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时间:2022-05-04 03:18: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共6篇))由网友“呱呱哥”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篇1: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注释】

(1)匏(páo):葫芦。涉水的人佩带葫芦以防沉溺。苦:同“枯”。叶枯则匏干可用。

(2)济:水名。深涉:步行过河叫做“涉”,涉水渡口也叫做“涉”。渡处本来是较浅的地段,现在水涨,也有水深的渡处了。

(3)厉:连衣下水渡河。一说厉是带在腰间。

(4)揭(器qì):揽起衣裳。一说揭是挑在肩头。

(5)有瀰(米mǐ):犹“瀰瀰”,水大时茫茫一片的.景象。有:发语词。

(6)有鷕(窈yáo):犹“鷕鷕”,雉鸣声。

(7)濡:湿。轨(古读如九):车轴的两端。这句是说济水虽满也不过半个车轮子那么高。那时人常乘车渡水,所以用车轴做标准来记水位。

(8)牡:雄。

(9)雝雝(yōng):群雁鸣声。

(10)旭日:初出的太阳。旦:明。

(11)归妻:即娶妻。

(12)迨:见《摽有梅》。泮(叛pàn):同“胖”,合。以上两句是说男人如来迎娶,要赶在河冰未合以前。古人以春秋两季为嫁娶正时,这时正是秋季。

(13)招招:摇摆,一说号召之貌。舟子:船夫。

(14)卬(áng):我。女性第一人称代名词。否(古读如痞pǐ):不。

(15)须:等待。末章说舟子摇船送大家渡河,人家都过去了,我独自留着,我本是来等朋友的啊。

【题解】

这诗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红彤彤的太阳才升上地平线,照在济水上。一个女子正在岸边徘徊,她惦记着住在河那边的未婚夫,心想:他如果没忘了结婚的事,该趁着河里还不曾结冰,赶快过来迎娶才是。再迟怕来不及了。现在这济水虽然涨高,也不过半车轮子深浅,那迎亲的车子该不难渡过吧?这时耳边传来野鸡和雁鹅叫唤的声音,更触动她的心事。

【余冠英今译】

葫芦带叶叶儿黄,济水深处也能蹚。水深连着衣裳过,水浅提起长衣裳。

白水茫茫济河满。野鸡吆吆将谁唤。水满不过半轮高。野鸡婆把鸡公叫。

雁鹅声声唤雁鹅,太阳一出红济河。哥如有心来娶妹,莫等冰封早过河。

船夫摇摇把船摆,旁人过河我等待。旁人过河我等待,等个人儿过河来。

【参考译文】

枯叶葫芦绑腰上,不怕济河大水涨。水深连衣趟过去,水浅过河提衣裳。

大水茫茫济水涨,山鸡声声叫得响。河水虽涨不湿轴,雉啼原是唤配偶。

大雁声声叫得欢,朝阳初升在东方。恋人若想娶我走,河水未冻好时光。

船上艄公手相招,别人渡河我偏留。别人渡河我偏留,我要等着男朋友。

篇2:诗经《匏有苦叶》

诗经《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译文

葫芦有叶叶味苦, 济水深深也能渡。

水深连衣渡过去, 水浅提衣淌着过。

济河水满白茫茫, 雌野鸡叫声咯咯。

济河虽深不湿轴, 野鸡鸣叫为求偶。

大雁鸣叫声谐和, 东方天明日初升。

你若真心来娶我, 趁冰未化先过河。

船夫摇船摆渡过, 别人过河我不过。

别人过河我不过, 要等好友来找我。

赏析

妙龄女郎到了出嫁年龄,满心盼望如意郎君前来求婚,全部的期望和幸福的想象伴随着她的等待。

如今的我们或许会不解地问,她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要折磨自己,为什么不主动出击大胆过河去追求自己的心上人?

其中的原因,恐怕是人类心理中最微妙,又最富有诗意的。

谁曾见过动物之中有雌性追逐雄性的?雄野鸡的美丽羽毛是向雌野鸡展示的;雌野鸡的'婉转鸣叫是告诉雄野鸡前来求偶的。这是天性。人的异性间的求偶,也得遵循这种天地之道:女子等持,男子主动出击。即使是在今天,这种合乎天性的特点,依然表现出来。

然而,人类的心理远比动物复杂得多。女子的被动等待,除了是天性的表现之外,可能还有更多别的考虑;对方是否潇洒英俊,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诚实专一,是否有地位名气,是否有财富金钱,双方性格脾气是否相投等等,等等。

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纯情企盼,肯定是让人感动和沉醉的;但是,任何纯情表现的背后都会潜伏着或多或少的功利要求,否则,纯情是难以持久的。纯情初露,至诚可爱;而它的深化,则要靠 功利考虑中诸多因素的契合。

