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措施论文(通用20篇)由网友“sz200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措施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措施论文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措施论文
[摘要]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进而达到提升老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提升 教师 素质
一、以养成教育为主线,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效益
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品质的转变,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我们要进一步认清课堂教学的最本质的任务。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场所,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是唯一目的,在小学,最重要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点,而是通过这些知识点给予孩子一些本质的东西。第一,给予孩子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保持终生。第二,形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第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发展孩子的思维和智力以及能力。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
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给孩子们补上补好这一课,做好两个方面的指导和校正,一是学习行为习惯。如: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当众讲话,怎样与别人交谈,怎样倾听别人讲话,怎样与别人合作做事等。二是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性等。要把这些纳入师生教与学的任务目标和评价中,随时检查督促,定期组织展示、评比、交流、竞赛活动,营造氛围,拉动竞争,引领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行为品质和心理品质,为其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健康情趣、完善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设立“全面发展奖”、“单项突出奖”、“显著进步奖”三个层次。在德、智、体、美、劳、心理、特长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发展的,可获得“全面发展奖”。各科成立兴趣小组,扎实开展“诵读工程”。
二、创建学习型校园,落实校本教研的中心地位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科研又是学校工作的生产力。所以,全区小学教学要努力创建学习型校园,扎实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
⒈创建学习型校园要明确三个理念。⑴学习型学校的特征之一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强调学后必有行动。⑵校本教研的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即课题。⑶教研形式是“反思―探究―参与”,“行动”即教研。
⒉强化学校、中心校搞好校本教研的责任意识。各学校、中心校要明确两级校长是两级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各小学教研活动的次数每两周不得少于一次,各中心校教研活动每月不得少于一次。活动形式以“主题研讨”、“集体备课”、“个案剖析”、“特色推广”四种模式为主,活动内容由课堂教学可拓宽到“学生评价”“作业设计”“命题改革”。
⒊活动要关注实质,重研讨、重收获、重解决问题。关于教研活动,我们强调不管是什么形式三个基本要素必须突出:⑴教研活动的目的性要明确,要么是研究专题,要么是解决问题。专题也好,问题也罢,这是教研活动的主魂,教研活动必须有灵魂,才有实效。⑵研讨过程要有研讨的氛围,参与活动的教师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或赞同、或争辩、或补充、或完善,最后形成共识,不可依席发言,更不能对别人发言不做任何思考,毫无反映,各说各的,各唱各的,好象彼此无关。⑶活动结束时,要对研讨有个结论。专题研究的,要形成统一认识;解决问题的,要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除了上述三个基本要素外,发言内容要少些大理论,多些具体的教学设计。能用理论说明每步设计,这才是最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忌空谈理论,成为理论交流会。本学期我们要抓好“集体备课”、“习惯培养”、“能力训练”、“学法指导”四个层面的试点工作,并录制典型活动、课例予以推广。
三、倡导课改实验课题化,以课题研究统领教改方向
⒈让我们的教学行动理念化。课改工作是一项把新的`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劳动,如果我们只是去教学,不能及时总结、升华我们的教学体会,教学经验,我们的教学就很难有进步,有品位,我们的教师不但要用理论指导怎么教,更应把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反思,自己的探索上升到理性,总结、概括出一般规律,这样既能提升自己,也能影响他人。为此,我们倡导课改实验课题化,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搜集、整理信息,根据自己探讨的问题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形成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不偏离教学实际,应体现把大题做小,把小题做大,做深,做透。通过课题研究,让我们的行动理念化。各校每学期都要把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收集积累,作为教学的一项内容来抓。
⒉让全区的教学方向化。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改革,必须有一个课题项目作为本学校,本地区的研究主题,以统领本地的教改方向,同时也能促进某一成果在区域推广,这样才能使教学改革获得更大丰收,才能全面提升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品位和品牌。
篇2: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和提升措施论文
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和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对中职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继续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职校继续教育现状不佳,本文针对省属中职校继续教育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
1中职校教师继续教育意义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影响着教学活动成败,决定着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当今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侧重于实践教学,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目标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
2省属中职校继续教育现状
2。1校本培训模式为主,时效性不强
校本培训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由学校校长直接组织和具体领导,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本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教师成长中的具体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紧密结合来培训教师的一种模式。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它具有较大优势,①培训对象广,全校教师都可以参加。②培训时间、地点、形式灵活,学校可以利用教研时间、周末和寒暑假,在本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比如师德培训、心理健康培训、学生教育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等,满足教师培训需求。③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存在困难、专业建设和师资水平存在问题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提高学校发展水平。
2。2培训机会分配不均,差异性较大
中职学校教师分专业课和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占主导地位,在培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每年学校送去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多数是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培训机会较少。众所周知,每所中职校都有自己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重点专业是学校发展的重点对象,无论从招生宣传、专业建设、还是师资培训,校领导都给予特别重视。学校每年有许多出国学习、国培和省培的名额,多数都落在了重点专业老师头上,而非重点专业教师培训机会非常少,有的老师在校多年还未参加过校外培训。教师之间差别会逐步加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3兄弟校之间交流学习较少,教师竞争力较低
省属中职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是一种继续教育方式,然而遗憾的是他们之间学习交流不多,远远没有市属中职校交流多。虽然兄弟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更多方面可以交流学习。省属中职校教师基本各自为政,除了每年省属技能赛有进行学生技能交流外,其他方面比如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师竞赛等基本很少交流。同一个专业,教师可能只了解自己学校情况,对其他学校情况就了解很少,基本是闭门造车,兄弟校之间学习交流缺少一个重要平台。兄弟校之间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能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学校应该认识到重要性,加强它们之间交流合作。
2。4实践技能培训缺失,教师技能弱
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省培、国培,都存在一个较大问题: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课时较少,或流于形式。一方面原因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目前我国的中职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高校占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及企、事业所占比例较少。这也决定了我国现有的中职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以高校模式为主。而高校模式本身有着某些天然的不足,制约着继续教育发展。比如高校教师本身不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会出现偏重理论缺实践的现象。受训者只能根据高校安排的课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基本由培训教师决定。另一方面是培训机构很难为学生创造真实实践环境。高校培训机构把实践培训内容寄托给企事业单位,但企业和学校存在各自的效益,企业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高校培训机构都是凭借个人关系联系的实践单位,它们要维持正常营业运转,很难承担起教师的实践培训,教师主要还是以参观和听取讲座为主,很难参与到实践中。
3提升省属中职校教师继续教育效果
3。1提高校本培训时效性
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师多数是参加校本培训方式来完成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时效性不容忽略。首先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监管,要求学校提交校本培训详细计划并认真审核,派人现场监督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其次,针对专业性不强问题,学校不仅要有针对全校集体教师的综合知识培训,也要安排相关的分专业培训学习。最后,学校希望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应该事先做好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了解一线教师都有哪些培训需求,再来开展培训,可以更好的调动教师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3。2提高教师竞争力
省属中职校继续教育基本以校为单位,教师很少有机会到校外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交流较多是本校教师。市属学校继续教育主要由市职教中心组织,中心有条件对培训进行专业细分,比如旅游专业教师培训、烹饪专业教师培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开展有针对性专业培训。有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专业教师就可以参加中心组安排培训,教师不仅能接受专业知识培训,还可以同其他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省属学校可以建议省职教中心学习市职教中心做法,省属学校的继续教育任务统一由省职教中心来组织,按专业进行分工,专业教师接受综合知识培训,也可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省职教中心可以将各省属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同市职教中心进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省外优秀教育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比如旅游专业教师培训,首先由省职教中心请省内外旅游教育专家为专业教师做前沿讲座,让专业教师了解最前沿旅游动态,更新自身理念和知识。其次,开展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片断教学和说课)和专业实践技能(酒店技能和导游技能)交流比赛。对教师来说有一定压力,但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再次,可以组织专任教师到酒店和旅行社进行实践学习,学习酒店员工如何销售产品、如何处理投诉,学习导游和领队如何带团、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这也是教师们最缺乏最宝贵的实践经历。
3。3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要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必须要开展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指在职教师在学校、企业中以交替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达到继续教育目的的一种模式。对中职系统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最喜欢行业一线专家担任他们培训教师,希望能亲临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实践,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很好地满足了教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晓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07)。
[2]于民伟。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01)。
[3]张桂凤。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02)。
篇3: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
随着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教育问题已经摆在了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解决之后,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就成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必须把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唐山市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
一、充分认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工作。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关注民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现在,农村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城乡教育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深入落实“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增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
(一)全面抓好农村教师全员岗位培训。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扎扎实实搞好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执教能力,全面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把培训点设在基层,为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提供方便,杜绝对农村教师搞二级培训。
(二)扎实抓好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要对农村学校的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三)加强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骨干教师评选过程中,要注意向农村教师倾斜;要专门评选一批农村骨干教师,形成农村骨干教师队伍。要开展针对农村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农村骨干教师水平。
