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社会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通用12篇)由网友“梅江区许佳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诗词在社会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诗词在社会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诗词在社会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他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位诗人路过,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那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这便是诗歌的妙用。诗歌,以其语言精炼、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而盛行于世,我国古代大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多读诗歌,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美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这一点上,它和小学社会课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于是,我在社会课中大胆结合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诗歌进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 引入诗词 提高学生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认识主体总是带有满意的情趣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它促使学生主动认识事物。众所周知,课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书上的内容只能引起学生短暂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于是我为他们大量补充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诗词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讲《长江与黄河》一课时用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引入,并适时提问:“黄河的水真的是从天而来么,它发源于哪个省?流入哪个海?”引入《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第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入东海,并让学生迅速从社会图册中找答案,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找到后都迫不及待争相举手,这样,一个本来十分枯燥的有关地点的知识轻易就被学生掌握了。讲《江南水乡》一课时为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美景,补充白居易的《忆江南》,补充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从而让学生了解江南的特产有淡水鱼、莲蓬、莲籽。讲《春节与中秋节》时为让学生感受过春节的热烈气氛、了解习俗补充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再吟颂李白的《月下独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中秋节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体会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讲《泰山与黄山》补充杜甫为泰山而作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及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泰山及黄山的雄伟壮观,从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在讲《杭州西湖》时,为感受杭州西湖美景补充民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到苏杭,一世冤枉。”以此让学生了解苏州、杭州从古到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吟颂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以及白居易的另一首《忆江南》:“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让学生背诵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使学生体会西湖一年四季的景色都非常优美怡人,并告诉学生,西湖由此诗又得名西子湖。讲《长江三峡》时感受三峡景色让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诗歌以它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化抽象为形象的说理方式融入到社会课教学中,既可以增长学生学识,开拓眼界,积累材料,又能丰富语言,活跃思维,储备语汇,这令学生兴趣盎然,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 利用诗词 渗透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诗词不但具有内涵丰富、形象美、联想美、意境美的特点,更含有浓厚的感情、深刻的寓意,多读诗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挖掘诗词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让学生解秦始皇在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同时也讲秦的暴政,讲到荆坷刺秦王前所吟颂的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学生感受到壮士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讲《大教育(
[1] [2] [3]
篇2:[电教论文]浅谈电教在社会课中的运用
[电教论文]浅谈电教在社会课中的运用
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特别是在社会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一、利用录音、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教师可根据社会教材,结合少年儿童的这一情感特点,采用录音手段,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学习必须掌握的要点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国旗、国徽可以出示实物,向学生讲解,而理解国歌就比较难了。对歌词的内容,特别是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都感到比较陌生。教师要结合中国的近代史,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满感情地讲解。然后播放国歌的录音磁带,雄壮的歌声渲染出庄严的场面,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眼前浮现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情景,庄严的气氛感染着学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感。
二、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
投影教学形象、直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因此,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起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作用。
