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及矫正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9篇)由网友“appel58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攻击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及矫正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幼儿攻击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及矫正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攻击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及矫正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许多幼儿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这和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及矫正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从家庭角度研究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矫正。
【关键词】幼儿攻击行为 家庭矫正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由于在交往中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
幼儿用攻击的手段来处理问题的思维习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形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通过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环境,我们找到了家庭中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根源。
原因之一:不恰当的教育教养方式(一)简单粗暴型这类家长多脾气暴躁,遇事不听解释,不善于与孩子交流,当孩子的行为令其不满意时,则训斥、打骂,这就为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型,形成了攻击意识。
(二)冷漠拒斥型
这类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玩什么,看什么与什么人交往,听之任之,漠不关心,孩子多由爷爷奶奶带大。久之这种缺乏管理和监控的行为就会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和过失行为。
(三)溺爱纵容型
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溺爱甚至纵容孩子则会适得其反。当孩子摔倒而大哭时,有家长便会哄骗孩子:“桌子碰了你,我们打它。”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溺爱孩子的家长又会怎么做呢?如果自己的孩子占了“便宜”,他会沾沾自喜;如果是“吃了亏”就会训斥别的孩子甚至动手教训;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理亏打了别人,又会说:“孩子还小嘛……”,很多的家长如是说:“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在如此娇惯纵容孩子的环境中生长,孩子也就理所当然地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其攻击意识自然萌发攻击行为。
原因之二:不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一)家庭成员之间不和谐这类家庭其成员之间较少交流感情,常为一些琐事发生争吵,或漫骂或打架。久而久之,这种攻击行为在家庭中得到了强化,幼儿便深受其害。
(二)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家庭成员都很爱孩子,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往往存在着分歧,尤其是孩子犯错时,有批评、有训斥、有体罚的、也有哄骗、护短的',成员之间甚至还闹得很不愉快。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是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式(一)做民主型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需求。父母对待孩子的需要,不要断然的拒绝,也不能毫无原则的一味顺从。亲子间如果遇到争执时,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采取说理的方式加以引导。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利于父母对幼儿的引导。总之,幼儿与家长间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
提供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当幼儿的不良情绪产生后,家长应该合理的疏导:如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允许孩子在紧张、焦躁或委屈时大哭一场;带孩子参加比较剧烈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孩子的不良情绪能合理的得到发泄。
(二)理性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成人的态度应该很明确,及时制止。
并采取理性的应对策略。
采取适量的惩罚。当幼儿出现攻击行为时,可以对幼儿进行适量的惩罚,,以达到儿童“自我控制”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惩罚应让幼儿明白受到惩罚的具体原因,以不损伤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如取消一次幼儿看动画片的机会,还可以进行冷处理,让孩子单独呆在一处,不理睬他,直到他自己平静下来,这样的方式不会给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等攻击模式。
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有的孩子在攻击别人时发现对方明显痛苦仍不停止攻击,说明其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家长应告诉他攻击别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再让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性行为。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更多的要以平静、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应提醒家长教给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自己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让孩子懂得正确宣泄自己的情感,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二、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关系和睦,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当家庭矛盾无法避免时,应至少避免在孩子面前产生正面冲突,尤其是不能出现家庭暴力,而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为孩子提供好的榜样。当儿童看到父母采取非攻击性的方式解决了冲突时,他们很可能会用同样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攻击性行为会影响到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这种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困此,全社会都应关注孩子的行为健康问题,除了上面说的家庭教育,我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社区环境中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都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早予以关注并进行矫治,促使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篇2:浅谈幼儿攻击行为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关系论文
摘 要
攻击行为又被称为侵犯性行为,其发展与控制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幼儿人格、品德的发展,并且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攻击与暴力问题日趋严重,相关研究因其重要意义而更受到研究者和社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揭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其生理、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环境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相关。许多研究也表明,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作为幼儿认知和情绪发展的重要表现,与幼儿攻击性行为间有相关关系。而实际上,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不会仅受单一因素的影响。并且,情绪调节策略是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指标,幼儿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与幼儿自我控制这种心理活动是紧密相关的,进而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因此,幼儿攻击性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策略之间应当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了 3-5 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策略间的关系。具体研究的问题包括: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幼儿攻击性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策略间的关系。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济南市三所幼儿园选取 236 名幼儿为研究被试,采用同伴提名法考察幼儿攻击性行为,采用问卷调查法评定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
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第一,3-5 岁幼儿攻击性行为具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男孩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财物攻击多于女孩;4 岁组幼儿的身体攻击和财物攻击多于 3 岁组和 5 岁组,且5 岁组攻击性行为最少;但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无年龄差异。
第二,相关分析表明,幼儿身体攻击和财物攻击分别与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间呈显着负相关,言语攻击与除自我延迟满足外的三个维度负相关显着,关系攻击与自制力间负相关显着,与其他维度无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自制力、自觉性和坚持性能够显着负向预测身体攻击和财物攻击;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对言语攻击有负向预测作用。
第三,相关分析得出,幼儿发泄策略的使用与身体攻击、言语攻击、财物攻击和关系攻击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与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正相关显着,关系攻击和言语攻击与自我安慰策略的运用也呈显着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发泄策略的运用能够显着地正向预测幼儿的身体攻击、财物攻击、财物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发生。
第四,发泄策略在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与身体攻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发泄策略在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与言语攻击、财物攻击间分别起部分中介和完全中介作用,发泄策略在自觉性、坚持性与关系攻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攻击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策略。
Abstract:Aggressive behaviors'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s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s can affecttheir personality,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attack and violence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serious problem worldwidely, so the researchers and socie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related reseaches for their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a series of important progress has beenmade.
On the factors of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Existing researches have revealed the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s are related to their innerfactors like physiological, cognitive, emotional feelings and outer factors such as socialenvironment.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of children's cognitive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 self-control abilitie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ies are associatedwith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s. In fact, aggressive behavior is a kind of complex behavior,and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single factors. Moreover,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y is animportant index of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y, the sele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emotionregulation strateg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hildren's self-control which is one kind of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Therefore, a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should be existed among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s, self control abilitie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study, we adopted peer no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o explore the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3-5 years old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the relationshipamong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s, self-control abilitie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either, these are the specific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is study.
236 participants from three kindergartens in jinan had been selected, peer nominationmethod is used to investigate young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have been asked to evaluate the children's self-control abilitie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re were remarkable 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in 3-5 years old children aggressivebehavior, Boys showed higher level of physical aggression, verbal aggression, propertyaggression than girls;4 years old group showed higher level of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propertyaggression than 3 years old and 5 years old group,moreover,5 years old group showed the lowest level; there were no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verbal aggression and relationalaggression.
2.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markable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existed betweenphysical ,property aggression and continence, consciousness, persistence, self-delay ofgratific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self-delayed gratification ,other dimensions were negativelyrelated to verbal aggression; relational aggression only were related to continence; Regressionanalysis showed that continence, consciousness, persistence can negatively predict physicalaggression and property aggression; continence and self-delay of gratification can negativelypredict verbal aggression.
3.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markable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existed betweenthe use of Vent strategy and physical aggression, verbal aggression, property aggression,relational aggression;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verbal aggress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the s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onal aggression , verbal aggressionand Self comfort strategy;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Vent strategy canpositively predict all kinds of aggressions.
4. Vent strategy worked as the partial intermediary variable between continence,consciousness, persistence, self-delay of gratification and physical aggression; Vent strategyworked as the partial and complete intermediary variable respectively between consciousness,persistence, self-delay of gratification and verbal aggression and property aggression; Ventstrategy worked as the partial intermediary variable between consciousness, persistence andrelational aggression;Key Words: aggressive behavior; self-control abilities; emotion regulation atrategies.
