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时间:2022-11-22 07:48:4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整理6篇)由网友“乌龙奶芙”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篇1: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工业经济时代即将过去,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作为知识经济载体的人才正成为现代企业争夺的焦点。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控制的一项重要资源,必然会成为会计学的研究对象被引入会计领域,人力资源会计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产生的。根据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委员会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会计的灵魂在于计量,但不同的计量对象会有不同的会计属性,为了进行科学计量需要区分不同计量对象的属性,下面笔者将从人力资源的属性和其价格人手谈谈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

一、人力资源会计与人力资源属性的匹配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学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通过传统的会计方法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予以确认、计量和记录,并将结果报告给管理当局及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一种会计管理方法。但必须考虑到会计研究对象的特点。

(一)人力资源的特殊属性

人力资源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复杂性来源于人的社会属性。人是能动的,不断学习的,成长的,有很强的个性差异,并且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管理学上关于人的假设也很多,如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等。作为管理学上的难点引入会计学,必然会增加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难度。同时,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控制是基于劳动契约关系,企业实际控制的是劳动而不是人力资源本身,这也会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中要特别重视与管理学等学科的协调配合。

(二)人力资源会计与人力资源属性的匹配问题

人力资源是企业控制的资源,需要用会计的语言转变为可利用的信息,这些离不开通用的会计方法,但在研究中应考虑其特点,在实际研究中存在物质化的倾向,用物质资本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认为人力资源有物质投入才有产出,没有物质投入就不会有产出,这个物质投入就是教育和培训。

虽然教育和培训对员工的素质是有一定影响,但教育和培训并不是左右人的能力的唯一变量,除了个人的天赋以外还完全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技能。事实上人在技术和管理层次上的位置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和多样化,雷同的教育和培训所提供的“营养”就越有限,实践的体会就越重要。但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会计并未将一个人的“实践技能”加以计量。

同时,人的能力的发挥程度往往和激励机制是成正相关的。这是一个用会计指标难以计量的范畴,用人力资源会计也无法计量。

人的能力的发挥还取决于其在组织中的位置,一个不称职的人占据高层位置,会使下级的能力无法发挥,同时也使得其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组织结构的变革对企业效率具有重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大公司趋向于采用扁平型组织结构,裁减了管理人员,反而增加了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

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发挥作用受制于多种因素。对人的管理,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远远复杂于对财、物的管理。有些因素不是人力资源会计所能反映准确的,但并不能就此否定了人力资源会计。可以预见,一旦各方面条件成熟起来以后,人力资源会计为企业提供的信息价值要大于财、物所反映的价值。

二、人力资源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及应用的影响

人力资源价格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计量基础,人力资源的价格可以近似地用工资来反映。工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雇员由于就业所得到的各种货币与实物报酬的总和,是指与雇员就业相联系的可以以货币形式直接和间接衡量的部分。工资对人力资源资产的确认、计量、摊销,以及对外报告和进行管理决策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推进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使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有必要全面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工资状况。

(一)劳动力市场工资状况

1.不同行业的工资状况。

相同职位人员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报酬,因此在对比分析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时必须考虑行业因素,如果不考虑就会过高或过低估计人力资源状况。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北京市国有企业年人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为10769元,最高的行业是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为41335元,后者是前者的3.8倍;三资企业年人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为11147元,最高的行业是造纸及纸制品业,为55708元,后者是前者的5倍。

2.不同地区的工资状况

相同职位人员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报酬,因此在对比分析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时必须考虑地区因素。1985年以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工资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1985年东部地区的平均工资与西部地区几乎一样;1985年以后,东部的平均工资最高,西部次之,中部还是最低。1985年时,以中部为100,西部比中部高7.68%,东部比中部高2.37%;而到了仍以中部为100,西部比中部高8.44%,差距略有扩大,而东部比中部高出45.02%,东部比中西部的差距明显扩大是显著的事实。

3. 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城市规模对薪酬的影响也较大。相同职位人员在不同规模城市会有不同的报酬,因此在对比分析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时还要考虑城市规模因素。据统计数据,我们将我国城市划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五类,并考虑到地区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居民年人均工资超大城市为10673元,特大城市为7838元,大城市为8317元,中等城市为7353元,小城市为7406元,超大城市居民年人均工资比小城市高出44%。上述特征属于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共有特征,在进行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中还应考虑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因素。

(二)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因素

1.全国范围的、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劳动力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尚不成熟

我国劳动力总量和储备都很充足,在城市化进程中每年还将从农村释放出以百万计的富余劳动力,但同时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也很突出,高素质管理人员和熟练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由于我国仍处于市场化进程中,加上户籍制度等限制,全国的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阻碍了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进程。

其中一个集中体现是不同性质的企业工资差别较大。根据北京市劳动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20北京市食品加工业年人均工资三资企业为28324元,国有企业为14911元,前者为后者的1,9倍;制造业年人均工资三资企业为25145元,国有企业为16738元,前者比后者高出50%.

