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3-07-21 08:32: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精选12篇)由网友“小因吹丝挺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欢迎参阅。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1: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前几日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四则混合运算的测试,居然连一个满分也没出现,(通常测验满分至少有十余人),试卷上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让人有些遗憾。在计算教学中,甚至出现同样的一道题,学生今天做是对的,明天做可能就是错的。当然,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心理方面原因

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 感知不正确。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作“-”,把“3”写成“5”,把“56”写成“65”,把236×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 注意不集中。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

3.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4.强信息干扰。

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思维活动,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式题,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凑整”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5.思维定势影响。

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做出行为反应。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6.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算理不理解。

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 技能未形成。

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有的教师因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化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

第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熟能生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坚持3-5分钟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加强“听算”。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乘法中特殊积5×2,25×4,125×8等。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第二,理解算理,以理驭法。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当学生认为口算20×3时,可以先算2×3=6,再把“6”后面的“0”添上就得到60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2×3时,实际算的是2个十乘3得到6个十,也就是60。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第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审题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2)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3)验算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第四,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自动化是技能的特征之一,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

第五,错误积累整理。

教师应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活疗”。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切不可把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

篇2: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前几日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四则混合运算的测试,居然连一个满分也没出现,(通常测验满分至少有十余人),试卷上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让人有些遗憾。在计算教学中,甚至出现同样的一道题,学生今天做是对的,明天做可能就是错的。当然,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方面原因

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 感知不正确。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作“-”,把“3”写成“5”,把“56”写成“65”,把236×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 注意不集中。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

3.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4.强信息干扰。

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思维活动,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式题,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凑整”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5.思维定势影响。

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做出行为反应。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6.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算理不理解。

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 技能未形成。

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有的教师因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化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

第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熟能生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坚持3-5分钟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加强“听算”.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乘法中特殊积5×2,25×4,125×8等。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第二,理解算理,以理驭法。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当学生认为口算20×3时,可以先算2×3=6,再把“6”后面的“0”添上就得到60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2×3时,实际算的是2个十乘3得到6个十,也就是60.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第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审题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2)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3)验算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第四,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自动化是技能的特征之一,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

第五,错误积累整理。

教师应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活疗”.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切不可把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

篇3: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可以说是一个重点.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素质评估中,学生计算错误屡见不鲜.通过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现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作 者:刘小兵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马桥小学,226541 刊 名:新校园(下旬刊)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 关键词: 

篇4: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

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如果学生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主要表现在:

(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与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笔算加法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数学概念组成,如果学生没有弄清楚这些概念,就无法依据计算法则进行笔算。又如,计算2600÷400=26÷4=6……2,余数算成了2,反映了学生的数值概念比较模糊,在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时,对余数相应要发生变化的道理缺乏理解。再如,做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后再进行加或减,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才能正确做加减运算。学生练习时出现6.9+1=7,5.4-4=5等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自如地正确运用计算法则。

(2)口算不熟,笔算不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是进行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也是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任何一道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归结为若干基本的口算。基本的口算不熟练,计算时只要有一步口算错误,就会导致整题计算结果出错。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

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1)感知粗略。小学数学中的式题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算式,计算时先要对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作全面而准确的感知。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尤其是感知水平的制约,对式题的感知往往比较粗放而不够精确,常常表现为把式题中的数据抄错或看错运算符号,如把65写成56,把“-”号看成“÷”号,把“+”号看成“×”号,这必然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2)信息干扰。学生对试题的感知往往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对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强成分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的弱成分。由于“0”和“1”在计算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凑整”往往可以满足简便计算的要求,这些因素均会对学生产生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如计算“125×8÷125×8”一类式题,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误认为是一道两个积相除的式题。

(3)注意不稳定。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尚未发展成熟,他们不仅难以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而且在注意的分配上也常常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学生计算的错误。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计算中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中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做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在计算中还表现在竖式计算正确,但横式上的得数抄错的现象,这都是注意不稳定造成的。

(4)情感较为脆弱。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然会升高。

(5)受思维定势影响。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影响,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如计算82+1.8=100,就是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产生的错算。

(6)短时记忆较差。四则计算,其得数是多次简单计算得数再计算的结果,前面计算的结果需要储存在记忆中,在下一步计算时再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参与运算才能使整个计算过程顺利准确的进行。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学生计算加法和乘法时忘记进位,计算减法时退位后忘记在前一位上减“1”,这些都是由于短时记忆力较差而造成计算错误的典型例子。

