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谈推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30 01:57: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目送你走来”为你分享10篇“从建构主义谈推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网友来稿)”,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从建构主义谈推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网友来稿)

篇1:从建构主义谈推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网友来稿)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张元强 (314408)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阅读问题:遇到难于理解的词或首次碰到的词,含义深刻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对于这些问题,大部分读者都会不自觉地采用“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推断”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方法就是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新提出的要求--推想。它是一种使用价值很高的方法,但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很少明确提出这个要求。

推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推测”,而“推测”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 。在阅读中所谓的“推想”,是一种猜测推断,这种猜测推断是建立在学生初步感受理解基础上的。因此它明显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特点,是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推想能力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正是基于这种理论认识,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里的“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就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的方法,而“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则是“体会其表达效果”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体会其表达效果”则是达到学生个性化阅读目标之一。

根据这一认识,下面就推想能力谈谈具体的培养策略。

一、 充分关注、呈现学生推想的过程。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它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既然推想是猜测推断,它就必定有一个思维推理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并让学生呈现推想的过程。

例如:第九册第6课《嘱咐》一课中对于母亲“无声的嘱咐”--即母亲嘱咐我的话的具体内容进行推想时,不仅要让学生说出推想的结果--母亲嘱咐我的话的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说出自己怎么推想出来的全过程,重在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从而真正使学生会推想、会阅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质的飞跃。

二、 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个性推想。

因为推想是一种猜测推断,这种猜测推断是建立在学生初步感受理解基础上的,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去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的意思,而学生个体先前的知识、生活经验等认知积累是有差异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推想不仅各不相同,而且有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否定推想呢?建构主义提出了“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的观点,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犯些错误是应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宽容、善待学生推想中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个性推想。

例如《落花生》一课中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句话的意思,我设计这样一个让学生进行推想的教学环节:学生读了这句话后问学生,你认为“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只讲体面的人”是怎样的人?让学生思考后各抒已见。这其实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还未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但学生各种不同的认知图式又互为刺激,为同化、顺化提供物质条件。因此,这时的教师只能作为一名组织者,而不是裁判员,不以正确和错误来判别学生的知识经验,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推想。

三、发挥教师引导者作用,激发学生自我否定的意识,不断调整自己的推想。

建构主义认知观、发展观告诉我们,儿童在缺乏学习指引时所发展的认知程度(实际发展水平),比用适当的指引帮助他发展认知时的程度(可能发展区),相差一段距离,所以给予儿童适当的指引,可以帮助他的认知程度发展到某个阶段。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这个引导者的角色。

仍以上面《落花生》中的内容为例:当学生展现了各自的推想后,师引导学生再读全文,推想:课文中的父亲要我做“有用的人”是指怎样的人?“只讲体面的人”又是怎样的人?找找有关句子加以说明。经过教师这一引导,在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后,激起了学生原来认知图式上的冲突或不平衡,学生发现自己最初的推想有些是错误的,而“错误会引起学生顺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这里,顺化就表现为学生的一种自我否定,从而调整推想,消除错误,并把所得的结果同化到修正过了的知识结构中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推想:“学了这篇课文后,在当今社会,你觉得要做怎样的人?并说明你的理由。”这又让学生经历了错误,并通过自我否定的行动,顺化他已有的课文中关于做有用人的知识,然后把经过再次调整推想的有关当今社会做人的新经验同化到认知结构中去。

四、推想能力的培养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里主要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儿童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者来说,学到什么,取决于他的发展水平,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着他们所能学习的范围。同时又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各种资源,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自己逐渐建构生成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推想能力培养时,选择的内容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相应的知识、经验的积累程度,要选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推想的兴趣,保证推想的有效进行。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开题的推想设计:

1、 师:你的手被一滴开水溅着了的反应是怎样的?(学生:手马上躲开……)

2、 师:现在大家点燃桌上的蜡烛,把你的手指伸进火苗里,你的反应是怎样的?(学生:手马上伸回,大叫“痛死了”等)

3、 师:推想一下,要是一个人浑身被火烧着了,那又会怎样?(学生自由发言)

4、 师:而我的战友邱少云在烈火焚身,整整烧了半个多小时的情况下却纹丝不动。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板书:纹丝不动?)

