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4-30 01:32: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迷恋沉默”为你分享7篇“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篇1: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任春华

摘 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对于初次接触化学学习的初三学生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展开记忆也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见,实验教学对于化学启蒙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启蒙教育;实验教学;探究创新

所谓启蒙教育是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如今的启蒙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儿童。初三的化学,对于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青少年来说同样也是他们的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似乎比较陌生,其钟爱程度也大不如已学习八年的语文、数学。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爱上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化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改已把教学目标定义为: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探究能力,从实践中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启蒙阶段,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实验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对如今的90后,他们在家里不是公主就是少爷,家务活已由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全权包办,当然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这却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动手能力下降。也正因此,新课改已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写入了三维目标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实验绝对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接触许多实验器材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加热、量取、过滤、蒸发等等。在一个个完整的实验中,如,粗盐的纯度测定、仪器的链接、装置的搭建、加热、过滤等。一个简单的实验便将基本操作加以整合,在这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悄然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实验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本的最初,不管是什么教材其作用都是绪言,主要介绍化学的重要作用,理论性较强,常常让学生感觉枯燥。如若处理不当会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实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开始就介绍一些化学小魔术,常用的有“魔棒点灯”“无中生有”“水中起火”等等,这些是学生在以前的任何学科中很难遇见的,增加这些趣味性的小实验,便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著名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们何不借助实验来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并自主学习呢?

三、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

今天的实验课堂已不再拘泥于照搬课本,更多的则是以探究为主的师生互动相结合的课堂,那么这样的'课堂绝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不仅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化,还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最能激发学生欲望的活动。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完全不一定非采用课本中所给提供的装置,只要根据实验的原理:利用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压强减少,观察进入水的体积或者密闭容器的体积减小量,均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样一来教学形式从最初的“填鸭式”转为探究式,最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欲望,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我们要对课本提出的实验方案发起挑战,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获得了科学知识,增强了探究能力。试想没有实验哪来的挑战,有的只是课本的照搬照抄,实验教学激起了他们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并将实验加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的技能,还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学习的负担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所见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比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化学反应。但初次记忆,都感觉比较困难,于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本着创新的原则将课本实验加以改进。在试管口看见有小水珠,由此得出生成了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知道生成了二氧化碳,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知道氨气的生成。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提升了创新的能力,还为知识点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这样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还有就是些常见仪器的介绍,图片、视频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手拿实实在在的仪器所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在介绍一些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时,倘若配合一些具体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记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记忆更加深刻、长久,自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减轻了。

他们的求知路还很长,但能不能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执著,更坚定,启蒙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运用好实验教学,初三的化学启蒙教育定会锦上添花,最终能为我国化学事业多做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志群。关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探讨。化学教育,(05)。

[2]周绍英。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初探[J]。化学教育,1982(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篇2: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演示实验必须切合学生心理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学习条件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导致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发生变化,尤其是认知特点.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有时会超过成年人,在某些观察问题能力方面更为明显.他们不仅能够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还能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深入浅出地推理.

作 者:武定军  作者单位:青海民和巴州中心学校 刊 名:商情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 “”(17) 分类号: 关键词:演示实验   化学教学   兴趣  

篇3: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教学 能力 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

化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

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许多化学知识如果不以实验为依托,不通过实验手段来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会觉得化学课程抽象枯燥,从而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4: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因该利用化学实验强烈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一)利用有趣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时候,取一块有颜色的小花布,用水湿润,放入集气瓶中,通入氯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当学生看到有色的花布褪色,他们会觉得这个实验现象很有趣,自然会产生疑问,并想要了解其中的奥妙。

这样,教师启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Na2O2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个消防队员用的呼吸面罩,学生肯定很感兴趣并想要解开呼吸面罩的奥秘。

这个时候结合化学实验教学,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形象,从而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极大兴趣。

二、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化学实验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途径。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但不要代替学生观察。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仪器的形状、连接的方法等。

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做全面的观察,及时纠正学生观察的片面性。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到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既要观察白烟,还要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再如;金属钠和水的反应,既要观察到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圆球,还要观察到钠球四处游动,并且伴有“嘶嘶”的声音。

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要学生“看”还要让学生“闻”(气体的气味,如硫化氢、氨气的味道),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的教材,教师只需要针对实验现象适时地做出点拨就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从表面的、个别的实验现象中发现本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

虽然其结果只是验证某些科学上已知的结论,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这种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去实践和思考。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来让学生去思考。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如果脱离了化学实验,教师直接提问“钠和水反应产生的物质是碱性物质还是酸性物质?”学生的确可以照着书本回答“碱性物质”,但这样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是先做实验,等到钠和水反应结束之后,往烧杯里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学生通过观察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红色,教师这个时候提问:“为什么溶液变成了红色?”学生必须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

例如要学生建立关于氧化-还原的初步概念,可以先从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来形成氧化概念,通过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来形成还原概念,再从这个实验里生成物铜和水的分析来形成氧化-还原概念。

同样,通过称量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反应物质量总和跟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实验来论证质量守恒定律;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导出电离理论,都是从生动的直观提高到抽象的思维,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

