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

时间:2023-02-09 07:42: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锦集4篇)由网友“DDDDelay”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

篇1: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

摘要:目的:了解具有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方法:对264名住院患者,采用营养筛查量表NRS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收集中医证型,分拆成相关证素后进行分析。结果:有营养风险组(A组)89人,无营养风险组(B组)175人;A组BMI22.92±6.93,B组BMI25.32±3.61(P<0.05);A组出现气虚的比例35.2%,B组出现气虚的比例21.7%(P<0.05);A组出现气滞的比例14.8%,B组出现气滞的比例32%(P<0.05);A组出现血瘀的比例44.3%,B组出现血瘀的比例60%(P<0.05);A组出现湿邪的比例6.8%,B组出现湿邪的比例16%(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出现更多的虚证证素,尤以气虚明显,相对较少的实证证素,尤以气滞、血瘀和湿邪三个证素明显。

关键词:营养风险;NRS2002;中医证素中医论文发表

营养风险是指营养因素影响患者结局的风险。

已有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或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治疗有可能改善临床结局,包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如果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和(或)营养风险,给予营养治疗有可能增加并发症或增加费用。因此,有必要对每一位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其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的较好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在临床获得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针对具有不同营养风险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和差异的报道尚未见到,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营养干预进行有益的探索。

1对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月至3月新入院患者中的264名,涉及到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内科、神经内科、血液肿瘤科、血管外科、骨科和普外科共8个科室。

2方法

2.1营养风险筛查用经过校正的'体重计实际测量,精确到0.2 kg;

用经过校正的身高计实际测量,精确到0.2 cm。采用连续定点抽样调查方法,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采用NRS2002方法,结合我国BMI,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填写到CRF表中;

NRS2002评分≥3为存在营养风险(A组),NRS2002评分<3分为无营养风险组(B组)2.2中医证型记录患者入院诊断中的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并记录有无手术安排。每个患者的中医证型按证素分拆,因纳入病例数较少,而病种和证型较多,故将同一个脏腑的不同虚证都归纳为同一个证素,例如“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都归为“肾虚”,并分别统计实证和虚证证素出现的个数,“0”代表未出现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1”代表出现1个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2”代表出现2个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3”代表出现3个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4”代表出现4个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

3统计方法

将患者中医证型分拆为单个证素后,采用EPI-DATA 3.0软件双人双录入,SPSS 18.0软件进行录入数据比对和逻辑核查,确定数据录入正确后进入最终数据库并锁定。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正态分布和方差齐同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4结果

4.1患者所在科室分布5讨论NRS2002[1]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循证医学资料开发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全国13个城市1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5098例住院患者进行应用的结果说明该工具是适用于我国的比较好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但是每个工具都有一定的缺陷,即使是有适应证的患者接受营养治疗后,也不是全部患者都得到改善结局的益处[1、3]。

由调查结果可知,A组虚证出现频率高于B组;

实证出现频率低于B组,尤以气虚、气滞、血瘀和湿邪四个证素的差异明显。无营养风险组的证素以实证为主,兼有虚证,说明尚处于疾病的较早阶段,有营养风险组的证素虽然实证仍超过虚证,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说明已经处于疾病中后期,虚实夹杂的阶段。营养治疗可以理解为补益之法,其应用方法也当与使用补虚药一样要注意:一、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邪实而正不虚,误用则有“误补益疾”之弊;二、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如不分气血、不别阴阳、不辨脏腑、不明寒热,盲目使用补虚之品,用之无益,反而有害;三、扶正祛邪之间,要分清主次,要做到补虚而不留邪;四、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现代研究已经表明不当补而误补,对病人有害而无益,因此才研究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来帮助临床筛选有适应证的患者。研究[1]同时也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治疗也不是全部都能从中获益,其原因目前还无法解释,也无法对相关患者进一步细分,或者改进营养治疗方案,以提高营养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中医学理论和中药的应用经验和规律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本研究也提示营养风险和中医证素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尚不能指导临床营养风险筛查,还需结合疾病与临床结局,进一步深入观察和研究。

篇2:浅论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

1 代谢组学的基本概况

代谢组学是国际上近年来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Jeremy Nicholson等在核磁共振(NMR)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 。随着学科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对代谢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将代谢组学理解为: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代谢组学的分析目标是对生物体系中尽可能多的内源性代谢组分进行无偏差的定性定量测定,整个分析过程应尽量保留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的整体信息。完整的代谢组学流程包括样品的采集、预处理、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分析及解释。 对于代谢组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核磁共振波谱、质谱、色谱、红外光谱等。 迄今为止,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最常见的分析工具是NMR。特别是1H-NMR,能够实现对样品的非破坏性、非选择性分析,满足了代谢组学中对尽可能多的化合物进行检测的目标。