(四)全面开展农村学校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教育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关系的作用,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要特别注重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培养,积极做好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五)全面抓好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农村幼儿教师来源除少数幼师毕业生外,主要是小学转岗的教师和临时代课教师,要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给予特殊的关注。
(六)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农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使广大教师能够熟练、准确的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的工作力度,通过组织普通话测试员深入乡镇中小学开展普通话培训、深入中小学听课指导、组织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大赛等活动,切实提升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
(七)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专门组织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提升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
(八)大力实施校本培训,努力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要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研究,加强对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实现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一体化,建立扎实有效的校本研训体系,全面推进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实施宏观调控,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一)建立农村教师及时补充机制。要做好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认真解决农村教师缺编问题,及时补充农村所缺教师。各县(市)区每年招聘的新教师,应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二)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编制,全面实施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各县区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编制,禁止随意抽调农村优秀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其中骨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要认真总结开展教师支教工作的经验和问题,积极探索支援农村教育的新办法。教师到农村支教期间,实行接收单位和派出单位双重管理,以接收单位管理为主。派出单位要积极帮助支教人员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做好支教工作。接收地区和学校要对支教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做出妥善安排,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落实县城教师到农村支教的同时,组织顶替出来的农村教师参加集中培训或到县城优质学校挂职学习。
(三)实行城镇和农村学校校长轮换制度和“校对校”支援制度。县城校长要具备在农村学校任职的经历,副校长要到农村学校任职一年以上。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和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做兼职副校长,同时建立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区域内长期稳定的“校对校”支援制度。鼓励和支持城镇办学水平高的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深入实施新形势下学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学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行新形势下学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和九年一贯制管理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推进区域教学研究和教师素质提高工作的深入实施。
(五)积极探索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制度改革,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建立师范院校毕业年级学生到农村实习的机制,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对顶替出来的农村教师集中开展脱职培训,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通过开展师范学生顶岗实习和农村教师脱职培训,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六)开展教师业务考核,建立末位脱职培训制度。要对农村教师进行文化素质和业务综合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脱职培训或转岗培训。现在,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变化和有关编制政策的实施,脱职培训或转岗培训已经成为可能。要结合聘任制的实施,开展针对农村教师的脱职培训。要积极探索末位脱职培训制度,形成教师管理和培训的长效机制,实现以考促教、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目标。
四、加强领导,落实政策,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有效实施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实施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编制、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和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位;要积极探索、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队伍,提高整体水平。要把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内容。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加强对实施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的宣传,认真总结推广开展到农村支教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先进经验,定期开展总结表彰活动。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推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供舆论保障。
3.加强建设,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加大对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以网络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环境。要加快教师进修学校现代化建设和教师进修信息中心建设,把县区进校建成教师进修的信息与资源中心,为农村教师进修学习提供网络平台和更多的资源,实现教师培训手段现代化。
4.落实政策,扎实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各项政策,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培训、教师补充、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等各项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支教人员在支教期间的工作实绩作为教师评先、评优、晋升教师职务、评选骨干教师、评选特级教师、获得科研资助的重要依据。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实施教育帮扶和支教工作的情况,将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评估、城镇中小学质量评价的重要考核指标。要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在评选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向农村教师倾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教师和支教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奖励措施,为推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篇4: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
“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是质量问题,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已经不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 教师队伍 素质 对策
1 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步扩大,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面对现实,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建立一支主动适应社会和教育变革要求、高质量专业教师人才队伍的必要性。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教师无论是从现有规模、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来看,都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1 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 目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工作不称职,缺乏责任感,在教学环节中,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完成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科研探索精神,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足。
1.2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民主性观念不强 目前,在师生关系上能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的教师不多,不少的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却习惯于对学生的简单训斥,不善于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对话和耐心细致的诱导启发。“师道尊严”的阴影依然在我们的学校里时隐时现。
1.3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组织教学。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无法灵活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做到主动获取知识,积极运用新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心灵与个性发展潜能的不多。对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掌握的不够深入。
1.4 师资队伍业务培训不到位 目前高校的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培训目标不科学 在培训时,学校一味强调教师的学历,而忽视了对自身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要求;二是培训内容安排不合理,培训内容理论性过强,而且部分学术成果和理论观点的滞后,缺少个性开发,无法真正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2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1 转变教育思想,重塑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转变教育思想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先导工程和基础工程。因此,高校要从转变教育思想入手,重塑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实现四大转变:一是教育目的由“应试教学”转变为“促进发展”;二是教育本位由“社会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三是教师职能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四是师生由师道尊严、教师中心转向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2.2 加强师德教育,重塑教师人格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历来是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首要问题和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应当以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明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规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推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引导教师从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学校事业的不断进步出发,牢固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和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2.3 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教学能力 在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科研已经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最能利用教师经验、最受教师们欢迎的一种方式。使教师的教育科研更加经常化和深入化,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与研究,教学与科研,研究与培训真正地结合起来,这种针对性更强的培训让教师们经常地,潜移默化地融于科研之中。
3 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3.1 责任措施到位。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研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与科研密切配合,联合行动。分工负责,统筹活动,这样确保了教学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利用教学改革这一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3.2 配套制度到位。学校根据教学改革提出相关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方案,有效地保证了教师科研的顺利而深入地开展,并完善了科研制度的配套措施。为了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强化学校的科研工作,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3.3 实施典型带动。我们狠抓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其在科研中发挥主要作用。如,组织骨干教师定期进行业务讲座,进行示范课观摩,教学问题剖析等,力求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其他教师,进而推动校本科研工作。
4 小结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最终在教师。所以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了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学校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有效途径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渠道多种多样,而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更好地培养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篇5:水利水电企业政工队伍素质提升策略论文
水利水电企业政工队伍素质提升策略论文
一、企业政工队伍应具备的素质
1、掌握现代管理知识
水利水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涉及的对象是普通员工,在新的形势下,这一组是复杂的。水利水电企业政工队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协助上级领导做好基本管理工作,这也就对政治工作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有效地的增强政工干部的管理能力,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学习现代管理理论、管理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只是理论水平。
2、具备创造性
政工人员不仅仅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善于并且能够积极开展创造性工作。这就要求政工工作人员从基础工作做起,多学习知识,多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高水平的完成政工工作。
二、提高水利水电企业政工队伍素质的措施
1、做好日常考评工作
