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3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精选6篇)由网友“LemonSod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3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3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3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月12日,记者从广西教育厅获悉,截至7月1日,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总数为8.9万多人,就业率为70.3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88个百分点,但比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签约率仍高2.30个百分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虽然今年广西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但在我区各级就业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12.75万高校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顺利就业。其中,毕业研究生就业总数为3418人,就业率为66.4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26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就业总数为2.5万多人,就业率为60.5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3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总数为6.07万余人,就业率为75.6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95个百分点。
广西教育厅巡视员林宁说,当前,各高校还实施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加大对尚未就业毕业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指导和推荐力度。对离校后未就业的毕业生,各高校在做好持续就业跟踪指导、推荐的同时,也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有关衔接工作,使他们离校后能享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优惠政策。
篇2:江西毕业生就业率逾7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江西毕业生就业率逾7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6月19日从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传来喜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多措并举,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逆势而上。截至6月18日,江西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到75.12%,提前实现国务院年初确定的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也同时实现我省高于全国水平5个百分点的省定目标。目前,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博士生75.18%,硕士生80.06%,本科生73.97%,专科生75.68%。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企业单位用人需求急剧下降,大学生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我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落实“三保一弘扬”要求的头等大事来抓,出台25项“新政”促进就业。省教育厅积极应对,先后启用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启动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举办10余场全省性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省国资委动员所属国有企业增加岗位3000个,省中小企业局动员94个工业园区提供岗位5000个,专门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
各地纷纷出台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南昌市启动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计划,重点扶持1000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宜春市要求今年有招聘需求的市内各事业单位,拿出20%的事业编制名额,面向宜春学院等高校公开招聘。各高校全面实施“领导主抓、部门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南昌大学派出30多支就业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联系用人单位,开辟就业市场;江西财大发挥校友资源优势,校长亲自致信广大校友,吸引各地校友来人来函招聘学弟学妹;华东交大发挥行业优势推荐毕业生就业。
“到大学生毕业离校时,预计毕业生就业率还会提高。”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负责人高兴地说。随着“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和部队征兵项目的完成,以及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的招考结束,就业率至少提升6个百分点,我省今年毕业生就业率可望达到80%。
篇3:皖高校毕业生75%实现就业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皖高校毕业生75%实现就业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月9日从安徽省教育厅了解到,截至7月1日,安徽省高校超过16万毕业生找到“婆家”,就业率超过75%,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这一数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
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处长燕贵忠介绍,今年安徽共有高校毕业生21.5万人,比增加1.6万人。截至7月1日,安徽省全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5.3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72.08%,本科生为77.74%,高职(专科)就业率为73.93%。
安徽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燕贵忠表示,尽管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水平高于预期,但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还依然存在。
篇4:江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国水平
江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国水平
从28日在南昌召开的江西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69%,连续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09年江西省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为21.768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江西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今年江西省政府专门出台规定明确,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规定免收2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动员全省94个工业园区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各高校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就业;人力资源和教育部门千方百计搜集就业信息,挖掘就业岗位,先后召开了10余场全省性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为帮扶尚未就业的离校高校毕业生就业,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服务,帮扶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各地以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为重点,广泛收集整理基层服务和管理岗位,推进行动取得了一定进展。
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彭世东说,今年以来,江西省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大规模的投资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各高校超常规推动、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也是江西今年高校毕业生保持较高就业率的重要因素。
江西省有关部门表示,年底前将重点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岗位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见习补贴政策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以帮扶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早日实现就业。
篇5:上海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全国领先
晚报讯 本市新成立的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昨天传来消息,截至3月底,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领先。学生事务中心主任汪歙萍透露,下一阶段就业服务工作将重点关注相对处于弱势的职校学生。
汪歙萍介绍说,学生事务中心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根据教育部要求,事务中心目前每月1日进行一次就业率统计。根据4月1日的最新统计,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领先,与去年同期持平。她特别提到,如今,去基层接受锻炼这一理念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同。去年,选择到基层就业的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占到了22%。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就业不会像招生时分批次,但是就业市场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总体上来说,一些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已经不愁工作了,下一阶段的就业服务工作将重点关注职校学生,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的工作。在即将到来的5、6月份,本市将安排高职高专专场网络招聘会,有针对性地收集100余家企业的就业信息。
据悉,学生事务中心将从4月26日起到8月末,为届高校和中职校学生举办就业信息与指导、学籍学历、学生资助等系列服务活动。学生登录www.firstjob.com.cn,就可在该中心组织的专场或常态性的网络招聘会上求职自荐。
篇6:北京毕业生调查 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
北京毕业生调查 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
日前,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基于网络求职环境下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毕业3年内6.5%的人得到职位晋升,高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
据介绍,该报告通过网络求职环境下北京地区24所高校22400名毕业生的抽样调研及数据分析,客观反映了2005届至2007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职业发展、行业分布、薪酬水平及职业期望等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数据显示,本市高校毕业生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为80.6%,其中文科学生的`就业率略高于理工科,本科生81.4%的就业率略高于研究生76.8%的就业率,
同时,其就业的第一份工作中,教育/培训、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所占比例偏大,分别为5.31%和5.14%;其次为IT服务、计算机软件等。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生,都对IT服务行业有一定偏好,这说明在北京地区,IT服务行业岗位需求量比较大,留给毕业生的就业机构也比较多。
据告还对晋升率做出统计:6.5%的人在毕业三年内升职。其中,男性、女性的晋升比例分别为7.3%和5.8%。这说明,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初级阶段,男性的晋升机会大于女性。而从专业上分析,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晋升率难分伯仲,分别为6.6%和6.3%。同时,随着学历的提高,晋升率也相应提高。数据显示,研究生学历与本科学历的晋升率分别为7.7%、6.3%。另外,报告还指出,工作经验是能否得到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毕业时间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晋升机会明显增多。数据显示,毕业仅一年的只有2.4%获得晋升,毕业两年的晋升率就升高到7.2%,而毕业3年的更是突飞至15.8%。
★ 目前高考热门专业
★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3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精选6篇)】相关文章:
我省高考分数线发布2022-05-14
关于薪酬调查报告经典2024-05-04
工作薪酬的调查报告2023-08-21
薪酬调查报告2023-02-09
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2023-02-04
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2022-11-02
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分析与思考2023-09-24
从分数线看老百姓的大学排行榜2023-01-10
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大幅下降调研报告2022-11-13
大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与教育改革探讨论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