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推荐7篇)由网友“yingying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日本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日本是封建的幕藩制国家,一方面存在着作为中央政权机构的幕府,因而具有集权政治体制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的全部领土又被分割为二百多个藩国,保留了由领主在自己藩国内实行统治的政治格局,每个藩的领主都拥有独立的而且是世袭的军政实权,因而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由于一些藩国和幕府长期对立,甚至发生公开对抗,这就为革新势力进行反对幕府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第二,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在幕府统治崩溃前,倒幕派已拥有较强的实力,如长州倒幕派已有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奇兵队;反幕府的藩主还纷纷结成联盟;倒幕派把新天皇抓在手中。特别是民心所向,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的高涨,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也间接支持了倒幕斗争。幕府已处于内外交困、分崩离析、腐朽不堪的严重危机之中,在最后的决战中,不堪一击。
第三,倒幕派建立政权以后,实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明治政府确立后,逐步进行政权建设,把原来以将军为首的幕府领主阶级的封建政权改造为以天皇为首、维新派下级武士为核心、代表资产阶级与地主联合专政的新政权,并通过一系列官制、机构的改革,使这个政权得到巩固和健全。然后,由这个强有力的新政权来发布命令,逐步进行除旧布新的各项重大改革。
第四,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压力,使它的国内改革能够在较少的外部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实现。
篇2: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幕末危机
佩里来航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____传播。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黑船事件
吉田松阴(5)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Calbraith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把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又名《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主要集中在长州(今山口县)、萨摩(今鹿儿岛县)、土佐(今高知县)、肥前(今佐贺县和长崎县)等西南部强藩。这些藩国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输入近代科学技术和拔擢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
新派建立
高杉晋作(6)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1864年,高杉晋作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此后,长州在木户孝允(桂小五郎)的主持下进行改革,倒幕运动蓬勃发展。武装倒幕的根据地又称为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
篇3:日本动漫成功的原因
我认为,首先在定位上,日本人并没有把动漫看做是小孩子看的东西,在日本,动漫已经完全深入国民,是一种大众文化,就像我们看报纸一样,小到孩子,大到老人,看动漫对他们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就题材方面就很广,而且分级也很严谨,有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等等等诸多。这样一来动漫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作者可以尽可能的发挥其想象,也可迎合各个人群的喜爱。而且动漫产业链竞争激烈,百花齐放,“小学馆”、“白泉社”、“少年JUMP”、“角川书店”等等,都有不少出色的作品。
我认为,我们目前缺少的,最重要的其实还不是所谓动漫技法一类,毕竟,我看日本动漫在80年代的作品已经非常优秀,那时候的动漫并没有什么出色的特技,强大的阵容,但看后依然让人回味,多少年后都能记得里面的画面。其实在我国,曾经动漫也是有优秀案例,诸如“大闹天宫”,也曾轰动一时。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看看我们的作品,始终还是跳不出四大名著,要不就是森林里的小动物。。。。。。极少有所谓创新,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致命伤。
篇4:日本动画成功的原因
日本动画成功的原因
从剧本上面来说呢,很多的动画剧本都是来源于电影或是电视剧的,当然也有倒过来的情况,而动画的剧本的题材又比电影电视剧要多得多,其中的变幻莫测的世界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天马行空的想象完全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因为不管怎么想都能拍的出来,从现实到未来回想过去,神界,冥界,天堂,地狱,结合。我想这是普通的电影和电视剧所达不到的。而且,还有颠覆,不如像《死神》就和我们平时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再比如说是《死亡笔记》也是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概念。但就传统来讲,日本动画在这方先做的还是相当的不错的,像是最近的《少年阴阳师》,如果说现实那当属《柯南》,我想不知道这部动画的人应该是不多吧。再说情感故事,包括纯真的搞笑的和穿插的。其中最感人当属是《AIR》,不知道这部动画是否也感动了你呢。而《舞HIME》也是相当不错的作品,而其中世界观的设定也让人眼前一亮。搞笑的《草莓棉花糖》也让不少人忍俊不禁吧,呵呵,很喜欢的人设。
说说话面吧,一直认为动画的画面那是没得说,尽管不是画坛大师的作品,但是以让又让人感动的力量,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佩和羡慕之情。不少同学的漫画之梦就是这样产生的吧,想象曾经我也有过去搞动画的冲动呢。当然,被人说成是荒废学业了。对于电视剧或是电影拍摄角度是绝对头痛的问题,有的是后不读不画上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拍一个好的镜头,而动画的角度就随意的许多了,正是因为如此动画才变得更加的吸引人。人设是一部动画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有当红的人设自然就会有优秀的收视率,漫画家自然也变得相当抢手了。美型与粗犷各有奇妙,所以《明天开始作魔王》《火影忍者》变各有其粉丝了。我呢当然是美型的绝对支持者。
