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时间:2023-01-13 07:52: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共11篇)由网友“收起小桌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从李渔说开去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篇1: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文友画轩窗有一女友叫雪小禅的写了怀念李渔的文字《闲情寄一生》,文章的结尾写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出来了,风吹起我的短发,我闻着厨房里散发出来的栗子味儿的蛋糕香,还有刚刚上市的秋螃蟹,小心剥了一个,按照李渔说的方法吃起来,一边吃一边想李渔。能遇上这么好玩的男人,真好。”

我读了,我告诉画轩窗说,“你朋友写得真好,向她致意。”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明末清初,社会**,一个文人,仕途阻隔,功名无望,大隐隐于市,便把心绪放在了闲情逸趣上,修一小院题为“芥子园”,印自己的书《闲情偶寄》。他汇编的一本《芥子园画谱》流传于世,成为后来学画人的习本。李渔从山西收留十三岁的乔姬,从甘肃获赠十三岁的王姬,教其昆曲,组成私家戏班,“纷纷儿女共乘车”,“数年游燕适楚”,游走官宦人家去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写的剧目《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一时名声大噪,“北里南曲之中,无不知李十郎者。”一不小心,弄成了“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的莎士比亚”,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李渔的名声多在于他懂女人,他欣赏女人,他一生养乐女组戏班纳妻妾,妻妾成群,写女人叹女人歌颂女人,女人为之掩卷垂泪。

李渔的一本闲书《闲情偶寄》,除戏曲、居室、器玩、种植、饮食、养生之外,作者李渔花了大量篇幅来描述他对于女性的姿态、妆容、服饰、技艺等的看法。读之,我惊讶于他在女人身上作的功夫。说到女人的肌肤,李渔着重强调:要白,要白,要白。谈到美人的态度,李渔认为有媚态才能称为尤物,他说,“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姿色,便可抵过六七分”。

在《闲情偶寄》有一节谈到美人下棋,李渔写道,男女对坐,静极思动,美人“纤指拈棋,踌躇不下”的画面就足以让人“尽勾消魂”了呢,男子万不可有心求胜使得美人难堪,这样“恐天地间无此忍人也”。输他一局又何妨,讨美人欢喜。

在雪小禅《闲情寄一生》中也提到:《闲情偶寄》中,李渔这样写:“金屋不可设,药栏花榭则断断应有。”李渔说?:“富贵之家如得美人,园内应遍植名花,她可晨起簪花,随心插戴。”——这是怎样的风情?

李渔他不无得意说“不止为风雅功臣,亦可谓红裙知己。”

难怪当时“有一芜湖女子,非李笠翁书不读,去世之前和丈夫说?:‘冀得李子片语,死当瞑目。’她丈夫身怀其遗像找到李渔,为妻‘涕泣索赞’。李渔潸然,自以为此生足矣。”比如,如今的读过他雪小禅也说:“能遇上这么好玩的男人,真好。”

岂不知,如此,是有过心酸的背景的,记得李渔赴京赶考却遇李自成杀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仓惶辞庙在煤山上了吊。随后,满人的铁蹄踏入了江南。国破家亡,读书人仰天长叹。记得,这年的清明节,他在祭扫先慈墓时,想起父母对自己科举功名的期望,百感交集,内心愧疚,长歌当哭:“三迁有教亲何愧,一命无荣子不才。人泪桃花都是血,纸钱心事共成灰。”

人生难料,也应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了。其实,挺好,中华少了一位碌碌的官员,却多了一名把日子过成了“戏剧”的人。李渔,他是幸运的。成功总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李渔不向命运低头,他成功了。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笠翁对韵》,我们还在用。虽然,他写的《肉蒲团》仍是被禁的。

其实,我感兴趣的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李渔对我们的启迪太多了。

梁启超说过人生最要紧,是活得有趣:“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如何活出自己来,真得很重要。