目 录摘 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幼儿攻击行为的概述
1.1 攻击行为的概念
1.2 幼儿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
1.3 幼儿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
1.4 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篇3:浅谈幼儿攻击行为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关系论文
2.1 幼儿攻击行为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研究
2.2 幼儿攻击行为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
2.3 幼儿攻击行为与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策略的交互作用
3 问题提出
3.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3.2 本研究拟考察的问题
3.3 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
2.1 被试
2.2 研究变量与测量工具
2.3 研究程序
2.4 数据管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幼儿攻击行为的一般特点
3.2 幼儿攻击行为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
3.3 幼儿攻击行为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3.4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3.5 自我控制能力在情绪调节策略与幼儿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4 结果与讨论
4.1 3-5 岁幼儿攻击行为的一般特点
4.2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分析
4.3 情绪调节策略与幼儿攻击行为的关系分析
4.4 自我控制能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5 研究结论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第三部分 教育建议
注 释
参考文献
篇4:浅析幼儿园管理教育与幼儿关系论文
浅析幼儿园管理教育与幼儿关系论文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打好幼儿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启蒙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生,在幼儿身体、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如何帮助幼儿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茁壮成长则是一个幼儿园管理教育的重点。幼儿园班级是幼儿保教的关键,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不同的管理,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幼儿园的管理教育也应遵循其特点。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每一方面都极有可能影响幼儿的一生。
一、“赢”在起跑线上的“小学化”教育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使多少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各种知识以及艺术文化,生怕落后于其他幼儿,当今某些幼教工作者也都还存在着以质量观衡量幼儿教育的错误意识。幼儿园推出特色教学、文化幼儿教学,注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忽视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及其积极的情感体验状况等。而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求进行的错误教学、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使幼儿园教学计划中出现教学目标小学化、课程设置小学化、教学过程小学化、行为规范小学化以及教学评价小学化等现象。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出现不少幼儿园要求幼儿识字、学习拼音、珠算、外语等本该出现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计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幼儿园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更应按照《幼儿教育指导纲领》来制定合乎科学的方法指导幼儿园的教学计划。避免出现错误的“小学化”教育。在幼儿的启蒙学习中我们更应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去掉小学化教育的错误方式,给幼儿在启蒙教育中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探索,科学的设置舞蹈、绘画、游戏等活动,使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获得初步发展。
二、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
幼儿园除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幼儿园每学期都有依照有关教育部门的请求制定相关的'幼儿教学课程方案。在制定幼儿教学方案中,课程方案的讨论权、制定权和决议权完全掌握在园方手中,幼儿教师就只能毫无自主性的按照教学方案上面的进度来指导教学,园方制定好并出台教学课程方案后,对于大多数的幼儿教师来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执行园方出台的教学课程方案的过程,如果教学的方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幼儿成长不会有较大影响。假如园方在制定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认知性的读写算,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幼儿教师在校所学技能,使得幼儿教师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及志向,出现幼儿教师在课程上与教学目的发生冲突的现象,就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幼儿园里,应充分利用游戏的综合作用,开展各类游戏会更好的激发幼儿的积极性,锻炼幼儿拼搏的意志,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一些集体游戏还能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各种活动竞争或能力竞争中,幼儿能不断的超越自己,找到在学的乐趣,学会独立做事和团队协作,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在学与玩中更好的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游戏提起幼儿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兴趣爱好,个性品德迅速形成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很大,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幼儿智力及身心健康发展与幼儿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与幼儿管理教育的联系也是不可分割的,若在这个时期内,规划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幼儿园班级工作管理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其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班级的管理方式,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班级是幼儿园施行保教任务的一个小场所,在幼儿园里,对幼儿来说,班级是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的地方,大多数的学习、游戏活动、进食都是在班级内部进行的,因此幼儿是否能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保教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是否恰当。拥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状况必定拥有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生活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就要注重老师与幼儿的关系。怎样处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呢?不同年龄性格的幼儿,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管理,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则是首要条件,最不可或缺的。除了爱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老师和幼儿之前的交流,交流多了,自然双方也就更亲近了。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可爱但敏感的天使。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对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状况,个性特性,身体情况等等进行适当完善的了解,同时用真诚的爱心、完美的耐心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爱,打开心扉,乐意与社会交流。对于不同年级的幼儿在管理办法上应该有所不同,比方说对小班幼儿,多用肢体言语来亲近幼儿,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保护、关怀,使幼儿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产生一种平安感、亲切感等。在对于这个陌生的脱离父母保护的集体中体会到安全、舒适、开心。到了中、大班,则适合多用表情、言语去感染教导孩子,一句真心赞誉的话语、一个鼓舞的眼神、一个会意的笑容,都会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暖意。老师的爱一旦被孩子了解和乐意接受,他们就会积极开心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导教学游戏活动中来,从而使幼儿管理可以愈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四、结语
当幼儿离开疼爱自己的家人来到幼儿园时,他的生活将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突然过度到复杂的集体生活,坏境的转变给幼儿带来了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变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很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拥有很多好朋友;而也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独自一人,几乎没有朋友。幼儿园就像是幼儿踏进的第一个小小的社会,不同性格的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不同。但幼儿也处于朦胧阶段,对大多东西都在学习中,学前幼儿正处于幼儿教育的关键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将在幼儿成长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使得幼儿在自我管理能力,幼儿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等各方面都向着一个较好的方面形成发展。
篇5: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1.1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1.2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1.3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2.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2.1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2.2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3幼儿园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应进行指导。
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而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关于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还可以把属于自己园内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以便使家园合作紧密相连,相互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可以把自己园内所创立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的实践得到检验,促使幼儿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办园质量,这一过程也使幼儿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篇6: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论文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论文
摘要:“90后”大学生为1990―出生的中国公民,这一代人大都较强调个人价值、个性,本文通过家长认知程度不高、家长与学校之间缺少沟通、学生缺乏沟通意识、教师重视程度不高,对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教育目标一致、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对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又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构建教师家长交流平台、开展家校活动、构建思政教育管理制度、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对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之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进行教育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推动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发展,需要转变家长与教师之间教学意识,相互配合进行教育工作,保障思政教育运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一、“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
“90后”的群体属于比较有个性的群体之一,因为“90后”这代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其中“90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过度溺爱孩子,使得很多学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较深,独立性较差。尤其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开始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就逐渐开始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脱离父母的依靠,生活变得较为散乱,还有些学生比较自私自利,在集体生活中依然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考虑。还有些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有可能会受到一些负面消息的影响,导致思想道德素质下降。第二,还有的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疏于对孩子的教导与关爱,再加上“90后”孩子大多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有些孩子会较为孤僻自卑,到了大学以后,依然无法敞开心灵,很好的融入大学生活中,与集体和社会出现隔阂。这类学生通常也会内心较为脆弱,无法承受学校以及就业方面的压力。这都是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导致“90后”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二、“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面对“90后”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的不足,我国高校就要为此做出努力,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做好这一方面,首先可以了解清楚“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二者的教育目标一致、可以呈现出相互促进与互为补充的关系。
(一)教育目标一致
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时,能够使教育目标一致,第一,由于大学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家庭教育的目标也是为了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进而教师在与家长工共进行教学工作时,能够按照同一个教学目标进行相关教学工作,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之后的工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学生在成长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并且,由于现阶段网络环境较为复杂,学生在成长中受到多元化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进而进行思政教育、家庭教育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对学生思政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二)相互促进
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时,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对90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在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时,需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心理,进而在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时,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效率,帮助学生提高思政综合素养。第二,由于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政品德,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与思政教育结合到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教育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意识,发挥出其中的教育意义,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
(三)互为补充