二维是有其独有的魅力的,最求完美的三维动画必然是好,但是有些感动是好的三维效果所带不来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在动画的世界,二维永远是难以取代的。而对于游戏那就是另当别论了,当然对于《最终幻想:圣子降临》我也不由得钦佩,但就故事来讲,他做的远没有其他的动画好。
在电视剧或是电影中我们畅谈到演技,怎么说呢,对于电影做到真实是十分必要的。但夸张和幽默元素必不可少,喜剧是永远年轻的!而动画呢其优势就体现于此,夸张的动作表情是其绝对的卖点,尽管不合实际但是总能将所要表达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可以让观众尽情的欢笑。除了夸张以外,大幅度的动作表演也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其优势之一,不真实么?没关系,好看就行了~
谈到日本动画就不得不谈到声优,曾经看过一则片子是讲著名声优的日常生活的,水树奈奈吧,对于喜欢《秋之回忆》的玩家们应该是不会陌生的。生活真的是清苦啊,但正是这些简单的平凡的人们为我们奉献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试想一下没有声音的动画会逊色不少吧。除了声音音乐也是同样重要的因素,而动画这点完全不必电影逊色,很多的动画主题曲成为了经典《鸟之诗》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吧,而滨崎步的《dearest》更是经典之作了。对于电视剧,尤其是中国的电视剧,主题曲还不是那么受重视,不知是否也可以从日本动画的成功中借鉴一些经验呢。
比起大红大紫的影视明星,动画一点也不逊色与其。柯南是孩子们崇拜的对象,黑歧一户是热血少年们向往的英雄,《死亡笔记》带来的风暴席卷亚洲。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存在于头脑中的印象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他们不会失约不会耍打牌,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总能在需要的时候带给大家快乐。
而为动画做出贡献的人们也接受着人们对其的敬爱和尊重,与电影人一样他们也是英雄,而且是更伟大的英雄。
日本动画的发展除了其自身因素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尤其是连带产业的比如漫画业,比如游戏业比如周边产品。
我们不能不承认,漫画是动画的导师,好的漫画成功的转成动画后必然是大红大紫,比如《柯南》比如《死亡笔记》,而有的时候动画业会让漫画家名声大嘈,像是《钢之炼金术师》像是《最终幻想》。而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游戏业给动画带来的巨大的商机,强强联手所带来的是巨大的收益,中国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一下呢。
最后我想探讨一下动画的社会意义,因为现在谈的是日本动画,所以可能不适用于中国。首先,历史教育意义,一些以古代日本为背景的动画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观众对其文化的认识。第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在很多的动画中我们都会发现日本人对其国家的热爱,比如像《死神》中的一句话,看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吧,在国人看来确实是傻的够可以啊。第三,对人的教育意义,比如努力之类的东西。第四,对人性的洞察,真实的情感,教会人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与人共处。第五,有些动画还反映了一些社会面对的问题,比如《钢炼》比如《AIR》我认为将《AIR》作为一部心理片一点都不过分。还有其他一些些的意义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吧。
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要仅盯着对方的错误。犯过错误的日本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被很多人看作是不入流的日本动画也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中国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习,而不应该情绪处事。
篇5:日本动漫成功的原因
日本动漫日本是世界第一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漫画里近乎逼真的亚洲人的美和各种鲜明特色的文化影子。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动漫望尘莫及的。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2]
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萌芽期
(1917—1945)
19,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北山清太郎制作了《猿蟹合战》,幸内纯一创作了《锅凹内名刁》,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其中,下川凹夫创作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被公认为日本的第一部动画片。
1933年,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诞生了,它是由政冈宪三和其学生懒尾光乐谱魍瓿傻摹6狡诩洌廖补馐琅纳懔“桃太郎”系列动画片,鼓吹侵略,美化夸耀日本军国主义,其中的代表作是1944年制作的《桃太郎·海上神兵》。
探索期
(1946—1973)
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且影响深远,期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大师——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并于1952年摄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鲸鱼》,该部动画片成为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日本动画片。大藤信郎把流传在中国数千年的皮影戏和日本独有的千代纸结合起来绘制动画。大藤信郎在日本知名度极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奖”更成为日本一流的动画片奖项。
成熟期
(1974—1989)
1974年,日本动画进入了成熟期。
70年代初期,日本涌现出大批科幻机械类动画(即Science Fiction动画,简称SF类动画)的动画大师,代表人物有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河森正治、美树本晴彦等。其中最著名的富野由悠季是“GUNDAM”系列的创始人之一,他执导了《机动战士GUNDAM》(1979年)等SF类动画电影。1982年,河森正治在为《超时空要塞Macross》担当机械设定时,开始崭露头角,随后他出任导演监制了《超时空要塞》的系列剧场版动画影片鲁邦三世,也在70年代成功转型向少年化,取得了巨大成就,TV2系列更是真正使日本观众把动画与漫画结合,开创了动漫时代,取得了从学生至成人们的一致好评,八九十年代也成功的海外进出。据统计拥有惊人的13.5亿人的粉丝,至今已有43年历史并仍在放送中。
