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景公外傲诸侯(精选6篇)由网友“肚肚一口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景公外傲诸侯,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景公外傲诸侯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景公外傲诸侯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秏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注]耗:同耗,消耗。
17。 (4分)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崇乐以从嗜欲( ) (2)不阿党( )
(3)薄身厚民( ) (4)以谢于百姓( )
18。 (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景公自为/道在人为 B、故天下皆欲其强/以谢于百姓,其可乎
C、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侵大国之地 D、小国不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9。 (5分)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2分)晏子知道,知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分)按墨子的说法,晏子治国的最高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1)同纵,放纵;(2)迎合;(3)节俭;(4)道歉 18、A 19、(1)靠武力去劫夺别人财物,靠人多势大去威胁别人 (2)请以谦逊的言辞和厚重的财物用来游说诸侯 20、懂得治国的方法 21、道在为人,而行在失己
[参考译文:]景公对外傲视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欢勇力的人,崇尚享乐以致放纵嗜欲,诸侯不喜欢他,百姓不亲附他。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王,他们的行事怎样?
晏子回答说:他们行事公平正直而没有邪念,所以谗谄的人不能接近,不曲从私党,不偏爱女色,所以结党聚众的人不被容忍;自身节俭而宽厚百姓,所以贪婪聚财的人不敢胡作非为。不侵占大国的土地,不耗损小国百姓的民力,所以诸侯都希望他获得尊崇;不用武力抢劫别人的财物,不以人多势大去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希望他强盛;他用自己的美德言行教诲诸侯,用慈爱恩惠对待百姓,所以四海之内的人像流水归大海一样地归附他。现在衰世的国君,行为乖僻而曲从私党,所以谗谄阿谀和拉帮结伙的多起来;丰厚自身供养,鄙薄轻视百姓,所以贪婪聚财之人为非作歹。侵占大国土地,耗损小国百姓的民力,所以诸侯不想尊崇他;用武力抢夺他人财物,凭人多势众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人都不希望他强大。灾害加给诸侯,劳苦给予百姓,所以仇敌攻打他,天下的人都不去救援,公卿王族纷纷逃散,百姓也不亲附。景公说:既然如此那么将怎么办?晏子回答说:请以谦逊的言辞和厚重的财物,用来游说诸侯,减轻刑徒免去劳役,用来得百姓谢罪,这可以办到吗?景公说:是。于是用谦逊的语言、厚重财物游说诸侯归附,减轻刑免除劳役,而百姓亲近,所以小国入齐朝拜,燕国、鲁国一起前来进贡。
墨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得道在于为别人,失道在于为自己,为别人着想的人就受到尊重,为自己着想的人就被轻视。景公为自己,而小国不亲附,为别人,而诸侯都为他效力。这就是在道义上为别人,而在行为上不为自己。所以晏子懂得治国的道理啊。
篇2:“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原文和译文赏析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原文和译文赏析
①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②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谄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秏①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②,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③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 内篇问上》)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诸侯不说( ) (2)公患之( )
(3)薄身厚民( ) (4)而百姓不与(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问于晏子曰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其行公正而无邪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不侵大国之地 吾见师之出
D、景公自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9.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
(2)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
20.分析第2段画波浪线的句式特点。(3分)
21.简析墨子认为“晏子知道”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7.同“悦”,喜欢;担心、害怕;使.......薄,节俭;亲近,亲附
18.B
19.(1)景公对外傲视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内、外、傲、轻)
(2)靠武力去劫夺别人财务,靠人多势大去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人都不希望他强大。(威、众、介宾短语后置)
20、句式整散结合,列举两项具体措施用整句表达,征求意见用散句,句式比较灵活。“其可乎”口语化,用文具,用商量的语气,符合臣下对君主的态度。
21、因为墨子认为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因为晏子治国不是为了自己,而要本着“为人”的原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为别人打算,反过来也会将给自己带来好处。
参考译文:
景公对外傲视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欢勇力的人,崇尚享乐以致放纵嗜欲,诸侯不喜欢他,百姓不亲附他。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王,他们的行事怎样?”
