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吟”为你分享10篇“离骚 课堂实录”,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离骚 课堂实录
离骚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本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曾为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他两度被放逐,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
(学生纷纷朗读)
师:刚才朗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了解到诗人流露的独特情怀呢?
生:其实,没学这首诗也能了解屈原的情怀啊,谁不知道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
师:这首诗情感的起伏,你能体会到吗?
生:好像没感觉。
师: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去教这篇课文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希望得到些什么?
生:我觉得老师最好不要自己或者让我们翻译诗中的句子,因为很难翻,又有方言词,翻译后肯定诗歌的味道就没了,听起来也会很累、很枯燥。但是,我又觉得如果不翻译,这首诗我们很难看懂,而且在积累文言词语方面也会有损失,会学得很心虚。我希望老师能有点新方法。
师:那好,我们就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解屈原的独特情怀上。因为诗歌字面意思较难理解,所以我们让这首诗尽量变得短些,这样就可以少一点要翻译的字词。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看能否对文中的诗句进行压缩,留下你觉得足以说清作者意图的话。
(学生埋头动笔,然后讨论了一段时间。)
生:我来改改前面几句。我将这些句子压缩,成了“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
(学生鼓掌)
师:大家鼓掌是因为他改得不错吧?那么请问他的改动有什么特点?
生:诗歌更简练了,每个句子都只有四个字,那么整齐,比原文更有节奏感了。
师:照你这么说,修改后的诗歌成了四言诗,比原文更好了,是吗?
生:好像不能这么说。
师:请果断些,到底是修改后的好,还是原诗好?我们评价一篇作品有哪些标准?
生:应该以主题的需要、表情达意的效果为标准吧。
师:很好!那么四言诗的形式跟原诗形式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家自己读读看。
(学生七嘴八舌地读了起来)
生:四言诗比原诗更整齐,更有节奏感了,但是读起来比原诗要快,显得比较急促。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作者的心情和朗读的情境去思考问题了。不过我想简单地补充一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楚辞》是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而《诗经》是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则相对比较自由,读起来比较舒缓,所以这两种形式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哪怕是一个语气词都有标志性作用,大家想到什么了吗?
生:“兮”字是楚地方言的体现。
师: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原诗中的那些虚词、语气词,比如“之”“兮”等随意省略掉?
生:不能。
师:好。但我还是要表扬刚才那位同学,他的提炼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至少帮助我们把诗歌的主要信息了解得更清楚了。
(很多学生点头)
师:如果我们冲着紧缩以求简练的目的去改动诗歌,是否只能改成四言诗?能否再简单些?
生:我来试试,还是改刚才那八句,可以改成“帝裔,考庸。摄提孟陬庚寅降。皇览余度,锡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
(有学生笑了起来)
师:这位同学,你为什么笑?请站起来说说。
生:他把诗的意思保留下来了,但是读起来真难听。
师:好的,看来你感觉到了,原诗虽然没有第一位同学修改后的四言诗那么整齐,但还是很有韵律的。当韵律与情感和谐时,作品才会给人以恰到好处的感觉。不过,我还是要表扬第二位同学,因为他真的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对于我前面提出的要求,他完成得还是很出色的吧?
生(七嘴八舌):是的。
师:不过就算求简练,有一个字还是省不得,就是“伯”字。因为屈原的父亲字“伯庸”,称人的字而不称名,本身就是表示尊敬,更何况屈原是想到了死去的父亲而抒发的感情,其中的敬意很浓,怎么可以随便将其父的字给删去呢?
生:对,得把“伯”字添回来。
师:现在我来改给大家看看,我只尝试紧缩前两句,将它改为“帝之苗裔,朕考伯庸”。同学们看看我修改后大意有没有变?和第一位同学的修改相比,谁好些?
(学生反应很激烈,老师挑代表发言。)
生:大意没变。不过在表达作者情感时有差异了。因为根据课下注释,“高阳”帝是楚国君王的远祖,压缩成“高阳苗裔”才可以看出屈原与楚国血肉相连的关系,“高阳”二字用意独特,比光说“帝”好得多,因为这是屈原爱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生:“伯庸”是屈原父亲的字,“朕”是“我”的意思,“朕考伯庸”虽然也是在介绍自己的父亲,但是体现不出作者的意图。当某人说“我的父亲是某某领袖”时,不必加上“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我们也能体会他说话时的自豪。但是“伯庸”这个人大家都不太熟,似乎没什么名气,只有加了“皇”字作修饰,我们才能比较容易体会到屈原的自豪感,因为“皇”是“伟大”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这样一来,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在翻译,并掌握了一些难字的含义。你们的取舍越来越接近作者情感的需要了。大家再来思考一下,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有没有有意地紧缩呢?
