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3-04-09 07:57:3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合集20篇)由网友“俄罗斯大列巴”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1: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高校外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让英语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工具.

作 者:邰薇薇  作者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H31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   载体  

篇2:培养跨文化意识与高职高专外语教学

培养跨文化意识与高职高专外语教学

作为一对“孪生姐妹”,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必然要包括对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则反映在能否准确而得体地交流信息和感情,因此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育正受到外语教师的极大关注.我院当前外语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没有让文化意识的教育“显性”出来,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掌握.本文从环境熏陶、文化教学、语言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措施.

作 者:宋玉霞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英语交际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  

篇3:浅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概括性的介绍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实际运用外语作为一种现实的交际工具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现行的外语教学方式有不少缺陷,特别是因为没有同时学习有关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实际运用这种语言时就会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影响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因素,应当把语言的特定文化因素的内涵揭示给学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和积累目标语的言语表达规律、模式及特征,使他们得以顺利逾越两种截然不同文化差异的障碍,提高语言的转换能力。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的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些社会学家认为,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和文化是共存和相互依赖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本身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即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跨越目的语国家之间的文化障碍,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

二.强化跨文化意识教学的必要性

跨文化意识(intercultural awareness)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都是可以培养的。

1.强化文化意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的真正含义。就英汉两种语言为例,由于历史、信仰、习惯的不同,人们读相同的词语时常常产生不同的理解、看法与评价。比如说,人们对英语词“ambitious”和“do-gooder”的理解就往往和英美人不同。“ambitious”译成汉语是“野心勃勃”,在中文文化里“野心勃勃”是贬义词,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ambitious”一词时也常常用作贬义,而实际上“ambitious”在英语文化里是一个褒义词。同样,英语中的“do-gooder”是贬义词,从字面上看,可能有不少中国人感到奇怪,“干好事的人”怎么会有贬义呢?参看《韦氏国际大辞典》该词的定义:真心实意有志于为社会谋福利或进行改革,但通常是不现实的人道主义者---一般带有过于天真或浮躁鲁莽、徒劳无功等贬义。再如,人们对动物和颜色的不同的文化认同。“龙”在中文中是神圣的,是中国人的图腾。许多关于龙的词语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对龙的崇敬与喜爱,而在西方,圣经中的龙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英语词汇“blue picture, green hand, graymare”等意思分别是“黄色电影,没经验的人,母老虎”。如果只站在自身的文化立场上,恐怕是永远也不会理解这些词的。

2.强化文化意识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保证。文化背景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是:一个中国人在参观美国人的房子时说“你们的房子真好,非常的漂亮。”主人听了很高兴回答说:“谢谢,我们一家人也很喜欢它。”中国人对这样的回答感到意外。稍后,美国人赞美中国人的英语说得好时,中国人的回答是“不、不、我的英语说得不够好”。美国人没想到中国人会如此回答,感到有些迷惑不解。美国人的回答是否像有些中国人认为的那样“不够谦虚”,中国人的回答是否像美国人听起来那样“不够诚恳”呢?其实,上述两种回答引起不同反应是由于双方语言习惯不同,讲英语的人听到别人赞扬,一般说“谢谢”,表示接受,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因此不应“故作谦虚”,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直接接受赞扬则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常识通常都附带着文化背景的烙印,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完全用母语的习惯去理解外语经常会出现歧义,文化障碍会影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语言是传递文化的媒体,学习外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因此外语教学应与其文化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成效。因此,增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参加相关院校或教育机构组织开办的文化培训班或文化研究专题讲座,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英语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中外文化书籍,不仅深入了解英美人的文化,还应加强本族文化的学习,分析西方文化与本族文化的类同与差异并进行比较,提高自身文化差异理解能力。

2.利用课堂教学加强文化渗透。课堂是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英语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词汇、句法外,还应充分为文化学习和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外语教学,要从纯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从文化理解和语言感知能力方面着手,从真止意义上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的,有一定鉴赏能力的文化传承者和宣传者。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所讲题目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给学生灌输些外国文化习俗,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更恰当地接受并运用材料中的语言知识。

