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我们的影响(共10篇)由网友“柠檬小七”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育对我们的影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教育对我们的影响
[摘要]
评述人一生的成长,教育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我们更多地只是习惯性的接受教育,以及考虑到通过教育我们能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从而一直理所当然从小学读到大学或者博硕。但我们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我们接受教育的真正意义。通过克里希那穆提写得《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反思教育,认为通过教育最终是为了摆脱人一生会遇到的各种恐惧,并且学会去爱,学会分享。
[关键词]
教育的意义 消除恐惧 学会关爱 与他人分享
评述人一生的成长学习,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是最可圈可点的,那带着翅膀,飞一般的思绪在教育的洗礼中点亮我们人生中的每一道经纶,犹如红的了樱桃,绿了的芭蕉。
偶然有一次在课上,老师问我们什么是教育?为什么要接受教育?这个问题突然就把我问懵了。我们每个人从小学一直上到大学,亦或是读到研究生博士生,一直在接受着各种各样教育,觉得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一切都是于我们最好的选择。老师的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对自己接受教育是理所应当的反思,为什么我要接受教育呢?为什么我要上学?为什么我要来学习各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学科?然后又要参加各种考试而且总希望自己考得比别人好呢?难道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可这就是我一辈子所要追求的东西吗?我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为此,我查了许多相关的书籍,想了解一下古代中外的教育家是如何看待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的。首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认为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要一视同仁。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很多对于教育的见解,比如:“听其行而观其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以友辅仁”;“不迁怒不贰过”;“讷于言而敏于行”;“各因其材”等等。其次是古希腊时期的伟大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则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喜欢用反问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他认为学习就要求知若渴,独立思考,坚持不懈。苏格拉底可以穿着破衣裳,可以不穿鞋,但是他绝不放弃学习和教育。我想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孔夫子和苏格拉底对教育的炙热,可是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还是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家苏格拉底,他们的思想主要反应了人人应该接受教育以及如何更好地教育,至于我想寻找的答案我们为什么需要接受教育,似乎还不那么明确。倒是印度的一位教育家克里希那穆提写得《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育是为了消除人的恐惧,人只有不再恐惧,不再有野心,不再怕没有安全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才能获得智慧,只有有了真正的自由才会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革新。他还认为爱能给教育注入鲜活的力量,同时获得爱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让我感到很震撼,一直以来我都接受着教育,总以为教育能让我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找份好工作。若说内心里我为什么要一直读书,我自己也没想明白过,老师上课不提,我想可能我一直都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并去找寻答案。克里希那穆提的这种观念,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教育的一些简单的想法,已经读到硕士研究生了,可我仍然有恐惧,会害怕很多事情,比如害怕考试不能通过,害怕将来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伴侣,害怕生老病死;我仍然会有些野心,希望考试考得比别人好,希望找份比别人好的工作,希望找个优秀的伴侣;我仍然会没有安全感,总觉得学历不高一点,不多拿些文凭是那么的不踏实。可是克里希那穆提却认为教育可以消除这一切!而且还认为消除了这一切才能更自由地去做想做的事情并获得智慧。
这种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的观念确实震撼了我,先不评论其对或错,或者是否有失偏颇,太过主观,我只是想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我在做学生的时候接受着教育的情景以及我是老师的时候我教育着学生的场面。说起接受教育,再远一些的时候,比如小学初中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倒是大学研究生期间接受的教育让我有些体会,想一想,确实发现那些让我们觉得上课更自由的老师更能够激起我思想的火花,产生很多的灵感,感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而在那些约束的比较紧的老师的课上,比如必须回答问题,必须认真做笔记,必须每次上完课后交作业,在这些课上根本就无暇去想老师讲的内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思想根本就无暇游走,总是紧张的按着老师的步骤在进行,我想这也是一种恐惧吧,恐惧没有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或者没有认真做笔记会受到批评,这些恐惧让我的思想不能自由,无暇去反思老师上课的内容于我的意义,于是就不能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只是在做老师思想的复印机而已。这样看来我很认可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真正的教育是可以让人自由无惧的。