一是,政工队伍工作人员应该掌握水利水电企业的发展目标及规划和,并将其及时的传达给员工群众,进而实现企业目标思想的统一。政工队伍工作人员应该掌握企业的一些重要决策,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积极将其传达给员工。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完善厂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制度,确保职工群众的基本权利,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二是,水利水电企业中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工作和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关系到员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因此需要给与重点关注,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合理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防范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三是,政工队伍工作人员要协调企业的各部门、班组负责人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政工队伍工作人员要加强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如果发现员工出现情绪问题,应该及时给予关心关注,帮助员工解决面临的问题,积极做好员工心理的疏导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员工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四是,政工队伍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公司的运营情况、法定节假日等特殊节日,合理的组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例如劳动竞赛、知识竞赛等,可以将这些活动作为途径,加强企业和社会、企业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联系。
2、加强政工干部作风建设
水利水电企业政工工作队伍应该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水利水电企业政工工作者应该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积极给予职工人性化关爱,例如给予面临生活困难的群众一些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等等。此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应该根据不同职工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动态。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相对来说,水利水电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简单,员工的工作内容较为稳定,而且工作流程也比较固定,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的职工的思想问题存在一定的共性。针对这一问题,水利水电企业的政工人员可以开展政工例会、专题座谈,通过这种集中的方式做好沟通和交流。再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出目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分析企业职工中有可能出现的苗头、矛盾及时进行预防。通过持续改进政工工作,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提高水利水电企业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可以帮助政工人员更好的做好企业的政工工作。此外,还可以根据这些工作经验,不断地完善政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工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预警、分析、应对、提高的持续改进,对构建和谐企业、保证企业稳定发展有着积极和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这也就对政工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政工干部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应该具备思想政治素质、精通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备创造性等。还要做好政工人员的日常考评,加强政工干部作风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改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6: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论文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侧重于职业技术教育,偏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而培养和建设一支爱岗敬业、训练有素、开拓奋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全面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实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特殊素养,是人类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在整个实验教师素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其是高职院校实验教师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实验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态度与工作效益,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所以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劣是衡量实验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是实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实验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基本措施为:
(一)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实验教学工作是一种服务性较强的工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实验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甘为人梯”的思想,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尽管毕业学生有的可能记不住实验教师的名字,但作为一名“园丁”,一定要竭尽全力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实验和科研实验是一种以验证科学理论、研究探索客观规律为主的实践活动,实验教师作为实验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辨证的思维方法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准备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安装调试仪器设备;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时,必须做到准确、真实;不能凭主观臆想,应以科学的态度和辨证的思想做出判断和总结。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教书育人,实验同样育人。实验教师虽属于教辅人员,不在教师编制之列,但实际上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和形象出现学生面前,其言行举止、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无不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实验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不但要在思想、工作和学习上成为学生的楷模,而且在为人处事和言谈举止上以及仪表风度等方面也要为学生做出表率。
二、强健的身体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建设
身心素质是实验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实验教师的身心素质在职业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实验教师搞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强健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从事实验室工作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实验室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既有脑力劳动,又有体力劳动,很多实验还需要在晚上加班加点,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很难承受实验室工作的重负荷,很难保证实验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实验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最大弱点是自卑。由于主观思想意识的作用和客观上有的学校对实验室工作不够重视,实验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低、待遇差等,易造成实验教师产生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以至于工作中缩手缩脚,工作效率低,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受到压抑。因此实验教师必须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渊博的知识与过硬的技术素质建设
(一)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地充实与引进到实验教学中,实验科学高度综合化的特点更趋明显,要把握各学科实验知识纵横发展的立体网络结构,就要具备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适应实验教学的需求与发展。
(二)过硬的专业知识。实验教师要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既要有一定深度,又要有适当的广度。教师常用“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来比喻专业知识深度的重要性,只有高出几等、深入几分,才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起到导向作用,才能从整体上深入把握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扎实。
(三)精湛的实验技术。实验教师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实验技术水平,包括对仪器设备的娴熟的操作使用技术和精湛的维修技术;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技术;实验仪器的设计、改进及功能开发技术等等。
(四)必要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实验技术在实验教学这一劳动过程中的“工具”。教师要使学科或专业实验知识与实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个体智慧,使之与学生心理结构相结合,就必须按照教育科学与心理学的规律,使之相互作用,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技术拥有必备的教育科学与心理学的知识,虽不直接沉淀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转化为学生的个体品质,但却是教师所必须具有的。
四、熟练的业务能力素质建设
实验教师业务能力素质的主要内容为:科学实验能力、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和教育的能力等。
(一)科学实验能力。实验教师的科学实验能力,是指教师在指导实验教学中所应具备的科学实验能力。实验教师的科学实验能力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实验能力素质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二部分:一是能直接传授给学生有形的科学实验能力――学科或专业的实验技术与技能,如实验操作、工艺条件、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方法、文献检索及使用、计算机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另一部分内容为在掌握一定知识和实验技术与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逐渐形成了无形的能力,如敏锐的实验观察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演绎、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组织实验教学的能力。组织实验教学的能力,是教师在从事实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教学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各种信息,或贮存实验教材中,或贮存教师头脑中,如何通过实践转变为学生的过硬技能,必须经过教师的反复“加工”,这种“加工”能力,就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大纲与确定实验内容;灵活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等。
(三)创造思维能力。实验教学的劳动,不是单纯传播和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在传播知识与培养技能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所前进、有所发明、有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思维敏捷、判断正确,有“打破常规”的创新能力。
(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学目的的完成。实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准确鲜明;逻辑严谨、富于哲理;语言生动、富有激情。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与教育的能力。实验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集“教书育人”于一身。因此,实验教师不仅应具备传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也应具有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疏导教育的能力。教育他们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实验教师自身的刻苦努力,同时更需要高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把实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确保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篇7: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升措施论文
2.1加强对参建各方工作关系的协调
在工程建设之前,必须结合工程实况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适当修正,必须结合工程的每一建设阶段,对各部门以及分包企业的职责与权限进行认定,并且落实好建筑材料入场、现场签证等的管控,尽可能协调好参建各方的关系,提高交叉施工部位的质量水平。必须根据工程特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对各个部门实际履职情况的监督,落实签字责任制度,当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确保其能够根据相关条例与合同规范等落实对施工过程及验收环节的监督管控,以此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2.2建设专业化工程施工队伍
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的审核,并结合其个体化差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责任意识与专业技能水平,确保施工人员能够较好的应用现今先进的施工工艺与工程机械。结合工程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现实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认证,以考核的方式对其具体施工水平进行认定,为建筑单位施工人员的聘任提供可参照的标准。另外还应该加强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以点扩面,不断完善建设施工环节的管理模式,提高参建各方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以建设专业化工程队伍的方式,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3加强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
为保障工程建设效益,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一方面,造价人员必须切实根据政府部门所发布的当地建筑造价信息及其修正系数,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初步认定,并结合市场价格波动对预算结果进行不断修正,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加强对工程建设的过程控制,掌握施工环节的第一手资料,对各类突发事故等所导致的成本损失进行预估,不断完善造价预结算结果。而工程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施工环节中材料浪费问题等的管理,以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以此实现对工程实际投入成本的良好管控。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建设环节中的既有问题,从管理机制、先进施工工艺应用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参建各方的履职成效,最终在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及其质量控制水平的同时,为国内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程程.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34):258.