“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具有互为补充的关系,进而在分析这一内容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整理。第一,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难度较高、系统性较强,应用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教学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达到把控大学生思政能力发展方向的目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第二,从学校、家庭环境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把控,家长、教师能够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政意识变化情况,为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了解“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时,能够了解“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第一,90后在成长中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现阶段网络科技不断发达,90后获取信息、交流、交往的方式都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在准确把握之后应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满足思政教育需求。第二,由于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而将思政与家庭融合分析,能够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文化影响,推动教学工作运行发展。
(二)找到问题根源
“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分析时,能够找到学生思政问题的根源,第一,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在对思政与家庭融合分析时,可以了解学生品德、性格的形成方式,教师在应用这一方法了解其中的问题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性格等。第二,教育专家通过研究了解到,学生的在校表现能够直接反应出家庭环境、教育方式,进而在教育中对思政、家庭教育进行分析,能够提高教育有效性,推动教育工作运行发展。
(三)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
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时,由于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在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分析时,能够使这两种教育方法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推动大学生健康发展,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
四、“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认知程度不高
现阶段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家庭教育时,存在家长认知程度不高的问题,第一,部分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了解到家庭环境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应用“重智轻德”的方法教育,部分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高,但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学生步入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第二,部分家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课堂教学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识不高,难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二)家长与学校之间缺少沟通
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时,存在家长与学校之间缺少沟通的问题,第一,由于大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为学校、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的影响,虽然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其对思政教育方法了解不足,部分家长应用的教育方法与学生思政综合素养培养需求存在差异,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愿意配合教师进行家庭教育,但缺乏沟通交流平台,家长与教师应用的教育方法难以相互配合,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对学生思政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三)学生缺乏沟通意识
在9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中,存在学生缺乏沟通意识的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由于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与教师、家长沟通意识不高,没有寻求教师的帮助,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向家长反应学生在校表现的方式,进而学生的潜意识中较为排斥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政培养有一定的影响,难以培养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
(四)教师重视程度不高
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中,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将学生作为思政教学主体,教师没有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思政心理不够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按照学生的心理进行构建,难以到达预期的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了解程度不高,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以构建出综合能力较高的教学方式,甚至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五、“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在进行“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时,为了提高融合的有效性,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第一,由于部分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难以将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改善这一个现状,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需要教师为家长讲解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意义,并与家长加强联系,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稳定运行,为学生思政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部分家长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思政教育不重要,为了保障思政教育稳定发展,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稳定运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重要,为了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稳定运行,需要教师合理把控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保障思政教育运行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融合发展有效性,需要构建师生交流平台,第一,由于90后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有较高的期盼,为了提高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有效性,需要合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教师家长交流平台,全面性的了解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构建微信群,定期为群内分享思政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家庭教育有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1]。另外,为了提高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家长构建良好的关系,从多方面分析学生思政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第二,为了发挥出家长教师沟通平台建设的实际意义,需要教师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思政教育意识,提高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有效性,保障思政教育运行发展,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家校活动
为了提高“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有效性,需要开展家校活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人们的思政意识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进而为了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需要教师定期开展家校活动,提高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保障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够融合到一起,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另外,在开展家校活动时,教师能够了解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根据这一需求构建思政教育策略,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稳定运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由于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为学校、家庭,进而家长、教师的思政行为表现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稳定运行,需要教师、家长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思政意识,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
(四)构建思政教育管理制度
提高“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有效性时,需要构建思政教育管理制度,第一,由于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到一起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应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思政教育难以运行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需要高校管理人员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约束,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例如:在构建管理制度时,为了满足思政教学需求,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教学标准构建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思政教学质量。第二,在构建管理制度时,为了提高完整性,需要适当的构建处罚措施,管理[2]人员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对教学不规范的教师进行处罚,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达到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目的。例如:为了提高教师对这一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在教师会议中为教师进行讲解,并落实这一管理制度,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3]。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中,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在对这一内容进行分析时,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由于教师、家长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之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思政教育方法,发挥出这一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将自身放在教学主体位置,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心理了解不足,构建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需求不符,难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后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将自身问题与教师沟通,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构建思政教学方式,保障思政教育能够稳定运行[4]。第二,在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时,为了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与家长紧密联系起来,从多方面与学生沟通,给予学生关爱,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并从适当的角度给予学生帮助,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发挥出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5]。
六、结论
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教学时,为了提高融合的有效性,满足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需要教师先对现阶段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构建教学方法,发挥出思政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了解学生思政心理,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运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江涛,翟雨翔,党小勇。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以及95后大学生的思政意识[J]。教育现代化,,5(11):118―119。
[2]吴喜兰。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分析和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1):65―66+71。
[3]周洲。“南风效应”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OL]。艺术科技:1。
[4]祝文锦,段晓允。基于网络背景下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农家参谋,(22):115―116。
[5]梁金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探讨――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05):20―23。
篇7: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关系论文
一、情感教育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情感教育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情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以及观念等有关情感的表现,从而使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将自身和语文课本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和书本之间形成情感交流路线,从而引发共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书本中的丰富情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培养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它能够将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情感教育也逐渐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情感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和现实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有利于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使我们明确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良好的思想观念。语文作为一门灵活的学科,知识不仅局限于课本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中,不仅让学生真实体验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通过实践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增强理解能力。以课文《看云识天气》为例,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云和天气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观察云,并记下云的特点,再结合课本,让学生充分认识课本和现实生活是否一致,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以导入煽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重点在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开头。教师通过丰富情感体验的煽情式导课内容,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实施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为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选取教材中情感认知教育的素材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注重平时对素材的积累。比如人教版第一册课文《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处于危险境地中仍然不断挣扎的飞蛾、在墙缝中不断生长的瓜藤等来讴歌生命的旺盛和涌动。还有朱自清先生的《春》,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感受课本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