三、习惯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不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做完后也不愿检验,书写潦草,小数点写成顿号,“0”,“6”不分,口算、演算时马马虎虎。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原因。

四、个性特征的差异。

心理学指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学生性情沉静、温和,反映敏捷,情感和行为较为稳定;而有的学生则性情急躁、易变,反应迟缓,情感和行为较不稳定。不同的个性造就了不一样的计算表现。前一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做到注意集中、思路清晰、认真仔细,能自觉检查并及时纠正计算错误,计算能力比较强。而后一类学生则恰恰相反。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去成全每一个学生。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即在计算前先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我要静下心来,我要争取一遍就做到最好。”久而久之,学生的急躁情绪便被克服了,取而代之的是冷静与细心。 三.习惯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写得像8,小数点像“苍蝇屎”无法辨认,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二、矫正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方法

(1)弄清算理,以理驭法。

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掌握这些根据,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和规律,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则计算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加强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熟练计算,每天坚持3~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强化记忆。

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这些常用数据有:

①乘法中的特殊积。如5×2=10;25×4=100;125×8=1000等。

②1~20的平方数;1~5的立方数。

③π~10π的积。

④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1/20=0.05=5%等。

(4)强化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训练的方式很多,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方式1:看算式,口述运算顺序。如,4×1.1+4.9,运算顺序是:先算4×1.1的积,再算积与4.9的和。

方式2:看算式,写运算顺序。如,2.5×〔(5.6-2.4÷0.6)+3.2〕,顺序为:除——减——加——乘。

方式3:给定算式,按运算顺序的要求加括号。如,给定算式0.22×5.7+3.5÷0.5-0.16。

①顺序要求:加—减—乘—除,0.22×(5.7+3.5)÷(0.5-0.16)。

②顺序要求:加—减—除—乘,0.22×〔(5.7+3.5)÷(0.5-0.16)〕。

③顺序要求:减—除—加—乘,0.22×〔5.7+3.5÷(0.5-0.16)〕。

④顺序要求:加—除—乘—减,0.22×〔(5.7+3.5)÷0.5(5)强化简算。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的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目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例如,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必然要做繁琐的通分,若能观察算式特点,就可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6-5又23分之18=5/23,从而避免了繁琐的通分,既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又提高了计算速度。

(5)加强对比。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例如,10×1/10÷10×1/10与(10×1/10)÷(10×1/10),1。8-1.8×0.3与(1.8-1.8)×0.3,338-145-55与338-145+55等,通过对比习,引导学生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排除了强信息带来的干扰,培养了学生的鉴别能力。

(6)重视分类整理。

教师应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觅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7)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检验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8)培养认真审题和认真计算的习惯。

审题时做到: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确定运算顺序,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想一想哪步用口算,哪步用笔算,能否简便计算,如何简便计算。笔算时做到:沉着、冷静,遇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不急不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认真书写,整洁清楚,格式规范。

四则运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计算过程,它是一个集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过程。我们要加强口算,注重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估算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计算习惯及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等,组织学生有效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看过“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的还看了:

篇5: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 ,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 。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 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我接了一个基础较好的五年级班,对51名学生期初测验中计算错误统计如下表:

错误总次数49

不良计算习惯 抄写造成 计算方法造

造成的错误 的错误 成的错误

34 6 9

从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次数为40,占81.6%,而计算方法错误 所致的错误次数为9,仅占18. 4%。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

附图{图}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 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 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 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算草时,我们把“算草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 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 还可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使学生形成竖式计算 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 ,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 ,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 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 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 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 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上述教学对策,1995年我在一个基础较差的五年级班进行试验,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正确率从75%上升到 毕业时的97%。

19我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我又进行了重复实验。把班级51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A组),从中选出计算 错误较严重的'12 人作为实验小样本(B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计算正确率统计表

A组 B组 相差百分率 期初 88.6% 71.8% 16.8% 期中 96.7% 92.3% 4.3% 期末 97.5% 96.8% 1.3%

从上表可看出:

(1)采取上述这些教学对策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重视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

(2)当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后,将会产生远期效果。实验(A)组期中考正确率为96.7%,(B)组为9 2.3%,随着时间的推延,习惯越来越好,正确率也随之越来越高,到期末考正确率A组又上升1.2%,B组上升 4.5%。

