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

时间:2022-07-13 05:24:3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精选20篇)由网友“HUIFEIDE”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

篇1: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

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

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

作者/ 孙百臣

在目前各高校课时压缩、教学时间减少的情况下, 如何多快好省地展开应用写作课的教学?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建了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收到了以少胜多、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一、什么是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由某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

应用写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行文时间”, 即作者撰写应用文的具体时刻, 它包括事前行文、事中行文、事后行文三种情况。行文时间至关重要, 对于庞大、繁琐的应用写作系统具有微观和宏观的制约作用。①根据行文时间, 我们可以把应用文系统界定为事前行文、事中行文和事后行文三大部类系统, 各自的代表性文体分别为计划、控制分析报告和总结。按照这三大部类系统, 对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等进行组织和安排, 就形成了应用写作的部类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 我国应用写作的教学和研究都是在分析的方式、方法下进行的, 即先将应用文分为两大类别―――私人文书和公务文书, 再将两者(主要是公务文书)进一步细分, 从而具体深入地研究和把握各个文种的特点及写作规律。这是应用写作教学和研究的第一阶段―――微观分析研究阶段。本阶段逐渐形成了总分式个案分析的教学体系。从逻辑发展的顺序看, 应用写作教学和研究的第二阶段是宏观综合研究。我国应用写作的教学和研究, 历经30 多年的学术积淀, 形成了相当丰富的微观分析研究理论成果, 为第二阶段的宏观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刘翔飞在《商务文秘写作教程》前言中指出: “目前,流行的各种应用写作书籍大多是按文体逐一讲述写作方法, 形成一种无规律可循的状况。本书作者经过多年摸索, 将300 余种商务文书按其表达方式归结为五种基本体式……首先讲述每一体式的共同写作规律, 然后再选出几种典型体例加以研究、印证, 以使读者做到一通百通。” ②最近,潘峰在其论文《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构建文种群的设想》③一文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应该说, 目前是应用写作教学和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宏观综合研究的时候了。

适应本阶段的特点及要求, 我们应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创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科学有效地整合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取得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应用写作水平显著提高的效果。

二、为什么要创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应用写作与基础写作相比, 具有文体文种数量丰富、行文过程讲究程序、格式结构模式化的显著特点, 因而呈现出复杂性与单纯性的对立统一。由于快捷、高效的实用需要, 应用文具有统一规范的特点。这种规范, 是指民间通过约定俗成, 官方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手段对人、事作出统一规定和要求, 主要表现在对文种的行文功能、格式构成、正文结构、表达方式方法、行文语言文字要求的统一规定上。微观分析研究的目的, 是研究和把握私人文书和公务文书的文种特点及写作规律, 因而一般采用总分式个案分析的教学体系。这样做的结果是, 在准确、清晰地研究和把握了应用文文种特点及其写作规律的同时, 带来了教学用时较长、分析研究成果偏于对象的特殊性而缺乏抽象概括的一般性, 不能收到因事见理、举一反三的显著教学效果的`弊端。这种弊端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基于长期应用写作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对应用写作学科理论建设的深刻关切,我们提出创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构想的主要理由如下:

1.应用文种类繁多, 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时间多, 且教学内容时有重叠、交叉。2.现有应用写作教学时间不断减少, 教学只能抓大放小, 择要进行, 难免顾此失彼。

3.创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可以采用科学有效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 展开涵盖整个应用写作的教学。建立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可以大量节省教学时间, 显著增强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必将多快好省地提高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 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实际能力。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很大, 可望对应用写作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如何创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 大体应由总论和第一编“事前行文的应用文写作”、第二编“事中行文的应用文写作”、第三编“事后行文的应用文写作” 构成。每一编的内容可由“代表性文体写作专论”和“同一部类文体写作指导” 构成。具体内容见上表。

创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并以此展开应用写作教学, 可先用6 学时重点讲解事前行文的应用文、事中行文的应用文和事后行文的应用文等三大部类各自的代表性文体计划、控制分析报告和总结的写作, 再分别用4、2、4 学时进行三大部类文体的写作指导, 共用18 学时即可讲完、讲好多达49 个文种、涵盖全面的应用写作课程, 教学效果可谓多、快、好、省, 教学质量必然显著提升。当然, 创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 集大成的工作还是研发和编写“应用写作部类教学教程”, 同时做好主讲教师的培训工作, 并展开几轮教学实验, 才能使之完善、成熟。

注释:

[1]孙百臣。试论“行文时间”对应用写作的制约作用[J]。秘书之友,(12)。

[2]刘翔飞。商务文秘写作教程[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3]潘峰。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构建文种群的设想[J]。秘书,(1)。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高职学院)

篇2:酒店管理三级教学体系创建论文

酒店管理三级教学体系创建论文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从行业的反馈来看,酒店管理专业存在三大弊端:一是不能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传统实践教学科目繁多,往往要求面面俱到,学生缺乏可选择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学分制改革的要求。三是不重视实践教学的体系化建设,没有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加以强化和研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

一般院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都比较明确,但各旅游院校共同存在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制定实践教学的独立计划;二是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不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实践结构不合理,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四是实践岗位教育目标缺乏细化。

2.教学以认知性为主

酒店专业实习以认知性为主,几乎都是一人一岗,完全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酒店管理专业以往的实践教学以认知性实践为主要目的,从已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教学看,缺少对饭店经营管理方面的训练,缺少求知性内容。浅尝辄止是目前实践教学的弊端。

3.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学校自身条件限制,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仿真实训室中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严重匾乏,导致训练结果不规范。

4.实习基地发展滞后

高职高专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与校外酒店企业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习实训主要依靠系部或教师及同学自己联系,不具备稳定可控性。这种实习关系比较松散,也缺乏安全性。

二、酒店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思考

1.对“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诠释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校三(两)年期间,有一年(半年)时间是在高星级酒店实践,而酒店实践的时间多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在校的第一年和第三年(第四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包含一定实践性内容;第二年(第三学期)以酒店实习为主,学生按学校的实习教学大纲和酒店的培训计划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学分。形成了“学———工———学”交替形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形式。按照这种“学———工———学”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没有“两张皮”现象,他们专业思想巩固,实际工作能力强,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经验,不但有语言素养,而且动手能力强,同时对服务管理还会有一定的创造性,是旅游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入校后学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和行业所要求的人才规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首先进行专业思想的培养和学习专业技能课,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专业思想,不好大喜功,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思想,为他们今后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学生一年在学校、一年在酒店,或者半年在学校、半年在酒店,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是交互进行的,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三,由于学生有了前期实践的经验基础,在后续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教学中,有利于他们理解酒店经营和酒店管理理论、理念,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其自身的体验丰富所学的服务与管理理论,这种例子在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和美国夏威夷康奈尔大学的毕业生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和自我设计的空间,学生经过“专业知识学习———工作实践———管理理论学习”(学———工———学)的学习过程,对酒店业有了清晰的了解,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定位。有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酒店工作;有的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一步去深造,今后成为酒店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也会有少数同学感到酒店工作不适应自己,他们可以及时调整专业,并不影响自身的发展。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借鉴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经过长时间探索而逐渐被认定的,其产生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产生在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关于“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20多个年头。在旅游教育发展的初期,我们曾经对国际流行的“前店后校”或者“下店上校”的“店校合一”办学形式进行过充满热情的实践。但是,当我们积极借鉴国际旅游教育经验,按照自我设计的蓝图进行自我规划实习饭店的时候,都无一例外遇到了经费筹措不畅、投入与产出不对称的矛盾。无论是原上海旅游专科学校的天马大酒店、天津市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的帝城酒店,还是各地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内宾馆,在实施这种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店校合一”模式中似乎都不成功。从理论上看,这种实践是符合旅游职业教育特点的;但是实际上,尽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发挥过不同程度的作用,却无蓬勃的生命力,有的被迫转让,有的破产,有的则演变为实际意义上的招待所。这种现象和矛盾的普遍性引起了我们的反思,首先,它使我们认识到十年前“店校合一”被旅游教育界公认为是培养高质量旅游人才的有效途径时,我们只注重了对这种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效果的宣传,而忽视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生存条件的研究与分析,其实,任何教育形式的形成都与它所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分不开;其次,在我们实施这种教育模式时,只是过多地注重对他国旅游职业教育模式的模仿,而对如何分析追述世界职教发展轨迹,结合本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旅游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不够;第三,我们对旅游职业教育深层次的认识也明显不足,旅游职业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现代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学校的发展不能只从主观意愿出发,必须十分重视学生所生存的客观现实环境,要把学校发展放到社会大环境中,放在市场经济的的大背景中去考虑,准确地把握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因地制宜,作出理性而科学的决策才是切实可行的成功之道。通过对比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发现德国的“双元制”很值得借鉴。“双元制”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首先,他们的教学程序分为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训教学两大部分,学校的理论教学属学科本位教学模式;企业的实训教学主要采取“准备、讲解、模仿、巩固”四阶段教学法,与我们酒店专业学生必须到酒店实习获取实际技能十分相似。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的酒店管理专业采取“店校联合”是切实可行的最佳办学方式,与德国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式也十分近似。在学习与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世界旅游教育的基本轨迹和当前世界旅游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前者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后者或者加深对后者的理解。因此,在办学与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结合本国国情,办学形式以“店校联合”为主,教学方式采取“学———工———学”交替模式培养酒店行业所需人才。