如教学《红军长征》一课。在组织教材第二部分教学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使学生对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和行程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对红军长征中的英勇奋战和克服千难万险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可在这一关键时刻利用电教手段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图板观察法。一般儿童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真正理解书本上没见过或没听过的有关事物知识,只有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有助于把抽象模糊的事物、概念同他头脑里的鲜明表象结合起来,在理解事实和现象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教师把“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做成图板,用红电线标出红军长征路线,革命根据地瑞金、红军长征路经过的遵义、安顺尝泸定、毛尔盖、延安等地安上小灯炮,红军每到一地,那个地方的小灯泡就亮起来。红军到了遵义教师就讲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到了泸定,就讲红军怎样飞夺泸定桥,到了毛尔盖就讲红军怎样克服困难爬雪山、过草地。原来抽象的内容就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学生理解的内容就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学生理解的深、记得牢。
2?投影观察法,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投影提供的感性表象为前提的,师生可以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红军长征已成为历史,不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现代投影教学可将客观事实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动人心魄,催人奋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崇敬英雄,憎恨敌人,在灵魂深处受到震动和教育(www.xfhttp.com-
[1] [2]
篇3:[电教论文]浅谈电教在社会课中的运用
[电教论文]浅谈电教在社会课中的运用
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特别是在社会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一、利用录音、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教师可根据社会教材,结合少年儿童的这一情感特点,采用录音手段,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学习必须掌握的要点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国旗、国徽可以出示实物,向学生讲解,而理解国歌就比较难了。对歌词的内容,特别是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都感到比较陌生。教师要结合中国的近代史,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满感情地讲解。然后播放国歌的录音磁带,雄壮的歌声渲染出庄严的场面,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眼前浮现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情景,庄严的气氛感染着学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感。
二、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
投影教学形象、直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因此,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起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作用。
如教学《红军长征》一课。在组织教材第二部分教学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使学生对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和行程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对红军长征中的英勇奋战和克服千难万险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可在这一关键时刻利用电教手段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图板观察法。一般儿童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真正理解书本上没见过或没听过的有关事物知识,只有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有助于把抽象模糊的事物、概念同他头脑里的鲜明表象结合起来,在理解事实和现象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教师把“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做成图板,用红电线标出红军长征路线,革命根据地瑞金、红军长征路经过的遵义、安顺尝泸定、毛尔盖、延安等地安上小灯炮,红军每到一地,那个地方的小灯泡就亮起来。红军到了遵义教师就讲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到了泸定,就讲红军怎样飞夺泸定桥,到了毛尔盖就讲红军怎样克服困难爬雪山、过草地。原来抽象的内容就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学生理解的内容就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学生理解的深、记得牢。
2?投影观察法,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投影提供的感性表象为前提的,师生可以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红军长征已成为历史,不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现代投影教学可将客观事实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动人心魄,催人奋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崇敬英雄,憎恨敌人,在灵魂深处受到震动和教育。
红军长征到了泸定,教师就运用幻灯投影进行模拟性的演示,再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配有教师激动人心的讲解,让学生边观察、边体会,加深理解泸定桥的险恶、敌人凶狠,红军的英勇。红军长征到了毛尔盖,教师借助幻灯投影讲解,让学生亲眼目睹,真切地体会,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经历的千难万险,战胜和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图板、投影相结合,形象、直观逼真,学生入景入情,感情交融,英勇无畏的红军形象矗立在学生的心中。他们真心理解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勇往直前的军队。没有这支军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不需教师费很多口舌迎刃而解了。
三、利用录像、声画并茂、突破难点
录像片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文课文要求: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十月一日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不借助电教手段,很难达到这课的教育目的。教学时通过录像片把开国大典的盛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边听着充满感情,激动人心的.解说,一边观看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雄壮的国歌响彻天空,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威武的阅兵式,沸腾的人群,激动的笑脸。这种融洽的声音画面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所引起的效果,是别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它大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如亲临其境,亲体其情,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马上激发了学生们求知的欲望。稳定持久,开国大典的盛况牢牢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印在心里。
