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简介

时间:2022-08-14 08:08:4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君简介(通用7篇)由网友“陈大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君简介,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君简介

篇1:王君简介

王君

王君(?—727),字威明,瓜州常乐人(今甘肃安西南),唐朝大将。

王君(音辍chuò)初为河西、陇右节度大使郭知运的别奏,为人骁勇善骑射,后因战功累升右卫副率。开元九年(7)十月,郭知运去世,王君遂顶替郭知运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迁右羽林军将军,判凉州都督事。因王君与郭知运都为蕃夷所惮,二人又功名略等,时人称之为“王、郭”。

河西、陇右两镇位于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含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自高宗时期便是唐蕃战争的主战场,多次发生大规模的作战。唐玄宗继位后,河陇一带仍为主战场。唐朝依托一系列坚固据点——军镇,相对集中兵力,实行机动防御,并伺机反攻,逐步扩大控制区域。吐蕃则以河西九曲之地(今青海东南黄河曲流处)为后勤基地,不断攻掠河陇一带。

开元十四年(726年)冬,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率军从大斗谷(在今甘肃民乐东南扁都口)北上,进攻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大肆焚掠财物后撤军。王君闻讯后,令副使马元庆、裨将车蒙追之,不及。便避其精锐,率军尾随,待机行事。时值大雪陡降,士兵冻死者甚众多,遂经企图从积石军(在今青海贵德西)匆匆西归。王君则早已派人抄近道进入吐蕃境内,毁其山间道旁野草,待悉诺逻恭禄率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旷原),打算休整兵马时,野草已无,吐蕃战马得不到喂养,死亡过半。

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二十八日,王君会合秦州都督张景顺所部追击吐蕃军至青海西(今青海湖西南)。悉诺逻只得驱兵西进,当前军渡过青海(今青海湖)西岸时,王君已率唐军赶到,探知蕃军主力已过大非川,辎重及后军尚未及渡湖,遂指挥唐军冒险踏冰而进,截杀吐蕃军,最终大获全胜,缴获辎重、羊马万计。王君以此役之功迁羽林大将军,摄御史中丞,依旧判凉州都督,封晋昌伯;其父王寿亦被拜为少府监致仕。

王君凯旋后,唐玄宗又在广达楼高宴,招待王君,并赏赐大量金帛。及夫人夏氏也因立有战功,同时赴宴,被为武威郡夫人。

当初吐蕃自恃强大,向唐朝致书采用两国对等的礼节,言词傲慢,唐玄宗为此非常愤怒。大臣张说曾进言说:“吐蕃无礼,诚宜诛夷,但连兵十余年,甘、凉、河、鄯,不胜其弊,虽师屡捷,所得不偿所亡。闻其悔过求和,愿听其款服,以纾边人。”唐玄宗则认为要与王君商议后再做决定。退朝后,张说对源乾曜说:“君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吾言必不用矣。”(《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三》)等到王君进朝,果然请求唐玄宗让他率领军队深入吐蕃国境内讨伐。

同年九月初七,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与烛龙莽布支率军攻占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西南),擒获刺史田元献及王君之父,尽夺军资及仓粮,毁城而去。随即又进攻玉门军(军所在今甘肃安西东),令被俘僧至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对王君彘说:“将军常欲以忠勇报国,今日何不一战?”(《旧唐书·王君列传》)以此激其出战。王君闻父亲被俘,但又知吐蕃兵强马壮,只得登上凉州城向西而哭,不敢出兵。

当初后突厥强大时,阿史那默啜可汗尽夺铁勒之地,铁勒的回纥、契苾、思结、浑四部被迫穿越沙漠,迁居在甘、凉二州。王君未得志的时候,常往来于四部,为回纥等所轻视。王君升任河西节度使后,回纥等部都不以为然,耻在其麾下。王君遂以私怨虐待四部,引起四部的不满,便暗中派人到东都告状。王君闻讯后,迅速通过驿站上奏,诬告:“回纥部落难制,潜有叛谋。”(《旧唐书·王君列传》)

闰九月,唐玄宗派宦官调查,但四部蒙受的冤屈竟不能平反。结果,唐玄宗将瀚海大都督回纥人承宗流放瀼州,浑人大德流放吉州,贺兰都督契人承明流放藤州(治镡津,今广西滕县),卢山都督思结人归国流放琼州;并任命回纥人伏帝难为瀚海大都督。还将右散骑常侍李令问贬为抚州别驾,特进契苾嵩贬为连州别驾。于是回纥诸部推承宗族子瀚海司马护输为首领,准备谋杀王君。

是月,吐蕃军在安西城下被唐军击败后,又派遣使者从小道来到漠北,企图与后突厥连兵入寇。王君闻讯后,率精骑在肃州(治福禄,今甘肃酒泉)进行截击。但行至甘州南之巩笔驿时,遭到回纥瀚海司马护输余众的袭击。王君的旌节被夺。判官宋贞被后,被回纥人剖心,并称:“是始谋者。”(《新唐书·王君列传》)王君率左右数十人力战,从晨至晚,终因寡不敌众,手下人皆战死,王君为护输所杀。护输载著王君的尸体准备投奔吐蕃。凉州唐军闻讯后,出城追赶,护输弃尸而走。王君的被杀,使河、陇震动,人心不稳。