[2]张冬虹.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14):162.
[3]张志敏.探讨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其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11):229+231.
[4]李浩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31):395.
篇8: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升措施论文
1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既有问题
1.1建筑工程管理机制松散
现今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绝大多数多以分包工程的方式进行管理,故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对各方参建人员的实际履职情况难以切实进行系统的监督,这就容易造成整个工程施工管理的混乱。再加上各方在施工环节中,都以保障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由此在处理交叉工程的过程中,逃避推诿责任现象极为普遍,也给工程的实际管理增加了不少的难度。此外,部分建设单位为节约人力资源成分,降低对聘任管理者以及实际操作人员的入职门槛,由此很多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都较为低下,这在管控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时,就容易造成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履职情况达不到规范标准。
1.2施工工艺不满足建设标准
伴随着国内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各界对建筑工程的工艺、质量等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融入现代现今的施工工艺。而受建筑行业涉及交叉学科较多特点的限制,在实际施工的环节中,交叉部位的'施工本就存在较大的难度,再加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故在应用先进施工工艺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类作业问题。另外就建筑行业施工人员从业水平看,由于大多数建筑施工者学历集中在初、高中阶段,对施工工艺的应用往往全凭个人施工经验,不注重行业规范,不知道如何使用现今的各类施工硬件设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施工工艺的应用。
1.3建设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
就实际情况而言,现今部分建设单位在成本控制的环节中,大多只重视事后成本的控制,不注重对施工环节中过程成本的控制。另外在成本预算的环节中,多直接以建设地区相关部门所公布的建材价格及修正参数进行预算,并没结合工程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对预算进行及时调整,且预算人员没有深入工地,对图纸、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等认知不够全面,故预结算结果往往与工程实际造价存在一定的出入。
篇9: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使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对于每个企业来说,良好的经济管理不管是在企业的经营上还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开始,对目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给出了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策略
0引言
在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经济管理对其企业的日常管理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企业能够顺利的进行生产、企业有能力去解决那些企业发展中将会遇到问题及在市场竞争上,企业都需要有着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而经济管理的好坏也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利润的获得。所以,对于目前的企业来说,企业要想平稳健康的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与使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方式。
1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现代学者认为,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思想融入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中,采用宏观系统分析的方式,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其涉及的范围包括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各个企业经营环节。
2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经营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不重视
大部分经营管理者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看作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核心,只重视生产与销售,而忽略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正是企业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不重视,导致产品在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没有得到经济管理的有效指导,造成了诸多环节的不通畅,如:生产、销售、库存等。此外,在设置经济管理部门上并没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为指导且分工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明确规定,使经济管理的有效作用得不到发挥,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是依靠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经济管理环节也一样。一般情况下[2,3],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方式都需要有某种制度来辅助,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合理,都将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一部分企业的制度虽然很健全,但是缺乏执行力度且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也有一部分企业所建立的管理制度根本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有极少一部分小企业有着大企业的管理制度,由于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运行,使相关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导致相关工作没有有效地展开。因此,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没有达到企业先进发展的要求,不仅造成了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3企业经济管理形式落后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其相关内容的制定应具有科学性及针对性。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对待经济管理工作上是比较盲目的,随着人们的需求的改变,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应该进行改革,但这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导致企业的组织管理形式落后。然而企业的管理以及组织形式必须要保持同步发展的状态,才能保证其不被轻易淘汰。还有一些企业在自身发展上受到了限制,原因是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一直没有创新精神。部分企业管理者会忽视细节问题,导致对于企业的管理只是大方向上的把控,甚至还有部分管理者都没有细致的去了解与掌握过。总之,企业经济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①管理模式过于单一;②管理者的权力过大;③企业管理系统内部的相互矛盾。
篇10: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提升措施论文
3.1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较量,因此[4],员工对于企业是否能获得竞争优势与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来说是一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企业应懂得如何去用人、育人及留人,同时为了让员工成为企业的长期资产,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培训,如实际操作的技能培训、创新意识的培训及素质教养问题等,从而确保每个员工都具有应该具有的能力,以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去运用这些知识,做好该岗位的各项工作。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样也离不开企业员工,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都将影响着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施展。因此,去加强企业所有相关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的必要途径之一。每个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也应该去加强对人才的考核与选拔。并且为了企业今后的经济利益的获取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招聘人才时,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研制出一套适合该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
3.2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
要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正常进行,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一部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且要使制定的每一项内容都能够符合该企业的长期发展。因为,在每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都可以依靠自身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去解决该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所以[5],为了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发挥作用,企业应去加强各级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应全面的分析经济管理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同时,为了保证所有的工作环节都能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保证每名企业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及使企业的发展及运营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有必要去制定有关责任方面的制度。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来讲,除了要制定和建立健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外,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约束经济管理部门,达到其工作人员去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效果。
3.3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来确定经济管理的目标
各个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阶段的经济管理目标,这样才能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率地进行。企业也可以将经济管理的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在制定目标时,为了适应当前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要去全面的分析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认真分析用户的需求与用户需求的`变化情况且要对其客户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营销手段进行适当的改变与调节。由上可知,从自身实际出发所制定的经济目标,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为了保证制定的经济目标的合理化,科学化。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6],一是,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与评估,来保证此产品在目前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销量,并保证该产品的质量,从而来达到企业与客户双方的要求。
3.4完善企业内控体制及强化监督管理
内控体系是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有力保障,所以完善其企业的内控体制是有必要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督和管理。战略型的内部控制管理[7](即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资格、工作范围作出策划,一切管理与控制都应该按照策划的要求来记录,并得到实施与长期保持,内审的记录应该保留,记录清晰,建立相关的识别、储存、跟踪体系),有利于建立企业全局性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
3.5保证管理的安全性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待管理,那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提升首先是要确保安全施工,所以应设立专门的来领导文明和安全小组,从而在制度上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对新上岗的员工,必须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其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及让其了解相关的紧急处理方法与遇到紧急问题要如何逃生等。安全领导小组,应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巡查,对安全问题不能有一刻的放松。同时,企业应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资,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如对各种安全设施配相应的专职人员,从而使员工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4小结
本文说明了企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的有效管理却是一项繁琐而系统的工程,所以本文针对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解析与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措施。总之,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经济管理中创新理念,不断地去学习优异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要合理的引导和培训员工,保证各个部门的员工都忠于其企业,精于其工作,严格地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做事,使企业顺利的运行;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的理念。最后,希望每个企业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有效性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新红.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策略[J].四川水泥,(34).
[2]刘战友.谈提升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北方贸易,(19).
[3]韦奇松.浅议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策略[J].经营管理者,(23).
[4]李莉.试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策略[J].财经界,2014(20).
[5]薛涛.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6]曹欲晓.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经济,(17).
[7]周庆兴.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有[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05).
