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

时间:2023-04-02 07:55:1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共9篇)由网友“AAAd”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

篇1: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

——林庚着《中国文学史》序

中国文学史的编著有了四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我们的文学史的研究实在还在童年。文学史的研究得有别的许多学科做根据,主要的是史学,广义的史学。这许多学科,就说史学罢,也只在近三十年来才有了新的发展,别的社会科学更只算刚起头儿。这样,我们对文学史就不能存着奢望。不过这二十多年来的文学史,的确有了显著的进步。早期的中国文学史大概不免直接间接的以日本人的著述为样本,后来是自行编纂了,可是还不免早期的影响。

这些文学史大概包罗经史子集直到小说戏曲八股文,像具体而微的百科全书,缺少的是“见”,是“识”,是史观。

叙述的纲领是时序,是文体,是作者;缺少的是“一以贯之”。这二十多年来,从胡适之先生的著作开始,我们有了几部有独见的中国文学史。胡先生的《白话文学史》上卷着眼在白话正宗的“活文学”上,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着眼在“时代与民众”以及外来的文学的影响上。这是一方面的进展。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着眼在各时代的文学主潮和主潮所接受的文学以外的种种影响。这是又一方面的发展。这两方面的发展相辅相成,将来是要合而为一的。

林静希先生(庚)这部《中国文学史》也着眼在主潮的起伏上。他将文学的发展看作是有生机的,由童年而少年而中年而老年;然而文学不止一生,中国文学是可以再生的,他所以用《文艺曙光》这一章结束了全书。他在《关于写〈中国文学史〉》一篇短文里说他的“书写到‘五四’以前,也正是计划着,若将来能有机会写一部新文学史的时候,可以连续下去”。这部新文学史该是从童年的再来开始。因此著者常常指明或暗示我们的文学和文化的衰老和腐化,教我们警觉,去摸索光明。照那篇文里说的,他计划写这部文学史,远在十二年以前,那时他想着“思想的形式与人生的情绪”是“时代的特征”,也就是主潮。这与他的生机观都反映着“五四”那时代。他说“热心于社会改造的人们,以为伟大的文艺就是有助于理想社会的文艺,但爱好文艺的人们,却正以为那理想的社会,必然的是须接近于文艺的社会”。他“相信,那能产生优秀文艺的时代,才是真正伟大的”,因此“只要求那能产生伟大文艺的社会”。明白了著者的这种态度,才能了解他的这部《中国文学史》。

著者有“沟通新旧文学的愿望”。他说“这原来正是文学史应有的任务,所以这部书写的时候,随时都希望能说明一些文坛上普遍的问题,因为普遍的问题自然就与新文学特殊的问题有关”。这确是“文学史应有的任务”,在当前这时代更其如此;著者见到了这一层,值得钦佩。书中提出的普遍的问题,最重要的似乎是规律与自由,模仿与创造———是前两种趋势的消长和后两种趋势的消长。著者有一封来信,申说他书中的意见。他认为“形式化”或“公式化”也就是“正统化”,是衰老和腐化的现象。因此他反对模仿,模仿传统固然不好,模仿外国也不好。在上面提到的那篇文里他说:“我们应当与世界上寻觅主潮的人士,共同投身于探寻的行列中;我们不应当在人家还正在未可知的摸索着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模仿了。”信里说他要求解放,但是只靠外来的刺激引起解放的力量是不能持久的,得自己觉醒,用极大的努力“唤起一种真正的创造精神”,而“创造之最高标帜”是文学。

著者认为《诗经》代表写实的“生活的艺术”,所歌咏的是一种“家的感觉”,后来变为儒家思想,却形成了一种束缚或规律。《楚辞》代表“相反的浪漫的创造的精神”,所追求的是“一种异乡情调和惊异”,也就是“一种解放的象征”。这两种势力在历代文坛上是此消彼长的。