2.工资货币化程度对统计分析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中的大部分是采取货币形式,即使不是货币形式的部分,也可以清楚地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其基本条件是市场上存在清晰的价格体系。由于我国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计划经济,采取低工资、高积累的方式进行经济建设,工资货币化程度较低,目前仍处于货币化过程中。大量的“灰色收入”未统计进来,加上工资数据的保密性,降低了薪酬公用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信息需要者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

3.从国有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看高管人员工资

国有企业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有着相当的关联度,往往只升不降,具有较大的工资刚性,在调整中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与人力资源的个体价值没有建立合理的联系。比较突出的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问题。固然,高管人员责任重大,对个人能力要求高,工资高点也属正常,但应该建立在公开选拔和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相互攀比,别人加薪,我也加薪,别人实行年薪制,我也实行年薪制,完全当成了一种待遇,有甚者把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装潢,曲解本意。对企业高管人员的计量是人力资源计量的重要内容,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计量的客观基础大大偏离了价值基础,信息的质量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有着不同于其他资产的特殊属性,人力资源价格市场化在我国尚未实现,这个过程还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些都构成了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障碍。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应注意与其他管理学科的协调配合,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同时着眼于人力资源环境的建设,尽快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为企业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目前,企业在探索利用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到上述特点,以得到更准确的管理信息。

[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篇2: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人力资源会计将成为现代会计的主流.文章主要阐述了21世纪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人力资源会计模式选择和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影响.

作 者:鄢志娟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江苏,210029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2) 分类号:F240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会计   劳动者权益会计  

篇3:论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论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摘要]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也突兀而出。然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又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本文立足于这些特点提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蝇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1]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涵。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会计的新特点

1、人力资源价值会计重要性增强

首先,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之所以排斥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很重要一点是其中很多方法的人为主观估计因素过大,取得的数据缺乏可信度。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递的迅速,许多在工业化社会视为不确定的因素,通过高速的信息传递,都变为确定因素。即使有些因素当时仍不能确定,通过网络统计出的即时的行业数据、平均数据亦可作为估算的重要依据,因此不确定性大大降低。其次,按传统的核算方法,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许多方法工作量巨大,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计算、统计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以往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有巨大工作量的工作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实行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个性化管理的柔性,[2]传统方法不能概括人的价值的全部。一柴油涉及人的性格、喜好、情绪等人性化因素,传统会计方法无法表达,必须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甚至非数学化方法予以表达。因此,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一些方法有了用武之地。第四,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的多元化要求,单纯的成本信息、数学信息已满足不了决策的需要,多元化的人力资源信息已成为必需。这样,给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提供了环境上的可行性。第五,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价值? 南喙乩砺廴找嫱晟疲??肆ψ试醇壑祷峒铺峁┝死砺凵系慕杓?谰荨R虼耍?颐侨衔???谥?毒?檬贝?肆ψ试醇壑敌畔⒌闹匾?院腿肆ψ试醇壑敌畔⑻峁┝丝赡苄裕?肆ψ试椿峒频闹氐憬??蛉肆ψ试醇壑祷峒啤?nbsp;

2、人力资源会计的空间范围有了拓展

一般来讲,我们所讲的人力资源会计是针对企业而言,侧重于企业内人力资源的核算和监督,重点是如何把人罗资源信息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和社会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源信息不再是会计核算体系的补充内容,不再是旁枝末节,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空间范围有了极大的拓展。首先,由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大,依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它应成为企业予以核算和监督的重点。这样,必须决定其核算的复杂程度、采用的核算方法较以前有较大改变。在核算意义上,其范围有了层次上的拓宽;其次,同样依上述原因,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必然被纳入管理会计领域,其预测、决策、投资效益分析、考核评价体系将被大大完善,人力资源会计范围将向横向拓宽;最后,由于人的社会性、群体性,其许多特征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衡量,社会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将逐步融合进目前的人力资源会计中,人力资源会计范围的涵盖面将有所拓宽。