三、酒店管理专业“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出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加以强化,系统构建现代酒店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国内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教学运行情况,该专业的实践环节可按如下三个层次、若干环节和模块的构建。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三级”实践教学新型体系。“三级”体系是按照“基本技能内容体系层、鼓励评估体系层、发展目标体系层”三级来构建的。

1.基础层次———内容体系层

基础层次教学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通史基础课程的实验、专业认识实习、基础课程的实训。其中,专业认识实习是通过组织学生考察学校周边的酒店等,使学生初步了解酒店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操作、管理环节和系统,以及酒店业的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度,通史基础实验主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外语口语会话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2.提高层次———鼓励评估体系层

提高层次是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特点提出的分类教育目标,即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职业化的直接为社会为酒店服务的酒店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该层次教学主要包括综合实习周、基础课程的实训。综合实习周在校外酒店进行。基础课程的实训项目有酒店礼仪训练、前厅技能训练、客房技能训练、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前厅接待训练、客房服务能力训练、餐饮技能训练等,这些项目在校内的实训中心完成。实训主要是结合相关课程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校内实训中心可以分别设置前厅管理仿真训练室、客房技能训练室、餐饮技能训练室、礼仪训练室。

3.发展层次———目标体系层

发展层次是培养熟练服务技能的酒店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具体实施计划和发展方向,是具体指导酒店管理教学实践的行为准则。该层次主要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第二课堂、课外科技创新和毕业论文等部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环节按照培养目标设置了前餐饮部实习、厅部实习、客房部实习三个模块,由酒店给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学生在酒店企业进行四至八个月的顶岗实习,从而锻炼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能使学生加强对酒店企业的体验,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用到实践中,再总结为学生自己的理论储备。酒店管理专业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由抽象到具体,由相对独立单一到科学综合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螺旋递进式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受到较全面、系统的综合训练。按整体化的要求,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确立,即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该体系是以国家教育目标体系为依据,以企业需求、学生要求为主导,以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这样构建的体系在遵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加强了企业对学校教学的特殊要求,还从发展方向上规定了实践教学的指导方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技能课程的有机结合。

四、新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对策

1.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控制力量

加强控制力量。管理体系要根据评估体系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重、并行、并举,螺旋递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两者紧密配合、相互衔接、齐头并进,不能把前者放在后者的从属位置上。构建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管理体系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控制器,必须加大控制力度。

2.内容体系的完善和谐

实践教学体系各具体环节要协同配合。增加综合实践周,为使学生在综合训练时间上得到保证,主干课程实训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40%。根据目标体系,建立、完善内容体系。

3.评估体系内外信息的搜集和加强反馈功能

评估体系作为感觉器,为确保初始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及时搜集内外部的信息。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场所,主要包括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实习饭店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属于评估体系中的内部信息。专业实训室主要完成酒店前厅、客房、礼仪、中西餐厅、酒吧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实习饭店烹饪仿真训练室主要进行烹饪、雕刻、餐饮制作等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课后演练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和实际工作的场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使学生有高规格的、稳定的实习场所,而且能够使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接触社会,使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弥补校内实践设备和场所的不足带来的局限性。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促使目标体系的更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感受到酒店企业氛围。在接受正规的酒店相关技能操作训练的同时,又为形成良好的行业素质打下基础。

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学校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目前,许多专业课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在短期内难以或不能很好地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因此,要鼓励教师到一线去挂职锻炼,培养实践经验,督促鼓励教师参加酒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以及再深造的机会,以提高教师授课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邀请酒店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篇3:物管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的论文

物管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的论文

一、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政策基础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1999年起,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至2006年,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提出了要求;[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在全国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强调了实践教学的迫切性。继16号文件之后,教育部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加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仅2011年,就出台了3部比较重要的文件:[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1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部都强调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为物流产业经济服务。

二、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我国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洋务运动所建立的一系列洋务学堂,其办学理念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致分为三类:方言学堂、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均为专科学校性质,相当于今天的职业教育学校,授课内容分别是语言、船务机械操作、军事指挥等,被称为实业教育。辛亥革命之后,许多教育家都对职业教育做了理论的探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并一直主张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他对职业教育的作用、目的、地位、方针、教学原则以及实施的方式、方法等都作了系统的论述,1917年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其理论研究奠定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停滞、发展、改革、完善、提高的阶段,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后,受到了西方职业教育影响,引入“能力本位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984年高奇先生主编的《职业教育概论》作为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理论著作的开端,现在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这些理论与我国政策一起指导着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近10年来才建立的新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至今仍在研究与探索之中。

三、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早在1916年,黄炎培先生就提出将“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故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定不能脱离理论教学,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模块进行。

(一)基础理论课程分项实践模块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一般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前者是一般经济管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如经济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经济法等;后者就是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独特之处的专业必修课程,如物流管理基础、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地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基础理论课程分项时间模块主要针对专业课设置,一般在专业课程理论讲解完毕或课程过程中穿插进行,以帮助学生掌握与这些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技能。如表1所示。

(二)综合实践模块

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践模块是在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针对三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开设,其目标是综合运用专业所学核心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接受物流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提高在物流管理实际应用方面的综合规划、设计、实施、运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在汽车物流、农产品物流、服装物流、有色金属物流、图书物流、邮政物流等兰州市“十二五”重点发展项目中进行选择,分团队各实践项目的具体内容。综合实践模块设计如表2所示。

(三)顶岗实习模块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确定了职业院校“2+1”的教育模式,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将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可在学生三年级时安排学生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实习,实地了解企业具体物流功能的运作、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和保养、企业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等,最终形成顶岗实习报告,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也是对其三年学习经历、理论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回顾和反思。同时,完成了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帮助学生尽快走入社会,适应工作。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逐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结合各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4:写作教学的归真:能力化写作体系的构建

写作教学的归真:能力化写作体系的构建

如何构建能力化写作体系,文章产生的路径是什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写作,文章从构建能力化写作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未简单探讨,力图把知识性的抽象理论转化为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的必备技能.