篇3:浅论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

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对其体液(血液、尿液、淋巴液等)以及组织的代谢产物的组成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它跳过生命体内的复杂调控过程,对机体代谢物的整体组成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发现与疾病相关的一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病变过程。

中医的“证”是辨证论治的起点和核心,本质的含义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够反映疾病过程在某一阶段的病理病机,是机体对体内外各种环境变化和致病因素作出反应的一种功能状态。如何从整体状态上来系统把握“证候”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中医证候质的研究,代谢组学的出现为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提供了可能。两者均是从机体的整体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代谢组学属于全局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这种思想与传统中医药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等思想是十分吻合。代谢组学改变了单一标记物检验的传统思路,以一组代谢物群体作为标记物来诊断疾病,使得“证”的研究可以和系统生物学方法相结合,证候客观化研究得到了方法学上的.支持。代谢组学高通量、高灵敏性的检测及分析方法特,为从代谢网络变化的角度探究区分证型提供了方法学与技术支持 。

不同的中医证候,其代谢产物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通过检测不同时间患者体液中的所有代谢产物,将能够确定不同的证所对应的代谢物的特征模式,使证得到客观、定量的描述,从而促进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 。

3 已开展的中医证候研究

蒋海强等采用1HNM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成分谱差异。研究发现与健康志愿者作比较,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组患者机体相关代谢发生显著变化,体内部分氨基酸代谢和葡萄糖代谢明显异于健康志愿者,为理解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证侯本质和诊断该类病证提供了科学依据[1]。华何与等对18例健康人、18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6例气滞血瘀证、6例心血瘀阻证、6例气虚血瘀证)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检测。 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研究各组之间的血浆代谢产物谱差异。结果为各组血浆1H NMR谱的PLS-DA结果显示,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气虚血瘀证组与其他两个血瘀证组差别较大,而气滞血瘀证与心血瘀阻证差别不明显。实验表明代谢组学方法对于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具有重要价值[2]。

王伟明等用NMR波谱仪对肝气郁结证大鼠尿液检测,探讨肝气郁结证对大鼠体内尿液小分子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从整体的角度来阐述肝气郁结证的生物学本质。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尿液马尿酸、α-酮戊二酸等化合物的含量降低,肌酸酐、丙酮等谱峰相对积分面积明显增高,在尿液中的含量显著升高。从而初步得到肝气郁结证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的的代谢表型与差异性代谢物,阐述肝气郁结证的生物学本质[3]。简维雄等运用GC-MS法对32只大鼠(模型组、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进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指标高于其余3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大鼠血浆样品散点图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完全分离。养心通脉方干预后代谢物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回调。研究表明,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代谢产物的模式变化与反映“血瘀”病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具有一致性,提示发生改变的乳酸、丙氨酸等8种代谢物有可能作为心血瘀阻证代谢性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彻底揭示心血瘀阻证候的本质[4]。

结语

代谢组学之父 Nicholson教授认为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来对比分析服用中药、采用中医疗法前后人的体液所存在的不同,证实中国传统中医中药的疗效,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医药的重要手段,并有可能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走向国际化的通用语言。代谢组学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在许多方面有相近的属性,如果代谢组学运用得当,可以挖掘中医学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对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将会更加客观化、标准化,使中医学得到真正的发展和继承。

参考文献

[1] 蒋海强,马斌,聂磊,等.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清样品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8(4):258-261

[2] 华何与,贾钰华,张红栓,等.冠心病心绞痛三种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3):258-260

篇4:传统中医学理论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传统中医学理论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摘要:笔者将传统中医学理论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相结合,在事故致因、事故预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借鉴中医的预防思想、整体观念、五行学说、辨证施治等理论方法,分析研究指出: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如同人体得病,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入侵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本身;要从研究企业自身的'影响安全生产诸要素之间的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入手,加强事故预防工作,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辨证分析事故原因,加大企业生产安全的精神和物质保障,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作 者:李宣东    LI Xuan-dong  作者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北京,100013 期 刊: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PKU  Journal: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2006, 16(12) 分类号:X923 关键词:安全科学技术    中医理论    事故致因    事故预防    企业安全管理   

高血压病因病机中医学探讨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论文

药学论文小范文

药学论文范文

水浒论杂800字作文

药学论文选题

论文提纲范文药学

药学文献检索论文范文

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锦集4篇)】相关文章:

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探究的论文2023-07-27

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林译村上在中国大陆2022-05-07

临床实践与药学教育论文2022-12-18

东北人是怎么治冻疮的介绍2023-01-03

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2023-03-12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2024-02-21

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论文2022-10-31

浅谈英汉翻译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的不可译性2023-08-27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论文鉴定范文2023-10-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