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时间:2022-11-21 08:11: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共7篇)由网友“呲次次次饱了马”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供大家阅读。

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篇1: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万源市中学高级 邓钊力

“超女”是每年一场如期而至的寒潮,侵袭了许多不设防的人,让他们感冒了。

繁忙的现代生活,激烈的生存竞争,快速的都市节奏……时代的步伐太快,让人压力重重,心力憔瘁。而就在此时“超女”应运而生了。它就像一枚轻巧方便的创可贴,能在最短时间包裹流血的伤口,让你得到缓解与放松。省时、开胃、亦不用细嚼慢咽,这就是娱乐大餐的好处。于是,学习工作之余人们自然奔赴“超女”的宴席而放弃慢火煨炖的“鸡汤”。

在主张突显自我的今天,文化也已撕下“高雅”的`标签,开始走向大众化,平民化。有人说,“超女”标志着我国平民文化的到来,想想颇有道理。它为每个普通的女孩都提供了一个梦想舞台,使不起眼的她们一夜之间变成了耀眼的明星,即使不参加比赛的观众,也可以选出自己喜爱的偶像。这种人人参与、人人同乐的形式,确实是一种创新,也满足了大众对平民文化的需求。

所以,在“超女”这场寒潮中,人们甘愿被席卷。

然而,在“超女”之类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背后,我分明感觉到了传统文化、高雅艺术的流失。

当人们喝着可乐观看“超女”直播的时候,谁会手捧香茗在孤灯下细细体味《红楼梦》的丝丝酸涩?当大家在网络世界聊天冲浪的时候,谁能体味到“欲寄彩笺兼尺素,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纤长思念?在《老鼠爱大米》等庸俗歌曲传唱于大街小巷的时候,谁的心灵与肖邦夜曲的柔柔心碎相碰撞?

麦当劳口味再好,也终究不过是穿肠而过的垃圾食品,而鸡汤无疑更能带给我们营养。

此刻,我的内心无比沉重。中国这个历史悠久,充满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各种文化浪潮撞击的今天,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

我们不能否认“超女”之类流行文化对大众产生的积极影响,但也不得不认识到它们的肤浅、浮躁。它们是这个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的产物,顺应人们需要而产生,也必将被另一时代文化产物很快代替。像唐诗宋词那样的传统、高雅文化则不然,它们是源远流长的江河,光耀千古的恒星,润泽着历史中的每一个人,并将我们的灵魂升华。轻松娱乐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但并不一定是好的文化状态。一个民族的文化中,还是需要有一些有份量的东西,如何在糟粕与精华中取舍,在继承与发扬里兼容,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肩上不容辞的责任……

指导 张翔

作者邮箱: zhanggou70@yahoo.com.cn

篇2:美国超女现象揭秘

“美国偶像”娱乐节目还会继续火下去吗?保守地讲,至少还会再“火”上五年,观众对“美国偶像”的狂热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纵览美国历史,总统大选收到最多的选票也不过5450万张,而“美国偶像”第五季决赛共收到6300万份选票。这也只是在两个小时内发生的。

如果“美国偶像”十年前开播,仍能拥有今天如此的影响力吗?答案恐怕是“No”!

区别就在于,在互联网推波助澜下,关系营销彰显着爆炸式影响力。

简直是不可思议,“美国偶像”第五赛季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无论是收视率、广告收入、选票数量,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都斩获颇丰。根据 NielsenMediaResearch(尼尔森媒体研究)的数据,“美国偶像”节目已经连续五年成为美国最热门的电视节目,拥有最高的收视率。 ~季最受欢迎的高峰段节目收视率排名,福克斯公司凭借周二和周三播出的“美国偶像”节目,以3120万和3020万的收视率占据前两名,远远超过位列其后的CSI和“绝望主妇”,而5月24日决赛当晚的收视率较去年增长了20%。“美国偶像”横扫银屏,每年为福克斯带来数百万美元的广告收入。其高峰时段广告价格也是各电视台中最昂贵的。~2005赛季30秒广告价格为658,333美元;周二黄金位广告价格 600,000美元,而NBC电视网“好友记”的广告价格也仅473,500美元。