作 者:毛克强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刊 名:宜宾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7(10) 分类号:H193.6 关键词:写作教学   能力化写作   写作实践的实现  

篇5:浅谈如何对做好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

浅谈如何对做好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

应用写作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文章提出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

作 者:兰莹萱  作者单位: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7 9(9) 分类号:H193.6 关键词:应用文   写作   课堂教学  

篇6: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探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探究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重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测试,忽略了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指导,学生考完试之后,不能及时知道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哪,所以很难通过考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动态调整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关键词:中职 教学评价 过程实践 体系研究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每所中职学校都需要对本校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价,以便对他们进行年终考核、评优评先、奖勤罚赖、利益分配,同时激励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方案。不少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中,虽多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但往往以“师德”、“出勤”和“业绩”这三方面的评价为主,而对于“能力”(水平)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却往往显得空泛、不够具体或以职称、职务论高低。本文从教的评价展开了阐述,并作以探讨。

一、对中职计算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教学行为。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我们应该把教学设计看成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上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

教学设计包括对所教课程或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包括认知领域目标设计、技能领域目标设计和情感领域目标设计三大方面,这是“教什么、学什么”的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包括对所教内容的精心组织与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媒体的应用,这是“如何教、如何学”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则包括课堂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或课程终结性评价的设计,这是“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设计。

二、对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一般可以采用听课、评课、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评课的`方式又可以采用计算机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式进行。但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十大教学技能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内全部表现出来。因此,要对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价时,一般学校需要组织一个3人以上的专家小组,对计算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跟踪评价,同时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结果,才有可能对一个计算机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作出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三、对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其中,技术技能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让学生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树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上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比例达到1∶1。特别是在以实践为导向(行动为导向、任务为导向、能力为导向等)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一比例将会更高,对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中职计算机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一般有实验、技能训练、大型作业(课程设计)等。

对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不但要求计算机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丰富的实践性工作经验和实践性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求计算机教师对所教计算机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只有这样,在开展实践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算机实践课程计划,确定出准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

四、对计算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评价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要不要提出“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持反对意见的一方认为,开展教师教学研究必定会影响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持支持意见的一方则认为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相反,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赞同后者的看法。从全市中职学校的发展规律来看,哪所学校的领导重视了教学研究,哪所学校的发展就快;哪位教师重视了教学研究,哪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就肯定比别人快。身边这样的例证举不胜举。重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研究,表彰优秀个人和奖励优秀成果,促进计算机教师科研能力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工作。

篇7: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且对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如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一、学科的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做出预测与决策,其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而预测和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分析。社会、企业、民众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统计,且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年,统计学学科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同时,确定了统计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数理统计学(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卫生统计学(理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理学)。袁卫(2011)指出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开放的二级学科,凡是在前四个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可以在应用统计学中进行设置,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且其学科性质要求大力推广实践教学[1]。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二、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李玉萍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完整性、设置项目之间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套性等。如果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实践教学项目较少、项目之间存在重复或时间设置顺序错乱、师资不足导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2)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负责人可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或者在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验证分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周边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缺乏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财力、物力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化实验室,有些院系虽然有实践教学相应课程,但相应的配套实验室并没有建设完成或正常投入使用,这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如果需要分析周边实际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对外交流学习等,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果相应的资金保障不足将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4)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认为实践教学即为验证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案例或练习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简单分析即为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这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应用型大学角度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符合社会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其体系设计应该考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分析、理论验证等。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院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所处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带有自身特色而非同质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应互相关联。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开设实践教学的项目,而且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将各环节看成彼此相互独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

1.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中,可设置实践课程的包括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等。在开设时间的设置上,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其他课程开设;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计量经济学开设;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统计质量控制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能会涉及其他课程知识,其实践环节开设在最后。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上,应用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应用回归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与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在借助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老师需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了避免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开设实验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

2.综合实训教学

首先,学生对所学知识需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已掌握几种常用统计软件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最后,学生能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综合实训教学应开设在大三,并以项目课题、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推动综合实训教学。在设置过程中,综合实训教学需进行模块化,同时,避免不同模块内容同质化,需要指导老师对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综合实训教学包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实际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其成果进行汇报;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在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需将实际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设定分析指标、构建模型、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经济问题背景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块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衍生,并对综合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并在后期加以改进。

3.社会实践

除了统计模拟实验室以外,学生还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周边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其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去其他院校交流或统计培训、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等。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根据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专业技能。

4.毕业实习

在大四时,组织学生去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有关统计岗位实习,实习工作职责如下:

通过毕业实习,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执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切实做到工学结合,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去统计局、调查公司等与专业相关单位去实践以保证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用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完善统计实验室的使用功能

统计实验室的功能将对实践教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功能齐全的统计实验室不仅能保障本科生开设统计学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还能为专业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是承接校外课题及申报科研项目的基础。

(三)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

除了与统计局、金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外,还要与跟专业需求较大的市场调查咨询公司、大型企业加强合作实习基地的意向,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深入统计部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实践工作中。

篇8: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改进的思路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改进的思路论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评价体系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应当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但是从该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本课程一直处于被大多数师生忽视的状态。本文从课程教学体系的方面提出改进思路,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该课程一般是从一年级开始教学,课程教学时间根据学生专业进行差异化处理,或为1个学期或为1学年。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通常是各个地区指定的统一教材和大纲,其初衷少不了为了配合相应的计算机等级或证书的相关考试这一点。这使得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呈现出大而全的特点,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该课程的纸质和网络习题也是应有尽有。就这种教学设计体系的设计初衷而言,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这种教学体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效。

(一)学生忽视该课程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在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中已经涉及,理论上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学习本课程,应该没有很大的压力。但据笔者调查,近八成学生在中学阶段上此类课程时就是以聊天和玩游戏为主,这使得他们认为本门课程在高校阶段也是以娱乐为主,从而忽视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不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怎么也难学好的。

(二)教材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需要在计算机等级考试、职称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中进行考核,而不同的考试对知识点和技能掌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于是造成现在大多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考纲化现象严重。书中知识点极多,且编写得枯燥乏味,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连一些过时的知识点也依旧编写在教材中。即使在模块化或案例化教学的教材中,很多案例也是基于知识点拼凑起来的。学生在看这样的教材时,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学会某种“案例”的操作与实际生活有何帮助,于是便把本门课程的学习作为应付式的学习,得过且过。

(三)教学评价体系有欠缺

有些学校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有些学校则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某种等级或某种证书的考试,更有甚者以每分钟汉字录入速度作为考核依据,各种乱象不一而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四个字———应试教育。因材施教的古训被抛之脑后,不管学生的专业是兽医还是软件开发,反正都是统一标准的考试。考试结果直接和学生的成绩以及教师的绩效挂钩。在这种评价体系下,试问有多少师生敢不为五斗米折腰?

二、教改思路

(一)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作为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心态,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务必纠正学生对本门课程长期以来产生的错误认知。之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拿出对待专业课的态度来对待这门公共基础课。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才能做到像口号喊得那样———向45分钟要效率。

(二)合理并正确把握教学内容

笔者不反对依据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但古训也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说法。在眼下这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纷乱芜杂的时代,若以某本不合理的或千篇 一律的或因某种利益驱动而产生的教材进行教学,不仅是不负责的.问题,更是对学术的极不尊重。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应当因材施教,要以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涉及的信息化方面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教材或讲义的编写要符合学习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教师不能先对学生讲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怎样的,基于此种体系结构又提出数据总线等等概念。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而只能先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内部有什么硬件,这些硬件是如何配合工作的,然后在提及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之类的理论知识。相信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笔者理想中的情形是,学生可以把教材或讲义当作小说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天天在手机或各种Pad上爱不释手。一本接地气的教材或教师的讲义,远胜于“某某规划”的教材。

(三)构建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我想新东方不会要求他的厨师学员必须每分钟用五笔输入法录入60个汉字,而蓝翔也不会强求学开挖掘机的学员去把Excel数据透视表做得花样百出。既然本门课程是公共基础课,那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做个性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就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要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常识作为大众化的考试依据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一定要应付体制下的一些证书或等级考试,搞搞强化辅导也无伤大雅。但是在日常教学及其日常教学评价中搞统一标准无异于掩耳盗铃,有些贻笑大方了。

三、小结

本文是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后提出的教改方向,核心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笔者也期望将这些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教学是要以人为本,但是不能搞形而上学的东西,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分清此人非彼人啊。

参考文献:

郑凤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4).