因此,等待是一个巨大的悬念,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结果即将出现,却不可预知。时间马上就要到来,而眼下的分分秒秒都无比漫长难熬。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激情和力量,但并没 有可以赋予的对象。这情景,像即将跃出地平线的初日,像含苞欲放的鲜花,像晶莹欲滴的露珠,像守在洞口准备扑向老鼠的猫, 像即将出现的奇迹……

一旦结果出现,一切都肯定明确,可能性消失了,诗意和想象也就消失了。

篇3:匏有苦叶·诗经

匏有苦叶·诗经

《匏有苦叶》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注释】

1、匏(刨páo):葫芦。涉水的人佩带葫芦以防沉溺。苦:同“枯”。叶枯则匏干可用。

2、济:水名。深涉:步行过河叫做“涉”,涉水渡口也叫做“涉”。渡处本来是较浅的地段,现在水涨,也有水深的渡处了。

3、厉:连衣下水渡河。一说厉是带在腰间。

4、揭(器qì):揽起衣裳。一说揭是挑在肩头。

5、有瀰(米mǐ):犹“瀰瀰”,水大时茫茫一片的景象。有:发语词。

6、有鷕(窈yáo):犹“鷕鷕”,雉鸣声。

7、濡:湿。轨(古读如九):车轴的两端。这句是说济水虽满也不过半个车轮子那么高。那时人常乘车渡水,所以用车轴做标准来记水位。

8、牡:雄。

9、雝雝(庸yōng):群雁鸣声。

10、旭日:初出的太阳。旦:明。

11、归妻:即娶妻。

12、迨:见《摽有梅》。泮(叛pàn):同“胖”,合。以上两句是说男人如来迎娶,要赶在河冰未合以前。古人以春秋两季为嫁娶正时,这时正是秋季。

13、招招:摇摆,一说号召之貌。舟子:船夫。

14、卬(昂áng):我。女性第一人称代名词。否(古读如痞pǐ):不。

15、须:等待。末章说舟子摇船送大家渡河,人家都过去了,我独自留着,我本是来等朋友的啊。

【题解及原文】

这诗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红彤彤的太阳才升上地平线,照在济水上。一个女子正在岸边徘徊,她惦记着住在河那边的未婚夫,心想:他如果没忘了结婚的事,该趁着河里还不曾结冰,赶快过来迎娶才是。再迟怕来不及了。现在这济水虽然涨高,也不过半车轮子深浅,那迎亲的车子该不难渡过吧?这时耳边传来野鸡和雁鹅叫唤的声音,更触动她的心事。

【今译】

葫芦带叶叶儿黄,济水深处也能蹚。水深连着衣裳过,水浅提起长衣裳。

白水茫茫济河满。野鸡吆吆将谁唤。水满不过半轮高。野鸡婆把鸡公叫。

雁鹅声声唤雁鹅,太阳一出红济河。哥如有心来娶妹,莫等冰封早过河。

船夫摇摇把船摆,旁人过河我等待。旁人过河我等待,等个人儿过河来。

【白话翻译】

枯叶葫芦绑腰上,不怕济河大水涨。水深连衣趟过去,水浅过河提衣裳。

大水茫茫济水涨,山鸡声声叫得响。河水虽涨不湿轴,雉啼原是唤配偶。

大雁声声叫得欢,朝阳初升在东方。恋人若想娶我走,河水未冻好时光。

船上艄公手相招,别人渡河我偏留。别人渡河我偏留,我要等着男朋友。

【鉴赏】

期盼的爱情充满了喜悦,而爱情的等待,却又令人焦躁。这首诗所歌咏的,正是一位年轻女子对情人的又喜悦、又焦躁的等候。

这等侯发生在济水渡口。从下文交代可知,我们的女主人公大抵一清早就已来了。诗以“匏有苦叶”起兴,即暗示了这等候与婚姻有关。因为古代的婚嫁,正是用剖开的匏瓜,做“合巹”喝的酒器的。匏瓜的叶儿已枯,则正当秋令嫁娶之时。女主人公等侯的渡口,却水深难涉了,因此她深情地叮咛着:“深则厉,浅则揭”。那无非是在心中催促着心上人,水浅则提衣过来,水深就垂衣来会,你又何必犹豫呢!催对方垂衣涉济,正透露出她这边等侯已急。

现在天已渐渐大亮,通红的旭日升起在济水之上,空中已有雁行掠过,那“雝雝”鸣叫显得有多欢快。但对于等侯中的女主人公来说,心中的焦躁非但未被化解,似乎更还深了几分。要知道雁儿南飞,预告着冬日将要降临。当济水结冰的时候,按古代的规矩便得停办嫁娶之事了。所谓“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婚)礼杀(止)于此”(《孔子家语》),说的就是这一种古俗。明白乎此,就能懂得女主人公何以对“雝雝鸣雁”特别关注了:连那雁儿都似在催促着姑娘,她又怎么能不为之着急?于是“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合)”二句,读来正如发自姑娘心底的呼唤,显得有多热切!