这里推翻了传统的《诗》、《骚》一贯论,否认《骚》出于《诗》。《骚》和《诗》的'确是各自独立的,这是中国诗的两大源头。但是得在《诗经》后面加上乐府,乐府和《诗经》在精神上其实是相承的。书中特别强调屈原的悲哀,个人的悲哀;著者认为这种悲哀的觉醒是划时代的。这种悲哀,古人也很重视,班固称为“圣人失志”,确是划时代的。是从屈原起,才开始了我们的自觉的诗的时代。著者在那信里认为中国是“诗的国度”,故事是不发展的:“《楚辞》的少年精神直贯唐诗”,可是少年终于变成中年,文坛从此就衰歇了。唐代确是我们文化的一个分水岭,特别是安史之乱。从此民间文学捎带着南朝以来深入民间的印度影响,抬起了头一步步深入士大夫的文学里。替代衰弱的诗的时代的是散文时代,戏剧和小说的时代;故事受了外来的影响在长足的进展着。著者是诗人,所以不免一方面特别看重文学,一方面更特别看重诗;但是他的书是一贯的。

著者用诗人的锐眼看中国文学史,在许多节目上也有了新的发现,独到之见不少。这点点滴滴大足以启发研究文学史的人们,他们从这里出发也许可以解答些老问题,找到些新事实,找到些失掉的连环。著者更用诗人的笔写他的书,虽然也叙述史实,可是发挥的地方更多;他给每章一个新颖的题目,暗示问题的核心所在,要使每章同时是一篇独立的论文,并且要引人入胜。他写的是史,同时要是文学;要是著作也是创作。这在一般读者就也津津有味,不至于觉得干燥,琐碎,不能终篇了。这在普及中国文学史上是会见出功效来的,我相信。

1947年。

篇2:中国散文名家张小娴

台湾作家小野在他的小说《爱情解严》里写了这首歌词。我觉得很动人,所以抄了

下来——

“为什么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所淹没?

为什么想要的承诺只能被微笑掠过?

如果得不到灵魂岂在乎耳鬓厮磨?

如果得不到永恒又何必长相厮守?

你可以重复着初恋,却不可以重复着后悔。

你可以重复着后悔,却不可以重复着最爱。”

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淹没,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承诺只能被微笑掠过,因为他不想说谎。不想说谎,只好用微笑代替承诺。

没有灵魂,耳鬓厮磨就变得很丑陋,但为什么有些男人可以不要灵魂?

有时候,长相厮守并不代表永恒。他心里牵挂着的,也许是另一个人。

初恋的感觉也许会重来,但是你最好不要再爱上不该爱的人。重复的后悔,太令人沮丧。

慧之后,并不代表可以重来。所谓最爱,只有一个人。天涯海角,就只有这么一个人。

你今天幸福吗?幸福的感觉曾否被思念淹没?听到承诺时,又是否只能微笑?

篇3:中国散文名家张小娴

女人问男人:“怎见得你爱我?怎见得你对我好?”

男人说:“有事发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对你好。”

什么?要等到有事发生才知道你对我好?

那么平时又怎样?类似电影《铁达尼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机会率有多少,

又有多少对男女会经历生关死劫?

也许,女人这一辈子也没机会知道男人有多爱她。男人纵使多么爱一个女人。假使

她一辈子也很平安,他就没有机会表达。

每次听到男人说:“有事发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对你好。”这句话时,我总有点

遗憾。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有事发生?男人观察一个女人是否可以跟他同甘共苦,也不是

等到自己有困难才知道的。

等到有事发生,已经太迟了。男人平时就该对女人好,让她觉得他很爱她,让她觉

得幸福。暂且不要说将来,现在对我不好,将来怎样好也是没用的。也许你这一辈子也

没机会用身体为我挡住一辆冲过来的汽车。也许你一辈子也没机会用你毕生积蓄把我从

绑匪手上赎回来,我更不愿意我遭逢不幸而你不离不弃。

你平时就该对我好。有事发生的时候,你要对我更好。

篇4:中国散文名家张小娴

有时候,我们故意装着很冷漠,只是不想让对方知道我们依恋着他。

电话铃声响起,我们明知道是他打来,也故意在心里数十下才拿起电话筒。我不要

他知道我一直坐在电话机旁边等候。拿起电话筒,我们只是装着很平淡的说:

“你找我有事吗?”