篇9:探究创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探究创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根据青创会平台的毕业数据统计分析,有近750 万的大学生毕业,中国将有749 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 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 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 万。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双重就业因素的影响,使高校和学生的压力不断加大,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成为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面临的共同问题。追根溯源,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寻求以内部环境的改变来解决问题成为新的突破口。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成为迫切要求,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大类的代表具有研究的典型性。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要性分析

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 1) 课程设置现状

各大高校课程设置的大致情况是大一、大二年级以英语、数学、政治、语文等基础课程为主,同时会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相关学科如财务、法律知识的辅助学习,以做好充分的理论知识的铺垫,有少数管理专业课程也开始进行; 大三、大四年级主要集中专业课的深入学习。从表面看,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合理的循环渐进的过程,但我们忽略了大学生们已经具备的能力和他们所缺少的能力。在经过了高考的考验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他们急需的是一个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大学。目前从全国一千多所本科院校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 2) 其他形式的竞赛活动影响情况

为了促进人才的多方面培养,全国性的高校竞赛和本校内的竞赛活动络绎不绝,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相关的也是数不胜数。比如: ERP沙盘模拟大赛,工商管理案例设计和分析大赛,品牌推广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我们首先对这些竞赛活动的特点进行分析: 少数人员参加。参加这些竞赛的一般是有过参赛经验、学长带领、老师指导及少数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而大部分同学一方面由于对比赛的流程不熟悉、竞赛的内容有疑问,另一方面对自身的能力有所否定没有勇气参加。宣传形式较为简单。校内竞赛活动一般由学生组织和宣传,形式有展板、校园网、班内通知等,但对于学生疑问的解答和参赛的动员形式基本被忽略,使竞赛失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象。可见,其他形式的竞赛活动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力较弱。

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

( 1) 企业需求

管理人才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人才类型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产业、新兴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管理类型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企业管理人才可分为初级管理人才、中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根据他们在金字塔的不同分布,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企业任务,在企业需求上,初级管理人才拥有一定的需求量,位于金字塔中部和顶部位置的中级和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但由于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较高,相关人才还是比较匮乏。

( 2) 学校需求

学校的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最近,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各高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和行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实践是形成创新源泉的基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现高校自身发展战略和国家人才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 3) 个人需求

单纯的理论性学习会影响大学生的投入和专注,甚至反感,而实践是提高学习兴趣最好的方式之一,使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深入理解和探索的程度; 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前途的忧虑、对自身适应社会能力的否定使同学们需要相应的实践来应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以便于在以后工作中活学活用,快速适应。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及结构

1、确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

以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规定为标准,以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为依据,依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确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学业素质为前提,在学习管理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企业的管理有一定具体的了解,加深知识的巩固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创造敢于提问,善于交流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知识应用、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实践,利用学校或自己主动寻找实践、实习机会,适应社会、企业的人才要求,促进就业; 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解答、提供大量相关资料、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的一站式平台。

2、确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 1) 以体系性为基础

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安排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层次、顺序,保证其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促进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以达到预期目的。具体来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是管理、经济、法律、财务等学科构成的体系性学习;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需要从掌握理论知识到深入实践的循环渐进,遵循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 2) 以学生为主体

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具体体现在满足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大学生活的权利; 满足学生探索事物、实现创新的需求; 满足学生互动交流、寻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满足学生了解新科技、新方法的好奇心; 满足学生实践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 满足学生找到较好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

( 3) 以实践为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于其他教学体系的核心就在于“实践”。传统教学体系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重点,以完成培养计划为目标,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 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以改善教学体系为导向,实现就业为目的,以知识应用、思维拓展为内容,以实践为核心。需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来体现实践,如企业人员入课堂讲课探讨、项目设计等; 通过各种表现方式来体现实践,如活学活用、团队合作、企业参观等。强调实践,是我国教学体系创新发展,是应用意识提高的表现。

( 4) 以就业为目的

虽然构建教学体系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的结果,但必须明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就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能力要求设置合理的课程、制定相适应的培养计划、集中各种优势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培养出具有道德和文化素养、学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具有适应社会能力、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人才。

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 课程设置结构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课程的结构设置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课程的设置大致分为三部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实践课程又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和完全纯粹的实践环节。。

(2) 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采用将实践融于课堂教学、将实践融于模拟演练和实际行动三种方式。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丰富了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不忽略教育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注重工商管理基础能力的培养。基础是否扎实是影响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分析,在使同学们了解各优秀企业的同时,对企业管理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倾听不同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各种培训中使用的思维训练方法也可以组织大家在课堂上进行,提高大家对管理兴趣的同时,开阔思维、转变传统思维定式,合作配合等要素也可以同时体现。

注重工商管理专业模拟的体验。要使大家不仅在文字上了解管理,还要使大家能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到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过程。管理软件实验课、管理类模拟竞赛和管理角色扮演可以更深的了解管理、以便于所学知识的准确运用。注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操作。这个环节的实现比较典型的就是企业参观和实习,学校要加强校企对接合作,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实践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原因在各方面实行较少,那就是创业资金创项实践,即给每个学生等额的自己,让同学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各种能力去寻找创业项目,如果能最终获利则创业成功。资金方面学校可以联合一些合作企业或社会资助团体来解决。

注重工商管理专业科研成果的总结论述。在经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之后,在本科阶段同学们要学会对科研成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科研论文写作指导和项目规划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此方面能力的逐渐提高,同时也为毕业论文做好铺垫。

三、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方法

构建专门实践教学研究组。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现,需要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研究组,这里边要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学生会部分高年级成员,老师主要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筹划,学长学姐带领学生具体实施。同时,要做好各代课老师和全体学生的思想宣传工作,提高实践意识。

增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的教学需要教学基础设施的支撑,如软件教学,需要购买专门的管理运营软件,思维训练所需工具材料,搭建实验教学辅助环境,其他所需设施可以通过征集老师和学生意见,更好的满足教学需求。

加强校企联合。企业作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场所,其中包括最基础的参观,增强了解认识,争取机会在核心工作区域进行实习,转变角色,成为企业中的一员。校企联合有助于形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双赢局面。基于以上叙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按照目前我国高校实践体系现状,转变传统思维,增强实践意识,完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要较长时间,需要全体师生以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按照实践教学体系严格执行,把握好每一项环节、落实好每一个细节,我国各个院校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10:反思性教学在写作中的应用

湖北省枣阳一中 刘德琴

新教材的编排突出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本人只从写作方面来谈一谈反思性教学的运用.

写作是语言的功能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写是重要的输出它可以带动输入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在写作中体现反思性教学,本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 写作内容上紧扣所学,通过所写来体现所学.To learn is to use .学就是用。因此,在写每一单元的作文时,我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应用本单元所学的词,短语或句子来写作文。

例如;在第一单元friends这一话题中,学生学了很多描述朋友的形容词(friendly ,happy, thoughtful ,hardworking ....);重要句型so /neither (nor )+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表示后者的情况与前者相同;如何与朋友相处(share happiness sand sorrow );另外在课后练习册的intergrating中学习了朋友的分类(forever friends ;sunshine friends ...).我要求学生们在写作文时要回顾所学并且把所学应用到作文中去。例如有学生在作文my friend中写道;

I have a friend who is not only brave ,loyal , but also honest and hardworking .He is fond of English ,so am I...在这篇文章中,他尽力地用到了他在这一单元中所学的单词,短语以及重要句型,而且用得很好。另外有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I have a forever friend .He is hardworking He is brave .He is loyal to me .He always makes me happy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 so do I ....

这位学生很想尽可能多地把他在这一单元中所学应用在他的作文之中.但是却没注意到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文章缺少应有的连接词.像记流水账似的.