篇2: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把握诗意。 2.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读通诗句,把握诗意。
[课堂教学过程实录]
师:《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这里“离”通“罹难”的“罹”,是遭受,遭遇的意思。《离骚》中究竟遭受了怎样的忧愁,诗人又是怎样来对待这一份“忧愁情结”,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就会有自己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离骚》节选部分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句子随时举手提问,教师巡回点拨。学生基本上读通诗句之后,教师请同学们齐读全文。
师:大家刚才把课文朗读了一遍,读得很整齐,但有几个字音读得不对,“摄提贞于孟陬兮”中的“陬”应该读“zōu”,“朝搴阰之木兰兮”中的“搴”应该读“qiān”,“阰”应该读“pí”,“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中的“謇”“jiǎn”。(教师边说边板书)这几个字现在都用得比较少,大家读错也是情有可原,但我们今天学了它们,以后再看见它们的时候就不陌生了。下面请大家把这些字分别齐读三遍,以加深印象。
学生齐读。
师:大家刚才齐读课文的时候发现它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有,句子很整齐。
生:我发现还有一个特点,“兮”字用得很多。
师:大家真是有心人。《离骚》是楚辞文体的代表性作品。楚辞是古代楚国的民歌,楚辞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多用“兮”,“兮”有时候放在单句句中,有时放在单句句末,《离骚》节选部分都放在句末,它是一个语气助词,表示停顿、舒缓的语气,有抒发感情的作用。
课文以七字句或者六字句居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那么这样的诗句应该怎样朗读呢?一般来说,七字句或者六字句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词语之间的关系,每句读两拍或者三拍。比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范读的节奏再次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进一步体会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齐读。
师:大家这一次读得比第一次好,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诗人的感情。赏析一首诗首先要弄懂它的基本意思,刚才大家已经对照课文下面的'注解通读了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了吗?
学生表情茫然,有的在摇头,有的嘀咕“不完全理解”。
师:我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你们有些词句还理解,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生:“朕皇考曰伯庸”“皇览揆余初度兮”两个句子中都有一个“皇”,前面的“皇”课文下面的注解是“大”,后面的“皇”没有解释,它的意思和前面一样吗?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皇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美称。后面的“皇”实际上是“皇考”的省称,也就是他的省略形式。
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迟暮”是什么意思?
师:“迟暮”是“逐渐衰老”的意思。这个句子中包含了一个成语“美人迟暮”,形容美貌的女子哀叹光阴易逝,美好的年华不再来;也比喻怀才不遇的人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这个句子表现了屈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生:课文第二段为什么写那么多香草?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它涉及到《离骚》在选用意象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后面我们还要专门讨论。看看大家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上还有什么问题?
生:“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是什么意思?
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夏桀王、殷纣王多么猖狂放肆,只因(他们)走的都是邪路,所以举步艰难。屈原在这两句诗中拿“桀”“纣”之类的暴君与前面提到的“尧”“舜”这类贤君进行对比,暗示国家前途既黑暗又危险,为自己表白为楚王奔走效力的忠心作铺垫。
生:请老师讲讲课文最后四句的意思,我们不是很明白。
师:“灵修”本来是古时候妻子对丈夫的美称,这里是大臣对国君的美称,指的是楚王。这几句的意思是楚王当初已经和我有彼此约定的话,后来反悔变心,而有另外的打算。我已经不把离开楚王看作难事,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伤心。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不语。
师:很好,我们现在已经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下面要进一步思考《离骚》的主旨。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忧愁?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学生听完之后讨论。
生: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说明诗人感叹时间过得太快。
师:你说得很好,先指出课文中的诗句,再点出诗句表达的情感。后面发言的同学就这样说。
篇3: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师:众所周知,我们班的男生都是帅哥,(生笑)(指着一位男生),这就是典型的帅哥。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一般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漂亮的男生。
师:我们来看古人怎样形容帅哥的(出示投影掷果潘安。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晋书》)。朗读一遍。
师:这是古代的美男子的写照,类似于现在的追星族,签名拍照,这些女子也够胆大,以果投之,也不怕进派出所。(生笑)估计潘岳每次出行后,家里可开水果店。(生笑)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也是一位奇男子,每年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去纪念他,他是谁谁来说一说屈原?
楚国原先也是个超级强国,但当屈原登场时,综合国力就明显下降,落后就要挨打,屈原和楚王有血缘关系,试图变法强兵,遭到奸臣的嫉恨,后来连一向信任他的楚王也抛弃了他,屈原终于被流放在偏僻的汨罗江,最后投江而死忧郁愤怒出诗人啊,
《离骚》,选自楚辞。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屈原用血泪写成的372句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的人生。
注意在形式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兮字特别多,几乎每句都有。
师:屈原创作的这种诗体叫楚辞体或叫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兮表示哪种意思?句中可以停顿,还表示感伤。
师:去掉兮后再读一遍(生读)“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
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o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唯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此度?(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昔三後之�粹兮: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固�芳之所在:所以群�t都在那�Y聚��。�s申椒�c菌桂兮:�s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M惟�x夫蕙�:岂止联系优秀的�和蕙。彼�蛩粗�耿介兮:唐�蛴菟炊帱N光明正直,既遵道而得路:他��沿著正道登上坦途。何桀�q之猖披兮:夏桀殷�q多�N狂妄邪�海�夫唯捷�揭跃讲剑贺��D捷�铰涞米咄�o路。唯夫�h人之偷�焚猓航Y�h�I私的人苟安享�罚�路幽昧以�U(险)隘:祖��的前途黑暗而�U阻。�M�N身之��殃兮:�y道我害怕招�娜堑��幔�恐皇�之�】�:我只��心祖���榇烁�纭:霰甲咭韵柔豳猓呵扒搬後嵛冶甲哒樟习。�及前王之踵武:希望君王�s上先王�_步。荃不察�N之中情兮:你不深入�t解我的忠心,反信�(谗)而�T怒:反而�信�言�ξ野l怒。�N固知謇謇之�榛假猓何以缰�道忠言直�G有�,忍而不能舍也:�s不��因此而忍耐不�M�G。指九天以�檎�兮:上指�n天�他�o我作�C,夫唯�`修之故也:一切都�榱顺�王你的�故。曰�S昏以�槠谫猓悍置骷s好了在�S昏(�Y婚)。(此句�檠芫洌┣贾械蓝�改路:�槭颤N中途又改�了主意?初既�c�N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s,後悔遁而有他:�F另有打算又追悔��初。�N既不�y夫�x�e兮:我�K不�y於�c你�e�x啊,���`修之�祷�:只是��心你的反反�脱}。
项羽是楚国的贵族,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女性中的偶像,同样是楚国的贵族《离骚》中屈原是怎样的形象呢?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明确]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人很看重自己的出生是否有预兆,据说李白出生时,他老娘梦见太白金星钻进肚子,所以李白字太白。岳飞出生时,有大鹏鸟钻入老妈肚子,所以岳飞字鹏举,屈原的出生是祥瑞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自己的美好的愿望理想和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现实扼杀了理想。那当时是怎样的现状呢?
