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萧简历(精选13篇)由网友“西瓜榨汁很好喝”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江陵萧简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下江陵》改写
一叶扁舟孤零零地漂在江上,江水奔腾着,冲洗着回忆。突然一个浪头扑过来,将这些往事卷入江底。不见踪影,无处可寻。
昨日那凄冷的月光依然还在眼前。自然世界生而往复,烈日出,月光散,可这颗冰冷的心,是否还能变得温暖。曾经的热血火焰呢?曾经的潇洒自如呢?早已随着那些前尘往事,成过往云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世道,当真人命如草芥吗?这世界,当真没有一份真实的感情吗?眼前突然浮现出父母、兄弟的身影,和巧笑嫣然的她。嘴角微微扬起,浮现出一丝笑意。或许有吧!
举头望天,却见苍天无尽,仙凡无边。这天地不仁,唯有与命抗争,才能成为强者,才能随心所欲,才能洒脱自在。凡人皆有命数:不管是平民百姓,是文武百官,还是龙子龙孙都有运数。或许命数已定,但不抗争,怎么知道?天道无形,道褒无名,在这纷乱红尘中,芸芸众生皆为刍狗。唯有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管明日会怎样,最坏不过一死。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吧!不再憧憬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追梦吧!年少时不是想要伴着赤芒所向披靡,快马铁骑,踏遍山河万里吗?却道青春已逝,又何妨?人生本无常。
篇2:《下江陵》改写
暮色笼罩,匆匆落下来不及谢幕的太阳,数不尽悲伤。
寂静夜空,还未开放已然凋零的花,写不尽凄凉。
一阵寒风袭来,在这异乡之地,才春末便如同感受到了秋的气息,一点点,一点点在月色里晕开。
望着半缺的月,不知在故乡,在京城,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否也有人对着月亮这样思念我呢?
夜色忽如蒙了薄纱,变得如牛奶般粘稠,天边泛起灿烂的晨辉。那不是星辰,是新生的朝阳。
借着一点点日光,隐隐能望见白帝城深处的人家,那些人家的门窗上无不点缀着几抹红艳,似少女娇柔妩媚的红唇,为城内带来些许生机。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无人发觉,欣喜的脸上竟有一颗泪珠划过。那是喜极而泣的泪珠还是隐忍难言的悲伤?无人知晓,也无人想去知晓。
其实刚听到圣旨时,我也曾对未来有过无数设想。可是无论是进朝为官也好,隐居山林也罢,都无法施展我的才华完成我的理想。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话是我说的,世人只觉得高傲、豪爽还无比狂妄。但谁人知道,这大笑或许只是无奈呢?
顷刻间,轻舟已经驶过了万重山。两岸的猿声留不住船,这世间也留不得我。
当年唐玄宗曾亲手喂我吃饭,好一个风光无限意气风发,可如今呢?离了故乡的我还能做什么?
叹一句似水流年,今不知何去何从。
篇3:《下江陵》改写
烟雨飘洒,如银丝一般打落,节拍悠长的雨滴,看不清船外的景物,但船内,却分外真实。刚泡的茶还飘着热气,被那温度弄得发痛的指尖,竟没有握住石砚,墨水撒了一地,恼羞成怒地准备起身,才发现白发不知不觉中已经愁落,掉在地上,回光流转般变回了青丝。想起了几日中的忧愁,苦笑一声,“恐怕这几日落的白发,可以相等于之前的所有忧愁吧。”
走到船边,呆呆地望着打在脸上的雨,“何曾几时,从心所欲挥发热,不曾想过未来;何曾几时,自由自在躺在亭中,‘对影成三人’;何曾几时,白发会在一夜之间愁落多缕。”一生追求的梦想和一切,有哪个不像手中的雨水,握紧过,却又在不经意间流失了。什么时候,感受过这种距离,青春的梦和追求,好像在江的尽头,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因为,船的目标不再是我自己能够确定的。有什么勇气,再像朋友们一样,举着酒樽,纵情歌酒人生。是像梦,不过只有快乐的记忆,痛,是绝对真实的。虽说生命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自我原谅这么久,还有什么能够再谅解呢?或许,本该就是如此。大闹一场后,只剩下悄然离去。或许,除了被墨水沾染过的江河,没有人会记得我。江陵千余里之遥,能敌得过此时的孤独丝毫吗?默默思索着,没有觉察到,雨中,多了一份盐味。
转身移步回船内,衣物沾在身上,发丝贴在背上,说不清的难受。拿起那杯清茶,浓香已去。轻轻抿了小口,眉心微拧,那杯茶,只剩下余温罢了;而水面反光的倒影,就像一面镜子映着曾经和白发……
记忆是一场痛苦的梦境;
忘却是一种自由的逃离;
责任,现实,是无法抽身的真实。
篇4:萧燕燕
萧燕燕名萧绰(953-1009),小字燕燕。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目录生平简介早年与家庭摄国政与宋和战生平简介皇后萧绰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
摄政
乾亨四年(982)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巩固下来。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是后世政治家效法的对象。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 ,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和宋真宗确立“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谋略
萧燕燕年轻时曾许配给汉臣韩德让,还没有来得及结婚,就被皇帝选为妃子。辽景宗死后,萧燕燕看中韩德让的政治与军事才能。 于是决定改嫁给韩德让。当时契丹族的风俗是允许的。她私自对韩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当国王的幼子,也就是您的儿子。”萧燕燕又秘密派人鸩杀韩德让的妻子李氏。从此之后,韩德让就无所避违不间断地出入于萧燕燕的帐幕之中。过着事实上的夫妻生活。辽圣宗对韩德让也以父事之。韩德让忠心辅佐承天太后与辽圣宗,政绩卓著。萧燕燕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泯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徭,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与宋讲和,坐收岁币之力,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 统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乾陵。
早年与家庭萧绰的父亲是辽朝北府宰相及驸马萧思温,母亲是长公主,名吕不古,辽穆宗的姊姊。萧绰有两个姊姊,三姊妹年纪差距颇大。长姊伊勒兰嫁宋王耶律喜隐,曾封为宋王妃,宋王叛乱后,被其夫牵连而遭废黜,称为夫人。二姊和罕嫁齐王耶律庵撒哥,封为齐王妃。 萧绰自幼便长的聪慧、美丽,而且成熟得很早。有一次,父亲萧思温看他的三个女儿扫地,萧绰扫得最为干净,高兴地说:“这女孩以后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辽景宗继位后,因为萧思温拥戴有功,将萧绰选为贵妃,保宁元年(969年),被册封为皇后。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3子3女。 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保宁八年(975年),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辽景宗的许多政绩都有萧绰的功劳。
摄国政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啊?”,耶律斜轸、韩德让回答:“只要信任我们,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于是让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并把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后又让韩德让总管宿卫事,保障圣宗母子的.安全。韩德让很得萧绰宠信,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靠这样,圣宗和萧绰的地位才稳定下来。统和元年(983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萧绰幼时曾许配给韩德让,未履行婚约就嫁给景宗。景宗死后,萧绰认为韩德让极有政治才能,决定改嫁韩德让。而当时契丹的风俗也允许如此。她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后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韩德让则无所顾忌的出入宫闱,出猎听政,两人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并排而坐,晚上则睡在一个帐篷里。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 萧绰治国有方,听到好的建议必定采纳,赏罚分明。为了笼络群臣,她给许多大臣加官进爵、或是绘像于景宗乾陵,使群臣尽其忠而效其力。又为了取得人心,她又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例如统和元年十二月,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统和二年四月、同年六月从朔日至月底、以及次年六月,萧绰都亲自审诀滞狱。后来她又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调整两族关系。
