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执法》原文及译文解析

时间:2022-09-21 08:12:0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猛执法》原文及译文解析(共8篇)由网友“亀梨和也不知道”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王猛执法》原文及译文解析,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王猛执法》原文及译文解析

篇1:《王猛执法》阅读训练与译文

《王猛执法》阅读训练与译文

【原文】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11}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注释】

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苻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批示。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12) 还:返回。(13)为:作为。(14)为:是。(15)使:使者。

【参考译文】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迅速派使者来赦免强德,但已来不及了。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纠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还:返回 (2)为:担任 (3)为:成为 (4)使:使者

2.翻译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2)坚驰使赦之,不及。

苻坚迅速派使者来赦免强德,但已来不及了。

(3)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3.简要概括王猛的品德:

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

4.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的成效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篇2:《晋书王猛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晋书王猛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日:“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日:“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日:“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日:.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日:“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日:“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节选自《晋书·王猛传》)

6.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B.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C.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D.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

B.《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猛下车,明法峻刑”中“下车”指王猛刚到任。

C.“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一句可见苻坚对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书台”,有官吏任免的权利。“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罢免权力,某官任职后,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猛对事情有个人见解。如他与桓温交谈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王猛是既有判断力又能接受建议的人。如徐统征召他,他逃走不应召;他本打算辅佐桓温,但在老师的建议下没去,最终选择了苻坚。

C.王猛深得苻坚赏识。王猛曾因杀一小吏而受到苻坚亲自审问,但他认为杀人确有酷政之嫌,但这也是为政的需要,最终苻坚称赞他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

D.王猛也有缺点。他对善与恶也尤其分明,即使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恩惠也要报答,但小小的怨恨他也要报复,这一点为人轻视。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鬻畚为业 鬻:卖

B.及坚僭位 僭:超越本分

C.猛下车,明法峻刑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劝:规劝

13.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王猛“细事不干其虑”“谨重严毅”的'一组是( )

①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②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③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④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⑤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 ⑥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猛见桓温时,一见面就谈时事,边捉虱子边谈,不拘小节,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徐统想招纳王猛为己用,而王猛胸怀大志,没有答应。苻坚听说王猛的名声后派人招,两人一见如故,志趣十分相投。

C.王猛做了始平令后,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招有司的弹劾。囚车把他押解到监狱后,由苻坚亲自审问。

D.王猛认为自己被信任,就应不辱君王之命,严明法制,明察好坏,把残暴势力消灭光。苻坚听后称赞了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5分)

(2)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5分)

参考答案

12.D 劝:鼓励督促。

13.A ③是说苻坚和王猛在谈论到历代兴亡大事时所见相同③⑥不属于题干范围不属于题干范围。

14.C 表述不正确,原文“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是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史,百姓上诉控告他,而非“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所以选C。

15.(1)只有徐统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认为他与众不同),召他做功曹。他逃避没有应召,于是隐居在华阴山。

(2)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

参考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年幼时家境贫寒,以卖畚箕为生。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王猛年轻的时候到邺都游历,当时很少有人能赏识他。只有徐统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召他做功曹。他逃避没有应召,于是隐居在华阴山。王猛胸怀辅佐帝王创业的大志,收敛了羽翼等待时机,观察形势然后行动。桓温入关的时候,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他,谈论天下的大事,边捉虱子边谈,好像旁边没有人似的。桓温看着他,觉得他是个奇才,问道:“我奉皇上的命令,率领精锐的军队十万人,主持正义讨伐叛逆,为百姓铲除凶暴的奸人,可是三秦大地的英雄豪杰没有人前归附,这是为什么呢?”王猛说:“您不怕千里路远,深入奸人横行的地方,离长安只有咫尺之遥,却不渡过灞水,老百姓不知道您的心思的缘故啊。”桓温黯然不语,没有应对的话。桓温即将撤军的时候,赏赐给王猛车马,授予他高官督护的官职,请他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王猛回到山里向老师请教这件事,老师说:“你和桓温难道能同时建功立业?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富贵,为什么要远行呢?”王猛于是没有去。

苻坚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听说王猛的名望后,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到了苻坚登上皇位,任命王猛做中书侍郎。当时始平县地方豪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吏,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劫,诏令用刑车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杀了一个奸贼,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罚,我实在不敢承受。”苻坚对众大臣说:“王景略确实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啊!”于是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苻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不久,入朝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知耻的教育,没有人有罪却不被刑惩的,没有人有才却不被任用的。苻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惰,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重。

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篇3:王猛执法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猛执法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参考译文】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还:返回 ②为:担任 ③为:成为 ④使:使者

2.简要概括王猛的品德:

答: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

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的成效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阅读理解作用题型答题模板

1、过渡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2、线索作用。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

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3、人称作用。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4、手法作用。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可参照《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注意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段意归纳题型答题方法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篇4:高中语文《王猛为京兆尹》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王猛为京兆尹》原文及译文

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阅读答案

一、解释

1.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京兆尹:( )2.特进、光禄大夫强德 特进:( )

3.猛下车收德 下车:(   ) 4.与邓羌同志 同志:( )