晏子回答说:“他们行事公平正直而没有邪念,所以谗谄的人不能接近,不曲从私党,不偏爱女色,所以结党聚众的人不被容忍;自身节俭而宽厚百姓,所以贪婪聚财的人不敢胡作非为。不侵占大国的土地,不耗损小国百姓的'民力,所以诸侯都希望他获得尊崇;不用武力抢劫别人的财物,不以人多势大去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希望他强盛;他用自己的美德言行教诲诸侯,用慈爱恩惠对待百姓,所以四海之内的人像流水归大海一样地归附他。现在衰世的国君,行为乖僻而曲从私党,所以谗谄阿谀和拉帮结伙的多起来;丰厚自身供养,鄙薄轻视百姓,所以贪婪聚财之人为非作歹。侵占大国土地,耗损小国百姓的民力,所以诸侯不想尊崇他;用武力抢夺他人财物,凭人多势众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人都不希望他强大。灾害加给诸侯,劳苦给予百姓,所以仇敌攻打他,天下的人都不去救援,公卿王族纷纷逃散,百姓也不亲附。”景公说:“既然如此那么将怎么办?”晏子回答说:“请以谦逊的言辞和厚重的财物,用来游说诸侯,减轻刑徒免去劳役,用来得百姓谢罪,这可以办到吗?”景公说:“是。”于是用谦逊的语言、厚重财物游说诸侯归附,减轻刑免除劳役,而百姓亲近,所以小国入齐朝拜,燕国、鲁国一起前来进贡。
墨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得道在于为别人,失道在于为自己,为别人着想的人就受到尊重,为自己着想的人就被轻视。景公为自己,而小国不亲附,为别人,而诸侯都为他效力。这就是在道义上为别人,而在行为上不为自己。所以晏子懂得治国的道理啊。”
篇3:《景公出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景公出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景公出猎⑴
景公⑵出猎,上山见虎,下泽⑶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⑷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⑸所谓不祥⑹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⑺。夫有贤⑻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⑼,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⑽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⑾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⑿为不祥也?
注释
⑴选自《晏子春秋》卷二。《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期齐国晏婴的政治思想、政治活动的一部书。⑵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⑶泽:聚水的洼地。⑷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⑸殆(d i):大概,恐怕。 ⑹不祥:不吉利。⑺是不与焉:这不同你所说的那些。⑻贤:贤人,有才德的人。⑼任:信任。⑽乃若此:就象这些。乃,是,就是。⑾如:往,去。⑿曷:同何,为什么,怎么。
阅读训练
1.请从文章中找出两个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再举出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两个例子。
文章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殆所谓不祥也一句中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有所览辄省记 B.持童抵主人所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D.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___通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国有三不祥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是不与焉。是,这。 ②乃若此。此,这,这个。课文中:①微斯人,吾谁与归?斯,这,这样。 ②非独书为然。然,这样。
2.A(A.与动词览组成名词性短语 B.名词,处所 C.放在介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处所, D.为所。格式,表示被动。)
3.曷为不祥也中曷通何,为什么,怎么。
4.有贤人而不知道;知道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
译文
齐景公外出打猎,登上高山,遇见了猛虎;下到沼泽,遇见了毒蛇。他回到王宫就召见晏子,并问晏子说:今天我外出打猎,登上高山,就遇见了老虎;下到沼泽,就遇见了蛇。恐怕就是所说的不吉利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这不同于你所说的那些。有贤人而不知道,这是一不吉利;知道而不任用,这是二不吉利;任用而不信任,这是三不吉利。平常所说的不吉利,就是象这三种。今天大王登上高山遇见猛虎,是因为山是老虎的住处;下到沼泽遇见蛇,是因为沼泽有蛇的洞穴。到老虎的住处去,到蛇的洞穴去,遇见它们,怎么能说是不吉利呢?
篇4: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甲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塞翁失马》)
【乙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②泛指农具。
1.文中画线句子中应该有两处停顿,请用“/”在句中画出。(2分)
居 一 年 胡 人 大 入 塞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 (2)人皆吊之 ( )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兔走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塞翁和宋人看待事物有什么不同?(2分)
1.(2分)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一处1分)
2.(4分)(1)逃跑 (2)(对不幸表示)安慰;慰问 (3)带领 (4)跑(一小题1分)
3.(4分)(1) 靠近长城一带(边塞)的人,战死的人有十分之九(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2)兔子不能再得到,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成为宋国人的笑料)。(一句2分)
4.(2分)塞翁能辩证地看待事物,知道祸福(坏事与好事)会互相转化;宋人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
篇5: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两篇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二】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汁,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4)流汗
2.(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清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3.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4.反面;正反对比;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
篇6:景公过晏子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景公过晏子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①贵而屦②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且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日:“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乎,公乎,胡不复遗其冠乎!”。
或曰: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或曰: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是以身不及于患也。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己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固其所以桎梏囚于羑里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有删改)
注释:①踊: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穿的鞋子。②屦: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试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再拜而辞 辞:谢绝
B.治乱之刑如恐不胜 胜:全,尽
C.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 幸:侥幸
D.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 辟:开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B.此非所以为治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一组是( )
①是时景公繁于刑 ②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
③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 ④公胡不雪之以政
⑤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 ⑥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跟景公说刖鞋昂贵,景公意识到自己用刑太多。就减少了五种刑法。韩非子认为晏婴是借巧妙的言辞来劝谏景公。
B.齐桓公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又审核狱案,释放罪行较轻的囚犯。几天后百姓纷纷唱起了赞歌:公平啊,公平啊!