4.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每个人都会有好奇心。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重,它使学生善于发现,敢于探索。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制造悬念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觉得古文枯燥,不愿学习。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制造悬念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学习这句话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行者迷路了,忘记了回去的路,这时他应该怎么做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学生会顺着教师的思路来学习,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同时对课本内容能够有深刻的理解。本文首先分析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提出了几点策略。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的实施进行研究,促进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更好实施。
参考文献:
[1]沈建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13).
[2]赵方圆.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之我见[J].成功(教育版),(23).
篇8:幼儿心理健康与早期家庭教育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与早期家庭教育论文
一、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幼儿个性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帕金森把家庭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直接影响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有必要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二、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在了解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之一。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早期家庭教育尤其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在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判断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较多,如充沛的精力、性格开朗、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等,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脉络,对症下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早期家庭教育对家长而言,过分溺爱将会阻碍幼儿的正常的心理发展,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幼儿教养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方面来看,幼儿由于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心理特征上往往表现为自信心差、成就感低、自卑怯弱,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养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对此,家长应发挥家庭教养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
3.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对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幼儿往往好模仿、易受感染和暗示,早期家庭教育应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具体做法上,由于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很容易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父母乐观、自信,孩子则会变得活泼、开朗;父母暴躁紧张,孩子可能急躁焦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都应对孩子起着示范和指导作用。
4.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
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早期家庭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首先需要家长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如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可以使幼儿情绪饱满、愉快。与此同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遭受挫折处在良情绪中的幼儿,家长可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让幼儿忘掉不愉快,以减轻幼儿心理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5.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幼儿期是个体性角色形成的关键期。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还应注重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对幼儿而言,良好习惯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即需要幼儿掌握一定的基本的生活技能作基础,如会自己穿衣、吃饭,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会独自入睡,知道危险并能躲避危险等。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应加强对幼儿的指导,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在儿童世界里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总之,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紧密联系,利用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要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发挥早期家庭教育的作用,必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积极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篇9: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教育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教育论文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的实施有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掌握学习”的教学要确保学生学习前具有必要条件。第二,“掌握学习”的教学必须与评价相结合。第三,“掌握学习”的教学必须在集体教学中实施适合个别需要的矫正性帮助。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判断学生学习前具不具备必要的知识前提,怎样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何确定给个别学生提供矫正性的帮助?这些都必须通过诊断反馈才能得到,这说明反馈是“掌握学习”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反馈就成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归纳了以下三种反馈形式:提前反馈,及时反馈,综合反馈,并将它们的作用概括为:提前反馈看基础,抓补救,及时反馈看理解,抓概念,综合反馈看运用,抓思维过程。
反馈的目的在于矫正。通过反馈可以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存在的知识缺陷或学习误差,有的放矢地给予矫正补救,由此可以看出反馈与矫正两者关系的密切性和之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那么矫正的形式有哪些呢?大体可以分为集体矫正和个别矫正两种,具体表现为教师给学生矫正,同学给同学矫正,学生自行矫正等等。怎样选择恰当的矫正方法应根据反馈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教学中,我主要根据反馈所出现错误的三种情况―性质的轻重,人数多少,难度大小来确定矫正方法。①错误性质比较严重的,如概念错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严重障碍等等,有教师给?集体矫正,粗心马虎所致的非知识性错误,由学生自行矫正。②所出错误人数较多的给予集体矫正。所出错误人数较少时给予个别矫正。③所出错误展示难度较大的由教师矫正,难度较小的由学生矫正。总之,矫正时还可根据当时的气氛、情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便出错的学生能够完全纠正错误,其他同学都有收获或启示为标准。
课堂教学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无论安排什么样的'教学程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反馈与矫正”这一环节的运用也要适时、适度、适用。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实施上述三种反馈并进行相应矫正的具体做法。
前提反馈,学习新课题之前对新课题所必需的预备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常采用提问、填表、解题等多种方式教学。教师通过检测的反馈情况来诊断学情,对学习欠缺者及时进行差异补救,从而巩固学生的认识前提,使全体学生都进入学习新内容的最佳准备状态。矫正的方法多采用讲评法,课后进行评析,点拔,纠正。例如:在学习初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三)―公式法”时,我先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测验,看学生是否人人过关,因为在学习新课时,求根公式的推导要用“配方法”来解决,所以应对“配方法”这一与新课直接相关的知识前提进行检测反馈,必要时进行知识补救,为实现新课的内容铺平道路。
及时反馈,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主体一般由“定向教学”和“达标练习”两项基本教学活动组成。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完成,都应对学生感知理解新概念的情况进行反馈,这种反馈从时间上来论是及时的,形式采取提问、选择、判断、填空、解题等。例如,我在教初二数学“最简二次根式”时,在教完定义之后,出示这样一道题:判断下列根式那些是最简二次根式:、、、,有几个同学判断错了,究其原因是对定义中的“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指数这一条理解不清。我便及时进行集体矫正,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全体学生牢固掌握这一概念。
综合反馈是继及时反馈以后围绕课题重点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所进行的综合练习反馈。这种反馈对应于“应用”和“综合”两个层次的教学,设计练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有一定的概念性和综合性,因其难度较大,通过反馈进行矫正时,我注意采用类比、议论、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典型问题讲解其规律?则,对综合性的问题讲解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的方法规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反馈与矫正”在几何教学中特别重要且运用广泛。在讲几何证题时,尤其要高层建筑,注重讲解思维过程证题方法。
总的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形式的反馈?采用什么相应的矫正方法,所用时间大约多长?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都要作?考虑和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我认为并非每一堂课都要全部用到上述三种形式的反馈,而且要善于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选择反馈方式,确定矫正方法,适当控制“反馈与矫正”时间,既要保证“反馈与矫正”的实际效果,又要顾整课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由此看来,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反馈与矫正”的作用,恰当的运用,建立起良好的反馈机制,使教学程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目的。
篇10:幼儿教学中操作材料与教育活动的关系
一、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取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方式
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学中,要根据教育活动的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操作材料。如在体育活动《小猴打妖怪》中,其中一个活动目标是通过投掷和平衡的综合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那我们就要在活动中准备平衡木,金箍棒,泥巴等,这些材料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材料,不仅使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同时更好的完成了活动目的。
二、操作材料是教育活动得以完成的基础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因为有了操作材料才使得幼儿建构知识有了依托,所以操作材料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是操作材料给幼儿提供了可以表述的对象。在《苹果树》这一语言活动中,如果只是给幼儿讲故事,幼儿不能很顺利的表述出苹果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无法学习苹果树的热情好客,不能很好的懂得“关心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这个道理。在这一活动中,笔者给幼儿提供了苹果树的四季变化图片,小鸟图片,及一些相关的头饰等表演道具。这些操作材料的投放,使得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大大增强,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 操作材料的提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在美术活动《沙子作画》中,幼儿利用干沙和湿沙的不同特点作画,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大胆想象,无忧无虑地玩耍。孩子们体验到完沙子的乐趣,也达到的一定的教育效果。
3)操作材料都有很大的操作性能,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跳动的柳条》这一教育活动中,虽然只给幼儿提供了柳条一种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小伙伴互助合作,编出了小扇子,小孔雀等漂亮的柳条作品。
4) 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石头坊》中,笔者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石头和橡皮泥,看着各种形状的石头,孩子们非常高兴,笔者问他们:“小朋友们喜欢这些石头吗?”“喜欢!”大家异口同声。 “那好,我们看看他们都像什么呢?”孩子们开始思考起来,有的说这个像乌龟的盖子,有的说这个像金鱼的身子……“那今天老师就把这些石头发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根据他们的样子,用橡皮泥捏出可爱的作品,好吗?”“好!”笔者把石头发了下去,孩子们拿出自己的橡皮泥开始做了起来。有些孩子想都没想就直接做了起来,用绿色的捏四条小腿,捏一条小尾巴,再用彩笔在石头上画上小方格,一个小乌龟就做成了。还有的孩子捏出了小金鱼,小花朵。孩子们都捏出了自己的作品,但是大部分作品都是趴着的,没有立体感。我很疑惑啊,为什么这样啊?原来是橡皮泥的用量很小,所以石头的样子改变不大。
但是,笔者突然发现了一件特殊的作品,是一头站立的小毛驴,很是可爱,问了一下,原来是艺中的作品。艺中是个大方的孩子,用了自己一半的橡皮泥来做这头小毛驴。笔者拿着小毛驴对大家说:“为什么艺中的小毛驴这么好看呢?你能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作品呢?”大家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不一会就出现了很多漂亮的作品,有大鹅,小羊,还有一只翘着尾巴的大恐龙……艺中的桌子上又出现了一件作品,粗壮的大腿,大大的脑袋,可看了半天,笔者也没看出是什么,只好请教一下作者了,人家就给笔者俩字儿:“闷儿牛。”笔者一听乐了,可不是嘛,两只犄角长在头顶,正回头遥望的一头老牛啊!
孩子们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把它们摆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可高兴了。看着乌龟,鄂鱼,闷儿牛等可爱的角色,不禁让我佩服宝宝们想象力。最近,我们又作了贝壳画,各种贝壳在孩子们手里更是出现了惊人的变化。想象力,在一次次操作中大大丰富了起来。
5) 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也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
很多幼儿在家里是不允许玩剪刀的,因为家长怕危险。所以他们从未体会过用剪刀剪出作品的快乐。中班在剪窗花时,虽然样子剪的不是很漂亮,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体验成功的幸福。大班幼儿在剪“溜溜球”的过程中,刚开始孩子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孩子反映说不会剪,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等到他们学会了,把“溜溜球”跳起来时,看到他们小脸上的喜悦表情,就能够明白他们成功时有多激动多快乐。
6) 操作材料的投放为教育活动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创设,更离不开操作材料。在《片片飞来像蝴蝶》中,笔者把幼儿带到院子里,院里有梧桐,杨树,木槿,丁香等树木。秋风吹来,树叶纷纷落下,孩子们显得十分兴奋,用小手去接飘过来的树叶,有的蹲在地上捡自己喜欢的叶子。笔者便趁机问他们:“你们看小树叶飘下来像什么呀?”孩子们说:“像鸭子的脚”“像眼眉”“像小手”“像蝴蝶”。“再看看我们捡到的树叶有什么颜色呢?”“黄色的。“绿色的。”然后,笔者让一名幼儿用力把沙包往上扔,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树叶与沙包落地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并且和孩子们一起学树叶飘落的样子。有的孩子便嚷出来:“小树叶像蝴蝶一样飞下来。”边说边做,样子可爱极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给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顺利完成。