其实,我多么依恋你的声音。

见不到你的时候,我整天想着你,好想扑在你怀里。见到面的时候,我只是把两只

手放在身后,规规矩矩的站在你面前。你一定觉得我是个没什么感情的人。

其实,我多么依恋你。

约会之后,分手的时候到了。你送我回家,我根本不想回去。我好想你陪我散步,

也许,散步到天亮也不错。我好想听你说话,好想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然而,当你送

我回来,当你还没说再见的时候,我却抢先跟你说:

“再见。”

没等你转身,我就走了。其实你知不知道当你转身离开的时候,我总会回过头来看

着你的背影?

我多么依恋你的背影。

下一次,当你觉得我很冷漠的时候,你会否明白那是因为我在乎?

篇5:中国名家:余秋雨散文赏析

中国名家:余秋雨散文赏析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大陆著名文学家、美学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余秋雨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余秋雨文化苦旅15载

他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从《文明的碎片》到《霜冷长河》他以深沉的理念,把人生底蕴、人生意义及自然之美统合在一起,形塑出余秋雨所特有的散文。他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为我们勾勒出人类文化磅礴壮伟、坚韧延绵、脆弱细腻的不同面貌。

余秋雨,一个从浙江慈溪小镇走出来的学者,一个有着繁多的社会头衔和身份的作家,在踏遍城市、荒漠,追往古、现实之后,他将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走进《艺术人生》呢?面对人生,面对文化,面对追问,他将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和姿态回应每一个人呢?

关于文学

从《文化苦旅》到《行者无疆》,余秋雨开始给自己重新定位。他说“找自己和自己同行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显,我是通过旅行的方式来考察人类的各大文明,最重要的文明几乎都走遍了,这一点大概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我此时此刻可以肯定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身份地位,这范围逐步逐步缩小了,像差不多相同的玻璃,那么作为一个带着文化的目的去旅行的人,而且真是走了很多很多路的人,所以说文化的旅行者,回来还最好能够写一点东西,向大家回报的人,作为行者这一点我想有一点特殊。我不喜欢以前的.那种学者生活,学者生活的特点就是知识的来源,全部来自于书本,很少有自己去考察。如果知识的来源限定为书本到书本肯定是狭隘的,当时我就感觉到了,我要告别这一点。如果你从一块真实的土地上出来,成了大学生成了教授,好不容易成了才,但是你的话语和绝大多数人毫无关系,这是很可怕的。所以我认为,知识来源于亲自去考察,知识的去向就是我向广大读者提供能够接受的文体,你叫它散文也好,叫它别的文体都可以,能够和我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观众和读者亲切的对话”。

关于生活

余秋雨出生在浙江慈溪一个普通的小镇,他不是农民的孩子,却在农村中长大。余秋雨的妈妈是这个村庄里面惟一的文化人,在妈妈的影响下,八岁的余秋雨就在为几个村庄的乡亲们写信、读信、记账。离开了小镇,走进大城市上海的他,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上海话。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背起了生存的担子,一家九口人要靠他一个人来养活。他从一个大学教授到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从一个作家到一个文化的传播者,从一个从小镇走出来的孩子阿雨到声名显赫的学者,他走过的每一步,他的每一个经历或许都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值得想获得成功的人借鉴。

今天的余秋雨毫无疑问是一个成功者,面对自己的得与失,他说“我好像很少遇到发展的良机,我的每一次发展都在不太可能的情况下,踩出每一步。当时我并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如果是要力争往前走的话,那么我可以不离开我。我往往是做得最好的时候,自己撤离一下子就从零开始。”