那个时代,有趣的还有那个沈复,沈三白。他作《浮生六记》,看看卷目,《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就知道多么有趣了。他写他和他的爱妻芸的情感游乐衣食寻常。用笔静水深流、润雨无声,却愁肠百转,性灵摇荡。纪实,却如春梦无痕。

于此,我白话录之一二,可见其性情和情趣。不要嫌我啰嗦,我也是实在太喜欢沈复的《浮生六记》了。

比如这段:当夜送亲戚到城外,回来时已经三更。我肚子饿,想找吃的。老婢女给我枣脯吃,我嫌太甜了,芸便暗地里牵我的袖子。我跟她到房间里,见她藏着暖粥和小菜呢。我欣然举箸,正待吃时,忽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嚷嚷:“淑妹快来!”芸急忙关门,应道:“我累了!要睡了!”玉衡已经挤将进来,见我正要吃粥,便笑睨着芸说:“刚才我要粥,你说吃完了;却藏粥在这里,专门招待你夫婿吗?”

比如:正月廿二日洞房花烛之夜,我看她瘦怯身材依然如旧,红盖头已经揭去,我俩四目相视,嫣然一笑。喝过合卺酒之后,我俩并肩而坐,共进喜宴。这时我偷偷地在桌子下握着她的手腕,只觉得她手指温暖尖细,皮肤润滑而细腻,顿时心里不禁怦怦跳动起来。我让她吃东西,适逢斋期已经数年了。暗中计算吃斋之初,正是我出痘时,因此我笑着对她说:“如今我皮肤光洁,并无忧虑,淑姐可以从此开戒了吧?”芸微笑着眨了眨眼,点了点头。

如:随嫁婆娘在旁催我们睡觉,我便让她关门先走,自己和芸并肩调笑,仿佛密友重逢。伸手探她的心口,也是怦然不止,于是俯到她耳边问:“姐姐的心跳,怎么如此,像舂米似的?”芸回眸微笑。我只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便将芸拥入帷帐,缠绵怜爱,不知东方之既白。再如:芸爱用麻油加少许白糖拌腐乳吃,也很鲜美;拿卤瓜捣烂用来拌腐乳,起名叫“双鲜酱”,味道异样美好。我说:“这些东西,开始讨厌,后来却爱上吃了,想来真是不可理解啊。”芸道:“这好比情之所钟,虽然人家丑,你还是不嫌弃了。”

……

用林语堂的话讲沈复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绝美情书。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林语堂论及《浮生六记》时说“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有情之人最有趣,有趣之人方有情。李渔如是,沈复也如是。

那时,有趣之人还有一位,我也喜欢,就是筑“随园”作《随园食单》的乾隆朝才子袁枚。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当然,他和前两位不同,袁玫有做官的北京,兜里是有着大把大把的银子。

袁枚为求得食谱,他不惜屈躬。一次,某位姓蒋的朋友请他吃了道色泽美观、味道不俗的`豆腐。袁枚当即索要食谱,蒋不予。袁枚表示愿重金买下,蒋仍不予。袁枚急了,当场鞠了三个躬。蒋见状大笑:“子才(袁枚字)不曾折腰事权贵,而今却折腰为豆腐!”言毕,赠予了这豆腐的做法。《随园食单》记载了326种南北菜肴饭点。

他说,吃饭第一,读书第二。他说:“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人说他是天下第一吃货。

袁枚爱书,藏书四十余万卷,是中国历史上除刘承干以外的第二大私人藏书家。他却有一番独到见解:书非借不能读也。

后来,他把他的藏书大部散尽了。

千年前,生发了“莼鲈之思”的张翰,感叹:“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然后辞官。千年后,袁枚感叹:“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他也辞官,去追求想过的生活。恣意人生,却活得滋润。

袁枚做官,为此,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袁枚亦作一副对联答之:“不做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我又想起前文的李渔,李渔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