这里由于学生对“人被火烧”没有先前的经验,所以根据六年级学生有被开水溅烫过的经验入手,创设“开水烫手”到“火苗烧手”的情境,由此推想一般人浑身被火烧的反应,形成较平衡的图式;最后又以邱少云烈火焚身却纹丝不动,打破学生原有的平衡图式,通过顺化、同化,最终推想、体会邱少云纹丝不动所蕴含的意思。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学生的阅读推想能力大大提高。在阅读推想中,使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得到了有效体现,真正提高了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学习论》 施良方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作者邮箱: zyqsxp@mail.jxptt.zj.cn

[从建构主义谈推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网友来稿)]

篇2:从NMET的阅读题型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NMET的阅读题型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理解,作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在近年来的NMET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该类题 型要求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即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必要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 相当的准确理解能力。下面对近几年NMET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型作一粗略的分析,认真地探讨一下培养学生阅 读能力的途径。

一、NMET考试阅读理解题型现状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有关的阅读理解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考题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题材上看,包括人物介绍、神话传说、生活习俗、幽默故事、 社会政治、文化体育、科普知识等;从体裁上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寓言传说、新闻报道、书信 广告等。、NMET试卷中的阅读篇目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考题信息量大,考点多,综合性强。从题型上看逐渐侧重于综合思维题、隐喻题、智力题、辨析题、计 算题等难度较大的考题,重视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行文结构和深层意义的领悟程度。如1995年第62小题,只 有明白了A篇短文中暗示着影响健康的`原因是more internal fat,而苹果型的人恰好具有更多的internal fat 这一道理,并且具有图形辨认能力的考生才能确定C为正确答案。 这种需综合运用英语知识和常识对文章的深 层含义和结构进行分析、推理、 判断的题目, 在1994~19的NMET的阅读题中约占55%左右。

3.考题题量增大,字数增多。1993年和1994年的考试各是四篇短文,词量分别为633和683,1995年则增至 五篇,词量猛增到1001。

二、加大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力度

从上述对近年来NMET考试中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趋热:命题者对考生阅读理 解的考测已逐渐向知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阅读的速度方面发展。学生阅读理解的失误原因主要反映在阅读 的速度、理解的深度和准确程度方面。阅读速度不够快与词汇记忆储存不够,阅读技巧掌握不好,阅读的正确习惯还未形成直接有关;而理解度和准确度差则反映了考生基础知识薄弱,尤其表现出了语态问题以及答题思 路的偏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 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 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的现象。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 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 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

[1] [2] [3]

篇3:从NMET的阅读题型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NMET的阅读题型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理解,作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在近年来的NMET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该类题 型要求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即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必要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 相当的准确理解能力。下面对近几年NMET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型作一粗略的分析,认真地探讨一下培养学生阅 读能力的途径。

一、NMET考试阅读理解题型现状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有关的阅读理解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考题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题材上看,包括人物介绍、神话传说、生活习俗、幽默故事、 社会政治、文化体育、科普知识等;从体裁上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寓言传说、新闻报道、书信 广告等。1996、年NMET试卷中的阅读篇目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考题信息量大,考点多,综合性强。从题型上看逐渐侧重于综合思维题、隐喻题、智力题、辨析题、计 算题等难度较大的考题,重视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行文结构和深层意义的领悟程度。如1995年第62小题,只 有明白了A篇短文中暗示着影响健康的原因是more internal fat,而苹果型的人恰好具有更多的internal fat 这一道理,并且具有图形辨认能力的考生才能确定C为正确答案。 这种需综合运用英语知识和常识对文章的深 层含义和结构进行分析、推理、 判断的题目, 在1994~1997年的NMET的阅读题中约占55%左右。

