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时间:2022-05-02 22:09:2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rady”为你分享6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篇1: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也愿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但受学习就业压力、运动氛围、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增大经费投入,完善师资配备,增加体育赛事举办频率,积极营造体育运动氛围,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作 者:王朝阳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0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兴趣   影响因素   学生  

篇2: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调查与分析论文

关于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调查与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课外体育活动对于丰富中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娱乐身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对抗性、开放性和自发性容易导致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调查发现,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为表皮挫伤、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主要是自我保护意识弱、准备活动不足和技术动作不规范所致。

论文关键词: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中职院校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自发的行为,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娱乐身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对抗性、开放性和自发性,容易导致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虽然伤害事故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受到人身伤害事故,不但对处在发育期的学生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也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伤害事故还可能给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因此,通过对惠州市部分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抽样调查,试图找出中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类型和原因,期望对中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惠州市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惠州卫校、惠州旅游学校、惠州商业学校、惠州建筑学校作为样本,并随机对4所学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专业书籍的阅读以及对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的检索,基本了解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照。

1.2.2问卷调查法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为93%,有效问卷177份,问卷有效率为88.5%。

2结果与分析

2.1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的现状

2.1.1课外体育活动任害的类型与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课外体育活动伤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常见的伤害是表皮挫伤、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其中表皮挫伤有16例,占调查人数的9.03%;韧带损伤有7例,占调查人数的3,95%;肌肉拉伤有5例,占调查人数的2.82%。

2.1.2课外体育活动协罟项目的分布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与学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直接关系。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伤害事故也成不同的分布。比较流行的项目,伤害事故概率就高,反之则低。篮球和足球在中职院校较其他项目更为流行,所以受到伤害的人数也最多,共计23例,占调查人数的82.1%;其次为羽毛球13,占调查人数的10.7%;其他项目为2例,占7.2‰

2.1.3课外体育活动化害部位的分布调查发现,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经常发生在面部表皮、上下肢关节部位和肌肉拉伤,尤其是皮肤表皮、上下肢关节损伤较多。面部表皮损伤15例,占调查人数的53.6%;上下肢关节损伤9例,占调查人数的32.1%;肌肉拉伤占4例,占调查人数的14.3%。

2.2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原因的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对抗性和风险性。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事故的原因具有动态性、突发性和复杂性。活动伤害的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2.1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有序的组织中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多数是学生自发、自觉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正确的指导是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受伤害的主要原因。中职院校对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都没有专人指导、组织,比较流行的项目场地较为拥挤,参与人数较多,经常发生身体碰撞和擦伤,比较容易受到伤害。

2.2.2课外体育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调查发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前热身运动准备不足、认识不够,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体育活动的为数不少。尤其他们在中学时期参加体育活动较少,在自发参加的体育活动中,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出现。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做准备活动浪费时间,消耗体力,往往不做准备活动就参加剧烈运动,这样神经系统和内脏等器官机能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致使肌肉拉伤、韧带拉伤或挫伤等伤害现象时有发生。

2.2.3课外体育活动动作技术不规范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欠缺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始终在无序和自发的状态下进行。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不少学生对参与体育项目的动作要求和技术规范掌握的不够,甚至基本上不会。因此,在不会和错误的动作下,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伤害也在所难免。另外,有一些学生在大强度运动后,继续在饥饿和疲劳的情况下进行体育练习,忽视了身体机能状态。在此情况下,学生的机能下降,兴奋性低,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运动伤害。“技术动作不熟练、不规范,甚至技术动作错误或者违反运动规律,都会违背身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不仅易造成自我伤害,而且易造成其他学生的伤害。

2.2.4自我保护能力差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非常关键。有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项目中,动作复杂多变,对抗性强,要求身体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协调性与柔韧性。而在这些体育运动中,有些学生预防运动伤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自我保护的方法不当,即使意识到也容易受伤害,也因自我保护能力不重视,不会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而导致运动中伤害。

2.3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的预防措施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如何防止和减少伤害是中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课外体育活动本身具有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娱乐学生身心的功能,而这一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减少对学生的人身伤害。为了减少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伤害事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加强安全教育,重在预防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不少学生由于缺少运动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或不遵守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忽视安全而发生运动伤害的学生较多。所以,中职院校的体育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课外体育活动容易受伤的项目的要点,分析可能导致课外体育受伤的部位,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循序渐进,避免因体力透支造成不必要的课外体育伤害事故。同时,学校应举该办一些运动损伤应急处理讲座,让每个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预防技巧和应急处理办法,这样可以减少课外体育活动伤害的发生。

