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时间:2022-06-06 05:22: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精选9篇)由网友“幕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篇1: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在人的个性品质中,即有惰性、保守性、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也有独立性、开拓性、进取性、坚定性等积极个性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人个性培养中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极个性品质的作用,激发积极个性品质的发挥。……

一、当代人个性培养的内容

当代人的个性培养重在个体主体性的培养,因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每个人的主体性是不同的,不同主体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哲学上的“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统一:主体性越强,其个体性也越强,反之亦然。因而个性培养重在主体性的培养,它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能动性是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

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计划。在计划的实现过程中,将经历各种选择与困难,这就要求主体发挥个人的主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实现目的。具有能动性个性特征的个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他们能自觉地调动潜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自主性是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

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非依赖性的人,它意味着“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样的人,具有自立、自为、自强的品格特征,既是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是自我意识的主导者;既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的求取发展。

3.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

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具有创造个性特征的个体,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设想并进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对新事物很敏感,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着强烈的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敢于献身。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终目的。

二、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人的个性培养

时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有所不同,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葆青春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多元时代,是一个个体要求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示的时代,是一个呼唤能力与个性的时代。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当代人的个性培养。

1.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成三个基本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中,人与人之间表现为宗亲、血缘关系,以直接的统治与臣服的关系为基础,个人只是“狭隘人群的附属物”;第二个历史阶段中,市场经济以物的`经济联系(商品、货币的交换关系)代替了人的依赖关系,资产阶级在把人从神和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同时,却又使人落入资本的奴役,落入异化的劳动中;第三个历史阶段中,人不仅摆脱了人的依赖,又摆脱了物的依赖,不仅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从马克思的人的发展阶段理论我们也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历史,是人们向往、追求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社会越向前发展,社会生活就越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联系,就越是要求社会成员发展多样的个性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人的个性,不断确立和弘扬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为当代人的个性培养服务。

2.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性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是肯定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它要求商品所有者的个人摆脱各种社会限制和束缚,独立自主地走向市场,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进行竞争,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就呼唤人的独立精神和独创精神的培养。不仅如此,它还把个人利益的立足点放在生产者自己劳动所得的基础上,肯定个人劳动所得的利益,为有个性的个人创造更高的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社会舞台,要想获得成功,要想避免失败,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主性,施展人的能力。市场经济呼唤主体性个性特征的培养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论、人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地位的本体论基础,更是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顺应现时代的潮流,为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于主体性个性特征的培养。

3.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①社会层面,即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教育;②道德层面,即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重视和追寻;③人学层面,即对自身的关注、尊重和自主性的高扬和发展。这三个层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首先着力于人学层面,关注和尊重个体自身,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提高;反过来,社会和道德层面又将促进人学层面的发展,因为政治和道德的提高有助于人性的丰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着力点放在了社会与道德的层面,过多强调培养继承既定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个体,忽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问题;过多强调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的需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忽视了个体个性发展的需求;过多看重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合理化价值”,忽视其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目的合理化价值”;在方法上多采取强制管理和灌输,忽视教育对象人体的内心认同。这种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模糊或淡化,片面强调培养和塑造听话、服从、谦恭、克制和无私的形象,使人的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导致教育对象抹灭自身个性去适应“大一统”的严格规范要求,失去了建设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参与知、情、意、行的道德实践过程的内在热情与主动精神,甚至出现“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这种传统模式,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人个性培养中的作用

对于当代人个性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的过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相关服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和责任意识保证。

1.思想保证。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也要以此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非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丧失、缺乏主见、盲目随从的个体,绝非“单面化”和“畸形化”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并激发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所谓“右”,就是思想保守,认为个性张扬冲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维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纠正那种过分强化组织与领导、漠视甚至扼杀个人的虚假的集体主义,把个人作为历史的要求和归宿,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全面的能力。所谓“左”,就是认为个性培养就是个人主义、个人的自由主义和标新立异,就是与社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弛。思想政治教育要让人们明白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个性塑造不是等同的;要让人们明白社会、道德、党性与个性塑造不是矛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性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个性是有道德的个性,道德是有个性的道德,任何离开个性说道德和离开道德谈个性都是不科学的;要让人们明白我们所倡导的道德是为了促进人的个性充分正确发展的进取性道德,而每个人张扬个性,发挥能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则是最大的道德。