3.利用课外活动提高跨文化意识。学习和掌握外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为了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及拓展,教师及学生应共同努力开展英语文化氛围浓厚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更广阔的舞台。具体形式有:定期开展外国文化专题讲座,可以请外籍教师或专家教授就英美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的介绍和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举办外国影视或音乐欣赏会,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还可以结合一些西方重要的节日(如Christmas, Mothers’ Day等)举办一些专题晚会和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的组织、准备和参与的过程中去亲身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情风俗;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文化周、英语角等活动,把语言学习活动贯穿到文化活动中去。

4.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主体文化是相对于客体文化而言的,是指母语文化,它也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个误区是,学生只读西方的文本,如小说、传记、散文、诗歌和各色杂志等,其结果是只接触西方意识,只学会如何表达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学生在这样的误导下会慢慢丧失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不断自我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要害是忽视了用英语来表达自身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可见,必须转变这一现状,把掌握英语的重点放在表达与自己所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内容的能力上。传统文化活动与各种英语文化活动相得益彰,从而给学生创设一种双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周健.试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外语教学[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5).

篇4:浅谈我国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

把握三个基本环节,实现有效教学《教育探索》012期作者/葛军本文总字数:3849字

葛军

(南京师范大学a.附属实验学校b.教师教育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本然要求。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执行规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把握“核心问题的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达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规范;核心问题;达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58-02

追求有效教学,理应是教学的本然要求,现在似乎成为一个“新生事物”,甚至被奉为“创新”之口号,这值得警惕,不能认为只有新课改下新课改的人才能创新出“有效教学”这个词。其实,恰是新课改中存在着课堂教学有效程度受到轻视的现象,使得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是趋于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局面。因此,我们分析了多年来人们在追求有效教学方面的努力方式,认为面对大市区域内(也可类推至全省区域内)前学习水平(即进入该学段前的)处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应紧扣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自觉遵守教与学规范、实施核心问题的教学、时时处处追求较高的教学达成,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教学,我们经过六年多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执行规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规范是保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规范,是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有效的基本保障。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反映,一堂课上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好,但因学生学习规范遵守的程度较低,教师觉得课堂教学未能顺利开展,因而感觉此堂课多少有点可惜。由此,还会导致教师讨厌或放弃“差生”。当下,教学秩序和纪律已是教育领域频率最高的讨论话题…。

课堂有效,源于教师和学生对规范的遵守。有规范才有师生的空间;有师生的空间才有师生的创造性发挥,才有师生教学目标的追求与达成;而较高目标追求与达成,恰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体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要求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动作的达成。比如美国中小学生守则中的条例就是细化可操作的。

我们从教师的备课、课堂的教与学行为、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和《学生学习基本规范》。《学生学习基本规范》从课前预习到上课听讲、回答、笔记、“三本”(练习本、错题本和课堂笔记本)、行为规范以及课后作业都对学生提出了规范要求,每节课都有督导人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督察。《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行为规范、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确保规范的实施和教与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采用全员参与、全员督导、全员促进的策略,来执行所制定的规范。学校督导、年级组、班级及学科教师组齐抓共促,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提醒、及时促改。经过坚持时时抓,日日促,学生由不自觉、有反复,进步到半自觉、少反复、互相纠,再进步到自觉但偶有反复,进而达到自觉营造氛围、自觉纠正的状态,学校逐步形成了执行规范的良好氛围,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二、把握“核心问题的'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教什么才有效,这个问题如今被热热闹闹的怎么教的讨论所掩盖,其实教什么才是本质的,然后,才是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从教学的历史脉络看,自古以来我国在教法上的研究就先于、优于西方,如今若能及时传承并发扬光大,不生吞国外的教学方式可能更为有利。因为国外的教学方式的文化背景与我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甚至差异很大。至于教什么,姑且不说书本上内容的选择是否真的科学合理、适合来来,单就某阶段学习内容而言,这部分内容中基本问题是什么,从怎样的角度去认识这一基本问题,解决这样的基本问题运用怎样的基本方法,得到怎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与结论可以用来处理同类或他类问题吗?所得的结论的反面又是什么情形呢?等等。这都是我们教学时应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笔者将其称之为“核心问题”,“它是在学科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长力的那部分问题(内容)”‘副。核心问题,亦如日本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先生认为的,学习者走上社会后,“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若培养了这方面的素质的话),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3]。核心问题是以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规律、实验等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为“内芯”的。在把握了核心问题教学的前提下,辅之以适合学情的教法,就可以容易地、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必然是教核心问题,让学生掌握这样的核心内容。