总之,在社会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篇4:多媒体在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语文论文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教育现代化的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动态的音、形、画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促使学生理解和感染。培养学生的思维形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运用媒体,吸引参与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投影将教材中富有说服力的数据、图表展现在学生面前和实际操作等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如教学《我国的资源》,就是利用投影将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来启发、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说明我国人多地少,让学生认识到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在教学《我国的人口》一课时,运用图表比较法,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图例再现在屏幕上,以1995年为例,世界总人口57亿,中国为12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让学生懂得地球上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接着运用实际操作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做一做”,让学生计算出上一节社会课的40分钟里,我国就出生了1800人,由此使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此外,要教育学生利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国情,既看到有利条件,也要看到不利因素。例如,既要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的一面,更要了解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造成负担的一面。使学生懂得人口增长过快,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延缓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巧用媒体,激励参与
1、加强课外活动
小学社会课必须面向社会,依靠社会,接触社会。教学中开展有益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加强课外活动,寓教育与活动之中,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让学生通过参加有关社会活动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个性发展。如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我鼓励学生人人参加,收集食品包装袋、瓶。活动一开展,学生忙开了,有的跑商店,有的穿梭在自选商场,有的向亲戚朋友、邻居索要吃过的包装袋、瓶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袋、瓶应有尽有。课堂上我随即抽出几个同学同样的包装袋,问:你的食品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袋?学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同样的食品,价钱各异。当即我结合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几道问题让同学们讨论:问:去商店买东西为什么要货比三家?应该怎样买东西?请你谈谈买东西有什么诀窍。问题一提出,学生像炸开的爆米花,发言非常踊跃,各抒己见。从商品的.价格谈到商品的质量,从商品的质量谈到商品的包装。在老师总结提示下,学生懂得食品包装袋上应该有生产厂家和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还应该有卫生许可证和防伪标志等。接着让学生讨论食品包装袋上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会对消费者有什么危害。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多同学还举例说明。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模拟买卖活动”的表演课。课堂上,一部分同学扮演售货员,一部分同学扮演顾客,一部分同学评议。然后再互换角色表演。最后评出优秀售货员和文明顾客。我把学生的表演通过录像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电视里,高兴不已。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还增强了这些小消费者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2、加强实践活动
知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应加强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让知识服务社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遭到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害,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后的有关图片,还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录像,是有关我省洞庭湖区有的堤垸被冲,良田被淹,家园被毁,很多灾民无家可归。甚至有些生命被洪水吞没。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不时发出叹息的声音。我马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造成北京沙尘暴,以及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长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索取多,保护少。为了眼前利益,人们滥伐森林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敲响了我们环保意识的警钟,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为此,我们举行了一次“环境保护知识”竞赛,使学生懂得人类如不保护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地惩罚。还向全校同学发起“为保护身边环境做一件实事”的倡议。通过这种活动开展,同学们一致表示: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保护身边环境做起,明天就会以舒适幽雅的环境迎接我们。
还例如上《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知道价格波动的原因,我布置学生去商店进行调查:1.空调、服装的季节性差价有多少?2.为什么同一商品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价格不一样?3、食品的包装对食品有什么影响?通过实践和调查,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信息,了解了价格变化的原因。
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只有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并运用多媒体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获取的知识远远超出了在课堂上灌输的这一点点。
三、运用多媒体,主动参与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社会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的综合课。重在培养小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初步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认识,培养了能力。我主要是提供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和氛围,指导学生亲手制作、收集媒体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达到丰富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如学习《泰山和黄山》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泰山和黄山的图片,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历史古迹的知识。我让学生当导游来介绍泰山和黄山。在课堂上,小导游们绘声绘色地介绍,游客们听得有滋有味,再陪以动听的乐曲,同学们好像置身于山水中,好像真的来到了泰山和黄山上,领略着美好的景色。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获取和分析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总之,社会课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创造教与学的愉悦环境,以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5:兴趣在足球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论文