2.环境保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人们作“出头的椽子”、“出林的鸟”,还要为之营造出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不论多么与众不同,都要宽容;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不同的观点也要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包容别人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对别人不能责全求备,不能要求尽善尽美,作到兼容并包,以形成宽松、包容、积极、健康的氛围,以促进个性发展。

3.方法保证。

要培养千姿百态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几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提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他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是在“统一”的要求下进行的,其最终仍然是为了达到统一与整齐的目的,为其统治培养听话和服从的个体,这就为“因材施教”留下了深刻的局限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既承认个体先天素质的差异性,更承认后天教育效果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因材施教”,培养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性、创造性。通过“因材施教”,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是“社会道德意识个性化”,即将作为间接、渐进、普遍性的原则转变为具体的、丰富的、个性化的信念、理想、守则,使之成为个人的精神支柱,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建立在这种思想指导上的“因材施教”,其针对的“材”不仅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还包括他们的心理、生理、需要、动机、情感、欲望等人格特征;它所实施的“教”不再是直接灌输、强制执行,而是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将社会要求向个体需要转化,将认同的社会主体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体头脑中的品德观念,使社会道德作为规范成为个体的道德愿望,内化为个性心理品质保留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

4.责任意识保证。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让受教育者正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坦然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克服消极个性,培养积极个性。特别是在个性塑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受到种种限制,这就要增强主体的个人意志,培养其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视自己,还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个性培养不仅在于个体的完善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发展而培养,个体还要对社会负责,践行其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个性发展是同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个人的前途理想和能力置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中,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实现的可能,任何游离于祖国和人民的个性和张扬都是极端个人主义的。我们所要培养的积极个性决不是无视社会责任与义务的个性,决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它是以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为底限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需要的多样性与社会现实的条件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体活动的随意性与社会生活的规范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体活动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索取与奉献、享受与创造的关系,增强个体主动的接受教育和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分辨是非、自主选择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篇2: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在人的个性品质中,即有惰性、保守性、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也有独立性、开拓性、进取性、坚定性等积极个性品质。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当代人个性培养中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极个性品质的作用,激发积极个性品质的发挥。……

一、当代人个性培养的内容

当代人的个性培养重在个体主体性的培养,因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每个人的主体性是不同的,不同主体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哲学上的“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统一:主体性越强,其个体性也越强,反之亦然。因而个性培养重在主体性的培养,它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能动性是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

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计划。在计划的实现过程中,将经历各种选择与困难,这就要求主体发挥个人的主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实现目的。具有能动性个性特征的个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他们能自觉地调动潜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自主性是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

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非依赖性的人,它意味着“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样的人,具有自立、自为、自强的品格特征,既是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是自我意识的主导者;既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的求取发展。

3.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

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具有创造个性特征的个体,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设想并进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对新事物很敏感,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着强烈的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敢于献身。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终目的。

二、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着力于人的个性培养

时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

[1] [2] [3] [4]

篇3: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性培养的重要作用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性培养的重要作用论文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而且是一个能让每一个个体的要求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的时代,是一个注重个性和能力的时代。本文将着重探讨个性培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对个性的培养、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个性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作用

一、个性培养的内容。

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而且每个人的主体性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主体性在个体的身上有着不同的展示和表现,哲学上这种个体的不同表现称之为“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提到,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都是统一的。人的主体性越强,人的个体性便越强,那么这个人便更具有自身的个性。反之,人的主体性越弱,人的个体性便越弱,那么这个人便具有较少自身的个性。所以,个性的培养离不开主体性的培养,个性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便是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对于被动性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在人的主体性有计划的实现的过程中,将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也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便需要人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求主体必须发挥出个人的主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特征的个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不仅如此,人们还能够自觉的调动自身潜藏的无限能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自主性的培养。只有存在依赖性,才有主体性,所以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具有依赖性的人。因为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自立自强、坚强进取的品质特征,既能够积极的调控好外部的客观环境,又能够主导自己的主观意识。培养人的自主性,能够调动和支配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能够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独有的能力和品质,从而最大限度的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是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不仅是超越外在事物,也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它能够充分的表现出人的主体性。具有创造性的个人品质特征的个体,不仅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而且非常具有批判精神,能够独立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才能真正达到个性培养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对个性的培养。