在每一次的教育活动中,操作材料总是贯穿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收集更多的适合幼儿活动的材料,也成了幼儿教师很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废旧材料的运用,更应该得体而恰当。当然,教育活动也制约着材料的选择,只有我们把握好教育活动的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操作材料,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幼儿教育服务。
篇11: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关系的思考论文
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关系的思考论文
一、在教学中全面贯彻创新教育的原则
将创新教育同语文教学盲目结合在一起,不但不会起到任何积极地作用,而且会对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产生影响,阻碍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落实,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实践发展原则。实践是创新的第一动力,在渗透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遵循实践发展原则,必须要以课本教学内容为基础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动手、动脑。此外,教师还必须要以教学任务为基础制定一些符合教学任务又具有极强研究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要利用课本中的文章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并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教育,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目标。
第二,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民主和谐原则。依照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遵循民主和谐原则,并要以民主和谐原则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必须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摆正自己的心态,走到学生之中去,全面建立起朋友型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此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必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第三,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与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因此,要想全面贯彻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观,并要遵守以人为本原则,调整教学观念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语文教学活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特征以及兴趣等情况,才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对其进行创新教育。
二、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措施
第一,必须要转变教学的观念,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依照素质教育来全面革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与创新教育融合在一起。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要树立起以语文教学为核心和主导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将各个科目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转化成为综合能力。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训练为主、思维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将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第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创新教育,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要想实现教学的目标和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抓好一个“趣”字。可以采用妙语激趣法。语文学科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和文字,而语言又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发展到今天,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妙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相声中幽默的语言文化和表达形式带进课堂之中,以此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或是利用一些优美的古诗词来当做开场白。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开展创新教育。可以采用人物激趣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通过榜样,能够更好的激发我们不断前进。纵观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的热情,是因为其不了解学习目的以及学习的意义。而针对这样的情况,人物激趣法则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通过教师所树立的学习榜样,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能够使其明确参与语文学习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推动意义。此外,在使用人物激趣法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增加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来强化人物激趣法的作用。可以采用景物激趣法。教材中的文章,有许多是描写景物的优秀文章,既有寥寥数言便将人带进文章所描写的环境之中,又有浓墨重彩的展现景色的优美支出,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对于这些文章来说,其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其所描写的环境当中,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文字旅行”,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仔细的品味文章的字词句,全面熏陶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为开展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宽松、舒适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然而,如果不能够正确的使用课堂讨论,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也会阻碍创新教育的开展。因此,必须合理使用课堂讨论。找准开展课堂讨论的时机。课堂讨论并非随时进行的一项教学活动,必须在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语文知识产生分歧的情况下使用,这样才能避免其演变成为“茶话会”,才能发挥课堂讨论的应有作用。掌握课堂讨论的形式。目前,常用的课堂讨论形式有自由辩论式和提示引导式。自由辩论式是指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而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提示引导式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无论是哪种讨论方式,教师都必须做好总结工作,并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利用好课堂讨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12: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论文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论文
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在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提高幼儿园质量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接受最早而最长的时间的地方,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一般都是从家庭生活方式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中获得初步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语言,形成初步行为习惯的。此外,在当今社会科学文化飞速发展,家长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因而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和关心程度越来越高,这样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与配合就非常重要了。
一、家庭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1.家长工作的意义
幼儿入园以后,开始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生活,接受家庭和幼儿园各具特色的影响和教育。因此,为了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劳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必须要求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在对幼儿的发展教育中具有一致性。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个别教育和训练连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教育形式,特别是在促成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方式。因此教师在组织好幼儿园教育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儿童年龄越小,对家长的依恋感情越深,儿童对父母的爱戴情感,促使他们乐于模仿家长的言行,接受家长思想情绪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只有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时,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教育的思想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表现。一般可分为三类:重视教育并善于教育;重视教育但不善于教育;不重视教育也不会教育。目前第二种类型的家长占多数。幼儿园有责任是家长意识到自己即是家长又是教育者,是幼儿的指导者、朋友和同伴。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气氛,处处以身作则,掌握一定的育儿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是家长的最低要求。教育子女是家长对社会的应尽的义务。
然而有的家长则错误的认为幼儿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别人无权干涉,还有的家长则认为家庭只管幼儿的衣食住行,教育幼儿是幼儿园的任务,这样给幼儿的全面发展造成种种不良影响。要改变这种现象,幼儿园必须加强家长工作,指导家庭教育,使之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充手段。
二、家长工作的内容
1.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
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如幼儿的健康状况,语言和智力发展的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其他行为表现,同时还必须具体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如文化情况、职业、婚姻状况等,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和方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
2.介绍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情况
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的园舍、设施、参加某些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情况及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使家长关心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共同一致地教育幼儿。
3.介绍有关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
向家长介绍有关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介绍科学育儿和基本理论和方法这对提高和普及幼儿教育知识,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家长工作的形式
为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家长的文化素质及教育幼儿的态度,是幼儿园和家庭能互相了解和信任,幼儿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做家长的个别工作。幼儿园与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教师依据不同的情况需要,灵活地应用。
1.个别谈话
接送幼儿中进行家长工作最简短、最及时的方法.但在接送中家长与教师接触时间短,因此语言要简洁,了解和介绍儿童情况,提出的要求要扼要明确,教师的态度要热情诚恳,语言要婉转,不要抱怨孩子,责怪家长。这种谈话时间较断,内容不宜过多,必要时可另约时间所较长的谈话。交谈要有计划,向家长反映问题,提出要求交换有关教育幼儿的意见。
2.家访
家访是幼儿园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常用方式。家访要了解家庭的思想、经济、文化等具体情况;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学习、有些情况,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方面的优缺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的情况。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方法,与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家庭访问可以促使教师与家长相互了解和信任,有利于共同教育好幼儿。家访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事先应当访问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访问有何目的'?掌握幼儿的家庭的初步情况,确定方法、时间与谈话的内容,是家访收到好的效果。进行家庭访问时,教师要从真正关心幼儿和他的家庭出发,态度要热情、诚恳、友好、自然,使整个家访充满友好的气氛。教师向家长汇报幼儿情况时,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优点和进步,不可控告孩子和责备家长,或指出家庭教育的缺点时,教师的态度要谦虚敬慎,要考虑脚掌的接受水平和家庭的条件,不要伤害家长的自尊心。教师家访时,幼儿要是在场应注意双方的谈话方法,不要影响幼儿的自尊心及父母的威信。在彼此研究讨论如何教育幼儿的方法时,要尽量回避幼儿,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活动,分散其注意力,以免妨碍谈话的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家访之后教师要做详细的记录,确定教育幼儿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不断积累做好家访的工作经验。
3.家长会
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幼儿园的工作情况,回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会议的目的是让家长熟悉幼儿园的全部情况,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讨论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并听取意见,要求家长帮助幼儿园改进工作。家长会可以多开一些,应做好每一次的会议记录,要执行会议决议的情况。
为不断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知识,可以利用家长业余时间采取定期的形式开设专题讲座,讲授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以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掌握教育幼儿的方法。还可以开展咨询活动,解决家长在家庭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或阐明一些观点,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方法,使家长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从而共同提高幼教质量。
篇1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论文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论文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我们面临教育的两大重要的因素,对于幼儿而言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幼儿进入到了幼儿园不是意味着家庭教育就可以淡出幼儿的生活,幼儿和家庭成员之间是有很重要的血脉传承,家庭成员对幼儿有着无微不至的爱护,所以家庭在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但是当幼儿教育开始影响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的时候,家庭的整体教育就要去做出一部分的调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结合。
一、家庭教育为幼儿教育做好准备
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以游戏教学为主,因为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幼儿在面对这瞬息万变的陌生环境中会有很大的抗拒心理,有的孩子刚来到幼儿园感觉是没有办法适应这样的环境,这时候就会变得比较沉默寡言的,有时候不能很好的和小朋友进行融入。孩子在进入到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做好相关的家庭教育,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的入园焦虑,有效的缩短孩子在进入到幼儿园的适应时间,孩子能够快速的掌握很多相关的知识。家长在孩子没有进入到幼儿园的时候多给孩子讲一些相关的幼儿园故事,这样可以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还有就是多带孩子和社区的小朋友来进行玩耍,可以鼓励这些孩子多表演一些儿歌、舞蹈来让孩子提前感受一些幼儿园的气氛,平时可以有时间带孩子去幼儿园的门前看看小朋友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也可以带孩子进行参观,对幼儿园的老师多进行接触,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幼儿在进行入学以后都要求孩子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还有就是自己来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家长在平时可以有意识的来引导孩子进行记忆,比如记住自己毛巾的颜色、记住自己小茶杯的图案,这样孩子就可以有意识的来观察周边的环境,还有就是家长要让孩子做一些他们能够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书架生的书取下来,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知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就是在睡觉以前给孩子讲故事,还是对于故事都是喜欢的,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把故事讲一半,另外的一半让孩子自己来进行补充[1]。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园的延伸和巩固