兴趣在足球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论文
1、选题依据。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前提;是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足球“兴趣”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有趣为中心,身心愉快地进行活动的过程,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及魅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赣榆一中高二年级的两个班级,总共60人,均为男生。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对照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施教,实验班采用“兴趣”教学法施教,教学实施时间为一学期,教学内容以足球的基本技术为主。为了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的可信性,两个班的教学课时数相同,均按以足球的基本技术为主的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基本相同,两个班由同一教师任教。测试内容:脚内侧踢地滚球射门,带球绕杆射门,5~5米折返跑。
2.2.2问卷调查法
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兴趣教学法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情况。在进行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后,随堂将设计好的问卷发放,并且回收问卷。实验班30人,发放问卷30份,收回30份,无效问卷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2.3足球“兴趣”教学法概念
足球“兴趣”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有趣为中心,身心愉快地进行活动的过程,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及魅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结果与分析。
3.1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从表1可知,83%的学生喜欢兴趣教学法,7%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10%的学生认为不喜欢兴趣教学法。80%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使他们很放松,10%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10%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使他们不是很放松。87%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使他们积极投入练习,7%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6%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不能使他们积极投入练习。80%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使他们很兴奋,17%的学生说不清楚,3%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不能使他们很兴奋。90%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使他们总能找到学习乐趣,7%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3%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不能使他们总能找到学习乐趣。83%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使他们收获很大,10%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7%的学生认为兴趣教学法不能使他们收获很大。83%的学生认为脚内侧射门兴趣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0%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7%的学生认为脚内侧射门兴趣教学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绕杆射门兴趣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7%的学生认为绕杆射门兴趣教学不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87%的学生认为5*5米折返跑兴趣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0%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3%的学生认为5*5米折返跑兴趣教学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以上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可知,兴趣教学法能激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
3.25*5米折返跑测试平均成绩比较分析
由表2可见,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5*5米折返跑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44.2秒和43.6秒,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5*5米折返跑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40.8秒和42.1秒,实验后实验班学生5*5米折返跑测试平均成绩提高了3.4秒,实验后对照班学生5*5折返跑测试平均成绩提高了1.5秒,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5*5米折返跑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通过对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可知,5*5米折返跑兴趣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不同练习方法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如力量练习、起动跑练习、折返时侧向支撑转身跑练习等,选择丰富多彩的练习方法,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兴奋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通过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兴趣教学法能激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练习方法多样化,合理运用游戏和竞赛法,重视辅助教具的使用等教学途径能激发学生学习脚内侧射门的兴趣。
4.1.3准备活动灵活多变,带球绕杆接力比赛,教师生动且富有情趣的讲解,合理把握批评与表扬的尺度等教学途径能激发学生学习绕杆射门的兴趣。
4.1.4进行活动目的意义教育,折返跑接力比赛,采用多种练习方法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等教学途径能激发学生学习5*5米折返跑的兴趣。
4.2建议
4.2.1足球课“兴趣”教学应该从学习的主体出发,选应选择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是大家喜欢、有利于全体同学参加、适合于群众性锻炼的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方法,积极参与体会乐趣。
4.2.2足球课“兴趣”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易到难的练习,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强调实用,突出能力的培养,倡导“终身体育”观。
篇6:探究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运用初探
探究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运用初探
在初中社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主体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无疑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社会教学就是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兴趣,初步形成探究能力.