观众对“美国偶像”的狂热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纵览美国历史,总统大选收到最多的选票也不过5450万张,而“美国偶像”第五季决赛共收到 6300万份选票。这也只是在两个小时内发生的,而通常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时间为13个小时。

“美国偶像”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福克斯公司的掘金机器,从开播至今,四年内狂赚9亿美元。此外,其品牌效应也延伸到其他领域。那些与 “美国偶像”有关的电视剧、报纸和唱片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当然,不惜重金为其提供赞助的电信商Cingular、可口可乐也从中获利匪浅。

5月29日福克斯宣布,将继续制作5集“美国偶像”。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流行文化的胜利。这点毋庸置疑。然而从营销的角度讲,它的成功更彰显了一种时代的营销趋势。单方向的传统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无所不在、沟通愈发畅通的今天,已经黯然失色了;而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双向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在互联网和新科技的推波助澜下渐入佳境,如今,“美国偶像”的大行其道就是新兴的注重培养与客户之间良好 “婚姻关系”的关系营销大展威力的最好佐证。

发掘观众潜在需求投其所好

细细揣摩“美国偶像”这几年来的发展脉络,你会发现“美国偶像”同观众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非常类似于一对恋人的情感历程。从最初追求阶段的投其所好,随着交流日渐通畅,关系逐步升温,之后步入婚姻殿堂,蜜月期来临……这种逻辑也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关系营销的基本思路,它改变了以往企业与客户之间纯粹的交易关系,而力图确立和维持与客户之间的长久关系,进一步发展为双方合作关系,其最高形式是一种战略联盟。

的确,通过“美国偶像”这档疯狂流行的歌星选秀节目,造就了一批乐坛新人如KellyClarkson、RubenStuddard、 ClayAiken,WilliamHung。

之所以“美国偶像”能够吸引众多年轻人参加,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它了解他们。从内心深处,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明星。任何一个听过歌星演唱会,买过CD,或以某种方式喜爱着音乐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手握麦克风的那个人。渴望走到舞台上,台下有无数尖叫着他们名字的歌迷,希望自己的歌声令全世界快乐。“美国偶像”,让这种梦想成为可能。每一个年轻人有资格参赛,没有身高、体重、年龄和美丑的门槛。哪怕是行走于地球上长相最奇怪的人也可以参加节目,拥有歌迷的支持和喝彩。

每个人都喜欢被重视的感觉,“美国偶像”抓住了这一观众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也就抓牢了数百万名从18岁~49岁年龄段观众的眼球。对于观众来讲,“美国偶像”是从普通人中挑选歌坛新秀,这使观众与参赛歌手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小了,很容易在歌手中挑选出自己的代表者,从而更加关注他们的最终命运。而让节目授权给观众,让他们参与投票,这种能够影响“美国偶像”最终结果的感觉非常受用。是我们,而不是评委,或是制片人,选出“美国偶像”的最后胜利人。这种心理加深了他们对“美国偶像”的关注和参与度,自然而然地也就聚集了节目的人气。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35%的观众认为为“美国偶像”投票同选举总统一样重要。

沟通互动:关系发展的基础

“美国偶像”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让观众深刻地参与节目。双方的关系背离了传统营销中一方主导,一方被动的关系,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真正实现了双向的畅通交流。我们看到的是媒介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消失了,网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媒介和观众之间反馈的回路。在、30年之前,那曾一度是单行线。

感谢互联网,从此,“美国偶像”的制作人不再孤单了。他们现在能够“听到”许多过去只能在办公室、休息室的八卦闲聊,无论是BBS、BLOG还是即时通讯,观众利用一切可能的媒介发出他们的声音。他们的这些反馈,也将影响节目做出相应改动。比如,在塑造歌手造型,整体感觉和选择的歌曲等方面。这无形中又创造了与观众的关系:我想了解你,你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会提供你需要的,并且我会将它记住以备下一次参考。

当然,参与互动同时也助长了观众的热情。他们通过1-800和Cingular短信投票,Cingular网络拥有超过4000万注册投票观众。估计许多人还是第一次使用短信,他们尽力投票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