与宋和战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其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杨业。萧绰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轸抵御中路及西路宋军,她自己亲率辽圣宗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起初宋军取得很大进展,攻陷岐沟关、固安、涿州等地,寰州、朔州、应州等地降宋。而萧绰与辽圣宗支援耶律休哥,大败宋大将曹彬所率的东路军,宋军死伤不计其数。七月,又命耶律斜轸对东路和中路宋军反击。由于东路军惨败,宋的北伐其实已经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统和二十二年(10)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方,而后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到达澶渊前线,宋军士气大振。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辽军败局已定。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平安撤回。宋朝此后每年需向辽朝缴纳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
篇5:萧绰
萧绰(953年―10),中国辽朝女军事统帅、政治家。小字燕燕,辽朝皇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在民间戏曲中被称为萧太后。辽大臣目录
人物生平家族溯源人物生平早年
萧绰自幼便长的聪慧、美丽,而且成熟得很早。有一次,父亲 萧思温 看他的三个女儿扫地,萧绰扫得最为干净,高兴地说:“这女孩以后一定能成家。” 辽景宗 继位后,选为 贵妃 。 保宁 元年(969年),被册封为 皇后 。 保宁 三年(971年),生 辽圣宗 耶律隆绪 ,后又生3子3女。
辽景宗 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 皇后 萧绰代理。 保宁 八年(975年), 辽景宗 谕史馆学士:“在书写 皇后 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 辽景宗 的许多政绩都有萧绰的功劳。
摄国政
乾亨 四年(982年), 辽景宗 崩, 辽圣宗 继位,尊萧绰为 皇太后 ,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 萧思温 于 保宁 二年(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 外戚 可以依靠。而诸王 宗室 二百余人 拥兵自重 ,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啊?”, 耶律斜轸 、韩德让 回答:“只要信任我们,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于是让 耶律斜轸 、韩德让 参决大政,并把南面军事委派给 耶律休哥 。后又让 韩德让 总管宿卫事,保障圣宗母子的安全。 韩德让 很得萧绰宠信,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靠这样,圣宗和萧绰的地位才稳定下来。 统和 元年(983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 尊号 承天皇太后 。
萧绰幼时曾许配给 韩德让 ,未婚,就被 景宗 选为妃子。 景宗 死后,萧绰认为 韩德让 极有政治才能,决定改嫁韩德让。而当时 契丹 的风俗也允许如此。她私下对 韩德让 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后萧绰派人秘密毒杀 韩德让 的妻子。 韩德让 则无所顾忌的出入 宫闱 ,出猎听政,两人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并排而坐,晚上则睡在一个帐篷里。圣宗也把 韩德让 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
萧绰治国有方,听到好的`建议必定采纳,赏罚分明。为了笼络群臣,她给许多大臣加官进爵、或是绘像于景宗 乾陵 ,使群臣尽其忠而效其力。又为了取得人心,她又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例如 统和 元年十二月,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 御史台 上诉。 统和 二年四月、同年六月从朔日至月底、以及次年六月,萧绰都亲自审诀滞狱。后来她又把以前 契丹人 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改为 契丹人 和汉人同罪同罚,调整两族关系。
与宋和战
统和 四年(986年), 宋太宗 认为 辽圣宗 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 石敬瑭 献给 契丹 的 燕云十六州 。正月, 宋军 兵分三路,东路攻 幽州 ,中路攻 蔚州 ,西路攻 云州 朔州 ,其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 杨业 。萧绰命 耶律休哥 守 幽州 , 耶律斜轸 抵御中路及西路 宋军 ,她自己亲率 辽圣宗 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起初 宋军 取得很大进展,攻陷 岐沟关 、固安、涿州 等地, 寰州 、朔州 、应州 等地降宋。而萧绰与 辽圣宗 支援 耶律休哥 ,大败宋大将 曹彬 所率的东路军, 宋军 死伤不计其数。七月,又命 耶律斜轸 对东路和中路 宋军 反击。由于东路军惨败,宋的北伐其实已经失败, 宋太宗 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 杨业 ,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统和 二十二年(1004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 周世宗 收复的 关南 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 瀛州 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 澶渊 。 宋真宗 畏敌,欲迁都南方,而后在宰相 寇准 的坚持下御驾亲征,到达澶渊前线, 宋军 士气大振。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 萧挞凛 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 宋军 袭击其后路,辽军败局已定。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 澶渊之盟 ,平安撤回。
晚年
统和 二十四年(10), 辽圣宗 率群臣给萧绰上 尊号 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 洪仁 圣武开统 承天皇太后 。 统和 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 辽圣宗 ,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病逝于 行宫 ,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 乾陵 。
巾帼不输须眉 威名远播四方-----辽太后萧绰
--辽审密氏萧姓家族
辽代 萧氏除了述律氏萧姓外,还有一支大家族,即审密氏萧姓。审密氏以汉译萧氏为姓,当始于 辽景宗 初年、睿智皇后 执政时期,睿智皇后萧绰系出自 契丹 审密集团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其父 萧思温 乃是四朝(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元老,又辅立景宗,可谓权倾一时。 萧太后 之威名,远播 于汉 地。此审密氏萧姓家族不但声势显赫,而且在联姻中不断扩展,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家族网络,对 辽朝 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家族溯源“耶律”和“萧”
当代学者 蔡美彪 在《试说辽 耶律氏 萧氏之由来》一文中指出,辽代契丹族“耶律”和“萧”这两大姓,并非古老的氏族或胞族的称谓与部落名称,而是在氏族部落解体后,族内互通婚姻的两大集团分别采取的共姓。当阿保机家族推翻了原来遥辇氏八部世选为汗的旧制,建立 契丹 国之际,以耶律氏取代遥辇氏作为这一集团共同的姓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对另外一个婚姻集团审密氏的族名并没有改动,仍然沿袭旧称,只是把它新译为“萧”,就是说原 契丹 族二通婚集团,遥辇氏八部改用耶律姓氏,审密氏二部...