我又想到了自己在做老师教育着学生的时候,每一次都会很用心的教着他们,比起在完成一份工作,更多地是出于一种关爱希望能教会他们更多的知识,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而他们一个个也像小天使一样,每当我生病的时候,会有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在我身边,当时没有太多体会,现在想来那是多么温馨啊。每当节日来临时,收到学生那发自内的祝福与问候时,收到学生自己用心制作的贺卡时;每次上网或登陆我的微博或空间看到学生那充满关心与问候的留言时,那又是多么的幸福啊。这就让我反思,想一想要是没有我对学生的爱,没有他们对我的爱,那我的教学该是多么的无聊啊,每天上课下课,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讲着同样的知识,我就像个复读机,我该会多么的厌倦,多么的恐惧去上课啊。其实对于学生来讲,长大以后,哪个老师教了他一次方程,哪个老师教了他apple,也许早已记不清了,但是一定不会忘记那个曾经关爱过他的老师。原来比起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爱!我对他们的爱通过教育来传递,他们接受到了爱的信息,再把爱反馈给我或者身边更多的人那才是最重要的,那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让我想到了一则关于成长的寓言小故事: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 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当然苹果树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这一切,因为它永远也接受不到教育,它也不会有爱,但是我们人却不同,我们接受了教育,然后学会了爱和分享,于是我们成长了。 继续回到开头我所反思的那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我想我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接受教育是为了摆脱恐惧,获得自由,获得智慧,获得爱,使我们茁壮成长。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中很难做到,学生恐惧着考试,恐惧着将来没能考上好学校,恐惧着考试没有其他学生考得好回家挨批评,被老师同学看不起,于是处处要和别人竞争,提防别人,更别提去爱和去分享了。而我觉得这恰恰说明了这些还有恐惧的学生需要继续接受教育,如果初高中生已经没有恐惧已经获得自由的思想了,那么还需要读大学读研究生做什么呢?只有在不断地接受教育当中,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逐渐摆脱各种恐惧,以及不再没有安全感,获得自由和智慧。记得曾经有人问苏格拉底,您那么博学,为什么经常还会问学生问题,而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呢?苏格拉底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他说:我所有的知识是这个大圈,我的学生所知道的知识可能是个小圈,圈外是我们不知道的,我的圈大一点,那么它的周长更长,接触到的未知的知识就更多,那我就更需要学习更需要提问了。我想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他的知识圈比较小,所以虽然未知的知识领域很大,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哪里不知道;而接受的教育越多的人,反思的越多,那么就会发现自己未知的领域越大,需要学习的就越多,就越会激发他不断学习的兴趣,去发现更多未知领域中的东西,那么他就不会因为无知而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并会逐渐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真正意义上获得思想上的自由和智慧的光芒。于此同时,自由和智慧会让我们不再恐惧,不再没有安全感,因为没有了恐惧,于是便可以放开心怀去爱身边的万物,并能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接受教育,因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中,我们会逐渐摆脱恐惧获得自由,学会去爱,学会分享。
[教育对我们的影响]
篇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力发展教育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在经济发展中居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对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训练技能、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等教育活动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达到缩短社会生产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教育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教育使得劳动者具备必要的生产技能,并且在生产活动中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现代教育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把一般性劳动力转变成专门劳动者,把较低水平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劳动者,把一种形态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劳动者,将单维度劳动者改变成多维度劳动者。
(二)从教育的生产与消费功能上看,教育表现为明日的经济
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看,教育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从教育经济效果来看,教育是有限的消费,又是 “扩大”了的生产,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来看,教育表现为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三)作为商品市场的一部分,教育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其本身来看,确实有别于纯粹的商业性活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产品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因而,教育同其它任何商品生产部分一样,都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有:资源分配的多寡,劳动力需求结构,师资状况;教育需求的来源有个人、企业、国家。
从上世纪开始,人们就开始在教育身上寻求富国强民之路。各国纷纷发展教育,对教育进行重点投资。日本、美国等国首先大胆并成功地采取了投资教育的措施。之后,众多发展中国家也走上了这条道路。当然,事实也证明,教育远非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
教育的本质:
1. 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
《反思教育》(下面简称报告)面对世界新的挑战,提出教育应负的责任和教育的变革,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总的精神如报告导言中说的: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报告提出未来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报告强调经济发展必须遵从环境管理的指导,必须服从人们对于和平、包容与社会正义的关注。报告认为,人文主义方法可以让教育辩论超越经济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作用,应对全球学习格局的变化。
教育和学习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要将通常受到歧视的那些人包容进来,包括妇女和女童、土著人、残疾人、移民、老年人以及受冲突影响国家的民众。这将要求采用开发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法。由此,报告提出,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
2. 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