唐玄宗得知王君战死,伤心不已,追赠特进、荆州大都督,给灵舆递归京师,葬于京城之东,官供丧事。并令大臣张说撰写碑文,玄宗亲自书石以示恩宠。

篇2:王君廓简介

王君廓

王君廓(?—627.11.5),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县)人,唐朝大将。

王君廓自幼孤贫,以贩马为生,善于偷盗,而且“勇力绝人”(《旧唐书·李瑷列传》)。一次背著一个安放了倒刺的竹笱(安放在堰口的竹制捕鱼器,大腹、大口小颈,颈部装有倒须,鱼入而不能出)出门,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卖丝绸的商人,便用竹笱套住商人的头,然后趁机将丝绸抢走。待商人取掉竹笱后,却不知是谁抢的。由于王君廓品行不端,乡里都引以为患。

隋朝末年, 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从大业六年(6)起,在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君廓也想乘机建功立业,于是便找到他的叔叔,将自己的想法以实相告,但他叔叔却不同意。于是王君廓就欺骗他叔叔,说他家邻居与婶婶有奸情,他叔叔一怒之下便和王君廓将邻居给杀了,从此亡命江湖。

此后,王君廓聚集了千余人,组成了一支义军,四处掠地。一次掠地至长平(今山西),进逼夏县(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河东丞丁荣率军拒御,并派人慰召。王君廓见到来人后,误以为丁荣欲归降。丁荣遂轻视王君廓,布置军队登山。此时的王君廓已将军队埋伏在山谷中,并乘丁荣撤军时突然发起进攻,大破其众。此后又与韦宝、邓豹等部攻掠虞乡(今山西),与隋将宋老生相遇,王君廓初战不利,退保方山,宋老生乘胜列营紧逼。此时王君廓军粮已尽,于是便向宋老生诈降。王君郭与宋老生隔涧相谈,“祈请哀到”(《新唐书·王君廓列传》),宋老生闻后,为之感动,遂放松了戒备,王君廓趁机逃走。

不久,王君廓率义军掠地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邯郸人王君愕前来面见王君廓,并劝谏道:“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竞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拥众而归真主,此富贵可图也。今足下居无尺土之地,守无兼旬之粮,恣行残忍,所过攘敚,窃为足下寒心矣。”(《旧唐书·王及善列传》)王君廓闻听此言,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又问该如何去做,王君愕说:“井陉之险可先取。”(《新唐书·王及善列传》)王君廓采纳了这个建议,率众屯兵井陉山(今河北获鹿西南)。

一年后,即义宁元年(6)五月,隋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起兵反隋,派人前来招降。此时王君廓与韦宝、邓豹队伍驻扎在一起,二人想归附李渊,但王君廓却无此意,于是假意赞同,然后乘二人不备,突然攻打二人,并抢了二人的辎重,投奔到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但事与愿为,王君廓在李密这里并没受到重用,遂于唐武德元年(6)四月二十七日归唐,李渊授王君廓上柱国、假河内(郡治野王,今河南沁阳)太守、常山(今河北正定)郡公,迁辽州刺史,徙封上谷公。后因战功,封右武卫将军。

唐高祖李渊为统一天下,于武德三年(6)七月命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鉴于洛阳城坚,重兵守备,短时难以攻下,李世民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于是令诸将攻打洛阳外围,王君廓奉命至洛口(今巩县东北)断王世充粮道,王君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九月十七日,王君廓又奉李世民之命,率部攻克轘辕(今河南偃师东南)。王世充派部将魏隐等进行反击,王君廓佯为胆怯而逃,在途中设下埋伏,大败魏隐等,然后东进,至管城(今河南郑州)而还。在此之前,王世充部将郭士衡、许罗汉进入唐境攻掠,王君廓设计将其击退。事后,唐高祖还下诏书对王君廓进行了褒奖,称其 :“尔以十三人破贼万,自古以少制众,无有也!”(《新唐书·王君廓列传》)并赐杂彩百段。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王君廓与王世充部将单雄信、裴孝达相持于洛口(今河南巩县东北)。王君廓兵少,向李世民求援,李世民遂率步骑5000前来增援,援军行至辕辕(今河南偃师东南)时,单雄信等闻,于二十二日逃走。王君廓趁机率军追击,败之。至此,经7个月外围作战,唐军先后攻占龙门、回洛城、洛口等要地,截断其虎牢至洛阳粮道,切断了洛阳的外向联系。三十日,驻守虎牢的王世充郑州(治管城,今河南郑州市)司兵沈悦派人到左武侯大将军李世绩处请降。王君廓奉李世绩之命夜袭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西),沈悦作内应,王君廓一举夺取军事重镇虎牢,俘荆王王行本及其长史戴胄。虎牢的占领,对唐军最后灭掉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及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军围困洛阳后,城中粮尽。王世充遣使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恐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实行联郑抗唐,于三月率军10余万西援洛阳,连克管州(治管城,今郑州)、荥阳(治今荥阳)等地,进屯成皋(今荥阳汜水镇)之东。李世民中分麾下,亲率精兵步骑3500人于二十五日进驻虎牢。窦建德军被阻于虎牢东月余(一说20余日)不得西进,几次小战都失利。四月三十日,王君廓奉李世民之命率轻骑千余截击窦建德运粮队,俘其大将军张青特,此战的胜利,使窦建德军更陷于不利境地,将士开始思归。