C.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要用法,赏罚分明,该治罪的要治罪。否则,老百姓就容易做坏事,社会就要陷入混乱。
D.孔子认为文王献出方圆千里土地。请求纣王解除炮烙之刑,从而得到天下人心,是个仁慈的人、聪明的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3分)
(2)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3分)
(3)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己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4分)
【参考答案】
1.D(辟,通“避”,避开)
2.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C连词。可译为。“那么”就”;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D与“以”连用,意为“认为……是”;动词,演奏。)
3.A(①是说景公刑法太多。④管仲建议桓公雪耻。⑥韩非子认为孔子的话是不对的`)
4.B(原文的“公”,是指齐桓公)
5.
(1)再说我晏婴家里贫穷,依靠早晚都要跑到市场购买食物过日子,不可以远离它。(3分,“待”“市”“趋”各1分)
(2)现在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得当,却以用刑过多进行劝说。这不是很荒唐吗?(3分,“察”。说”“妄”各1分)
(3)纣王因文王扩大疆域、得到人心而憎恨他,他自己又轻易放弃土地面争取人心,这就更被纣王怀疑。(4分,“以”、“恶”“轻”“见疑”各1分,“重”译为“再次”“又”也对) (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齐景公去探望晏子,说:“先生住房很小,又靠近市场,请先生搬家到豫章的园林中去吧。”晏子再次拜谢推辞说:“我晏婴家里比较贫穷,依靠购买食物过日子,而早晚都要到市场,不可以远离它呀。”齐景公笑着说:“先生家熟悉市场行情,知道物品的贵贱吗?”当时齐景公治政多使用刑法。晏婴回答说:“刖鞋贵而单底鞋很便宜。”齐景公说:“这是什么缘故?”晏婴回答说:“是刑法多了。”齐景公吃惊得变了脸色说:“我难道很残暴吗?”于是减去五种刑法。
评论:晏婴说的刖鞋昂贵,这并不是他的真心话,他是想甩巧妙的话来制止过多的刑法。这是不懂得治理才造成的过错。用刑恰当就无所谓多,用刑不恰当就无所谓少。晏子不以用刑不当去说,而以用刑过多而说,这是不懂法术的过错。打了败仗的军队被杀死的人数以千计,但还是败逃不止;可见治理混乱的刑法只怕用得不够,而奸邪还是不能除尽。现在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得当,而以用刑过多进行劝说,这不是很荒唐吗?爱惜茅草就会损害庄稼,宽容盗贼就会伤害良民。如今要减轻刑法,施行宽厚仁爱,这就是便利奸邪的人而伤害好人啊,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
齐桓公有一次喝醉了酒丢了帽子,以为耻辱,三天没有上朝。管仲对他说:“这不仅仅是大王一人的耻辱,大王为什么不通过政令洗雪耻辱呢?”齐桓公说:“你这建议好啊!”于是就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又审核狱案,释放罪行较轻的囚犯。几天后百姓纷纷唱道:“大王啊,大王,你怎么不再丢失帽子啊!”
评论:开仓赈济穷人,这是赏赐无功的人;审核狱案放掉轻罪的人,这不是惩罚有罪的人。赏赐无功的人,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获得意外的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不受惩罚就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怎能用来洗刷耻辱呢?
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三件事后,引起了封王的憎恨。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地方方圈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后说:“文王真仁悬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评论:“孔子认为文王聪明,不也是错的么?聪明的人,是能够知道祸难所在从而避开的人,因此自身不会遭到祸患。纣王因文王大得人心而厌恶他,他自已又轻易放弃土地而争取人心,这就更使纣王怀疑。正因如此,他才被戴上刑具监禁在羑里。
★ 刘向说苑经典语录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景公外傲诸侯(精选6篇)】相关文章:
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2023-12-12
孔子世家教案2022-05-25
鸟晏子阅读理解答案2022-08-23
论衡·卷四·变虚篇的原文及翻译2024-04-06
《司马三相中山》原文及翻译2023-05-11
文言文《景公饮酒》原文与译文2023-05-10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答案2022-09-21
孔子为鲁司寇的阅读答案及翻译2022-12-30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文教案2023-09-03
三十世家·魏世家原文及翻译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