关于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解,报告在最后一章作了详细的解释。我认为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是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报告强调教育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公正、平等,使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报告提出:“根据当前形势重新审视教育权”。指出:“国际发展讨论常常会将教育作为一项人权和一项公益事业。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并且有助于实现其他各项人权”。这意味着国家要确保尊重、落实和保护受教育权,除了提供教育之外,还必须成为受教育权的担保人。报告批判了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报告认为,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报告说:“教育的经济功能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以及众多国际发展讨论体现出的人力资本理念。教育不仅关系到学习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而这在多样化世界中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
二是强调教育的共同利益。报告认为,“共同利益”可以定义为:“人类在本质上共享并且互相交流的各种善意,例如价值观、公民美德和正义感。”报告认为,共同利益的概念超越了个人主义的社会经济理论。共同利益不是个人受益,而是一项社会集体努力的事业。在界定什么是共同利益时,强调参与过程,知识必然成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指出,“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这意味着知识的创造、控制、获取、习得和运用向所有人开放,是一项社会集体努力。报告批评了教育私有化,并为知识的私有化趋势担忧。报告说:“教育是社会平等链条上的第一环,不应将教育出让给市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国家要确保教育权的落实。
三是强调多样性、多元化。报告认为,共同利益的含义必须根据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关于幸福和共同生活的多种概念来界定。共同利益有多种文化的解读。因此,在尊重基本权利的同时要承认并培养关于环境、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的多样性。教育作为共同利益应该具有包容性。因此,必须探索主流知识模式之外的其他各种知识体系,承认并妥善安处其他知识体系,而不是将其放在劣势地位。这里指的是各种社会、民族,特别是弱势群族的文化知识体系。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过去人们总是用工具理论来解释教育。教育要不是作为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工具,要不就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缺乏对教育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缺乏教育对人的本体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的确离不开政治和经济并要为它们服务。但教育更是人的权利,同时只有人个体得到发展,才能为政治经济服务。
3. 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
报告认为,面临当前的社会挑战,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要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学习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报告批评当前国际教育讨论张口闭口谈学习,但“主要关注的是教育过程的结果,而往往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关注结果,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面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教育要帮助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同时,报告认为,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需要采用开放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
过去,把教育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是制度化的。但是人的许多学习是非正式的。“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到的许多知识并非有意为之。这种非正式学习是所有社会化经验的必然体验。”所以要重视非正式学习。
当今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消息和知识的途径、交流方式。报告认为,数字技术为表达自由创造了更多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个人信息涉及隐私和安全等重要问题。需要用法律和其他保障措施来防止数字技术的误用。“在这个新的网络世界里,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新一代‘数字国民’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应对现有数字技术乃至今后更新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4. 学校教育和教师不会消亡
在数字化、互联网时代,学校和教师起什么作用?会不会消亡?报告的回答是否定的。报告提到,现在有些人认为,由于电子学习、移动学习和其他数字技术提供了大量学习机会,学校教育没有前途。但是报告认为,正如富尔报告和德洛尔报告中说的,虽然知识的来源改变了,人们与知识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也改变了,但正规教育系统变化缓慢。因此,报告认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并没削弱。学校教育是制度化学习和在家庭之外实现社会化的第一步,是社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不应只是个人的事情,作为一种社会经验,需要与他人共同学习,以及通过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讨论及辩论的方式来学习。”这一段话,既说明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又说明当代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不是个人埋头读书,需要与同伴和老师共同学习。
当然,数字化、互联网大大拓宽了学习空间,给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带来挑战。报告介绍了慕课(MOOC)和移动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但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教育机构,转向混合、多样化和复杂的学习格局,实现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让学校教育和正规教育机构与其他非正规教育经验开展更加密切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延续终生。
1.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论文
2.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3.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4.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与投资的影响
