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字士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通用12篇)由网友“甜糖老师”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陆机字士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陆机字士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陆机字士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口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 “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机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①。”志默然。
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成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之必能康隆晋室隧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④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顒起兵讨长沙王义,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遂行。颖谓机曰: “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 “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口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 “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⑤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口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⑥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 “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①卢毓、卢廷:这两人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辞都督 固:坚决
B.机录其主者 录:记录
C.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 害:嫉妒
D、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用 用:采用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机身长七尺,口声如钟。
②燕惠疑乐毅口失垂成之业
③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口没
A.①而 ②为 ③其 B.①其 ②以 ③所
C.①而②其 ③以 D.①其 ②以 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B.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C.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胃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D.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机少有异才,倾心儒学,恪守礼法,勤奋好学,他的祖辈和父辈在江表有大的功勋业绩。
B.吴亡后,陆机和弟弟一起到了洛阳,受到张华的赏识,张华说讨伐吴国的战役,好处是得到了这两位青年才俊。
C.成都王赏识陆机的文才,主动把他招到自己身边,并让他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之职,陆机起先坚决推辞,后来还是接受了。
D.宦官孟玖的弟弟孟超战前放任士兵抢掠,骄纵不法,战时不听陆机指挥调度,轻兵独进,导致覆没。孟玖衔恨诬陷陆机,陆机含冤被杀。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3分)
②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 (4分)
(2)根据④⑤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3分)(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5.B(录:逮捕。)
6.D
7.D
8.C(主动把他招到身边,与原文不符,赏识文才也不符。)
9.(10分)
(1)(7分)
①陆机仗着他的才气名望,立志救世于危难,所以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负”、“匡”、句意各1分)
②如果大功告成大事办定,就封你郡公的爵位,授予你台司的职位(或:把台司的`职位授予你),将军好好努力吧!(“爵”、“位”、“勉”各1分,句意1分)
(2)(3分)
①陆机才能出众,引起他人怨恨(原文:“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②卢志、孟玖等人进谗诬陷(原文:“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③王颍宠幸宦官,误信谗言,没有做到用人不疑(原文:“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
(答对1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引用原文作答只要与所给要点符合,照样给分。)
【参考译文】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陆机的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是吴国的大司马。陆机身高七尺,声如洪钟。年轻就有奇才,文章当代无双,信奉儒家学说,举动都合乎礼仪。陆机二十岁时吴国灭亡,陆机退居故里,闭门勤学,这样共过了十多年。陆机的祖父父亲都是吴国将相,在江表有大的功勋业绩。