那么,如何引导教师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呢?思路是加强研讨,积累自我认识,同时强化团队研讨的功能。首先,要求教师(尤其是新手)熟悉5年的高考题(或中考题),就每一个基本知识点,认识其在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从而理解与把握测试的要求与做法,这是因为高考(或中考)中基本必考的知识与方法必然是学科、学法及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的体现。其次,将考题归类,分析各自解答的共同点与/i帆妊?再次,分解出各自知识点在考题中的表现层次。山£后,就同一知识点归纳出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结方式,以及昕体脱出的不同方法的运用。据此,加以直接映照到教材・f.每仃课的内容的取舍及所可能达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要求,从而确定教材内容的呈现所应达到的层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的要求。

在上述教学行为完成的过程中,加强集体研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教师快速提升专业水平、达到高效教学的捷径。通过各自的理解,进行问题交流,形成供传承与光大的“备课纲要”,既可以澄清各自模糊的认识,又可以统一到认识核心问题教学的层面上,人人胸中有数,自然就能有的放矢,确保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基本的、重要的,其学习的难度是适宜的,其学习量也必然是适合的,其目标达成是清晰可超越的,学生学习心态是轻松自如的。不仅如此,为了快速地引导教师上台阶,我们邀请各学科的真正的高水平研究专家与教师对话,从根本上达到有效把握核心内容,确保他们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三、教学达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现在有这样一种认识,即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脚动起来了、口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H1,就是贯彻了新课改的要求了,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了,至于学生掌握程度低,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或本身前思维水平(即指进入此班、此年级前的)所导致的,肯定与教师的教学关联不大。这祥的现象表明:其一,教师对课堂所教什么肯定认识不清,更不用说认识到课堂教学应是核心问题的教学了;其二,课堂应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可是他们对学生的情况不能了然于心,这应该说是失败的教学。课堂是学生思维迸发、提升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遵从教学的基本原则,即课堂教学是思维的教学,也是高效率的教学。

课堂教学达成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否是“核心教学”;其二,绝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等是否把握到位了,这些包括课堂上的练习、基本问题的解答和课后的作业的完成状态(非机械量的要求),以及作业题解是否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三,学生对课堂上基本问题的延伸问题的思考程度。

为了让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达成意识,我们构建了课堂教学达成度的公式。即:课堂上学生学会多少(以M表示)是课堂有效达成的主要考核指标,在此,必须考虑两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选择的内容有效(用Ⅳ表示)吗?二是所用时间短(用r表示)吗?而肼=NxC,C为问题求解的准确率,于是,课堂达成的效应(即课堂达成度)可以用表达式表示:课堂达成度E=K×等,其中K为学习环境影响效应系数,教师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氛围等都会使系数友生变化。

为实现每节课堂教学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我们主要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第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以“生态”(学生学习的状态)为根本,学生是你的沟通者、达成者、成果者。

第二,加强团队研讨,共同确定不同层次水平学生针对课堂内容应达到的摹本学习成果,细化到解答具体问题及其所能反应的程度,等等为切实促进教师自觉贯彻课堂达成,需加强督导,惜导课‘;筻的更为直接的手段就是课下l~3分钟迅速抽测(或个别交流,或基本笔测一题一答,等等),引领教师形成在规范下抓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下求达成的教学行为意识;同时也引领学生养成课堂上聚精会神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考虑如何恰当地“承上启下”,特别注重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作业的内容重要,形式也重要。作业的质量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要规范),更要体现在学生思考的内容上”5I。以便顺利地、容易地为下一次课堂学习拓展通道,也努力引领学生迈向“学就是为了不学”的境界。