袁枚贪爱女人,曾遭世人谴责,遭世人不耻。不过,我还是想为他“洗地”,替他辩解几句。

明清两代极重妇女的守节,更是把女性的恪守妇德作为道德高尚的标志来大加倡导,将无私献身于贞操与守节的妇女视为女性楷模。清人撰《明史列女传》时,收集到的贞烈女子不下万人,成书时择其最突出者也有308人,其中以“烈妇”言,有丈夫死而随之殉烈的,有丈夫不肖而殉死节烈的,还有丈夫未死而先行殉烈的。对此,袁枚痛心疾首,他极力反对把贞操当做衡量女子贞洁的唯一标准,并指出本性好才是最重要的。他在《小仓山房尺牍》卷三《与书巢》一文中更是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札中不娶处子一语,殊得老子不为天下先之戒。以为非处子则不贞耶?不知豫让遇知伯,便成烈士;文君嫁相如,便矢白头。责报于人,先自问施之者如何耳。以为非处子则不洁耶?不知八珍具而厨者先尝,大厦成而匠人先住。嫠也何害,洵知言者。”

其中“责报于人,先自问施之者如何耳”一句,只有他敢说。

李渔、沈复、袁枚这些人都不羁得极有些个性。性情中人啊,如今,这般的人难觅了。

昨日里我的小外孙麦稻还在背诵袁枚的《苔》呢: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4。26

篇2:从“美说开去

从   “美”  说   开   去<?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与 学 生 探 讨 作 文 之 开 头

 

 

前不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话题作文,题目是“美”。经过简单的讲解,学生们开始埋头写作。我想,经过多次的写作技能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够写出精美的文章。怀着期待的心情批改了学生的作文后,我的心情跌到了低谷:很多作文的开头大同小异,即美有很多种,但综合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外表美,一种是心灵美……

到学生中了解,有的说,作文最重要的是主题和结构,开头差点无所谓。有的说,万事开头难,写作文就是开头难写。有的说,开头是很重要,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开头,就只能马虎了事。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我利用作文课开展了“怎样才能写出好开头”的讨论。

 

 导     语:

雄鹰,拥有矫健的双翼,才能傲视万物;骏马,拥有强健的四肢,才能驰骋原野;同样,作文,拥有美好的开头,才能吸引读者。同学们,你认为怎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呢?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开始发言。)

学生一:我认为,开头应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渲染气氛,才能吸引人。

学生二:我认为不一定要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与主题密切联系,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三:我觉得开头与作文一样,应该具有真情实感,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往下读,就是好的开头。

学生四:老师不是常说:“作文应该新颖,有创意,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吗?所以,开头也应该要新。

……

老师:同学们踊跃的发言,说明大家都具有判断好开头的标准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好的开头,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写作经历,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择其要点板书在黑板上。

(同学们纷纷翻阅着自己的作文,开始思考并发言。)

学生一:我曾在写《责任》时,写了这样的开头: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便得到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便得小的快乐。”

老师批注了“开头好!”我认为这个开头好在引用了梁启超的名言,并恰到好处的突出了“责任”这个主题。所以,依我看来,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头方法。

板书:方法一,引用名人名言

 

学生二:我认为,开头要引人注意,必须要设置悬念,就象电视剧一样,总是到精彩的时候戛然而止。例如,在我写随笔《门的自述》时,这样开头:

“劈哩啪啪……”又是一阵拳打脚踢,我疼痛难忍,遍体鳞伤。已全身上下,体无完肤。可那几位“武术家”还是不放过我,把我当成他们练武的靶子,出气的筒子,唉……“

看了这样的开头,能不继续往下看吗?