荃不察,就是君王不明察秋毫,
师:小人们嫉恨我我屈原是可以接受的,君王啊,你是了解我的呀,怎么你的眼睛也蒙上了灰尘,真想借你一双慧眼,把我看得清请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还有吗?
诗中说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是屈原自己不原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洁
师:有理,概括起来,现状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自己不原。在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者,在一个邪恶谎言根深蒂固的时代,唯美主义理想主义者都要忍受痛苦,都要被嘲弄,被压抑,被人视为异端疯子,尽管屈原伤痕累累,但他决不后退,但有些话不直接说,就可以换种方式说。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生(部分):用比喻。
师:老师想到这样一件事,比如有个女孩子,二十四岁的'生日,你对这个女孩心仪已久,在那一天,你献上二十三朵玫瑰花,(停顿)然后对她说,最漂亮的一朵就是你(生大笑),保证大有希望。毕业后有意愿的朋友不妨一试。屈原怎么说的?
生(20):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生(21):唯草木之零落兮,唯美人之迟暮
师:哦,你找到的是美人。(生笑)
生(21):美人指楚怀王。
生(22):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生(23):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生(24):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
师:诗中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生读)
生(25):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师:屈原在那样的环境中,用巧妙的比喻手法,也叫香草美人、移情法。抒发了难言之情,呐喊出难言之言,我们听一听课文朗读录音,再次感受屈原不屈的心跳。(播放录音,学生自觉的跟读)
师:屈原已离开世界两千多年,但他那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 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艺术特点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o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o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唯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晓华
篇4:离骚课堂实录
那是一堂让我尴尬又让我兴奋的语文课,有一个平静的开头,却有一个不平静的结尾。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赞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比如说端午节------
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
“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
“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学们,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设一个论坛,谈谈‘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现在开始准备。”
教室里顿时不安静起来,自语声、议论声、争论声皆起,还有许多在纸上匆匆记下自己的想法。好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站起来了。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放弃生的权利,这只是软弱的表现。”
第二个:“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想办法让自己的心保持乐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战胜地软弱。”
第三个:“海伦、霍金、张海迪在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没有倒下,能奋进,最终取得不朽成就;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死,则是战争年代的勇敢行为,是死有所值。屈原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压,应该做一个反面例子,教育大家珍爱生命。”
第四个:“屈原他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他的投江可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屈原的这样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这是不可取的。”
激情正在漫延------
第N个:“屈原他也不想死的,谁不想活着呢,他那么热爱祖国和人民,怎么会轻易抛弃呢?只是他实在找不到出路了,他的满腹才情无处可抒,所以不得以为之。”
第N+1个:“屈原是个诗人,他对理想过于执着,而现实太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让他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差落,就像海子一样,所以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就只能自己了断了。”
第N+2个:“屈原在楚国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他又是个极自尊的人,难道要他去为别国的国君服务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要以死明志,表明自己的理想和立场。”
热烈仍在继续------
第N+N个:“屈原的死抹杀不了他的忠诚与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尊敬他;但他生于一个昏君与奸臣当道的社会,苦闷、伤心至及不得已投江,我们应该理解他;不过,我们应该比他更坚强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我们应更好的学习好知识,面对各种挑战,因为世界是我们的!”
掌声从四面响起,课堂不再安静,变得活跃无比,我的心也激动不已。我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从这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我也学到课堂不只是老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想象、思考
篇5:《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师:众所周知,我们班的男生都是帅哥,(生笑)(指着一位男生),这就是典型的帅哥。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一般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漂亮的男生。
师:我们来看古人怎样形容帅哥的(出示投影掷果潘安。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晋书》)。朗读一遍。
师:这是古代的美男子的写照,类似于现在的追星族,签名拍照,这些女子也够胆大,以果投之,也不怕进派出所。(生笑)估计潘岳每次出行后,家里可开水果店。(生笑)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也是一位奇男子,每年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去纪念他, 他是谁 谁来说一说屈原?