到太康末年,陆机和弟弟陆云都到了洛阳,拜访太常张华。张华向来看重他们,像老朋友一样对待他们,还说:“讨伐吴国的战役,好处是得到了这两位青年才俊。”张华把他们推荐给各位公卿。陆机多次升迁到了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位。范阳卢志当众问陆机:“陆逊、陆抗与你关系是近是远呀?(陆逊、陆抗是你什么人啊?)”陆机答道:“就像你跟卢毓、卢廷一样。”卢志哑口无言。
当时中原多灾多难,顾荣、戴若思等都劝陆机回吴地去,陆机仗着他的才气名望,立志救世于危难,所以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当时成都王颖不居功,能够慰劳和谦恭地对待士人。陆机看到朝廷屡次发生变乱,认为王颖必能兴盛晋朝统治,于是投身于王颖。王颖让陆机参与大将军军事,上表奏请让陆机担任平原内史。
太安初年,王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伐长沙王乂,让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之职,督管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各路人马共二十余万人。陆机因为三代为将,这是道家所忌,而且客居他乡做官,一下子就处在众人之上,而王粹、牵秀等人都有怨恨之意,坚持要辞去都督之职。王颖不答应。陆机于是领命而行。王颖对陆机说:“如果大功告成大事办定,就封你郡公的爵位,授予你台司的职位,将军好好努力吧!”陆机说:“往昔齐桓公因为统一天下的功劳封任管仲,燕惠王因怀疑乐毅因而功败垂成,今天的事,主要在您而不在我呀。”王颖的左长史卢志嫉妒陆机的才能,对王颖说:“陆机自比管仲、乐毅,却把您比成昏君燕惠王使您无光,自古以来任命将军派遣军队,没有臣子凌驾于他的君主而可以帮助办成事情的。”王颖没有说话。
当初,宦官孟玖和弟弟孟超都被王颖宠爱。孟超担任小都督率领着上万人,还没开战,就纵容士兵抢掠。陆机逮捕了他们的主使者。孟超带领一百余强悍的骑兵,直接到陆机的军中抢人。陆机的司马孙拯劝陆机杀了孟超,陆机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孟超在众人面前扬言说:“陆机要造反。”等到开战,孟超不接受陆机的指挥调度,轻兵贸然独进,因而全军覆没。孟玖怀疑是陆机杀了孟超,就在王颖面前说陆机的坏话,说他有造反的心。王颖大怒,派牵秀秘密逮捕陆机。于是,陆机在军中被害,当时四十三岁。士卒都为他痛心,没有不落泪的。这天昏黄的雾气布满天空,白天像晚上一样,大风吹断树木,平地下了一尺深的雪,议论的人认为这表明陆机冤枉。
陆机才华出众,文采俊逸,张华曾经对他说:“别人写文章,经常遗憾才华少,可是你却担心才华太多。”陆机所著文章一共三百多篇,都在世上流行。
篇2:《王浚字士治》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王浚字士治》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博涉坟典,美姿貌 典:典籍
B.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 济:实现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 苦:艰苦
D.三者一乖,则难图也 乖:违背,不一致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B.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C.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D.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等全部杀掉,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5分)
译文: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5分)
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解析:苦,意动用法,以……为苦
5.B
6.C 解析:(“用木材建城”错,是在船的四周以木栅为城,“城上可以骑马往来”错,从上下文看,应是船上可以骑马往来。)
7.(1) 怀柔安抚(安定)不同习俗的人(远方的人,异族的人),用威望与信义对待他们,异族和境外的人,大多前来归顺投降。
(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国就变成)强敌了。
解析:(1)得分点为“怀”“辑”“威信”“徼”等词语。
(2)得分点为“令”“卒”“更”“强”等词语。
篇3:霍子衡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霍子衡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霍子衡,字觉商,南海人也。举万历①中乡试②,历袁州知府。及官太仆③时,绍武清兵入城,而广州不守。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语④之曰:“《礼》‘临难毋苟免’,若⑤辈知之乎?”三子皆应曰:“惟大人命!”子衡援笔大书“忠孝节烈之家”六字,悬中堂,易朝服,北向拜,又易绯袍⑥,谒⑦家庙。先赴井死。妾从之,应兰偕妻梁氏及一女继之,应荃、应芷偕其妻徐氏、区氏又继之。惟三孙得存。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公元的年号(公元1573—16) 。②〔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③〔太仆〕官名。④〔语〕对……说。⑤〔若〕你。⑥〔绯袍〕红色官服。⑦〔谒〕拜见,祭拜。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1)及官太仆时( ) (2)惟大人命( ) (3)易朝服(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礼》‘临难毋苟免’,若辈知之乎?”的意思。(2分)
小题4:霍子衡在兵败临死之前有怎样的行为表现?(2分)
小题5:霍子衡身上体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
小题1:(1)等到,到了 (2)只,只有 (3) 交换
小题1:《礼》上说“面临国难,我们决不要苟且活着”,你们知道这道理吗?