板书:方法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学生三:开头要好,写景重要。描写环境,渲染气氛,让读者首先感受到人物或喜或悲的心情,往往会产生共鸣,不被吸引也不行!在构思《独处》一文时,为了渲染孤寂的心情,我写下了这样的开头:

夏日午后,我爬上城市的高空,将自己悬挂,脚下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头顶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有风吹过……

板书:方法三,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学生四: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开头,如在写《生机》时,为了表现春寒料峭之时生命的萌发,我欲扬先抑,宕开一笔:

春雨绵绵,我独自坐在窗前,眼望着眼前的一幕情景发呆——

残冬依然末去,光秃秃的树木,光秃秃的大地,什么都是光秃秃的,什么都还在沉睡中,一点儿春的气息也没有……

从反面烘托生命之喜悦,生命之可贵!

板书:方法四,欲扬先抑,烘托主题

 

    学生五:神话故事历来受到大家的欢迎,我们写作文时,不妨也借鉴一下这种形式,会让人耳目一新。如我在写《亲情》一文时,是这样开头的:

有两个天使,一个叫亲,一个叫情,他们彼此相爱,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他们屡次遭到天庭的阻挠。在无奈之下,两个有情人便含着微笑,化作一滴泪,降落到人间。从此,人间便有了亲情。

我想,这个凄美的故事一定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的。

板书:方法五,大胆想象,推陈出新

……

教师总结:同学们,美好的开头如丝丝春雨,润物无声;如出墙红杏,令人惊喜万分;如通幽曲径,让人欲罢不能。写好开头,好比农夫种下的第一株禾苗,蕴含着希望;好比画家涂上的第一抹色彩,饱含激情。酝酿开头,既可以和名家对语,又可以展开想象;既可以抒写性灵,又可以托物言志……写无定法,希望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文!

一次与学生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研讨,大家有了新的认识。当我再次翻阅学生经过修改的“美”文时,真令我心中窃喜。不妨一起来欣赏一下:

(一)

清晨,风噗噜噗噜的吹着,吹红了太阳公公的脸,吹靓了白云姑娘的纱裙,人们笑意盈盈,写满快乐。雨过天晴,一切显得生意盎然……

(二)

又是风起。

碧蓝的大海伴着风在我眼前,如同展开一张宽大的蓝色丝绸,闪着丝般光泽,翻滚着,摇曳着。

曾几何时,有一个女孩,伴我一起在这里听风……

 

(三)

我爱湛蓝的天空,我爱沁人的花香,我爱潺潺的流水,我爱绚丽的彩虹……你也喜欢这自然界的奇丽景色吗?就和我一起去寻找美丽吧!

(四)

我想编织美好的未来,用知识与智慧为线,用坚持与努力为针,用精明的头脑为色,我将勇于实践,开拓人生,我将百折不挠,打造似锦前程。

篇3:从“狼狈为奸”说开去

从“狼狈为奸”说开去

从“狼狈为奸”说开去

甘肃省临泽县新华中学 九年级(4)班 魏克花

“狼狈为奸”这一成语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狼和狈各有长短,于是它们便勾结在一起,到处去做坏事。自古至今,人们都对它们十分痛恨,并以此成语来比喻坏人们互相勾结去做坏事。但是我认为狼和狈的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首先,狼和狈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懂得只有和对方合作才能捕获到猎物,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是我们呢?却很少能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利用自己的优点和弥补自己的缺点。不仅如此,还有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持一己之见,不愿与别人一同合作,这样的'人,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

其次,狼和狈发现它们的合作十分有益于自己的生存时,便能精诚合作,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一点,也是我们不及的。在生活中,一些人的合作便不是那么美好了,他们往往在一点小小利益的诱惑下便背叛了所谓的友谊。倘若狼和狈在取得食物后便争争抢抢,彼此互不信任,恐怕他们也早成了人们的下酒菜了。

智慧的火花往往源于思维的碰撞,学习狼和狈的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与别人思维的碰撞中,智慧便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出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会合作不会交流的人犹如一滩死水。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去接纳别人,同时也将自己的清流注向他人,让自己成为一渠活水,成为一个智者!