因此,我通过对比这两个同学的作文中的句子来启发学生应该怎样来连词成句以及如何学习英语。而这一点正是高一教学的着重点。另外,我在改作文还把学生写的优美句子用线画出来。特别优美的句子还抄下来,讲评作文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把这些优美句子念一遍。例如;在第一单元my friend的作文中,一些学生的优美句子如下;

I think I am brave ,loyal and honest ,but I’m not very smart .I don’t enjoy singing , nor do I like computers.

I like a teacher who is friendly to me .

They are my best friends because they are loyal ,smart ,funny ,honest ,beautiful and kind .

......

这种反思性写作使学生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就能用上所学内容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使学生知道了学习的方向,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有意地受收集一些他感兴趣的短语及句子,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的形成。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同时老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内容,是否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成度,与此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教法的改进。

二.在批改作文方法技巧方面,我应用了反思性学习策略。对于作文教学,很多老师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害怕改作文时的繁琐因此很多老师就取消了基础年级的作文教学只是在周末或月末测试时或到了高三时才认真抓作文但那时已经晚了。我在批改作文方面采用了反思法效果很好。具体作法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先叫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找出他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句子,也就是高考要求的闪光点(shiningpointing ).对于他自己写的句子,他有很深的印象。因此 这一步的时间比较短,学生能很快地选出自己用得比较好的单词,短语及句子,尤其是新学的单词,短语及句子。这一步是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反思我把这一步称为自我反思。

第二步: 同学们之间互相批阅,要求学生发现同学们之间的闪光点,互相学习。并且要给同学的作文下评语:评语一方面要写出比自己强的方面,另一方面,要写出同学作文中的不足,我把这一步称为比较性反思。例如;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①颇有小作家水平,小生字迹差矣。

②文采不错,但有一点啰嗦,不够简明,注意卷面工整。

③你的字好beautiful .

④文中有几个短语用得很好,还有一个特色句子---定语从句。若能多用上这样好的短语和句子就更好了!努力吧!

⑤your composition is so-so ,and it has too many mistakes .

....

通过学生互评,同学们不但可以互相学习,而且可以反思自己所写内容,以此达到反思自己,比较别人,提高自己的过渡。而且,学生之间是同龄人,下的批语尽管有时比较重,但是还更能被学生接受,因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一起,更想知道同龄人对他们的评价。

第三步:把学生们改好的作文交上来,再有老师批阅。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浏览学生改好的句子,把写的比较好的句子抄下来,然后,拿到班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另外,老师不但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也要善于总结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然后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抄写下来,集中进行订正,因此把作文与改错联系起来了。这样的作文训练,老师始终站在幕后,起着指导作用。一方面,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老师也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我把这一步称为总结性反思。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教学感悟,希望与大家共享。

篇11:实践技能训练应用写作课教学总结

实践技能训练应用写作课教学总结

这节课郑老师教我们的是经济活动文书中商务谈判方案和意向书,老师采用的是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首先先把全班44位同学分为5各组,每组9位同学。郑老师为我们每个组都分配了一个商务谈判的任务,要求每一组自由组队谈判,写出谈判的结果、争议点和协议书(考虑到我们实际的经验就把商务谈判方案写作改成意向书)。

我们组分配到的任务是《文秘专业学生到xx国际服装城定岗实习》。我们9位同学组成了由李xx同学带领的文秘专业实习生代表对(4人)和由我带领的服装城人事处代表队(4人)。谈判要求:谈判需在证人代表刘xx的见证下进行,谈判时,双方各派出一名同学进行谈判记录,对双方的争议点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最后达成的结果撰写进协议书中。

我们这一次的谈判在激烈的硝烟味中展开,双方代表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出发,谈判的战火居高不下。其中最具争议的是有关于工资的标准以及节假日的安排上。考虑到她们只是实习生,我们给出了月工资1500,不包食宿的标准,但实习生代表队不同意,指出她们专业中有很多人并不是xx本地人并且对xx不熟悉,且服装城边上并无房屋出租,如果由她们自行安排食宿可能会影响到工作安排。最后我们代表队考虑了自身的利益和为了不影响到她们的上班考勤,就将该协议条款改为月工资1000,由服装城提供食宿,但甲方需支付水电费用。在放假天数上,我们双方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服装城的特殊工作旺季根本无法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她们放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双方出现了卡壳现象,郑老师在旁边细心的为我们解决问题,他提出了由于服装城的特殊情况可以让员工轮流放假或另寻时间补放,不选择放假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平时日工资的三倍发放工资的意见对我么这次的争议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在吸收老师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协商,最后达成了员工每月放假2天,若工作繁忙需加班的,公司加付加班费。由于特殊原因有一些国家法定节假日,员工仍需在岗工作,员工可选择公司另择日补放或按2倍于平日的工资标准领取工资。

这次的谈判在老师的悉心的指导下和我们组的全体同学的努力下顺利完成。最后在核对了双方记录员的谈判记录后,协议书在证人的见证下达成。至此,本次商务谈判圆满结束。

因为老师并不是枯燥的对着书本照本宣科,让我们书上的知识点死记硬背,而是运用了角色扮演和模拟谈判的方式让我们在游戏中学习,所以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并没有的实战经验:

一、认识

1、在谈判前全面的收集相关信息对于一次正式的谈判时很重要的,直接决定着谈判的进度及达成一致的成功率;

2、谈判前,要先想下自身拥有的优势,并且在谈判过程中时刻记住,这样才能处于主动的地位;

3、谈判开始前应该提前设立一些最高的目标,可接受目标以及最低目标,这样才可以避免谈判的盲目;

4、谈判时,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避免陷入对方的谈判陷阱。

二、不足

1、谈判开局时气氛就很紧张,直奔主题,并无轻松的交流。轻松的谈话有助于缓解谈判气氛,可是被我们忽略了;

2、谈判时主要谈判员和辅助谈判员在分工和合作上有些主次不分。有时辅谈人员的话语过于多,没有意识到辅谈人员只需在口头和态度上对主谈人的观点表示支持就可以了;

3、在谈判没有对双方谈判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出现卡壳现象,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谈判才得以进行下去。

虽然这只是一次模拟谈判,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谈判的气氛,双方扮演不同角色,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执不下、不肯相让时,谈判过程中的激烈争辩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另外,经过郑老师的指导,我们充分认识了此次模拟谈判的不足之处,让我们学到更多谈判技巧,经过了这次谈判,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或是几点体会,或是一点经验,或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就让我们在郑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应用写作》为自己以后在真正的谈判上充分展示所学知识。

篇12:应用文教学中的写作实践应用分析

刘静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在日常的办公、生活中,应用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提升我们的办公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所以说,应用文写作是学生步入职场前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是日常办公的需要。应用文课是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文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还阻碍着应用文课的优化和完善。

篇13:应用文教学中的写作实践应用分析

受教学指导思想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当前应用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已严重阻碍着高校应用文课程的完善和发展。笔者认为,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认识不清、教学流于形式、教材把握不准确、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当前应用文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阻碍着引用文写作实践性的提高。

一、应用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应用文课并不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这决定了应用文课在课程设置上不受重视。其次,应用文在考试中的地位并不明显或并不重要,导致了部分授课教师和学生对其不重视。没有学校的重视,应用文教学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教材、教学理念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学生不重视,则会在课堂上出现听音乐、聊天、看课外书的现象。

2.对学生认识不清。高校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有农村,有城市,不同的地方,教学资源的分配不一样。在城市,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设备充足,教学理念先进,这就使得城市的学生很可能从小就接触过应用文,甚至具备较好的应用文写作技巧和知识;在农村,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教学理念都存于绝对的劣势,学生整体应用文知识、技巧水平都无法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最重要的是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而大学应用文课教材却是一样的,教师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分强调教学的统一性,那么势必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部分学生又觉得教学进程过慢,无法统筹兼顾,那么应用文课教学的质量就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教学容易流于形式。应用文是实用性文体的统称,注重实践性,()无论是格式的把握还是写作技巧,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磨炼,而形式教学无论如何都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是应用文课教学的要求,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在应用文课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摒弃传统文化授课方式中过分注重格式的死板硬套,却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感悟;过分注重教材文化知识点的理论学习,却不能在实践中来验证知识点。总之,应用文课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无论是技巧特性还是格式等知识点都应在实践中进行验证[1],不能流于形式。