五月初一,李世民率兵一部过河,从南面逼进广武,观察窦军形势,留马千余匹在河中沙洲放牧,以诱窦建德出击。次日,窦军果然倾巢而出,在汜水东岸布阵,北依大河,南连鹊山(今河南荥阳西南),正面宽达20里,擂鼓挑战。李世民率军在汜水西岸列阵相持,登高嘹望敌阵,决定按兵不动,待窦军气衰,再一举将其击破。窦建德见唐军不战,遂轻视唐军,便派300骑兵涉过汜水,在离唐营一里地方停下来,派人通报李世民说:“请选锐士数百与之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九》)李世民不甘示弱,便派王君廓率200名长槊兵应战,双方交战,乍进乍退,未分胜负,各自回军。时至中午,窦军士卒饥疲思归,皆坐列,又争抢喝水,秩序紊乱。唐军乘机发起进攻俘窦建德及其以下5万人。李世民回师洛阳,王世充被迫于初九率部余人出降。此战,一举击灭王、窦两大集团,使唐统一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王君廓因屡立战功,进爵彭国公。

窦建德虎牢兵败被俘杀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唐在河北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十二月十五日,唐高祖李渊命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率兵讨伐刘黑闼,命李艺从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南下,两面夹击。

武德五年(622年)正月,洺水(今河北曲周东南)县人李去惑占据城池降唐。王君廓奉李世民之命率1500名骑兵入城,与其共同守城。二月二十四日,李世民与李艺会合于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刘黑闼为了打开通向贝州的东面道路,率兵急攻洺水城,该城四面环水,水宽50余步,深三、四丈,刘黑闼在城东北修建两甬道准备攻城。李世民三次引兵增援,都被刘黑闼军顽强阻击而未能前进。眼看甬道即将修成,洺水城即将攻下,李世民担心王君廓守不住洺水城,遂登上城南高坟,用旗语令王君廓突围,同时命勇将行军总管罗士信率200士卒进城,代其坚守城池。刘黑闼在甬道修成后,率军连续8昼夜猛攻洺水城,恰逢大雪,唐军无法增援,洺水城于二十五日攻克,并俘杀罗士信。二十九日,李世民率军又夺回洺水城。三月二十六日,唐军击败刘黑闼,刘黑闼率残部逃入突厥。王君廓奉命镇守幽州。

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军多次南下攻扰唐边,九月十五日,王君廓率军在幽州大败突厥军,斩俘2000余人,获马5000匹。唐高祖见到捷报后,非常高兴,征王君廓入朝,将所乘御马赐于王君廓,还让他在宫殿上骑马而出,可谓荣耀之极。唐高祖还对大臣说:“昔蔺相如叱秦王,目眦皆烈。君廓往击建德,李绩遏之,至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何特古人哉!朕当不以例赏 。”(《新唐书·王君廓列传》)又赐给他锦袍金带,然后让他还镇幽州。

时任幽州大都督李瑗是唐高祖堂兄之子,武德元年封庐江王,武德九年(626年)任幽州大都督。唐高祖以其懦弱无能,非将帅之才,便命王君廓辅佐他。王君廓是强盗出身,骁勇强悍,而且多计谋,所以李瑗很倚赖他,与其推心置腹,还答应与他通婚。太子李建成谋害秦王李世民时,暗中与李瑗相互勾结。玄武门事变中,李建成被杀,唐高祖诏命通事舍人崔敦礼召其入朝。李瑷心存恐惧,向王君廓问计。王君廓欲捉取李瑷,攫取功名,遂鼓动李瑗说:“京都有变,事未可知。大王国之懿亲,受委作镇,宁得拥兵数万而从一使召耶!且闻赵郡王先以被拘,太子、齐王又言若此,大王今去,能自保乎?”(《旧唐书·李瑷列传》)说罢与李瑗一起哭泣起来。李瑗说:“我今以命托公,举事决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于是李瑗劫持了崔敦礼,发动叛乱。李瑗通过驿站调集兵力,并召其亲信、燕州(即幽州)刺史王诜前往蓟州(治渔阳,今河北蓟县)商议对策。兵曹参军王利涉建议:“王君廓反覆,不可委以机柄,宜早除去,以王诜代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李瑗犹豫不决。王君廓风闻后,于六月二十五日率数骑去见王诜,王君廓先让部下在外面等候,“闻呼声则入”(《新唐书·王君廓列传》)。独自一人先去见王诜,王君廓诈道 :“有急变,当白!”(《新唐书·王君廓列传》)王诜正在洗头,握著头发便出来了,王君廓趁机将王诜杀死,然后对王诜的部下说:“李瑗与王诜共反,禁锢敕使,擅追兵集。今王诜已斩,独李瑗在,无能为也。汝若从之,终亦族灭;从我取之,立得富贵。祸福如是,意欲何从?”众人道:“皆愿讨贼。”(《旧唐书·李瑷列传》)王君廓率众人翻越西城,进入城内,李瑗此时还没有发觉。王君廓自领千余人先从狱中放出崔敦礼,直到这时李瑷才知道王君廓有变,连忙率数百名亲兵披甲而出,在门外遇到了王君廓。王君廓对李瑷的亲兵说:“李瑗作逆误人,何忽从之,自取涂炭。”(《旧唐书·李瑷列传》)李瑷部下遂弃戈溃散,只有李瑗独自留在那里,大骂王君廓:“自媚,汝行当自及矣。”(《旧唐书·李瑷列传》)王君廓捉住李瑷,将其勒死,平息了叛乱。二十六日,朝廷任命王君廓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将李瑗家中的人口赏赐于他。