观众满意和忠诚=收入

对于“美国偶像”节目制作方而言,它们不需要收入来确保生存,他们需要的是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观众同节目的合作关系已经由当初的潜在客户(未参与投票)、客户(参与投票,购买“美国偶像”产品)发展成为节目的忠实客户。他们对于“美国偶像”这一节目感到满意,从这种双向关系中获得许多无形益处,比如说快乐、鼓励、自尊、信任和自信等等。

满意的观众很容易对节目产生信任,“美国偶像”的品牌也因而在观众中确立起来,

所以,当下一季“美国偶像”开播时,他们就会凭借这种信任一如既往地参与到节目当中。

忠诚的观众是无价之宝。他们对价格不是很敏感,并会把节目推荐给周围的朋友,自动自觉地充当起节目形象大使和口碑传播者的角色。通常,每位观众背后会有200个潜在观众,这样一来,观众的数目也会相应增多。

发掘潜在观众固然重要,维护观众的忠诚却是重中之重。过去是大规模生产,标准产品,大众行销的年代。营销管理的理念就是销售我们生产的,理解细分市场和进行传播。商业行为就是一系列短暂交易的总和。而如今,销售只是顾客和商家之间婚姻关系的开始。至于这段婚姻是否美好完全取决于卖方经营的好坏。而婚姻的质量决定着是否会继续这种合作关系,是否扩大经营范围,或是遭遇麻烦和离婚。“美国偶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在维持与观众的关系,保持其忠诚度方面当然不敢松懈。它为狂热的歌迷们提供了节目的数字化延伸,使他们在观看节目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无论是在“美国偶像”的 上,还是在MySpace 上,或是一长串歌迷网站,观众能通过iPod观看“美国偶像”节目。通过与Cingular的合作关系,“美国偶像”还为歌迷提供可下载的铃声和手机小游戏。

此外,电视网络已经建立自己的博客,以增强客户对节目的忠诚度。绝对关注并尽力找到哪些节目内容能够吸引粉丝。当然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观众的忠诚,也希望利用网络创造另一种收入来源。“美国偶像”拥有同该节目相关的所有许可和商标,他们同每一个参赛歌手签订协议,其有效期一直到节目结束后三个月。期间,美国偶像们的服装、使用过的水杯、手表、装iPod的袋子、闹钟、CD包、VIDEO,DVD和许多其他产品都在“美国偶像”网站销售。

吸引新观众——维系同忠实观众之间的“蜜月”关系——推荐新观众——观众群成倍增长——收视率暴增——广告费率逐年增长——“美国偶像”产品大卖——福克斯公司实现利润增长。这一良性循环随着“美国偶像”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与观众关系日益稳固而得以加强,其合作伙伴也从中受益。

“美国偶像”的热衷者只能通过拨打Cingular特有的号码才能投票支持他们喜爱的歌星。有415万条短信参与投票。3月底 Cingular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利润达到3.50亿美元。“美国偶像”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福特也是“美国偶像”的赞助商,为其提供节目专用车,而在“美国偶像”节目播放过程中,随处可见可口可乐的影子——从可口可乐供参赛者休息的红色休息室,到评委桌前摆放的可乐杯。

[结论]从“美国偶像”节目的轰动性成功,我们得到的商业启示就是:在一个沟通无所不在的新世纪,在强大的互联网的支援下,关系营销彰显着它的力量,它拥有比传统营销更强的生命力。一切从建立同观众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出发,培养客户忠诚度,那么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花絮:

“美国偶像”各季商业表现对照表

第五季

第四季

第三季

第二季

第一季

收视率(百万人次)

31.2

25.7

18.7

广告费率(30秒/美元)

70万

658,333

较第一季增110%

整合营销推广费26万美元

观众投票(万份)

6300

4150

1350

一切皆有可能

——“美国偶像”第五季PK台

205月24日“美国偶像”第五季决赛当晚,共有6300万人参与投票,支持心目中的“偶像”,这创下了举办以来的收视率新高。

冠军之争是在两个背景、风格迥然不同的选手之间进行:一位是年仅29岁却满头灰发、甚至差点连海选都没通过的泰勒·希克斯,阴差阳错的一张免费机票将其送到了“美国偶像”的PK台上;另一位是年轻貌美,天赋与后天专业培训完美结合的22岁的凯瑟琳·迈克菲。

然而,奇迹总会发生。这位土生土长的阿拉巴马州人泰勒·希克斯最终夺冠。他在演唱《我是否让你骄傲》一歌压轴时,难抑喜悦地朝观众席喊道:“感谢你美国,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美国梦!”