五、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的经验如果脱离了实践,有可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就是生搬硬套。

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要通过化学实验,正确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做到实事求是。

例如,“酸的性质”实验中有一步“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H2SO4与CuO作用。

理论知识是反应产物是蓝色的溶液,这是间接经验。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往往由于CuO的量加入过多,得到的是黑色浑浊的溶液。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不按照客观实际去填写,而是按照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填写一个完美的报告,现象和方程式的填写与书上保持一致。

这样就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也失去了做实验的意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强调如实记录实验现象,而且在实验后,还要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判断,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学生树立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熟练掌握药品和常用仪器的使用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来进行实验设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能够突破教材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一)变异

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或者操作方法的一些改进,使操作更加简单、现象更加明显、解决问题更加广泛。

(二)拓展

一种装置、一种实验方式往往有多种应用,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将装置、原理、操作方式加以拓展,训练学生灵活进行实验的能力。

(三)迁移

化学实验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许多实验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从一个实验问题可以迁移到另一个实验中,类比方法在这种联系和迁移中广泛运用。

(四)评价

实验评价能力是最高层次的实验能力,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

就实验来说,主要是判断实验方案的优劣,讨论相应仪器、药品、装置的优化组合。

篇5: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化学学科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谐,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欲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而实验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

一、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天生就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想知道事物变化的原因,而化学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多冲击作用,学生因为神奇的化学现象而喜欢学习它。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开始时,让学生观察那些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镁带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等。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实验,如魔棒点火、水点“香烟”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的品质还不高,欲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反复观看这个实验现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使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动力。如让学生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学生将这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呼出的气体也能使之变浑浊,从而体验到利用化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成功。从本质上看,学生观察的还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现象,但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了成功,使学习兴趣变的更稳定。

二、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而观察则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利用实验探究问题时,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收集,要准确收集到各种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内到外,不漏掉任何部位的观察方法,还要注意对重点部位的观察。

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现象明显的观察转到较难的、不易觉察现象的实验观察。

刚开始观察一些发光的、颜色变化明显的实验,如白磷燃烧、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等,逐步转到放热的或吸热的化学反应实验的观察。在观察现象较为复杂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观察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时,不要只顾看火星四射,而忽略了对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产生的观察;再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时,酚酞试剂颜色变化的时间特别短暂,需要反复多次做实验来观察突变现象的耐心。只要平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不断提高,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后,就具备了分析化学问题的基础。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位置上,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规范熟练的技能尤其重要。实验技能是一名化学实验者基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做实验时,简单的错误操作往往易被人忽视,这不但对实验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药品用量的随意性,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时,金属铜的取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有毒气体,既浪费药品又影响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还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重要的实验技能能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意识,甚至成套实验装置的组装、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做到准确而有序,为实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后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对相似的或同类型的技能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四、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尤其是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提出对解决问题的猜想、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这个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一样的,因此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素养。要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必须严谨操作每个实验步骤,事实求是对待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进行,对于较复杂的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合作探究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艺术,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尤其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篇6: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作用论文

【摘 要】本文论述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从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等方面着手说明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化学教学;创造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实验也是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初三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能力是随着学习化学的深入而逐步提高的,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及要求也应有阶段性,所以关于化学实验在初三第一学期重点应放在基本实验的训练上打好基础,要促使学生重视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除平时实验课上严格要求以外,还应加强对实验态度、实验习惯的考评。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做探究性试验时,可以借鉴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先不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首先制定出学习目标,其次提出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猜想和假设,制定出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出现的现象,对产生的结果一一记录,实验结束后,同学之间进行分析交流,弄明白问题的实质,得出结论,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如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验》,首先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选择:让学生查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从整理反应条件难易、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反应速度快慢,产生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比较,思考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什么原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要体现开放性,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辩论)、合作来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情境中,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

二、变演示实验为并进实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短期效应,完成教学计划,已经习惯毫不吝啬地“给”知识,这似乎成为无意识的行为。

这样势必造成培养的人才知识成分居多,能力训练较少,同样,化学实验教学也为了赶进度、得结果,使得远观的演示实验多于边讲边做及亲自动手的学生实验,结果造成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识掌握的层次较低。

如教材中安排的有些实验,教师演示时,学生观察,现象往往不够明显,实验效果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了师生一起做的并进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一般来说,对操作简单,费时不长,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都可以改成学生随堂实验。

例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提出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过去都是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学生印象不深,改为学生实验,就是把学生分四组同时进行实验,然后得出共同的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实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这一规律认识更为深刻。

可见,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多采用这种形式。

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出要求,及时给学生以帮助,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及原理,在这样的随堂实验中,同学们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反思,同时实验的技巧和技能也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

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的.制定、仪器的选择组装、整理药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学生自己积极参与,主动地动脑动手,独立观察、分析。

当实验完成以后,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必然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然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例如: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设计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小实验。

再如,利用实验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以日常生活中的醋、苏打水、柠檬汁等代替典型的酸碱盐溶液,以深红色的花瓣、萝卜皮等为原料制酸碱指示剂,检验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等。