八月初八,唐高祖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加王君廓加左光禄大夫,赐物千段,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相同,仅次于裴寂的一千五百户,由此可见王君廓在唐太宗心中是有很高地位的。

王君廓在幽州任职后,骄横自恣,无法无天。朝廷认为武将不知时事,所以以李玄道为幽州长史,以维持府中之事。李玄道见王君廓不守法纪,多次要上告朝廷弹劾他,这使王君廓猜惑不已,非常不安。一次,李玄道将王君廓所掠的良家女子放走,使王君廓很不高兴。

贞观元年(627年)九月,王君廓奉诏入朝,李玄道因是房玄龄的外甥,所以便借此机会让王君廓给房玄龄捎封信。王君廓暗中将信折开,想看个究竟,但书信是用草书写的,王君廓不认识,所以便怀疑李玄道是在告发自己。王君廓心中害怕,行至渭南(今陕西)时,杀死驿站吏卒,准备逃往突厥,二十二日(即公元627年11月5日)在途中被野人杀死。唐太宗念王君廓以前的战功,将他收葬,并待其家如初。时御史大夫温彦博上奏说 :“君廓叛臣,不宜食封邑,有司失所宜言 。”(《新唐书·王君廓列传》)于是追削其封邑,贬为庶人。

点评:王君廓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有勇有谋,以他当时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而言,是完全能被列入凌烟阁的。但由于王君廓为人却狡桀多变,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篇3: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王君

【教学安排】

一、初一上期,二班的孩子们就提前背诵了初二下期的课文《岳阳楼记》。

二、第一课时,创意朗读。主要方法和上一届的《绝唱——<岳阳楼记>》美文诵读课的方式相近。以美读初步进入课文。特别难忘的是廖思琦小组用书法、舞蹈诠释了文本之美。很有创意。参加创意朗读的还有冉雪立、郑可、龙天河、余秋帆、杨森瑞。领读的是周虹宇、黎建志、龙天河。应该说,在进入咬文嚼字之前,美读的准备非常充分了。

三、第二课时,咬文嚼字,从“大美”入手讨论《岳阳楼记》之美。名篇的解读如汗牛充栋,教案设计也丰富多彩。我想,“大美”这个角度应该是一个比较新奇的角度吧,小而深,由此切入,学生应该有比较厚重的收获。从课堂教学实效来看,我的教学预测基本准确。

四、课外完成练习册《点金训练》。我的天,从应试教育这个角度来看,这本辅导书编得实在太好了。所有基础知识几乎条分缕析地一网打尽,还和中考联系得很紧。这根本就是一本变了脸的教参。我想,学生手里拿着这样一本书,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独特的诠释,真的是不敢上课啊!这本书要求学生认真做,自己批改。我认真检查,但从不评讲。实在太无聊了。纯粹应付考试的东西,我都反感。如果中考不这样考,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课外练习的最好方式,还是应该继续阅读同类作品或者阅读同类解读作品。

所以,还是在戴着镣铐跳舞。努力争取跳得好点儿罢了。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片段】

师:读了《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请谈谈你从整体上感觉到的'它们的不同。

生:《小石潭记》是纯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阳楼记》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单独的记叙段、描写段、抒情议论段。

生:《小石潭记》作者的情感的变化很微妙,而《岳阳楼记》作者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

生:《小石潭记》的主色调有些忧伤,而《岳阳楼记》的主色调很开朗鲜明。

生:《小石潭记》很“小”,旅程很短,景点很小,作者情感很细腻,是一种“小美”。而《岳阳楼记》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是一种大美。(特别记忆:这句话是王梦雨同学说的,太经典了。我们基础不好但是一直在努力的王梦雨越来越有灵气了。向她敬礼。)

……

师:同学们真有洞察力!《岳阳楼记》是一种典型的“大美”。范仲淹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传递这种大美的呢?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来探讨。请同学再此朗读,圈点勾画,不要讨论,独立思考,然后畅所欲言。

(生高声朗读)

生(沈丹婷):作者写的景物本身就很大。我是从“衔远山,吞长江”看出来的。

师:注意咬文嚼字,分析感悟有理有据,不能只说结论。

生:“衔”字和“吞”字很有气魄。

生:为什么有气魄呢?还要深入。

生:能够把山衔着,把浩浩荡荡的长江吞进肚子里去,还不够气魄吗?

师:哦,是吞进肚子里面去吗?

生:应该是互相吞吐。只有洞庭湖和长江都浩大的时候,才用这个词。

师:我想如果我来写,我就写“连远山,接长江”或者“咬远山,吃长江”,如何?

