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与能量

时间:2022-07-25 05:42: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化学变化与能量(共10篇)由网友“MMHannah”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化学变化与能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化学变化与能量

篇1:化学变化与能量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2.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

4.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5.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3.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教学难点】

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并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教学手段】实验、讨论、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试管、烧杯、玻璃棒、镁条、碳酸氢铵、醋酸、碳棒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讲解→联系实际→尝试练习→拓宽视野

A、B达成教学目标1、5,C达成教学目标2,D达成教学目标3和4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A.创设情境→探究实验→讨论、观察、记录[引入]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吸热和放热现象。请大家举出几个例子?

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巡回指导思考、举例

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实验1,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壁发热;实验2,由于结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知道化学反应有吸热和放热之分,存在能量的变化。

通过亲身探究实验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B.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设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评价]回答得很准确。

大家阅读教材找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它们伴随着怎样的能量变化?

[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碳酸氢铵晶体和醋酸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

[板书]

篇2:化学变化与能量

吸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

3.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饭煲、电热毯、电热水器等

光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热水器等

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干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燃气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

篇3:化学变化与能量

吸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热量。

阅读教材

讨论回答

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吸热反应将能转化为化学能。

理解记忆,整理笔记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手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C.教师引导→自学课本→联系实际,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引导]放热反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哪些重要意义?

[板书]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思考、阅读

讨论、交流、得出

1.维持生物体温和就提供肌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2.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取暖、煮食物、发电、冶炼金属、烧制陶瓷、发射火箭等。通过自学、交流、联系实际了解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D.教师引导→自学课本→联系实际,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引导]物理中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请举出一些实例。

[演示实验]

讲评补充

能量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如:干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燃气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如:电解水;

归纳分析学生的答案

自学教材相关知识、讨论交流并回答。

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磁灶、电饭煲、电热毯等;

光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热水器等;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

观察实验得出: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学生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

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E.尝试练习,理解知识出示尝试题见附题

巡回指导思考、做练习让学生学会知识、当堂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F.小结通过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变化与热量的转化,了解了吸热和放热反应,知道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热量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些能量之间转化的实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按照课本相关知识做一个水果电池完成课外作业巩固知识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篇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教案参考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教案参考

【教学目的】

知识: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

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思想教育: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为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教学法。

【仪器试剂】: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导气管、烧杯、酒精灯、药匙、火柴、研钵、

坩埚钳、石棉网、水、胆矾、镁条、碱式碳酸铜、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篇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总相伴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具有足够的能量和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干发生旧键断裂。

篇6: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篇7:呼吸作用是化学变化吗

同样多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无氧呼吸时,其产生的能量,比进行有氧呼吸时要少。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是细胞内不同的反应,与生物体没直接关系。即使是呼吸氧气的生物,其细胞内,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通过释放食物里的能量,以制造三磷酸腺苷(ATP),即细胞最主要的直接能量供应者。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比拟为氢与氧的燃烧,但两者间最大分别是:呼吸作用透过一连串的反应步骤,一步步使食物中的能量放出,而非像燃烧般的一次性释放。

在呼吸作用中,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透过数个步骤,将能量转移到还原性氢([H])(化合价为-1的氢)中。最后经过一连串的电子传递链,氢被氧化生成水;原本贮存在其中的能量,则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使用。

篇8: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新物质(生成物)的生成,以及量的变化。

2、反应物的减少,即量的变化。

3、能量的释放或者吸收,笼统的来说就是能量的变化。

4、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其中部分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此外,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篇9:化学变化的课件

化学变化的课件

一、备课标,实现“分解反应”

课程标准为广大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供了依据,备课应该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努力将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自己关于数学教学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分解反应”。

例如,课程标准对于统计的教学观念与过去比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的教学价值有如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计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布鲁纳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统计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如,画一画、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统计知识的学习应当从经历统计活动而来。(3)形成统计意识。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这也是统计教学的价值所在。而“观念”绝不等同于知识,也不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它是一种需要通过亲身经历才能得到发展的感觉、意识和思考。

认识到课程标准中某一内容的教学价值,将有助于我们更新原有的观念,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教学内容,从而展开生动活泼的教学。

二、备教材,实现“还原反应”

数学教材是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具体化的产物,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凭借。备课时当然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并将教材意图和自己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还原反应”。

备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本质是什么;其次更要理解内容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部分教师在备教材时往往只看到教材上呈现的内容是什么,而没有去思考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呈现,还有哪些内容虽没有呈现,但对学生展开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认知结构的构建。

例如,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之后,教材安排了复习。教材呈现了完整的加(减)法表,然后提出问题: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斜着看呢?笔者认为,教材完整地呈现了加(减)法表,实际上只是呈现了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进行整理的结果,而没有具体设计这一结果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经历加法表的形成过程?如果忽略这个过程,学生可能就会觉得将所学的加减计算整理成表格没有必要,而且对表格本身还会产生很多困惑:这个表,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还有其他的排列方法吗?这样排列的好处是什么?……实际上,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所产生的问题或想法,往往就是教师在备教材时需要透过教材既定内容加以思考的。只有这样,教材才能由“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三、备学生,实现“置换反应”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既是教学服务的对象,也是教学涌动活力的源泉。备课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某一知识的认知特点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设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备学生要求教师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地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有时甚至教师要有意制造一种对教学内容的“生疏”感,以获得与学生相近的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

换位思考,一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笔者曾有过这样的失误,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由于课的前半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小额人民币的认识表现出较好的水准,接下来在教学人民币的进率和互换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但学生的实际表现让我有些失望,对于人民币的进率不少学生是知道的,但是在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互换时,许多学生就感到困难。这说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仅局限于认识这些小额的人民币,实际使用的经验并不丰富。因此,备课时,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而对教学做出有效的设计。

换位思考,还要设想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教学的着力点是学,因学而教。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着力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设想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引领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对于某一个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思考,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认识,会进行怎样的思考,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另一方面更要思考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巧妙的引领,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原有层面上实现突破,实现思维方法的优化和思维水平的提升。教师切不可无视学生的'思维现实,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才可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少走弯路。

四、备教法,实现“中和反应”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一种教法也只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才能发挥它的优越性。

首先,选择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实现的,教学方法不但要符合学科教学的一般特点,还要符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例如,需要通过练习和操作才能获得的技能,适宜于选用操作的教学方法而不宜于用语言方法和直观方法;探索发现法比较适宜于既不太复杂又不太简单的内容,在内容太复杂或很简单的情况下,选用接受复现法比较适宜。

其次,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对学生的适用性,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对各种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如果学生学习水平较高,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多采用独立学习法、探索发现等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则应多采用谈话、讲解、演示、接受复现等方法。

总之,备课中对于教法的选择,应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将多种教法有机结和,优势互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10:明矾净水是化学变化吗

明矾溶解于水中后先有化学变化,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吸附水中的杂质再沉淀下去是物理变化,总的来说,明矾净水还是属于物理变化的范围。

明矾有净水及灭菌作用,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Al3 金属离子,而Al3 很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

《电能和能量》的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第二课时

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生物教案-生物的呼吸作用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化学变化与能量
《化学变化与能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化学变化与能量(共10篇)】相关文章:

苏科版八年级下《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2022-12-09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3-12-25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化石2023-11-02

苏科版八年级下 第八章 力 教案2022-10-23

苏科版静电现象教案2023-03-25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2023-08-29

机械能和内能2022-05-07

能源教学反思2023-02-27

《气候的威力》教学反思2022-09-02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