诗之末章终于等来了摆渡船,那定是从对岸驶来载客的罢?船夫大约早就体察了女主人公的焦躁不安,所以关切地连声招唤:“快上船吧!”他又哪能知道,这姑娘急的并不是过河,恰是在驶来的船上没见到心上人!“人涉卬否”二句之重复,重复得可谓妙极:那似乎是女主人公怀着羞涩,对船夫所作的'窘急解释——“不是我要急着渡河,……不是的,我是在等我的……朋友哪……”以“卬须我友”的答语作结,结得情韵袅袅。船夫的会意微笑,姑娘那脸庞飞红的窘态,以及将情人换作“朋友”的掩饰之辞,所传达的似怨还爱的徽妙心理,均留在了诗外,任读者自己去体味。

据毛诗旧序称,此诗为“刺”卫宣公与夫人“并为淫乱”之作;连颇不尊序的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亦以为“其说可从”。这真不知从何说起?拂去旧说之附会,此诗实在就是一首等候“未婚夫”“赶快过来迎娶”(余冠英《诗经选》)的绝妙情诗。

篇4:诗经《匏有苦叶》赏析

——等待是一个大悬念

【原文】

匏有苦叶(1), 济有深涉(2)。

深则厉(3), 浅则揭(4)。

有弥济盈(5), 有鷕雉鸣(6)。

济盈不濡轨(7), 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8), 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 迨冰未泮(9)。

招招舟子(10), 人涉卬否(11)。

人涉印否, 卬须我友(12)。

【注释】

(1)匏(Pao):葫芦瓜,挖空后可以绑在人身上漂浮渡河.(2)济:河的名称。涉:可以踏着水渡过的地方。(3)厉:穿着衣服渡河。(4)揭 (qi):牵着衣服渡河。(5)弥:水满的样子。盈:满。(6)鷕(wui)雌 野鸡的叫声。(7)不;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濡:被水浸湿。轨:大车的 轴头。(8)雝雝(yong):鸟的叫声和谐。(9)迨:及时。泮(Pan);冰 已融化。(10)招招:船摇动的样子。舟子:摇船的人。(11)卬(dno):我。 卬否:我不愿走。(12)友:指爱侣。

【译文】

葫芦有叶叶味苦, 济水深深也能渡。

水深连衣渡过去, 水浅提衣淌着过。

济河水满白茫茫, 雌野鸡叫声咯咯。

济河虽深不湿轴, 野鸡鸣叫为求偶。

大雁鸣叫声谐和, 东方天明日初升。

你若真心来娶我, 趁冰未化先过河。

船夫摇船摆渡过, 别人过河我不过。

别人过河我不过, 要等好友来找我。

【鉴赏赏析】

妙龄女郎到了出嫁年龄,满心盼望如意郎君前来求婚,全部的期望和幸福的.想象伴随着她的等待。

如今的我们或许会不解地问,她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要折磨自己,为什么不主动出击大胆过河去追求自己的心上人?

其中的原因,恐怕是人类心理中最微妙,又最富有诗意的。

谁曾见过动物之中有雌性追逐雄性的?雄野鸡的美丽羽毛是向雌野鸡展示的;雌野鸡的婉转鸣叫是告诉雄野鸡前来求偶的。这是天性。人的异性间的求偶,也得遵循这种天地之道:女子等持,男子主动出击。即使是在今天,这种合乎天性的特点,依然表现出来。

然而,人类的心理远比动物复杂得多。女子的被动等待,除了是天性的表现之外,可能还有更多别的考虑;对方是否潇洒英俊,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诚实专一,是否有地位名气,是否有财富金钱,双方性格脾气是否相投等等,等等。

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纯情企盼,肯定是让人感动和沉醉的;但是,任何纯情表现的背后都会潜伏着或多或少的功利要求,否则,纯情是难以持久的。纯情初露,至诚可爱;而它的深化,则要靠 功利考虑中诸多因素的契合。

篇5:诗经 国风 邶风 击鼓

诗经 国风 邶风 击鼓

诗经《击鼓》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经·邶风·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赏析一】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赏析二】

《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为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

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赏析三】

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

诗人以“击鼓其镗”起兴,通过震耳的鼓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厮杀惨烈的战场上。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但还是在国境以内,每天都可以回家,回到自己心爱人的身边。

现在“我独南行”,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的怨恨愤懑之情。南行之后,“不我以归”,长期不许我回家,这就不得不让人更忧心忡忡。叙事向前推进了。

作者心中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身处何方。茫然中马儿也丢失了,它去哪里了?也许马儿也不喜欢这战争苦役,它一定是去了树林之中。