指导老师:李占强

评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谋求生存与发展,我们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你能够逆向思维,将人们自古以来看作贬意的“狼狈为奸”一词,正名为合作的代名词,实在是独具慧眼。

篇4: 从“医不自医”说开去的散文

从“医不自医”说开去的散文

朋友的表哥病逝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难以置信。须知他的表哥是一位医术极为高明的中医大夫,自己开的门诊里挂满了各地患者康复后敬送的锦旗,据说感谢信都多的没地方张贴。

我也目睹过他的行医过程,往往婉拒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诉说,他只是眯着眼睛,分左右手依次把脉,然后款款讲出病状,患病时间长短,病人还有哪些不良表现,每每说得患者和家属连连点头,然后他再做详细检查,开方抓药,也往往价格低廉而疗效上佳,我对此极为叹服!不料对病人能“药到病除”的他,这次为自己医治反而弄得“马失前蹄”,误了自己性命。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医不自医!”电视剧《大宅门》和《太极张三丰》里也有过这样的'话。

最近朋友圈里搞教育的朋友诉苦,说自己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可教不好自己孩子,对此他痛苦的不知所措,大家纷纷感慨,难道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终身行善的基督教徒,临死的时候,得到了上帝的垂青,有了一次面见上帝的机会,他好奇天堂和地狱到底有什么不同,上帝便安排使者带他去参观,先带他去地狱,经过一条漆黑的通道,进到一间大房子,只见一堆人围在一口大锅旁,锅里是美味的汤,每人手里一把汤勺,汤勺手柄太长了,没法喂到自己嘴里,所有人都愤愤不平,各种诅咒与谩骂,是啊,美味就在眼前可偏偏吃不到嘴里,太残忍了;使者又带他参观天堂,还是一间大房子,也是一口大锅,每人也是一把汤勺,汤勺手柄也很长,可是他看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说有笑,喜气洋洋,原来天堂里的人都把自己手里汤勺的美味送到对方口里。嗯,不自私的人,甘于付出的人都会得到别人的回报,大家相互帮助,就是生活在天堂里了。可故事也在告诫人们:不要一味自负,该交给别人的事情还得交给别人,只靠自己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木桶理论已死亡”,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往我们惯于相信“能者无所不能”,并惯于信奉“万事不求人”。可实际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单打独斗”再也成不了气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已成为全球化趋势。

所以我们普通人也要放开胸怀,把该交给别人的事情放心地大胆地交给别人去做,大家都相互信任,都以诚为本,那么我们都是赢家!

篇5:从七夕说开去作文

从七夕说开去作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每年的节日变得越来越多,而泊来品占据了大多数: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甚至愚人节、复活节等等,都载入了中国人的日历中。而传统的中国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从近几年开始,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程。

如果说2月14日是情人节,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3月8日是妇女节,8月3人是男人节这两个说法有些可笑的话,那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农历七月初七,却是理应被大家所重视的,如同端午节和重阳节一样,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代表着中华民族50年历史的积淀。

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翻翻报章媒体,也纷纷举行了各式各样的所谓“相亲”“恋爱”活动,期待着单身男女能够在这一天得到缘份的降临。

正所谓:七夕时节忆往昔,眷属难成甚可惜。牛郎织女会此时,我却独饮空叹息。

现实生活中,理想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某种理由,而把一段即将走向成功的爱情过程扼杀。有些看起来是门不当户不对的人,最后却能够迎来完满的结局。前几天,电视里刚播完了《转角遇到爱》。虽然我一直对这类所谓青春偶像剧不抱什么好感,但是看了这个故事,还是让我颇多感触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我要说的是:转角,真能遇到爱吗?