小题1:写下六个大字“忠孝节烈之家”,把字挂在中堂,换上朝服,向北拜谢,接着又换上红色官服,拜祭祖庙。
小题1:要点:面对敌人,视死如归;尽忠国家,尽忠百姓;刚烈,孝道。
译文:霍子衡,字觉商,广东南海人。万历年间,乡试高中举人,历任袁州知府。后来,召为太仆卿,合家在广州城,绍武年间清兵攻打广州,城破后,子衡于是把老婆莫氏和三个儿子应兰、应荃、应芷召集过来,对他们说:“《礼》上说‘面临国难,我们决不要苟且活着’,你们知道这道理吗?”三个儿子都应声回答说:“听从大人了命令!” 霍子衡接着写下了六个大字“忠孝节烈之家”,把字挂在中堂,换上朝服,向北拜谢,接着又换上绯袍,拜祭祖庙。自己投井而死。他的夹子也跟随而去,长子应兰带着妻子梁氏和一个女儿相继而去,次子应荃、三子应芷都带着妻子徐氏、区氏也相继随他们而去。只有三个孙子幸免生存。
略
篇4:《三峡》《李士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李士衡》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1-15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
i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沿溯阻绝 沿
(2)清荣峻茂 荣
(3)与之俱使高丽 俱
(4)船欲倾覆 欲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二峡的.什么特点?(2分)
1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2分)
1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11.(4分)(1)顺流而下 (2)树荣(茂盛) (3) -起,一同 (4)将要
12.(4分)(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
13(2分)山高、岭连、峡深。(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亦可)
14(2分)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
15(3分)对比。(1分)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2分)
篇5:士文学研究阅读附答案
士文学研究阅读附答案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人的感情世界。朱自清调动艺术表现手段,将蓄积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诉诸文字,郁积之情得以畅释、转移。在创作上,他热衷于自然。他把自然人性化、人格化。他能与自然交流对话,情趣盎然、物我两忘,达到“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执着于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大特征,唯有在那里,才能解脱名缰利锁,潇洒自在。即便是表现“颇不宁静”,“荷”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作者运用比喻等技巧,也写出了作者在此境中的感受——静谧的荷塘边,勾起了作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特有的景、物、光、色、味的浸漫诱惑下,他的灵魂潜入到另一世界——那是一个由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远离尘嚣,无物的困扰,无权的左右,那是朱先生苦苦追寻的“士”的家园。
朱自清在《你我》中讲:“我依着时光老人的引导,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这条路非走不可。”为什么非要走这“忆之路”?因为现实“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暂时只有逃避一法”。为何“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一个具有仁爱思想的“士”,当然是“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他逃避法之一,便是“忆之路”,而忆的结果则是对自己的解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外也只能是廉价的新瓶装旧酒的伤感。”社会形势的前逼后追、日常琐事塞实了他的心房,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精神家园濒于沦丧。那么,神游荷塘,仿佛梦魂归家园,漂泊的“士”魂回到了心室,心灵复苏了。这是陈酿的“旧酒”从死封的“新瓶”中潜溢出来,弥漫朱先生周身,熏香、微醉。尽管这醉意是微微的、淡淡的、暂时的,但足以慰藉他的心。
既然朱先生坚守的是“士”的品格,怎样理解他早期参加的文学革命活动呢?这是一个青年儒士的积极用世的态度,“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的体现。这与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年轻时不是一致的吗?然而将近而立之年的朱先生,所志的“道”已被摧毁殆尽,“学而优”亦不能“仕”;在现实中他不可能“达”,也就无法“兼济天下”;他连“独善”的起码条件也不具备,没有“士”的基本生活保障,没有自在的生存空间,没有自由自主的权利,任凭他怎样坚守而现实无“士”的立身之地。于是,他在艺术的真实中为苦闷的灵魂寻了一方宁静的乡土——月下荷塘,从而获得了心灵的真实感和解脱感。
(节选自《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5.下列关于朱自清的“士”的回归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在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静谧荷塘中,朱自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
B.是朱自清在与自然交流对话中,达到“无我之境”,像古代文人一样,在山水自然中挣脱名利,潇洒自在。
C.是在“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的现实中,不使精神家园在“忆之路”上濒于沦丧,他选择的唯一逃避之法。
D.朱自清在艺术的真实中为自己苦闷的灵魂寻找的一方宁静的乡土,以期获得心灵的真实感和解脱感。
答案:C
解析:“忆之路”,表述为“唯一逃避之法”不对,原文是他逃避法之一。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展示人的'情感世界是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朱自清将积蓄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B.“颇不宁静”的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充溢着美感,这既是他的真实感受,也是他营造出的“士”的家园。
C.朱自清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他就得非走那条“忆之路”不可。
D.社会形势的逼迫使朱自清的“士”心完全消失,他只能神游荷塘,让漂泊的“士”魂回到心室,心灵得以复苏。
答案:D
解析:“完全消失”错,原文是“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早期参加文学革命活动,体现了一个青年儒士积极用世的态度,与他坚守的“士”的品格并不矛盾。
B.将近而立之年的朱自清无法坚守“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与现实中没有“士”的基本生活保障密切相关。
C.正如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年轻时一样,青年时的朱自清志于道,但现实中他所志的“道”已被摧毁殆尽。
D.在前逼后追的社会现实中,而立之年的朱自清既不能致“仕”,又不可能“达”,甚至“独善”都无法做到。
答案:C
解析:“‘道’被摧毁殆尽”是在其而立之年。
篇6:许衡文言文阅读答案
许衡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许衡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各位阅读哦!