希克斯曾说:“我想象我是一名艺术家。当我12岁第一次听到雷·查尔斯的歌声时,我就决定要把更多的感情与灵魂投入到歌声中去。如果这首歌的情绪应该让演唱者动起来,甚至躺到地上,那我就会这么做。”如此投入,如此激情,连上帝也终于向他微笑了。

泰勒·海克斯的首支个人单曲《我是否让你骄傲》首周打榜就获得冠军。这支单曲上市后第一周共售出19万张,网络下载量也达到38000次。

往昔“偶像”今何在

“美国偶像”第一季冠军凯丽·克拉克森(KellyClarkson)

四年前还名不见经传,如今却炙手可热。2006年她出人意外地击败了玛丽亚·凯莉、保罗·麦卡特尼等大牌,获得了美国音乐最高奖--格莱美奖的最佳流行专辑,其中有6首歌曲都是由她亲自参与创作的。

“美国偶像”第二季冠军鲁本·史坦德(RubenStuddard),曾是《滚石》封面人物。

“美国偶像”第三季冠军范塔西雅·波尼诺(FantasiaBarrino)推出个人回忆录《生活不是童话》,并于今年拍摄自传式电影《生活不是童话:范塔西雅·波尼诺的故事》。

“美国偶像”第四季冠军卡丽·安德伍德(CarrieUnderwood),首张唱片夺得双白金,并在2005Billboard音乐颁奖典礼上倾情演出。

篇3:我看今年的超女

晚上网速太慢了,就去看了看电视,刚开始还看《武林外传》,后来无意中看到湖南电视台的超女,看了一点,总感觉每一组的5个人中至少有一个的声音是很男性化滴,是不是在模仿春哥的声音,我反正是搞不懂。

我个人觉得每一轮最后结果的“晋级”和“离开”好像不怎么好,晋级就行了,有时候非要从5个人中点一个人直接退场。要么都是选一个晋级,要么都是选一个来退场,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晋级固然高兴,但相反的说退场确实有点过份。承受能力大的会笑笑离开,不少的是哭着离开的,嘴上说着客套话,心里是怎么想的就不得儿知了。真不知道所谓的评委是怎么想滴!~~~

篇4:我看超女作文500字

我看超女作文500字

超级女声的出现,一时间沸沸扬扬,网站上大大小小的谣言也接踵而来。搜索以下“超级女声”,立马就跳出上百条网站。“凉粉,玉米,盒饭”等字样,吸引着你的眼球,给超女增添了一条别样的风景线。

当我乍一看“凉粉,玉米,盒饭”的时候,我不禁跟小吃联系上,可仔细一看,原来是超级女声FANS们的称号!

现在人气最火的恐怕非李宇春莫属。你瞧!

她清秀可人的外貌,一身中性打扮,给人一种超凡春以20多万短信支持率成为成都人气王,但树大招风,网络上点击“李宇春”,无数帖子中不乏捕风捉影的传言,但宇春并没有受干扰,支持宇春的玉米团们,也一如既往的支持她,她的人气也在不断上升,以“人气王”的称号位居成都榜首。很多人一致认为将会成为亚军的周笔畅,她也在不断努力,为自己拉人气,她以独特的'嗓音,吸引了不少歌迷。而外表靓丽的张靓颖用一首首英文歌,吸引了小资们的关注。

超级女声的火暴程度难以预料,她给了爱好唱歌的女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正如,超女主打歌中所唱的:“想唱就唱,要唱的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勇敢的自我欣赏。”这次比赛注重的就是勇敢的参与。这句话给予了参赛者一种莫名的支持。