总之,我们经过六年多的有效课堂三环节的教学实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教学秩序顺畅了;二是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快了;三是教师教学形态活泼了;四是学生学习轻松了;五是教学成果上台阶了。

因此,我们认为实瑰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贯穿三环节(规范一核心问题一达成度),实抓规范、促有效,紧扣核心、求达成,转换观念、有高效。

篇5: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可以视为从文化中升华出来的理想的结晶,它象黑暗中的灯火一样引导人们摸索前进。

一个人,一个民族对文学的亲疏态度,是衡量其文化素质的最高一段标尺。

当然,这里所说的文学,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纯文学”,即闪烁着理想光芒的文学。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而通过读原版英文经典著作,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凡是学习过许国章英语的人决不会忘记,在传统外语教学中,文学占有相当的比重。60年代至70年代,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特殊用途英语)兴起并很快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有人曾责问,学习Dickens 和Shelley等人的作品,对阅读科技文献何用之有?70年代后期,文学内容几乎从外语课中消失。80年代,人们对文学又有了新的兴趣。文学在外语教学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与传统外语教学有了根本的不同。传统外语教学中的文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目的,现在人们更加注重文学教学的作为一种达到某一目的的方法的功能。这一目的就是掌握某一语言的使用技能,然而却缺少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考虑。学习人文科学可以使人对社会和人生能有正确的认识。

文学教学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作用:(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2)文学作品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3)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日本从1985年开始,就筹划实施了一项“四合一”人才培养计划,即在赤胆忠心,报效国家具有健康体魄的前提下,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十年来,日本已在培养“四合一”人才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在“丰田”、“东芝”、“三菱”、“松下”、“三洋”等这些驰名全球的跨国公司里,都拥有半数的“四合一”人才,他们个个以通才的能力和风貌,打入各个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篇6: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浅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浅析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经常成为困惑学生的难题.这种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不容易接受,严重的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许并不止一两个,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缺少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这种文化差异上的贫乏直接影响了对英语语言本身的习得.

作 者:王阳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外语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3)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7: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在这种相互依托的关系下,如果只关心语言的.学习,而不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便无法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语言.在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于学习语言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在英语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因此,在高职的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树立起跨文化教学意识, 融入跨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鉴别能力和敏感性.

作 者:陈蕾  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无锡,21401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   跨文化意识   目标   途径  

篇8:论医学类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医学类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教学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是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手段.医学类高校英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中西医文化之间的差异,消除文化偏见,吸取西医文化之精髓,促进中西医文化的.交流.

作 者:彭爱民 PENG Ai-min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广东,东莞,523808 刊 名:医学教育探索  ISTIC英文刊名: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5(6) 分类号:H3 关键词:文化教学   跨文化意识   中西医文化之间的差异  

篇9: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当前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文化意识的相应途径和做法.

作 者:潘静波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0000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 9(9)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文化意识   跨文化   外语教学  

篇10: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因此,在公共课外语教学中,应开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选修课;在跨文化交际中努力克服自己民族中心主义;克服文化休克,客观了解和认识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闫英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20xx “”(6) 分类号:G04 关键词: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篇11: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入手,分析了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随之探讨了当前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素质

很多学生爱学英语,却无视、漠视或轻视英语赖以存活的文化。拿跨文化交际学的行话来说,就是缺乏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和意识,脱离英语文化来学或教英语是学不到或教不了英语精髓的,也违背了语言的自然属性:跨语言交际是为了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一、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涵盖了用母语及外语进行交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否在形式上可能。

(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实施的程度。

(3)恰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

(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Hymes,1972)。

因此,“交际能力”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工作。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从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来看,文化能力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促进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沟通是现代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看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离开了语言,人类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离开了文化,语言也失去了内容与意义。语言和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它们之间不分主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2.从外语的功能来看