3.考题题量增大,字数增多。1993年和1994年的考试各是四篇短文,词量分别为633和683,1995年则增至 五篇,词量猛增到1001。

二、加大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力度

从上述对近年来NMET考试中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趋热:命题者对考生阅读理 解的考测已逐渐向知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阅读的速度方面发展。学生阅读理解的失误原因主要反映在阅读 的.速度、理解的深度和准确程度方面。阅读速度不够快与词汇记忆储存不够,阅读技巧掌握不好,阅读的正确习惯还未形成直接有关;而理解度和准确度差则反映了考生基础知识薄弱,尤其表现出了语态问题以及答题思 路的偏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 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 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的现象。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 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 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 的兴趣,增加搞好阅读的信心。

(2)拓宽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 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 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 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 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 打印成单页发 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2.培养把握词义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义的能力是阅读中的重要能力。凡考测这方面能力的试题都要求学生能根据句子或段落意思分 析,全面平衡意义、语法、逻辑等方面来推测理解词义。许多学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词义正确理解的障 碍,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词义理解能力。

(1)根据有关的定义或解释。在一些文章中, 有时作者在使用了一个难词之后,会对该词作一解释或说 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解释来理解这一生词的词义。如:

Fill in committed time such as eating, sleeping, meeting,classes etc.

从such as后告诉我们的吃饭、睡觉、 开会、 上课, 我们得知“committed time”是“指定时间”的意思。

(2)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在特定的上下文中, 往往通过某种对比、转折等关系,可以确定一个词的 意思。如:

Her voice was usually soft and sweet, but now it ishoarse.

从soft和sweet可确定hoarse是“嘶哑的”意思。

(3)根据表述中的同义关系。有时, 常通过同义关系重现某一生词的含义。如:

If you are fond of stories, you will, if you are like me ,read them quickly,you will“swallow

”them.

swallow含有read quickly的含义。

(4)根据构词的词法规律。英语单词很活跃, 有很多词可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的单词。学生若有一 定的构词知识,就能容易地理解一些生词。如:

We could see the fog thicken as we went along.

thick加后缀-en变成动词。

3.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

需要具备对事物进行归纳分类的能力,在获取信息事实后才能将已知细节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合理判断。 要求学生能分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全局还是

局部,是总体还是具体,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因果 关系还是主次关系等。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明确细节支撑点之间的关系,分清gener al和specific; 找出keywords或key sentences作用下的内部关连,从而分析推理,了解作者意图,作出正确 的判断推理。

篇4:听力策略能力及培养

[作者]  张海涛

[内容]

策略研究的兴起,人们逐渐意识到听者处理输入的方法,对于他的听力也起着重

要作用。本文从对听力过程的 分析入手,对学习者在听音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

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并提供了五项听力教学中训练策略能力 的方法。

听力过程

正如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不能脱离学习过程一样,对听力策略的探讨同样也不

能孤立于听力过程之外。因此 ,探讨听力策略,我们有必要先剖析一下听力过

程,听力过程是一个积极且复杂的心理过程,听力理解水平的 高低完全取决于

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话语作为构成基本意义的主题陈述的基础,使这些陈

述先在短期记 忆中得到鉴别,然后储存于长期记忆之中,按照安德森(Anderson)