篇11:水利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措施论文
水利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质量对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及生存指数等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项目施工管理是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而工程项目又是水利工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工工程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好的生存下去,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就需要不断地完善项目施工管理的相关手段,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建设;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项目施工管理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地增大,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及优质、安全、准时地完成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就需要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同时也要不断对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的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对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良好经验进行总结,逐渐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建设质量及施工管理水平,从而确保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能更好的适应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
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
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想真正的做好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不断地健全并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体制。但是,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对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体制形成正确的认识,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没有真正的认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建设水利工程时缺乏积极性与责任心。由于没有一套完整、正规、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评价体系,相关人员在进行决策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进而导致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难以进行。
1.2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高效的管理能力及丰富的专业技术。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中也存在着项目负责人行为不规范等现象,导致在企业进行项目招标时存在违规操作,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
1.3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项目施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项目施工管理的制度也尚未完善,同时质量管理部门也未对施工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大、执法不严,使得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时必须要增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在管理生产的同时要保证安全,即安全与生产同步。要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一是要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体系,建章立制,并签订相关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同时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施工的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并完善相关安全生产的操作流程及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进而保证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二是要在企业中建立记录员工施工不良行为的档案库,同时完善员工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以及企业负责人等的安全管理能力及安全生产知识的考核,从而保障水利工程相关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
2.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建设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要建立并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一是要不断地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生产意识,建立一个企业全员的质量保证体制;二是要不断地建立并健全企业生产的质量责任制,严格奖惩制度、职责分明,利用经济杠杆来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三是不断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执行国家及行业规定的标准、规范及规程等;四是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要与监理单位密切配合,保证施工现场的质检及验收等工作顺利进行。
2.3加强建设的成本控制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时要切实加强对建设成本的控制。一是对建设水利工程的目标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要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测算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并研究出相关降低成本的措施,对成本控制相关责任进行明确;二是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关键工艺及关键项目等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从而优化建设方案,降低成本;三是要切实做好成本分析及成本可算等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四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施工合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3结语
在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水利工作的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贯穿于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我国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变得十分重要,但由于在建设水利工程时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要不断地提高项目施工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刚,郭殿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思考[J].北京农业,2013,(33).
[2]沈鸿浜.浅谈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管理创新[J].福建质量管理,,(10).
[3]王喜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的管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0).
作者:田斯琳 付佳鹭 单位:沈阳一方正和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篇12: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1前言
会计信息是让社会经济有效运转的条件之一,而往往信息的“真实性”就直接决定了其会计信息质量的好与坏[1],会计信息是否能与其所反映的事实相符合是一个企业日常运转的有效条件之一。“重要性”、“成本利益”等相关基则都企业信息质量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所谓的企业快去信息“失真”就是指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精准地反映与会计相关的作假信息,并且也没有对客户的“经济活动”做出可用的反映,站在目前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企业依然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这不仅直接损害了广大社会人民的利益,也打破了社会经济生活原有的规律。
2企业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的主要因素
第一,法律制度不够完美。当下,尽管我国在审计等相关方面还拥一套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一方面来讲是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另一当面就是即使存在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直接致使操作者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去钻“空洞”,例如在流入方面。在最近的一条会计体系中,对应的收账款只能进行计提坏账操作,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具体哪些地方需要应急提坏账相关准备,且在哪些现象下是可以直接“转销”,这些都是没有明确规定的;第二,没有充分显现会计监督制度的作用。我国当下的会计监管制度是按照“会计”等相关三个方面的监管也达成的。但是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首先因为内部审计体系的不健全,内部监管制度也很脆弱,导致不能完全将其该有的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得到体现,其次,因为相关会计人员是很难将自己抽离出企业之外的,那么其自身也是属于内部人,所以,大部分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很多情况下都会维护个人利益,这就显示出会计监督制度就如摆设一样。再者,在社会监管层次上,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不能达到外部监管的要求,外在监狱方面有些会计事务所都只在乎个人的利益,使得在监管的过程中更乐于与被监督企业站在一条线上,在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基础上去做出相关的虚假报告,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遭到破坏现象;第三,企业没有一套标准的治理举措。实际上,经营者自己想方设法去控制企业在我国是普遍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在其它发达国家也是会存在的。站在我国形势的角度上,法律虽然在“股东会”等相关会议上都给予了很高的权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务实方面,董事会的人一般都是根据经营者去引荐,且还是经营者提的董事会决定,这也就控制了独立董事会的发言权,也可以得出,经营者的偏好也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的价值观,也使得会计信息受到经营者的限制,进而失去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策略
3.1明确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会计职责第一,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一定要明白其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因为会计经营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办事,比如他可以任由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相关人员进行人为的“制约”[2]。而对于站在已经拥有企业决定权的`企业经营者的角度上去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都是要在承担首要责任。根据事实情况而言,就是要先保证其会计机构及会计相关人员依法按照自己的职责来进行,并维护子会计信息可靠性。另一方面,就是杜绝让会计机构及会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任何意思的虚假信息操作,且对于依法执行职责的相关工作人员是是不能有一丝的想报复心理。最要值得注意的是,经营者一定不能让信息企业的会计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不注意会计相关体系的束缚中去影响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范畴;束缚进出上去影响会计人员的正常范围范畴;第二,站在企业会计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角度上,其是务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否过关问题承受与之对应的责任,也就是说,要去尽量选择符合其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另外就是在设计完美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及工作奖罚制度,一旦发现有任何违反条例的情况,必须杜绝,并给予相对的指导,再者,要对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价格”等相关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管,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也别是对于在保障资源的“健全性”这一块,一旦超出了自己岗位的处理范围,就要去向上级做出相关汇报;第三,企业会计人员这一类群体事实上是接触到会计信息人员最近的人群,因此,相关会计人员必须要对其谨慎地根据相关的条文条例去执行工作,使得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开性及公正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且遵守相关会计条文,并且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公正付出一定的责任,认真做好其岗位该做好的工作。
3.2增强企业外部环境构建。资本主义的决策者一般都是由“中小股东”和“债权人”构成的,因为他们不是属于直接的监督经营者,所以,公司必须要给予他们真实详细的相关财务数据。要想做好这些,就必须要主动去扩大机构的投资人,以最快得速度让证券市场得到标准化,进而能够有效增强企业会计的精准性及真实性。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其是被认作为特别的人力条件,其的影响力大小就来源于市场评析,经理在任何时期的经营绩效四市场对于职业经理人给予评价的基础,而经营绩效就是需要通过企业的财务现况及经营的效益兴趣等财务相关信息表达出来,所以,对职业经理人的导入竞争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4结语
总之,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建立“科学、严密”的控制体系,提升会计相关人员专业素养,优化会计监管,从而控制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这对全方位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恒文.关于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中国外资,(12):107.
[2]余蔚平.认真贯彻企业会计准则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6):3.