楚国原先也是个超级强国,但当屈原登场时,综合国力就明显下降,落后就要挨打,屈原和楚王有血缘关系,试图变法强兵,遭到奸臣的嫉恨,后来连一向信任他的楚王也抛弃了他,屈原终于被流放在偏僻的汨罗江,最后投江而死忧郁愤怒出诗人啊,
《 离骚》,选自楚辞。。。。。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屈原用血泪写成的372句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的人生。
注意在形式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兮字特别多,几乎每句都有。
师:屈原创作的这种诗体叫楚辞体或叫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兮表示哪种意思? 句中可以停顿,还表示感伤。
师:去掉兮后再读一遍(生读)“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
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 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此度?(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 固眾芳之所在:所以群賢都在那裏聚會。 雜申椒與菌桂兮:雜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 豈惟紉夫蕙茝: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彼堯舜之耿介兮:唐堯虞舜多麼光明正直, 既遵道而得路:他們沿著正道登上坦途。 何桀紂之猖披兮:夏桀殷紂多麼狂妄邪惡, 夫唯捷徑以窘步:貪圖捷徑落得走投無路。 唯夫黨人之偷樂兮:結黨營私的人苟安享樂, 路幽昧以險(险)隘:祖國的前途黑暗而險阻。 豈餘身之憚殃兮:難道我害怕招災惹禍嗎, 恐皇輿之敗績:我只擔心祖國為此覆滅。 忽奔走以先後兮:前前後後我奔走照料啊, 及前王之踵武:希望君王趕上先王腳步。 荃不察餘之中情兮:你不深入瞭解我的忠心, 反信讒 (谗)而齌怒:反而聽信讒言對我發怒。 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我早知道忠言直諫有禍, 忍而不能舍也:卻不會因此而忍耐不進諫。 指九天以為正兮:上指蒼天請他給我作證, 夫唯靈修之故也:一切都為了楚王你的緣故。 曰黃昏以為期兮:分明約好了在黃昏(結婚)。(此句為衍句) 羌中道而改路:為什麼中途又改變了主意? 初既與餘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約, 後悔遁而有他:現另有打算又追悔當初。 餘既不難夫離別兮:我並不難於與你別離啊, 傷靈修之數化:只是傷心你的反反復複。
项羽是楚国的贵族,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女性中的偶像,同样是楚国的贵族《离骚》中屈原是怎样的形象呢?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 [明确]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 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人很看重自己的出生是否有预兆,据说李白出生时,他老娘梦见太白金星钻进肚子,所以李白字太白。岳飞出生时,有大鹏鸟钻入老妈肚子,所以岳飞字鹏举,屈原的出生是祥瑞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自己的美好的愿望理想和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现实扼杀了理想。那当时是怎样的现状呢?
荃不察,就是君王不明察秋毫,
师:小人们嫉恨我我屈原是可以接受的,君王啊,你是了解我的呀,怎么你的眼睛也蒙上了灰尘,真想借你一双慧眼,把我看得清请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还有吗?
诗中说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是屈原自己不原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洁
师:有理,概括起来,现状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自己不原。在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者,在一个邪恶谎言根深蒂固的时代,唯美主义理想主义者都要忍受痛苦,都要被嘲弄,被压抑,被人视为异端疯子,尽管屈原伤痕累累,但他决不后退,但有些话不直接说,就可以换种方式说。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生(部分):用比喻。
师:老师想到这样一件事,比如有个女孩子,二十四岁的生日,你对这个女孩心仪已久,在那一天,你献上二十三朵玫瑰花,(停顿)然后对她说,最漂亮的一朵就是你(生大笑),保证大有希望。毕业后有意愿的朋友不妨一试。屈原怎么说的?
生(20):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生(21):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师:哦,你找到的是美人。(生笑)
生(21):美人指楚怀王。
生(22):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生(23):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生(24):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
师:诗中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生读)
生(25):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师:屈原在那样的环境中,用巧妙的比喻手法,也叫香草美人、移情法。抒发了难言之情,呐喊出难言之言,我们听一听课文朗读录音,再次感受屈原不屈的心跳。(播放录音,学生自觉的跟读)
师:屈原已离开世界两千多年,但他那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 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艺术特点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 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篇6:离骚的课堂实录
离骚的课堂实录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本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曾为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他两度被放逐,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
(学生纷纷朗读)
师:刚才朗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了解到诗人流露的独特情怀呢?
生:其实,没学这首诗也能了解屈原的情怀啊,谁不知道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
师:这首诗情感的起伏,你能体会到吗?
生:好像没感觉。
师: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去教这篇课文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希望得到些什么?
生:我觉得老师最好不要自己或者让我们翻译诗中的句子,因为很难翻,又有方言词,翻译后肯定诗歌的味道就没了,听起来也会很累、很枯燥。但是,我又觉得如果不翻译,这首诗我们很难看懂,而且在积累文言词语方面也会有损失,会学得很心虚。我希望老师能有点新方法。
师:那好,我们就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解屈原的独特情怀上。因为诗歌字面意思较难理解,所以我们让这首诗尽量变得短些,这样就可以少一点要翻译的字词。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看能否对文中的诗句进行压缩,留下你觉得足以说清作者意图的话。
(学生埋头动笔,然后讨论了一段时间。)
生:我来改改前面几句。我将这些句子压缩,成了“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
(学生鼓掌)
师:大家鼓掌是因为他改得不错吧?那么请问他的改动有什么特点?