外语最终被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既然是交际工具,就应该既强调语言的结构形式,又要强调它的功能体系。在语言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又要知道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现在人们认识到,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目的,有时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若要实现有效得体的交流与沟通,就需要我们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学者还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从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来看

外语教育应体现文化素质教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也是外语教育的关键,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三、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

1.创设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还必须学习文化。学习外语更是如此,如果不懂得外语的文化,违反了语言的使用规则,那么说的外语即使语音语调正确,语法规范,词汇搭配无误,表达也流利,但对方听了仍然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还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同时由于外国文化不可能自然习得,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克服使用外语交际时可能产生的文化障碍,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把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教育相结合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它是一种双向活动,交际的双方只有互通有无,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如果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活动中既熟悉对方的文化,又能向对方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的交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因此,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充分了解目的语文化也要充分了解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让其与相应的外国文化知识进行对比,寻找本国与外国文化的异同。或是选择适当的练习,比较中外文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习语言者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宽容异国文化并加以借鉴和吸收,传播本国文化。

3.鼓励学生在交际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日常谈话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不是由于词汇、语法引起的,而是社会概念、社会心理、人们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例如,在打招呼方面,中国人见面爱问“你上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你吃了没有(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你多大了(How old are you )?你结婚没有(Are you married)?”等等,而英美人士会觉得是在审问他。中国人随便问随便答的问题,他都看成是侵犯他个人的隐私。因此要鼓励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交际能力,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教育的形式。外籍教师是外语教育的一大特色,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和讲这种本民族的人接触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1.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知识的难度应与学生外语语言水平相当,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2.社会文化及其类型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社会文化教学的内容不仅应包括历史事实,更应注重当代社会文化中出现的新现象。

3.在比较和分析两种文化特征时,应树立文化平等观,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特点,而不应歧视任何文化,或对某些文化抱有偏见。

五、结束语

我们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外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武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文化的教育,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当好主导,把握新的机遇,迎接好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2.

[3]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2.

[4]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篇12: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两者的关系,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作 者:程丽丽 吴杨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文化   中学英语   跨文化意识  

篇13: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山东 临沂 贾世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很重要,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然后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培养这种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生活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一、对跨文化意识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里面包括这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生活常规,有他们民族思考问题的特定思维,有他们共同认可的世界观、人生观,而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的时候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交流过程中能明白对方所讲的话语包含的意思。但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我们不熟悉英语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自然也不能很好地了解英语单词和英语语句中背后的含义,那么也就不能很好地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了。交流都是基于了解的基础上的。但是尽管差异大,很多地方也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例如中国说姓格林的一家人,英文就是“the Greens”。

大多时候英文初学者经常会以中国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提出“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而老师回答“Goahead”,他却坐下了,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听见老师说去你的头啊!造成这种场面的原因就是每个国家对于幽默的理解不同。中国人表述语句的时候和英文中的表述顺序有很大的差别,如对我来说做家务很有趣,英文中就变成了It is interesting to me to dohousework.是将形容词放在前面,而动作放在后面的.。英文中介词使用很频繁也很麻烦,对于中国的英文初学者来说可能难度大点。

就表示时间的介词来说,at 表示具体的时刻,in 表示一个时间段,on 总是和日子有关;表示地理位置的,in 是指在某个范围内,on 指与什么毗邻,to 是指在某环境之外。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是比较重视词汇量的积累的,但是他们只是死记硬背,能够保证自己知道它们的中文解释,没想过去了解这些个单词在英语中更多的含义。文化于语言,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一个单词的含义早已不是当初创造时那样单一了,时代赋予了它更加饱满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这个单词里面渗透的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就像中国一样,最近新出了很多的名词,如“打酱油”是路过者的意思,“拍砖”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那些汉语学习者不去了解这些词汇背后时代赋予它的新意义,那么他也只能在正规的文章中看懂它们的意思,但是和当地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大的障碍。On account of a payment made onaccount of the service charges on the Lessor’saccount,no further payments on this accountare necessary.这个句子里面有四个“account”,其中却包含了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和on 和of 连用表示由于,第二个account 是有什么相关的意思,第三个account 是银行账户,第四个account 是费用的意思。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很不相同,比如there be 句型中,中国人会说教室里有30 个人,将地点状语放在前面, 而英语是这样表述的:There arethirty students in our class. 地点状语放就在后面。否定句中,我们平时说书包里没有橘子,而英文表述为:There is not an orange in thebag.否定是放在前面的。