1.家庭环境的布置
家长在进行家庭环境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来进行布置,有的.家长为了体现童趣就会把家里布置的太过于儿童化,其实在进行布置的时候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还有考虑到孩子在进行成长的过程中的需要进行的知识,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鲜明色彩的墙壁图案,也可以设置幼儿喜欢的卡通图案、玩具。这样可以给孩子充分的视觉和触觉刺激,幼儿的玩具不一定是非常贵的,但是要有创意,可以用一些废旧的塑料瓶、包装盒来进行修饰就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玩具,还有要在孩子房间的角落里面放一些图书角,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给孩子一个小的地方来让孩子进行自由的发挥,有的家长给孩子一面墙让孩子进行自由的写和画,定期把孩子的成果用相机记入,这样可以满足孩子进行自由创作的习惯。
2.对孩子的作息时间进行安排
家长在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上要最大限度的向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靠拢,这样孩子在上幼儿园就不会感觉时间和正常的作息时间的区别,还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的孩子在家里是家庭生活的重心,所以平时吃饭是时候是家长追着喂饭,还有的孩子挑食比较严重,在吃饭的时候是边吃边玩。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是比较忙碌的,很多时候没有时间来陪孩子,所以为了进行补偿就会纵容孩子的一些行为,还有就是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一家就是这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所以有时候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管教的时候,长辈的爱护给孩子造成了错觉就是无论犯多大错都可以通过撒娇和求情来逃避。但是在幼儿园中就要提倡孩子的独立和自主,培养他们自主的生活能力,所以家长就在平时要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吃饭的好习惯,还有就是出现问题和犯错误要勇敢的面对。
幼儿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家庭、幼儿园、社会,我们开展的幼儿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还有就是在游戏和竞技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品质,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家庭教学的渗透,让幼儿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
篇14: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论文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论文
摘要: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可见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的紧密关系。对于幼儿来说,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应该是并列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年龄较小,对家庭和幼儿园的依赖都很重。家长和幼儿园应该联起手来,共同开展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家庭教育;家园共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关爱。家长和幼儿园应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互补,共同努力,携手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幼儿园就是孩子唯一的教师。
这种教育理念是错误的。幼儿教师要积极转变家长的这种教育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增进和家长的沟通,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互补。笔者作为多年的幼儿园教师,深入研究了如何把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以实现幼儿教育的互补。
一、教师要积极渗透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萌芽时期。教师要积极渗透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完善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及时向家长提供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效果,及时得到家长的反馈。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刚入园时就建立一个孩子的家庭档案,及时登记父母双方的联系方式,了解孩子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
教师可以定期、及时和家长电话沟通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表扬幼儿的每一个进步,不让家长错过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很多家长平时的工作比较忙碌,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却有心无力,教师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如微信公众号、QQ群等,上传一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视频,让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在放学后可以准确、有效地辅导幼儿做作业。
教师还可以在家长交流群里分享一些幼儿教育方法,让父母也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充分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转变中国式父母的教育理念,给幼儿一个独立自由的生长空间,杜绝家长对孩子作业、生活大包大揽的行为。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向家长渗透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自发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深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互补
目前,很多家长都存在与孩子沟通少或者陪孩子时间少的情况,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特别缺乏。幼儿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给幼儿和父母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亲子在互动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用家长的榜样作用来补充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亲子阅读活动,每天布置一篇亲子共同阅读的小文章,由家长帮助孩子注音,亲子共同完成阅读任务。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家长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在阅读中提升学习能力。
第二天,教师可以让孩子复述昨天的阅读内容,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家长也能感受到孩子的成长,规范家长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还可以布置手工任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手工作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制作过程,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做好孩子的“助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手工的主要任务,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进一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学中,让家长充分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这样,家长在家里可以进行科学辅导,亲子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其实,幼儿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家长的一次学习和成长,能实现家园教育的互补性。
三、积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增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
一些中国式家长的典型教育理念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家长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家庭教育对塑造幼儿的性格,丰富幼儿的兴趣爱好比幼儿园教育更有效果。家庭教育应该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进行补充。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引导父母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对幼儿感兴趣的特长班,家长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支持,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
这样,家长能对兴趣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有利于辅导孩子练习。教师还应该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两个方面,家庭教育的效果要优于幼儿园教育。家长应该担负起对孩子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培养,实现家园教育的互补。例如,家长在家里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小任务,像今天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学会帮妈妈洗菜等基本的家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向孩子传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推行家园教育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要正视这一要求,向家长积极渗透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深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互补,积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也是幼儿教育的参与者,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篇15:母辈家庭教育与鲁迅及其文学创作的关系论文
母辈家庭教育与鲁迅及其文学创作的关系论文
摘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即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后天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的影响。个人在童年阶段所接受的来自母亲的家庭教育,更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鲁迅 家庭教育 母亲形象
童年是每个人生命的初始阶段,更是个人性格形成的起点。一个人于童年时期接受的家庭教育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作家在童年时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则会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作家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方式,想象能力,情感态度,艺术追求和审美倾向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均源于作家的先在意向结构。所谓先在意向结构,就是作家在创作之前的意向性准备,即写作的心理定势。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决定作家的先在意向结构的是其在童年时期的遭遇,包括个人无法选择的出生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及之后个人所遭遇的必然和偶然的快乐,不幸,痛苦,幸福等等,这些对幼小生命的折射,以整合的方式,在作家的心灵里,形成了最初的却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结构的核心。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日常言行对个人性格的形成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人以鲁迅母亲的相关经历出发,探究其对于鲁迅性格形成及日后作品的影响。
一、坚韧刚强的母亲和年幼早熟的鲁迅
鲁迅曾说过“我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年,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①正如他所说,鲁迅的母亲鲁瑞是位非常不平凡的女士,她培养了中国三位文化名人。周建人说“她性格开朗、宽厚,无论我们怎么顽皮淘气,也没看到她真正动过怒,总是那么和颜悦色,无论后来家里遇到什么灾难,她从不愁眉苦脸,总是那么坚忍刚强。”②坚忍刚强,正是鲁迅母亲性格的聚焦点。
鲁迅母亲出身于名门,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未能进学堂读书。可私塾先生给她的兄弟上课时,她就站在旁边听讲,以这样的方式坚持了近一年。随后囿于旧习,家里长辈不让她听了,她就自己自学,找书看,有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自修到能够识字的水平,从此常常阅读书报以自娱。鲁迅母亲年轻时命运多舛,灾难不断。长女早夭,公爹入狱,后又丧夫丧子。她扛下了这一切,苦苦维系着风雨之中摇摇欲坠的家庭。甚至当长子鲁迅决定离开自己,到异乡求学时,她都能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含泪叮嘱儿子:“俗话说‘穷出山’,你要争气”。鲁迅母亲性格中的坚韧刚强不仅仅体现为能承受生命中的不幸,还体现为敢于对封建礼教中的不合理的规定进行抗争。
鲁迅留学日本之后,来信要母亲剪发放足,她便听儿子的话,不再裹脚。这种行为在封建卫道夫看来是伤风败俗的事,同族叔公周椒生骂她是“南池大扫帚”,即败家荡产的扫帚星,椒生的儿子周伯文甚至恶毒地说,某人放了大脚,要去嫁给外国鬼子了。她听后冷然回答“可不是么,那倒真是很难说的呀。”①表现了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刚毅品格。
二﹑鲁迅文学作品中矛盾的母亲形象
创作心理学家认为,作家的创作心理的形成是源于创作主体的生活经历,情感积累,日常心理包括无意识等等的基础上产生的。作家的创作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方面。
鲁迅作为长子,因而比其他兄弟更能了解早年守寡的母亲在抚养幼子的过程中心中暗藏的无奈与悲哀。因而在其文学作品中,才能塑造出诸如祥林嫂子,华大妈,单四嫂子和夏四奶奶等等亦感人亦让人心生怜悯的母亲形象,鲁迅还在多篇作品中写到寡母失子的悲痛。鲁迅尖锐地揭示了中国传统中以男性为中心的荒谬本质。五四新风并没有让江浙一片偏远的乡镇中流传已久的陈旧乡俗带来丝毫改变,儿子成为不但是亲情的寄托,还是家庭利益的保证,守寡的女性如果没有了儿子作为依靠,就代表着家族血脉的断裂,更代表着原本拥有的家族财产旁落。
《祝福》中阿毛死去不久之后,祥林嫂就被“光明正大”的赶出了家门。《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在儿子夭折后无法看到生存的意思。反思鲁迅所塑造的这些寡母形象,毫无例外的'都有着封建传统礼教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倾向。寡母是男权制度的维护者,拥有着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她们在养育孤子时的坚强品格得到了作家的首肯。同时,这些寡母们心甘情愿的接受守寡的现实,恪守妇道,在丈夫生前百依百顺,在丈夫死后立刻断绝一切欲念。《祝福》中,祥林嫂在祥林死后逃到鲁镇时不过二十五六岁,文中介绍祥林比祥林嫂还小十岁,由此可见夫妻二人的年龄悬殊之大。就算如此,她甘心情愿的为他守节。
鲁迅笔下的母亲形象,都是遵循着传统封建伦理的母亲,她们粗笨、平庸、缺乏灵活性,但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毫无私心,全身心的照顾着丈夫、孩子和家庭。一旦不幸成了寡妇,便克己复礼的守寡过完余生,将全部的希望投到孩子(主要是儿子)身上。这些母亲忘我的牺牲精神让孩子们尊敬,孩子们在感受母亲的温情时又常常被爱所累。最初的《坟》,到《呐喊》《彷徨》《野草》,母爱最终阻碍了子女的前行,这一思想始终贯穿着鲁迅整个创作过程。《我之节烈观》、《灯下漫笔》《寡妇主义》等文章,从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视角,深入地剖析了封建中国的家族制度下女性的生存困境。能够无私奉献的母爱却又愚昧又麻木,鲁迅小说中母亲形象的整体共性是对封建礼教的认同。单四嫂子用没日没夜纺纱辛辛苦苦挣来的全部积蓄为独子宝儿治病,却先将希望放在求神签、许心愿上,因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华大妈把能治愈小栓痨病的希望放在人血馒头上;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对儿子的牺牲不但不理解,甚至连上坟都感到羞愧。
众所周知,个人性格的形成是源于童年经验、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童年作为个人人生的开端和生命的起点,在人生中有可能只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但始终给人留下影响终身的印象。弗洛伊德学说提到过童年的决定性影响,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创作风格可以追溯到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生活印痕。鲁迅作品中所塑造的系列母亲形象,让我们认识到研究家庭教育对作家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注释:
①周作人.鲁老太太[A].鲁迅的故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②鲁迅.自叙略转[A].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小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鲁迅.鲁迅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楼适夷,朱正.鲁迅读本[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1.