2.3.2课内外体育一体化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课堂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实践应用。课内体育教师传授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而课外体育活动是对课内体育学习的实践应用,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和技能得到锻炼、掌握、巩固和提高。因此,中职体育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内体育教学,也要做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只有体育教师正确的引导、组织和关注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

2.3.3重视热身,加强自我保护在体育教学中,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对做准备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使身体进入运动状态以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前提下,动员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克服惰性,提高全身的物质代谢水平,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以适应机体运动的需要,并对预防肌肉拉伤、关节扭伤,以及因心跳过快而引起的心慌、恶心、呕吐、头昏等有重要作用。

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是预防运动伤害的主要手段。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把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2.3.4购买保险、转移风险学生入校时,学校有关部门应了解他们的家庭是否为其购买了伤残保险。对于没有购买的家庭应尽量引导购买。对于少数困难的家庭,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其他途径(如困难补助金、助学金、捐款等)筹措资金为他们购买保险。学生参加保险,在伤害事故尤其是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降低和转移学生自身承受的风险,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

3结论

3,1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学生对项目的喜好程度成正相关。在中职院校比较普及和流行的足球、篮球、羽毛球发生伤害事故的比例最大。

3.2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伤害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表皮挫伤、上下肢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因此,中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应该把这些伤害事故作为预防的重点。

3.3受伤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不熟练和热身准备不足。因此,中职院校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课上加强体育项目基本技术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避免和减少伤害事故的根本措施。

篇3: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因素的调查分析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因素的调查分析

一、前言

本项调查是由北京大学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组组织进行的。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中学生 和部分小学生家长。地区包括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邮寄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0 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68份,有效率约为56%。问卷是在初步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采用量表形式, 共分四个部分,即:一、一般情况;二、思想品德的内容;三、三好生标准;四、影响思想品德的因素。调查 结果中,第二、三部分主要用于大、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三好生评定标准的确立,本文仅就 第四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结果及分析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问卷列出了三十八种可能的因素。我们把每个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 的影响划分为:“无关”、“很小”、“较大”、“重要”、“极重要”五个等级。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包括个人的生理特质和心理特质,它是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内在因素。我们共选取了十二个变量 来代表个人特质,即:

1.身体健康状况; 2.性格是否开朗; 3.自我意识;

4.恋爱关系是否确定; 5.个人自我控制水平;6.是否理智;

7.人生态度; 8.自我要求的高低; 9.心理承受能力;

10.个人修养; 11.个人经历; 12.思维方式。

从大学生的回答来看,除第一、第二和第四项以外,其他各项的众值都集中在“重要”这一等级上,而且 ,第七项的众值所在的等级更高,认为人生态度与思想品德有“极重要”的关系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 (1440)的41.45%。中学生的回答与此基本相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特质尤其是个人心理特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影响在大、中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认 同。我们认为,如果说思想品德属于上层建筑,客观环境条件是其存在的基础的话,那么个人的心理特质就是 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层建筑。外界条件总是先作用于这个中层建筑,引起个人特质的各个方面发生或大或小的变 化。用哲学上的语言来说,就是个人心理特质先发生量变,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质的飞跃,这 质的飞跃就是思想品德整体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在现实生活中,中层建筑建设的目标,概括地讲就是修身,即按照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培养学生自尊、自爱 、自立、自强的精神,以达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当个人特质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整合时,作为上层建筑的 思想品德也就自然而然的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个人特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慢慢形 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外界条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心理因素。

(二)家庭

家庭对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第二是家庭的整体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重要的首属群体,大中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发生长期的面对面的互动,因此家 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很大的。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种看法,即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与子女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但从 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父母职业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关系在“较大”以上(包括较大 )等级的人数仅占52.14%,认为父母文化程度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关系在“较大”以上等级的人数占55.79%;在 被调查的中学生中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47.38%和55.40%。而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道德 水平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在“较大”以上等级的达86.70%,被调查的中学生中也有85.63%。上述统计数据表 明,从学生本身的感受出发,父母的道德水平对下一代思想品德的影响远远大于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这两个 因素,这与社会上流行的看法出现了分歧。我们认为,虽然这三种因素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关,但关系的远近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更直接,而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对直 接的影响感觉也最强,所以出现了上述的结果。但这并不能否认前两种因素的所起的作用,更不能由此下结论 说后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前者,因为职业和文化程度与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