生:诗歌更简练了,每个句子都只有四个字,那么整齐,比原文更有节奏感了。
师:照你这么说,修改后的诗歌成了四言诗,比原文更好了,是吗?
生:好像不能这么说。
师:请果断些,到底是修改后的好,还是原诗好?我们评价一篇作品有哪些标准?
生:应该以主题的需要、表情达意的效果为标准吧。
师:很好!那么四言诗的形式跟原诗形式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家自己读读看。
(学生七嘴八舌地读了起来)
生:四言诗比原诗更整齐,更有节奏感了,但是读起来比原诗要快,显得比较急促。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作者的心情和朗读的情境去思考问题了。不过我想简单地补充一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楚辞》是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而《诗经》是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则相对比较自由,读起来比较舒缓,所以这两种形式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哪怕是一个语气词都有标志性作用,大家想到什么了吗?
生:“兮”字是楚地方言的体现。
师: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原诗中的那些虚词、语气词,比如“之”“兮”等随意省略掉?
生:不能。
师:好。但我还是要表扬刚才那位同学,他的提炼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至少帮助我们把诗歌的主要信息了解得更清楚了。
(很多学生点头)
师:如果我们冲着紧缩以求简练的目的去改动诗歌,是否只能改成四言诗?能否再简单些?
生:我来试试,还是改刚才那八句,可以改成“帝裔,考庸。摄提孟陬庚寅降。皇览余度,锡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
(有学生笑了起来)
师:这位同学,你为什么笑?请站起来说说。
生:他把诗的意思保留下来了,但是读起来真难听。
师:好的,看来你感觉到了,原诗虽然没有第一位同学修改后的四言诗那么整齐,但还是很有韵律的。当韵律与情感和谐时,作品才会给人以恰到好处的感觉。不过,我还是要表扬第二位同学,因为他真的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对于我前面提出的要求,他完成得还是很出色的吧?
生(七嘴八舌):是的。
师:不过就算求简练,有一个字还是省不得,就是“伯”字。因为屈原的父亲字“伯庸”,称人的字而不称名,本身就是表示尊敬,更何况屈原是想到了死去的父亲而抒发的感情,其中的敬意很浓,怎么可以随便将其父的字给删去呢?
篇7:《离骚》课堂实录素材
《离骚》课堂实录素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离骚》。预习了吧?
生:(齐答)预习了。
师:感觉怎样?
生:挺难。
师:(微笑)是挺难。不过总应该能读得下来吧?课文下面可是每一句都有注释的。
生:(齐答)能。
师:那好,我先请同学来读一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检查诵读,正音)
过渡引导:《离骚》是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我们要学习的是节选的其中一部分。它的作者是我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
在高一我们学过《屈原列传》,其中有一段写到了诗人写离骚的原因,以及对屈原志趣品行的评价,不知同学们可否能记得起。
生:沉思,有些嘴里念念有词。
师:这样,我请一位同学来试着背一下。李家琪,你来背一下吧。
(他没有背下来,不熟练,从中间截取了一部分。考虑到这个班是理科班的学生,而且又是休息了一个暑假学生估计忘掉了不少,于是,我便降低了难度,)
那咱们一起背,互相提醒也许能唤起你的记忆。
学生齐备《屈原列传》第二段。
师:大家还有没有注意到没,这段里面还对离骚一词作了一个注解,谁来说一下(学生不知道,有学生赶紧翻课本和文言文翻译书查找)。
师:秦继伟你来说说。
生:“离”是遭遇的意思。
师:解释具体一点。
生:通“罹”。
师:好你上来写一下“罹”字。
学:上黑板写“罹”。
骚是什么意思?
生:忧愁。
师:“离骚”的意思合起来就是……
生齐答:遭遇忧愁。
师:通过回顾,大家知道《离骚》写作的缘由是什么了吧?
生:因为他遇到忧愁烦闷,需要排遣内心的愁绪故而写了离骚这首诗。
师:诗以言志嘛。《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志趣和品行有两句总结性的评价,是哪两句?
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师:“志洁”是什么意思。
生:志趣高洁。
师:“物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事物的芳香。
师:那么“称”是什么意思?
生:提到,称赞。
师: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下。
生: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提及的事物都是芳香的。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芳物的意思再扩大一下,理解成美好芬芳的事物。现在同学们可以边读《离骚》边从课文中划出作者描述到的美好芬芳的事物。三分钟时间,开始。
(三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蕙纕。
师:“蕙纕”是什么意思?看课下注释。
生:(明确)应该是“蕙”。 “蕙”是香蕙,一种香草。
生: 茝 兰皋 椒丘 芰荷 芙蓉 高冠 长佩 蛾眉。
师:根据学生所找出来的词语板书
师:同学们找得很快也很准确,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些芳物共同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答不出来)
师:可能我问得这个问题不够清楚。这样,大家可以再看课文中这些美好芬芳事物前面或后面的描述词。
生:(学生再读找到) 纕 揽 制…为 集…为 嫉 步 驰。(板书)
师:(进一步提示)那么采摘佩戴香草并以荷叶荷花作为衣裳的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美女。(学生笑)
师:(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如果用四字短语来概括这个美人的形象特点,应该是什么?