这时诗人想起了新婚时和妻子说过的话:“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面对生离死别,我心不变。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紧承上面的誓言,诗人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中。离别得太久了,很难与你来会面;相隔得太远了,不能实现那誓约。字里行间流露出士兵深深的自责与遗憾。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平凡的相许,却又那样的刻骨铭心。死亡在这样的誓言下,已经全然消散了它的惨烈与悲凉。这个男子以他的心灵之美,对战争进行了无言的控诉,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弦。

这爱情的盟誓,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恋人们和夫妻间永久的追求与不变的情怀。生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好好珍惜你身边的人吧!今生今世,爱了,就要握紧那双手,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奈何桥的那一头。

这首诗很多人可能没读过,但其中有一句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来,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人们珍惜爱情,希冀白头到老、共渡一生的美好愿望。

篇6: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呢?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1、镗(汤tāng):鼓声。

2、踊跃:操练武术时的动作。兵:武器。

3、“土”、“国”同义。城漕:在漕邑筑城。漕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4、南行:指出兵往陈、宋。这两国在卫国之南。三四句表示宁愿参加国内城漕的劳役,不愿从军南征。

5、孙子仲:当时卫国领兵南征的统帅。“孙”是氏,“子仲”是字。孙氏是卫国的世卿。

6、陈国国都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宋国国都在睢(虽suī)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平陈与宋”是说平定这两国的纠纷。

7、不我以归:“以”和“与”通。“不我以归”就是说不许我参与回国的队伍。卫军一部分回国一部分留戍。

8、有忡(充chōng):犹“忡忡”。心不宁貌。

9、爰(原yuán):疑问代名词,就是在何处。这句是说不晓得哪儿是我们的住处。

10、丧:丢失。这句是说不知道将要在哪儿打败仗,把马匹丧失了。

11、于以:犹“于何”。以下两句是说将来在哪儿找寻呢?无非在山林之下吧。这是忧虑战死,埋骨荒野。

12、“死生契阔”:言生和死都结合在一起。契:合。阔:疏。“契阔”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义。

13、成说:犹“成言”,就是说定了。所说就是“死生契阔”、“与子偕老”。子:作者指他的妻。下同。

14、于嗟:叹词。阔:言两地距离阔远。

15、活:读为“佸(活huó)”,相会。

16、洵(旬xún):《释文》谓《韩诗》作“夐(xiòng)”,久远。末章四句是说这回分离得长远了,使我不能和爱人相会,实现“偕老”的誓言。

【题解及原文】

这是卫国远戍陈宋的兵士嗟怨想家的诗。据《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出兵救陈。十三年,晋国不满意卫国援陈,出师讨卫。卫国屈服。本诗可能和这段史事有关。揣想当时留守在陈宋的军士可能因晋国的干涉和卫国的屈服,处境非常狼狈,所以诗里有“爰丧其马”这类的话。第三章和末章都是悲观绝望的口气,和普通征人念乡的诗不尽同。

【今译】

擂大鼓咚咚地响,练蹦跳又练刀枪。家乡里正筑漕城,偏教我远征南方。

孙子仲把我们率领,平定了陈宋的纠纷。回老家偏我没份,可教我心痛难忍。

哪儿是安身之地?在哪儿丢失了马匹?丢马匹哪儿找寻?南方的一片荒林。

“生和死都在一块”,我和你誓言不改。让咱俩手儿相搀,活到老永不分开。

如今是地角天涯!想回家怎得回家!如今是长离永别!说什么都成空话!

【白话翻译】

擂起战鼓响咚咚,战士踊跃舞刀枪。别人修路筑漕城,我独远行去南方。

跟着统帅孙子仲,联合友邦陈与宋。不能让我同回家,满怀忧愁难自控。

哪儿停下哪儿住?哪儿丢失那些马?哪儿能够找到它?在那深深丛林下。

誓同生死志如金,你我约言记在心。紧紧握住你的手,白头偕老永不分。

啊哟道路太遥远,不让相聚在一堂。啊哟离别太久长,约言难守我心伤。

【讲解】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阀”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诗经《国风·卫风·有狐》原文注释及鉴赏有狐

《诗经·卫风·有狐》的正解

诗经名句——《诗经·邶风·北门》

诗经名句——《诗经·邶风·日月》

《诗经》里的植物介绍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原因

诗经 国风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

从《诗经》看古代婚姻风俗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共6篇)】相关文章:

优秀的诗经介绍:风2023-09-22

诗经里写相思的句子2023-06-13

诗经共有多少篇作品2023-10-19

国风经典励志句子2023-04-07

《诗经》爱情诗与中国的农业文化2022-12-18

诗经诗歌共有多少篇2022-12-08

《诗经》中“柳”的意象2023-11-18

诗经共有多少篇2022-11-27

诗经爱情诗研究2022-08-16

观后感怎么写讲解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