世界很小,象个家庭:而家庭虽小,却象个世界。因为学生思想品德是在这里启蒙的,所以研究家庭整体 是怎样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都认为前面所列 的三种影响因素中,家庭关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最小。我们认为家庭关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固然 重要,但是就全国来说,毕竟破裂的家庭和有问题的家庭只是一小部分,在大多数家庭中,这个因素都处于正 常运转状态中。但家庭生活和家庭社会交往的情况却是千差万别,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都有很大影响。家庭 的社会交往主要是父母的社会交往,不过他的最大特点是在家庭之间进行,所以作为子女的大、中学生有机会 参加到这种交往中去。交往过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可以在父母与他人互 动中集中地观察到父母的言行,并自觉不自觉地学习、模仿父母的为人处事方式;(2)通常,在家庭社会交往的 过程中,大、中学生不仅是旁观者,而且是积极参与者。所以,家庭社会交往也为大、中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他 人,特别是与成年人互动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发展出完整的自我意识。家庭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多 个方面,它对学生思想品德起作用的主要是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它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包 括精神和感情方面。高质量的家庭生活是三方面的整合状态,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可以得到物质、感情和文 化等的全面满足,从而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

这里的教育包括学龄前教育和学校教育两部分。思想品德有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思 想品德社会化。一般认为,思想品德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学校教育具有正规、系统的特点,它不仅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基本理论的灌输,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培养思想品德的各种训练。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 大学生中有62.92%的'人认为学龄前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在“较大”以上等级,而有89.30%的人这样看待 学校教育;被调查中学生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分别为66.78%和93.12%。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大、中学生都对 教育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我们还发现,中学生比大学生更看重教育的作用。这与大、中学生所处 的年龄段及社会阅历有关,中学生年龄稍小,正处于接受养成教育的阶段,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与 学校的精心培养相关,而大学生已经基本上走过了这个历程,他们处于由学校生涯向社会生活过渡的阶段,随 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所受的影响来自更多个方面,在学校教育因素的基础上,社 会的因素显著增加。所以大学生虽然一方面对学校教育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同时又加进了各种因素的权衡比 较,表现出了与中学生的一点差异。

(四)社会心理因素

当代大、中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究故态,他们时刻受着各种大、小气候 的影响。这种种大、小气候主要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为了清楚起见,我们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有影响的社会心 理因素分成二大类来分析。

1.大众传媒和舆论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每天都沐浴在信息之雨中。大量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和舆论来传播 的,因此大众传媒和舆论已经成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下面我们通过下表来看看大、中学生是如何 评价大众传媒和舆论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影响。

无关 很小 较大 重要 极重要大众传媒 大 4.28% 13.83% 32.09% 36.37% 13.42%

中 5.70% 10.06% 26.46% 30.72% 27.07% 舆论 大 5.92% 16.47% 34.84% 31.52% 11.26%

中 8.34% 14.19% 27.72% 30.37% 19.38%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众传媒和舆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大、中学生的反映 稍有不同,大学生认为大众传媒与思想品德的关系在“较大”以上等级的人数略少于中学生。我们认为,这与 大、中学生各自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有关。一般来说,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眼界的逐渐开阔,大学 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比在中学时有所增强,就对大众传媒和舆论的态度来说,他们已经能够对纷纭的信 息进行选择,并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而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待发展的。

2.各种风气的影响

从大的方面来讲,大、中学生首先受着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中学生都认为社会风气 对学生思想品德有很重要的影响。过去有人说校园是一座象牙塔,但信息时代的象牙塔即是八面来风,社会风 气、社会潮流一阵阵地涌向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他们去看、去听、去比较、去鉴别、去模仿或摒弃,这个过 程就是在社会风气吹动下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学生们虽然身在校园,但是眼睛却已经开始密切关注着社 会,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为参照物来调整自己的品行,看看校园的四季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中学生对于班风和校风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大学生大部分人把班风放在作用“较 大”这一等级上,而中学生则把它放在“重要”和“极重要”这两个等级上。可以看出,中学生比大学生对班 风的依赖性更大。这是由于大、中学生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等等大部 分活动都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班级这个环境中度过,因此班级是他们的主 要的活动空间,班风对他们当然很重要。大学生则不同,他们除了上课以外,就很少有同班的活动了。他们基 本上没有一年如一日的固定的一个教室,通常一起上课的同学交往也不频繁,他们的生活空间很广,交往的对 象也不仅仅固定在班里。所以班风对他们来说就比不上对中学生重要。