篇13:学前舞蹈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论文
学前舞蹈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是体现人精神欣赏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更多地转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能力,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探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为强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效果;问题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在基层教育中的实现,然而由于在教育界存在的历史原因和应试教育的重大影响,在素质教育方面我国进展较慢。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教师应当具备更高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推进教育成果的实现,而重中之重就是对教育人才的培养[1]。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增进我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为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学前教育开展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可以让教师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学龄前儿童在思维和审美培养上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塑造,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不系统的,这种认识上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加体会。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看问题的直观性,所以舞蹈也成为了一种符合学龄前儿童天性,拉进教师和儿童之间距离的手段。
(二)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学龄前教育阶段是塑造儿童个性品格的重要时期,教师自身的素养也非常重要,通过开展舞蹈教学,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是接触艺术的一次好机会,通过对韵律、节奏的学习,让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艺术感知力,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给儿童,增加对学龄前儿童的情感教育和艺术熏陶。
(三)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在学前教育中,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不断探寻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丰富课堂,如果只是一味的死气沉沉的教学,则很容易让儿童丧失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可以找到更多的切入点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内容。
二、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课程教学缺乏合理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舞蹈教育往往是从最为基础的芭蕾教学开始,芭蕾学习见效较慢,而且难度较大,和以娱乐为主的幼儿舞蹈之间联系较小,教学内容很难和实际教育联系起来[2]。一般教师只在学到芭蕾基础之后才开始接触儿童舞蹈,儿童舞蹈课程开展没多久学期就结束了,这种头重脚轻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幼儿教师在今后教育中应用在学校学习到的内容,而且也违背了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
(二)舞蹈教学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由于缺乏对学前舞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很多教师在教授学生学前舞蹈教育时常常会和其他类型的艺术类舞蹈相混淆,把所有的舞蹈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是让学生舒展筋骨学会一些舞蹈动作就是舞蹈教育的目标。实际上,学前舞蹈教育和其他类型的舞蹈教育有很大区别,学前舞蹈教育应当针对学前儿童的特性进行舞蹈编排,在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们能够在了解儿童天性的基础上通过舞蹈教育激发出儿童的艺术感知能力[3]。
(三)舞蹈教学教材缺乏针对性。当下并没有针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专门教材,很多教材都是从其他舞蹈教学中直接借鉴过来,缺乏针对性,对于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也过于单一,并不适合学前舞蹈教学的学生学习。学前舞蹈教学教材应当具有一定的信息整合和综合性,既有理论上的知识,也有和儿童进行互动的指导性内容,兼顾儿童学前教育的多个领域,在动作难易程度上要以儿童能够掌握的程度为标准,对学生的舞蹈训练和对儿童的舞蹈训练要在教材中有所区别。
(四)舞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存在脱节。当下在学前舞蹈教育方面,理论知识性内容仍然较多,课程内容也更多地教授给学生们一些芭蕾舞中的基本动作和肢体训练,学生们能学到都是一些基本内容,缺少和实际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联系,无法将课堂学到的内容投射到实践中,学生只知道基础的舞蹈训练知识,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训练过于枯燥,而学生又不具备根据儿童心理特性编排舞蹈的能力,这种理论和实践中的脱产将导致学前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
三、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选择适合的舞蹈教材。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要注重实际的运用,如何最快地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前舞蹈教育的精髓,需要在教材上进行一定调整,选择适合本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进行授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需要面对的是学前儿童,舞蹈教材中的内容需要具有更多实践性内容,并且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内容进行渗透,这样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在舞蹈曲目的选择上,教材中应当有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利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选择北京舞蹈学院编撰的教材《中国舞考级》进行授课,教材中很多都是儿童熟悉的歌曲,而且语言上也更加生动。
(二)重新设立符合专业特性的舞蹈教学目标。开展学前舞蹈专业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在未来的实际教学中运用舞蹈知识提高儿童的艺术综合素养,这就让学前儿童舞蹈教学和学院派的舞蹈教学区分开来。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儿童,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舞蹈学习需求进行制定。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让学生获得关于舞蹈的基础技能之外,也要强化学生对舞蹈的编排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带动儿童一起享受舞蹈的乐趣,并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舞蹈曲目的选择和表现题材。
(三)开展舞蹈鉴赏类课程,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情感体验。舞蹈重视人的精神体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概念,不仅仅要传递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舞蹈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出学生对于舞蹈的.热爱,在这方面也可以通过舞蹈鉴赏的方式进行提升[4]。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前教育学生观看一些儿童歌舞剧或者儿童舞蹈鉴赏,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性,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舞蹈,体验儿童在舞蹈中的情绪变化,进而在自身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融入。
(四)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们在舞蹈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舞蹈基础不好的学生应当加强对他们基本功的考察,并对学生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对于有舞蹈功底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编排。这种分层次教学的办法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可以做到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的薄弱项,而且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基于自身基础的创新,可以根据自身的舞蹈偏好编排出更多有个性的舞蹈内容,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授课行为也让学生重新成为课堂上的中心,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国龙,杜涓,安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舞蹈教学组织能力的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6(15):204-205.
[2]孙响占.探索提高幼儿线描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122.
[3]苏兴荣.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舞蹈课教学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15):277.
[4]杨国龙,杜涓,安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舞蹈教学组织能力的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6(15):204-205.
篇14: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的论文
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的论文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混凝土的选材
混凝土实际上就是把水泥、砂、石、水和一些添加剂等等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到一起,之后进行搅拌制作而成。因为现在社会提倡节能环保,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在施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各种噪声,在城市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混凝土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混凝土。
在选择混凝土类型时需要依照不同的施工部位进行选择,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之后结合设计图纸进行混凝土的选择。有很多的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或者是在完工之后会出现裂缝,因此在对施工所用水泥进行选择时应该选择水热化相对比较低的水泥,之后加入一定的掺和料和外加剂等等物质,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水泥的水热化程度,使在发生水化过程当中所放出的热量,尽量避免出现裂缝。
1.2、振捣过程
为了保障混凝土本身凝聚之后的结构能够在外形上与施工的实际需要相符,相关负责人将水泥放入模型当中使其发生凝固反应之后,在对其进行振捣。混凝土在进入到模型之后,应该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依照实际情况去进行振捣。这样能够使混凝土建模时所产生的一些气泡均匀分布开来,确保混凝土当中所存在的一些搅拌物本身所具备的密实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振捣工作分为人工振捣以及机械振捣两种,能够很好的对振捣强度进行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人工成本。作为人工振捣实际上就是借助相关的工具对其实施夯实作用,从而使混凝土成形。因为一般情况之下会在施工范围下、机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机械振捣技术。
1.3、浇筑过程
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来说,在进行实际的浇筑时,需要对浇筑方式进行选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设对平面顶板进行施工,需要运用整体推进的方法,对墙体进行工作时,断面链接的方法更加合适。
最终使希望能够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稳定进行,应该特别关注混凝土的质量,以此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另外,在对施工进行浇筑工作时,应该确保在混凝土合料下降时处于一种自由落体的状态,借助滑膜导流的方法进行施工的浇筑工作,能够避免因为出现溅落而对混凝土合料质量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一定按照一定的水灰比进行工作,坚决禁止加水操作。
1.4、混凝土的养护
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在混凝土结构上有裂缝出现,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结束之后的十二个小时以内,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喷水、覆盖等一系列养护工作。当模板被拆除之后,还应该对模板进行喷水,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具体依照混凝土结构养护效果进行确定。在进行喷水养护时,应该确保混凝土结构处于湿润状态,通常会运用覆盖浇水、塑料薄膜等等方式进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养护工作之外,在进行实际的混凝土施工工作时,如果一周的温度都处于五摄氏度以下,那么就应该进行防冻了,比如说比较常用的蓄热法,所谓蓄热法就是先对混凝土原材料实施加热工作,确保在后续工作进行过程中混凝土都具有一定的热量,之后采取保温措施,使混凝土强度得到提升。
1.5、施工缝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制约,不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所以在中间休息的时间会比水泥凝固时间长。因此留置施工缝也是进行浇筑工作的一项。在进行浇筑之前,施工工作人员借助相关技术对施工缝的位置进行确定,因为施工缝四边混凝土结合力强度过大,会使混凝土结构比较脆弱,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确保承受的力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2.1、强化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时,混凝土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在创新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绝大部分都是借鉴别人的成果,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并不能够达到所规定的标准水平。因此建筑施工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专业的队伍,负责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等相关工作。
2.2、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实施管控
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是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其实是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进行施工工作时,施工单位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强化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从选择到采购再到领用都应该严格把关,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应该强化对材料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在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配制比例,配制比例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应该定期进行培训,提升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倡导他们要不断创新,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维,将权利和责任明确到每一个人身上,定期召开相应的文化互动,不仅仅为了让施工工作人员得到放松,更多的是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对施工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3、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中原材料的选择,施工的工艺方法,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每一项工序都是不可忽视的,注重每一步的准备和工作,才能创造更优质的工程,使施工质量满足建筑工程与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刺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J]. 建材与装饰 ,(32):1-2.