5.创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6.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7.教育受知识经济的影响
8.谈论地方文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9.关于印度CFO对经济前景最乐观相关信息
10.市场经济体制对民族地区教育经济的影响
篇3: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答: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它把人和人、人和信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如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改变了人类传播文明的方式一样,计算机和网络带来了人们处理和传播信息的革命;同时影响着我们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悄然开始。
比尔.盖茨描述了未来网络时代教育将出现的一些特点,例如,教育机会将可能对全球所有的人开放,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学到最出色的老师教的最好的课程,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教育水平;信息高速公路使家庭学校变得更简单,允许学生从一系列具有各种质量的课程中挑选内容;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己获取信息并进行交互活动……事实上,不仅是比尔?F/盖茨,更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在世纪之交预测和展望21世纪的教育图景。许多研究指出:当电脑技术、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广泛进入学校和千家万户后,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仅限于印刷在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等;学习者将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教学知识和内容,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服务。由于网络的逐渐生长,学校将突破明显的校园界限,向无形的方向发展。对于学习者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年龄、职业和条件限制,社会成员将能获得更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还将在电脑和互联网络的支持下,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
网络时代将产生教育模式的“三大裂变”:
1.阅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将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单纯的文字阅读将发展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有机结合。通过在多媒体软件、因特网、电子数据库和电子百科全书中交互式阅读,极大提高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现在市场上一些多媒体光盘、电子图书、光盘杂志等电子读物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正逐渐普及开来。
2.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方式走向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学会进行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交互式的写作。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或电子出版物的开发。
3.计算方式的变革。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电脑语言将成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
由此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 、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
2.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3.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面对未来,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是一股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源,同时在这个进程中经历极其激烈的变革。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将从现实物理空间进入网络空间,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今天,人们已经通过国际互联网初步了解到如何对数字化信息的获取、控制、传输和使用。明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将会成为人们谋生的本领,是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发展网络教育,通过优化教育过程和教学模式,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篇4:关于教育对人生的影响
谈到人生,常有一句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知识一个人学到的理论和技能,改变就是一种状态的切换或者进步,命运就是一个人人生的轨迹。
听这句话最多的人无非就是学生,他们怎么认为的呢?知识,在学生的眼里就是学到的东西,最直观的反应就是我们考卷上的分数,而在他们父母的眼里,或许直接就是分数改变命运。在绝大数60、70后父母那里,从来没有怀疑分数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观点。命运,作为一个人人生轨迹的一种抽象说法,我认为并没有什么绝对意义上的好坏。在世人的眼里,定义命运的好坏,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控制量。人生通常被认为失败或成功。一个人如果控制的社会资源多,那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反之,则是一个失败的人。改变,作为一种状态变换,要么是由失败到成功,要么就是成功到失败,尽管有时候变化不明显,但一点小小的进步或者倒退都可以归结到其中。
知识改变命运,通常被作为一句激励人的话而被提出,显然是积极的,那么显然改变的,就是命运变好,人由暂时的不如意转入一个成功的轨道。一个人从一个不好的环境到一个好的环境就是改变的直接结果。这个环境,通常包括金钱、权利和社会地位。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人人都想成功,如果资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我们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生死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显然是一个人不愿意的,几千年的人类史,从来都没忘记两个词叫平等和自由。鉴于人人对自由的追踪,我们都在尽可能的自己控制更多的控制资源,让自己自由的同时,也在防范别人对自己的控制。
分析了人生与命运的关系,那究竟什么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呢?真的就是几千年来被人类推崇的知识吗?