林志浩.鲁迅传[Ml.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
篇16:情感教育理论与高等数学教学关系的探究论文
情感教育理论与高等数学教学关系的探究论文
情感教育理论在教学中有重要意义。而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理工类的一门必选基础课程,所以不仅是从课程性质的需要,还是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高等数学情感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高等数学情感教育的概念,从两个方面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情感教育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的途径,综合分析利用高等数学情感教育作为有效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然而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学生的文化基础也变得越来越参差不齐,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就变得十分困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高等数学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把情感教育理论更多地注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理论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含义,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理工类的一门必选基础课程,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准备课程。把情感教育理论应用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便于教学有效展开。
一、高等数学情感教育的相关概念
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性的教育,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等数学就是高等院校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高等数学科目的特殊性,故在其教学方法上,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输、填鸭式方法。由于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成熟性,所以采取人文主义关怀模式尤为重要。情感教育并不是新鲜事物,在我国早期传统文化中,情感教育就已经渗透其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等。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的情感教育思想就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完备化的理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应当具有实际意义,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然而,现状是枯燥乏味、千人一律,知识传授过程中照本宣科,成为一种大学生的机械学习行为。尤其在数学教学中,产生一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绪。作为高等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通过自我完善,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和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情感教育因素和理论知识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高等数学情感教育。
二、高等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课程性质的需要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学生入学后即开始学习高等数学,通过学习认识微积分的来龙去脉,了解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讲课时要带有情感,面带微笑,抑扬顿挫,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授理论基础课程时,教师要尽量使所教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有“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过程。情感交流既是人心理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人的生理机能的物质表现形式。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关怀,反之,情感上的关怀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三、情感教育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的途径
(一)创立新情境,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且大多学生在高中时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改变传统方法尤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一种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来认识到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自然的、宽松的气氛能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如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也愿意和教师交流。当学生感觉到被教师尊重、欣赏、理解时,学生就会主动地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向教师的引导方向前进,学习成绩自然能够得到提高。所以在日程教学过程中,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变得十分重要。
(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课堂言语表达能力
教师的言语如果富有情趣,再加上教师把对学生的热爱全部倾注到课堂上,真正进入教学角色,这样一来就必然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名好的教师要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语言组织上花时间。此外,教师还应掌握运用非语言符号,例如表情、手势等。动作和表情是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具有传递信息的特殊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掌握和运用非语言符号,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感觉更加自然、亲切,让他们感到课堂知识更真实、丰富,从而能感受到高等数学的魅力,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把传授知识寓于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这样对我们数学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职学生的思想具有独立性,且个人主义色彩较浓。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始终要抓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准绳,努力探索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应用性,把情感教育作为一项有力的工具,更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豪明,韩传信.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论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104-107.
[2] 王祺.素质教育应当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J].人民教育,(5):18-19.
[3] 刘伟.浅谈情感教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0(3):53.
[4] 张青,秦丽.论高职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7):165-166.
篇17: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论文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论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育教学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关系、地位及作用。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是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整体素质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体育教学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搞教育首先是育人,体育教学同样也必须本着育人的目的,认真覆行其职责,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育人方向,按照素质教育培养人的标准,与其他学科协同配合,共同努力,造就出一代全面发展,有能力、有特点的新人。
身体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基础,只有抓好了体育教学,增强了体质,才谈得上其他方面的发展。体育教学主要的任务是抓体育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以强健的体质适应各方面的要求。
教育实践中,体育素质的基础作用已基本为大家所共识。但体育素质的深层次作用与影响,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意识得到。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运动与休闲,所带给人们的那种感受和益处,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会有深刻的认识。“开阔的胸怀与自信”、“敏锐的思维与头脑”、“机敏的身体与反应”,这都是只有体育才能带给人的一种境界。
优良的体育素质,能带动和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也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体育素质的学习,可以挖掘一些优秀的人才。一些疑难、棘手问题,在体育的交流中,也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后进生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等,体育教学就有它的独到之处,只要老师把握得好,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利用体育教学的长处,因势利导,及时地做好工作,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
体育素质强、弱的作用,小到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思想意志,大到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当一面面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不断升起的时候,它带给人民的那种自豪感、那种力量、那种信心,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其作用足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
体育教学中,我们不是时常感叹:体育素质好的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不是也很优秀吗?究其原因,他们大都是很好地利用了体育运动来锻炼自己、调节自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有主动自觉锻炼的习惯,都能感到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益处。其中有部分学生还懂得利用体育手段调整自己的状态。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在老师的督促下,被动地领悟到了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
面对未来的人才、高科技竞争,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强健的体质、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持续工作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这些体育教学、体育运动所培养的独有素质,将极大地促使其他素质向前发展。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超前思维,切实认真地抓好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重视它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素质与整体素质关系
在整体素质教育中,体育素质只是一个方面、是前提,体育素质存在于整体素质中,它能对整体素质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体育素质又得益于整体素质的帮助与指导,二者互为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整体素质的发展中,体育素质的影响力不能低估,体育的特殊性也不能轻视,因为在这种发展关系中,体育的地位、作用起着制约与促进的双重作用。 目前大、中专学生的体质状况、运动能力令人担忧,怕苦、怕累、缺乏自信的依赖心理明显,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体育教学,加强体育素质的培养,势必影响到整体素质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素质教育、培养中的知识面愈来愈宽,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愈来愈高,过去那种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难适应今天人们对体育素质提出的要求,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形象已逐渐被人们忘记。一个全面的、综合的体育教学系统在不断发展,它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全面发展。
当今的人们对体育的内涵和健康的意识有了新的认识,大、中专学生的体育素质问题、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的问题,从幼儿园到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开展,无一不充分说明体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体育的强盛,全国体育素质的高低,在今天看来,远不止只是体育一门学科的问题了,它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体育素质教育离不开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它的成功与否又将影响到整体素质的发展,整体素质的持续发展,更是离不开体育素质的有力支持,体育素质积极有效的努力,能保证整体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拖后腿。
作为局部,体育素质要加强训练,不断提高,要强化体育意识、体育理论、体育知识、体育观念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贯彻要与整体素质教育紧密相联,依照体育教学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和任务。
体育素质教育要从整体、大局出发,加强渗透教育、协调教育,树立长远目标,积极寻求与整体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出优势,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
目前体育素质在整体素质中的作用还不是十分突出,作为体育工作者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搞好体育工作,抓好体育教学,力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素质的影响与作用。
三、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点体会
整体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心运作。体育素质教育是体育老师的责任,成功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只是一个方面,更有意义的是:应通过体育素质的学习与掌握,去教授、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体育素质以外的文化知识。看似普通的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受到锻炼;如何让学生领悟到真正的意义,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如何让他们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影响,都需要老师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全身心投入才能实现。
目前体育教学之所以难,原因很多,但体育素质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人们对它的影响还认识不透,也是事实,要在体育教学中抓好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不是件容易的事。实践中老师的方法、经验很多,但笔者感到:最主要、最有效、对学生最有影响的方法是,老师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影响,或者说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且牢固、深刻,体育老师运用这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但要求体育老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而且还必须具备相当的身体运动能力,否则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教育只是一句口号。
为什么有的老师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给学生的影响力。