关于真诚

面对人生,面对文化,面对追问,余秋雨说道:“面对许许多多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在努力把自己最真诚的东西表现出来。我做的方法是我不再参加好多容易使自己一体化的那种活动,大家看不到各种各样的团体集会当中有我的声音,这我可以努力做到,因为这样的话,使我不真诚,甚至我也不爱在文化界扎堆,扎得太深以后,别的朋友观点影响了我的观点,影响我个人的真诚,所以我现在为什么还在继续地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保持着一个重要的方式和观众对话,提醒自己可以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难题,好多好多的质问,但是最不能失去的是你的真诚,你只要保持真诚,任何困难都无所谓,如果你回答了很多真爱,但是真诚丢失了,你就丢失了一切,你的回答其实都没用。”

伤痕累累的历史——《道士塔》导读

《道士塔》和《莫高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前者提示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之悲剧,那么,后者则是对这一灿烂文化的赞叹和歌颂。两篇文章归结到一个主题: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这种文明是如此博大而辉煌,又是如此命运多舛。它历尽沧桑,迄今仍然生生不息。两篇文章是作者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道士塔》全文四个部分。作者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带来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作者有“道士塔”作题目,寓意深刻。这座道士塔既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又是近代中国文明衰弱的标志。它是曾经发生过的、我们必须正视的历史。

第一部分记叙了外国冒险家疯狂地掠夺和俞劫数以万计的敦煌文物。作者的感情表面上是平静的,但平静中已涌动着无法遏目的悲愤。

第二部分点出敦煌文物被毁被盗的原因之一:愚昧和无知。劈头就是一段议论,悲愤之情跃然纸上。接着叙述王道士破坏敦煌文物的罪恶行径,无奈中兼有揶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悲痛之情的迸发,这是一种出于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的神圣之情。

第三部分揭示了造成敦煌国宝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旧中国的落后和腐败。作者用凿凿有据的事实告诉人们:我们必须正视这场中国近代史上的浩劫和悲剧,唯有正视历史,才能反思。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

第四部分写这场悲剧的终结。历史已翻过新的一页。大量的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止是民族的屈辱,也给专家们研究华夏文明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中华民族毕竟站起来了,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的辉煌仍然在中国,敦煌学仍然在中国。比之前三部分,这一部分虽然简短,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复杂的,压抑、悲痛和自豪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道士塔”作为民族文明的耻辱和衰败的象征虽然成为历史,但它足以警策每一个中国人:决不能重蹈覆辙。

篇6:投机是中国股市永恒的真理散文

我是一个进入股票市场的老股民!

记得早先流行绩优股,什么长虹之类,很多人赔了钱,永远也不会解套!

我没有上当,始终选择低价股,做波段,1毛就卖,赚了一点小钱!

但是,如今的行情,除了那几个大盘股,中国联通600050,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天天拉涨,80%的老股票依然死水一潭!火暴的行情更是跟被套的老股民无关,他们成了被淘汰的死亡群体!他们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没有操盘机构会给他们解套!想到这里,才明白疯狂炒新股,引股民上套,套死股民,然后剖弃股票和股民!再选择新股,再炒,炒死股民,反正有永远上不完的新股,永远喜欢上当的股民,至于什么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见鬼去吧,都是骗人的谎言!巴林银行不是照样倒闭吗,美国通用福特汽车不是照样破产吗,错过中国石化,工商银行,错过就错过了,让我们等待下一次漂流!

中国股票的'价格,从来不是由什么所谓的投资价值决定的!而是根据股盘大小由幕后投机者操纵股票价格的能力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流通股本接近100亿的601398工商银行的最高价格只有6元,而茅台酒的股票却可以达到100元/股的真实原因!

投机,一切都是投资价值谎言掩盖下的投机!

篇7:优美的散文:如果中国古代文学是个“人”

《楚辞》《诗经》便是五脏六腑,诸子百家散文便是思想,汉赋便是锦绣华服,魏晋之文便是风骨血液,唐诗便是灵魂皮肉,宋词就是谈吐言语,元曲就是此人的音律才华,明清小说便是眉目眼神吧。

综上之特征,如果将这些后缀都具体化,这个人可能就是屈原吧,也只有屈原在帝高阳之苗裔兮锦绣华服的贵族气息下,有文采斐然的旷世才华,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风骨,有香草美人的才艺绝伦,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眼望穿世事的眼神眉目,只是这个人注定命途多舛。