本文分析的是教育对人生的影响,所以知识改变命运里面的知识,就被定义为了狭隘的书本上的知识和通过某种途径学到的本领技能。这些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作为几千年文化总结出来的经验,她肯定在一定时候是对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在文明史上比比皆是,通常就是这样的一些情况,某人努力学习最后成为了一位成功的领导。失败的人或者说是穷人,最容易做的一件事就是学而优则仕,达到世人成功的高度,掌握了社会的权利。这里教育使一个人学识见解达到了一个社会的顶端,成为了人们羡慕的对象。世人眼中还有一种成功就是一个人的钱财,一个人能控制的金钱的数量。这类人大多数就是成功的商人,最多的一类就是通过新技术成长起来的商人,教育在此起到的作用就是使这类人知道了社会的新技术和让他们明白了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获得新技术。通过生产力上的进步,利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积累社会的财富,这是一种做产品的商人。还有就是做商品的商人,他们熟知商品的销售方法,通过零售获得社会财富,这里教育起到的作用就是学习社会的销售知识,课堂上能学到,但是更多的可能还是在社会上学到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发现知识真的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是教育真的能改变每个人的命运吗?我们肯定会发现曾经一起接受教育的同学散布到了社会的各个地方,他们大多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为什么接受了相同的教育却没有达到相同的人生高度呢?为什么命运还不是一样的呢?
先暂时忽略掉家庭背景的影响,假设有两个背景完全相同的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面对相同的经历却能做出不同的反应,而对于知识每个人都其独特的理解。同样在一个教室里面学习,有的人能一遍就记住老师讲的,有的却可能需要反复重复很多遍最后还是不能做到随时轻易的想起来。所以我认为除了教育接受的知识能改变命运以外,每个人可能从出生时先天获得的基因那里也在决定每个人的命运。还有就是每个人的性格,由于每个人对社会事件的认识不同,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看法,现在对性格的理解就基本上认为的是后天的重塑,但是却还是没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人。鉴于此,我们在面对命运话题讨论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认识一个人自己对人生失败与成功的理解。
知识改变命运,无可厚非,可是当人与人之间对命运的理解不同的时候,我们怎么来让这句话适应所有人的情况呢?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呢?
作为这句话最大的意义所在,命运的理解成为关键。命运无非失败与成功,可是这里面的判断却存在很多种情况,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可能一个人的成功被社会上所有的人所认可,所以我认为,命运应该自己去定义。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剧情,老婆骂老公工作了很多年,还是一个小小的普通员工,这是老婆在对自己老公的失败与成功进行评断,作为一家人来讲,老公可能要考虑晋升的问题。可我觉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言,老公大可不必在意。老婆说这句话更过的想的是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而老公的现实情况跟这出入很大,老公想的可能是自己安心的完成自己每一份分内的工作,然后每天能按时回家和自己的家人多待一会,每个人都健健康康的,毕竟职位的提高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就少了。可见人生价值观对命运的理解起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可以说作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工具,在人找到人生价值的时候可能对于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来说,他就是非常有用的,而对于那些可能不需要用其来寻找人生价值的人来说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所以,教育作为传播知识的手段,重要的不是在于改变命运,而是去帮助每个人找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去探寻自己的命运。
[关于教育对人生的影响]
篇5:浅谈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我国严重的应试教育问题已成为了一块鸡肋难以咽下。然而若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成功、快速的转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实在是不容忽视,而对教师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他们的教育观念以及由之而导致的教育方式。本文便旨在讨论这一问题。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方式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讨论如何解除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自然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何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先来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简单来说是指一种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教育行为,它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说素质教育。它是指一种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致力于形成并发展起来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质量水平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这两者概念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旨在让学生具备社会生活的各项技能,而应试教育则更多地掺杂了功利的因素,过多追求外在的物理因素而忽视人的成长、成才。但教育,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为每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显然,应试教育是不能符合教育的这个基本目的的,所以,我们才说它是一种弊端。
二、应试教育的由来
正本先清源,那么应试教育之“源”在哪儿呢?现今教育界对此众说纷纭,经笔者总结,大致包括师资分配的问题、高考的指挥棒问题以及教育制度的问题等等,这些看法的提出对于问题的解决可说是大有裨益,然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我们还轻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主体――教师――在履行其上传下达作用时所能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我们没能将他们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主体来对待。要说清楚这点,首先得清楚什么是教师:“教师是按照国家标准选拔的,担任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
关于其重要性,在叶澜先生的名作《教育概论》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教师的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学习对教育厅的要求都要通过教师来执行,只有教师理解、接受了这些要求,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时,这些要求才可能在事实上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的成长、发展,也直接受教师工作的影响,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充分准备和专业性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事实上,我们实施教育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将最好、最有利于社会的思想、观念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教师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打个比方,把整个教育系统看成一个王朝,那么皇帝相当于教育部长,依次下来,校长是知府,教师就是县令,学生则是平民。无论皇帝如何要求底下官员要廉洁,基层人民是否能生活得幸福关键还是取决于县官,县官清则百姓福,县官贪则百姓哀。因此,轻视了教师教育观念的作用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