生(王悦):不好。“衔”和“吞”有动态,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水波动荡的感觉,“连”和“结”就没有动态美了。“咬”和“吃”给人的感觉很凶恶,不美。而且“咬”和“吃”也没有“衔”那么悠闲大气,雍容大度。

(中途不断组织引导学生朗读关键词语关键句,略,朗读一直贯穿全课,下文也略)

生(杨森瑞):我觉得不应该忽略“山”是“远山”,山是联绵不绝的。洞庭湖和联绵不绝的山连接在一起,更显阔大。

师:很有见解!同学们再联系前后文看看。

生:作者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个“一湖”让我感觉特别有气魄,作者对洞庭湖充满了肯定。如果改成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意思没有变,但是气魄就差了。

师:这叫做数词传神,一词传神。

生:作者称巴陵为“胜状”、“大观”,这些词语都让我感觉到是一种大美。

师:是。有规模的美才能称为“大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这么来的——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名应赐大观园。

生(梁明媚):我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也感受到大美。“北”和“南”表达出了地域的广大。“通”和“极”更让读者感觉无边无际。

师:让地域的大来表达大美,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大家再找一找,品一品。

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生: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生(吴语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就从高低远近的角度把空间距离拉得特别大,更显示出无论处于何种境界范仲淹都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情怀。

生(周子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下”这个词语的应用,它让我们感受到无限广阔的生活世界和无限广阔的内心世界。

师:说得太好了!后来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让无名手书“天下”二字,说不定也是受到了范仲淹的启示呢。

生:还有反复出现的“忧”和“乐”,似乎写尽了人生的所有情怀。

师:“进”和“退”也几乎是人在生活中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人生百态都写尽了。

生(龙天河):刚才同学们说的句子都能够让我们直接感受到范仲淹心胸的广大,觉得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但是我从“予观夫巴陵胜状”这句中也感受到范仲淹的高大。因为“予”在“巴陵胜状”的衬托下似乎也变得高大了。

师:这样的感受很独特啊!这里面有正衬的效果。就像用青松高山衬托英雄的高洁挺拔一样。(后来想到应该这样点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我见岳阳湖多雄壮,料岳阳湖见我也如是。可惜当时没有能够反应过来)

……

生:“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时间很长。

生(杨珮璇):“浊浪排空”也让我感觉境界很阔大。

师:请咬文嚼字。

生:“浊浪”很有气势。

生:“排”字非常有力量。

师:改成为“浊浪击空”如何?

生:不行。“排”有排山倒海之意,而“击”就是那么一下子,力量有,但是地域太狭窄了。

师:这让我们想起毛泽东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横”字的气魄。

生:还有文中选择的意象“山岳”、“商旅”、“日星”、“虎猿”等等都很大。

师:是啊,如果不是“虎啸猿啼”而是“鸡飞狗跳”,你可以比较,浩然之气就少得多了。(生读,全班哈哈大笑)

生:还有“萧然”的是“满目”,感慨是感慨到“极点”,也是一种大。

生(冉雪立):“静影沉璧”居然也让我感觉到大,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师:结合前后句子来分析。

生:月影要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水面就必须特别平静。

师:这个时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水面确实很安静。

生:“皓月”让我感觉月亮特别大,特别白特别饱满。

师:这里没有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但是我们还是感觉到一种大美。就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

生:而不言。

师:对啊,宁静中也能创造大美,心灵的回声虽然无言但是常常也能震天撼地。

师:会不会有人觉得沙鸥、锦鳞、岸芷汀兰是小的呢?

生:这些景物确实都不大,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是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规模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翔集”“郁郁青青”的壮观了。

师:有见解!(课后想到应该这样来点评:景语皆情语,如果不是心胸的阔大,心态的乐观,同样是鸟,那可能就是“拣尽寒枝不肯歇,寂寞沙洲冷”的鸟了)

……

师:能说说文中的人之“大”吗?

生:范仲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没有他豪迈的心胸,就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生: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大人”,虽然遭到贬官,但是第二年就能够让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师:滕子京也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生:“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个“多”字很重要。这一类人很“多”,范仲淹这样写,用“多”来反衬出了像他们这样心忧天下的人很少。

师:太少了啊!所以,范仲淹才在最后感叹到:微斯人,吾谁与归?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师:同学们,这是一种人生的寂寞感,其实这里边也有大。

生:范仲淹很寂寞,他的周围就很空旷。

师:空白越多,寂寞感越深刻,伟人的选择就显得越发的可贵。

师:少与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讨论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的《<呐喊>自序》中的名句: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篇文章在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我作为拓展材料给学生读过。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提起,但是,学生心中应该有烙印的。或者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豁然贯通的)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在抗震救灾的这个时候来学习《岳阳楼记》,大家的感受应该更深。在民族的大灾难面前,不是“微斯人,吾谁与归”,而是大灾有大爱,大灾出英雄,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无数人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文字但愿能够给大家的心中增添更多的浩然之气。希望同学们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人”,有大胸怀,大眼光,大气魄,大追求。

(因为没有时间了,我推荐的二十句有“大情怀”的爱国名句没有能够拿出来,放在了第二天早上的积累时间让学生们读一读,背一背。这些诗句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需待合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篇4:桃花源记王君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王君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桃花源记》,昨天预习的时候知道同学们已经学好这篇文章了。我很担心:熟悉的地方哪有风景啊?不过呢,我相信世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 ——生齐说: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来重读桃花源记,在熟悉的字里行间,发现新的风景。孔子说了嘛,温故而知新。我们就先来温一温故。就先试着来背一背桃 花源记,有没有信心?

生齐背课文。

师:很流畅,看来大家是记忆犹新啊,那么再来回顾一下:学过了这篇文章,你了解了些什么呢?好,你来。

生:桃花源记是以时间为主要顺序写的,而且是以渔人行踪作为线索,而且它是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篇文章,第一是发现桃花源,第二是进入桃花源,第三是复寻桃花源。

师:很好,很有条理。

生:这篇里面有个通假字,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

师:嗯,语言点,不错。还有吗?