生: 美艳绝伦 香气四溢 内心纯洁(板书)
师:好,下面大家把这些描写美好事物的语句连起来读一遍。
(学生读。)
师:给同学们二分钟时间试着背诵一下。
学生背。
(2分钟后)
师: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这个“美人”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气氛很热烈)(2分钟后开始自由发言。)
生1:她能成为超级女声;
生2:她能成为超级电影明星;
生3:她能成为世界美女;
生4:她能成为众人艳羡的女王;……
(有一个女生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生:我认为这个女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当大家投去质疑的目光时,她解释到)这个女人外表过于妖艳,而且身上的香气太浓烈。
(学生笑)
师:(笑)不过我觉得她说得有些道理。这个人如果是个美人的话,打扮得也确实是有些不同寻常的。那么诗中美人有所指吗?
生:有。
师:那指的是谁?
生:应该是他自己。他一直都在说“余……余……”
师:是啊,“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在楚国的土地上特立高标,于世不容的人。这么一个内心纯洁,外表美艳的“美人”形象在今天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关键因哪里是什么?
生:社会时代以及周围人的观念意识。
师:那么我们回到课本上来,看看屈原当时生活的社会时代以及他生活的环境如何?
(学生边看边划出关键语句,3分钟后有学生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说。)
生:灵修浩荡。
师:能解释一下具体意思吗?
生:“灵修”指君王,“浩荡”是恣情放纵荒唐的意思。
师:这跟屈原有什么关系?
生:国君昏庸无道,亲近小人,贤臣自然得不到重用,屈原有志不得施展故而忧愁。
生:众女嫉妒。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屈原身边的人都是一些亲近君王的小人,只会嫉贤妒能,像君王进献谗言,毁谤忠良,致使屈原不能接近君王,不但得不到重用,反遭流放。
生:时代风气不好。
师:从哪里看出?
生: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师:具体解释一下。
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这几句话。
师:世风日下,投机钻营,违背法则,歪曲事实,苟合奉承,取悦他人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君王不近,小人嫉妒,社会不容,这样一位贤臣注定是一个悲剧。
大家齐声再把第二段读一遍,给同学们二分钟时间试着背诵这一段。
师:(继续引导)屈原在这样一种环境当中是如何坚持的?表现出他怎样的品格?哪些语句能够体现他的这一品格?
生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吾犹未变兮”
生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生3:“进不入以离忧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生4:整个第三段全是他这一品质以及他为坚持这品质所下的决心。
师:这些语句能够表现出他高洁的情操,不为世俗所玷污,为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顺应世俗生活,一颗高洁的心,一个高大的形象立于我们的面前,也立在了楚国的土地上,更立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师: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屈原品行端正,自持高洁情操,而世俗又不容他这样的人活着。那么屈原在坚持自己节操的过程中,思想上有没有过动摇?
生1:有。
生2:没有。
师:同学们再认真读文本,从文本中找依据,不能凭想当然。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第四段,“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师:屈原真的后悔了吗?
生:没有,从后面的语段中可以看到,他后来还是坚持他当初的决定,而且是更加坚定了意志。
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把自己的帽子故意加的高高的,佩带加的长长的,要特意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和你们不一样。形象上的变化,反映出了屈原内心的变化。
小结:屈原也是一个人,首先是一个平常的人,他之所以能坚持个人的情操,保持一颗高洁的心境,是因为他有一腔火热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始终不变的一颗赤子之心,他也有过动摇,但高洁的灵魂最终还是又战胜了自己思想上的波动,坚持住当初的意愿,让人们永远记住他,记住他忠于祖国,关心民生疾苦,不顾及个人生命的高尚节操。虽然他最终也没有被君王接受,他的美政理想也始终没有得以实现,祖国最后没有能够挽救而国灭了。但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更为珍贵精神财富,那就是今天我学习的这篇课文以及他在流放途中写下的一系列精美篇章。同学们拿着我交给你们的钥匙,去打开通往《离骚》高妙的殿堂。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篇8:《离骚》教学课堂实录
《离骚》教学课堂实录
《离骚》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下面是其教学课堂实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赞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比如说端午节 ------
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
“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
“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学们,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设一个论坛,谈谈‘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现在开始准备。”
教室里顿时不安静起来,自语声、议论声、争论声皆起,还有许多在纸上匆匆记下自己的想法。好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站起来了。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放弃生的权利,这只是软弱的表现。”
第二个:“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想办法让自己的心保持乐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战胜地软弱。”
第三个:“海伦、霍金、张海迪在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没有倒下,能奋进,最终取得不朽成就;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死,则是战争年代的勇敢行为,是死有所值。屈原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压,应该做一个反面例子,教育大家珍爱生命。”
第四个:“屈原他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他的投江可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屈原的这样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这是不可取的。”
激情正在漫延------
第N个:“屈原他也不想死的,谁不想活着呢,他那么热爱祖国和人民,怎么会轻易抛弃呢?只是他实在找不到出路了,他的满腹才情无处可抒,所以不得以为之。”
第N+1个:“屈原是个诗人,他对理想过于执着,而现实太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让他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差落,就像海子一样,所以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就只能自己了断了。”
第N+2个:“屈原在楚国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他又是个极自尊的人,难道要他去为别国的国君服务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要以死明志,表明自己的理想和立场。”
热烈仍在继续------
第N+N个:“屈原的死抹杀不了他的忠诚与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尊敬他;但他生于一个昏君与奸臣当道的社会,苦闷、伤心至及不得已投江,我们应该理解他;不过,我们应该比他更坚强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我们应更好的学习好知识,面对各种挑战,因为世界是我们的!”