篇6:赴江陵韩愈诗词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上怜民无食,征赋半已休。有司恤经费,未免烦征求。
富者既云急,贫者固已流。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
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
亲逢道边死,伫立久咿嚘。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钩。
适会除御史,诚当得言秋。拜疏移閤门,为忠宁自谋。
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下陈畿甸内,根本理宜优。
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
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州。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病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
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颔头。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
黾勉不回顾,行行诣连州。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
商山季冬月,冰冻绝行輈。春风洞庭浪,出没惊孤舟。
逾岭到所任,低颜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随事生疮疣。
远地触途异,吏民似猿猴。生狞多忿很,辞舌纷嘲啁。
白日屋檐下,双鸣斗鸺鶹。有蛇类两首,有蛊群飞游。
穷冬或摇扇,盛夏或重裘。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雷霆助光怪,气象难比侔。疠疫忽潜遘,十家无一瘳。
猜嫌动置毒,对案辄怀愁。前日遇恩赦,私心喜还忧。
果然又羁絷,不得归锄耰。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栖栖法曹掾,何处事卑陬。生平企仁义,所学皆孔周。
早知大理官,不列三后俦。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奸偷。
悬知失事势,恐自罹罝罘。湘水清且急,凉风日修修。
胡为首归路,旅泊尚夷犹。昨者京使至,嗣皇传冕旒。
赫然下明诏,首罪诛共吺。复闻颠夭辈,峨冠进鸿畴。
班行再肃穆,璜珮鸣琅璆。伫继贞观烈,边封脱兜鍪。
三贤推侍从,卓荦倾枚邹。高议参造化,清文焕皇猷。
协心辅齐圣,致理同毛輶。小雅咏鹿鸣,食苹贵呦呦。
遗风邈不嗣,岂忆尝同裯。失志早衰换,前期拟蜉蝣。
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因疾鼻又塞,渐能等薰莸。
深思罢官去,毕命依松楸。空怀焉能果,但见岁已遒。
殷汤闵禽兽,解网祝蛛蝥。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殷勤答吾友,明月非暗投。
篇7:江陵三梦诗词
江陵三梦诗词
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明隔,梦魂徒尔为。
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今夕亦何夕,梦君相见时。
依稀旧妆服,晻淡昔容仪。不道间生死,但言将别离。
分张碎针线,襵叠故屏帏。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
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尚念娇且騃,未禁寒与饥。
君复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他人生间别,婢仆多谩欺。君在或有托,出门当付谁。
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惊悲忽然寤,坐卧若狂痴。
月影半床黑,虫声幽草移。心魂生次第,觉梦久自疑。
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百年永已诀,一梦何太悲。
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纵我生羽翼,网罗生絷维。今宵泪零落,半为生别滋。
感君下泉魄,动我临川思。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此怀何由极,此梦何由追。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古原三丈穴,深葬一枝琼。崩剥山门坏,烟绵坟草生。
久依荒陇坐,却望远村行。惊觉满床月,**江上声。
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坐看朝日出,众鸟双裴回。
篇8:萧朝贵简介
萧朝贵
萧朝贵(?—1852.9.12),广西武宣县东乡人,壮族,太平天国开国功臣和杰出将领。
19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南疆广西,爆发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在波澜壮阔的搏战中,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在灿烂的星海中,有一颗明星,倏即消逝在茫茫天际,他就是天兄耶稣的代言人、右弼又正军师、前军主将、西王萧朝贵。
萧朝贵,祖居广西武宣东乡的上吴关村,约于清道光初年出生在一家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亲育男四人,萧朝贵排行第三。幼时家境贫寒,无钱念书,不识多少宇。为了谋生,少年时代的萧朝贵,就离家外出做工,还当过店伙计。不久,又随父母背井离乡,跋山涉水,到桂平平隘山的下古棚落户,以开荒烧炭维持生计。这时,萧朝贵才20岁出头,都已备尝封建社会贫民的颠沛流离生活之苦。
在平隘山,萧朝贵结识了早在这里落籍的杨秀清。相似的家世,共同的劳动,他俩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据说,杨秀清还把妹妹杨宣娇介绍给萧朝贵,结为夫妻。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拜上帝会的创始人冯云山从广东来到广西紫荆山区,一面开馆教书,一面传教,广结青年,发展会众。经杨秀清介绍,萧朝贵结识了冯云山。冯云山见他俩嫉恶愤世,志向不凡,就吸收他们入会。萧朝贵积极参加冯云山布置的联络乡亲、扩大会众的任务,奔走于黔江两岸,成为武宣、象州一带山乡有点名气的人物。1847年8月,洪秀全从家乡广东花县再度入桂,在紫荆山与至交冯云山相会。洪秀全眼见拜上帝会发展迅速,受到莫大鼓舞,随即发动了一场拆孔子牌位,毁神坛庙宇的斗争,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1848年初,当地团绅以谋反为名,派练丁抓走了冯云山,拜上帝会处于群龙无首、旁徨失途的境地。为稳定人心,重整旗鼓,杨秀清,萧朝贵从广西山乡的“降僮“中得到启发,先后于1848年4月,10月假托天父、天兄下凡传言,指点会众如何继续行事。从此,萧朝贵从拜上帝会的一个活动分子,一跃而成为领导会众的核心人物之一。
11月19日,萧朝贵假托天兄耶稣下凡,与洪秀全有一段对话,其中有:
天兄基督谕天王云:洪秀全弟,尔认得朕么?天王曰:小弟认得。(《天父天兄圣旨》第3页)
在既成事实面前,洪秀全承认了萧朝贵代天兄传言的特殊身份。据现在所知,从1848年10月至1852年5月的三年半时间,天兄下凡传盲有120多次,其中涉及金田起义前后的许多重要史事。
稍后,洪秀全同萧朝贵有一次对话:
“天王曰:天兄,太平时军师是谁乎?
天兄日: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俱是军师也! 洪秀全胞弟,日头是尔,月亮是尔妻子。冯云山有三个星出身,杨秀清亦有三个星,萧朝贵有二个星。杨秀清、萧朝贵他二人是双凤朝阳也!”(《天父天兄圣旨》第5页)萧朝贵虽然比冯云山少一个星,但已取得同是军师的地位。在冯云山入狱未归时,萧朝贵与杨秀清二人成为扶持洪秀全创业的“双凤”。
其实,在拜上帝会会众的心目中,萧朝贵早已成为一位有号召力的”救世主”了。
拜上帝会以秘密宗教结社开始,逐渐演变成政治性的反清组织,最后又成为武装抗清的思想、政治支柱。萧朝贵从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太平天国“团营”之时,就曾发生过同当地团练武装冲突之事。1850年11月间,萧朝贵从桂平率一支武装会徒,来到故里武宣东乡,接应当地会众向桂平集中,并会合天地会中苏三娘、邱二嫂带领的队伍。其间,同当地团练发生了武装冲突,打死练丁梁阿立、王正直等人,这是目前所知的由萧朝贵指挥的第一次战斗。金田起义前夕,萧朝贵在完成预定任务后,率众返回桂平金田村。1851年(咸丰元年)元旦,太平军于桂平大宣圩蔡村江同清军首次交锋。当时平南思旺村“迎主之战”才结束,洪秀全、冯云山进驻金田不久,清军发起突然袭击,企图一举扑灭太平起义的星火。在此危急关头,萧朝贵率太平军一部,利用有利地形,设伏于金田东南盘古岭,当清军周风歧,伊克坦布部进入伏击圈,在另二路太平军密切配合下,萧朝贵率伏兵齐起,清军猝不及防,四散逃窜。萧朝贵率部追击,激战竟日,大败清军,阵斩副将伊克坦布,为金田起义吹响了前奏曲。清军一时不敢再战,洪秀全得以将各路起义队伍编组成军,揭竽起义。萧朝贵在这场伏击战中,初显身手,被誉为敢于“冲锋破敌”的勇将。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正式宣布武装起义成功,定国号为太平天国。参照《周礼》的定制,编成太平军10个军,每军的编制员额为1.3万余人。稍后并建立五军主将这一太平军核心领导制。萧朝贵被授予右弼又正军师、前军主将,在太平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杨秀清。从此,萧朝贵在左军主将石达开的协助下,统率太平军4个军,担负开路先锋的任务。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移师东进大湟江口的江口圩。此地是有万余人口的集镇,太平军拟在此集军需,扩兵源,以利再战。清军“围剿”金田失利后,提督向荣率部万余,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太平军。太平军为摆脱不利局面,遂于牛排岭据险设伏,埋雷,以诱清军深入。2月18日,向荣部逼近设伏地段,太平军伏兵顿起,万矛齐下,地雷轰鸣,杀得向荣部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在萧朝贵等人的指挥下,成功地阻遏了清军的进击,从而提高了太平军的实战能力。3月间,太平军转战进入武宣,洪秀全在东乡自称天王,太平军在此集结休整。为严肃纪律,整顿队伍,萧朝贵多次借天兄下凡,告诫太平军将士,“要守天条,要遵命令,要和傩兄弟”,“不得入村搜人家物,打仗不得临阵退缩,有银钱须要认得破,不可分尔我。更要同心同力,同打江山,认实天堂路来跑。目下苦楚些,后来自有高封也。”(《天命诏目书》,《太平天国印书》(上),第117页)可见,萧朝贵不仅是一位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的猛将,还是富有计谋、名副其实的军师。
9月间,太平军东出平南,向思旺挺进,清军乌兰泰部占思旺东南之莫村,卡住太平军北上通路,向荣部则连营官村扼南路,对太平军形成夹击之势。针对清军的布防,萧朝贵、冯云山当机立断,采取各个击破之策,以一部兵力牵制乌兰泰部,另以精兵千余人,乘向荣部阵脚未稳之际,实施突袭。15日,雷雨大作,清军正在构筑营垒,萧朝贵率军分路包抄,直插官村敌营,向荣部猝不及防,加上天雨,药捻受潮,枪炮失灵,顿时阵势大乱,萧朝贵指挥士卒左冲右杀,直迫30里。夜间,又回师袭击乌兰泰部,歼敌数百。这一仗,是金田起义以来的首次大捷,摆脱了被动围困局面,为尔后挺进永安(今蒙山)创造了条件。
官村之战后,太平军乘胜分水陆两路,直取州城永安。萧朝贵统率数千将士,从陆路经藤县北上永安,沿路招兵买马,征集军需,声威大振。经过一番激战,于9月25日占领了永安州城。12月17日,天王洪秀全在永安下诏令,褒封萧朝贵为西王,成为太平天国第三号铁腕人物。这时,太平天国面临守备城市的新课题,著力加强永安州城内外的防御。由萧朝贵负责州城西线防务,一次次遏制了清军的进击,坚守永安达半年之久,取得了城市守备作战的经验。
1852年4月4日,洪秀全在永安向全体太平军将士发布了突围北上的命令,“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刀。第二天拂晓前,以萧朝贵为前敌统帅的太平军,开始按预定计划突围。两天之中,冲过清军以长墙、深沟、木栅组成的三道工事,突破清军古苏冲防线,并于龙寮岭大峒山谷地设伏,歼灭清军尾追部队5000多人,阵斩长瑞、长寿、邵鹤龄、董光甲等四个总兵,然后长驱北上,直逼桂林,转向全州。在全州之战中,南王冯云山中炮受重伤,不久卒于军中。这样,萧朝贵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当时,太平天国统帅部曾计议下一步军事行动方向,确定弃广西,入湖南。太平军一路克道州、江华、永明、彬州。萧朝贵力主乘清军防备薄弱之机,率精兵奔袭长沙,扩大战果。洪秀全、杨秀清同意了他的计划,由他率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勇将,带兵人,经4天急行军,经攸县、醴陵,直薄长沙。9月11日,在长沙城南石马铺,击溃拦截的清军,杀总兵福诚,缴获大量枪械、火药,进而突破清军长沙城外防线,抵达南门外妙高峰。这时,长沙城内的清军、练勇共5000余人,兵力虽多于萧朝贵部,但战斗力不强。萧朝贵亲临前线,指挥攻城,昼夜炮击,弹片如雨,飞进城内,接著是阵阵爆炸声,眼看可以突破南门。12日,萧朝贵“带牌刀手往各门进攻,不料妖兵放炮,打著西王胸膛乳上穿身,十分危急,口眼俱呆。”(《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217页)终因伤重牺牲。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萧朝贵初露头角,中道而逝,犹如昙花一现,迅即凋谢。但他的军事才能,却已誉满全军。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一再高度赞扬他“冲锋破敌武略精”,“丰功盖世,永远威风”。他的老部下李开芳盛赞萧朝贵打仗最厉害,“第一通兵法”(《李开芳又供》《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五辑,第165页),李秀成也称他“勇敢刚强,冲锋第一。”(《李秀成自述》)至于见之清方记载,说萧朝贵骁勇善战,遇敌当先者,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萧朝贵不愧坚农民军中一位出类拔萃的将才,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篇9:萧氏简介
隋炀帝皇后萧氏简介
历史上风流一时、迷君倾国的红颜女子不计其数,然而能象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却是寥寥无几。