同期的宫崎骏摆脱了SF类动画风格的局限,以剧场版动画为契点,走出了一条“宫崎骏式”的唯美、自然、清新的风格,传达着天、地、人、神的和谐。影片的思想触及人类心灵的深处,启发着人对神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1984年的《风之谷》奠定了宫崎骏日本动画宗师的地位。宫崎骏摄制的《千与千寻》获得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大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宫崎骏在日本已成为动画的代名词,其成就与地位无人能及。
细化期
(1990至今)
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完善,日本动画的种类、形式、内容、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随着动画风格的多样性,日本动画进入细化阶段。
在这一期间,日本动画的种类丰富多样。有以浅香守生为代表的美少女动画,作品有《魔卡少女樱》、《Chobits》()、《GALAXY ANGEL》(第一部:20;第二部:20);有以大地丙太郎为代表的搞笑动画,作品有《邪流丸》(19)、《水果篮子》();另外,押井守创作的《攻壳机动队》(1995年),自成一种风格,以得到观众的认可;今敏创作的《千年女优》(年),采用了扑朔迷离的叙事手法,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动画表达方式。总之,日本动画以“机器人”、“美少女”为契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深具自身民族特色的动画之路。
篇6: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在短时间内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殊的政治结构,封建社会离心力量的强大即西南诸藩、农民阶级、豪农豪商和中下级武士为核心革新力量的成长;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置产兴业”政策的实施,兰学的传播,以及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和日本人的民族精神等。
众所周知,日本和德国一样虽然在国家统一后立宪,但宪法仅仅是给自己装门面的幌子而已。因此,德意志帝国覆灭后建立的魏玛共和国也仅仅是昙花一现,随后又出现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日本的情况也一样。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宪法没有给国民带来什么权力,所以,大危机后日本政府的极权更是变本加厉。两国的民主体制是经过血腥战争的洗礼,经过英美的外科手术才得以建立的。
那么,日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回答是因为它的私有化。
中国也有私有化。秦汉以来特别是两宋以来中国的土地一直是私有的。所以,在20世纪初革命派攻击所谓封建制度时,康有为说:“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之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不相类。”然而,中国的土地私有向来不是稳固的 日本实现了土地私有。重要的是,在更为重要的工业部门它也实现了私有而不像中国的洋务派主张由国家垄断。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国营工厂拍卖就是典型的例子。福泽谕吉也说“政府若为了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事情,与人民从事相同的寻常事业,甚至与人民竞争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
1、日本人文化崇尚团结,日本注重教育这是总所周知的,注重学习,民族性具有相当活力。鸦片在中国盛行,但在日本并不盛行,很能看出中日两国民族的精神面貌的不同。
2、日本自古以来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并不稳固。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自皇帝以下各级官员臣民一体遵守的局面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并没有出现。老实说,日本人锁国不过就是上层人物“锁国”,下层各级人士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打破封锁,开眼看世界。这和中国的锁国大大不同。
3、既然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在日本没有什么太大根基,推翻幕府自然比推翻清朝容易许多,破坏性也小很多。日本天皇和将军两套元首模式可以方便除旧布新,一个不行再换一个。
4、天皇不掌权的“虚君”历史也有助于日本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立宪”,但至少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中国自古皇帝独尊,明清更是皇帝独裁的登峰造极时期,所以任何分权或者民主改革均难以执行。
5、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为顺畅,日本商人地位卑下,但因为社会结构的关系,其自由度和社会影响也远比中国商人大,因此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在日本也颇受欢迎。
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19,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1644~1911)与沙皇俄国(1721~1917),因而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维新初期,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会地位大幅下降;而随着俸禄渐次缩减,武士的经济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种种皆导致士族对明治政府的不满,武力抗争因此接二连三地发生。维新功臣西乡隆盛以鹿儿岛县为中心,于1877年6月18日年所发动的西南战争,成为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战役。战败之后,残余的士族成员转入地下活动,与板垣退助所主导的“民选议院设立运动”结合,透过“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对势力。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890年,日本国会(帝国议会)正式开始运作。
至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改变,随着留洋知识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文明开化”的风潮逐渐形成,对于原本传统而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时、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文艺上的影响也不小。
