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时间:2022-09-19 07:58: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共11篇)由网友“duetoxxx”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篇1: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诗词大全

古意

作者:陈羽  朝代:唐  体裁:七古   十三学绣罗衣裳,自怜红袖闻馨香。人言此是嫁时服,

含笑不刺双鸳鸯。郎年十九髭未生,拜官天下闻郎名。

车马骈阗贺门馆,自然不失为公卿。是时妾家犹未贫,

兄弟出入双车轮。繁华全盛两相敌,与郎年少为婚姻。

郎家居近御沟水,豪门客尽蹑珠履。雕盘酒器常不干,

晓入中厨妾先起。姑嫜严肃有规矩,小姑娇憨意难取。

朝参暮拜白玉堂,绣衣著尽黄金缕。妾貌渐衰郎渐薄,

时时强笑意索寞。知郎本来无岁寒,几回掩泪看花落。

妾年四十丝满头,郎年五十封公侯。男儿全盛日忘旧,

银床羽帐空飕v。庭花红遍蝴蝶飞,看郎佩玉下朝时。

归来略略不相顾,却令侍婢生光辉。郎恨妇人易衰老,

妾亦恨深不忍道。看郎强健能几时,年过六十还枯槁。

篇2:古意 王昌龄

古意 王昌龄

古意的`意思是与拟古、效古同,多讽咏前代之故事以寄意。下面是王昌龄的古诗-《古意》。

古意

作者:唐·王昌龄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注释】

①古意:与拟古、效古同,多讽咏前代之故事以寄意。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王昌龄的诗全集栏目。

篇3:古意诗

,此诗一共10句,每句五言,是南北朝诗人沈约的一首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赏析~!

古意诗原文:

挟瑟丛台下。

徙倚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

戚戚苦人肠。

露葵已堪摘。

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

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

宁知心内伤。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I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古意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4:古意李白

古意李白

导读:

这是李白写的一首关于怨女的五言古诗。其原文如下:

古意

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古意李白赏析:

这是一首怨妇诗。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以上这篇古意李白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5:古意唐诗

古意唐诗

古意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诗鉴赏

古意:托古以咏今的拟古之作。诗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又作《独不见》,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解题》说:伤思而不得见也。内容多写离别及闺情怨思。

这首七言律诗《古意》,为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主题传绝,但沈佺期这首诗却写得情致婉转,色彩富丽,音韵和谐,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首联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叙述简练,比兴自然。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起句借用《河中之水歌》的意境,言简意赅、精妙入微地介绍了思妇的身世和处境。她的家庭环境华丽温馨,她的生活却冷落凄清。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反衬,兴起了全篇无限绵绵的愁思。她寂然独居空闺,哪里比得上相亲相爱双栖于梁上的`燕子呢?

颔联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战忆辽阳绘景抒情,情景相生。深秋九月正是赶制征衣的季节,这此起彼伏之捣衣的秋声,声声撩人心绪。那阵阵飘落的树叶,更使人触目伤怀,平添萧瑟之感。诗没有直说砧声催人泪下,却说催木叶,于无理处见妙,于曲折中见奇。树木无心而为之催,人何以堪?意在言外,含蓄婉转,砧声本也无所谓寒暖的,加以寒字,就增强了诗句的感情色彩,鲜明地表现了思妇的心境。她由赶制征衣的杵声联想到征人自己的丈夫,十年征戍忆辽阳,自然地揭示出全诗的旨意。

颈联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分承上句,进一步阐发题旨。正如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所说的:‘白狼河北音书断’,足上文征戍之意,‘丹凤城南秋夜长’足上文‘忆辽阳’之意。十年征戍,时间够长了,再加之音讯断绝,生死难以预料。

俗话说:能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只要有封书信来,知道丈夫尚活着,她就还有盼头。可是音书断,从深沉的叹息中所表露的就不止是一般的怀远盼归的愁思了。她为丈夫的安危焦虑,甚至夹杂有不祥的猜想。音信断绝,又置于这漫漫秋夜、阵阵砧声之中,正可谓忆辽阳愁断肠了。

尾联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吴乔分析说是完上文寄衣之意。这似乎有点怨天尤人的意味。她苦苦地思念着丈夫,非但见不到丈夫的面,而且连个信也没有。谁为二字用得十分贴切,表明思妇好象有点嗔怪自己多情的意味。她企图自宽,却愈益加深思念之切。在这漫漫长夜,老天又偏让那团栾明月来照这预制征衣的流黄。征人无消息,征衣何处寄?诗句怨而不怒,意境清幽柔和。因而前人评说:‘卢家少妇’首尾温丽。