掌声从四面响起,课堂不再安静,变得活跃无比,我的心也激动不已。我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从这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我也学到课堂不只是老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想象、思考。
拓展阅读:《离骚》中的“初度”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教本第三册中对《离骚》(节选)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释为: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器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名。这里把“初度”解释为“刚出生时的器度”。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首先,一个小孩刚刚出生,大人就能从其面貌断定其器度吗?君不见小孩子刚刚出世,其模样都相差无几,又能从哪一点认定其器度呢?
其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初度”的解释是“犹言初生的时节”。笔者以为这个注释是正确的。王逸说:“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美善之名也。”王逸之说正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最后,清代顾炎武的《与友人辞祝书》一文中这样写道:“《小弁》之逐子,始说‘我辰’。《哀郢》之故臣,乃言‘初度’。”顾炎武此文是其为推辞祝寿而写的一封书信。文章的开头,他指出古时对生日的称词。《小弁》是《诗经·小雅》的篇名,诗中在“我辰安在”之句,“我辰”即“我生”之义,那么 “初度”即为“生日”,相信不会有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教版对“初度”的解释不妥,该词应解释为“生日”或“初生的时节”,不应注为“刚出生时的器度”。依据屈子自己所言“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孟陬是夏历的正月,而正月恰恰就是寅月。所以屈子正好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个连“八字”先生都认为的难得的吉日,也就难怪屈子的父亲要为其“赐美名”了。
篇9:《离骚》全文参考
《离骚》全文参考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X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拓展知识】
作品鉴赏
内容思想
《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嫒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X谤和诬蔑漫天而来,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时,屈原为实现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使屈原的处境极为孤立;在此情况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民生之多艰”,而祖国陷入“路幽昧以险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爱国爱民的屈原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满怀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昏庸无能的作为;同时揭露腐朽的贵族集团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结党营私,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罪恶;描写了屈原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首先,女嬃劝他接受历史的教训,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古往今来的史实,否定了女嬃建议;于是屈原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历程。首先,他上叩“天阍”,却遭到冷遇;接着,诗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这象征性地说明了争取楚王已经毫无希望了;于是屈原去找神巫灵氛占卜,灵氛劝他去国远游;诗人犹豫不决,又去找巫咸问策,巫咸则劝其暂留楚国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议中,诗人分析了国内政情,觉得不能久留于黑暗无望的楚国,决定离楚远行;但是,远行的想法又与屈原爱国的衷情发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远行时,忽然看到了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离楚的道路,最后诗人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的理想。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人物形象
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首先,这是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他有明确的“美政”思想,这与屈原改革弊政,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历史上曾兴旺发达的“三王”政绩发扬光大。亦即由楚国统一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美政”思想的实质是要巩固楚王的统治,它充满了儒家美好政治的色彩,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屈原不但有美政理想,也有实现它的具体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贤”。要有好的国君,还要有忠于国君并且有才干的大臣加以辅佐,君臣和谐才能成功。因而他歌颂“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他极力主张选贤任能,赞美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称颂“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今,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同时他还主张废斥群小,这也是实现“美政”的重要保证。他在诗中极力揭露群小的罪恶,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他还主张“循绳墨而不颇”,强调以法度治国。他为此奋斗终生,充分显示了这一形象的政治家风度。
这一形象还体现了诗人勇于同黑暗腐朽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诗人清楚地知道,楚国的不幸命运,以及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群小造成的。诗人对之极为愤恨,因而不遗余力地反复加以揭露和抨击,斥责他们“好蔽美而称恶”,竞进贪婪,嫉妒成性,朋比为奸,随波逐流,黑白颠倒。诗人还揭露了楚君的过失,说他反复无常,荒唐糊涂,宠信奸臣,疏远忠良,善恶不辨,致使诗人的“美政”理想落了空。显示了诗人同黑暗势力的勇敢斗争精神。
这一形象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体现了诗人坚持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他坚信真理和正义的存在,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他始终是“上下而求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高洁的品格,他的超群拔俗的崇高理想,都“不同于今之人”,因而招致“谣诼”X谤,遭受种种迫害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连他亲近的人都劝其随俗浮沉,不要“博謇好修”。可是,诗人却在诗中反复申明他决不能随波逐流的态度。在打击和迫害面前决不动摇,岿然如山,坚强不屈。诗中描写屈原三次求女嬃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探索真理,寻求志同道合者,这种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与热爱的精神,正是他终生奋斗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深远的。
诗人还通过这一形象,描绘了诗人自己思想感情的波澜,诗人把自己描绘成浑身披覆着香花和美玉的洁身好修,幽美芳香,妩媚奇特的超人,用来象征其纯洁高尚的内在美质。屈原内在美质的表现,最感人的就是他那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自幼就立下为国尽忠的理想,他为此自修美德和才能,祖国被“党人之偷乐”搞得“路幽昧以险隘”,他为之而伤心,他一再表白“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为祖国的前途而忧心忡忡。他被群小打击迫害而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虽然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痛苦忧伤,但他更关心的是国家和君王,他始终系心怀王,不忘楚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凭着屈原的杰出才能,他投奔别国也许会成为将相高官,但它否定了一切离楚远游的想法,非常形象,非常真挚地表现了屈原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语言特征