三、在阅读中寻找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

平时,我们可以多看看英语母语国家的作者写的名著。首先作家是在当地这种环境里成长的,他们学到的英语是最地道的,他们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那么在他们的作品中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他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主人公的语言、人物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都会在书中体现出来,我们在研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并且会发现这些东西和老师上课讲到的东西很不一样,甚至有些内容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是不符合语法的,为什么它可以存在,因为名著中引起人们共鸣的部分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搭配。例如《Robinson Crusoe》中有提到“ManFriday”,后来就变成奴仆的代表。还有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中讴歌春天时说:“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behind.”这里说的是大西洋来的西风,与我们的东风不一样。我们还可以将名著的原本与汉译本进行对比,那么更加可以看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是怎么样的。所以,多读国外名著,就可以多了解一些国外的文化习俗,对我们学习地道的英语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作为刚刚开始深入接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必须从学习的一开始就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英语,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

(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

篇14: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跨国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交际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会学生运用英语获得信息和表达思想的同时,必须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那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呢?

作 者:张爱娥  作者单位:茂名市第十九中学 刊 名:南方论刊 英文刊名:NANFANG LUNKAN 年,卷(期): “”(9) 分类号:G0 关键词: 

篇15: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还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疑问难, 以疑促思,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 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 应通过设置问题, 以疑促思, 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 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 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 提问时要层层推进,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步步深入, 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2. 建立语言信息库, 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信息差, 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差距, 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并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 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仅仅是进行机械的语言操练和模仿就不存在信息差, 而且时间一久, 就会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单调呆板,从而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为学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言语交际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动性, 使他们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中, 通过缩小或填补信息差, 不断学到新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3. 创设竞争情境, 形成竞争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 学生总是努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 并赢得别人的赞扬和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 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 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小组讨论, 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 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教会学法, 培养习惯

1. 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和听课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 并在预习课文、生词和语法等项目时, 将疑难问题记下, 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教师若能长期坚持下去, 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 爱动脑筋的习惯, 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听课时,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 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发言, 敢于质疑。质疑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可有助于学生挖掘潜能, 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2. 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而且还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练习,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 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3. 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和记忆遗忘是正常人的正常生理现象, 要战胜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 反复强化, 加强记忆。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 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复习时最好能按照遗忘曲线图来安排识记的时间间隔, 还可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的重复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健, 但重复要适度, 复习时注意多样化, 不断改变复习的方式、方法, 以使大脑不感到疲劳。为了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超时学习, 即在学习达到刚好就能背诵时附加学习。实验证明, 超时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习量增加50%为宜。所以,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能背诵外语材料之后再加上一些时间的学习, 就能使学到的内容得到长期保持。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教会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记忆法以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的记忆法等。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对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更具包容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广义的学习方法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 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 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 不仅能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促进外语各项能力的发展, 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 而在于教师的投入, 严格的训练。教师应通过表扬好的行为, 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等方式, 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树立信心, 培养意志