男主角秦朗和女主角俞心蕾,本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一对,更别说产生爱情了。但是,就是在一件接一件的事件中,两人的感情得到了稳定发展与升华。或许,这样的故事是编剧虚构出来的,其中所描述的那么多巧合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地让人惊叹。不过,秦朗的一句话还是让我记住了:人生中有许多弯角,有的时候看上去是死路,转一下,又充满了期待。

看多了国产剧的胡编乱造和港剧的悬念迭起,换种口味,也能让人感到回味无穷。我会随着秦朗和心蕾的分离而难过,也真心地为他们的最终牵手而感到高兴。我,一个平凡的人,能有这样的缘份降临吗?听人说,在七夕许愿是很灵验的。于是,又想起了秦朗给心蕾画的一幅画,在灯神前许的愿望,居然都能够实现。

篇6:从支撑说开去作文

从支撑说开去作文

古时候,一人去打仗带着父亲给的一把神剑。但他被叮嘱未胜利之前绝不可拔出。依靠这把神剑的力量,他果真所向披靡。出于好奇,他拔了剑。结果那是一把断剑,他也因此战死了。

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呢?原因是他错误地建立信念支撑。信念的支撑点不可建立在他物之上,要建立在自身之上。因为把支撑点建立在他物之上,一旦他物被毁灭,那我们也会随之灭亡。而建立在自己身上,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把信念支撑点寄托在他物之上,只是一种形式。时下,不少人为了高考榜上有名,高考前特地去求神拜佛。这种做法简直是虚无之行为,是缺乏积极主动进取的表现,更是不自信的表现。难道国足到普陀山拜两拜,再求一求菩萨,过几年就能捧个世界杯吗?很显然不能。那为什么有人竟如此迷信?其实他们只是取得了心灵上的安慰,填补了心灵的空缺而已!

把信念的支撑点根植于胸中,就如树木的生长,随着枝条的延展,根也就同时越扎越深。这才是做事情的正确态度。

毛遂是一匹千里马,但他没有翘首等待伯乐。他告诉我们,在不遇之时,千万不要寄托伯乐发现自己,而是要依靠自己,积极展示自己。

不少人抱怨如今的教育体制,期盼着体制改革。李阳和我们同时代,但他也同样获得了成功。他告诉我们,愚蠢的人等待适应的环境,聪明人适应环境。无论环境如何,只要我们把信念支撑点根植在自己身上,不靠别的,靠自己一双手,同样可以在艰苦中成才,在逆境中逢生。

因此,我们不能自我否定。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否定自己。朋友,赶紧把信念支撑点建立在自己身上,别的一切都不靠谱。

但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外物并非都不好,我们可利用、借助外物促使自己成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只要我们切记,永远靠自己,外物只可借助!

篇7:从微笑说开去作文

从微笑说开去作文

我的快乐,母亲微笑的源泉。

其实,在我生命好多个春秋里,我一直不明白微笑是何物,我清楚的,只有达老头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我曾仔细的看过,可还是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记得一年级老师就告诉我们唱那首“请把你的歌带回我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我都唱成顺口溜了。可还是不知微笑是怎么回事。

在我的印象中,记忆犹新的只有母亲慈祥的面容,嘴角微微向上噘翘,稍稍露出白净的牙,眼睛比平常小了点,眼神温柔和蔼、柔和的望着我。我想这应该就是微笑吧。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用这种面容望着我。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的一篇作文写得非常好,被老师拿来当作范文读,还经过老师的帮助在校刊上发表了,我很高兴,放学后拿着校刊跑着回家递到母亲面前,我看见母亲的眉毛慢慢舒展开去,嘴角微微向两边荡漾开去。我很高兴,我不知道这是微笑,只知道这笑让人感到开心,感到舒服。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母亲多几次这样舒服的笑,所以我努力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表扬,看母亲舒心的微笑。