二、翻译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2.坚驰使赦之,不及。

三、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王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京城最高的地方官长  2.朝廷中一种特殊的官号. 3.初到任 4.志趣相同

二、1.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2.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

三、1.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2.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

译文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并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篇5:“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

关于“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日:“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日:“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日:“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日:.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日:“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日:“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节选自《晋书·王猛传》)

6.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B.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C.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D.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

B.《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猛下车,明法峻刑”中“下车”指王猛刚到任。

C.“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一句可见苻坚对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书台”,有官吏任免的权利。“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罢免权力,某官任职后,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猛对事情有个人见解。如他与桓温交谈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王猛是既有判断力又能接受建议的人。如徐统征召他,他逃走不应召;他本打算辅佐桓温,但在老师的建议下没去,最终选择了苻坚。

C.王猛深得苻坚赏识。王猛曾因杀一小吏而受到苻坚亲自审问,但他认为杀人确有酷政之嫌,但这也是为政的.需要,最终苻坚称赞他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

D.王猛也有缺点。他对善与恶也尤其分明,即使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恩惠也要报答,但小小的怨恨他也要报复,这一点为人轻视。

参考答案

二: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鬻畚为业鬻:卖

B.及坚僭位僭:超越本分

C.猛下车,明法峻刑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劝:规劝

13.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王猛“细事不干其虑”“谨重严毅”的一组是( )

①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②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③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④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⑤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 ⑥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猛见桓温时,一见面就谈时事,边捉虱子边谈,不拘小节,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徐统想招纳王猛为己用,而王猛胸怀大志,没有答应。苻坚听说王猛的名声后派人招,两人一见如故,志趣十分相投。

C.王猛做了始平令后,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招有司的弹劾。囚车把他押解到监狱后,由苻坚亲自审问。

D.王猛认为自己被信任,就应不辱君王之命,严明法制,明察好坏,把残暴势力消灭光。苻坚听后称赞了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5分)

(2)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5分)

参考答案

12.D 劝:鼓励督促。

13.A ③是说苻坚和王猛在谈论到历代兴亡大事时所见相同③⑥不属于题干范围不属于题干范围。

14.C 表述不正确,原文“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是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史,百姓上诉控告他,而非“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所以选C。

15.(1)只有徐统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认为他与众不同),召他做功曹。他逃避没有应召,于是隐居在华阴山。

(2)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

参考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年幼时家境贫寒,以卖畚箕为生。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王猛年轻的时候到邺都游历,当时很少有人能赏识他。只有徐统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召他做功曹。他逃避没有应召,于是隐居在华阴山。王猛胸怀辅佐帝王创业的大志,收敛了羽翼等待时机,观察形势然后行动。桓温入关的时候,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他,谈论天下的大事,边捉虱子边谈,好像旁边没有人似的。桓温看着他,觉得他是个奇才,问道:“我奉皇上的命令,率领精锐的军队十万人,主持正义讨伐叛逆,为百姓铲除凶暴的奸人,可是三秦大地的英雄豪杰没有人前归附,这是为什么呢?”王猛说:“您不怕千里路远,深入奸人横行的地方,离长安只有咫尺之遥,却不渡过灞水,老百姓不知道您的心思的缘故啊。”桓温黯然不语,没有应对的话。桓温即将撤军的时候,赏赐给王猛车马,授予他高官督护的官职,请他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王猛回到山里向老师请教这件事,老师说:“你和桓温难道能同时建功立业?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富贵,为什么要远行呢?”王猛于是没有去。

苻坚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听说王猛的名望后,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到了苻坚登上皇位,任命王猛做中书侍郎。当时始平县地方豪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吏,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劫,诏令用刑车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杀了一个奸贼,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罚,我实在不敢承受。”苻坚对众大臣说:“王景略确实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啊!”于是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苻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不久,入朝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知耻的教育,没有人有罪却不被刑惩的,没有人有才却不被任用的。苻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惰,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重。

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篇6:王猛执法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

王猛执法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

王猛执法

【原文】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参考译文】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还:返回 ②为:担任 ③为:成为 ④使:使者

3.简要概括王猛的品德:

答: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

4.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的成效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篇7:《兰亭集序》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兰亭集序》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

,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敞开。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ⅰ【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ⅱ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通假字】

趣舍万殊 “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像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篇8:《庖丁解牛》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庖丁解牛》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参考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规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王衍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宋史忠义一》原文阅读及译文

《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

皇甫真阅读题答案

《渔父》导学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养老论》原文

裙带诗阅读题及答案

贾谊传文言文翻译

《王猛执法》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猛执法》原文及译文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猛执法》原文及译文解析(共8篇)】相关文章:

《宋史·李允正传》原文及译文赏析2023-10-31

苏轼贾谊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2023-09-29

刑赏忠厚之至论翻译及原文2023-12-22

苏轼《荀卿论》的语文练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8-17

《新唐书张文瓘传》阅读答案2023-09-29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2023-08-21

《大唐新语·卷四·执法第》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2-12-22

《三国志魏书第十一》阅读原文2022-07-29

《明史陈以勤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3-07-31

《三国志魏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