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十三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了隋场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千般沧桑、万种风流,全溶进了她几十岁的生命历程,使她成为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吧。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时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此女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那绝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从下面她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或许大致可以领略出她倾国倾城的风韵来。
就在萧皇后出世的那年,北周杨坚接受静帝禅位而作了隋文帝,八年以后隋军攻入建康,统一了全国。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在平陈战争中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给他加官晋爵外,还下诏天下名门世家,统统将家中未出嫁女儿的生辰八字呈报朝庭,以便为年方二十一岁的杨广选一相配的王妃。谁知挑来送去,年龄相当的姑娘们这个不合。那个又相克,最终唯独刚满九岁的萧氏女的的八字与杨广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于是选定了她。因为女方年纪大小,接入宫中后并未马上成婚,独孤皇后对这位稚嫩可人的小媳妇十分喜欢,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女儿抚养,并为她请了许多师傅,教她读书、作文、绘画、弹筝。聪明过人的萧氏女学什么象什么,往往一点就通,四五年下来,她不但出落成一个明艳秀丽的小美人,而且知书达礼,多才多艺。
晋王杨广这时正驻守扬州,按朝规他每年进京朝觐一次,这一次他便能见到他将来的妻子萧氏女,见到萧氏女一年年长成,又出落得如此动人,他的心为之荡漾不已。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商议决定,在开皇十三年杨广入朝时,为他和萧氏女完成了婚事。杨广这年是二十五岁,新娘才刚满十三岁,以现在的习惯看来十三岁的新娘似乎太小了一些,但在古代,十三、四岁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
洞房花烛夜,杨广心花怒放地把娇羞万状的小王妃拥进怀里,也象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替他们合婚的人,曾经私下里神秘兮兮地向杨广透露说:“萧女命中注定要入主中宫,母仪天下。”萧氏女既然要母仪天下,那么他这个作丈夫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了么?虽然晋王此时不是太子,但他仍然觉得希望就在前方,因此他把萧妃视为自己命中的福星,对她珍爱备至。
因为有了萧妃这颗希望之星,原本不曾对王位作妄想的杨广,开始有计划地与大哥杨勇展开储位之争了。杨勇这时已立为太子,却因冷落了正房太子妃元妃而宠爱偏房云昭仪,引起了严治后宫的母亲独孤皇后的不满。杨广乘虚而入,故意在母亲面前极力装出一副仁孝正派的样子,还有意作出疏远萧妃专心政务的姿态;而聪明识体的萧妃也一本正经地与他配合,还不时到独孤皇后那里哭诉杨广只顾政务冷落了自己。他们夫妻的一唱一和终于打动了独孤皇后的心,终于废除杨勇太子之位,把杨广推上了太子宝座。这时距离杨广与萧妃完婚已经七年了,也就是说,这对颇有心计的小夫妻,在母亲独孤皇后前面整整演了七年的苦情戏。
杨广登太子位一年后,独孤皇后因病而死,隋文帝摆脱了妻子的严厉约束,开始沉溺于酒色,无心管理朝政,把行政大权托付给了太子杨广,事实上,从仁寿二年以后,太子杨广就开始掌有皇帝之权了。
隋文帝暮年入花丛,哪里经得起众多佳丽蜜蜂般的轮番吸吮,很快就精力殆尽,瘫卧病榻了。一日清晨,杨广入宫向父皇请安,恰好在回廊上与文帝的宠妃、风华绝代的宣华夫人不期而遇,好一个宣华夫人,真的是滑肤如凝脂,粉面似桃花,言语赛黄鹏,行走胜弱柳迎风,杨广不禁为之怦然心动。
心动归心动,一想到名分攸关,宫中又耳目众多,杨广自然不敢轻举妄动。第二天杨广借口就近照顾卧病仁寿宫的父皇,而住进了近旁的太宝殿,他寻机趁着宣华夫人独自入厕之际,蹑手蹑脚地跟随在后,一把抱住心中向往的丽人;宣华夫人是陈后主叔宝的妹妹,虽然国破家亡,却仍然保持着一份金枝三叶的高洁与矜待,岂肯让杨广随意胡来,她大声叱责,奋力争脱,没让这个好色之徒占到便宜。
病塌上奄奄一息的隋文帝,看见宣华夫人衣皱发乱、神色惊慌地跑回来,心想一定出了什么事,经一再追问,宣华夫人无奈地说出;“太子无礼!”隋文帝一听,不禁火冒三丈,怒骂道:“畜生!何足以托付大事,是独孤皇后耽误了我啊!”说完,又一选连声地命令身边的近臣柳述、元严道:“速召我儿来见!”并补充说:“是杨勇,不是杨广!”。
深为独孤皇后生前所看重而偏心于杨广的尚书右仆射杨素听到了消息,急忙把情况告知了太子杨广,两人合谋,召来了将去给杨勇传信的柳述和元严,篡改了他们手中的诏书,并暗地里把他们两人逮捕入狱。然后又派左庶子张衡到仁寿宫侍侯病中的文帝,在杨广的授意下,张衡在文帝的汤药中投下了毒药,毒死了隋文帝。
宣华夫人听到隋文帝驾崩的消息顿时战慄失色,心想:自己的保护伞已倒;曾被自己得罪的杨广一定不会放过我。当天薄暮时分,杨广派人送来一只锦盒,宣华夫人以为是让她自尽的鸩毒,迟迟不敢打开;经不住使者的一再催请,她双手颤抖地打开锦盒,里面竟是盛着一个五彩丝线编成的“同心结”,宣华夫人明白了杨广的心意,宫人们纷纷向她道喜,她自己的心情却杂乱如麻。
正说着,太子杨广已经在腥红宫灯的引导下,悄悄前来会宣华夫人,宫女们连扶带拽地把她簇拥到太子面前,一个是色迷迷地急不可待,一个则愤恨、羞怯交集于心,但迫于时势,宣华夫人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又能如何反抗呢?她无奈地俯伏在地,低声唤了一声:“万岁”。当天夜里,父皇新丧的杨广就在宣华夫人宫中度过了消魂的一宿。
第二天举哀发丧,丧事完毕,太子杨广换上冕服即位而为隋场帝,萧妃自然也就升为了皇后,印证了袁天纲说她将“母仪天下”的预言。这时杨广是三十六岁,萧皇后才二十四岁。隋场帝觊觎已久的皇位终于到手,再也没有谁能约束他了,因此就彻底露出他贪欢好色的本来面目。萧皇后已与他做了十余年夫妻,新鲜感已消失,而费尽心机才到手的宣华夫人则更能刺激他的胃口,因此,他每日下朝以后,便泡在宣华宫中寻欢作乐,把个同舟共渡十余年的萧皇后冷落一旁。萧皇后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她利用皇后的权力逼迫宣华夫人迁往偏僻的仙都宫,断绝她与陪场帝的来往。
自从宣华夫人远离后,为她所迷的隋炀帝惘然若失,郁郁寡欢,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根本不理睬萧皇后。萧皇后见此情景,知道采取这种强行隔离政策并不能换回场帝的心,不如索性成全他们,自己也能讨得炀帝的欢心,反正自己的皇后宝座是谁也占不去的。于是,她诚恳地对炀帝说:“妾因笃念夫妻之情,才劝陛下遣去宣华夫人;不料陛下如此眷恋,倒把妾看作是妒妇而不可理喻,是妾求亲而反疏也。不如传旨,召宣华夫人入宫,朝夕以尉圣怀,妾也能分享陛下之欢颜。”
隋炀帝听后大喜,派快飞马前往仙都宫宣召宣华夫人。使者回来时,没召来宣华夫人,却带回夫人所写“长相思”词一阕:
红已稀,绿已稀,多谢春风著地吹,残花离上技。得宠疑,失宠疑,想象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
隋场帝看了以后,明白宣华夫人是心中顾忌萧皇后,同时也想乘机绝断与自己的关系,以明旧志。他当然不会就此罢手,当即依韵和词一阕:
雨不稀,露不稀,愿化春风日夕吹,种成千万枝。思何疑,爱何疑,一日为欢十二时,谁能生死离。
他的垂施雨露、图慕恩爱之情跃然纸上,又遣快马送往仙都宫。
难辞炀帝的执着之情,宣华夫人只得重施脂粉,再画娥眉,乘坐炀帝派来的七香车再入宫来。说不尽的朝欢暮乐,道不完的男欢女爱,可惜美景不长,半年之后,宣华夫人一病不起,炀帝伤心欲绝,整天长吁短叹,再也打不起精神。萧皇后见状劝解道:“宣华虽死,何不更选佳者,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国色天香的丽人么?”