首先,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根据历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来看,马克思把人类的发展概括成三个非常基本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宗亲和血缘关系,个人只不过是“狭隘人群的附属物”;第二个阶段是市场经济以物的经济联系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第三个阶段是人与人之间不仅摆脱了相互之间的以来,也摆脱了对物的依赖,成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社会向前发展的速度越快,社会生活越丰富多彩、多样化,越需要人们发展和培养自身的个性。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人的个性,不断的确立和弘扬人类个性培养的基本趋势,充分调动人们对于个性培养的重视。

其次,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性要求。现如今,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是肯定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它要求人们摆脱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性研究王红梅(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 陕西省 721016)摘 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而且是一个能让每一个个体的要求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的时代,是一个注重个性和能力的时代。本文将着重探讨个性培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对个性的培养、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社会上的一些限制和束缚,独立自主地走向市场。人们只有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进行行业竞争,追求自身的目标,这就需要人们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个性的培养。

最后,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进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教育;对道德信念和人格、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重视和追求;对自身的关注和尊重以及自主性的张扬和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由浅入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个性培养,个性培养有利于创造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三、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首先,个性培养有利于提高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给人思想上的保证,包括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且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个性培养能够促进人们提高创新意识和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现的垫脚石。人们的个性和差异性是创造思维生成、发展的环境和土壤。独特的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意识存在于人的个性之中。只有不断培养人们的个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其次,个性培养有利于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人们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全面发展营造出了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其他人的观点也要认真的考虑。这样有利于人们学会与人合作,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包括能力与个性的发展。

最后,个性培养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善。正是由于必须要培养人的个性,现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倡培养人的个性。在培养人的个性的同时,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同时还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在教育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变,鼓励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率。个性培养促进思想教育方法完善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发挥其功效。

四、总结。

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非常之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是为了要引导个体正确的处理好个人需求的多样性与社会现实的条件性和束缚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体活动的随意性和社会生活的规范性的关系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人们摒弃消极的个人品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发展。个性培养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篇4: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内容提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存在的理论依据,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作了概括。本文认为,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随着经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1](P119)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经济价值,实际上要回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表示怀疑,自觉不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建设分离开来,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反而是浪费时间。这正是导致有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手软、一手硬”,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的认识根源。因此,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从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的问题,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

1.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来看。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充分肯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指出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并往往决定着历史进程的特点和特殊的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P9)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理论说服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就是说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马克思关于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明确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P840、83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根据现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即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精神文明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文明。这种反作用不仅集中表现在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思想理论、道德观念直接为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服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直接参与物质文明的创造,并使精神文明的成果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物质成果。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并从综合国力的高度论述了精神力量的价值。“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4](P14)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无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与转化,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的实践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2.从经济与文化、道德的相互作用来看。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价值意义,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和道德的条件。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生活既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的精神力量、文化价值取向也对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马克斯・韦伯曾对此作过深入而专门的探讨,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与发展归功于新教伦理,是这种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伦理、价值观念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当时并不发达和强大的欧洲产生。[5]他认为,在任何一种经济模式背后都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与这种经济模式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价值观念决定着这种经济模式的成败兴衰。当代西方一些“发展论”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中的思想理论、伦理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等,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因素。正是在此意义上,“发展论”学者们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理论与产权理论、国家理论一样,构成了现代经济制度变迁的三大支柱。即使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学”,也把人的价值观念作为重要因素纳入经济科学的视野。政治思想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协调、整合、规范和激励功能等方面。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合理健康的道德信念和规范构成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必要的公共伦理信念和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普遍可能和持久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诚实守信之于交易行为,勤劳节俭之于资本积累,团队精神之于企业的组织和发展,社会道义和人道精神之于经济管理等,就是最好的说明。许多研究表明,道德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社会资本,道德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在其近著《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通过对欧美、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社会信任度差异的实证审察和分析,揭示了诸如诚信一类的“社会美德”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经济生活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6]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除了通常所说的市场调节(“无形之手”)和政府调节(“有形之手”)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和调节手段之外,还存在着介于“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之间的第三种调节,即习惯与道德调节。道德力量不仅影响资源的配置与经济活动的效率,规范经济行为和提供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正义(包括分配公平),影响社会协调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他在《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一书中明确指出:“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被执行的场合,习惯与道德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7](P134)而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道德环境,提高个体思想道德素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使命。