的划分,听力理解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感知――解析――应用。这三个

过程循环往复、相互交迭、不断修正。

在感知过程中,听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口头话语,而口头话语是稍纵即逝的,

加之人的注意力有限,这就使 得听者所听到的声音只能暂时保存在形声记忆中,

如果此时听者不采用相应的策略,那么旧的信息就很快会被 新的信息所取代。

因而,听力强的学习者,在注意力集中于口头话语的同时,还会利用讲话者的停

顿,不失时 机地采用记忆策略和选择策略等将语篇中的关键性词和短语,以及

支持全文意义的上下文因素,转入其长期记 忆之中。

在解析过程中,听者对口头话语的解析是以意义暗示或结构特征为基础的,

而意义暗示和结构特征则是由 单词和信息构成的。听者对信息单位的处理策略,

决定其听力的强弱,听力强的学习者比较熟悉语段分割的规 则,他能尽量把话

语切分成较大的单位,按意群听音,而且他还会运用句子或段落中上下文,猜测

这些句子和 段落中不熟悉的关键性生词,以便准确理解整篇听音材料。

在应用过程中,输入到听者大脑中的话语意义和听者的现有知识相互联系起

来,于是听者就对整个口头语 篇产生丰富的先前知识,并能把先前的.知识更好

地组织起来,加以更策略地运用。

听力策略

在听音过程中,由于话语的输入与听者的现有知识之间很少存在着一种完善

的配合,于是理解上就会出现 困难和失误。要克服这种困难和失误,则要求听

者在推断意义及获取新信息方面作出特殊的努力。这种在听音 过程中,为获得

和保留新信息而被激活的精神过程,就是我们将要探讨的听力策略。听力策略在

听力过程中具 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监控策略。在听一篇口头课文时,不论是听力强还是听力弱的学习者,

都会在听音中出现注意力瞬 间终止的现象。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听力强的学习

者会即刻意识到其注意力的不集中,并很快能自觉地把注意 力重新集中在听力

材料上;而听力弱的学习者则只顾前不顾后,一旦遇到生词,就会停止听音,陷

入到对生词 的苦思冥想中,无法使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所听的材料上。

2.记忆策略。即使是听力理解能力很强的学习者,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策略,

也难以记住长段文章或会话中 的全部细节。诸如年、月、日、星期、钟点、年

龄、价格、人名和地点等。这无疑会影响听者对所听材料的正 确理解。听力强

的学习者,一般在听音过程中都善于利用英语特有的呼吸停顿、节奏,抓住有利

时机快速记下 有用信息。必要时,通过笔记即刻激起已有记忆,使音、义、形

快速联系,从而对语篇作出正确的理解。而听 力差的学习者则不善于作笔记,

他们不知道应该记下哪些词句,而且常常抓不住作笔记的有利时机,听时不能

写,写时不能听,两者不能兼顾。即使是有时力图作笔记,也由于速度过慢而顾

此失彼。

3.切分话语的策略。心理实验表明,听音者对不同长度的信号在反应时间上

并无明显的区别,一个意群被 感知的速度不会低于音素被感知的速度。因此,

听力强的学习者能把口头话语切分成尽可能长的意群,其切分 的依据是讲话者

的语调和停顿。这是因为不论什么样的讲话都要依据语段和意义进行停顿,如果

听者的切分能 与讲话者停顿相吻合,就会大大地缩短听者对语言符号反应的时

间,使听者有效地利用讲话者的停顿,对语段 作出更准确的理解。相反,听力

差的学习者总期望听清每个单词,而最终也只能记住支离破碎的几个词或几个

句子,因此不能对整个语篇形成整体概念。

4.选择要点的策略。听语篇时,听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整个单词或单句听

得很清楚。听力强的学习者在 听语篇时善于通过预测选择要点,他往往能根据

选择项推知听音材料大致涉及什么内容;会出现哪类专有名词 ;会提出什么样

的问题、这样他便可争取主动,对即将听到的语篇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也就得

心应手了。此 外,段首句和过渡性词语也是听力强的学习者捕捉的对象。这是

因为段首句大都是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它简明扼要地告诉听者段落的

内容,而过渡性词语则表现出出题人的思路、时间和空间、举例和例证、对照 和

比较、引申和转折、推论和总结等逻辑关系,它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起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听力差的学习者听语篇时,往往抓不住要点,跳不出单词或句子的圈子,常