3、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内容将偏重于其所掌握的知识的价值的计量。

目前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一般可分为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由于传统会计货币计量基本假设的限制,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方法一直占主流。主要通过未来工资报酬折现、企业未来收益折现以及非购入商誉的计算和弗兰霍尔茨的随机报偿价值的计算等方法来反映人力资源单个或整体的价值。而非货币计量方法则不十分重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任何经济行为的主线,人力资源价值也极大地相关于其所掌握的知识多少、程度及利用效率。因此,我们认为,人力资源价值的最佳计量模式应相关于其所掌握的知识,围绕人力资源所掌握的知识计量其货币性价值,并辅灾害以非货币性的说明,力求全面反映人力资源价值。

需指出的是:第一,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也存在着单个价值计量和整体价值计量的情况。其中,单个价值的计量是以个体掌握知识的内容和应用为基础的,而整体价值的计量还需考虑到整体内个掌握知识的相互作用、知识的结构等方面的因素;第二,由于人力资源本身就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的变量,加之知识经济时代,其主要价值基础――知识同样会由于环境的变动而产生价值浮动。因此,我们应正视人力资源价值的可变性,把它作为人力资源的特征之一加以研究,而避免机械、简单地予以定性、定量;第三,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应以知识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予以货币化计量。同时,应考虑到人力资源的诸如性情、喜好、健康程度等无法货币化计量的特质因素,在货币化计量的同时辅之以非货币化的说明力求其价值反映的完善性。

二、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

人力资源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它要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社会文化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的价值的形成与实现、价值的大小同其所处社会环境有减极其重要的联系。而文化因素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的重点。

文化有差异决定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价值观、生产方式、满足需要和欲望的顺序、对商品的偏好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甚至是本质上的区别。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其价值很可能有着极大的差异。具体反映到人力资源会计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人员流动性的差异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会计的影响。在崇尚“能力主义”、“个人至上”的美国,人们工作的目的是取得与自身能力和实际成绩相适应的工资。如得不到满足更换工作成为必然。而推崇集体主义的亚洲国家及欧陆国家则正好相反,如在日本,员工的首要道德是“忠”背叛是最令人不齿的行径,人们很少另谋高就,因此,日本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相对较为稳定,核算工作量较低。而美国相对来讲人力资源流动频繁,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的核算工作不得不经常进行。另一方面,对公司拥有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方面,美国不得不考虑人员的离职因素,其相对于公司的价值估计应较为保守;而日本由于人员稳定,基本上可以以人的可工作生理寿命为服务年限,因此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风险较小,可适当放开。

2、人员对管理方式差异的不同反应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亚洲国家人力恩情意识强烈,易于接受柔性管理,即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在这种环境下,人员可发挥最大的潜力,达到价值最大。相反,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对刚性管理较为适应,而面对柔性管理其价值实现程度要明显低于亚洲国家。因此,在人力资源价值的认定上需考虑管理方式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

3、不同文化价值观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各项目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网络至关重要,如要取得其他公司中的优秀人才,其征募成本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差别很大。仅以美国和日本为例。在以“忠”为主要信条的日本,如果要所需之人背叛原公司绝非仅高于其原工资就可解决问题,还要综合考虑其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导致价值下降的综合成本。即使取得了该员工,由于其行为不容于该环境,必为他人所排斥,其协调与安置成本必然高于一般值。而美国由于人们观念中对此问题习以为常,这方面的成本要明显小于日本。同理,选任成本、正式训练及诱导成本也存在这个问题。

此外不同文化环境下职位分工差异、晋升制度差异、企业与职工关系上的差异、激励机制的差异等都对人力资源会计有不同影响。

至于内部环境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主要指人员所处的特定内部环境对单个人所具备知识的包容度、互补度,以及该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每一变量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动。而且,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各变量的作用程度会随着个人需求层次的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人一旦脱离原来的内部环境,其价值亦应重新评估,原来的价值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简单地进行移植。这是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经济资源的又一特征,在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时应特别注意。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计量

1、人力资源为更新知识的追加投资超过旧知识损耗部分应作为人力资产的一部分予以资产化。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中关于人力资源追加投资的价值累积,当前的人力资源会计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更新知识的投资额象固定资产更新发行投资一样全部资产化。这种处理方法是将人力资产全部支出看作企业对人力资产的投资。但仔细分析,该处理方法针对更新知识投资这一特定项目而言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认为,应作以如下改造:

人力资源更新知识的资产化数额=追加投资额-(1-旧知识可利用率)×人力资产开发成本(或相应取得成本)的帐面价值

以上公式理论依据及解释如下:

(1)人力资源更新知识的投资不同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投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是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善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改造,是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的简单增值,不存在原固定资产的直接损耗。因此,将更新改造投资直接予以资产化,在以后的受益期内摊销无可厚非。而人力资源更新知识的投资与这种投资有所有同:人力资源更新知识的投资并不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简单改造,大多数情况是对原有知识的直接替换。这种更新意味着旧知识的完全或大部分“报废”,是旧知识价值的直接损耗。两种不同的投资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本身就值得商榷。

(2)从资产的定义角度来看,这种处理方法有失偏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公布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列示框架》中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由于过去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并且通过该事项预期能流入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该定义强调的内容之一是这种事项是“预期”能合企业获得“未来经济利益”。而对于人力资源更新知识的追加投资而言,其追加部分符合资产定义,应予以资产化。但其造成的旧知识贬值或失效不能不加以考虑。这些旧知识虽仍可视为一种资源,但对企业而言它已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如仍作为资产,首先与资产定义不符,其价值在以后期间内摊销又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悖。因此,应将其损耗部分在更新知识使用当期直接费用化或在新旧知识更替期内逐步费用化。

(3)从知识的特性来看,它又有一定的延续性。并不是所有更新知识的投资行为结束后,旧知识就全部“报废”。其中许多旧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只是作用的力度大不如前。这种情况应将其帐面余额部分费用化。还有一种可能是,旧知识是新知识得以掌握和运用的基础,虽然在更新后旧知识不直接发挥作用,但通过新知识的运用,旧知识还在间接地发挥作用。这只是旧知识一定程度的失效,同样应将其价值部分地费用化。另外,有些知识的更替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旧知识渐渐地失效。其价值不宜在新知识使用当期完全费用化,而应在此期间内摊配。

(4)人力资源更新知识资产化数额计算的基础之一应是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或取得成本。这是因为企业所拥有人力资源掌握的知识有两种取得途径:一是通过培训取得;二是引进该人员时直接取得。通过培训取得的其旧知识价值应为当时的开发成本。而直接取得的,其旧知识价值应为相应的取得成本。

(5)值得说明的是,本部分所指的更新知识追加投资只是指企业的投资。因为从产权角度考虑,人力资源所掌握的知识中,只有企业投资的部分企业才拥有使用权,而且在工作时间内,依劳动法规或一些常规,企业有权排斥其他单位和个人甚至劳动者本人使用其知识(超常规情况除外)。①因此,这部分投资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至于人员自身为更新知识的投资,由于其不可控性,且与企业未来收益相关性差,一般不予以处理。

2、技术工作人力资源价值的确定要求会计人员正确分析该技术人员掌握技术知识所处的阶段

按知识经济的相关理论[3],可以把技术知识Y定义为输入变量X的未知函数,并把技术知识从完全不了解到完全掌握分为八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X的不同输入描述对Y的不同影响。各阶段列示如下:

阶段1:完全不了解。人们不知道某种现象的存在,或者知道要出现某种现象,但并不了解该现象可能与过程有关。此阶段基本不具备知识。

阶段2、意识(察觉)。知道某些现象的存在并可能与过程相关。它处于一种纯技艺的阶段,此种知识是不可言传的,属于低级知识。

阶段3:测度。可以精确地测度变量,并可能得到一些结论。但必须开发装备特殊的测量设备。知识处于这个阶段可以用书面表达。

阶段4:适度控制。在一定层次范围内,知道怎样精确地控制变量。尽管控制,没有必要非常精确。也就是说,可以控制到适度水准,围绕该水准可以出现一些误差。

阶段5、误差控制。在一定数值范围内可以精确地控制变量。不过产品质量仍达不到标准要求,因而必须做最后的检查。

阶段6、过程特征化(Know how)。变量出现细微变化时,知道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此阶段可以开始对过程精确调整,以降低成本,改变产品特征。

阶段7:了解原理(Know why)。掌握了过程的理论模型,并了解它在宽广区域内的运作方式,包括变量间的非线关系和相互影响。技术知识到了这个阶段已上升为科学的公式和算法高度。