作 者:孙军民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中学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7:[小学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原则及运用
[小学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原则及运用
《社会》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都是在过去教其它 学科之后转向社会课教学或兼课教学,因此教法上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其他学科的教法。可以肯定,社 会课同其他学科在教法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互通性。但因本身知识结构,目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所显示出的 不同特点又要求其教法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样才能使社会课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体现教改的思想。 社会课教学应遵循四个原则,即把握整体性,加强针对性,强调灵活性,注重实践性。现就我们在社会课教学 实践中对教学原则及运用的认识提出来与同仁商榷。
一、把握整体性即对《社会》知识体系和教学目的要求的整体把握
社会课整个知识体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熟悉的周围社会开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的范围 ,从认识社会到认识祖国再到认识世界。从知识结构上讲,主要包括了社会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法律 常识等基础知识,各部分知识通过认知范围不同而有机结合。教师在某一课的教学中须首先了解本课在本单元 、在本分支知识结构和整体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在社会课总的目的要求下,完成本课的目的要求。紧扣教材内 容和教学目的实施教学是把握整体的根本。要真正弄清每一部分,每一单元,每一课学生须掌握哪些知识,懂 得哪些道理,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随意提高要求。如第三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地球上的不同生活环境》,它是《社会》知识体系中认识祖国部分的.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认识 ,第一单元又是中国地理中自然地理部分,第三课是自然地理知识中五带划分的知识。从教学目的上讲,通过 对五带划分知识的理解从而知道人们生活的不同环境,完成初步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地理常识的目的,最终达到 总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针对性即教法的选择上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这是从大处着眼的基础上从小处入手。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的感知 事物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互相联系。即由初步感知到进一步感知再到初步的理 性认识。社会教材的整体编排就注重到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特点,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家庭生活》,先从学生 熟知的“我的家庭”入手,再进一步认识家庭成员的组成、家庭的主要特征及家庭同邻居同社会的相互联系。 教材的编排如此,教师选择教法也应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身边的事情现象入手,逐步扩大认识的范围,从 而再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达到初步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一般的课堂结构虽个别环节有所不同, 但总的思路应是由初步感知到深入领会(理性认识)再到感知认识。在教学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社会课堂教学 五环节,此五环节概括为“讲、读、议、练、做”,“讲”即导入新课,激发情趣;“读”即图文结合,整体 感知;“议”即分步讲解,启发诱导;“练”即深化理解,巩固运用;“做”即归纳总结,参与实践。五步环 节中,“讲、读、议”是领悟知识的过程,“练、做”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前为基础,后为目的,基础为目的 服务,目的要在基础上完成。如讲《我们的学校》一课时,老师先通过适当讲解导入新课,接着设疑激趣:你 了解我们的学校吗?你知道学校里有哪些人为我们的学习而工作吗?你知道学校里有哪些活动和设施吗?然后 进入第二环节“读”,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读课文,从总体上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分步讲解课文涉及到的 知识点,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再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知识,这两步概括为“议、练”。然后教师 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校里有哪些老师为我们的学习服务,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找哪些部门或老师解决,学校里 开展了哪些活动,有哪些教学设施等。这样,就把知识直接运用到学生的具体生
[1] [2] [3]
篇8:兴趣教学在自然实验课中的运用
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要使小学生上好自然实验课,我认为首先必须针对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现就《大气压力》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一、以“奇”激兴趣,引入新课题
我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先将一个茶杯装上半杯水,用一硬纸片将瓶口盖住,用手按住硬纸片,然后将杯口向下倒置,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结果纸片掉下,水“哗哗”全部流了出来。接着,我还用这个茶杯装满水,盖上硬纸片;然后问学生:“若我这杯水杯口向下,杯里的水会不会流下来?”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说“会”。我将杯口向下,手拿开结果杯里的水滴水没下。同学们感到很“奇”,并且都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这时我便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大气压力”,开始了这节课的探究。
二、质“疑”引导感知,拓展思维方式
质“疑”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观察比较中分析问题,获取知识。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大气压力的方向,我拿出一个自制教具,即用两个透明且大小相同的塑料半球合为一个球体,在球上下左右开了几个小孔,把气球固定在球内的小孔上,然后从另一个小孔用注射器不断向外抽出空气,球内的小气球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就引导学生自己带着悬念和惊讶在实验中寻求答案。学生对大气压力的学习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抓住这个机会,把事先准备的软塑料小瓶、纸条、注射器、橡皮帽等分发到各实验小组,讲清各种材料的'实验方法,并要求他们在做完实验后,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第二,具体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有了明确的实验任务和目的,积极性更是高涨。他们有的拿两张纸片放在嘴的上下或左右,用嘴吹,发现纸片不向两边分开,而是越吹纸靠得越近;有的学生将注射器推到底部,用橡皮堵住出口,把活塞向外拉,都拉得非常吃力。改变注射器口的方向同样拉不动。……经过学生实验和研讨,同学们对大气压力的存在、概念、大孝方向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三、以“巧”造悬念,增强求知欲
为了强化所学的知识,在实验接近尾声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1654年德国有位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两个中空铜半球合在一起,抽掉球内的空气。两个铜半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用了16匹马分向两边拉,才把这两个铜半球拉开”。