3.从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

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不仅由

人的数量来表示,而且也由人的素质来表示。在技术水平既定的前提下,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于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7](P50)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

智利知识界领袖萨拉扎・班迪博士回顾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道路时,曾深刻指出: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8]当国民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封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时,就会构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乃至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等,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8](P4)这充分说明了人的素质的改变是获取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就体现在通过“人”这一中介来参与社会生活,影响经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具体体现

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经济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所谓宏观作用层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道德和经济思想,即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在宏观层次上作用于经济以外,还在微观层次上对经济的发展直接发挥作用。人是经济的主体,作为具有思想意识的人,他们的经济行为、经济生活总要受到一定思想意识的支配。在现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人们确立现代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1](P120)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思想理论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表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同人们思想的解放、理论的创新和民族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紧密相联。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实现中华腾飞的宏伟蓝图,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民族自立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总是以其特有的价值导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以自己的思想体系影响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价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播,通过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为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邓小平一再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我们都很紧要。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面向新世纪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高度,告诉人们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揭示发展经济对民族和国家的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奋发图强的信念,振兴和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富而忘本”、“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使人们从“思源”中领会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富而思进”,加快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创业”提供精神动力,为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高阶段作好必要的思想准备。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弘扬先进的经济文化、经济伦理和经济思想,在全社会倡导进步的发展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树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提倡科学合理的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经济精神。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适应与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社会心理、现代经济精神的形成过程。现代经济精神是贯穿在现代经济全过程,影响乃至决定经济发展方向的无形力量。具体地说,它包括经济行为合理、高尚的动机,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经济交往中的信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健康、文明的精神追求等。树立现代经济精神,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从五个方面实现精神转变,即:必须把贪欲财富的物质冲动、单纯谋利动机转变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成就感,使全民族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更高尚的动机;必须把庸俗化的重商主义转变为一种实业精神;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把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观念转变为一种互惠互利观念;必须从只把自然当成劳动对象、资源对象的意识转变为人与环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生态伦理精神;在财富面前,必须把安逸、享乐意识转变为一种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意识。[9]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现代经济精神形成、倡导现代经济精神方面应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10](P94)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为先进合理的经济模式,已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率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的经济模式。然而,市场经济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经济和道德上的两面性。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虽然具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同时也内含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和道德风险。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单