阶段8:完整知识。掌握了完整的函数形式和决定全部输入的函数结果(Y)的参数值。在透彻理解了过程和环境之后,可以事先利用正向控制,防止任何故障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可知性,这个阶段不可能达到。

据此理论,在衡量技术人员价值时可按其所掌握知识所处的阶段,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②恰当主体其价值,此方法可作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实用方法之一。同时,在管理中还可根据技术人员所掌握知识的阶段恰当地分配人力及采用相应策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并可通过工作的协调提高整体人力资源价值。此处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只是某一种技术的各个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技术相互交织,或各个部分处于某一技术的不同阶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可依不同环境分设不同指标及其数量界限,根据其所处阶段和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评估其价值,恰当地予以管理。

3、人力资源价值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构想。传统的关于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讨论大多是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为基础,人力资源价值信息少之又少。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使用者的迫切需要,并且人力资源价值信息有了提供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人力资源价值信息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有了可能性。首先,从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不确定信息(如重置成本、重置价值等)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且这种做法已被人们从观念上接受。历史成本住处原则已不是必须恪守的真理。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信息的迅速提供和信息的完全提供,历史成本核算原则有被打破的趋势。这样,以估计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信息与其他不确定性信息一样,可望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其次,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使人力资源价值信息可信度大大增加。由于避免了价值估计的盲目性,此类信息有可有为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所接受。最后,由于人力资源价值的可变性特点,按以往的核算体系核算,其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切计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使人力资源价值信息的进入有了物质保障。

可以认为,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所提供的累计数据将随着人力资源使用期间的延长而逐渐接近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对其的预期估计价值。加上上述三点原因,我们提出一种人力资源信息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简单构想:

(1)保持原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帐户和内容不变。增设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的差额科目。由于其性质类似递延所得税,可适当借鉴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2)在人力资源初始取得时,计量取得成本、确认人力资产的同时,借记该科目。待以后人力资源追加投资时,确认人力资源的同时,根据投资额予以摊销。

(3)在人力资源价值改变时,调整该科目,使该科目余额与人力资产科目余额之和等于人力资源价值。

这样,该科目余额与人产资产科目余额之和始终等于人力资源价值,据此思路可将人力资源价值引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充分提示人力资源信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余绪缨. 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经济学家,;1

3、达尔.尼夫著. 樊春良,冷民等译.知识经济.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183―208

①超常规情况是指由于劳动纪律松懈、人事管理紊乱等原因,职工可能消极怠工等。这些情况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②这些原则和方法涉及组织学习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区别不同行业,可采用一定方法将知识价值量化,以评价人力资源价值。

篇4:对HR的考核办法,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办法

如题,对HR的考核办法,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办法

[对HR的考核办法,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办法]

篇5:金融危机对人力资源影响论文

金融危机对人力资源影响论文

1金融危机将导致人力资源行业新一轮洗牌

对于国内人力资源来说,如果将《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行业所起到的促进合法、打击非法黑中介的规范作用视为行业的第一次洗牌的话,那么国内企业在经济危机爆发后所暴露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将是构成国内人力资源行业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而这种机遇无疑将有利于刺激行业实现新一轮洗牌。

2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正是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蔓延担忧,西方一些国家的实体企业经济及国内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外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国内一些企业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经济危机的抵御,以便企业渡过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直接的重大威胁。除直接加强资金流转速度、大幅压缩管理成本、谨慎投资以外,还涉及一些企业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没有来得及调整的中小企业纷纷地葬身于此次危机之中。广东、浙江先行的中小企业纷纷先“走”一步了。超过30%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超过30%的中小企业勉强渡日,超过30%的企业处于微利状态或盈亏临界状态。只有不到10%的企业因为资源或权利的原因在正常运营。

3企业苦练内功应对金融危机

无庸讳言。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业绩会造成直接影响。与此同时,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的人力资源相关政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的高速增长,习惯于增长模式下的人力资源决策,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企业应当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使危机的影响程度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诸多问题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现实挑战。