参差不齐的句子形式
《离骚》吸取楚地民歌的`语言特点,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把句式加长,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屈原不仅采用灵活变化的民歌句法,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战国时散文的句法,在作品中使用了“路漫漫”、“长太息”等,从而创造了一种节奏分明而参差错落的杂言句式。《离骚》中出现了不少“言对”,即工巧的对偶:“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还出现了一些“事对”,就是上下句所用的典故相对:“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但是这类句子在屈原作品中仅占少数,参差错落的句子占着绝对的优势。从节奏效果看,《诗经》倾向于整齐匀称,屈原的作品倾向于参差错落。一般来说,《诗经》中的诗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是二二节奏;《离骚》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节奏。“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调易杂”。《离骚》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灵活多变的自由体,“折繁简之衷,居文质之要”,语言节奏自有独到的妙处。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通过字数的增加与减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形成《离骚》特殊的语言节奏美。
错落变化的句子结构
《离骚》与《诗经》的区别在于,当上下两句有可能形成对偶的时候,《离骚》有意识地变换词语的结构形式,使之具有错落之美,如“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蜿蜿”与“委蛇”是叠音词与连绵词相对,“掩涕”与“浪浪”是词组与叠音词相对,对应的词语或词组结构发生变化,是为了使语言形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诗歌语言的节奏变化。《离骚》“乎”和“于”的用法,很能说明屈原有意追求错落的特点。“《离骚》语法,凡二句中连用介词‘于’‘乎’时,必上句用‘于’,下句用‘乎’,‘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胥其例也。”
《离骚》大量使用双音实义二字结构,大量使用连绵词:耿介、謇謇、冉冉、郁邑、岌岌、菲菲、歔欷、逍遥、相羊、周流、啾啾,等等。双声、叠韵、重言,错杂相间,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调美。
“兮”字的普遍使用
“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离骚》中即普遍使用。“兮”字并非《楚辞》所独有,在北方文学中也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国风”中除《秦风》外,十四国风中都有“兮”字出现,而且多达236次。《诗经》中的“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还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宽兮绰兮”、“伯兮朅兮”,但是这样的用法相对来说只占少数。到屈原的作品,“兮”字用得更为广泛,而且有比较严格的规律性,用“兮”虽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长,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创造性并因此成为屈原作品语言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屈原划时代的创造。从《离骚》来看,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这种用法对调整诗歌节奏起着很大作用。“兮”本来是个语助词,许慎说:“兮,语所稽也”,段玉裁说:“语于此而少驻也,此与‘哉,言之间也’相似”。从屈原作品使用的情况看,“兮”都是语气助词,如果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于语气词“呵”。郭沫若、闻一多认为“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写作“呵”,证明郭、闻二位先生的推断是有根据的。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情感、延长音节、调整节奏,增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艺术特色
深深植根于现实盼积极浪漫主义
中国文学观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创作方法源远流长,现实主义导源于《诗经》,浪漫主义导源于《楚辞》。《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离骚》展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这种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国能实行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美政”,再现尧舜禹汤文武和三后那样的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极力赞颂道:“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他为了理想,坚持不懈,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驰骋,这在诗的第二、三两大段里有充分的表现。如上款帝阍一节,诗人幻想在太空中翱翔,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山出发,傍晚便到了西北昆仑山上的悬圃。他在太阳洗澡的咸池给马喂水,在太阳升起的扶桑树下总辔启行。月神、风神、雷师、凤鸟、飘风、云霓一大群神物前呼后拥。神游西天一节,写他驾飞龙、鸣玉鸾,从天津启程,取道昆仑,渡赤水,过流沙,经不周,到西海。想象丰富奇特,境界恍惚迷离,场面宏伟壮丽。
比兴手法的运用
《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其具体表现为:在广度上,它较多地应用比喻,构成庞大的比兴系统;在深度上,较之《诗经》更为注意比兴中“此物”与“彼物”的内在联系,用作比喻的事物与全篇所表达的内容统一,富有象征性。如诗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对比手法的运用
屈原在其诗篇中,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径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又以“恐年岁之不吾与”和“惟夫党人之偷乐兮”相对照,使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
抒情中有故事情节的叙述。
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情节。《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抒发其忠而被疏的愤懑之情。但是诗中的前一部分里叙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实,后两部分里更虚构了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款帝阍、历访神妃,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这首抒情诗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看来似乎山穷水尽,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澜起伏,百转千回,从而把叙事诗和抒情诗融为一炉。
篇10:离骚 全文
离骚 全文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唯 通: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作者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 教师评价语言
★ 离骚课堂教学
★ 离骚 优秀教案
★ 书名的谜语
★ 《离骚》 2
★ 教学分析
【离骚 课堂实录(精选10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教学反思2024-03-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思是什么2022-05-08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022-05-24
第三册《诗经》2023-04-04
古诗离骚的教学设计2023-04-04
朗读范文2022-10-09
离骚教学过程设计2023-09-2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文2022-12-29
《赤壁赋》教学课例分析2023-04-18
离骚教学设计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