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整体而言较为偏重促使国家强盛的结果,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土地兼并依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现象。这些负面问题与日后发生并累积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最终直接或间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历史局限性:
⒈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⒉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⒊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以天皇名义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⒋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
5.封建残余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建设。
立宪的意义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采用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
促使中国的清王朝改变政治体制,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于19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开始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明治维新的专制主义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鼓吹武士道。1890年发布《教育敕语》,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封建性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与旧财阀紧密勾结的萨摩、长州等强藩出身的军阀、官僚贵族长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过程中推行“藩阀政治”。19世纪70~80年代,日本发生了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通过暴力镇压和政治分化瓦解了这一运动,并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在对外关系方面,随着日本的国力日渐充实,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年开始修改条约,至19终于全部废除。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并吞琉球,改为冲绳县。至80年代末期,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自90年代中期起,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教育敕语):重国宪,遵国法,一旦有缓急,则须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特为朕之忠臣良民,亦呎以彰显尔祖先之风。
篇7:日本职业教育成功的原因
日本职业教育成功的原因
1、建立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
日本政府始终把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战路方针。当前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学校职业教育、公共职业教育、事业主职业教育。日本学校职业教育包括以下几种教育制度:初中的技术、家政课教育,高中的综合学科教育,高中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修学校教育;高等专门学校教育,短期大学教育,科学技术大学教育,专门在职研究生教育等。公共职业教育是公共事业部门办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离职者、在职者、残障人士等提供的职业训练。根据日本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国家和各都道府县设置了公共职业训练设施,对社会上准备就职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对已经就职者进行职业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技术的训练。事业主职业教育是政府之外的企业、社团、财团、公会团体等实体经济部门为在职者提供的职业训练。教育训练的内容为技术教育、技能训练、经营教育、提高能力的教育及品质的教育等。这样的教育体系结构既有初、中、高各种层次衔接,又有国、公、私各种类型,使日本形成了较密集的“职教网”。这种“职教网”是促进日本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完善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
在日本,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职业教育还设立独立考察标准供用人单位参考。日本的文部省为专门的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颁发“专门士”称号,相当于“准学士”学位,在学生继续深造和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给予与普通大学生同等待遇。此外,日本还专门推行职业资格鉴定制度。政府对鉴定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各项考题、考务和考试时间作出规定,由各地方政府具体实行。各地按标准自行开展实践技能考试,考题由各都、道、府、县知事签署。全国统一在同一天进行理论考试,考题由厚生劳动省大臣签署。只有通过了技能考试者,才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目前认定的职业有 137个,一般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有的行业不分级。特级代表着具有本行业管理和监督指导能力;一级指的是技术最高级,给予“高级技能士”称号;二级指的是技术中级,给予“中级技能士”称号;三级指的是技术初级,给予“三级技能士”称号。由于公共职业资格评价能够反映出学历文凭无法反映的职业能力水平,在日本受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普遍重视。