(3)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缩短差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从相差 百分率可看出,(B )组这些原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实验后其学习水平已很接近全班的学习水平。

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二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如若采用罚做或大量练习的消极措施,只能是适得其反,越罚越练错误越 多,而真正好的习惯并不能形成,甚至学生会产生看到计算就怕的不良心理反应。而采用上述一系列对策后, 广大学生心理上树立了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 算正确率的提高。

篇6: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 ,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 。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 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年我接了一个基础较好的.五年级班,对51名学生期初测验中计算错误统计如下表:

错误总次数49

不良计算习惯 抄写造成 计算方法造

造成的错误 的错误 成的错误

34 6 9

从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次数为40,占81.6%,而计算方法错误 所致的错误次数为9,仅占18. 4%。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

附图{图}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1] [2]

篇7: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论文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论文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 ,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 。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 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 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 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 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 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我接了一个基础较好的五年级班,对51名学生期初测验中计算错误统计如下表:

错误总次数49

不良计算习惯 抄写造成 计算方法造

造成的错误 的错误 成的错误

34 6 9

从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次数为40,占81.6%,而计算方法错误 所致的错误次数为9,仅占18. 4%。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 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 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 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 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 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 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 作程序。

附图{图}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

[1] [2]

篇8: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心理折射及对策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学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比例,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计算熟练正确,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多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减少计算错误的重要保证。许多小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数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不良计算习惯所导致的。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

一般教师往往从学生错误的表面现象出发,认为计算错误是由于简单的马虎或不小心所致。其实,在大量的错题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心理上的不良因素。可以发现,经常出错的学生在做任何事时都将反映出缺乏一丝不苟的心理这个特点。如写字潦草,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或由于铅笔太粗、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书上、手背上等等,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在于他们缺乏对学习的准确的认识,视计算为简单化的作业,自以为“能做”,马虎了事,不够踏实。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

从元心理理论出发,如果学生缺乏元心理调控的知识与技能,其学习能力方面终归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也就是说,任何学习活动都应伴随着对自己的认知的调控过程。否则,学习的有效性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有些学生计算后从不检查自己的作业,不管时间有多充余,他们总是做好后就万事大吉了(连考试也一样),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查,如果老师硬要他检查,也只是应敷了事,心不在焉,有些学生干脆等老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而每当这种因疏忽、大意出现的错误时,只要学生稍微仔细检查一下就能避免,但是他们往往不去做。这是学生的惰性、随意性在作怪,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自我认识以及必要的认知调控知识所致。

另外,是最基本的口算题没有熟练地掌握。如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等等。

针对上述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心理素质的调控,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试卷分析中,要求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小统计。各人都进行自我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统计和对错误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出错误原因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自己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还把一些计算准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这样,使一些计算准确率低的学生在思想上有所震动。同时,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的主要原因的错误看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在作业时的一些不良心理。

2、在教会学生写草稿过程中训练他们一丝不苟的习惯。

在进行两步计算的式子运算中,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学习两步计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写在作业本的递等式的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竖式时,我们把“草稿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进学生形成竖式计算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实践证明,扎实细致地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计算的错误率,可以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并且这种心理品质还会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3、在批改方法上考虑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对前面提到的计算草稿也进行批改外,我还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批改时先看学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作业评定“优”,若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仍依作业全部正确来评定。这不仅能促进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训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业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

4、利用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计算正确率。

快速的口算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坚持口算的常规训练,应是每个数学教师都须重视的。应让学生每当数学课的预备铃一响,就自然迅速地按教材配套的口算训练题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偶尔穿插学生常错、易混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对于口算结果,可以采用每天轮流由同桌两人报答数,其余同学核对的方法。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会有明显的提高。

篇9: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一、厌学产生的原因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改变,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等,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        .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        虽然早已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能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流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        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        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见到学生就烦,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学生见了教师如同老鼠见了描,教师与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的离心力;亲师才能重道,学生由爱老师而过渡到爱老师所教这科知识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与人际关系差有关。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二、对策探讨                .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治理厌学的内动力。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相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树立新型教学观,凋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治理厌学的启动力。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凋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此外,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任务过重,也是学生腻烦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看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适量的作业后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一―治理厌学的助动力。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一一治理厌学的支撑力。        中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篇10:当前经济困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当前经济困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一、计划体制在中国的起源