19列宁在给喀普里党校学员尤利・万尼亚等同志的信中曾强调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讲课人员来决定……任何监督、任何教学大纲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讲课人员所决定的讲课方向。”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成果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教师存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由此决定的他所采用的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是一个比较新型的概念,其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总的'来看,他是教育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由自己对于教学的感受、领悟而形成的对于整个教育系统的认识、看法,它包括如何教学,如何评价,如何改善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常因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动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且因其是在实践中日积月累起来的,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教育方式则是由教育观念所指导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相应的评价方式等等。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所以若想真正改变应试教育,一个突破点在于教师,只有当我们抓好教师这一环节时,教育才能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
那么,正确的教育观念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以培养全人为目标的理念,它关注学生的整体水平,看重学生的思想提升、个性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并能从多方面来考查学生、评价学生进而施以有效的方式来保证学生的潜能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显而易见要想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是困难的,然而缺乏这种认识,就好比是青年没能形成适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便很容易为时代所排斥,最终被淘汰出局。"
三、如何去保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师须得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够确保奋战在一线的教师都能具有并且矢志不渝地坚守这种观念呢?就笔者看来,以下的这三点是至关重要的:
1.增加师范生的实习时间,让他们多参与实践。
曾听一个大四学生在讲诉她的实习感想时说“原以为自己把教材上的知识学得很扎实,能够当一名好的人民教师,然而真正上了战场才发现那些倒背如流的东西基本上都无法用到,虽说知道要因材施教,但当学生就在你面前时,你会觉得手足无措,会很澹因为对他你到底应该采用何样的方法,你不会知道,这不是课本或老师能教给你的,没人能帮你,它需要你自己去探索”,造成这种结果不是偶然的。如今的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校的其他专业几乎没有差别,都是在大四学生即将毕业时有一两个月的实习,这是不太科学的。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材”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及同时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施教。而一两个月的实习期,若说了解“材”还有可能的话,那么正确施教就实在太难――这需要反复的实践、总结,绝非能一气呵成的。因之,实践的比例应该加大。
实习时间的短缺可能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毕业生想当然地去认识实际教学,进而导致纸上谈兵,于实际教学根本无益。在上课时底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知道。笔者认为,至少每学年要他们实习一次,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他需要的是什么,而自己还缺少的是什么。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他就能有目的地学习,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升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优秀的有志青年来从事教育工作。
我们应该看到国家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但现实情况仍旧不容乐观。教师既为教育这百年大计做出了较大贡献,本身就该有相应回报!
3.学校领导要慎选。
仅仅是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还是不够的,还需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些机会,让他们胸中的诸多计划能够得到实施,能够按照他们自己所想的来施教,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来自校领导,他们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是有着决定作用的。正如在前文所举的把教育链看成是封建王朝的例子中所说,教师在整个系统的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县令,县令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知府,亦即校长的管辖,英明、前卫的校领导的鼓励、支持是底下教师的诸多创新的教育方式所赖以实施并获得成功的一个基本保障。陶行知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领导既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更是教育的实践者,是学校管理的责任主体,在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负有直接引导、调节的作用。故校领导在这背后所起的作用,我们亦实在不容忽视。
教育,最为通俗的改变莫过于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是社会活动,那么他是属于社会的一个部分,它的发展就受着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想要彻底转变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绝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须得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此我们就必须充分了解到他的各个因素之间是如何紧密相连的,只有在教师、制度、选拔等诸多与教育有关的方面同时发生改变时,教育,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注意一个方面的变化而忽视其他的各个方面,对整个变化来说非但无利,而且有害。因此,只有有朝一日当我们充分分析了教育的各个起着制约所用的因素之后,统一采取措施予以行动,我国的教育事业才有可能大踏步前进。应该说,只改变教师的观念也是很难解决今天的教育问题的,然而教师,他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却是绝不能被忽视,否则,我国的教育事业就好比是折了翅膀的麻雀,再怎么努力,都很难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2]张诗亚.回归教育:教育行思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88.