我还告诉学生大气的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并希望他们注意观察,下次上课时每人举出3~5个实例来。一堂课结束了,同学们既体验到了课堂学习的欢乐,又感到还有新的任务要完成,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意向,增强了他们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
篇9: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之下,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且利用率高等特点逐渐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在创新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会使知识中的漏洞呈放射性呈现,影响后续的学习。大量案例都表明数学教学中创新课堂必不可少,因此研究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创新教学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要求逐渐提高,从创新教学方式出发改变教育现状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其中微课是一种使用视频来辅助教学的方式,它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形式新颖、授课方式多样等特点,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它与集体授课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可以同时在多个媒介上听讲,极大改善了传统的只局限于课堂的授课方式。同时,对于一些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进行反复、多次观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微课教学已经被许多教学案例证明是很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筛选实践,将接触到的数量庞大的信息最终变成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且辅助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微课教学中,教材内的重难点、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以及没有区分度的部分习题,是教师应该制作的重点内容。教师若不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和甄别,反而对所有内容一概而论,将所有教学内容都制作成微课视频,则会降低微课的利用性,这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无法了解,不能对之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展开。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会将其中学生不好理解的,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等内容做成微课,而对于三角形的几何图形是什么等。这些较简单的'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理解的内容不进行赘述,这样更能突出重点内容,便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微课作为当前较为新颖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其优势和特点进行教学,但应注意不能完全依赖这种方式,教师如果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微课的制作中便会忽视日常教学,这是不正确的教学方法,会失去原本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还是应该以理论教学为主,将微课作为辅助学习的方式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上[1-2]。
二、丰富微课教学的形式
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应注意与传统授课的教学方式加以区分,在微课中尽量不要机械地对课本内容进行重复,这样与改革前的授课方式相比并无太大区别,学生仍旧提不起学习兴趣,更加不愿意花时间多次观看重点难点视频。对理论概念等基础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采用PPT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对需要加以理解的如推导公式的问题,可在微课中进行视觉与听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实践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按照分配小组的形式自行录制视频,并在讨论课时一起讨论,交换重难点;而对经常作为附加题的一些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的应用题,则可以利用视频短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也不能只用一种单一的方式进行授课,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化授课方式,发挥出微课视频教学的真正作用。另外也应该注意微课视频的时长问题。研究表明,人全力以赴地专注于某件事的时间大约是25分钟,超过25分钟思想就会轻微走神,而微课视频保持在每个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最佳,在时间上应该极大程度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如我在讲解与《统计和概率》有关的内容时,我会将课堂内容按照时间节点录制成单个的小视频,其中“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分成三个视频进行录制,并配上对应的练习题向学生标注清楚,若将三个统计图的知识全部放入一个视频里进行讲解,在保证时长的前提下内容不能详细讲完,若保证内容的情况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建立系统的微课教学体系
大量教学案例已经证明微课对于教学成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显著的。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性的微课教学体系。首先从学校开始,给教师创设微课资源平台,让教师全面的认识微课,只有教师能够完整认识微课,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好微课资源。如今我国数学微课教学资源数量极为庞大,若缺乏对微课资源的管理,则无法保证微课的质量,让一些真正好的微课资源得不到利用。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年级和科目对微课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和排序,确保每一个优质资源都能被学生发现。另外教师也要及时通过学生学习微课的情况得到反馈,虽然微课有在线讨论问题的功能,但一些教师不能及时回复学生,学生不能得到回应,久而久之就会对这个问题遗忘,对这一方面的知识点便无法理解透彻,这种情况下这个功能便形同虚设。最后就是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不能认为将所有课程看完就期望成绩得到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若学习较难的内容不光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还大大耽误了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微课进行筛选,做到有的放矢。要想真正提高微课的使用效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应该联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学校监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由学校到学生层层递进,灌输微课的教学理念,若是只有一方起作用都不能最大化发挥微课的利用价值。
四、结束语
本文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丰富微课教学的形式和建立系统的微课教学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综上所述,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并理解课堂。将微课运用到数学课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能辅助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此,教师要重视对微课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帮助学生探究如何学习数学以及数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5):65-71.