一语惊醒了沉醉于旧梦中的隋炀帝,他对宣华夫人的怀念反正是在色不在情,只要另有美人填补,他便可以忘却伤心。于是他一面下诏广征天下美女,一面派遣匠作大将宇文消总管营建东都洛阳,先建显仁宫,后修西苑,广泛搜罗海内外奇材异石,佳木珍草充实其中,准备安置好美女后,他便可以在那里尽享人间乐趣了。
俗话说:“家花不如野花香,”萧皇后纵然有天仙般的美貌,但隋炀帝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了,所以一心征选新的美女入宫。而萧皇后深知这个风流的皇帝丈夫,不会象他父亲那样容易就范,自己也不具备独孤皇后那样的专制本事,皇帝拥有三宫六院、成群嫔妃又素有古制;因此只好放宽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随机识趣了。其实,不能不说萧皇后这是明智的举措,位极至尊的皇帝反正也管不了,不去惹他反而保全了自己。正因为萧皇后的忍让大度,所以沉缅于酒色的隋炀帝对她一直十分礼敬,自己享乐也不忘了萧皇后。
西苑的十六院已建成,但尚且缺少美女主持其中;于是隋炀帝与萧皇后一道,从应征而来的天下美女中,选出品端貌妍的十六人,封作四品夫人,分别主持各院,这十六院分别是:景明院、迎晖院、栖鸾院、晨光院、明霞院、翠华院、文安院、积珍院、影纹院、仪凤院、仁智院、清修院、宝林院、和明院、绮阴院和降阳院;接着又选出三百二十名美女学习吹弹歌舞;次一等的则分为十人一组,分配到各处亭台楼榭充当职役。
隋炀帝偕同萧皇后在西苑的湖面上泛舟,在亭谢里赏花,在海山殿上饮宴并欢赏歌舞,在嫩草如茵的草坪上驰马追逐嬉戏,其乐融融,惹人羡熬。然而,待到华灯初上时,十六院的女主人,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由宫女簇拥着站在院门前由炀帝挑选,炀帝与萧皇后同辇流览,炀帝看到中意的便下辇到该院留宿,与该院主人欢度良宵;这时,萧皇后就独自乘辇知趣地走开,回到海山殿独守空帏。
玩腻了十六院,隋场帝又命人建造了一座精巧别致的“迷楼”,楼内分为四阁,分别为“散春愁”、“醉忘归”、“夜酣香”、“追秋月”;更选三千童贞女子轮番入阁值夜,隋炀帝任意寝宿,真可谓是日日新婚、夜夜洞房,乐不可支,把一切军国大事,尽抛脑后。萧皇后对此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就作了一篇“述志赋”,婉转地劝规皇夫有所节制、用心国政,然而一点效果也没有产生。
在隋炀帝左拥右抱,放荡酒色之际,萧皇后却冷冷清清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长夜。这时萧皇后方才三十来岁,绵绣春心并没泯灭,虽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那充满激情的心仍觉得空荡荡的。不久,海山殿的护卫校尉宇文化及年轻英俊的身影深深映入了她的眼帘,也逐渐印入她孤寂的心底,于是她不时对他递送秋波,施以恩爱;宇文化及其实也早就被这位美丽而孤独的皇后迷住了,他好多次都想冲上去把她拥进怀里抚慰一番,但碍于她的身份,他不敢妄动。一个风狂雨骤的午夜,宫女们都已歇息,因心情躁动而不能入眠的萧皇后起身踱步来到大厅,正好遇上值夜的宇文化及,四目相撞,霎时撞出了闪亮的火花,一股热流冲击着两个期望已久的人心,他们不顾一切地拥抱在一起,不久,宇文化及又把萧皇后抱进了她的卧室,在那张锦绣大床上,两人共作了一场鸳鸯梦。从此,两人借宇文化及职责之便,乘隋炀帝梦醉迷宫时,他们就悄悄共度春宵。
为了饱览江南秀色,隋炀帝下令凿通了连及苏杭的大运河,然后带领萧皇后及众多佳丽浩浩荡荡幸游江都。炀帝下江南时,只见运河中舢舻相接绵延二百余里;骑兵沿岸护卫,旌旗敝野;龙船摇橹拉纤的都是年轻的宫女,柳腰款摆,姿态曼妙,让隋炀帝大饱眼福,谓之“秀色可餐’;而宫女们梳妆洗下的脂粉流满了运河,香气数月都不散尽。大业六年,扬州壮丽的离宫落成,隋炀帝偕同萧皇后再次游幸江都,炀帝还写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然而,这种艳丽奢侈的享受,不知耗费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引得民愤四起。因而,大业十二年秋天,隋炀帝准备偕萧皇后第三次游江都时,众大臣苦苦劝谏:“若再纵情游乐,天下恐生变故!”隋炀帝却心不在焉在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年过半百不为天。”他觉得只需自己享尽了繁华,即使国破人亡也不足惜。
第三次来到江都,可惜江都的繁花已开尽,隋炀帝又想东游会稽,命人开凿通会稽的江南河。谁料运河尚未凿成,天下已经大乱。太原留守李渊攻下长安;宇文化及与兄长宇文智及在扬州起兵造反,率兵进入离宫,刚满五十岁的炀帝在寝殿西阁被乱臣缢杀。
这时宇文化及已经升为右屯卫将军了,好几年不曾单独与萧皇后相处,这次速速杀死隋炀帝,也大半出于迫不及待地要与萧皇后重叙旧好的心愿。萧皇后万万没有想到领兵作乱的贼子是自己昔日的情人,她责备他的恩将仇报,愤怒地要求他为隋炀帝按天子之制举行厚葬;宇文化及满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当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为了宇文化及的偏房。
宇文化及醉心于美人萧皇后的缠绵之中,暂时忘了自己的政治扩张。这时,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节节胜利,直通江都,宇文化及抵挡不及,一败再败,最后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改称萧皇后为淑妃。不久,魏县又被攻破,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杀死了宇文化及。这次距隋炀帝的死,还不到一年时间。
取得暂时胜利的窦建德又被萧皇后的美艳姿容和高贵气质迷住了,收她为妾,在乐寿地方纵情于声色之娱,几乎忘记了自己逐鹿中原的初衷。无奈窦建德的原配妻子曹氏是一个醋意颇重又十分厉害的女人,她对窦建德迷恋萧皇后一事横加干涉,常在他们两人沉浸于温柔乡中时不期而至,撒泼发怒,弄得窦建德大失情趣。这时北方突厥人的势力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逼中原之势。原来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隋炀帝的妹妹、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听到李渊已在长安称帝,又打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来到乐寿迎接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给来使。
中原频频的战混已吓破了萧皇后的胆,丈夫及情人的相继惨死更伤透了她的心;她也愿意远走大漠,离开伤心地,而来平复自己的情绪,更希望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天生美质难自弃,突厥可汗见到萧皇后的风采,顿感天下之美都集于此女一身,当天夜里蒙古包中春情洋溢,无可奈何中,萧氏便由隋天子的皇后变成了番王的爱妃。时势至此,命运已经不能由她自己掌握,反正当初袁天纲就预言她命带桃花,在劫难逃,那也就只有听天由命吧!
后来,老番王死了,由颉利可汗继位,按突厥人的风俗,老番王的妻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两人又被新任番玉接手。虽说萧皇后要年长于义成公主,但由于她那卓卓迷人的风韵,颉利可汗更中情于她。
十年后,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四年,唐朝大将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萧皇后。这时萧皇后已是四十八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岁,但萧皇后入朝时,李世民见她云髻高耸,雾鬓低垂,腰似杨柳,脸似牡丹,美眸流盼,仪态万千,完全没有按年龄而应有的老态,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一份独到的成熟果实般诱人的风韵,才华盖世的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曳;再加上萧氏饱经离乱而孕育出来的楚楚可怜的情态,更加令人由悯惜而生爱怜。
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萧皇后身上体会到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小母亲般的温馨,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抚慰。这就样,萧皇后被唐太宗封为昭容,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
李世民作皇帝后,为了避免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在宫中励精图治,崇尚俭节。萧皇后来到宫中时,他破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她,四处张挂着华丽的宫灯,歌舞姬们献上轻歌曼舞,桌上堆满山珍海味,唐太宗以为这种场面已够豪奢了,因此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
其实,眼下这点排场距离隋宫的豪奢情形还差得远呢!隋宫夜宴时并不点灯,而在廊下悬挂一百二十颗直径数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设火焰山数十座,焚烧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昼,又有异香绕梁,如入仙境,每晚烧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车。对此,萧昭容不便明说,只是平静地说道:“陛下乃开基立业的君王,何必要与亡国之君相比呢!”