[3]易凌云.教师教育观念: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05).
[4]栾俪云.现实与差距:和谐视野下的中国教师工资水平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01).
[5]孙丽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看教师教育观念转变[J].文学教育,,(09).
[6]郑若玲.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教育发展研究,,(07).
[7]张国英.浅谈如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J].甘肃科技纵横,,(01).
[8]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l,(05).
篇6: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筛选、传递、保存文化
教育借助公布课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隐性课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生活的见识、技能、规范和价值,有筛选地继承文化遗产,保存社会文化模式。
2、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系统中进行的科学研究、设计,以及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与文化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文化的创造和更新。
3、传播文化
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校际交流(学术交流、资料交流、联合培养学生等),直接促进了不同社会或地区文化的传播。
篇7:教育对人的影响
教育影响介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筛选、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正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不仅传授见识,更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异常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篇8: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说起教育,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去做个调查,近几十年的结果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已经是毋庸置疑在人们的心里深深的打上了烙印,今天我也来说一说教育,说说我眼里的教育。
最近几年的时间,电视上的节目明显让人感觉变化很大,不得不说是教育在起着一个很好的主导作用,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戏曲大会,这些被身边人耳熟能详的节目,无一不是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教育这块摊子太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教育的影子。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育也不例外,在拿着喇叭喊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分辨,去宣扬教育的意义,不然走错了教育的方向,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近期陕西科技大学海龟教授打人的事件不断升温,如果在这样的教育下学习的话,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有可能都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要坚决抛弃这样的学习行为,远离拒接接受不良的教育风气。
教育也有两面性,我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接受一个正面的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小家,到社会,到国家这个大家才能更和谐的发展,因为教育起的主导作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的行为规范。一个细微的不良行为,时间长了,慢慢的就可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颗毒瘤,想要去除是很困难的,所以现在的幼儿园包括小学到大学,都有一定的校规来规定学生的行为规范,目的就是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日常的行为里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到大,我们都不断地接受着教育,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成长。在我看来教育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四种。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是这样,我们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我认为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喜好、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形成。在我的家庭教育中对我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就是表姐,父母在与人交往中,教会我尊重和包容,姐姐教会我善良和自立。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家庭教育对我们的影响是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因为它离我们最近。
然后当我们步入学校的大门时,我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高中以前教育让我们学会如何听讲,并理解老师讲的内容,现在步入大学校园,我们学到的更多了,是如何管理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 社会教育也对我们有着不小的影响,从班级、学校这样的小社会,再到以后工作生活的大社会,都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练,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如何融入集体。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思想渐渐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我们就该学会自我教育了,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思考,自我选择,进而自我提高。 教育就在我们身边,身边一件小事都有可能使我们成长,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心,用心思考自己,学会自我教育,并在教育中成长。
[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篇9:网络对我们的影响作文
网络对我们的影响作文
现在,许多的同学都会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听音乐,玩游戏等。网络正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当你遇到一个难题,却不知道怎么样回答,这时候,你就可以借助网络,只要把不懂的`问题输入百度框里,点击搜索,就会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当你想听音乐时,可手机里面没有这首歌曲,这怎么办呢?对了,求助网络!在搜索框里输入你想听的那首歌,继续点击搜索,就会出现关于你要的所有歌曲,然后把你想要听的歌曲下载下来,通过数据线传送到手机里。当你空闲下来的时候,你可以搜索游戏网站,寻找你所感兴趣的小游戏,小玩一会儿游戏,可以给你的生活增添无限乐趣。
虽然网络的好处有很多,但是,坏处也是存在的。比如,玩网络游戏时间过久的话,就会导致有些同学的眼睛视力严重下降,造成近视,甚至还会有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而且,电脑对人是有辐射的,长时间玩电脑,会造成一些身体的不适,如头晕、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大家在课本中都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名高三同学不幸在网吧里猝死,经医生现场鉴定,死者的生命体征全无,属于典型的过度兴奋而引发的心脏病猝死。所以,我在这里告诫大家,千万不要长时间玩电脑哦!
