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

时间:2022-10-22 07:44:3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合集8篇)由网友“咦呼呼啦lor”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希望大家喜欢!

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

篇1: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

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

颜色词汇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在文学作品中也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中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汇在中英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着很大差异.从英汉颜色词的不同涵义我们可以看到英汉民族不同或相同的`民族心理;由于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语言影响.因此,学习英语有必要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不同意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跨文化现象.

作 者:马慈君 Ma Cijun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刊 名:保山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AO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8(6) 分类号:H31 关键词:颜色词汇   文化内涵   跨文化现象  

篇2: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词汇的教学看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词汇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即重视词汇的量,而忽视词汇的质.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

作 者:李贞慧 刘国斌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3: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

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释义相同而深层涵义并不完全相同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语言交际和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误解.这篇文章就概念意义基本相同、内涵意义不完全相同的英汉词汇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发现其差异所在,以便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和跨语言交际中,能注意和避免由相关词语所导致的误解.

作 者:曹冬金 CAO Dong-jin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0;龙岩学院外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9(1)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英汉词汇   概念意义   内涵意义   对比  

篇4:浅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浅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结构.

作 者:尹春兰 YIN Chun-lan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遂宁,629000 刊 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11(5) 分类号:G04 关键词:传送   信息   内涵   语言学  

篇5: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漫谈

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漫谈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例如:粽子、观音、玉兔、青鸟、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红眼病、红杏出墙、绿色人生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

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

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woman叫做dragon,意思则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

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owlish, 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以

篇6: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漫谈

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漫谈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 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例如:粽子、观音、玉兔、青鸟、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红眼病、红杏出墙、绿色人生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

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

[1] [2] [3] [4] [5]

篇7: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 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

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邀产。对中国人来说, 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 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

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颦”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 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要熄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 语就把喜庆问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 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 因此,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

欧美人多信奉__,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__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徒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呈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4.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 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一)汉语表示法 狗腿子(lackey), 狗崽子(son of *****), 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 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二)英语表示法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 (幸运儿),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从以上汉英表示法来看,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上很不相同。在英语中,虽然“dog”间或含贬义,如“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 “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们说英语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说来,这个词或含有这个词的各种说法大都含褒义。或是含中性意 义。从这一角度上说“狗”和“dog”除了本义相偶合以外,其余引申义、喻义基本是属于语义彼此空缺的范畴。

以上仅是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主要原因。必须指出的是:语言之间存在词汇、语义上的空缺,完全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当客观地对待。

篇8:论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论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语言是文化的诸要素之一,是其它文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如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文化差异会极大地体现在词汇中。如爱斯基摩人对雪作了十分细致的分类,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与雪有关的词汇,从一定意义上说,爱斯基摩文化就是雪文化。因为他们常年在冰天雪地,生活劳动环境需要他们区别各种各样的雪……

作 者:杨希珍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30027 刊 名:江西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0 “”(2) 分类号:G04 关键词: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英语专业范文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试论中英色彩文化的差异与翻译

英语论文题目

英汉亲属语称谓的文化内涵比较

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
《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英汉颜色词汇内涵的跨文化现象(合集8篇)】相关文章: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精选2023-08-12

英语专业论文2022-04-30

色彩论文开题报告2022-07-22

《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2023-01-05

英汉商标词翻译的文化处理2023-10-06

英语专业论文教学方向2022-08-20

个人简历英汉范文作文2022-06-04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2023-12-13

如何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023-12-02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专业用)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