纯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效益最大化追求,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实利主义风气和个人利己主义冲动,而且难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更难以确保人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因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必要的社会规导和限制,它要求对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政府)的经济活动不仅有清晰的法律规范界定,而且有明确的伦理道德约束。换言之,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力保障,而且需要伦理规范使经济行为更加合理、更加文明。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一旦缺乏良好的道德环境、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往往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行为不正当,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效率,国家经济实力也不能真正增强。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行为主体如果自身缺乏基本的诚信,而彼此之间又没有相互的道德约束,行为必定短期化,导致假冒伪劣、合同欺诈、“三角债”恶性怪圈等现象出现。最终不仅企业会失去市场,行为主体也会因缺乏稳定的预期而对经济前景失去信心。据3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福建省企业家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诚信缺失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精神环境和社会风气。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经济的进步问题,客观地、科学地分析经济形势,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发展观念,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公平竞争、精诚合作,讲求信誉、竭诚服务,崇尚奉献、服务大局的良好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提高对社会发展前景的认同与信心,同时揭示改革过程中的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风险,引导和调整社会心态,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认识环境、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3.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与道德激励。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素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和影响生产的效率和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视精神激励和潜能开发,不仅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共识,而且已成为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如果说,在战争年代,面对无数艰难困苦,需要一股决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一种战胜困难的拼命精神;那么,在和平年代,面对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同样需要理想和信念,激发起人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激励。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正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精神支柱。如海尔集团的“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长虹股份有限公司的“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价值观;日本日立公司的“和、诚及开拓精神”的企业精神;美国杜邦公司“通过化学为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更美好的东西”的企业宗旨等,都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不仅对于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企业道德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等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精神状态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从而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进取精神、开拓精神的企业员工。企业文化不仅使人们有了明确的精神追求,还会营造一种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融洽人际关系,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把个人生存劳动的目的同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自觉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效率具有双重基础,即物质基础和道德基础。在经济分析中,动力来自个人物质利益的假设是有局限性的。人是“社会的人”,除了有经济需求之外,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利益这一基本动因之外,还明显受精神因素的制约。在个人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物质利益对个人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会有所减退,而精神激励和道德激励的作用将有所上升。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原则,充分尊重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工作方法,企业、社会公共目标的激励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都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管理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活动的效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导向系统,为人们“应该如何行为”提供了价值信念上的共识,进而减少人们合作行为的“摩擦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5]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6] 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7] 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8] 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9] 孟宪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4,(6);张玉来.市场经济需要现代经济精神――与孟宪忠教授对话录[N].人民日报,1995-01-19.

[10]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1] 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篇5: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论文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辨证 机遇 挑战

【论文摘要】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体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对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作了较深入地思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生、有无相成的,科学技术也不例外,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网络也是如此,它在推动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辨证的观点认识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双重效应,才能完成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思考之一:机遇

1.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域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互联网的产生、发展和运用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真正实现了人们常说的“天涯若比邻”。网络让用户有了更大的交往和交流空间,地理位置此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意义,因此,一方面,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拉近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与受教育者的距离,共同讨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不同地域的受教育者也可以共同来分享同一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相互交流,从而真正做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特性,即可以跨越空间传播信息,因此它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送到不同的地方,只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撤到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做到哪里。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有关专家也预测,没有围墙的网上学校,将成为21世纪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真正地实现全民化和终身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突破。

2.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即时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从时间上讲传统的第一、二、三媒体(报刊播、电视)在信息传递方面较为滞后,这一较为滞后的信息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比较慢,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及时传送到受教育者那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及时得到来自于受教育者的信息反馈,这使得教育者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产生盲目性,事倍功半。这些可以说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而第四媒体——网络与第一、二、三媒体相比在信息的传播方面非常迅速,不受时间的限制,即信息传播的全时非线性。网民可以在任何时间内接受和浏览任何有益的信息,真正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的愿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E—mail及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送到每一位受教育者那里。不仅如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可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教育者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受教育者思想状况,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还可以及时得到来自受教育者的各种信息反馈,从而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此外,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各种事物的变化速度非常快,新事物和新现象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都处在转型的加速时期,这从客观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而利用网络沟通的即时性这一特点,可以大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生动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许多,例如: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灌输法等,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要利用的是灌输法,这种方法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往往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由于网络的产生是建立在计算机运用的基础上的,因此,网络不仅可以处理文字和数据,还可以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多种信息,它可以将电脑、电视、录像、电话和传真等功能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交互功能,使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于声像之中,从灌输转到互动,从单色彩引向多色彩,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考之二:挑战

1.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有目的和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知识素质,这些素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说是足够的,但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特别是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仅仅具有这些知识和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能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因为网络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的媒体,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知识和素质方面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在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方面。

虽然计算机网络知识在我国许多领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熟悉和精通现代信息科学和网络技术。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控制网络能力是建立一支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不能熟练地在网上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能有效地控制网上的信息垃圾。