至于校风,中学生也比大学生看得更重。我们认为,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良好的校 风对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就如同适宜的水温条件对于正在萌芽的种子一样重要,而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已有一个雏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都有所提高。因此大学生虽然也 认为校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很重要,但他们对校风的依存性已明显低于中学生。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来自同龄群体,同龄群体包括同龄朋友和同学。美国心理学家阿希通过实验得出这 样的结论:一旦个体处于群体之中时,就与该群体融为一体了。当他独自一人时,他可以以一种十分冷静和明 朗的态度看待某一事物,但是,一旦置身于某一群体而且该群体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时,他就不再单独地依赖自 己的判断看待事物了。实践也证明,从众行为大量存在,尤其是朋友圈或其他同龄群体里,群体取向的压力是 相当明显的,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孤立于群体而独行。

3.惩罚与奖励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惩罚与奖励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当人们受到惩罚时,往往会消 沉;而当人们受到表扬时,则会振奋。大学生中认为惩罚和奖励与人的情绪关系在“较大”以上等级的比例分 别为49.97%和50.88%;中学生的回答是53.11%和58.35%。

虽然奖惩最初只是对人们的情绪发生影响,但是连续的奖励或惩罚,就会给学生贴上一个标签,加强他们 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活动,从而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 在对学生实行奖励或惩罚时都要慎重,尽量减少或避免不恰当的奖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结论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工作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要 靠学校的努力,也要靠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无论哪一个部分的薄弱都会给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障碍。这次调查 我们收集了大、中学生的大量反馈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制定和实施 好德育工作的方案:

1.制定和实施好家庭德育工作的方案。

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对家庭因素的影响在较高的等级上给予认同。

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它的内容随着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而不同,而且各个阶段的教育之间又是环 环相扣的。其中学龄前家庭教育是家教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例外。父母只有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期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到真、善、美的硕果。当然播 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尤其是选择良种,选择适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良种更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但有 一点规律还是应当遵循的,正如种子虽然很小,而果实却很多很大的道理一样,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品德教育应 该从最基本的品质开始培养,比如礼貌待人、诚实友爱、尊敬师长等等。这些品质看似很细小平常,实际上他 们蕴含着丰富的真、善、美的基因,而且这些最基本的品质在儿童的成长中应当不断地得到强化。一旦这些品 质内化在他们的心田里,只要以后的教育得力、适当,真、善、美的内含就会不断地扩展、升华,由爱身边的 人到爱社会上的人到爱国、爱社会主义;由懂礼貌到懂公德到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等等。

上面我们特别强调了学龄前的家庭教育,因为这种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起着启蒙的作用,相对于 以后各阶段的家庭教育来说,这种教育是一个基础,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这里绝不是把家庭教 育的含义仅限于学龄前阶段,其实真、善、美的升华也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不过教育的方式和 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说,制定和实施好家庭德育工作的方案是培养下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首要一环。

2.制定和实施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案。

家庭教育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采用细水长流的方式由父母进行的启蒙教育,它的作用固然不容忽视,但 是学校教育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显得更有优势。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培养四化建 设的有用人才;而且学校教育有专业的老师,科学的教材并在学校这个专门的环境中集中、系统的进行,因此 更具有科学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有新的要求,品德教育必须适

[1] [2] 下一页

应这种社 会变迁的需求,学校与家庭比,对社会需求的反应更灵敏,而且也能更及时地把握方向,更新内容,紧紧跟上 时代的脉搏。

虽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外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明显起来,但没有证据表明学校教育已失 去了德育教育主渠道和主战场的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教育的基地,如果说现在有一些现象仿佛是 社会影响的作用大于学校的影响,这也只能说明学校教育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校教育还应该加强, 而不能削弱。

3.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方式既不是言传也不是身教,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在无形无声地起作用,每个人都受 到社会风气的濡染,但结果却并不相同。

相对于家庭和校园来说,社会属于外面的世界,但内外世界之间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如果社会风气好,它将有助于巩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成果,而学生思想品德整体上过硬,也会推动社会风气 更上一层楼。相反若社会风气与教育的方向背离太远,就可能削弱教育的力量,不利于学生形成和强化真、善 、美的品德,当然也不利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做好学 生德育工作的一大保障。

上一页  [1] [2]

篇4: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因素的调查分析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因素的调查分析

一、前言

本项调查是由北京大学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组组织进行的。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中学生 和部分小学生家长。地区包括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邮寄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0 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68份,有效率约为56%。问卷是在初步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采用量表形式, 共分四个部分,即:一、一般情况;二、思想品德的内容;三、三好生标准;四、影响思想品德的因素。调查 结果中,第二、三部分主要用于大、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三好生评定标准的确立,本文仅就 第四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结果及分析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问卷列出了三十八种可能的因素。我们把每个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 的影响划分为:“无关”、“很小”、“较大”、“重要”、“极重要”五个等级。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包括个人的生理特质和心理特质,它是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内在因素。我们共选取了十二个变量 来代表个人特质,即:

1.身体健康状况; 2.性格是否开朗; 3.自我意识;

4.恋爱关系是否确定; 5.个人自我控制水平;6.是否理智;

7.人生态度; 8.自我要求的高低; 9.心理承受能力;

10.个人修养; 11.个人经历; 12.思维方式。

从大学生的回答来看,除第一、第二和第四项以外,其他各项的众值都集中在“重要”这一等级上,而且 ,第七项的众值所在的等级更高,认为人生态度与思想品德有“极重要”的关系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 (1440)的41.45%。中学生的回答与此基本相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特质尤其是个人心理特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影响在大、中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认 同。我们认为,如果说思想品德属于上层建筑,客观环境条件是其存在的基础的话,那么个人的心理特质就是 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层建筑。外界条件总是先作用于这个中层建筑,引起个人特质的各个方面发生或大或小的变 化。用哲学上的语言来说,就是个人心理特质先发生量变,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质的飞跃,这 质的飞跃就是思想品德整体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在现实生活中,中层建筑建设的目标,概括地讲就是修身,即按照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培养学生自尊、自爱 、自立、自强的精神,以达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当个人特质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整合时,作为上层建筑的 思想品德也就自然而然的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个人特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慢慢形 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外界条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心理因素。

(二)家庭

家庭对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第二是家庭的整体的影响。

[1] [2] [3] [4] [5]

篇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着重调查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动机与规律。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校动机兴趣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成形式,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本文着重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探索一系列措施,为在高校普及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普通高校男女大学生2000人,进行了问卷测评,有效回收率94.5%。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座谈法和基本常规统计法。

2.测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

2.1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一种内在力理:

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的调查来看,男生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占46.19%)强壮体格(占14.93%),发展个性,寻求心理平衡(占11.92%)。女性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丰富生活情趣(占18.26%),健美体型(占16.35),发展个性,寻求心理衡(占11.41%),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2.2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兴趣分析与研究

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来看,男生排列前三位项目是蓝球(27.8%),足球和健身运动(18.4%),排球(12.1%),合计占58.3%,女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形体健美(31.4%),蓝球球(14.5%),中长跑(13.8%),合计占59.7%,这表明男女生体育兴趣的稳定趋于明显集中,女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男生。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大都选择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内容。

篇6: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论文

从一个学期三次随机抽样(见表2)得出,一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出勤率最高,其次是二年级、三年级,出勤率最低的是四年级,其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新的体育学习环境、内容、手段和要求等各方面处于了解好奇之中,比如,对完成大学体育必修课程没有把握,担心体育“达标”是否能通过等,所以参加与频数呈最高状态。二年级学生相对于处于稳定阶段。三年级学生则由于结束了两年的系统体育教学之后,无任何督促与压力,所以出勤率明显下降,四年级学生由于专业课程负担较重每学期有一半时间要下到附属医院实习,故参加体育活动受到时间限制,出勤率最低。

3、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超味性,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1)首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为此,我们确定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田径(含达标)为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2)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的编写中,要兼顾到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趋向于健身健美运动和娱乐性运动的特点。选编一些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对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娱乐性运动,学校体育教研室应协同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组织一些这类活动和竞赛。

(3)在抓课外活动同时,结合达标项目举行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对早操,院代表队训练进行齐抓共管,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我院达标率自90年至今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优秀率达35%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省达标优秀单位。在早操、课外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89年至94年被省教发,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4.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和动机富有明显的社会性,更服从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生活的职业志向和抱负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

(2)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在早操,课外活动起核心作用,加强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工作。

(3)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4)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在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5)学校体育的改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随着体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经济、生活的改变和变化,终生体育之思想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是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将成为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课堂90分钟完成不了的任务以及学校各种任务将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和完成。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2《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增刊

3《浙江体育科技》1993.6

体育活动调查研究论文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论文

体育游戏与高校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浅析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

高校女生游泳教学研究论文

体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运行

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论文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精选6篇)】相关文章: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论文2023-11-27

高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现状调查分析2022-05-06

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论文2022-10-24

试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应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论文2024-04-30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对策研究论文2024-01-12

阳光体育对学生有何影响的论文2023-09-19

大学生阳光体育研究论文2023-09-02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论文2023-04-08

关于班级读书情况调查报告2023-05-08

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2022-10-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