研究计划体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相对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而言,经典作家的原始构思对各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成影响甚微。在我看来,计划体制在中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远远长于新中国的历史,因此,共产党长期征战中形成的战时命令体制就不会不对新中国的计划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渊源上说,1940年之后形成的以陕甘宁边区最富代表性的抗日根据地体制,对中国计划体制的起源尤其有着直接的影响。相比起来,与其说是舶来的“苏联模式”决定了中国计划体制的面貌,倒不如说这种土生土长的“延安模式”才是计划体制的胚胎。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统收统支;二是地方分权,即各根据地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分散经营、自力更生。在面临着严峻战争考验的时期,这种模式曾经有效地保障了战时供给,保证了共产党能够最终顺利地夺取政权。到建国之后,一方面,由于四边战火犹未平息,政权尚未稳定,所以这种战时体制自然仍有其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对于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新政权赖以巩固和发展的庞大的中层干部大多行伍出身,他们熟悉的是以命令和服从命令为特征的军事组织。可见,面对这样一种丰厚的组织资源,最合理的利用途径恐怕就是“命令式”的计划体制。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在建国伊始,就已经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次,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建国之初便确立了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为目标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通过国家力量强制实行工业化,其结果只能是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林毅夫等作者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一书中较为清晰地解释了这一内在的经济逻辑。他们的理由大致如下:首先,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内优先发展重工业,只能人为地压低资本、外汇、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必需品以降低重工业资本形成的'门槛,因此造成了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的极大扭曲;其次,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与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最后,为了贯彻资源的计划配置机制,在微观上必须建立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和人民公社。可见,一经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战略,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性的微观经营机制便相继形成,这种叁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是内生的,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除了普遍追求经济增长率之外,充分就业也是其最关心的国家目标之一。从一开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和公民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隐含的“社会契约”: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义理性(legitimacy,又译合法性)既然来自“劳动人民当

家作主”,则国家无形之中便负有提供公民“劳动和工作的权利”的义务。正如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的,如果由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劳动力市场,则自愿和非自愿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实现工人全部就业的目标,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借助计划体制。在计划体制下依靠行政命令实现充分就业,结果只能是压低并限制工资水平。但做为对此的补偿,国家还会给予工人较高的福利待遇。国有企业实际上承担着提供各种福利待遇的任务,这就是“企业办社会”这种现象的来源。

二、两种体制在时间进程中的不同绩效

如何比较计划体制和市场经济在时间进程中的不同绩效?一般来说,衡量一国经济绩效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是看其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二是看其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然而,这两个指标都有着很大的偏颇性。如果仅仅是看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

则发达国家挟其数百年来的深厚积累,自然比后进国家占据优势;反之,如果仅仅是看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则落后国家由于基数小,起点低,其潜在的增长机会要比发达国家更多,反映在

[1] [2] [3]

篇11:起重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起重机事故增多,所以,各国的建筑机械制造厂加强了对起重机事故原因和对策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综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事故原因分析

1.失误操作。起重机很多事故是由于失误操作发生的。(1)现代起重机正向大型化发展,功率大,惯性大,作业的危险性亦增大。但不少司机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认真掌握操作要领,易误操作。(2)工人年龄大,虽然经验丰富,但有的光凭老经验操作,忽视安全;另一方面动作不灵活,反应能力差,误操作的几率大。(3)安全指令未能适应起重机作业环境多变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司机无章可循,只好凭个人的判断进行作业,易出差错。(4)由于司机缺乏,有的企业没有实行专人专机,加上各厂机型不同,操作手柄的布置、操作方式不一,所以,代班司机操作时,往往因错误操作手柄而造成事故。(5)不重视对工人的技术培训,司机技术素质差,不能适应复杂的施工作业。(6)未注意司机心里因素对安全施工的影响。当司机有思想情绪(如烦燥、紧张、骄傲等)时,在未做好思想工作,解除其心里障碍前上岗操作。

2.机械维护不周。维护保养的起重机,机况差,会诱发事故或者直接造成事故,如:钢丝绳腐蚀严重,操纵系统失灵;油路、汽路不畅通或泄漏;电路接触不良或短路、断路、滑轮、轴承缺油(脂)、转动不灵或卡住不转动等。