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话中的含义,深为她的明晓事理和言语得体而折服,对她愈加敬重和疼爱了。
萧皇后在唐宫中度过了十八年平静的岁月,六十七岁时嗑然而逝。在她的一生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沧桑桃花劫。
篇10:萧衍简介
喜欢做和尚的皇帝--南朝梁武帝萧衍
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是个马上皇帝,也是个喜欢做和尚的皇帝。这就是有名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人,就是现在的江苏武进县,生于公元464年。他原来是南朝齐的官员,后来逼齐的皇帝“禅让”,自己建立了梁。萧衍做皇帝时间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博学将军屡建功勋、运筹帷幄灭齐建梁
少年英才
在血缘上来看,萧衍和齐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就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好友被称为“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眺、范云等。沈约后来写了《宋书》、《齐纪》等书,而谢眺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
在隋朝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之前,中国的官吏基本上是世袭加推荐两种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且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注重门第观念,不是名家大族的人,如果想做官是非常难的。萧衍因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刚做官时就是在卫将军王俭手下,升官的机会比其他人要多。
果然,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也很出众,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户曹属官。因为他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提升为随王的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他回去守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给事黄门侍郎。在封建时期,官吏遇到父亲去世,必须回家奔丧守孝三年,否则要受到法律处罚。当时的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是结合在一起的,叫做“礼律合一”,也就是道德,即“礼教”要求的也就是法律所要求的。其他的要求也有很多,例如自己所做的官职有和父亲名字同字或者同音的不能做官,要报告有关部门,进行调整。做官的当地的地名也不能触犯父亲的名讳。
出众的谋略
到公元493年,齐武帝病重时,当时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后立自己喜欢的皇帝,以便控制,掌握政权。后来事情败露,王融被入狱赐死。对于王融的如意算盘和悲惨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对他异常敬佩。
齐武帝去世后,新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很生气,打算把他废掉,另立皇帝。在和萧衍他们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爷的反对。”
萧鸾则说:“现在的众王爷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
萧衍说:“这个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无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个,这两个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那个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
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先是废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这个萧鸾又干脆自己做了皇帝,这就是齐明帝。萧鸾做皇帝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勇退北魏兵
在萧衍辅佐萧鸾做皇帝的第二年,北魏的孝文帝率领三十万军队亲自征讨南朝的齐,沿淮河向东攻打钟离。齐明帝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听到北魏军队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
王广之领兵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和北魏军队交战。王广之于是派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
萧衍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只有几里地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是士气大增,马上集合军队出城攻击北魏军,同时顺风放火。这边的萧衍也趁机夹攻北魏军,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北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好退却。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篇11:萧惠简介
萧惠
萧惠(983—1056),辽朝中期重臣。字伯仁,又作贯宁、管宁。小字脱古思。契丹族。太祖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圣宗钦爱皇后弟,道宗宣懿皇后父。
初以后戚为国舅详稳。统和二十八年(1010),随圣宗攻高丽,破高丽军于奴古达北岭,攻开京(今朝鲜开城),以军律整肃闻名,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开泰二年(1013),改南京统军使。六年(1017),为右夷离毕(契丹官名,掌刑狱),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东京留守事,寻改西北路招讨使,封魏国公。太平六年(1026),奉命西征甘州回鹘。与阻卜军战于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西南,失利。七年,任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六月,奉命再讨阻卜。十年(1030)十一月,迁南京统军使。兴宗即位,知兴中府,历顺义军节度、东京留守、西南面招讨使、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郑王。重熙六年(1037)五月,复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加守太师,徙赵王。十一月,拜南院枢密使,更齐王。力促兴宗南下伐宋,与太弟率师压宋境,追宋岁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罢兵维持和议。以功进韩王。十二年(1043)正月,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十月,为北院枢密使。十三年九月,为先锋从兴宗征西夏,败夏军于贺兰山北,继为西夏军败,议和。十七年(1048),尚兴宗姐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次年,再征西夏,先败后胜。翌年五月,西夏请降称臣。十九年(1050)十二月,告老,封魏国王。道宗清宁二年(1056)卒,遗命家人薄葬。
篇12:萧嵩简介
萧嵩
萧嵩(?—749.7.24),山东兰陵人,唐朝名将、政治家 。
萧嵩祖上曾是南北朝时期萧梁王朝的建立者,可谓名门望族。萧嵩是后梁孝文帝萧岿一支的后代,萧嵩生萧珣(其弟为唐初左仆射、宋国公萧瑀);萧珣生萧嵩祖父萧钧,曾任中书舍人,闻名一时;萧钧生萧嵩之父萧瓘,后官至渝州(治巴县,今四川重庆市)长史。
萧嵩自幼丧父,长得仪表华丽,美须髯。年轻时娶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贺晦之女为妻,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陆象先为为连襟亲。陆象先 为宰相陆元方之子,时任洛阳(今河南洛阳)尉,已颇有名气。而萧嵩却尚未入仕,人不之异。宣城夏荣善相术,占卜说:“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旧唐书·萧嵩列传》)但无人相信。
唐中宗神龙元年(7),年逾四十的萧嵩才步入仕途,补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水年东南)参军。不久,侍中、扶阳王桓彦范出任洺州刺史,经过接触,对萧嵩非常赞赏,待以殊礼。
唐睿宗景云元年(7),萧嵩出任醴泉(今陕西礼泉北)尉。此时陆象先已为中书侍郎,在他的引荐下,萧嵩出任监察御史。景云二年(7)冬,陆象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掌朝政,便引荐萧嵩为殿中侍御史。
唐玄宗开元初(7),萧嵩擢中书舍人。与崔琳、王丘、齐浣同列,但因学识浅薄,被人看不起。当时唐玄宗准备用苏颋为宰相,命萧嵩起草诏书。写完后,不中玄宗之意,掷其稿于地,说:“虚有其表耳。”(事见郑处诲《明皇杂录》)。“虚有其表”这个成语便从此流传下来。正当萧嵩失意之时,却意外地受到宰相姚崇的赏识。后出任宋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县)刺史、迁尚书左丞。