4.教材把握不准确。与其他学科的教材相比,应用文课的教材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性,无法有效秉承教材的要求和精神,有的甚至采用“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学习了经济类文书的写作、实验报告文书的写作,而没有着重介绍行政公文的写作[2],既不利于学生应用文技巧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应用文的实用性,给应用文教学的发展带来长远的伤害。

5.教学方式单一。与其他普通学科相比,应用文选修课教学极容易受到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影响,而教学强调一体化和统一性,这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得不到满足。应用文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这些学生的文学素养、领悟能力等又是不尽相同的,若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则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6.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复杂庞大的教学内容相比,应用文选修课教学时间较少,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会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和练习,但是否实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学生是否练习教师无从得知。而由于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不高,学生课外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对实际的教学效果帮助不大。

二、应用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应用文课教学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只有对他们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我们才能在教学进程、方向、重点的把握上游刃有余,才能做到教学重点和方向的及时迁移。具体的方法如下:在进行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初步的调查;在教学的过程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教学的进程。

2.实施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应用文学习中形成的感受、体验和认知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不能克服教学整体的求同性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那么学生将逐步丧失应用文学习的动力,甚至厌学。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视学生天赋的差别,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分层分类完成后,针对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进行统一的讲授和解答[3]。实施差异化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应用文学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进行分组教学,让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带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和训练。此外,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人多时少的限制,这是差异化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差异化教学应以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讲授为主,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疑难问题解答,普遍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单独解决;在辅导个别同学的基础上,应督促其他学生进行练习,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之处。

3.培养学习兴趣。在应用文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据此进行写作,并组织应用文写作比赛,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运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能积极地勤学苦练。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应用文比赛,启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身的应用文水平,弥补应用文选修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参加应用文比赛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文技巧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这是因为,实践活动是学生重新发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然后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甚至把应用文学习嵌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所以,我们的应用文选修课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让应用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也可以挪出一些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参赛学生介绍自己应用文的体验和收获,介绍自己在实际生活应用应用文的经验,引发其他学生参与的兴趣。此外,现有的应用文课教师都是在以竞技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不适应体育专业教育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对应用文课教学的认识,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观念,确保能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教学。

4.定期举办课堂活动。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教的时间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的学习空间被教师的教学活动大量占据,学生很少对现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更难把已学的知识和当前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对比和联系,学习全部是通过课堂灌输来实现。长久以往,学生被碾压的喘不过气来,使得学习失去趣味性,积极性自然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自由学习空间非常重要。在自由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可以对应用文的格式、特点、写作技巧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方便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在每一堂课上,我们可以专门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自由学习时间,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温习学习过的,预习将要学习的,避免学生因贪玩而无法进行自由学习。

比如,模拟日常办公中所需的文宣进行应用文写作比赛。在比赛中要求学生尽量把学过的知识或课文中的技术应用其中。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还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注重把握活动发展的方向,确保比赛与教材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无论学生的具体表现如何,都应给学生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说、多动手。在这样的一个自由的互动性强的空间里,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应用文教学是一项系统、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的集合,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单一的教学手段和落后的教学思想注定不适应应用文教学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要想提升应用文课的教学质量,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丰富教学形式、实施差异化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推进应用文教学由单一的技术教学向全方位立体化教学的转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进行应用文写作,提升应用文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8):176-178.

[2]陈。关于案例教学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33-34.

[3]张鑫。中国现代最早的写作教学论―――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的实践品格以及当下思考[J].理论学刊,,(10):125-127.

[4]杨晓丽。写作实践在应用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文学教育(中),,(5):148.

篇14: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化训练体系的应用论文

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化训练体系的应用论文

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有3点:

(1)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可行的运动原理以及运动保健相关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科学运动;

(2)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通过各种不同的锻炼方式如游戏、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等增强学生锻炼积极性,为今后的自我健身以及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而培养的学生的参与性、团体精神和竞争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一过程中,在体育课程中应用合理化训练体系对于塑造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学生中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运动不足以及过量运动,本文首先对运动不足以及过量运动造成的危害进行探讨,随后分析合理化训练体系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与作用。

1体育课程教学运动不合理造成的危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尤其是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但是在体育课程以及学生的日常锻炼行为中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运动不足必然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缺乏运动的学生身体素质要低于爱好运动的学生,其身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换季的过程中容易生病;除此之外,严重的运动缺乏会造成学生的肥胖,进而导致其他疾病,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小,通常在学校与家之间奔走,除开体育课程之外自主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当前学生的营养供给方面做得较好,缺乏运动会导致脂肪的堆积,引发肥胖,甚至出现糖尿病等疾病,人们对此越发关注;运动不足的学生还容易出现精神不振、无精打采的现象,学生生理上的惰性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连锁式的影响。运动不足让学生内心负面情绪不能宣泄,在心中滋长,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过度运动产生危害更加直接和明显。每一个人的身体如同一根具有承受限度的弹簧,运动过量也就是施加在弹簧上的作用力超出了其能够承受的限度,导致弹簧发生损害。对于学生也是如此,过量会严重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滑膜炎、韧带拉伤等疾病。对于女生而言,过量的运动甚至会影响到生理周期,出现贫血、眩晕等症状,对正常的学习产生影响。校园中经常能够发现这样的案例,如某一位同学担心自己的体型问题,每天减少自己的食量,增加运动量,长期这样发展出现经常性的头痛、乏力现象,通常诊断结果都是缺铁性贫血,其中有很多女生的内分泌被打乱,生理周期的运行变得不正常,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同时,过量运动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如果停止运动会觉得身体非常难受,出现情绪化的'现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肌肉的损伤,因为过量运动让人的肌肉长久保持在紧张和疲劳的状态中,导致严重的机体受损,长此以往,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下降,正常的行走和运动过程中容易跌倒、摔伤,对正常生活造成危害。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训练的安排不能够超过学生的运动能力。

2合理化训练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合理化的训练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强化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避免运动不足带来的疾病危害,同时又能够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训练,防止出现运动过量。在合理化训练体系的课堂中,学生积累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2.1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合理化

要更好地将合理化训练体系应用到体育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是合理的,运动负荷过小或者是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都会导致合理化训练体系的崩塌。因此,合理化训练体系组要指导体育教师与学生正确地认识运动不足和过度运动对机体产生的伤害。思维是行动的先驱,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双方在课堂中才能够激励去寻求对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的理论和方式。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男生与女生区分开来开展锻炼活动,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例如,某体育教师制订如下的教学计划:体育课程一共开展14周的教学活动,与第1、2周进行队形队列的集合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特征;第3周将男生与女生分开,男生进行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联系,而女生进行羽毛球高远球的练习;接下来一周,除巩固上一周的训练成果之外分别对男生与女生运动的正确姿势进行讲解;接下来一直到第6周全部进行篮球与羽毛球的技术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配合讲解,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控制练习的时间;第7周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比赛,对比赛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讲解;第8周教师和学生共同练习比赛;从第9周到第12周男女生共同进行乒乓球的学习;最后,在第14四周进行期末竞赛,教师与学生相互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正确的运动在于坚持,在教学中实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与训练的时间安排,每一节课学生的训练量都不一样,不要使用同一个标准进行衡量。如每学期的开始,学生经历了漫长的假期,很多同学在家中疏于锻炼,此时身体的肌肉僵硬,运动条件较差,教师应基于这一的特征缓慢地调整学生的课程进度,让其达到最佳运动状态。