1. 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功感是外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 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 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束的情绪去钻研学习。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另外, 还可布置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编写小对话、总结课文大意等作业, 让他们在课后或者独立完成,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由于学生是有备听课, 课堂上做这些练习就不会紧张, 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 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绩成功或失败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 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属于内部归因倾向的学生, 成就动机强, 往往认为自己外语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 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造成的, 所以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勤奋刻苦, 不断进取;而属于外部归因倾向的学生却往往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外语学习太难或其他外部因素, 总是强调客观原因,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学习中懒散怠惰, 不思进取。因此,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 发展积极的归因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要客观评价, 鼓励学生只要勤奋刻苦, 就能取得好成绩, 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 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因人而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学生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教师应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一般来说, 对那些学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学生, 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废的缺点;对意志软弱、易受暗示和固执的学生, 应加强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的教育;对好动、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要从精神上鼓励他们, 增强信心, 加强肯定学习效率的暗示。只有这样, 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2. 贾冠杰. 外语教育心理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山西大学大学外语部 李广凤 《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

篇16: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还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疑问难, 以疑促思,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 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 应通过设置问题, 以疑促思, 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 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 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 提问时要层层推进,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步步深入, 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2. 建立语言信息库, 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信息差, 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差距, 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并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 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仅仅是进行机械的语言操练和模仿就不存在信息差, 而且时间一久, 就会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单调呆板,从而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为学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言语交际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动性, 使他们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中, 通过缩小或填补信息差, 不断学到新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3. 创设竞争情境, 形成竞争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 学生总是努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 并赢得别人的赞扬和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 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 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小组讨论, 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 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教会学法, 培养习惯

1. 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和听课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 并在预习课文、生词和语法等项目时, 将疑难问题记下, 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教师若能长期坚持下去, 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 爱动脑筋的习惯, 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听课时,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 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发言, 敢于质疑。质疑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可有助于学生挖掘潜能, 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1] [2] [3]

篇17: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还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疑问难, 以疑促思,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 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 应通过设置问题, 以疑促思, 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 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 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 提问时要层层推进,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步步深入, 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2. 建立语言信息库, 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信息差, 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差距, 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并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 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仅仅是进行机械的语言操练和模仿就不存在信息差, 而且时间一久, 就会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单调呆板,从而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为学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言语交际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动性, 使他们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中, 通过缩小或填补信息差, 不断学到新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3. 创设竞争情境, 形成竞争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 学生总是努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 并赢得别人的赞扬和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 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 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小组讨论, 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 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教会学法, 培养习惯

1. 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和听课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 并在预习课文、生词和语法等项目时, 将疑难问题记下, 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教师若能长期坚持下去, 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 爱动脑筋的习惯, 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听课时,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 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发言, 敢于质疑。质疑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可有助于学生挖掘潜能, 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2. 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而且还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练习,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 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3. 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和记忆遗忘是正常人的正常生理现象, 要战胜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 反复强化, 加强记忆。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 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复习时最好能按照遗忘曲线图来安排识记的时间间隔, 还可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的重复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健, 但重复要适度, 复习时注意多样化, 不断改变复习的方式、方法, 以使大脑不感到疲劳。为了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超时学习, 即在学习达到刚好就能背诵时附加学习。实验证明, 超时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习量增加50%为宜。所以,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能背诵外语材料之后再加上一些时间的学习, 就能使学到的内容得到长期保持。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教会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记忆法以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的记忆法等。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对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更具包容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广义的学习方法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 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 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 不仅能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促进外语各项能力的发展, 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 而在于教师的投入, 严格的训练。教师应通过表扬好的行为, 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等方式, 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树立信心, 培养意志

1. 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功感是外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 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 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束的情绪去钻研学习。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另外, 还可布置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编写小对话、总结课文大意等作业, 让他们在课后或者独立完成,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由于学生是有备听课, 课堂上做这些练习就不会紧张, 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 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绩成功或失败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 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属于内部归因倾向的学生, 成就动机强, 往往认为自己外语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 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造成的, 所以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勤奋刻苦, 不断进取;而属于外部归因倾向的学生却往往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外语学习太难或其他外部因素, 总是强调客观原因,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学习中懒散怠惰, 不思进取。因此,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 发展积极的归因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要客观评价, 鼓励学生只要勤奋刻苦, 就能取得好成绩, 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 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因人而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学生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教师应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一般来说, 对那些学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学生, 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废的缺点;对意志软弱、易受暗示和固执的学生, 应加强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的教育;对好动、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要从精神上鼓励他们, 增强信心, 加强肯定学习效率的暗示。只有这样, 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2. 贾冠杰. 外语教育心理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山西大学大学外语部 李广凤 《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