网络这一新兴技术是起源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据统计,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而我国在整个网络上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资源中仅占0.1%和0.05%。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懂英语或者说英语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就无法或者很难辨认网上信息的优劣,就无法控制网上的信息垃圾,就无法引导网络使用者去利用正确的信息,也就无法制作更多的英文网络版,扩大信息的对外输出量,就无法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外,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一个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进行思想理论的宣传、灌输与疏导,而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进行上述的工作,更主要的是利用网络向受教育者传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合理有效地控制网络,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提供者出现在受教育者的面前,与他们平等民主地讨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的实践中能否尽快主动地转变这一角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新的考验。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尽快实现网络条件下的角色的转变,不断地利用英语知识和网络知识及其他高科技知识丰富和充实自己,在信息网络化的潮流中扮演好引导者、传送者、控制者的角色。

2.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为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还必须了解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带来的挑战。(1)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挑战。思想支配人的行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用正确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行为,使这些行为符合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利益。然而网络的平等性和自由性等特点,使得掌握这一技术主动权和控制权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把网络作为他们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西方的政治观念、西方的价值观念及西方文化的主阵地,他们企图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树立起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弱化别国国民的民族文化意识、国家和民族观念。我们的受教育者能否战胜这一外来的侵蚀,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2)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伦理观念的挑战。网络在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网络犯罪在不断地滋生。一些人利用网络通过假冒、伪造、仿造和发布假信息等手段进行网络欺骗,还有网络盗窃(主要是信息和数据的盗窃)、破坏计算机程序、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等等违法犯罪行为。此外,互联网的一些网民对网络达到了“一网情深”的地步,他们可以没有家庭、没有亲人但是不能没有网络,因此,为了网络他们宁可抛弃家庭和亲人,还有一些青少年为了网络而弃学。据江苏省有关资料表明,在江苏高校退学、试读大军中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过度迷恋电脑娱乐,网上聊天所致。这表明,网络对受教育者能否正确对待网络,继续坚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一个挑战。

篇6: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着受教育者行为的价值取向。虽然网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网络世界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但是网络世界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纯洁,网络世界中也有许多黄色的信息、暴力信息、颓废的信息和宣传西方政治色彩的信息。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如何对待网络上的信息,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也说明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必须增强网络意识,利用网络加强伦理道德、理想和信念及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针对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行为、“国家主权过时论”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政治观和民族文化意识方面的教育。

篇7: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所谓的环体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其相应的设施。具体地讲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在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助于约束人的思想品德的负发展,有助于规范人的思想品德。我们的传统社会是一种相对封闭型的社会,因此,在没有受到外来因素冲击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内的宏观环境还是国内的微观环境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稳定的,这非常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网络社会的到来,国内相对稳定的环境受到了异质文化——西方价值观、世界观的冲击,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网上频频出现“谈情说爱”、“坑蒙拐骗”乃至“行凶打劫”,此外,网上的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骚扰、信息掠夺、信息的渗透与反渗透等也经常出现。如何净化被污染的网络环境,如何净化被黑色信息所污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都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借助于第一、二、三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借助于网络这一媒体。然而,我国目前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有许多“被网络遗忘的角落”,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与网络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网络信息产业,提高网络技术水平,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总之,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无视网络带来的信息垃圾,应该主动地学习网络知识,研究网络技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尽快构建一个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篇8: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可表述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这是因为,它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具有历史性.

作 者:王宝中  作者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1 关键词:思想政治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基本规律  

篇9:论现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现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只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 者:唐军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18)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实践理论   策略  

弃“唯论文论”助推个性发展

关于和谐与发展的作文

蒙田论个性特点论文

疫情下新教育随笔

《差异教学论》读后感

新教育随笔100字

新教育随笔感悟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新教育随笔q

新教育图说美好随笔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精选9篇)】相关文章:

音乐新教育随笔2023-03-31

论文学艺术与人的意义世界2022-05-21

教师新教育随笔2022-05-06

读《差异教学论》有感2023-02-19

论幼儿线描画能力的培养论文2022-11-05

论团队精神2023-07-10

教育随笔:读书才是出路2022-04-29

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论文2022-04-30

试论因特网对当代人行为方式的影响2023-01-16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2023-06-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