这首《古意》虽是一首完整的七律,但受乐府影响很深。《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七言律诗出于乐府,故以沈云卿《龙池》《古意》冠篇。胡应麟更是认为:‘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同乐府语也。又称赞说起句千古骊珠, 但也批评说结语几成蛇足。

为什么说它近乐府呢?大概是有宽对、流水对,正如《围炉诗话》所指出的:八句钩鏁连环,不用起承转合一定之法者也。

篇6:古意译文及赏析

古意原文: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古意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注释①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②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③引:避开,退却。

④托:寄托,依靠。

⑤竞:争逐,比赛。

⑥上宿:指睡觉。

古意赏析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篇7:古意原文及赏析

古意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古意

[唐代]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译文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注释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引:避开,退却。

托:寄托,依靠。

竞:争逐,比赛。

上宿:指睡觉。

赏析: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篇8:《古意》译文及赏析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古意》

古意原文: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古意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

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

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注释

①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②事长征:从军远征。

③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④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

⑤“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成人的高度。

⑥“杀人”句:杀人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

⑦“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zhé):纷张。

⑧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

⑨小妇:少妇。

⑩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古意赏析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篇9:《古意》译文及赏析

古意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译文】

男儿以从军远征为事业,从小就像幽燕侠客的模样。在马蹄下与人比较胜负,向来把自己的七尺之身看得很轻。杀得敌人没有敢上前的,胡须竖立像刺刺蝟的毛张开。黄沙滚滚,白云纷飞,没有报答国家的恩德不能回去。辽东的小少妇只有十五岁,擅长弹琵琶和歌舞。现在用羌笛吹出的出塞的曲子,使得三军将士泪如雨下。

【注释】

1、事长征:指远行从军。

2、幽燕:幽州与燕国,地址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3、赌胜:逞能。

4、由来:从来。

5、七尺:身躯。此代指生命。

6、莫敢前:人不敢接近。

7、猬:刺猬。

8、磔:张开的样子。

9、黄云:指塞外风沙扬起而变成黄色的云。

10、陇:山地。

11、小妇:少妇。

12、解:懂得。这里指擅长。

13、羌笛:边疆少数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

14、出塞:汉横吹曲名,多描写边疆将士情景。

【赏析】

诗人描写了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他勇猛无畏,杀得敌人不敢靠前,他立下壮誓,不抱国恩决不回家,但是当他听到羌笛声,却泪如雨下,表露他对家乡深情的思念。全诗慷慨激昂,气势雄浑,描写上含蓄精练,却写得有血有肉,可以看出诗人深厚的功力。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鬚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鬚的形象。“鬚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鬚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鬚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而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鬚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篇10:《古意》译文及赏析

古意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原文注释】:

1、古意:犹拟古。

2、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3、解:擅长。

【翻译译文】: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 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 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 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 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 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 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赏析鉴赏】:

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 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 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篇11:古意,古意陈陶,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古意,古意陈陶,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诗词大全

古意

作者:陈陶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麻姑井边一株杏,花开不如古时红。

西邻蔡家十岁女,年年二月卖东风。

古意,古意常建,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古意,古意孟郊,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古意,古意李频,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拟古意,拟古意乾隆,拟古意的意思,拟古意赏析

登兖州城楼阅读答案与翻译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的诗词评析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杜甫《登兖州城楼》译文和赏析

《登兖州城楼》杜甫全诗鉴赏

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意,古意陈羽,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共11篇)】相关文章:

《智子疑邻》原文赏析2024-05-11

感夫诗一,感夫诗一慎氏,感夫诗一的意思,感夫诗一赏析2023-02-25

读张碧集,读张碧集孟郊,读张碧集的意思,读张碧集赏析2023-03-07

寄贺兰?,寄贺兰?杜甫,寄贺兰?的意思,寄贺兰?赏析2022-11-26

方寸田园阅读答案2022-12-27

速度和长汀古意散文2022-11-06

从军行一作秋闺,从军行一作秋闺乔知之,从军行一作秋闺的意思,从军行一作秋2023-01-02

情诗——《长安古意》2022-09-01

《行路难·昔日含红复含紫》卢照邻古诗赏析2022-08-06

《怨情》原文及译文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