3.1采取适当措施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危机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裁员、降低人员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危机给人力资源带来的是灾难,因为裁员、破产所涉及到的谈判、员工补偿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尤其是一些工会制度完善的发达地区更是如此。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并无这种战略的企业来讲,则未尝不是好事,因为这种对未来不确定的心理预期会影响职员离职的决定,因为需要考虑新的企业是否会取消招聘计划从而造成失业的风险(目前据说已有类似案例)。同时在人职后也要承担在试用期期间因新企业战略变化导致可能裁员的风险(裁减试用期职员应该是裁员的优先选择)。因此,这就使企业的主动离职率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降低,也给企业赢得了一定的时间去挽留潜在的跳槽职员。当然,定位这些潜在职员并能够制定挽留政策并非难事。

裁员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最快速的解决方法。但是企业也必须认真对待裁员,因为它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裁员不但严重地伤害了企业商誉,更重要的。它还会影响企业内部员工对组织的情感。组织内部长期工作的员工,他们是企业文化、能力、经验、知识的载体,如果失去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未来绝对会有极大的消极作用。为此:(1)不着急裁员。进行进一步的考核评估,确实不适合的再裁员。对于目前的企业而言,裁员的成本也是很高的,而最妥当的作法是,把好的员工留下来,一个都不裁。首先是为以后的发展扩大做好准备,其次是避免因为裁员造成在市场上的不良影响。(2)抓紧时间练内功。重新分析现在人员配置是否过剩。是否还有提高的空间。哪些工作可以合并,哪些流程需要改进。公司还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3.2抓住机遇为企业未来纳贤

在经济繁盛时期。因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大于供应,职业人士或者员工在工作中需要往往表现为不能完全的投人或者无法表现出足够的'责任心与敬业态度。而在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人力资源市场供应大于需求。员工在工作中往往可以表现出责任感与敬业态度,对于现实所在的工作职位更加的谨慎,对于跳槽所带来的风险更加理性。企业就会在人力资源外在要素,即量的管理方面要求更多,对于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即质的管理方面缩减相关投人,以便能够做到成本低、费用低、收益高两低一高的结果,以便保证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最终渡过经济危机带来的企业运营环境的冬季。虽然这种运营模式不是企业运营所必须的可持续运营模式。虽然劳动者的主动离职意愿会降低,但却并不会造成劳动力的供应减少,因为企业破产或裁员引起的非主动离职会增加,因此从招聘的角度来讲选择的空间应该会更大,日前有呼声建议去华尔街抄底金融精英就是这一点的体现。此外,由于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的悲观趋向,在制定下一年度计划时会更谨慎,体现在人力资源方面则是会降低人员需求(据称,部分企业已经降低了本年度的校园招聘数量或干脆取消),这样在市场供应增加、人员需求降低的情况下,企业的招聘应该面临着不错的外部环境,能够趁机为对未来有积极预期的企业“抄底”相应人才。

据悉,为了在经济发展相对困难时期给企业提供海外吸纳高级人才的机会,江西省外专局计划明年组织省内知名企业到美国等国家开专场招聘会。企业只要引进本省急需人才,将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江西省人事厅外专局副局长许建新表示,海外揽才也要看企业自身的观念,一个企业发展到需要引起高端人才的程度,其自身也会到国际市场上去寻觅。江西赛维LDK有实力强大的专家组,不少就是海内外的高级人才。3.3苦练内功加紧人才培育

企业的内部培训所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出勤率不高、内部讲师参与程度不够,而金融或经济危机则可能对这个问题产生积极影响。在危机中,销售人员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年底指标尚未完成的时候,因此他们对于培训的“感冒”程度反而会降低。但对于承担制造、物流或相关职员来讲,如果企业出于种种考虑降低产能的话,那么在这一时间给他们进行培训,他们的参与热情应该会提高,同时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不仅避免了劳动力的闲置、而且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从而为提高生产率做相应的准备。

3.4抢先一步储备人才

尽管经济萧条冷清,但是对于不少企业来说,“人才储蓄”仍然是重头戏。金融危机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危”也是“机”。目前人才供需形势严峻,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短缺。在当前形势下,经济波动期是人才流动期,也是人才重组期,有的企业在紧缩用人,但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才流向市场,因而此时正是出手招揽人才、吸纳与储备人才的最佳时机。企业借此提高门槛,降低待遇,又能吸纳人才,相信不少企业也觉得有甜头可尝。企业应该借机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对新旧人员进行重新分析,优化组合。

在经济困难时期,用好人才就显得更加关键,同时也更加困难。员工们可能士气低落,而且企业资源短缺,这些会导致一些非常有雇佣价值的现任企业领导和有潜力成为领导的人开始寻求别处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战略来保护这些企业中最珍贵的资源。而需要的投资很可能比替换重要员工或有潜力的员工所需的成本要低得多。