把注意力集中到词和句子的具 体细节上,抓不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换句话说,

就是只见树,不见林。

5.详细描述策略。详细描述策略是把新信息同先前的知识或同新信息中的其

它思想相联系的策略。它是一 种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的高级策略,听力强的学习

者善于把新信息同先前的知识相结合。他不仅能充分利用已有 信息填补另一信

息,而且还能通过把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类比来推测不熟悉的单词或词组的意

义。此外,听力 强的学习者还善于运用个人经验,对新信息作出评论性的判断。

而听力差的学习者则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现有 知识,对新材料缺乏细致的体会,

因此也就不能把新信息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

6.推理策略。推理策略是运用已有知识和口语课文中的新信息猜测意义或补

充失去概念的策略。在真实的 交际环境中,大量信息的获得,不是单靠简单的

输入词句结构就可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利用现有知识 联想讲话的具体

环境和讲话者之间的关系等隐含线索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来实现。这项

策略与上面所 列举的几种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听力强的学习者,由于具备记

忆听音资料、选择要点、解析资料以及将知识 与经验相结合等能力,因而他极

易在已有知识、主题句、关键句和具体语境的启发下,推断出陌生词语、语篇 中

心思想以及材料深层的隐含意义。相反,听力差的学习者,由于缺乏各种听力理

解策略,因而在推理方面表 现得十分无能,其理解水平只能停留在材料表面的

词句结构上,不能对语篇作出准确、透彻的理解。

篇5:听力策略能力及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听力教师只凭借信息输入或其它教学技巧进行听力教学,

而对于学生策略能力的培养没 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实验证明,听力差的学习者

通过训练是能够掌握听力策略的,以下是我们设计的几项训练 的方法,用于指

导听力策略能力的训练。这些方法曾在我们的学生中加以使用,实践证明它们是

行之有效的。

1.预先提示或提问法。从对策略的探讨中,我们得知听力差的学习者缺乏自

我监控能力。尤其表现在遇到 生词或难题时,不能立刻放弃,把注意力集中到

新的信息上。为提高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我们采用了这样的 做法,即在听音

前首先给出生词,提示难点和关键词,然后再提出一些要求学生听后回答的问题。

这样以来, 对于听力差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帮助他们克服难点,另一方面能督

促他们集中注意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听力 差的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逐渐得

到了改善。

2.听写法。听写是培养学生听力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听写一些意

义连贯的短小文章,不仅有助 于培养学习者处理长篇文章把握全文关键的能力,

而且还会使他们有机会注意以意群形式听出语段,以便在需 要快速处理语言时,

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时机,对输入的新信息作短期记忆处理,进而更好地理解所

听内容。 实践证明,听写训练能增强听者记忆和切分话语的能力。

[1] [2] 下一页

3.速读显现信息法。让学生快速浏览一下练习题中所提供的显现信息,对于

训练听者选择要点的策略是很 有帮助的。这是因为它能启发听者的思维,使他

能准确地预测要听到的内容和所涉及的问题,进而正确地理解 口头语篇。对于

这一策略的训练,我们要求学生在听音前抢读选择项,并根据选择项所提供的信

息,对即将听 到的问题作出预测。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很快就能学会

依据选择项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名、价格 、频度、原因等分别预测出问题

可能会是以When, Where,Who,How much,How often,Why等疑问词开头的问

句。 对于较长的选择项,我们建议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去领会选择项之间意义

上的差别,这样在听完录音后, 就能迅速作出正确的答案。

4.代码速记法。面对稍纵即逝的句子或语篇,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多、

快、准地掌握新的信息并加以 记忆呢?代码速记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手

段,我们建议学生在作记录时,对关键性的词及连接手段,可 采用数学代号、

缩略语、头字语或一些其它符号来代替。甚至有时还可画简图和简表来记录语篇

意义。

5.扩充知识法。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减少听者对语声的依赖,增 强其描述策略能力和推理策略能力,进而正确地

理解听音材料。听音材料的内容往往涉及英、美等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历

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常识。在听力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有计划地介绍东

西方文化的差 异、英美国家文化背景,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博览群书,用心去了

解、掌握、积累多方面的背景知识,以增加对 所听材料的熟悉度,进而更准确

地理解所听内容。

结束语

著名语言学家Rivers指出:“听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甚至并不像人们

传统地认为是一种接受的技能, 听是一种创造性的技能。”这种创造性技能,

正是上文所探讨的听力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者在听音过程

中不仅需要语言能力,而且还需要这种策略能力。因此,策略能力的训练应在我

们的教学中予以 极大的重视。

〔1〕O'Malley J.M.and A.U.Chamot,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 Camb ridge CUP.