比赛都是残酷而现实的,它选出了成功者,也淘汰了失败者。它需要每位参赛者都能以自信的笑容去面对残酷的比赛。超女不但要有唱歌功底,更要勇敢与自信相并中。我想她们只要能摆脱紧张,重拾勇敢,通过努力,一定能走出自己的小天地,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

篇5:透视超女现象(教师中心稿)

高二(19)班  汤 欢     指导老师:苏秋荣

今年暑假,由湖南卫视主播的《超级女生》节目已响彻了大江南北甚至国外,倍受观众朋友的关注与喜爱。从7月15日“超级女生”全国总决选开始,到8月19日前3名出炉时,公众关注程度已超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超女”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形式新颖。

“超级女生”是一档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娱乐性节目,倡导“想唱就唱”和“以唱为本”的理念。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论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加,并通过层层淘汰选拔,征选出真正具备培养前途与明星潜质的歌手。就是这样一个娱乐节目,就在20掀起了一个最热的话题,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关注。

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合预选赛阶段的超强互动参与性,复赛决赛的残酷淘汰性构成的超女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对于国民来说非常稀罕的民族参与娱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有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该节目首开大众娱乐之先河,既糅合了“真人秀”的要义,又把握了“电视回归大众,娱乐优先平民”的'精髓,加之其强烈的参与性、交互性,使其连续两年成为国内电视界、娱乐界最热门的事件。

二、公平竞争

就超女性质而言是一种娱乐性质的活动,更是一种竞技活动,从他受观众喜爱的程度看,不会亚于奥运会。

超女这个节目的公平性众所周知,而对于一些媒体的抄作,说其有“黑幕”,我们也只能一笑而过。从观众投票到大众评审投票都是体现出了一个公平。

由于人们对于娱乐明星的崇拜,在广大观众心中,每个选手都可能成为明日之星,我们更希望看到他们的成长经历,成名历程。正是由于它是一个靠实力来实现梦想的比赛,无数有着音乐梦想的人都希望借助这样一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比赛只有公平才能进行,才能受到人们的关注。

例如湖北卫视的《星秀场》节目中,有一个是《残酷舞台》,虽然很搞笑,但给观众的感觉很轻率,那不是一个真正的比赛,评委们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决定选手的命运,因此看来那是一个“搞笑秀”罢了场。

三、短信互动。

现在也有许多节目设有短信平台,目的是为了跟电视机前的观众互动,从而提高节目的重视程度。

“超女”的人气指数即票数都是来自观众的短信,无论你是谁,在哪里,都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超女投上一票。这样你就带着自己的感情参与其中,与节目进行了互动。

“超女”的成功可以用很多数据证明:3月,“超女”活动在湖南卫视实验推出,在整个活动期间,长沙、武汉、成都等唱区报名人数都突破一万人,年龄最大89岁,最小的只有6岁,而年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年度赛事活动更上演了一场财富传奇:1400万元的节目冠名收入;7场总决选,万元的广告收入,3000万元的短信收入。湖南广传媒股价上涨1、24忆元;赞助商蒙牛实现2、5亿元纯利。“超女”的广告价格是每15秒高达7、5万元。年度总决赛的报价更高达15秒11、25万元,超过了CCTV1最贵的时段11万元的电视贴片广告。

直观的数字还远远不能表露它的成功,它在社会上的影响之大也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超级女声”, 一个看似普通却成功非凡的娱乐性节目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值得广大电视传媒学习和借鉴。

篇6:超女文化现象解读的论文

超女文化现象解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超女”现象文化工业后现代

论文摘要:“超女”现象是在后现代语境下出现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符合后现代文化的主要美学特征;“超女”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可回避的后现代文化机密,是科技发展、市场驱使以及意识形态进行权力控制的结果,超女和文化资本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中国社会整体转型和西方后现代思潮的涌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后现代文化语境。有学者指出:“在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不能将它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等同起来,但它毕竟在当代中国的历史画卷上显山露水。}。t}7ysz}如果说后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文化工业”的出现,而“文化工业”的出现,是文化产业化、商业化的必然结果,那当下便可称为商业化时代,“超女”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应运而生。从2005年到,“超女”在娱乐节目中遥遥领先,到目前为止,在一片裹挟着谩骂与赞美、唾弃与追捧、抵御与张扬、漠然与狂热的声浪之中,超女依然红红火火,其范围之广阔、声势之浩大、参与之热烈,比前的摇滚热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文化领域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奇迹。