再如,讲过第一章第一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体积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回家后,大部分学生会用茶杯代替钟罩,会用小盆代替水槽,用小蜡烛头代替红磷,反复进行实验。

实验成功了,总结出操作的要领;实验不成功,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即使是同一个实验,同学们根据选用器材的不同,设计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通过实验,比较出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重视实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改变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用发现法指导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导”而不是“给”。

在实验的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发展自我,始终保持好奇的心态、钻研的精神、合作的意识。

这样,在完成中学化实验的教学和实践的同时,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探究兴趣,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篇7: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问题,接受新知识,发现规律;同时形象地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练 控制变量 推理论述 构建模型

一、通过实验学会构建物理模型

在物理教学中,某些概念的建立需要理想化的模型才能实现,例如,电场强度E的建立过程、库仑定律的验证需要点电荷模型,油膜法测单分子直径需要建立球体模型,在动力学中要引入质点,还有单摆、理想气体、纯电阻、点光源等这些都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理想化;光滑表面、绝热容器、理想变压器、不计空气阻力等是把物体所处的环境条件理想化;匀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光的直线传播、弹性碰撞、等温变化等是把过程理想化。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中:原先的各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落体法、滴水法、闪频法等)或不够精确或过于复杂,唯独这个实验是用最简单的仪器和方法,得到了较精确的结果。但在实验中,必须选择适当的仪器测定线长和小球直径,还要正确释放单摆,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做小幅振动,这样才能看做单摆模型,应用单摆公式进行计算。

在研究落体运动时,铁片与小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铁片下落得快;将小纸片揉成纸团再与铁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二者几乎同时落地;大纸片与小纸片揉成的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轻的小纸团下落得快。通过强烈对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主动跳出“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相关”的错误印象,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空气阻力的影响。再通过对空气阻力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正是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得落体运动变得异常复杂,一时难以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启发学生从简单入手,抓住主要因素――重力,忽略、排除次要因素――空气阻力,把外界条件理想化,进而引出实验。

建立理想模型也可以用“理想实验”的方法。如电场强度的引入是用理想化的“检验电荷”考查电场中某点的性质,不同的检验电荷q及q′在同一点所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及F′,并比较比值F/q与F′/q′,发现这两个比值相等,即等于一个恒量E,这同时说明这个恒量E跟检验电荷的电量q和它受的电场力F的大小无关,从而引入了电场强度。伽利略就是在从斜槽滚下的小球滚上另一斜槽,后者坡度越小,小球滚得越远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他的理想实验的,运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实验中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有相当一部分是定量实验,学生需要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比较法、图表法。这些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物理规律的探索中经常使用。当多个因素同时作用、共同影响某一物理量时,就要分别独立地研究其中某一因素的影响,这时就要暂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好地研究这一因素与所要研究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如欧姆定律的得出就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类比是指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类似方面的比较。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能启发和开拓我们的思维,能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索新理论的重要途径,它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对学生学习物理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在研究单摆的周期时,通过比较得出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还有转化法,如学习电流时,对通过导体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如小灯泡发光)确定是否有电流通过;研究大气压的值时,用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研究大气压;由小磁针N、S极指向偏转,我们知道磁场的存在;我们通过扩散现象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等,这些都运用了转化法。

图像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优点,能使物理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优化求解过程,有效、简捷地解决问题。在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就应该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这样,既可减少误差,又可使数据处理简单省时。

三、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推理及论述能力

分析与表述能力主要是指综合运用物理知识与基本操作,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以及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解释说明的能力。任何一个实验,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或原理指导下设计的。这些理论或原理的本身就体现了实验的物理思想。课文中的每个实验无不闪烁着科学家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方式和实验装置的精巧构思,如库仑定律的验证、油膜法测单分子直径、半偏法测表头内阻、泊松亮斑等。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实验背景和原理,从实验中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在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中,主要是通过演示,弄清原来的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只能借助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完成,所以要设计出一个实验判断电流的流向和电流计指针偏转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难题,学生可以利用初中所学的电学知识解决,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原理推理论证,设计简单的实验的能力。

要归纳科学规律,就要寻找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就要进行数据的分析论证。这种特征通常表现为相等、之和、之差、乘积、比值等数学关系。因此在归纳时,就要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这些特征并归纳出结论。需要把有关数据的乘积或者比值拿来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和归纳出它们的规律。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据之间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的过程。

总之,物理的基础是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物理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有效的手段,要充分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学生实验活动,通过手脑并用,充分挖掘、开发学生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验能力,擦出学生创新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宪之.中国现代物理教学,2013.6.

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浅析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意义论文

浅析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提升彝族聚居区学生汉语言能力浅析的论文

浅析高职院校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文理科学习方法

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析实验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整理7篇)】相关文章: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方式2022-09-30

浅析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2024-03-01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2024-04-26

浅析青少年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2023-01-13

药学论文选题2022-11-01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体会总结2023-02-04

浅析中关村立法的创新与特色论文2022-10-13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2022-09-12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2022-05-06

微课应用于护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论文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