我一直在想网络是坏还是好,心里十分纠结。不过,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根本不是网络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合理控制上网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因为当你合理的利用网络时,它就是好的,当你过度使用网络,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在网络上时,它就是坏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理性地使用好网络,做一个会恰当地使用网络的人。
篇10:《网络对我们的影响》课件
《网络对我们的影响》课件
教学目标:
态度:初步了解网络和网络发展的现状,激发学生积极进入网络世界的热情,体验网络给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与乐趣,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行为。
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怎样使用网络,学会怎样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学会怎样利用网络方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尝试制定儿童网络公约。
知识:初步了解什么是网络、网络的作用等,知道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懂得迅速发展的网络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体验网络给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2.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行为,学会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教学难点:
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行为,学会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 阅读、)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1.调查身边人、家里人都利用网络做些什么。 2.搜集有关不当上网以及不健康上网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进网络、畅谈网络
1.教师引导: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上网都喜欢干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可能回答:玩游戏、聊天、查资料、看电影、看书、听音乐、交友等。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查了哪些资料,喜欢听谁的歌,什么歌,看过什么电影,自己的网友,包括外国网友等。
二、(课文学习、)(阅读课文)了解网络
1.教师引导:大家想想网络的功能只是这些吗?请大家打开书,读读94-97页的内容,看看网络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会儿讲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例子,结合图片了解网络的其它功能。
3.学生在全班交流,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允许用自己的话表达,交流要充分。)(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教师引导:那你的爸爸妈妈或身边的人都上网干什么?
学生交流发言:如购物、炒股、看直播、看病、旅游指南、写作等。
5.教师:网络的功能原来这么强大、广泛,那你们觉得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上网经历,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
教师归纳小结: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可以在网上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收看体育实况转播、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上学习、网上报名考试、网上交友、网上游戏、网上医疗会诊、网上销售等等,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定要学习好网络知识,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三、文明(健康)上网 , (促进快乐)健康成长
1.玩电子游戏的利(与)弊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网络的众多功能中,你们最喜欢做什么?
学生发言,可能大部分同学喜欢玩电子游戏。
师:看得出大家对电子游戏都充满了兴趣,那你为什么这样喜欢玩游戏呢?你认为玩游戏有哪些好处呢?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积极发言,如放松心情、排解情绪、思维变敏捷、体验成功等。
师:大家说的还真不少!那你想过玩游戏有哪些坏处吗?
简单说说,如影响视力、影响学习、分散精力、影响性格等,然后让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案例。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阅读《赵亮之死》,看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中吸取教训。
师:明白了玩电子游戏的好处与坏处,以后再玩时你想怎么做?
小组讨论,制定合理化的方案。如限定时间、设置密码、家长监督等。
2.文明上网
教师引导:在我们身边,很多孩子除了上网游戏,还喜欢聊天交友,还喜欢在一些贴吧上发帖子,但有些同学语言极不文明,甚至侵犯了别人的权利,老师知道的就有我的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因为别的同学在网上发帖辱骂嘲笑她,吓得她不敢来上学,不敢和别人交流,最后休学了3个多月才回到了学校,可她的心灵却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同学们,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见过贴吧里的不文明语言吗?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发言。
那以后和别人在网上交流需要注意些什么?(自由说说,提出建议。)
四、总结规则 达成共识
1、教师给学生推荐《安全上网的十个准则》。
一人读一条。
2.向学生推荐并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教师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会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希望每一个同学在网络世界中快乐成长,收获更多!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孩子的教育环境影响着他的一生!
【教育对我们的影响(共10篇)】相关文章:
人口生育水平对北京市教育需求的影响论文2022-11-13
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2023-01-25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1000字2022-05-06
关节炎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论文2022-05-08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2022-08-27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2022-05-05
德育工作如何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2023-05-14
历史教学资源对终身学习的影响论文2023-06-05
高一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2023-11-19
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查报告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