要揭示超女现象背后的本质,窥见这一被闹得沸沸扬扬、如火如茶的文化现象的所有秘密,就必须以对当代审美文化基本矛盾的审视为前提。当代审美文化是在现代商品社会形成的、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以现代都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与以往相比,存在着两大基本矛盾:“经济冲动与文化冲动的对立,科技含量与人文含量的抗衡”。moz2n0“当代审美文化正处于经济与文化、科技与人文这多种冲动力的拉扯、争抢和劫夺之中,它被扭曲、变形和撕裂,显得进退失据、摇摆不定,表现出种种特有的文化现象”,[1](224)“超女”这一文化事件正是在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在后现代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文化的商品化或商业化倾向以及科技理性对文化理性的侵蚀成逐渐扩大之势。滋生于后现代土壤的超女奇观从各个环节来看,都符合当代审美文化作为消费文化和快餐文化的特征。

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时代,“从文化的运作体制来看,当代审美文化与以往相比有一个Ig}度的大转弯,那就是从生产本位走向了消费本位,从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从生产型文化走向了消费型文化。;[1](241)超女文化正是在大众传媒、文化策划人、参赛者和消费大众的“合力”打造下的一种消费型文化。它以市场需要为本位,以经济效益为杠杆,最终走向世俗化,包括审美的世俗化和审美价值的世俗性;具体则呈现为模式化、平面化、浅表性、拼贴与碎片的审美特征,媚俗、趋从、附和的低俗化倾向。文化工业拥有巨量的资本,它调动了语词、图像音乐等感性成分投人到文化制作之中,赋予其非凡的占领市场、占有大众的力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真正绝对的“主人”是资本,是资本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打造什么样的明星。借助电视传媒的作用,超女在一夜之间迅速成名,大红大紫,李宇春、周笔畅等人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身价不菲;文化资本家也因此赚足腰包,喜笑颜开,彰显出超女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的巨大的商业价值。超女、“粉丝”、媒体、文化资本家之间形成一个文化场域关系,不同的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借助这些相互依存的主体和关系,利润不断激增,最大的受益者当属超女及其所在的娱乐公司,“粉丝”、媒体是促成利润激增的有效因素。

弗·杰姆逊指出,后现代主义中的基本主题就是“复制”。fzlnvb>0在我国,一档娱乐节目成功后,大量复制的节目就会接踵而至。从湖南卫视打造超女首获成功、创收视率新高之日起,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什么“超级童声”、“超级模仿秀”、“我型我秀”、“造星梦工厂”之类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有报道称,湖南卫视继超女之后,又提出“超级男声”的炒作计划,结果因为语义上容易制造歧义而被广电总局毙掉。据说制作商们仍不死心,又推出了“大男声”。这些换汤不换药的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究其实质,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陈腐老套、因袭成风是其主要倾向。就是“超女”的创意,也是从国外“泊”来的洋时尚,是借鉴前两年英美两国两档分别叫做“流行偶像”、“美国偶像”节目而来的。这些娱乐节目的模式化、类型化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如同从一个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