毫无疑问,最有效的战略就是为员工创建项目,提供促进其发展的机会。同时,还有必要指出大多数取得成功的企业领导都使用多重战略,如赋予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员工更多机会接触管理高层、更频繁地监控员工进步和工作满意度,以及提供一个按劳取酬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调查还建议使用战略手段,让重要的领导担任“变革推动者”或“项目领导者”的角色,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参与到关键的决策过程,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公司的目标相挂钩,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3.5目标融合,用事业留住人才

在经济低迷时留住重要员工比在经济繁荣时更加重要,在当前情况下,大多数公司稀缺的资源不仅是资本,更是人才。许多管理团队认为,只要给予员工股票期权和额外津贴,便能赢得人才战。但是当经济走向低迷时,态度却逆转:卸磨杀驴的做法让重视人才沦为空谈。股票期权缩水,额外津贴被取消,裁员风暴迅速袭来,有些公司的做法让人心寒。企业的人际脉络毁于一旦,员工也心怀不满。企业与员工之间需要重新建立互信,重新缔结契约。员工们认识到父辈们的“铁饭碗”对他们来说已成为历史,而管理者们同样需要晓得,对最抢手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金钱永远是重要的,但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从工作中寻找人生意义、人际关系和身份的认同。要想实现事业留人的目标,领导者需要为企业制定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发展目标、愿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同时,企业为员工,尤其是关键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的个人发展、追求目标融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因为即使企业有清晰的远景目标,如果不能使员工明白自己未来的发展与企业的远景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现目标中的作用,也无法产生激励作用。因此,要让员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感到在企业里“有价值、有奔头、有收获”,原意在企业长期干下去。优秀的企业会创造工作岗位并行使这样的职责,员工觉得他们对于所做的工作有一定的控制力,职场关系受到重视,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非空头承诺,而且看到雇主确实信守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企业若能切实地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打造组织的社会资本和知识资本,将会建立起不会轻易被替代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企业竞争不仅表现为产品竞争,最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是构成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知识与技能的创造者和载体。因此在产品、技术、渠道等竞争因素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人才成为企业之间差异化竞争的焦点。一句话“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要想在全球经济危机之时站住脚跟,就必须抓住这次机遇,为企业拥有、用好和留住人才做好准备。摘要: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巨大挑战。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习惯于增长模式下的人力资源决策。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企业应当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使危机的影响程度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

关键词:人力资源需求;市场角度

篇6:对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

一、医院对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条件及现状

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在理论界的分析主要包括三类:人力字眼价值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以及人力资源权益会计。而子啊我国,大多数医院都属于公立非营利性机构,因此,医院的人力资源会计通常包括医院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医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两种。

(一)人力资源的确认

作为对医院人力资源后续计量、记录及报告的前提,确认发挥着必不可少的效果。在人力资源中,理论界针对符合资产的定义中产生了分歧。有的专家认为,人力资本主体中包括了技术创新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通常对医护人员进行排除。而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医护人员在医院价值创造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也应发挥人力资源的主体进行价值分配,综合分析,后者的观点更能对贡献分配的原则得到相符。

(二)人力资源的记录

会计中对人力资源的记录主要是指在账户体系中将人力资产得到归纳,再对后续反映进行实施。现阶段,在医院人力资源支出的费用化及资本化中,人力资产的折旧方式、界限划分和年限摊销等问题都未能得到明确。现阶段,在人力资源会计中更多关注的则是对取得和开发的人力资源形成的成本进行记录。而对人力资源作为资产后所对医院效益所承担的处理进行忽略。然而,在医院资产的利用效率及经营成果的关键的来源则是从主观能动的医护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的发挥以及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等方面。所以,在医院的经济效益中,医护工作者能够对重大责任进行承担。然而人力资源的特性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导致其未能与物资资本相同,进行抵押、变卖以及转让的工作。因此,在理论上还应对人力资本对医院效益责任机制的承担进行研究及分析。

(三)人力资源的报告

在医院人力资产报告中,由于人力、物力及财力是对医院效益进行创造的共同结果,他们对医院效益未能有效区分,所以,现阶段的理论研究大多数都是在资产负债表上人力资源信息的反应进行分析,而过少的对损益表中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成本、收益以及现金流动表中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二、人力资源会计中的改善