3、鼓励企业、个人开办职业教育机构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了政府机构、学校以及企业和个人开办的职业教育机构,其中政府以外的企业与个人所办的职业教育机构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日本在1978年制定的《职业训练法》修正案中确认企业主在为其雇员提供职业训练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公共当局的主要任务是对雇主所开展的职业训练活动进行鼓励和帮助。从此,政府把职业教育的实施权下放给企业,在扶持的手段上也采取了间接手段即作为信息、资金的提供者和帮助者。日本政府规定无论是学校法人、财团法人、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只要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均可开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日本政府认为企业都是私立的,为私立企业培养人才,应该以私人办学为主,政府只是加以支持,但私立学校承担公共培训计划将会得到政府资助。这些职业教育机构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了学生、在职者、离职者、残障人士甚至退休工人。这种广泛的职业教育保证人们能学习各种职业技能、更新职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再训练,最大限度地培养人们的职业技术能力,保障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
4、吸引人才从事职业教育,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
日本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培养。首先是在经济上改善教师的待遇,职业课教师的工资比担任其他课的同级教师高 10%,在课时量上也相应少一些。优越的经济条件吸引了大量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促进了职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日本也非常注意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日本政府增拨大量经费,以开设短训班、设立职业师范学校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三种方式,培养了大批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为日本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职业人才。
5、开创“产学合作”的基本模式
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是日本职业教育一个鲜明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发生转移,国内由制造据点转为研发据点,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产业界创收的主要来源。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人才、资金、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不得不大量利用外部资源,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学院逐渐成为合作的重要对象。日本的“产学合作”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层面,企业和高校的共同研究和委托培养;教育层面,学生在企业内的实习,学校教育计划的共同开发;技术转移层面,企业购买演技成果,或通过技术转移机构向企业转移;咨询层面,基于兼职制度的技术指导等咨询工作;创业层面,基于研究成果和人力资源的创业活动。在知识经济深入发展、创新活动多样性、技术转化周期缩短等形势下,日本的这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模式使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方向性,并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所以这种办学形式得到日本产业界的积极倡导,并成为“经济自立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6、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化
日本政府从明治维新起就注重通过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和引导,并且很注重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就颁布了《学制》规定一些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1883年公布《农业学校通则》以政令的方式把职业教育内容固定下来。1899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实业学校令》正式建立了现代的日本职业教育体系。战后恢复时期,日本也以立法形式来规范职业教育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如1947年劳动省制定的《技能者培训规程》以及《职业安定法》,奠定了日本职业补习教育的基础。1951年,通过并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此法比较全面地对职教目的、国家任务、地方职教组织以及财政作了详细的规定。之后,各项相关法规不断升级与配套,为职业教育体制化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1958年的《职业教育法》、1963年的《失业紧急对策法》、1978年的《部分修改职业教育法的法律》等。到目前,日本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当健全,法令与政令、基本法与普通法结合,各项法律法规呈网式结构。职业教育的制度化,为职业教育的管理及其发展提供了保证。
★ 《日本》教案设计
★ 初中历史教案
★ 读大国崛起有感
【日本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推荐7篇)】相关文章: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2-07-28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022-05-07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023-07-24
《读懂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五老访谈学习心得观后感2022-04-30
我和我的祖国《读懂中国》活动“五老”访谈观后感有哪些2023-05-18
初二历史复习资料2022-07-30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022-04-29
浅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023-05-26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案2022-08-27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