3.缺乏安全装置。有的起重机,没有安装防超载防碰撞等安全装置,当出现事故预兆时,不能报警或停机,从而酿成了事故。

4.环境因素。在下列环境中作业,起重机易发生事故:在回填土方或泥泞场地吊装;在坡地吊装;有几台吊车在狭窄地段内同时作业,与土建施工交叉作业,在雨后路滑的地段吊装;在输电线路禁区附近吊装。

5.部件质量差。起重机吊杆、支腿等部件质量差,如材质不合格,有裂纹等,会成为导致起重机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6.综合原因。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综合作用,更易发生事故。

二、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

1.改进设计和制造工艺。(1)精确计算负荷,以便准确核定结构件的强度要求和确定破坏形式。运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法预测结构件的危险部位,并在设计中采取补强措施。(2)尽量减少零、部件的应力集中部位,

(3)充分考虑焊接工艺对零、部件结构强度的不利影响,如焊接缺陷(气孔、裂纹……等)对零、部件强度的影响及因缺陷影响而造成的强度降低值。(4)在设计中要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舒适的驾驶,使司机减少疲劳。(5)强化制造工艺的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起重机按设计要求制造,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2.配备可靠的安全装置。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一机多用(多功能化)已成为建筑机械的发展趋势之一。如液压挖掘机铲斗下增设吊钩,兼作起重之用。为了保证起重作业安全,相应配备防超载装置等起重作业用的安全装置。

3.简化操作。可减少发生误动作的几率,减轻司机疲劳,利于减少事故发生。简化操作的主要措施是:(1)推行操作手柄布置标准化,使各厂产的起重机操作方法相同,一旦是由代班司机作业 不易误操作;(2)推行操作自动化,减少多手柄同时动作。欲将重物从A处吊到B′处,常规方法是司机要同时操纵起重手把和变幅手把(或分二次操作),使重物从A B B′。若安装了复合动作手把(负荷自动水平移动装置),则操纵一次即可将重物从A B′,防止误动作。(3)采用自动挂钩装置,使用该装置后,工人可摇控操作,自动进行挂钩摘钩工作,从而避免发生重物压人、撞人和在高空挂钩摘钩时不慎坠落事故。

4.改善维修性。改善起重机的维修性,使起重机易于维修,利于改善起重机的维修状况,减少因维护不周造成的事故。其措施有:(1)在起重机上安装“使用和保养监视仪”推行预防维修,防事故于未然。(2)采用磁力钢丝绳检测仪,使用该仪器,可在不拆卸钢丝绳的情况下检测钢丝绳有无断丝。(3)采用集中润滑方式,即将变速箱、变矩器等部件的加油口、检压口集中布置在一起,司机站在地面就可以向上述部件加油和检查油压,免去在机上爬来爬去加油和检查油压,利于确保按润滑周期润滑部件。(4)改善部件的可触及性,使机件周围留有人手能达到的充裕空间,便于检查和修理。

5.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日本起重机协会设有起重机安全委员会,负责制订有关起重机的安全规程,举办安全技术讲座、训练班,开展安全竞赛,每年还开展一次起重机“安全日”活动。

另外,日本的厂家和用户还认识到,安全作业不仅关系到司机的安全,而且还会有社会影响,发生事故对厂家和用户都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厂家和用户应通力合作,为防止起重机事故的发生而共同努力。

篇12:海运人为失误原因及对策分析

海运人为失误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安全是海上交通永恒的话题.海上交通安全系统由“人一船一环境”组成,人是组成该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人为因素与人为失误的'基础上,阐述了海运事故与人为失误的关系,对造成人为失误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进一步从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海运中人为失误的预防对策,以期为船舶及航运公司评估船员安全操作水平和船员队伍安全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达到降低人为失误发生率、降低海运事故发生率、提高航海安全的目的.作 者:张绍举    成松柏    Zhang Shaoju    Cheng Songbai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期 刊:灾害学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卷(期):2008, 23(1) 分类号:X928.02 关键词:海运事故    人为失误    安全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体育理论课在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题目及对策毕业论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会计电算化舞弊及其对策论文

英语课堂实施互动式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九年级学生数学典型错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烟台市中职护理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浅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22-06-03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2023-06-19

浅谈会计电算化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23-12-23

医院信息网络建设现状及对策论文2023-01-05

会计信息化问题影响对策分析硕士论文2024-03-24

护理专业语文专业模块建设的问题与对策2024-03-23

网络会计的问题与对策2023-03-08

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探讨的毕业论文2023-10-31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2022-05-31

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教育论文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