(一)改进人力资源在财务报告中的信息

对医院整体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提供,促使政府机构能够对医院人力资源的开发就利用的信息得到充分了解,在国家对相关卫生政策的改革中提供一定的帮助。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视力度,实现人力资源投资决策的合理性。所以,在对人力资源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进行改进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医院人力资源构成主要是由不同的学历、职称及岗位的员工形成,占据医院人力资源的总份额。这些数据能够对医院的技术实力、规模以及未来发挥的潜力进行反映。二是医院人力资源的变动状况主要是对医院人才留出及流入的状况进行统计,能够对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医院管理水平、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以及凝聚力等信息的了解提供帮助。三是医院人力资源投资及收益状况。主要对医疗收入中人力资源的使用及开发所占据的比重以及增减变动和医院效益的增减变动造成的对比进行分析。应进行说明的是,运用经济效益指标对医院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进行衡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由于它未能与人力资源投资的数额造成一定的直接关系,但是在医院现阶段的经济效益中人力资源的投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医院现阶段的经济效益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效果衡量时,会促使信息获取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降低。

(二)财务分析材料质量的提升

1、在现阶段的信息社会背景下,最为重要的则是信息的时效性

为了使单位财务分析资料得到及时的传达,促使财务分析部门能够在最短的时就爱你内对财务分析报表进行完善,对单位经营决策调整的及时性得到保障。首先,调整单位财务分析时间,进一步将单位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得到充分体现。其次,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采用公司内部已有的网络平台,要求财务分析部门对公司内部网站上提供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合理分析。

2、对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进行拓展

根据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要求,充分披露对投资者造成影响的财务信息,实现地点固定、信息全面且时间及时的效果。不仅对确定性信息及不确定信息进行披露,而且还应对定量及定性信息进行披露。其次,还应在单位财务报告中,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适当的披露。

3、对单位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进行加强

在合理有效地对单位会计信息进行监管时,还应对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障。首先,加强单位内部的控制机制,从根源位置对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保证。其次,严格制裁单位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运用合理有效的惩罚措施,促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稳定。最后对委托关系得到理顺,通过信息使用单位,对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费用的直接支付,促使审计结果对审计单位造成的影响得到摆脱。

(三)构件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及战略

作为职业生涯得以存在及发展的载体,医院应向职工进行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的提供,使人们将事业上的满足及成功得到获取,为每一位职工的成长及发展进行机会的提供。应仅仅结合培养、吸引以及用好人才的环节对良好的医院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营造。

1、人文环境

作为医院文化的具体体现,人文环境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长期以来,医院积淀下优良的传统及文化底蕴,能够使舒心且和谐的良好氛围得以营造,对职工的干劲及士气得到鼓舞,提升了医院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医院领导人应结合核心竞争力,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使每位职工都有巨大的使命感及成就感形成,并努力将目标得以实现。

2、事业环境

医院事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通过人才的推动,而事业同样对人才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人的需求是从低向高逐渐提升的,对具备才华的人而言,他们的需求并不只是物质待遇方面,更为关键的则是施展才能以及实现价值。所以医院领导者及管理者应对人才进行才华施展平台的提供,促使医院和人才得到相互发展。

3、工作及生活的环境

为了使人才得到留住并吸引人才的最为现实的方式则是对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进行提供。发达国家在争夺发展中国家人才时,通常会运用丰厚的经济待遇以及优越的科技环境条件作为方法。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医疗技术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则是待遇条件。所以,对人才进行物质保证的提供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对生活的后顾之忧得到切实解除,从而满足人才的安居乐业。因此,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关键则是对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三、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推广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由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在推行的过程中应保持充分谨慎的状态,促使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得到合理的分析及改进,并且实现最快程度的实施。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本科生会计学论文

新媒体运营求职自荐信

朋友公司上班如何辞职范文

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

消费品的策划书

构建人力资源制度体系

hr面试题及答案

《中国大趋势》读书笔记

SAT作文常见错误

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整理6篇)】相关文章:

数据库的管理教学设计2023-08-08

00055企业会计学2023-03-05

淘宝客服人员实习总结2022-11-15

HR必须知道:五维度人力资源管理论2022-04-30

国企简历范文2023-02-11

调查报告书格式2023-03-15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思考论文2023-02-19

游戏策划书2022-12-14

互联网报告2023-08-10

审视公允值在我国的运用论文2022-09-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