瓦尔特·本雅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机械复制时代”文化面临丧失“韵味”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技术的逻辑侵人艺术的逻辑,导致艺术本性的消解。这类在商品社会氛围和现代科技条件下生产的类型化产品,是被称之为“类象”的仿制品,它大大降低了文化的人文含量,其中夹杂着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正如弗·杰姆逊所说:“我们可以说类象的特点在于其不表现出任何劳动的痕迹,没有生产的痕迹。原作和摹本都是由人来创作的,而类象看起来不像任何人工的痕迹”。}zlo9}0)而艺术和文化的生命就在于它的个性和独创。这种相互抄袭、以商业利润为其目的的超女类文化娱乐节目,却表现出与此相反的特征:模式化和无风格化。尽管舞台上众位超女使出浑身解数,张扬自我,无论是李宇春的中性化青春风格型,还是张靓颖的美丽派清纯风格型,都是力求在与众不同中秀出自己的风采。尤其是走“去性别化”路线的李宇春,掀起一股时尚狂潮,被称为是“跨性别主义的胜利”。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后现代语境中的许多东西似乎是充满矛盾的,其自我标榜的反传统、个性化、独立性的初衷与其追逐流行时尚的行为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追逐时尚本质上恰恰就是从众,越是跟着时尚走就越是容易导致自我个性的迷失。与此同时,超女们在一唱成名的诱惑下,其个性表现最终也不过是顺随策划商的商业目的和大众的审美要求的幌子,难以真正有所作为。 后现代社会的传媒技术如麦克卢汉所说不仅是人的`延伸、主体的延伸,而且更是主体的决定者。无论是哪个超女,其超人之处还在于速度之快以及“粉丝”的推波助澜。众多“超迷”们视自己为超女的超级粉丝为荣,不惜颠沛流离之劳苦,不计倾家荡产之代价,不顾神圣不可侵犯之尊严,一时奔走呼告于超女的各大海选、决赛和演唱会之间,对其顶礼膜拜,甚至殉身以示忠诚,一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当欲望对象赤裸裸地直陈于超迷们的面前时,它以巨大的诱惑唤起人的占有欲,使人淹没于感官享受和欲望满足带来的狂喜之中,在极端的虚幻中自我麻醉。在审美激情与审美匾乏相持下的消费文化活动中,作为参与者,受众与其说是在张扬他者,不如说是在自我表演;与其说是在为他者造势,不如说是对自己呐喊。这实际上制造了一种平等的幻象,给予主体以自恋的快感。文明的发展或者后现代性的发展总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憾与不满,当人的空虚、浮躁、焦虑的心情无处宣泄且又无法进行弥补时,只能以替代性的自我安慰作为本体的缺失之象征,不过这种弥补愈媚俗,本体性欲望的失落就愈深刻。就超女来看,与精英文化相比,超女不过是浅表的通俗文化现象,它的目的是盈利。其消解理性、磨平深度的后现代特征,使其对于大众的精神满足也只能是暂时性,甚至是一种虚幻的满足,它引导狂热却并不在乎结果,所以无法深人到欲望本体之中,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撑。

许多研究者指出,后现代主义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无边界性,即一句流行的口号:“跨越边界,填平沟壑},。}t}}tss}0文化的这种无边界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的消失,文化全面进人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大众化使审美表达和审美载体变得自由和不拘一格,审美表达其实就是欲望表达和欲望消费,后现代社会的欲望消费呈万花筒状。当欲望消费多彩多姿时,主体欲望看似充盈与丰盛,但是却与匾乏相伴而生。因为主体被欲望化,主体性的张扬其实意味着主体性的消失,审美的解放其实意味着审美真正解放的不可能。超女到底超与不超,超女的形象和资质到底如何已经无足轻重,超女是一种能指,众多超女和超女的海选是能指之网,没有谁过多地去追究超女的美与丑,超女到底该不该取缔,即使有人批责,也依然无碍超女的照常演绎。既然无与伦比的丑与变态(比如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水仙妹妹等等)都可以成名,都可以赚钱,那么超女又为何不能呢?所以能指本身所代表的所指意义已无足轻重。游戏的过程能持续多久,能指有多少个,这是文化资本家和超女最为关注的东西,“粉丝”无非是一群甘愿被利用的能指。因为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人所共知的秘密—利润的牟取。

审美文化的日常化、世俗化是否意味着大众掌握了文化话语权,可以自由地选择、主宰文化呢?表面看来,超女的海选、决赛的程序和结果是公正、公开和透明的,因为整个角逐都是所谓的“零门槛”,以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域的互动性、参与性超强的“海选”为主要特征;超女们都是来自于普通人,只要喜爱唱歌并年满16周岁的女性,均可报名参加,且她们能否晋身决赛主要取决于她们的粉丝们的短信支持。整个过程似乎充满着民主性,有论者甚至声称超女实是中国文化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体现了文艺的民主性,中国的女性也第一次有了“平等而且自由”的参与和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这样的言论未免有些大而不当。当然,媒介作为公共空间,确实为民间表达提供了平台,使众多超女有了在公众面前登台亮相的机会;且整个活动的始终,选择的权利,无论是选择娱乐的权利还是选择其他媒介内容的权利,部分地归还于公众。这表明,由市场支持的大众传媒一定程度地改变了由单一政治权力因素所限定和规划的文化格局。