[2] 陈磊 . 既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重锚截断技术研究与实践 [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3] 陈婷婷 . 纤维增强泡沫轻质混凝土基床表层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D]. 西南交通大学 ,2017.
[4] 李双发 . 某再生水厂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方案研究 [D]. 河北经贸大学 ,2017.
篇15:浅谈施工过程建筑工程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浅谈施工过程建筑工程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建筑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而施工过程中能否做好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就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特点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施工管理;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获得了很多的发展机会。而每个施工企业都想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将自身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以及工程施工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落实做好。只有将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保证了,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口碑。
1重要性分析
目前,建筑施工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所以,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内容,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还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这些安全事故不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还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企业实际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质量管理工作给予高度地重视,尽可能地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将施工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减少,最终将企业减轻[1]。
2现存问题
2.1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作为其重要的力量,对于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然而,现实情况是,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相应的要求将安全帽配戴上,在高空作业的过程中,不能将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加以应用,使得高空作业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而对于一些电梯井口以及通道口的施工而言,虽然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但是,由于没有设置明显的警戒线,使得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证。
2.2环境污染严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其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工作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没有亮化、美化处理围挡墙,使得一部分的墙体出现了倾斜以及破损等问题,并且还在围挡墙周围还将各种施工垃圾堆放。第二,由于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大多比较陈旧,使得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噪音污染。第三,没有集中管理施工原材料,使得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2.3没能妥善管理建筑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具
由于在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的材料、工具以及机械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最终促使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类型的施工材料,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施工单位不能在分类摆放材料的时候按照其性质进行,致使很多建筑材料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受到了影响,本身的正常性能无法正常发挥。除此之外,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人员乱碰和乱扔一些施工工具,使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将整个建筑施工成本投入大大增加了。还有,不能有效地保护施工工具以及施工机械,不重视保养工作,使得整个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建筑施工成本大大增加[2]。
3改进措施
3.1落实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首先,要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在开始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合理规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在了解与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还要将符合合同要求的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制定出来。同时,为了能够让安装工作更好地与土建施工配合,要在编制施工计划的时候,安排相关的施工人员以及安装人员共同参与到编制工作中。要从实际的施工进度出发,配备恰当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周转材料,尽可能地合理利用施工材料。其次,合理控制施工项目运行成本。所谓的控制施工项目运行成本,就是要有效监督、调节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物资以及人力,使得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都能控制在成本范围内,进而将施工项目目标更好地实现。最后,要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对于施工项目经理来说,应该将质量目标及时制定出来,使得各种工程验收质量标准得以完善,进而保障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与标准。此外,还应该对各种施工建筑材料的验收标准严格把关,杜绝将任何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运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
3.2落实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在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时候,要让生产活动满足实际安全标准得以保障,同时,还要将安全施工的相关原则落实到位,并且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要做到各尽其职,落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其次,要逐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对于参与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而言,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使得管理工作人员对各种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合理掌握,进而将员工队伍的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加以强化。要让工作人员掌握施工要点,并且从内心深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给予高度重视。最后,要逐步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要想让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做好,关键是要将活动安全信息以及排除安全事故隐患等重要措施加以落实。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有效地检查与监督施工情况,一旦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要对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各种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
3.3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直接执行者,其自身是否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水平,对整个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事实证明,很多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技能不强,加上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所引起的。所以,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让施工人员自身树立安全施工的责任意识,二是要让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需要有效地监督与跟踪整个施工过程,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有问题,就要及时加以处理与解决,进行有效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3]。
4结束语
总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只有将现场管理工作不断加以强化,并且尽可能地采取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将施工项目的质量有效提升,最终促使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香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07:68-69
[2]杨小东,李登龙.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3,04:187-188
[3]凌青英.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J].大众科技,,10:53-54
篇16:提升大学物理实验学习的措施论文
提升大学物理实验学习的措施论文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拟对如何提高大学物理实验学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观点。
关键词:物理实验;措施;计算机
一、重视绪论课教学
绪论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物理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绪论课的教学,要为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讲授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和有效数字的运算、测量及误差等内容,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有初步的.了解。要让学生掌握整个物理实验课的过程,在实验前要写预习报告,做好实验准备,实验时要专注认真,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束后要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报告应当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并最后得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等内容。
二、抓好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环节,丰富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专注、认真、严谨的实验习惯。首先,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从而迫使每个学生都重视起物理实验的准备工作。第二,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实验的机会和时间,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最好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一旦发现存在差错就要求学生重新进行实验测量直到得出正确数据为止,从而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数据的现象。第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多次提醒学生爱护仪器设备,保持实验室清洁安静,做实验时要认真、细致、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则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重视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计算机的引入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物理实验课劳动强度大、授课任务重、学生不好管理的局面,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建立物理实验网上预习系统,教师只需将实验预习的内容上传到校园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进行预习,不必再挤在实验室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课教师的负担,还可以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和CAI课件形象逼真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预习。另外在实验室中放置几台计算机,也可以将实验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或者实验室中已发生的障碍以电子教案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上,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问题或者进行实验模拟,如此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大君.加强实验预测提高实验质量[J].物理实验,(01).
[2]王再兴.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N].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10.
[3]甄春元.努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N].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01).