然而再听话的孩子也有犯错的时候,那天放学后我没有回家,去了同学的家里。因为同学的`挽留,我就在他家过了夜,哪里知道母亲却为了找我大半夜没有睡。把我从同学家里叫回去后,我看见母亲依旧嘴角微翘,眼神里却多了几分失望和疲惫,也就是在那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微笑,我明白了母亲此时此刻露出一份微笑的不容易,我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总是以微笑面对我。我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母亲的心绪,我高兴了,快乐了,母亲便以那最好看的微笑回应着我;我苦恼了,难过了,母亲回应我的仍然是微笑,但不是舒心的笑,眼神中有着对我的关怀。

所以说,我是母亲微笑的源泉,我的快乐,带来母亲最美丽的笑。母亲的微笑,是鞭策我奋斗的动力。

篇8:从硕士油漆工说开去

从硕士油漆工说开去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苏黎杰,在北京就业连连受阻后,回到家乡河南南阳另谋生路,结果找工作又是一再受阻。最后,她竟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苏黎杰介绍,之所以学油漆工,是因为首先得让自己先生存下去,然后才能实现理想。(据3月14日《中新网》)

按照苏黎杰当油漆工是人才浪费的逻辑,那么她当公司文员、当高管秘书、当机关单位办事员,照样也可能是人才浪费,困为她的专业是环境设计。实际上,我们不能说一个高学历的毕业生,其没有找到专业对口、高薪、有前途的工作,就是人才浪费。要知道,脱离本专业、从基层打拼、一度前程茫茫,最终却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生活中已经涌现出太多太多,这就提醒我们――现代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工作者”而是培养“人”,要使学习者在学习中成长为“完善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

现在的最大问题是,为什么 还有相当多的人,总是把“高学历”和“找个好工作”等同起来,仿佛奋力学习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以后求职应聘更顺利。诚然,想找个好工作没有错,但以为拿到了名牌大学的高学历,就等于可以找到好工作的思维,却错得相当离谱。不要忘了,学校教给学生的,除专业素质,应该还有文化素质、品德素质和身心素质。苏黎杰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当油漆工解决生存问题,谁要从这里得出读书无用、她这么做不值、她以后难以脱颖而出的结论,都是浅薄而武断的。

只盯住“北大硕士当油漆工是不是人才浪费”而争议是令人失望的。现在,一边是大江南北的用工荒,一边是大学生难找工作,争议的焦点应该是教育和现实需求的脱节;一边是高校学费高到令人生惧,一边是大学毕业生起薪点在降低,争论的焦点应该是“教育”的含金量是否达标……能让大家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未来有信心,那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篇9:从 一桶水说开去(网友来稿)

从 一桶水说开去(网友来稿)

作者:高青县教研室  孙春邮箱:jyssc@sina.com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从教师传授知识特别是从量的角度讲,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现代教学论看,教师具有“一桶水”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也并不难,问题是这“桶水”是怎样的水?是一桶陈腐的旧水或是已污染的劣质水,还是一桶既有传统精华又有现代气息的活水、新水?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在《读书偶感》中说得最为明确,“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教师要使自己的“一桶水”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是开放的,流动的,有源头的,常新的。

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社会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只具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是江河,是海洋。现代学生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已不满足于教师给予的“一碗水”,不然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信息源,学生的信息源某些方面很可能超过教师,“被学生问倒”或是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学生已不足为奇。因此,教师不能再以“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而应代之以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身份处于学生之中参与教学,形象一点说,就是要求教师由侯宝林转变为崔永元。要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的让学生走向前台,充分的展现他们的.思想。教师要用“一碗水引出学生一桶水”,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桶外水”。

通过角色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这一角色的转变是一场痛苦的转变,但必须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关键,它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教师-教材-学生”的多维互动,信息的多向交流就成为必然。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区别。

新技术革命引发的“知识爆炸”,对21世纪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即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将学科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

过去注重教师的传授知识,有了“想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

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上升,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了“用教师的一碗水,引出学生一桶水”的认识;

进而,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又有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寻找桶外水”思想。