在萧嵩担任尚书左丞期间,唐朝的府兵制出现了瓦解之势,到开元十一年(723年),府兵壮丁已逃亡殆尽。唐玄宗不得不下令停止府兵番上,并采纳了兵部尚书张说的意见,实行募兵制,用以解决京师的宿卫问题。十一月,唐玄宗命 尚书左丞萧嵩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蒲(治河东,今永济西南蒲州镇)、同(治冯翊,今陕西大荔)、岐(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华(治郑县,今陕西华县)等州长官,在当地招募和挑选府兵与白丁12万,谓之“长从宿卫”,一年分两番轮流宿卫京师。这是唐朝第一次用募兵制招兵,不久“长从宿卫”便改称“扩骑”,成为保卫京城的主要力量。
由于萧嵩在招募“长从宿卫”时表现出色,不久便出任兵部侍郎、检校兵部尚书。开元十四年(726年),萧嵩又以兵部尚书领朔方(郡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节度使,可谓官运亨通。临行时,唐玄宗还到定鼎门外,为萧嵩赋诗贱行。
开元十五年(727年)闰九月,吐蕃军由于在安西城下被唐军击败,遂遣使间道来到漠北,企图与东突厥连兵入寇。河西节度使王君闻讯后,于肃州(治福禄,今甘肃酒泉)设伏,企图截击。由于王君不善于处理民族关系,在任期间多次与回纥发生矛盾,所以当行至甘州南之巩笔驿时,回纥瀚海司马护输率部突袭王君,王君兵败被杀。唐军此役失利,使河、陇震动 ,人心不稳。
经过这次事件,唐玄宗知道不能让有勇无谋的将领充任要职。为了能迅速稳定局面,十月十三日,唐玄宗以萧嵩为河西节度等副大使、判凉州事,封兰陵县子;以信安王李祎为朔方节度等副大使。 萧嵩接到任命后,知道事关重大,仅靠自己一人之力难以为之,于是奏请唐玄宗将刑部员外郎裴宽引为判官,与王君的原判官牛仙客、郭虚己俱掌军政,又奏请以建康军(今甘肃高台西南)使张守圭为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刺史。 这样一来,河、陇地区的人心才逐渐安定下来。张守圭到任后,立即组织全城军民备战,日夜加固城墙。不久,吐蕃大军再次压境,张守圭巧用“空城计”,大败吐蕃军,随后继续督众修缮城池,并收合离散,士农工商务归旧业,秩序井然。朝廷为了嘉奖 张守圭之功,遂以瓜州为都督府,以张守圭为瓜州都督。而萧嵩则因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由于吐蕃在河陇接连获胜,使吐蕃大将悉诺逻的威名大振。萧嵩为了消除这一心腹之患,施用反间计,派人潜入吐蕃,散布悉诺逻与唐将通谋反叛等流言蜚语。 吐蕃赞普果然中计,将悉诺逻收而斩之,从此吐蕃兵力渐衰。
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吐蕃大将悉末朗领兵进攻唐瓜州,被都督张守圭击败。时任河西节度使的萧嵩和陇右节度使的张忠亮得到军情后,立即调集大军,以优势兵力在吐蕃军败退的必经之地渴波谷(位于今青海湖西南)设下埋伏。当时悉末朗正庆幸摆脱张守圭的追击,全无防备。唐军伏兵骤起,猛攻吐蕃军。吐蕃军无心恋战,一触即溃。不久积石(今青海贵德)、莫门两地的军马也很快到来,与唐军全兵一处,乘胜追击,一举占领吐蕃大莫门城(今青海共和东南),俘虏千余人,缴获战马1000匹,牦牛500头及器仗衣物颇多,吐蕃架设在黄河上的骆驼桥(今青海共和南黄河上)也被唐军烧毁。
八月二十八日,吐蕃军又攻打甘州(治张掖,今属甘肃),萧嵩闻讯令左金吾将军杜宾客在祁连城(今甘肃张掖西南)下安置4000强弩兵,配合守城官兵,迎击吐蕃军。双方从清晨战至黄昏,吐蕃大溃,一大将(一说副将)被擒,5000余人(一说5000人)被斩,余众逃入山谷,哭声四起。
萧嵩在河陇取得的军功便他名声大震,也使唐玄宗龙颜大悦。十一月,唐玄宗授萧嵩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恩顾无人可比。萧氏在唐朝共出过十位宰相,史称“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新唐书·萧嵩列传》)萧嵩是其中第三个成为宰相人。
开元十七年(729年)六月,唐玄宗授宇文融、裴光庭为宰相,加萧嵩兼中书令,并遥领河西节度使。自开元十四年燕国公张说罢中书令后,此位一直空缺四年,如今萧嵩则居此位,由此可见萧嵩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此后,萧嵩不断受到重用:加集贤殿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进位金紫光禄大夫等。尤其是他的儿子萧衡还娶了新昌公主为妻,当唐玄宗见到萧嵩的夫人贺氏时,直呼她为亲家母,礼仪甚盛。随后萧嵩又进封徐国公。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三月,侍中裴光庭去世。裴光庭虽与萧嵩同为宰相,共事数年,但关系并不好。裴光庭死后,唐玄宗让萧嵩举荐宰相。萧嵩遂推荐右丞韩休为相。
萧嵩虽身为宰相,但并无治国之能,凡事唯唯喏喏,从无见解。韩休为人耿直,入相后,只要萧嵩做的不对,韩休都要力争。萧嵩本以为韩休性格温和,容易控制,这才向唐玄宗推荐他为宰相,结果却事得其反。唐玄宗也知道萧嵩才能有限,曾说:“萧嵩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三》)此后萧嵩和韩休常发生争执,韩休则直言不讳,“面折嵩短”。以至萧嵩要告老还乡。唐玄宗无奈,只好安慰他道:“朕未厌卿,何庸去乎?”萧嵩痛哭流涕说:“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唐玄宗听后,改容 说:“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不久即派高力士宣诏:“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旧唐书·萧嵩列传》)十月,唐玄宗授萧嵩为尚书右丞相,以韩休为工部尚书,将二人一起罢 相。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一月,萧嵩拜太子太师。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六月,内常侍牛仙童因接受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节度使张守圭的贿赂,隐瞒军情,被唐玄宗杖杀。张守圭也被贬为括州(治今浙江丽水东南)刺史。奸臣李林甫素忌 萧嵩,也将萧嵩用城南庄园贿赂牛仙童一事揭发出来,萧嵩因此被贬青州(治益都,今山东青州)刺史。但不久又再拜太子太师。此时萧嵩决定趁此机会激流勇退,便向唐玄宗告老还乡,这次得到了唐玄宗的批准。
萧嵩辞官后,在家怡养天年十年,享尽荣华富贵,于天宝八年闰六月初六(公元749年7月24日)去世,终年八十余岁。赠开府仪同三司。秋末下葬时,大诗人王维为其作挽歌《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从萧瑀作为萧氏第一个居相位开始,至僖宗中和元年(881年)、萧遘第十位宰相结止,中间历二十二帝二百六十三年,萧氏一族有十人出任宰相,其中后梁明帝一派共八人蝉联宰执、世称“八叶传芳”、萧氏称“八叶世家”。而萧嵩一门最为显赫,仅在一百五十年间里,祖孙父子兄弟共六世七人先后入相、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实属罕见。七人为萧嵩子萧华,孙萧复(萧衡子),曾孙萧俯、萧仿,玄孙萧廪、萧置,四世孙萧遘。四世孙萧顷、萧顷子萧愿则在五代时为相。
点评:萧嵩本人才疏学浅,虽任宰相数年,并没有什么政绩。但他短暂的军事生涯却相对耀眼的多,在河陇的数年,他有效地扼制了吐蕃的扩张,对唐朝边疆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附: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萧嵩
帝曰简才能,旌贤在股肱。文章礼一变,礼乐道逾弘。芸阁英华入,宾门鹓鹭登。
恩筵过所望,圣泽实超恒。夏叶开红药,余花发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预文朋。
《奉和御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 萧嵩
审官思共理,多士属惟唐。历选台庭旧,来熙帝业昌。入朝师百辟,论道协三光。垂拱咨元老,亲贤辅少阳。
登庸崇礼送,宠德耀宸章。御酒飞觞洽,仙闱雅乐张。荷恩思有报,陈力愧无良。愿罄公忠节,同心奉我皇。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其一: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长生。
其二: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余。
其三:旧里趋庭日,新年置酒辰。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犹思御朱辂,不惜污车茵。
其四: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谁言断车骑,空忆盛衣冠。风日咸阳惨,笳箫渭水寒。无人当便阙,应罢太师官。
篇13:萧绎简介
梁元帝萧绎
(508~554) 南朝梁皇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儿子萧方智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
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萧绎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今仅存《金楼子》。
★ 一生玄机作文
★ 别周尚书弘正诗,别周尚书弘正诗庾信,别周尚书弘正诗的意思,别周尚书弘正诗
★ 潘绥铭简介
★ 教学反思高琳琳
★ 邀请函参考例子
【江陵萧简历(精选13篇)】相关文章:
释奠诗应令,释奠诗应令江总,释奠诗应令的意思,释奠诗应令赏析2022-05-25
学习杨衍忠心得体会2022-07-26
孙健忠简介2023-06-27
求职信400范文例子2022-12-18
枯树作文2023-07-13
机不可失的成语故事及解释2022-04-30
《梁书何胤传》原文及翻译2022-07-25
宋史·索湘传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05-28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2023-10-07
三峡翻译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