许衡文言文阅读答案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问题: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体: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
C.人有所遗 遗: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
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C.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许衡小时候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3分)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3)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3分)
(4)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分)
参考答案:
10.C(应释为“馈赠 ”)
11.D(D 两个“为”都是介词,替。A 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
连词,表修饰关系。B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介词,因。C第一个“乃”,连词,于是;第二个“乃”,副词,竟然)
12.C(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皇帝答
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
13.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14.(1)(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3分,“强”“凡”“更”各1分)
篇7:郝士美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郝士美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郝士美传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苹、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用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秸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予、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都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路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徒。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山且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捡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拴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节选自《新唐书·郝士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李邕数称之 数:多次
B. 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 不回:正直
c. 未冠为阳翟丞 冠:帽子
D.出禀钱市物自给 市物:购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C(冠:弱冠,成年)
5.B
6.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赞赏他的是萧颖士、顔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亲。)
7.(1)当遇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栽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即“、“处”、“不纳“、“辞疾“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 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贲,怎么能大大肆花费作为私恩?(“牙”、“因”、“安将”、“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亲郗纯,字高卿,参加进士、拔萃、制策科举考试都取得高等级,张九龄、李邕多次称赞他。自拾遗七次升迁做到中书舍人。他处理事务正直,被宰相元载所忌恨。当时鱼朝恩派牙将李琮任两街功德使,李综依仗势力凶暴蛮横,在禁中当众污辱京兆尹崔昭,郗纯说:“这是国耻啊。”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来任官。德宗即位,崔祐肃任宰相,召郗纯担任大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他不接受宫职,以年老请求退休。改任詹事,听任退休。皇帝召见他,褒奖赞叹很久,賜金紫,世人崇尚他的名节。
郗士美十二岁时,精通《五经》《史记》《汉书》,并且都能背诵。父亲的友人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他讨论,曾经说:“我们以后应当交往于二郗之间了。”郗士美未成年时担任阳瞿丞,为李抱真潞州幕府佐僚。因为他有才干,先后在王虔休、李元那里任职,都留用不迁徙。很久才晋升房州剌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賊向子琪率领八千人依据山险进行剽劫,郗士美讨伐平定他们,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升任京兆尹,天子多次向他征询。
郗士美出任鄂岳观察使。当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他的儿子伊宥留守,很傲馒,母亲死在京城他不发丧,想要巩固他的权位。郗士美知道这伴事后,派幕府属吏到他的境内,伊宥出迎,于是把他母亲去世的事情告诉他,当即为他置办行装,伊宥十分惶恐地上了路。
郗士美改任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担任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都是武臣担任节度使,私厨每月花费米六千石、羊一千头、酒几十斛,潞州百姓很困乏。郗士美到任以后,全都废除,拿出俸钱购买物品自己供给。另外,卢从史在位时,每天准备三百人的饭菜来慰劳卫兵,郗士美说:“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也废除了。讨伐王承宗时,他派遣大将王献督领一万人作为前锋,王献恣意横行逗留不前,郗士美就斩杀他来示众,下令说:“胆敢落后的人斩!”他亲自击鼓,大敗賊兵,攻下三营包围柏乡。这时,诸镇兵力合并十余万包围賊兵,大多玩忽敌寇违犯法令,唯独郗士美的军良精锐肃整,最先有功。宪宗高兴地说:“本来就知道郗士美能为我办事。”王承宗十分震惊恐惧。不久,适逢皇帝下诏班师,然而他的声威震慑两河。郗士美因病召入授任工部尚书。后来为检校刑部尚书,担任忠武节度使。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景。他生平与人交往,许诺的事情都能办到,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望。
篇8: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3.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4.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D
2.B D
3.①②