在《楚辞》一叹一咏之间,是谓在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奠定了感情基调,在望眼欲穿的忧伤下,映入眼帘的是萧瑟的秋枝和吹皱的枯叶,是何等感性的灵魂。

是此时的你一眼开始展望。

这双眼还看到了什么?是《诗经》十五国风的纷乱,虽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恬静,但是更多的是猃狁之故的征战,鼓瑟吹笙的庙堂,不死何为的仇怨,娓娓道来的还有一曲此人此生最辉煌的交响乐——儒墨道法名农兵阴阳等等诸子百家的和鸣,没有比这更动听的了。只是,映入眼帘的还有这个国度——秦,《秦风》从开始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最后竟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秦终于奋六世之余烈终定天下版图。

也就是这略输文采的秦皇有意的做了两件虐待此人的事——焚书、坑儒,当然,他也无意的做了两件善待此人的事,便是秦皇统一了中国,还统一了文字,让这人在烈火的灼烧和黄土的掩埋下颤颤巍巍、步履蹒跚地走出来,得以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喘了一口气后又继续璀璨夺目的活了下来。

这口气便是汉赋,虽然喘的很虚,但极其之漂亮,你的确累了,是不是想身披华服那么休息一下?只见此人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一侧,也算是与那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遥相呼应了罢,虽然此人此时妖艳魅惑,高喝一曲你只知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却不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咦?这句是谁说的?当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了,只见曹植那天酩酊大醉,梦遇洛神,摘叶弹笔便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摇兮如流风之回雪,也不枉那谢灵运妄称天下一石才华,便分予你八斗了吧。试问你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句本是杜甫问李白的,问曹植也恰当吧。原来你并未消沉,如果说命途多舛的你在秦皇一击后精气神饱满的好好站起来的话,《楚辞》《诗经》这两颗内脏最好的'写照便是这盛唐双子星的肝胆相照了。这一仙一圣真是畅游三界内,穿梭五行中,一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人便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一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人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人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人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答者谁?韩愈,一场古文运动轰轰烈烈,一蓑烟雨任平生。

又一次,山河破碎风飘絮呐,这个在风雨中逍遥的人,远远望去,长衫纶巾,绿杖芒鞋,酒壶腰悬,直上竹林深处,细细一嗅,还有股卤香的肉味儿,无愧于唐宋八大家之一耳!真乃东坡居士耳!只听得东坡大吼一声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便地动山摇,真的太动荡了,这个波澜的两宋,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易安,有深夜还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稼轩,当然还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三变,太苦了,或许这些人更能体会屈原当初的心情了吧,就连作为军人的岳飞也喊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壮言。

这种心情绵延千里,终于国破山河在,在蒙古的铁蹄下,可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唱这些的对象恐怕叫窦娥吧,冤吗?

冤!不然何来孙悟空大闹天宫,脚踏南天门,棒打凌霄殿;冤!不然何来上应星宿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快意人间,聚义梁山泊;冤!不然何来又将那动荡的三国再说一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呐,这一眼便望穿千古,试问如此良辰如此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人化为曹雪芹,比起屈原,虽不缺锦绣华服的贵族气息,虽不缺绝世独立的旷世才华,虽不缺犀利独到的眉目眼神,但这根风骨饱受风霜,只见那兴衰之间叹了一曲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谓千年一叹。

我总在想,你几千年间,韶华白首,带着如此多的人,波澜壮阔亦是命途多舛的走通了这么一条路,但总有人抱怨,你为什么不去另辟蹊径,试试走其它的路?你含辛茹苦的养活了这么多人,投以如此丰沛的精神养料,守护一方家业,但总有人抱怨你形体不美,风度不佳,皱纹太多,谈吐不好,我掸了掸那些书本上已落定的尘埃,遥望一眼和你同龄的西方东方,终于理解了你。