篇17: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措施论文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措施论文
1建筑工程中质量安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监督过于形式化
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督分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住建部、省级、市级、县级这四个层次,基本依照由高层即住建部将监督要求及通知内容相应下发,再层层向下传递,最终由当地监管部门对工程施工方进行检查与评定,但是很多检查工作都是基于应付上级,并没有对各项环节详细认真查看,获得的数据也比较片面或不真实,这样的监督其实完全起不到应有效果。
1.2监督工作无人考核
在监督工作的考察范围内未涉及监督人员本身,只是关注对施工单位的质量及安全监督内容,而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情况是否符合要求没有人进行考察,从而导致监督工作不专业或不到位,大大降低了监督工作的效率与作用。
1.3缺乏专业监督执行者
一方面,由于某些建筑工程为了节省成本,会拖欠监管费或管理费,导致没有资金聘请专业监控人员,使得工程本身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人员匮乏,自然相应的监督工作就无人执行,最终造成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监督人员自身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都要有所了解,紧跟时代步伐,学会运用各种先进的监督工具与监督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将监督工作落实到位,但是目前监督人员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
1.4国家对监督支持力度不够
首先,国家没有起到对施工单位应有的监管作用,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与管理,处罚力度不够;其次,对相应的人才发展和质量安全设施筹建资金投入不足;再次,没有将监督人员工作纳入到监督体系中,缺乏监督人员的`岗位规范与管理措施;最后,对施工单位关于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教育宣传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质量与安全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缺乏防范意识,没有养成自觉监督管理的习惯。
2质量安全监督措施
2.1增强质量安全防范意识
组织进行集体动员,通过观看安全教育类视频、事故人亲身讲解、相关专业人员传授等手段,让工人深切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杜绝侥幸心理作怪,懂得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可以带来多么严重的“大影响”,容易引发火灾、建筑坍塌、漏电等事故,加大对于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让监督机构、施工方、施工人员充分意识到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2.2建立法律法规,监管责任到人
通过对质量安全相应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确保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杜绝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如:偷工减料、不更换老旧设备、非法加班、购买设备或材料质量控制不过关等行为,让安全问题与企业实际利益挂钩,提高施单位或施工人员主动防护的积极性。由于建筑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整体密集但工作分散单一,所以采取划片或者是分小组管理,指定责任人,化零为整。并且处罚措施要完善,一经发现必须严格处罚,若有严重违法问题,应公布于众,让这样的“黑心”单位无法立足,也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而对于监督人员的工作规范与惩罚措施也要在法规中有所涉及,对监督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样严肃处理,提高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另外对于监督内容和具体标准的制定要详细,便于监督时有据可依。
2.3进行质量安全防护训练
每周或者定期进行设备技术方面的指导或者是安全设施使用的演练,很多质量与安全问题都是因为对于细节的忽视和对于操作规范的不遵守,举行演练可以让大家清楚可能会产生的危险,怎么利用设施或者技巧来降低风险,并且熟练这种技巧,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抑制。施工单位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如日本的“5S”管理模式,让工人从整理(1S)、整顿(2S)、清扫(3S)、清洁(4S)、素养(5S)这5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程质量,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4加强质量安全的把控
施工单位内部要安排相应的质量安全把控人员进行内部监督,从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竣工的整个期间,对每个环节层层把控,如:购买设备与材料使要确保其质量合格、型号符合要求等,并结合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沟通与上报,确保每个环节质量过关,特别是对于常见的质量问题要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对质量的把控从根源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毕竟及时的防控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5改变质量安全监管方式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施工时间长、工序繁杂、环节众多等特点,所以监管起来较为困难,监管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传统监管效果与涉及范围并不理想,我们要将这种方式进行转变,采取以巡查、抽查形式,并将施工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向联系,将监管信息进行共享,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尽量扩大监管范围与监管力度,并在监督工作中采取差异化监察原则,对于问题较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应增加监察频率,而问题较少的项目可以适当进行抽样调查,确保整体质量过关即可。
2.6完善施工环境与工作制度
很多安全问题均来自于施工现场,一方面是由于施工地人员众多,设备、材料、环节也复杂多样,使得整体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故要从改善工作环境入手,将所有资源安排得当,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很多施工人员因为疲劳工作或者是技术不合格却在施工现场进行工作,这样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完善工人工作制度,如对上岗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合理对工人的排班时间进行规划等。
3结语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建筑工程的作用显而易见,如果清除了质量安全隐患这一路障,工人工作踏实、家庭幸福,建筑使用者安心,相信行业的发展会更加畅通无阻,人们的生活也更加和谐。总之,当我们再也不会为新闻中那一起起安全事故伤心感慨的时候,当建筑工地的工人们、高大办公建筑内工作的职员们能够安心工作的时候,当居民楼里每家每户都是酣然入梦的时候,我们质量安全监管的防护墙才正真的建立并发挥作用!
篇18: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论文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论文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本文以海尔为例指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说明了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已初见成效,海尔集团是很好的典范。海尔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海尔将自主创新和市场全球化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自主创新以增量创新为主,以发展创新为辅,既符台中国国情,又符合家电业的实际情况。海尔在无氟节能多元替代电冰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发展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在我国,也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又如,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它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SST)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简称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
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1992年,海尔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认证。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在过去的近中,海尔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和GS、加拿大CSA和EEV、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盟TUV和CE、日本S-Mark等十几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例如,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带给消费者的是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第六,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
4.规范功能: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能约束企业职工的言谈举止,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我国的企业所重视,我国的一些大企业也都在努力塑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目前,人们对海尔“零缺陷”、“真诚到永远”、“赛马不相马”、“客户满意”等海尔文化已耳熟能详。海尔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其质量宗旨为高标准、精细化、灵缺陷;售后服务永远坚持“用户是衣食父母”、“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国际星级服务”等原则;科研开发以“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为宗旨。看过这些海尔的宗旨、原则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海尔为什么能为单身人士设计出“小小王子”,为什么能为不同的客户单独定做“整体厨房”,为什么能让用户只是为了海尔的售后服务也要购买海尔的产品,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海尔能在的时间中保持平均82.8%的增长速度。“海尔文化”是海尔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企业文化这把利剑指挥着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
篇19: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学生培养思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现存问题,提出具体有效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尽相同。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就要遵循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未全面落实,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空置,造成教学管理向应付检查转变,沦为形式化[1]。
(二)教学目标本末倒置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味追求学生超高的考试成绩,将考试分数视为唯一的检测标准,以此来评定学生的优劣等级。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严重受限,逐渐转变成为考试的奴隶,学习只是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国教师老龄化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据调查,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偏大,就连普通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这一现象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虽然,年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极为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层实践锻炼,在授课时往往以理论为主,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仅要明确认识管理理论,更要明确认识高职院校本质规律,全面掌握教学管理的内容等。因此,以下两点必须得到重视:第一,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发展的根本就是教学质量,即教学要围绕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的模式制度,对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第二,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完善建立一套工作认知制度,促进全体教师正确树立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有效掌控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管理责任落实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师生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有机整合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教学文件等规章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另外,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应充分结合其需要,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加强全新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教学制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教学质量及水平持续提高。
(三)建设师资队伍
1.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以达到人才培养、维护教学秩序及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持续变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对其系统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较高要求。针对如此特殊的工作性质,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服务意识、超高综合素质和合理结构的教学管理队伍[3]。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方方面面入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兼具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员。另外,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教师,使其全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学科知识等教学要素;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入校兼职教员,让学生学习工作经验和最新操作方法;采取合作办学形式,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其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获得教学内容以外的宝贵知识经验。
三、结语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华惠.新形势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35):235-236.
[2]马立.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4(13):200.
[3]蒋景春.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4(27):271-272.
篇20: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措施论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框架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普遍化,很多院校在管理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管理模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主要是在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阐释的前提下,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活动,在整个学校的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新形势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首先,必须以学生为本。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开始在学校内展开,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教学制度、教学服务方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其次,必须坚持创新性理念。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高职教育更多的重视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很多时候是一种被动的调试。随着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中一定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积极性,不是去被动适应环境,而应该是去主动创造未来。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再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信息化理念。进入新时代,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入,各行业都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新技术领域开始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素质。所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要从信息技术角度进行探索,发挥其在管理过程中的优势,提高教学管理的改革空间。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1.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理念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尤为重要。首先,优化教学思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任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依托,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以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其次,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提升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老师应该做到具体学生具体对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引导学生对自身内心世界进行发掘,实现个人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再次,丰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同时,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应该加大实践课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提高社会契合度。
2.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使“行政化”远离教学管理。从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看,“行政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基于此,学校相关领导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确保形成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优化教学管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高职院校的深入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制。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活动,在整个学校的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则是确保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质量监督的重要性,积极聘请校内外的专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提供重要的前提;再次,以人为本积极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制定管理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因素,不断提高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充分的准备。
3.强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良好的管理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所以说,在新时期的发展下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加大对学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依托于学校的有利条件,采取集中短期培训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现有的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次,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学习。在可能的条件下,相关部门适当组织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到校外参观、学习,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扩视野,做到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本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再次,加强教学管理研究。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研究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的研究,及时对教学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抓好教学管理研究成果的评奖工作,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为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有序提升奠定重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吴炜,龚谦,卢小萱,万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2]叶鉴铭.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8).
[3]肖辉赞.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刘宏杰,杨明堂.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措施论文(通用20篇)】相关文章:
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2023-11-12
教科研工作计划2024-05-17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写什么2023-10-23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论文2023-10-29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总结2022-08-09
个人年度校本研修计划2022-07-22
小学德育针对性教学的有效措施论文2022-11-21
医院科研年度工作计划2022-05-06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2023-02-19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控制措施论文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