篇18: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以及路径,以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意识;路径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内涵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自古至今,除了权力之外,文化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扮演着一个地位突出、显而易见的角色,而对什么是文化,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尽管这些解读存在着许多细节上的分歧,但总的说来,文化可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以及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英文“culture(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也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所以,通常来讲,我们所讨论的西方“文化”即指广义的文化而非狭义的文化。目前,文化已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生活的一切侧面,无不受文化的触动和改变。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层面,它与文化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同时语言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即语言之中隐含文化,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正如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就体现在了解文化必须理解语言,而同时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是外语教学理论,同时辅以各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由于英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密切相关,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跨文化交际”翻译成英文即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他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指所有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交际或一种互动。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物质生活、社会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语言环境的不同就导致了语言习惯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体现在交流沟通中,就是人们总喜欢用自己民族的说话方式或思维模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导致对非本族语者的话语做出错误的推论,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对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交际者能够在跨文化这一活动当中自觉排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惑和困扰,并进而有效、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1]。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国际化的需求,众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对它开始产生兴趣,这一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们大学英语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顶多是表达不准确、不清楚而已,但文化错误则会导致两个人的误会甚至决裂。交际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力增加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使其在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第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其实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此外,客观上,本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应试性的要求也让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学、宗教文化等经典名著,而这些则是语言学习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第二,能够消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用失误的比例,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并继而推进文化融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之主动学习他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上,学生自身文化知识的丰富上,从长远观点看,它更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学生对多元文明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途径是很多的,但最好的途径则是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目的语的文化氛围当中,因为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而恰巧我们的学生甚至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到目的语国家去学习或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现有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络等教育资源手段,同时辅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我们知道,教学相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起着一个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方面的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文化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修养,或有必要参加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训[3]。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任务。

(二)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并能够适当地让学生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其次,利用学生对目的语文化产生的兴趣,教师要适时地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对比,并进而评价文化以及思考文化差异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比如,中西方颜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节日风俗文化的不同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他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本国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4]。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操练,即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中西文化,对学生进行实地、实时、生动有效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他国文化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模拟交际中加深了对本国以及他国文化的理解,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创造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工具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以及当前网络资源里面丰富的文化场景或事件,以之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以这种直观的观影方式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所发生的时事政治文化事件或文化现象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并陈述自己理性的文化理解以及文化判断。再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政策去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可申请开设与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程,或者申请与文化相关的拓展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教师可自由且能充分地进行专业的文化教育教学。同时,学生也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中西文化差异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精心细致的规划以及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教师要尽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语言以及语言所带来的丰富的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以及语言文化的兴趣。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教师则更容易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及最终达到语言的实用性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5).

[2]霍翠柳.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3]郝平.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72.

[4]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

篇19: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任何外语教学中都不能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口译作为高级外语教学,对译员的跨文化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意识的`有无与强弱程度是评价一个优秀译员的重要标准.本文旨在探讨口译与跨文化意识的关系,并提出建立统一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

作 者:周彦君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南宁,530001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 “”(1) 分类号:H319.9 关键词:口译   跨文化意识   培养模式  

篇20: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问题与对策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问题与对策

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探索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很有现实意义.

作 者:成昭伟 朱晓梅 Cheng Zhaowei Zhu Xiaomei  作者单位:成昭伟,Cheng Zhaowei(辽宁工业大学,辽宁,锦州,121001)

朱晓梅,Zhu Xiaomei(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2)

刊 名: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9 7(4) 分类号:G642.3 关键词:外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途径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浅析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合集20篇)】相关文章:

浅析高校体育文化与育人功能2024-01-03

优秀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2022-07-16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2022-05-06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2023-05-26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浅析高校文秘人员素质现状及培养论文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