篇10:浅谈社会课教学的现代教育媒体运用
浅谈社会课教学的现代教育媒体运用
浅谈社会课教学的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的目的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环节,媒体运用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社会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去设计、选择和运用。
一、 对于认知目标,提供感性材料弥补学生已有感知的不足。
社会课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认知社会。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最佳境界是从鲜活的生活实践中得到。但许多知识学生是不可能实践的'。因此,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感性材料弥补学生感知的不足。
例如,教师在教《工业革命》一课,为了认识瓦特对工业革命作出的贡献时,可出示三幅图,即手工纺纱图、手摇纺织机图、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图,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从而激活了学生对工业革命意义的探讨。
二、 对于情感目标,提供形象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社会课教学,包括生活常识、历史、地理三大板块。如果教师未考虑学生的情感,很容易从头到尾“满堂灌”,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那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兴趣。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思维的火花”,学习兴趣决定着学习效果。因此,社会课教学的情感目标是不能忽视的。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选择好媒体,通过媒体来提供形象生动的材料。例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如节选一段《珍珠港》,让学生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震撼人心的影视效果中去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 对于思维目标,设置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索。
社会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并不需要教师的“灌”,而是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得到的。教师应该本着尊重学生的观点,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来设置教学中的思维目标。要在社会教学中很好地实现思维目标,教师就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设计学生喜欢且愿意探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教《农业生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的地区性这一特点,教师可用计算机设计一段苹果和柑橘的对话,(苹果对柑橘说――欢迎你来做客。柑橘回答――你那儿太冷,我受不了。)学生看后,教师提问:1、你听了它们的对话,知道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习性?3、这个小故事说明什么?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得到自己的结论。
四、 对于技能目标,创设社会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社会课教学的关键是为儿童的社会化导航,即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要在受到时空限制的课堂中实现技能目标,现代教育媒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按照教师意图,创设社会情境,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学习乘车和乘船》一课时,教师可扫描长沙市的交通图,在图上有一个卡通小人,让学生帮助卡通小人选择乘车路线,这样学生在课堂里也能进行具体的实践。
综上所述,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好现代教育媒体,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都正街学校 喻伟
篇11:论文兴趣教学在自然实验课中的运用
论文兴趣教学在自然实验课中的运用
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要使小学生上好自然实验课,我认为首先必须针对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现就《大气压力》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一、以“奇”激兴趣,引入新课题
我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先将一个茶杯装上半杯水,用一硬纸片将瓶口盖住,用手按住硬纸片,然后将杯口向下倒置,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结果纸片掉下,水“哗哗”全部流了出来。
接着,我还用这个茶杯装满水,盖上硬纸片;然后问学生:“若我这杯水杯口向下,杯里的'水会不会流下来?”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说“会”。
我将杯口向下,手拿开结果杯里的水滴水没下。
同学们感到很“奇”,并且都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这时我便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大气压力”,开始了这节课的探究。
二、质“疑”引导感知,拓展思维方式
质“疑”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观察比较中分析问题,获取知识。
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大气压力的方向,我拿出一个自制教具,即用两个透明且大小相同的塑料半球合为一个球体,在球上下左右开了几个小孔,把气球固定在球内的小孔上,然后从另一个小孔用注射器不断向外抽出空气,球内的小气球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就引导学生自己带着悬念和惊讶在实验中寻求答案。
学生对大气压力的学习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抓住这个机会,把事先准备的软塑料小瓶、纸条、注射器、橡皮帽等分发到各实验小组,讲清各种材料的实验方法,并要求他们在做完实验后,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第二,具体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有了明确的实验任务和目的,积极性更是高涨。
他们有的拿两张纸片放在嘴的上下或左右,用嘴吹,发现纸片不向两边分开,而是越吹纸靠得越近;有的学生将注射器推到底部,用橡皮堵住出口,把活塞向外拉,都拉得非常吃力。
改变注射器口的方向同样拉不动。