生:这篇文章还体现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人民的剥削。

生:这篇文章里面说的村人是热情好客,老实淳朴,人与人之间都和睦相处,。

师: 在大家对桃源的印象当中啊,特别用了两个词——美而神奇。可是呢,放完了楠溪风光之后,马上就有同学来对我说:老师呀,我觉得我们永嘉楠溪的风光啊比桃源 美多了。我仔细一想,桃源一个宁静的山村,一群热情的村民不过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罢了。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稀奇呢?你觉得呢?

生:他们那里都是和平的,然后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都是和睦相处。

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看法。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很和平,但是,当时那个社会是黑暗的充满剥削和压迫的,当时有那么一个世外桃源,就算是很好了。

师:当时那个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生:是充满压迫和剥削的黑暗社会。

师:哪一个时代文中有提到吗?

生:是秦朝(停顿,思考),东晋。

师:东晋,课文提到哪个词。

生:晋太元中。

师:好的。她用了战乱来形容这个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战乱呢,我们来看一看。【屏显:晋太元中 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共。期间爆发大小战争60场。】

太元是东晋时孝武帝的年号,总共21年,可是期间爆发了大小战争约60场,那真是叫战争频仍啊!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屏显)一起读一读看。

【屏显: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生齐读。

师:感觉有点轻描淡写啊!战争后果怎么表现?再来试一遍。

生再读。

师:来说说看。你觉得要突出哪几个词呢?

生:我觉得应该突出那个“尽,无,露,既”。

师:哎,这四个词,你把这四个字突出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有感觉了吗?一起再来试试看。

生齐读:白骨露于野。(师参与领读)

师:我们的渔人就来自这样的乱世。文章刚才那位同学说就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的。今天我们就化身为渔人,以渔人的目光来再看桃源。让渔人最惊叹的会是什么呢?来看二三段。找一找你的发现。可以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屏显:你认为,让渔人最惊叹的会是什么呢?】

生默读课文,动笔批注。师巡视指导。(约两分半。)

师:大家看得非常认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还不够。再跟同桌跟前后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我们的意见能不能形成一个丰富和互补。(生交流,约一分半。)好,看看,咱们的意见是不是更丰富了呢?来,分享一下吧!好多同学愿意。好的,这边开始。

师:如果你觉得他的发言有道理的话,可以在旁边再做一点批注。

生:我选的一句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觉得这是渔人与外面的乱世的黑暗进行了对比,内心十分震撼。看到这里人与人之间十分和谐,生活幸福美满。渔人对这里的生活非常向往。

师: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个场景?这句话中是哪个词?

生:怡然自乐。

师:(惊讶)哦?他刚才读的是这个句子吗?(学生沉默)你刚才读的是哪个句子?

生:其中往来种作。

师:对,个句子,哪个词语?

生:我觉得应该是“悉如外人”。

师:有疑问有思考非常好,请坐。他抓到这个句子。然后,这边来。

生: 其实我读的是一样的句子。但是,我听了老师的问题,我觉得那个词语应该是“往来种作”,因为在外面都是乱世,没有这样安静、和平、宁静的生活。而在这个桃 花源里,人们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然后外面都是战争不断的。这里人们的往来种作,在外面的世界是很少见的。你同意她的意见吗?(面朝前一位学生)对,他 由衷地笑了。谢谢你,请坐。后面来。

生:我选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师:(打断)正音“舍”。再来。

生重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句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外面的世界是战乱,非常的黑暗,这里的生活非常美好,和平,宁静。

篇5:王君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师:美好,和平,宁静。从这个句子当中,哪里看出来?

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说明他们这儿十分的宁静。鸡和狗的叫声是互相听得见的。

师:你能不能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宁静的氛围呢。

生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师:哪个字让我们感觉到宁静呢?

生:相闻的“闻”字吧!

师:“闻”字,这是她的感觉,先请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哪一个字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宁静?

生自由读该句。

师:有感觉了?好,说说看。

生:我觉得是“相”字,重点不在于闻,而在于相闻,可以互相听得到。

师:你读读看,把“相”字突显出来。

生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师:有感觉吗?很好,咱们一起来读读。阡陌交通——预备起。

生齐读

师:相字还要稍稍地拖长一点。师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再来一遍。

生齐读。

师:嗯,这是一种乱世当中难得的宁静啊!刚才她觉得渔人最惊叹的是这一点。再来。

生:我选的是“便邀回家,设酒杀鸡作食”。现的是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大方的性格,把外面的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

师:能抓住具体的句子?

生:设酒杀鸡作食。

师:设酒杀鸡作食,什么感觉?请你来说说。

该生沉默,师:哦,她想给你补充一下,可以吗?

生:我感觉设酒杀鸡作食,有一种热情,很喜庆。

师:热情和喜庆的感觉出来了。真不错。刚才我们两位同学关注到了这个动词的品味,“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温度。体现的是桃源人的人情味,在这个段落里还有哪些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桃源人的人情味呢?