一位优秀的老师,其日常行为规范不必多说,教学中所表现出的高尚师德、丰富知识、过硬的教学艺术,本身就是对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一种教育。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种期待的目光,无不显示老师的教学水平。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学识赢得人的教育方式,很能震撼学生,他们会从你的举止言行中,体会到一种精神,一种素质,一股力量,老师这种自身素质和实际方式的交融配合,定能给学生以很好的教育,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另一面也充分说明了老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印象,体育老师更应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努力提高教学艺术,调整和丰富知识结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教育学生,才是搞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方法。
篇18: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论文
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论文
一、作文评价时进行全班性思想教育
作文评价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评价时进行思想教育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覆盖全体学生。同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监督。我在练写《我的爷爷》或《我的奶奶》一文时,通过批改发现了一些思想性的问题。于是,我在评讲作文时说:“各位同学,你们爱你们的爷爷奶奶吗?爱你们的爷爷奶奶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了手。我接着问:“为什么爱他们啊?”同学们有的说:“我爷爷奶奶跟我住一起的,他们为我洗衣烧饭。”“我奶奶带我逛超市买我要的东西”“我爷爷奶奶在乡下种田,很勤劳,他们上城来总是带许多农产品,比如草鸡蛋。”“我奶奶还给我零花钱。”我说:“即使他们什么都没做,但他们是你爸爸的父亲和母亲,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也爱他们,对不对?”学生齐声说:“对!”我接着说:“可是我们同学当中有些人却把爷爷的外貌写的很丑,奶奶的样子描写的很难看,表现出对爷爷奶奶的厌恶。事例也是说爷爷奶奶的脏,迟钝和落后的。你的爷爷奶奶真的就是你写的那样吗?即使真的那样你怎么忍心把爱你的,你也爱的爷爷奶奶的缺点写出来呢?你怎么就没有用一双爱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去发现他们的好呢?是不是有些对不起他们呀?现在给你们机会,把你们爷爷奶奶的坏话改掉,再写写他们的好。”学生们都动笔了。学生们修改的句子时就有了“我爷爷皮肤比较黑,也比较粗糙,那是因为长年在田里劳动,风吹日晒造成的。爷爷带给我们的米是那么晶莹剔透,草鸡蛋是那么光滑圆润,就像他关爱我们的心。”“奶奶虽然满脸皱纹了,但慈祥的她笑起来像盛开的菊花。”“我奶奶对自己可小气了,但给我零花钱时却从来没有小气过。”
针对《快乐的一天》,我这样评价:“老师不怎么欣赏快乐的一天是过生日时,同学送礼物,开生日派对,吃喝玩乐。老师很欣赏快乐的一天里学会了某项技能,帮助别人,做家务,甚至是参观风景名胜。同学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们通过我的作文评价意识到快乐不能仅仅是吃喝玩乐,要有意义,要有生活品位。这样的.作文评讲从思想教育入手,教育学生追真向善,热爱生活,感恩亲人,提高生活品位,提升思想境界。有了健康向上的思想何愁没有好思想的文章呢。
二、面谈交流进行个别思想教育
在批阅作文时如果发现一些个性的思想问题,或者某些学生的思想问题不适宜在全班交流教育时,这时就应该进行个别交流谈心,引导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积极向上的思想。班上有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表达出对父母的不满。我向学生了解情况,告诉他做大人也有做大人的难处,孩子要理解父母。父母吵架,做孩子的要从中调解,做家庭和谐的催化剂,而不应该疏远讨厌父母。
同时,我也打电话与其家长联系,告诉他们孩子的心声,劝他们为了孩子,夫妻间彼此忍让一些。这样的情况我遇到好几个,都做了耐心教育,妥善处理。用爱心教育学生,用爱心感动家长,让孩子理解父母,关爱父母,同时得到更多的家庭的温暖。再次批阅这些孩子的作文,多了份理解、宽容,也多了份快乐。
三、作文批语中渗透思想教育
作文其实是学生与老师的书面交流,而作文批阅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书面交流了。在作文批阅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小问题及时的指正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作文批阅时针对学生的作文内容经常会有这样的话:“你是个勤劳善良的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你真懂事,你的孝心让老师感动!”“你怨老师太严厉,怎么就没想想自己做的事太错误,严是爱,松是害哦!”“骂人可不好,要团结同学啊!”“你居然打小动物,不好。”
点点滴滴的爱心批语,感化着学生,也引导着学生。坚持在作文教学中学会倾听,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多思考,勤交流,相信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篇19:队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队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一、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掌握我园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我园向幼儿家长发放了《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认真的统计、分析、总结,希望通过分析,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寻找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为依据,让教师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二、调查的情况
调查时间:2011年3月调查对象:幼儿园的家长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样卷:125份(有效问卷121份)调查内容:《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从初中到本科不等问卷的编制与处理:问卷共有25题.其中选择题有23题,主观题有2题。问卷处理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统计,统计每题相同答案的份数、以及占所有问卷的百分比.最后绘制成《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统计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分析
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方面存在共识。例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哪个对孩子更重要”的选项中,认为“一样重要的”占96%:“家庭教育中哪种教育角色起的作用最大”的选项中.选择“父母”的占94.4%:“您认为家长与孩子应是什么关系?”选择“朋友的关系”的占84.6%。
2.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偏差、教育方法也有分歧。例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让你烦恼的是什么”的选项中,选择“任性、不讲道理”占32.17%,选择“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占40.24%。
选择“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占21.22%,选择“没有责任心”和“动手能力差”的占4.25%,选择“自卑不擅长交往”和“家长缺乏耐心”的占2.12%;又如。“你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培养孩子”的选项中,选择“给孩子讲故事、讲道理”的占45%.选择“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教育活动”的占18.33%.选择“给孩子看有关音像、书”的占21.66%.选择“让孩子参加特长班”的占7.35%.选择“其他”的7.66%。
(二)问题分析
1.家长对家庭教育只是思想重视,而行动忽视。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的占96%.“每天可以留出2小时以上时间与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学习”的只有10.3%.而“在您累了.孩子仍缠着要您和他一起玩,您会怎样”的选项中.选择“请家人陪他玩”的占42.4%,“随便和孩子玩一会儿.应付过去”的占19.72%,“责怪孩子不懂事、不会体贴您”和“敷衍孩子.说明天再说”的各占9.18%。选择“不顾劳累.坚持和孩子玩”的只有28.7%。对比数据可知.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这也是当前家庭教育开展的瓶颈。我园的家长多以70后、80后为主。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成长因素、工作等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限制,没有真真正正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也没有完全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2.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期望过高。
家长对幼儿期望过高,是调查数据反映出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对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杳一与思考在多项选择“您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中.很多答案都是并列选择“学习好”、“品质好”、“身体好”、“习惯好”的.更有38.5%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加重视“教育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功利性教育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家长也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凡事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首先会造成幼儿压力过大.产生腻烦心理。会使孩子出现自闭、胆小、攻击心理和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异常行为,也最终会使孩子丧失学习与前进的内在动力。家长过高的期望会拉大父母与幼儿的距离感.产生代沟.也是溺爱产生的根源。
3.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妈妈的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在“您认为家庭教育中哪种角色起的作用最大”选项中,选择“父母”的占94.9%。而“在您家中.谁教育孩子的时间多”的选项中.选择“妈妈”的占79.5%。可见。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同时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因为,家庭教育应该是所有家庭成员对幼儿的一种共同教育,而不是仅仅是妈妈的责任与义务。不可否认,幼儿对母亲有着天然的心理归属感和感情依赖性,但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职责和作用,特别是父亲。儿童教育学研究证明,母亲在照顾幼儿生活、情感沟通上有着天然优势,而幼儿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父亲以身作则的潜移默化,这正是“好教师不如好爸爸”的道理。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定义、目标、任务幼儿教师应明确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
1.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方式;
2.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庭成为幼儿的第二学习课堂。让父母真正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3.促进幼儿全面成长,包括身体的健康成长、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习惯的培养等。
(二)明确对象、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比如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家长.教师可从交流和学习的角度进行指导,侧重与家长对家庭教育中的难题、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吸取家长成功的做法,运用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做到取长补短。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幼儿家长,教师可从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指出有待提高之处,并传授具体、易学、实用的教育方法和处理方式。
(三)引导家长真正重视家庭
教育从统计数据可知,普遍家长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甚至有些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认为只要在家庭教育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就行了。教育的责任在于学校,对自己肩负的教育责任没有科学的认识。这是典型的“重养轻教”观念。这种“有爱无教”、“可以为孩子付出金钱,甚至付出生命.却付不出时间,更付不出耐心”的思想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含义并将教育落实到行动中。
(四)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普遍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作用在于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素质教育才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可指导家长调适家庭教育的内容,明白家庭教育应该重视教育过程.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并通过相应的家庭游戏、家庭活动,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
2.优化家庭教育资源
不可否认.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只是来自于父母本身,更不能仅仅依赖妈妈的作用。因此,教师可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资源,重视家庭其他成员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例如,爷爷奶奶对幼儿有着心理趋向感、哥哥姐姐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弟弟妹妹能让幼儿自觉产生示范作用。
(五)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1.利用通讯工具,扩展指导方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停留在幼儿园组织的相关活动,这直接限制了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先到通讯工具的多样性.从不同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除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利用电话进行约谈: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管理的QQ群、家长沟通的QQ群:发送电子邮箱;开设家庭教育专题博客等等。
2.制定周详计划,确保指导
时间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保证必要的指导时间是前提。一方面,教师制定精确到每学期、每月、每周的指导计划.保证指导工作的持续性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开设“家长学习日”“家长接访日”,解答家长的提问,进行有效的指导。
3.进行集中学习,提高指导
效率家长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途径很多,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家长进行集中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教育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既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自身教育素质,让家长学有所用,更可以提高家长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指导效率。
4.适当调整期望值,开展
“有效性”家庭教育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教育结果而更要重视教育过程.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立场.开展“有效性”家庭教育。一方面,尊重幼儿的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差异。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做自己的事,要掌握一定的儿童教育科学知识,从而施行适时、有效的管束教育。不能强迫幼儿去学习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知识,多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家庭教育,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 个案报告范文
【幼儿攻击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及矫正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9篇)】相关文章:
一切为了孩子 一切为了家长-幼儿园总结2023-03-26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探源及矫正2022-11-28
艺术能力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论文2023-01-18
大学生网贷成因论文2022-05-07
艺术教育的论文2023-01-05
大专毕业论文格式格式2022-09-02
浅论报废车上路缘何禁而不止工作心得2023-05-23
学语文的十大习惯五种方法2022-09-15
教育随笔:教师鼓励对幼儿的重要性2023-07-30
艺术教育论文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