〔2〕Richard J.C.1983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pproach,design,proccdure.TESOL Quarterly 1 7/2:219-240

〔3〕Rost.M.1990 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LongMan

〔4〕O'Malley J.M.and A.U.Chamot,Liste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 Applied

Linguistics,Vol.10, No. 4,1989.

〔5〕郑锡良:《听力课的趣味性和强制性》,《外语电化教学》,1991年第四

期。

上一页  [1] [2]

篇6:听力策略能力及培养

听力策略能力及培养

[作者]  张海涛

[内容]

策略研究的兴起,人们逐渐意识到听者处理输入的方法,对于他的听力也起着重

要作用。本文从对听力过程的 分析入手,对学习者在听音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

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并提供了五项听力教学中训练策略能力 的方法。

听力过程

正如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不能脱离学习过程一样,对听力策略的探讨同样也不

能孤立于听力过程之外。因此 ,探讨听力策略,我们有必要先剖析一下听力过

程,听力过程是一个积极且复杂的心理过程,听力理解水平的 高低完全取决于

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话语作为构成基本意义的.主题陈述的基础,使这些陈

述先在短期记 忆中得到鉴别,然后储存于长期记忆之中,按照安德森(Anderson)

的划分,听力理解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感知――解析――应用。这三个

过程循环往复、相互交迭、不断修正。

在感知过程中,听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口头话语,而口头话语是稍纵即逝的,

加之人的注意力有限,这就使 得听者所听到的声音只能暂时保存在形声记忆中,

如果此时听者不采用相应的策略,那么旧的信息就很快会被 新的信息所取代。

因而,听力强的学习者,在注意力集中于口头话语的同时,还会利用讲话者的停

顿,不失时 机地采用记忆策略和选择策略等将语篇中的关键性词和短语,以及

支持全文意义的上下文因素,转入其长期记 忆之中。

在解析过程中,听者对口头话语的解析是以意义暗示或结构特征为基础的,

而意义暗示和结构特征则是由 单词和信息构成的。听者对信息单位的处理策略,

决定其听力的强弱,听力强的学习者比较熟悉语段分割

[1] [2] [3] [4] [5] [6]

篇7:浅谈口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浅谈口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数学源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字计算接触的机会。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是计算的基础,具有用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口算在小学阶段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 另外,口算的形式要注意多变:听算、抢答、接力赛等数学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争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口算的训练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可以鼓励学生把口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提高口算的兴趣。

二、注重算理教学

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即是使学生懂得正确的口算方法;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熟练即是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100以内加减法,100以乘除法就是计算的基本功,重点训练长期训练,致力培养学生口算的快、准、活。如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数目较少的题目,既可训练学生的分析应用题的思维能力,又可训练口算能力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算得又对又快。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题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 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比如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而且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学生自己能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之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借助口算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口算不是单纯的口算,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在新的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算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篇8:浅谈口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数学源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字计算接触的机会。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是计算的基础,具有用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口算在小学阶段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 另外,口算的形式要注意多变:听算、抢答、接力赛等数学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争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口算的训练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可以鼓励学生把口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提高口算的兴趣。

二、注重算理教学

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即是使学生懂得正确的口算方法;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熟练即是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100以内加减法,100以乘除法就是计算的基本功,重点训练长期训练,致力培养学生口算的快、准、活。如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数目较少的题目,既可训练学生的分析应用题的思维能力,又可训练口算能力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算得又对又快。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题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 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比如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而且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学生自己能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之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借助口算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口算不是单纯的口算,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在新的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算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篇9:浅析外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外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外语能力 素质教育 外语学习技能 外语思维训练 新教育技术