生:我觉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还能体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师:落实到词上

生:皆。因为渔人到桃花源的时候,不是只有一家人邀请渔人去他们家做客,是整个村的村民都邀请他去各自的家里去作客。

师:真不错,她抓住了一个字“皆”字来谈感受。再来。

生:“村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里的“咸”字,说明村民对渔人十分的热情,一听到有渔人这个人,都来问消息。

师:抓住了一个“咸”字。

生:我选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的“乃”字是竟然的意思,就可以体现在世外已经过了汉朝了,到了晋朝了。到了世外桃源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体现了他们非常的惊讶。

师:他们能够对远道而来的渔人非常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惊讶。多有人情味,多么淳朴的一群人啊!生:我选择的是“自云先世避其实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他们把自己以前的事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渔人,表现他们非常的热情,对渔人一点也不怀疑。

师:这点我们真的都没有发现的,自己把自己的底细主动告诉了别人,真厉害,还有?

生:我选的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句话把桃源中的环境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渔人由战乱不断的社会来到这个安宁祥和的地方,惊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如此美妙的地方,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生活幸福。

师:你的表达很有条理,能不能学一学刚才的方法,抓一抓字呢?

生:“黄发垂髫”说明老少都是很幸福的,“怡然自乐”说明他们的生活幸福,安适愉快。

师:刚才这位同学关注到了一个“并”字,你能在他的启发下,有新的发现吗?

生:“并”字表现不仅指老人小孩。黄发垂髫表明老人和小孩过得很愉快,很享受。

师:他有灵感,他觉得“并”有东西在,但是还不能表达,慢慢想,有些同学都有新的发现了。

生:“并”又要回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了,因为当时师战乱的时代,老师也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小孩子很小就要去打仗,更不用说是大人了,但是在这个世外桃源中处处都是和谐的,小孩子和大人都不用去打仗,“并”字体现了桃花源中的人的和谐,

师: “并”字说明都不用去打仗,“并”字是都的意思,原文中表示都的有好几个词,有“咸、皆、悉”,既然他们都是同意的,我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比如说“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并”换成“皆”呢?可以吗?试着读读看,可能秘密就藏在我们的朗读之中。有感觉吗?有点迷惑是吗?给大家一点点提示:

师出示甲骨文中的并字

篇6:桃花源记王君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王君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看一看,这是并字甲骨文,像什么一样?

生:我觉得应该是不能的,老师从图上看的话是两个人,表示两点,黄发垂髫就是老人、小孩,没有青年和壮年的,而“悉、咸”都是指全部的人,所以我觉得不能换。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 但是从甲骨文中看出,好像是人人都是怡然自乐的,不仅是老人和小孩。

师:人人,他比你的范围大了,还有吗?

生:从文字上看出他们手牵着手,就好像是他们和睦相处。

师: 手牵着手,我快乐着你的快乐,你快乐着我的快乐,有一句歌词是“我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如果变成“我要和你都变老”味道就不对了,是不是?从最不起眼的词 上发现了字里行间的风景和奥妙,得一字而境界全出,真厉害,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像这样不经意的字上的风景,还有吗?仔细的 搜寻,有点困难,课堂上我们是学习的伙伴,我们可以相互帮助。我就发现,大家刚才提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句子

师出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我们刚才抓住了动词“设”“杀”“邀”三个字,但是有一个常被我们忽略的字,哪个字?我们一起来说一下?

生:“便”。

师:“便“这个字,什么意思?

生:于是,就。

师:它表示的是?

生:表示的是,渔人到那边之后,他们就立刻把他邀请到家中去。

师:它有这样一种过程,那我们来看看原来的吧。

师出示文字:请同学来读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师:在这个地方,你发现,他们立刻把陌生人邀请到自己的家里,什么样的感觉啊?

生:感觉到村中人的热情好客。

师:很好,热情好客,除此之外,我们还感觉到了村人对外人的信任,在这里我发现陶渊明先生把所有表示人称的词都省略了,我们试试给他填进去,能填吗?

师生共同填空。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师:为了我们初学者方便,我们会把这些词都放进去,可以吗?读读看,想想,我可以把这些词保留进来吗?

生:不可以,我觉得如果把这些省略的词都加进去的话,会显得多余

师:多余,不简洁,那么在表达情境上,有区别吗?试着读读看?

生读加上主语的文字。

师: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有点别扭。

师:他感觉到别扭,其他同学有什么感觉吗?在表情境方面?

生:我觉得加进去之后有一种特别多余的感觉。

师:多在哪?

生:村中人对渔人说的话,有一种默认的感觉,因为渔人来到了世外桃源,见得肯定师村中的人。

师:而且你还会发现?

生:主人和宾客分的太远了,没有一种融洽的感觉了。

师:看来省略不仅是简洁,还有这样的妙处啊!一起来把原句读一读看。

师:“后遂无问津者”,怎么就没人找了呢?

生:我觉得我同意他的观点,还有一点就是,作者感叹这个社会有很少人像他一样去找一个安适宁静的地方。

师:叹息世人啊。

生:我同意前面同学的观点,他前面提出了前面的南阳刘子骥,更说他是品德高尚的人,更反映出他对世人的无奈,他想为什么只有我们这样的人才想到这样安静和平的社会。

师:对啊,其他的人呢?为什么都没人相信了呢?所以读这个句子要慢慢的读。怎么读呢?一起来试试看。

生齐读。

师:突出哪个字?