但当我们更为理性地审视这一文化现象的实质时,就会得出更为切合实际的结论了。首先,这些超女们不少都是家道殷实者,她们有本钱参与这场游戏的追逐,而对于大多数为生计而劳碌奔波的民众来说,根本就不具有开放性。其次,以短信评选的方式也让人对其可行性大相质疑,因为据说众多超女和其铁杆粉丝们在比赛中以各种手段上下运作,扎堆拉票的传闻层出不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文化资本家的幕后操纵。文化工业在资本的操纵之下,在文化产品生产时谋求盈利方面表现出突出的强制性。也许就超女本身,尤其是刚开始,它的“成功意识形态”并不那么强,真的就是想唱就唱。到后期,就完全沦为受文化资本家牵制的风筝了,后者始终握住手中的这根线,利用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权,树立节目品牌,提高知名度,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我们说过,超女已成为一种商品,一种能指的符号,所以,谁成为最后的决胜者已经无足轻重了,她们能带来利益,这才是文化资本家煞费苦心的题中应有之意。

篇7:我看追星现象

朋友,你是追星族吗?不管是否,咱们先来看一则关于追星的新闻——

一个中学女生在一个月前得知自己偶像周杰伦将来到办演唱会的消息,就向自己的妈妈提出想看演唱会的要求,结果遭到反对。于是她就背着老师家长逃学打工,用一个月的时间挣够了一张周杰伦的演唱会1门票。后来,老师知道了这件事,严厉批评了她。但在这个女生而言老师家长根本不熟悉他的偶像,因此无法理解他们,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这是某省报纸上的一则消息,你读完这则肖喜厚对这个中学生有何感想?对中学生追星有何感想?

我想同学们都和我的观点一样,这个女生的做法是错误的。

其实,追星并无可厚非,但要追到“星”的本质,但有些同学追错了方向,把全身各处尽量打扮得和明星一样,把原属于学习的时间用到了追星身上。这些追星族只是追到“星”的表面,根本没有追到“星”的本质。

那么,怎样才能追到“星”的本质呢?比如,有些人追星时,不只看重明星的帅和靓,也不追求他们的表演与新奇,而是注重明星的气质与明星的成功经历。他们不回去搜集明星资料,更不会阴谋革命性而离家出走。因为在一个理智的追星族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榜样,追星的目的只为来激励自己,促使自己的进步。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学业为重,追星是不应该代替我们学业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先前事例那样的同学,那些明星要成为我们的榜样,而不是令我们晕头转向、不顾一切的神。

看来追星还是应门学问,希望大家不要迷失方向,否则,就会走火入魔,耽误了自己的前途,

山东青岛市北区青岛五十三中初二:1999610aa

上一篇:为了自己的梦想 下一篇:那曾感动我的草儿 相关推荐 点亮我心中的那盏灯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友谊,爱一般的香气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演讲稿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作文600字 这次,我没有放弃 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600字 人生路上温暖多作文800字 最好的我们 老师的另一面作文700字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600字_12篇 《法官妈妈》观后感700字

笔畅作文教学模式

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想象作文──《未来的学校》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激起学生习作兴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4 》教案教学设计

农村教师之怪现象

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

寻觅我的象牙塔 作文修改(网友来稿)

《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之一:对目标的修改(网友来稿)

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看超女现象[学生习作](网友来稿)(共7篇)】相关文章:

让小学生作文插上个性的翅膀(网友来稿)2022-05-06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网友来稿)(综和)2023-07-02

永远的机器猫-周笔畅作文2023-01-23

教学教案三2023-08-31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网友来稿)2022-10-09

积累.运用(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8-0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利求科学化(网友来稿)2023-07-03

《龟兔比赛》教学设计2023-03-31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4-01-29

《我的长生果》教学教案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