2.2体育课程教学中训练项目的合理化

训练项目在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做好运动负荷合理化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项目的合理,帮助构建完善的合理化训练体系。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运动负荷设计非常合理,不会出现运动过量的现象,但是学生的状态还是不好,在上课过程中精神状态非常萎靡。这是教师需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显得非常重要。体育教师如果不注重训练项目的科学设计,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重复同样的项目或者动作,学生就会觉得单调和枯燥,容易引起心理疲劳,一旦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表现在生理上就是运动能力的降低,或者呈现过度疲劳的状态。除此之外,训练项目的安排如果过于激烈同样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体育活动中实现自我放松,是一个容易忘情的过程,一不留神就会导致运动量超出承受范围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均衡统一,首先基于锻炼过程中的基本行走、跑和跳跃等动作满足学生的正常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基于基础动作进行一定的创新与发展,如跑步的动作。如果单纯地让学生重复“跑”,很容易出现疲累感,应当与其他项目相结合,如球类运动中就会出现很多跑和跳跃的动作,教师在安排球类运动教学之前就要充分分析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动作的难易程度、力度及负荷大小,注重上肢与下肢运动的搭配、运动量大小的搭配等。合理安排,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的同时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可以通过增加运动器材实现项目的多样化。除了大量的球类之外,还可以增加跳绳、沙包以及呼啦圈等增强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2.3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状态的合理化

学生的运动状态对于体育课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学生的状态好,一堂课下来教师就更加轻松,学生的运动效果也就更好,但是学生的运动状态受到很多主观与客观因素的限制,并不是体育教习能够完全掌控的。例如,学生生病或者是大病初愈的情况下运动状态肯定不会很好,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很可能跟不上整体的运动节奏,教师应当理解,给这一类的学生留下充足的缓解和休整时间;女生的生理期也是对运动状态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基于身心健康的考虑,教师应该减少她们的运动量,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学生的情绪不佳、睡眠不足等现象都会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教师应当密切关注,注意其运动状态是否异常,及时调整运动负荷与运动项目,以免造成负荷过大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课堂锻炼成效,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当密切关注周围环境的边境,如训练场地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确保没有对学生身心安全造成影响的事物,如在多雾、严寒的天气状况下,室外运动对学生的健康不利,教师需要选择于室内体育场进行教学,适当减少学生的运动负荷。

3合理化训练体系产生的作用

首先,合理化训练体系应用于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运动的盲目性,避免出现运动不足或者运动过量现象的出现,促进学生运动方式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定期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血液循环、大脑供氧充足,协调身体的运动机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基于前文中运动过量产生威胁,合理化训练体系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避免出现由于运动不当造成的肌肉损伤、肌腱炎等疾病,同时教师会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处理运动伤害,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伤害应对技巧,避免由于处理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培养学生科学运动、安全运动的理念,提升体育课程的运动质量。第三,帮助培养素质型人才。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础,要培养新时代的素质型人才就必须做好运动教学工作。合理训练体系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逐渐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为培养素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育教学并不是专业的体育训练,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专业素质的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课堂的趣味性与开放性,教学内容不是枯燥无趣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和互动能够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4结语

就当今社会而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体育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存在运动不足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将合理化训练体系引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非常必要,以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帮助国家培养综合素质型的优秀人才。

篇15:网状教学体系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网状教学体系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为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实训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可建立网状教学体系。它依托多媒体和网络的支撑,形成“三级梯次多种模拟”的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网状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校园网的平台,形成立体的网状教学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任意延伸。

关键词:实训教学;三级梯次;多种模式

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课后复习、考试,这样的模式只能使学生被动地记忆掌握一些片断的知识,不能充分激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实训教学中仍沿用这一模式,简单地教会学生某项技能,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操作与思考,学到的技能会很快被遗忘,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实训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应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思维天地,仅仅在课堂上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得到真正有价值的训练。因此,必须有一个实训教学体系,利用已有的实训条件进行实验、操作、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热情。鉴于以上认识,在实训教学中应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使用不同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形成网状的实训教学体系。网状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和网络的支撑,形成“三级梯次多种模拟”的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网状教学体系。可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校园网的平台,形成立体的网状教学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任意延伸。

三级梯次的建立

“三级梯次”为横向层次,即构建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实训教学框架:

第一级梯次是验证性实验。这是对于理论的理解和验证,在学习某一门理论课程的某一章节时进行,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就是传统教学中的实验,完成的是对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这个梯次只是实训的起点。

第二级梯次是综合性实训。这个梯次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这一梯次是建立在某一类课程群完成之后,是对综合性动手能力的训练。

第三级梯次是模拟仿真实训。这个梯次更加接近于实践,更强调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其中包括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级梯次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源自理论,但是不拘泥于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多种实训模拟的实施

三级梯次实训是层层递进的,在实训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多种实训模拟,将其逐步向前推进,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所谓“多种实训模拟”为纵向层次,实际上就是实训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包括很多种方法,例如目标控制模拟、场景角色模拟、决策实践模拟、课堂攻关模拟和创业实践模拟等等。

(一)目标控制模拟

这是借鉴企业的目标控制管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教师一步一步地手把手教,而是给学生设计出一个一个的目标,引导他们走向最终目标,最后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模拟主要适合于第一梯次和第二梯次的实训教学。我们将目标控制分为四个基本程序:一是目标设定,即制定目标。这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设定总目标。这样,学生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很明确的方向。二是目标分解,即将总目标分解成分目标。层层进行落实,使之化为更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才可能有信心完成分目标。三是过程控制,即以分解目标为依据,教师在学生实现分目标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检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分目标的实现。四是成果评价,即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方面为了考核学生目标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改进方法,加强管理。

以国际业务实训教学为例,我们给学生设定的总目标是全面掌握国际业务的操作。但是这个目标太大,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所以我们将其分为结售汇与套汇、汇款、信用证、托收等各个分目标,使学生在分目标的引领下实现对所有业务的熟悉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实现目标。教师给每个分目标都设定相应的完成时间,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在每个分目标完成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既能保证分目标的实现,又能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二)环境角色模拟

一是模拟仿真企业环境。环境模拟主要是在实验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验环节的设计中,让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并能提供模拟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的功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可以模拟“证券交易所”、“电子商务平台”、“贸易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环境,这些仿真的环境既能让学生用“真实身份”进入角色,消除其对工作的陌生感觉,又能通过真实案例的训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二是模拟仿真岗位与业务流程。模拟岗位与业务流程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培养学生在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的协同合作精神和完成“真实”业务的素质与能力。一要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验者模拟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使实验者熟悉业务岗位,明晰业务流程。二要以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系统性的经济业务深化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使实验者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

如在银行业务实训教学中,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一个真实完整的银行环境,让参与练习的学生通过扮演银行的`各个角色,模拟在角色权限范围内的各种业务,使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切身体会银行与个人、银行与企业、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比较普遍的业务,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目标。

(三)决策实践模拟

即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按照班级分成若干个公司,模拟企业经营环境,例如企业资源、客户、销售网点、经济环境等,学生以企业的职能部门管理者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竞争,从事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市场定位、生产过程、营销方式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在相互竞争和博弈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实效。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如资金筹集、资本运营、产品开发与换代、销售渠道扩展等问题,要使企业不断发展,每个成员都面临着挑战。这种模拟介于第二与第三梯次实训教学之间,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课题攻关模拟

这是在学生相对熟悉了一些实训过程后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可以利用现有的实训环境与条件,但又不能从实训教材中找到答案,必须通过思考,巧妙地利用已知的技能与知识,才能获得成功。

如在ERP供应链实训课上,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搬到实训教学中来,设立一个个小课题,让学生去攻关,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进一步拉进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这种方法适宜在第二梯次与第三梯次的教学活动中使用。

(五)创业实践模拟

根据教师科研任务或者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设想在实验室中进行开发和研究的实验。实验以第三梯次的实训教学活动为主。这类模拟更具有挑战性,因为是真正与社会接触,开始有了一定的资金流,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在电子商务实训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懂得制定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计划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成为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电子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免费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实践平台(校级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让学生开展校园电子商务活动、网上商城、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推广等实践活动,利用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平台完成一部分创业的模拟活动。创业模拟是指在校学生以创业为目标,自愿组建创业团队,形成创业计划,在创业实验室中完成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电子商务应用开发,以及进行商业化实践准备等。

又如在保险实训教学中,可以人保财保为对象模拟保险公司运作,分为业务处理和业务拓展两大部分。业务处理以模拟保险软件为支撑,主要训练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熟练程度和操作能力。对于一个保险人才来说,最重要的是业务拓展。业务拓展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业务的创新,二是保险业务的推销。在模拟保险公司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新的业务品种,并对师生开展业务。这样,学生能锻炼与人相处和推销自己的能力,打破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种实训模拟将实训教学梯次步步推进,随着梯次的推进,实训模拟方式也不断深化,课程群越来越大,时空范围越来越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个网状教学模式中可得到最大的提升,为将来迎接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阎康年.英国卡文迪斯实验室成功之道[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吴允平.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

[3]陈拥军.依托ERP系统开展虚拟现实的情景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7).