生:“遂”“无”。

师生齐读。

师:在深深地叹惋中,先生远去了,但是他追寻的身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来看一看吧,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追寻的一生啊。

年 轻的时候,他做官,希望大济苍生,可是官场污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来选择了归隐,可是,生活依然窘困,写此文的时候,他已经五十七岁了,年近花甲,但 世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梦想,无人问津时,他依然有梦,在桃花源诗的最后,他写了这样的两句:“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我希望能够驾着清风高高的飞扬去寻找我们的同道之人啊。先生的贡献就在这里了,他给我们乱世之中的世人一块“恬静的心田”。

篇7: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学习《醉翁亭记》,有三处讨论很出彩。

一. 醉翁眼中之人。对文本第三自然段的讨论很深入灵动。很难忘记陈西蕾一语中的:这些快乐出游的人都是老百姓哟!

二.对于三十九岁的欧阳修为什么自命为“翁”的讨论。极有意思。见下文。参与讨论的同学有:周峰立、吴语寒、冉雪立、黎建志、杨珮璇、王垚……

三.总结阶段关于欧阳修、范仲淹、陶渊明、刘禹锡、李白、杜甫、龚自珍的比较阅读。在谈到欧阳修“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时,顺便就把30课《诗五首》中的四首诗都拿出来做了一个总体的比较。确实,陶渊明、李白、杜甫、龚自珍和欧阳修,可比之处太多了啊!课堂最后十分钟,容量很大,效益可观。

总之,《醉翁亭记》的教学,总体构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但细节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片段。

【课堂实录片段】

师: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其实只有39岁,他为什么居然自称“翁”,还把自己描写成“苍颜白发”呢?先在课文中找找理由。

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师:哦,在他们喝酒的客人朋友中,他的年龄最大。这是表层原因。请继续思考。

生:“翁”给人感觉是很受人尊重的。

师:一般的老头子文言文中叫啥?

生:叟。

师:哈哈,就是,《愚公移山》中,那个被批判被讽刺的老头子就叫“智叟”。

生:欧阳修自称为翁,表达出一种自得的心境,滁州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生:欧阳修是滁州的长官,他在心理上有一种优势。

师:有道理。你看王老师,还不算老。但在学校校龄算长的,资历算深的,所以,很多年轻老师就叫我“老王”,我一点儿都不生气,还高兴得很呢。(众笑)

师:中国是有老人崇拜的心理的。你看中国神话中很多重要的神仙都是老人,比如玉皇大帝,龙王等等。《愚公移山》中开篇就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你看,把愚公写得这么老,一方面是主题的需要,一方面呢,中国人就是非常尊重老人的。人的年龄越大,好像智慧就越多。比如孔子在《论语》中怎么描写人的一生的变化的——

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师: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年龄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学识、风度的象征。

生:老人已经经历了生命的各个阶段,对世事理解很深,能够做到与世无争了,无功利之心了。所以,欧阳修自称为“翁”,想表达自己的追求是没有功利的。

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份纯粹的爱国爱民之心,并不在意自己的得失。这对于洞穿世事的`老人,更真实吧。这王老师很能理解。一般来说,越年轻就越注重名利。比如说王老师,十年前要是评我一个优秀教师,我会很激动。但是现在评我一个优秀教师,我还是很幸福,但不会太激动了。(众笑)

生: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欧阳修纵情山水,早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在沧桑的大自然中,他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把自己看作了经过长期的岁月的打磨而富有智慧的人。

师:这个感悟很独到。人在自然中,受到大自然的宏伟、高深、神秘的熏陶,于是觉得自己和自然一样悠久一样丰富。

生:我想欧阳修肯定有点儿少年老成。

师:少年老成!应该有道理。但凡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人都少年老成的。

生:在中国古代,战乱繁多,人的生命本来就短暂得多。很多人五十来岁就死去了。欧阳修39了,在当时看来,他确实也走到人生的秋天了。

师:有道理。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不像现在,男人四十岁,还是半成品,五十岁以前,都还是青年呢。(众笑)好像欧阳修活到69岁,在当时看来,也算长寿了。活到40岁了,确实已经到人生的后半段了。

生:我觉得主要还是老人受的约束相对较少,所以更能放浪形骸,更能够随心所欲。于是欧阳修就把自己想像成为一个老人了。

师:从这个“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受人尊重的欧阳修,一个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欧阳修,一个充满智慧和悟性的欧阳修,一个爱国爱民无功利心的欧阳修,一个随心所欲纵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欧阳修……

【自评:这个教学片段有意思,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他们居然能够从很多角度去参悟欧阳修自命为“翁”的原因,有理有据,层层深入。二班的孩子,真是很有思想啊!】

墨池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墨池记》教学卡片:自读练习教案教学设计

虎丘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学语言的方法

《登泰山记》的同步练习题

江陵萧简历

萧韩家奴简介

王君诗歌教学实录及感言

罗北升简介

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君简介
《王君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君简介(通用7篇)】相关文章:

王君诗歌教学实录2023-08-23

汉朝的历史人物典故有哪些2022-11-27

安德烈·马尔罗简介2023-02-04

《杨嗣昌》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2024-01-12

选修语文《石钟山记》教案2022-08-16

毕业以后作文2022-08-15

田忌赛马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2022-10-07

《登泰山记》同步测试题及答案2022-12-14

桃花源记名师课堂实录2023-12-07

牛生白犊文言文翻译2022-10-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