篇8:中国最不值钱的是垃圾和文人散文

中国最不值钱的是垃圾和文人散文

在当今中国,最不值钱的物品即为垃圾,最不值钱的人群就是文人。

垃圾也即废品,大部分回收后被掩埋处理,只有少数被回收利用,但价格低廉。人们每天在生活和生产中都要产生垃圾,可谓四处堆放,异味漫溢,蚊蝇乱飞。在农村,每户村民院内都放着盛垃圾的器具,大门口或坡低坑内都堆满垃圾;在城市,大街小巷垃圾箱四处林立、垃圾仓到处设置。城市,每天垃圾车辆都在运送垃圾到处理场地,不少捡破烂者天天爬在垃圾箱上翻捡垃圾,不少收破烂者蹬着三轮车或拉着两轮车,摇着拨浪鼓在吆喝回收破烂。回收的破烂是有选择的,不是都能收取,价格比任何商品都低几倍。垃圾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物品,很多被废弃处理,只有少数回收,但价值最低。

中国的文人也同垃圾无异,社会地位低下,稿酬便宜,甚至用刊物顶替。许多作家构思和创作一篇稿件,禅精竭虑、耗费心机,但稿件完成后,屡投不中。很多杂志社不看作品质量,只看作者名气。好不容易刊发一篇,但稿酬很低,三五千字的文稿只付作者稿费三五十元,有些国家级刊物还用杂志来代替。倘若你的作品被某书籍收进,不但不付稿酬、不给赠书,反而要作者出钱订购,而编辑者却售书赚钱。很多编辑和出版社出书,不是对作品的赏识而是为了追求金钱。当今,在中国一位文人如果没有职业,只靠自由撰稿收入,很难维持生计。即使你每月发表几十篇文稿,也如垃圾一堆,收入甚微。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人在网上浏览,很多书店无人光顾、日趋冷落,购书的人越来越少,订杂志者逾益减少。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文化事业日益衰落。很多文人看到,而今做官和经商者最赚钱,于是,纷纷弃文从政或经商而去。在中国一个真正的文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创造出精神财富。一个国家的发达,不仅要看经济的繁荣,而更要看文化的昌盛。文化的高度发展,是一个国家真正富强的文明标志。

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不要随意挥霍、肆意开掘和任意浪费,要多探究回收、再生和利用,使废物变宝,垃圾升值。一个文明的国度,文化是根基。只有文化的辉煌灿烂,才有文明的高度发展。愿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国,应重视废品的回收和利用,努力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建一个物质发达和精神文明的国家。

篇9:是谁开出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散文

是谁开出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散文

说起石油,人们就会想起当年的石油工人王进喜。来到延长,站到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旁,就能看到当年的石油部长康世恩的题词。那么,是谁开出了中国陆上的第一口油井呢?

他不是王进喜,也不是康世恩,而是一位清光绪年间的七品县令,名叫佘元章。

佘元章是四川省丰都县人。生于清道光17年间(1838年),逝于1918年,享年80岁。

佘元章的一生,极尽坎坷。幼时家景贫寒,生活清苦。但他自幼勤奋好学,旋经乡试,即为秀才。到1876年赴成都府考举,又一举得中,并被选定为“大挑壹等”。

接下来的岁月是佘元章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佘元章中举后,因家道贫寒,又不屑于钱缘当路,使其19年光景都未能放缺。待到清光绪21年,佘元章已经57岁了,当时陕北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朝里再也派不出一个肯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了,就在候缺人名单里查找,这才发现了这位候缺已达19年之久的“大挑壹等”,在再没人可放的条件下,这才给佘元章放了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怀远(今横山)知县的缺。

可就在第二年,他的这个缺又被一个叫张祥龄的人继走了。

到了光绪24年,延长县又灾荒四起,朝里又派不出一个肯到延长县来为官的人了。佘元章这才又一次被朝里点派,放到延长做了个题补知县。

佘元章光绪25年6月24日到了延长。这时他已是60多岁的人了。他到延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粮赈灾。当时的延长县“岁值荒旱,哀鸿遍野,稍迟即成沟瘠”。佘元章为了解救百姓,首先冒着杀头的危险,禀请朝庭,要求以旧储边军粮数万石放给百姓赈灾。这在当时来说,一般人是根本不敢去想的。也可能是他的真诚或是执着感动了当朝,他的这一禀请立即得到了恩准,使他一来延长就为延长百姓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也使当时的延长人对他的这一恩德一直感激不尽。

