展成人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也是新时期下知识经济环境向前发展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那种守旧思想,正确的认识到成人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此外,伴随着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队伍的效能也逐渐的显现出来。为了能够让在岗的管理人员更具工作积极性,校方应该从基础培训、职位提升、薪资待遇以及学历要求等多个方面来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建设,从而为管理人员创建出一个优秀的工作环境和平等的升职机会。

2、引进新式人才,创新原有队伍。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成人教育在社会中的高度普及,继而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到了成人教育的团队当中。然而,由于高校中的管理队伍存在着管理人员匮乏以及管理模式守旧的现象,从而无法很好的适应学员增加以及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此,高校应该对原有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及时的更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招聘更多的不同专业人才。此外,在开展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的过程当中,校方还需要将责任进行细化,继而让每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管理不好以及不会管理的现象。

3、稳定对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中都设有教学中心或教学管理处,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管理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以及晋升标准同其他职工教师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一现象不但让管理人员在心理上存在较强的落差感,同时还严重的影响了整个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为此,校方如果想要将管理队伍建设的更好,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管理队伍中的这一问题。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适当的关怀管理人员的日常生活;其次,赋予管理人员更多的晋升机会,结合他们的工作内容适当的增加薪水;最后,允许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实际教学当中,帮助他们找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所应有的存在感和自豪感。综上所述,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是整个成人教育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之一,一个具有较高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团队不但能够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间接的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向前发展。为此,在新时期当中,我国的各个高校应该进一步的加强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而让其能够辅助高校的成人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功利主义和主义社会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论文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下岗职工就业的指导工作的论文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索的论文

高等学校辅导员浅谈多校区办学模式论文

落后地区二本高校统计学教改初探论文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的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途径的论文

地方高校学风建设探讨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正确职业观的研究论文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论文2023-03-20

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论文2022-07-10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论文2024-02-22

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学生管理思考论文2024-01-11

青年教师课堂学风建设研究论文2023-08-25

试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趋势分析教育论文2022-05-06

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2024-01-01

浅谈科学健身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2023-07-13

试论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2022-09-23

校外学习中心评语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