……经过学生实验和研讨,同学们对大气压力的存在、概念、大孝方向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三、以“巧”造悬念,增强求知欲
为了强化所学的知识,在实验接近尾声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1654年德国有位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把两个中空铜半球合在一起,抽掉球内的空气。
两个铜半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用了16匹马分向两边拉,才把这两个铜半球拉开”。
我还告诉学生大气的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并希望他们注意观察,下次上课时每人举出3~5个实例来。
一堂课结束了,同学们既体验到了课堂学习的欢乐,又感到还有新的任务要完成,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意向,增强了他们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
篇12:手工课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手工课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毕业论文怎么写呢?请参考下面的论文范文——手工课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主要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家长不支持、缺乏合格的教师这三个原因造成。而手工课能够弥补这一现状带来的教育空缺,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要将手工课在农村美术教学中运用得当,需要(1)设置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2)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创作力、想象力;(3)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手工课在农村美术课堂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得当,可以使美术课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天堂。
关键词:手工制作,农村美术教学,创造力
引 言: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美术教学中,手工课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特点。手工制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大脑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是发掘青少年创造能力的最佳培养手段。
一、目前手工课在教学中使用的现状
中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大踏步行进中,然而所有的改革都是需要时间的。目前,农村学校德智体全面教育的成效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艺术、体育等学科的教育相比语数英来说更加滞后。首先,目前的中学教育仍与“应试”脱离不开,学校领导对中考必考科目重视,对其他科目轻视,对艺术学科更不做要求;其次,农村学校的家长大多希望子女通过学习考学能够到城市中生活工作,故对语数英等升学考试考察的'科目投入大,对艺术学科比较忽视,而美术课程用具价格昂贵,使家长更不支持孩子学习美术;第三,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鼓励的是学生按照书本制作的精美作品,而不是创新最大最多的作品,这使学生的艺术创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手工课的就地取材、崇尚创造的特点大大弥补了这一现状带来的缺陷。学生可以利用手工课在美术素质培养中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发展了大脑的发散创造思维;另一大作用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数英等知识型科目时紧绷的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
二、运用手工课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设置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将创作手工制作的情境拓展到四十五分钟之外,将实际生活的课题带到课堂上,能够激起学生对创作的欲望。例如《面具的制作》在课前,我就收集了一些以往同学制作的面具,并在课前布置学生带一些自己家中可用作面具制作的材料到课堂上来。上课时,我将收集好的面具展示给学生看,鼓励学生评论,尽量营造宽松的开放的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下,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创造出了一幅幅环保又新颖的面具。有用南瓜做的万圣节面具,有用树叶和蔬菜做得迷彩面具等。在课后,我们还举办了一个环保面具艺术展,在展览中,我鼓励学生用文字、图画甚至音频、视频等方式将自己创作面具时的灵感来源、对创作的作品的解读等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创作力、想象力。
创新需要土壤,然而批评与质疑往往是将创作力、想象力扼杀在萌芽状态的首要元凶。要杜绝这样的扼杀,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去打压他们的创作灵感。在《我心中的蒙娜丽莎》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分成小组,用自己家中的作物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进行再创作,制作出他们自己心目中的蒙娜丽莎。每个小组的学生做出来的画都有各种各样的瑕疵,但只要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勇敢得表达出他们创作这样画面的原因,就可以得到我的最高奖励。事实证明,这堂课气氛活跃,课堂上欢声笑语,作品五彩缤纷,下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得相聚讨论着创作灵感。这不就是素质教育下美术课堂应该达到的效果吗?
【诗词在社会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通用12篇)】相关文章:
优秀写作:良心在冷漠中消失2023-05-05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024-03-15
如何快速背诵初中古诗文2023-08-23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023-10-16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反思的论文2022-04-29
Brainstorming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2022-08-26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03-01
九年级语文学期教学计划2023-01-2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标准要求2023-08-06
艺术反思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