光绪27年,佘元章在延长任职不到两年,就被朝里又派来一个叫马兆森的人又把他这个题补知县给继去了。延长县的百姓知道后,当即“蜂拥县城,群聚挽留”。许多百姓长跪县衙门前不起,场景十分感人。在百姓的一再要求下,佘元章又在光绪29年被朝里恩准回任,于当年四月初八回到延长。直到光绪32年11月22日(1906年)因年事已高,请求卸任,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的为官生涯。

佘元章在延长任职期间,短短地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但他不顾年事已高,亲自爬山涉水考查全县,为改变延长当时的落后条件竭尽了全力。特别是在石油的发展上更是不遗余力。他在延长的川道各处,都看到有从石头缝里流出的油液,当地百姓白天把木棍插进石缝里,到晚上取回来用做燃灯照明。当时的他以及老百姓肯定都还不会认识到石油有今天这样大的用场。但就当时来说,佘元章已认识到这种油肯定是能为百姓带来福利的。于是在缺少科学技术,又无资金的情况下,他从自己微薄的俸禄中抽出钱来雇请工匠,用类似打水井的方法来打油井,当时居然还打出了油。当然这种人工油井是打不了很深的,也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出很多油的',毕竟是他从这里开始,开出了中国陆上的第一口油井。

佘元章用人工打井的方法打出石油之后,延长能出油的消息不径而走。就在光绪29年,佘元章又回任延长知县时,一名叫汉纳根的德国人,勾结德商世昌洋行以及大荔人于彦彪,延长绅士郑明德,刘德馨等人私订合同准备开采延长石油。佘元章知道后,立即向上禀报,要求坚决制止。他的禀报,得到了陕西布政使樊增祥的支持,并通过陕西巡抚升允很快上奏朝庭,在朝政一干人的干预下,立即将延长石油的开采权收为官有,这才平息了“外人”不得在此开采的**。

此以后,佘元章就全身心地扑到了延长石油的开发上。他冒着个人风险,第一个向清政府禀报并请求拨银开办石油厂。到光绪30年,终于得到清政府同意并拨银开始了试办。

为了办好石油矿厂,佘元章在没有技术和没有人员的情况下,派洪寅到汉口和一名叫阿部正治郎的日本人取得了联系。还将采集的10多斤原油带去让一名叫稻并幸吉的化学博士进行了化验。最后得出结论是:“延长油样特佳,胜于东洋,能敌美国所产”,这使得佘元章更加增强了办好延长石油矿厂的信心。他立即聘请了阿部正治郎来延长办起了延长石油矿厂,同时让自己的长孙佘孟凡弃学跟着日本技师当学徒,直到“井穿油出,工人们能熟练的掌握开采技术”后,这才告老还了乡。

当他回忆自己在延长为官一任,为延长石油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时,欣欣曰:“吾行年七十,讵久恋此五斗粟哉,今为斯地辟一利源,吾志遂矣”!

此后由洪寅接替了他的知县。并在洪寅的主持下,又把延长石油业的发展推进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

山寨作家的痛苦散文

散文作家

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对九十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肤浅的全面回答

《文学家不应该放弃精神担当》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读《叶圣陶专集》有感

我家那片田野作文

《我在寻找那片野花》阅读附答案

汉代儒学 说课稿

梁实秋散文幽默风格的成因及作用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名家散文(共9篇)】相关文章:

感悟,点滴散文2022-04-30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2023-06-22

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2022-12-14

高中生必读名著阅读专项训练2023-09-23

《静静的顿河》读书笔记2022-11-19

名家写景散文节选2023-04-25

学生课外必读书目推荐2024-03-23

名家散文赏析:月下谈秋2023-08-23

《一个王朝的背影》心得体会2023-07-22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2023-07-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