[论文摘要]21世纪外语教学应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重视能力培养。外语能力结构研究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培养学生外语能力有积极意义。对外语学习技能的培养可以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五种学习能力”,外语思维的训练手段除可以采用三种策略外,教师还应明确几点认识。此外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促进外语各方面能力提高方面也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面向2l世纪,教育受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新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国民素质教育等影响,课堂教学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到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将会有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外语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中心议题。

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教师为教育主体,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的奖惩,以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为基础,揭示关于学习的各种规律,如桑代克(I*nomdikeE.L.1874一l949)的效果率、频因律;巴甫洛夫强化律;格思里(E.R.Guthrie1886-1959)的接近律等,至今在外语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为课堂教学中循序直接法、听说法、口授法等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这些外语教学方法虽然重视语言的实践练习,摆脱了语言教学理论化的倾向,但教学仍然重视传授语言知识,把掌握外语语言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重视外语技能的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教育改革主流,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由于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更接近学习的实质,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也从重视外语技能培养逐步深化为以智育为主,渗透他育,教给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积极寻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教书与育人、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等的最佳结合点,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外语是一门以教会学生运用外国语言为目的的学科,运用语言本身就是心理现象,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过程,因此从了解言语活动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外语、掌握外语的心理活动规律入手,探索外语能力培养问题是有效途径。

二、外语能力的结构

外语能力常被与人的先天禀赋混淆起来,解释为人生来就获得的一种特殊的天赋。实际上人不可能获得任何与生俱来的外语能力。所谓语言天资只不过是一种便利学习语言的生理上的可能性。无论天资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有效的学习,都有可能很好地掌握外语。外语教师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外语。这些外语能力一般可划分为: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外语语感和外语思维“。

(一)掌握语言规范

这主要是指外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各语言系统中语音、语法、词汇等外语知识的传授,学习的指导,还要重视对掌握这些语言规范的能力的练。

外语语音能力包括外语语音(音位)的辨音能力;发音系统的控音能力以及再现外语的模仿能力等。外语词汇能力包括形象记忆力;近义词的区分力;词汇的认知理解力;-熟词的快速反应及应用能力等。外语语法能力包括xl,句子成分的分辨能力;对外语语言结构和语法成分的感悟能力;新语法知识的再现能力等。这些能力构成言语能力的外壳,掌握这些能力需要注意、直觉感知、记忆、创造等智力因素的渗透,也受自信心、兴趣、情感、意志、心理状态、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语语言规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控制者角色,成为自我节学习(BarryJ.Zimmerman 1994)的教练或顾问,使情感教育成为主体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情感,注重情商与智商的相互关系,把主体性教育、个性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外语思维

如前所述,语音、词汇、语法等能力只是语言的外壳,它要围绕者一定的思想内容而体现功能,理解和表达语言内容就是思维的过程。就思维形式而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在运用任何一种语言时都是共同的;而就思维内容而言,却完全是另一回事_2。正如中国人看到乌龟想到骂人,日本人却想到长寿,中国人看到白色想到葬礼,西方人却联想到婚礼一样,外语思维与本族语思维不可能完全相同。别里亚耶夫曾经实验证明外语与思维可以直接联系J(,因此,在培养外语技能过程中,注意外语思维的训练,把外语思维能力当作有效进行言语活动的重要能力来培养,由此促进学生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外语语感

外语语感是学习者对外语语言的感性反映,体现于以下三大结构当中:一是反映词与所标志的意义之间的关联;二是反映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特点间的关联;三是反映不同语言体系间的关联。“语言关联的所有这些感性反映形式构成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便是语感。