篇16:临床医学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论文

临床医学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论文

临床医学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打破了以往以病人为主要练习对象的教学模式。目前以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为平台的模拟实践教学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形式。通过标准化病人、各种穿刺模型及多功能综合模拟人等,对医学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及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急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整个临床教学质量。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学习诊断与治疗知识,训练临床思维,掌握临床技能。按照我国当前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医学生经过三四年的医学理论学习后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但因为医学生扩招、医疗任务繁重、医患关系变化等原因,教学医院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任务越来越无法圆满完成。为提高整个临床教学质量,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保证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能力培养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现代化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创设尽可能贴近临床实际的高仿真患者和真实环境开展临床教学和考核,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为医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极好条件,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意义重大[1]。

一、模拟实践教学概述

传统医学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为临床见习和实习,通过跟随带教教师进行诊疗活动,参加教学医院及科室开展的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利用真实病人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的方式完成,具有接触病人数量有限,非常见病种不易遇见,患者不愿配合技能操作,不便多人训练,操作失误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或纠纷等缺点,使传统实践教学形式离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越来越远。医学模拟实践教学以仿真模拟人、局部技能训练模型、计算机交互模拟系统、虚拟训练系统、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等各种人为创设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以更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独特的优势。

二、模拟教学实施

,我院共投资400余万元扩建成面积1600余平方米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现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示教室,体格检查室,技能训练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急救和护理等),配备先进的模拟教学模型设备和计算机模拟病例在线考试系统。其中有功能齐全的仿真高端多功能综合模拟人两个,模拟实践教学系统设备先进,种类齐全,使用率高,完好率达100%,形成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为平台,满足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两年来,承担我院临床毕业实习医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考核、竞赛和医学生毕业考试工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和本院青年教师的临床技能培训提供了高水平的学习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实践教学。

1.培训对象

选择在我院实习的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76名医学生为培养对象,从实习20周后开始,每周下午组织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集中培训,针对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欠缺部分选择培训项目,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对其进行分组集中培训。

2.培训内容和方式

实习生按照临床技能操作项目进行分组,每10至12人为一组。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培训三小时,共培训两个月。除周四下午进行技能操作理论授课外,其余时间都安排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所有项目轮流操作,每组学生培训内容完全相同。培训过程中由培训教师记录每位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点评指正。技能训练依照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实习大纲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掌握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技能。如①体格检查: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让医学生写出主诉、现病史,并进行模拟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相关训练。②内科基本技能:利用各种穿刺模型完成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临床常用操作的强化训练。③外科基本技能:利用模拟手术室及其相关设施进行外科无菌操作(如洗手、穿脱手术衣、切口消毒、铺巾等)和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包括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拆线等)训练。④妇产科基本技能:利用教学模型进行产科和妇科检查,包括女性骨盆测量、四步触诊、肛查、阴道检查、后穹隆穿刺、正常分娩机转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等培训。⑤儿科基本技能:利用模型和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新生儿和婴幼儿体格检查、人工喂养及心肺复苏的急救训练。⑥综合急救技能:利用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的初步训练,重点培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功能综合模拟人由计算机控制,能模拟临床各种场景,要求指导教师提前将各种类型的临床病历编辑在计算机软件中,对病例设置问题并进行编辑,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最后由培训教师根据处理结果进行效果评价。

三、结果与讨论

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我院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全部参加模拟训练)毕业技能考核成绩总体高于同期其他实习点实习生成绩。在1月举办的校内临床技能竞赛中,前10名选手中8名均来自我院。学生代表参加20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分别获华东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虽然少数学生成绩不能代表全部样本,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模拟实践教学的成果。

在对临床教师进行的访谈中,绝大部分教师均表示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单纯依靠传统的床边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借助模拟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模拟实践教学能够减轻临床带教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

新形势下,模拟实践教学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有效缓解教学资源不足,可同时制作大量教学模型模具供众多学生训练和考核而不必担心病人病种不足,还可根据教学需要模拟特定场景或特定罕见病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其中“教与学”的'矛盾[2]。对于临床教师,使用模拟教具为学生培训排除引发医疗纠纷的顾虑,特别是对于有创性操作的考试和牵涉患者隐私方面的检查项目的教学,对于学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临床教学病例不足、操作训练少、患者不配合教学的缺陷。训练考核可重复自由进行,不受时空限制,根据教学需要任意设置教学项目,根据情况随时反馈或中断,不断重复,有利于临床技能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建立客观、标准化评估系统。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模型模具的使用,使批量训练考核的记录、反馈得以轻松进行,有助于建立综合、客观、科学化的临床技能训练、考核系统。

当然,尽管模拟实践教学对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永远不可能替代真正的临床训练。模拟实践教学会使学生的爱伤观念淡化,以求速度和标准为主要目标,长期训练会养成简单的思维模式[3]。模拟环境或模拟病人毕竟不是真实临床环境或病人,它是复杂临床环境和复杂病例病种的简单再现,尤其是医患沟通不具备双向性,学生主要通过它进行技能操作型的练习,同时存在教学模型较昂贵,品种更新太快、无法齐备等问题,使模拟实践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要与传统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总之,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注重医学道德伦理,尊重患者权益,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医学生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情的感染、理的启迪和美的陶冶,推进知、情、意、行、品德诸要素协调、全面的发展,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4]。

篇17: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语言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外语教学改革.

作 者:张国荣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 “”(9) 分类号:H319 关键词:“支架”理论   写作教学   外语教学改革  

篇18: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阐述了过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写作程序.教学实践表明:过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益,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

作 者:叶思宁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刊 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0(10)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   英语写作   写作能力  

篇19: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理论”对写作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二个方面阐述了应用图式理论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 者:张溪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大外部,江苏,连云港,22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33) 分类号:H3 关键词:图式理论   英语写作   激活   创建   内容图式   形式图式  

篇20:博客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博客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博客具有与其他传统网络交流方式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文章在博客与教育有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从三种利用博客进行写作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博客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认为博客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应鼓励学生健康利用博客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作 者:何瑛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 名:甘肃科技纵横 英文刊名: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 年,卷(期):2008 37(1) 分类号:H3 关键词:博客   优势和特点   英语写作教学   应用  

写作教学的归真:能力化写作体系的构建

税务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基层税务所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税务所)

精选税务所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环保义工联谊会情况报告

班主任管理的论文题目

《充实完善的演讲稿》的教案设计

电气工程师面试题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

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
《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论应用写作部类教学体系的创建(精选20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3-08-25

试论基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方略论文2022-05-06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2023-10-09

试论我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略2022-08-16

java个人学习总结22022-04-30

试论火星表面钻探取样的难点与关键技术2022-09-07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文化的建构2022-12-22

试论多媒体技术对高校写作教学的影响2023-11-27

试论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调查论文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