4.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篇9: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来源:教改先锋网]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 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委而去之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 ④必先富民 ( )
10.下列句 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 。(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参考答案:
9.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B
评分。选对得2分。
11.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施仁政 富民。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篇10: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两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诣亮。(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
【参考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17分)
16.(2分)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2分)D
18.(4分)(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19.(2分)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2分)B
21.(5分)三顾茅庐 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畎亩之中 版筑之间(原文或现代汉语均可) 百里奚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篇11:文言文阅读材料附答案
两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0.5分,共3分)
(1)略无阙处 ( ) (2)虽乘奔御风 ( )
(3)负势竞上 ( ) (4)望峰息心 ( )
(5)经纶世务 ( ) (6) 猛浪若奔 (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小题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小题4】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5】选取富春江或者三峡之美写一段导游词。(4分 )(不少于50字)
答案
【小题1】(各0.5分,共3分)
(1)同“缺”,缺口或缺失 (2)即使
(3)凭依 (4)使……平息
(5)经营治理 (6)奔马或飞奔的马
【小题2】(每句2分,共6分)
(1)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江水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乐趣
(3)(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
【小题3】(每空1分,共3分)
清、急 萧瑟凄清
【小题4】(共4分)
《与朱元思书》 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3分)
《三峡》一文中通过描写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5】(4分)略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阙”这里是通假字现象;“息”为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此处注意“奔”“疾”“良”“轩邈”等重点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应理解作者写出山水的怎样特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12: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 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隐天蔽日:__ __(2)或王命急宣:__ __ (3)有峰东环而下:__ 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 ?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小题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
小题2:B
小题3:(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小题4: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小题5: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
小题1:
试题分析:“隐天蔽日”的“蔽”是遮藏的意思,“或王命急宣”的“宣”是宣布、传达的意思,“有峰东环而下”的`“环”是环绕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一、之、突、上”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方法是: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中“渡一溪”“而或长烟一空”中“一”分别是表数量和全的意思。B“即清碧之下流也”“水陆草木之花”中“之”意思都是的。C“与对崖骈突如门”“隳突乎南北”分别是凸出和横行、骚扰的意思。D“上耸下削”中“上”是上面的意思,“上书谏寡人者”是呈上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自、略、阙、乃、西、入峡”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这些方法,可以划分为: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类题型,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找出原文语句进行回答。寻找原文的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一字一字去寻找。如果考生仔细阅读原文,不难找出,以上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分别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和“溪破其中出”。
【陆机字士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通用12篇)】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理解: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2022-08-26
《吴士好夸言》阅读答案2022-12-29
“李崇,字继长,顿丘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2024-03-20
文言文之《梁书·刘孺传》原文及译文2023-06-04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原文赏析及译文2022-08-04
李重,字茂会,江夏钟武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2023-05-17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阅读答案2022-12-26
许允为吏部郎文言文阅读答案2023-01-13
《一壶先生传》阅读答案2023-05-14
文赋原文及翻译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