人在掌握语言时有时已经直接体验到,但并未意识到这些关联,所以语感使人能够不必意识到语言的特点而实际掌握语言。就外语语感的形成而言,先天的素质、语言的理论知识、足够的言语实践是重要因素J(。其中先天素质并不起决定作用,语言知识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但知识本身不能导致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是形成语感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调动学习者的实践意识,帮助学习者尽早形成外语语感,把语感当作重要的外语能力之一来培养,是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补充。

篇10: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充盈着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要动手),其次要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接着要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情感基调),最后是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读境作为其中的最后一步,它强调了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最终达到入情入境地朗读。如我在教《小鹿的玫瑰花》这课时,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小鹿的心情历程,由“开心�D�D难过�D�D又开心起来”,感受小鹿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品质。在教学小鹿因为听到黄莺和微风的话后又开心起来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蝴蝶来到小鹿的玫瑰花前,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小鹿听了蝴蝶的话,又会怎么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自己的生活、知识和体验等,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一来,让学生再读课文就更声情并茂了。

二、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在语文教科书里常出现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等教学内容。我就巧借课文中的看图作文训练,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启发他们大胆想象,进行看图作文训练。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图上画了几个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一旁坐着些观众在观看足球比赛。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我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多个角度写场内的选手以及场外的观众。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有的同学说,守门员后边站着一个小男孩,他好像是候补的,一心想着快点儿让他上场,好显一显身手。还有的同学说,大个子叔叔面带微笑,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踢得太精彩了,也许引起了他对小时候踢球的美好回忆。话题一打开,同学们的想法就更多了。再让同学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时无话可说。

三、用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但令人头痛的是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千篇 一律,毫无鲜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有三:其一,我们没有很好地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生活处处皆佳作;其二,农村的学生阅读面窄,写作语言匮乏;其三,我们没有设计好的题目,留给他们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如,《二十年后的家乡》、《未来的......》、《假如我是科学家》......这样的题目对于爱好想象的学生来说真是如鱼得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了。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抓住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我们应该抓住文章“疏可走马”处,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发挥想象,动动笔。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一课,最后写到高尔基交代秘书“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再来?作者没有写,故意留下想象的空间。我利用这一能够发挥想象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再来?如果来了,他会怎样拍照?”学生各抒己见。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看我们能否积极地挖掘,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

五、辅助激发,培养想象

教学应融会贯通,让音乐、美术制作等活动参与语文学习来培养想象力。如把一些课文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促使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还原成图画。文画结合,画中有文,文中有画,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文本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文中作者描写的六个乡下人家独特的画面画下来。学生们兴致都很高昂。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有“院落晚餐”图、“瓜藤攀檐”图、“鸡鸭觅食”图等。我们围绕着同学们自己绘制的插图,开始我们的课文学习。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积极的发言,各抒己见,在充分享受着乡下人家的独特风景。

再如,我在教学古诗《绝句》时,先让学生把古诗读透,然后让同学们一边在头脑里想象诗句里的画面,一边跟着音乐唱《绝句》这首歌,同学们兴致高涨,语文课还能唱歌?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和着音乐把诗唱出来。还蛮好听的!课堂效果出奇的好。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想象中创造求新,展翅高飞吧!

让个性教育走进课堂--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个性教育(网友来稿)

蓝鲸(第一教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插上创造翅膀,让作业成为课堂延伸的快乐天地(网友来稿)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小学语文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优化学习过程(网友来稿)

《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从建构主义谈推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网友来稿)
《从建构主义谈推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网友来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从建构主义谈推想能力的培养策略(网友来稿)(共10篇)】相关文章:

古典诗歌鉴赏刍议(网友来稿)2022-05-07

发现汉字的奥秘(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7-11

奇异的琥珀的600字作文2022-10-17

学会读书:谈阅读教学(网友来稿)2022-08-06

课改后语文教学的新探索(网友来稿)2022-05-07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2022-04-29

高年级数学组校本教研工作汇报2022-05-08

高中语文读写的特色教学(网友来稿)2022-07-23

《琥珀》教案2022-09-05

五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