篇10: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说开去

列宁说过:“真理若再向前进一小步,就会变成错误。”讲的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恰如其分是追求的理想境界,“过”和“不及”都不好。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认识主体,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独当一面的时候,如果不相信自己,不具备十分的自信,妄自菲薄,自轻自贱,遇事不是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而是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可以想象他将贻误多少大好时机,很难想象他会成功把握一次机遇。《三国演义》中著名的“空城计”的故事,用以表现诸葛亮的沉稳自信、足智多谋和司马懿的优柔寡断、畏首畏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但丁的这样一种勇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是,如果自己看不到形势的严峻性,估摸不透事情的发展趋势,却还要妄自尊大,骄傲自满,那么等待自己的一定是一败涂地的悲惨结局!当你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的时候,当你已经钻进了牛角尖的时候,当你已经把车开掉轨的时候,当你已经把马骑到悬崖边的时候,你还在自言自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不觉得自己太可笑可悲,可叹可气了吗?还记得赵括“纸上谈兵”和马谡“痛失街亭”的故事吗?它象两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在我们中国,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象“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古今中外所有这些名言,不论起其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怎样千差万别,其内在的思想精髓实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总之,诚如塞纳克所言:“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作为新世纪的一名高中毕业生,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一名主力军,我们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充分相信自己,又虚心请教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办得尽善至美,使其锦上添花!

[1]

篇11:由激将法说开去散文

由激将法说开去散文

看三国,比较佩服司马懿的定力--面对前来挑战的蜀军,闭门不出;甚至当诸葛亮让人送来女子穿的裙子以羞辱其没有男子气时,他也照例装聋作哑,让蜀军无可奈何。这里就有“激将法”的使用。

所谓“激将法”,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当对方按兵不动时,此方便会用种种方法来让其激动,进而失去理智,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当然,这种方法对有勇无谋者或许适用,但对于久经沙场者,比如司马懿,便失去效力了。这或许便是“激将法”的最本质原理--利用了人性中易冲动的弱点。

生活中,也需要研习“激将法”,当然不是说周围充满了想让你出丑的敌人,而是我们自己常常会因鲁莽或轻狂而容易走向极端,在不合适的时间、地点,与不合适的对象产生冲突,从而乱了大谋。如果不克服自身弱点,那么,处处皆是陷阱,时时都有危机。面对一块绊倒你的石头,如果不马上绕开而是飞起一脚,石头或许毫发无损,而脚却已经痛入骨髓;遇到一个和你善意玩笑的人,如果不平静接受而是暴跳如雷,那么,失去的或许不仅仅是融洽,更多的应该是自我的`孤立。

关于激动,喜欢两句话,一句是“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一句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前者的“怒”,出于公心,发自胸襟;而后者,却只是意气争斗,局面自然显小;二者的结果也差异明显。

所以,最难对付的敌人不是一碰即跳的壮汉,而是高深莫测的胸有城府者;所以,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不是时时处处都争强好斗的人,而是能屈能伸、灵活稳重的智者。

激将法可以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周围,测试着每一个人的弱点所在、定力大小;当我们想要赤膊上阵甚至孤注一掷的时候,请多想一想我们的初衷,请问一下自己:我是不是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且真正想要得到什么。唯如此,我们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甜。

从精讲多练谈开去

从狼狈为奸说开去的作文

草色青-散文

冬日闲情作文

《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入选作品

记叙文写作方法指导

芥子的作文1000字左右

《闲情偶寄》读后感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咬文嚼字挑错误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从李渔说开去散文(共11篇)】相关文章:

穆色下的秋散文2022-09-07

课文《芙蕖》学案设计2023-10-30

《一窗如画》阅读答案2022-08-12

描写枞阳的作文2022-12-14

说诗的作文2023-06-11

笑处藏刀成语2022-12-25

散文阅读剪一窗岁月2022-05-07

高中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开头的三种方法2022-10-05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议论文如何开头2023-10-15

跟毕业有关的随笔:一点点生活 随意抒写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