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

时间:2023-08-04 07:33: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共8篇)由网友“onlybao”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

篇1: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

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

世界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砖瓦。除了桥梁,没有一幢房屋,可以凌空站立,用它的脊梁展示木头和沙石的重量。

礼屏公祠还是图纸上的线条时,就遭遇了极大的挫折,这是卢绍勋没有料到的意外阻力。

卢绍勋在家乡盘桓了多日,最终看中了南面村的一块地。除了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些风水因素之外,卢绍勋最满意的是这里临河,一条活着的河流连接珠江和南海,让人的心宽阔和平坦。后来的运输,那些巨大而沉重如山的木头和石料,证明了卢绍勋的远见。

礼屏公祠在图纸上一帆风顺,却在征地过程中遇到了那个固执得如同顽石的邻居。其他几户人家对乡贤卢绍勋提出的高价拆迁补偿、并在附近免费建造一幢新屋的条件非常满意,这种从天而降的好事让村里那些无关的乡邻都眼红了。谁知幸福并不是一个人人都愿意接受的真理,那个拒不拆迁的邻居昂着头,满不在乎地说,房屋虽旧,却是老祖宗手里传下来的遗产,如果败在自己手中,那是儿孙最大的忤逆和不孝。卢绍勋的耐心和道理几乎磨破了嘴皮,那人却丝毫不为金钱和新屋所动。

碰上了一个撞上墙壁不转弯的犟人,卢绍勋除了三番五次上门游说之外,再也没有了其他办法。银元的光泽在乡间的土屋里黯然失色。光绪二十二年的时候,虎门乃至中国,都没有发明“钉子户”这个如今走红的名词,那个不肯拆迁的农民,也没有维权、用汽油和煤气抵抗强行拆迁的想法,他认准了卢绍勋的为人,同时也明白财大气粗的卢礼屏家族,不是仗势欺人的恶霸。

卢绍勋在邻居的铜墙铁壁面前头破血流,但是一个行善积德的人没有愤怒。他只是无奈地叹了一口长气,这个诚实的富翁,没有看穿对方的心思。他不知道,就在礼屏公祠的计划在心里酝酿的时候,一个云游的风水先生,在那幢土屋里看出了异样。半仙说,这屋建在龙脉上,两代之后,主人必大富大贵。邻居保守天机,把惊天的秘密深深地埋在心里,他不能让礼屏公祠破坏自己的风水,他要用性命来维护那个家族未来人丁兴旺财富滚滚的想象。

清朝光绪时代的所有中国建筑,绝无杂交西方砖瓦的血缘。只有岭南东莞虎门那幢平常的礼屏公祠,传承着人类建筑最高贵的精神。从公平和平等的文明意义来说,礼屏公祠是一幢与西方建筑,尤其是德国波茨坦磨坊相通的纪念碑。

礼屏公祠的图纸终于在坚硬的现实面前残缺了。卢绍勋知道,这种残缺是无法修补的,它具有一种天定的意味。那天,卢绍勋来到祖坟前,在鸡鸭鱼肉的祭祀中展开了蓝图。卢绍勋明白,只有在这种阴阳两界的沟通中,祖先可以看到人世的现实,给后人前行的指引。

卢绍勋是独自一人来到祖先的安寢之地的,他不愿别人打扰先人的安静,更不想让他人窥见自己内心的隐秘。叩完头之后,卢绍勋默默念道,公祠难全,是子孙的不孝,如以势欺人,用官府的力量逼迫拆屋,却是人性的大恶……。

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太阳的余晖像一炉热炭倾泻在人间,远处的海面上,跳动着金色的光影。在芳草萋萋的静穆中,卢绍勋听见了祖先的教喻。

卢绍勋的无奈,记载在了线装的族谱中:“……计所谋择地十有余年,并约费万余金,连先君日前买下屋宇方能凑足,尚有些少地方未能凑成,乃抱缺憾。大抵谋事不能完全,使留此以见天地无全功也。”这些处于文言和白话之间的简洁文字,暗合了卢绍勋面对九泉之下先祖时的复杂心情。

礼屏公祠在卢绍勋心里的变动,那个邻居是一无所知的。他每天数次走出家门,来到卢家用石灰和绳子丈量和划线的土地上,看到其他几户人家搬走,看到他们的土屋被夷成平地,他没有感到压力,惟一让他感受到的,只有忧虑。

忧虑是种在邻居内心深处的一粒稗种,它是会发酵的。邻居担心的是,建成后的礼屏公祠是一棵大树,而他的祖屋,只是大树旁边的一株野草。宏大的祠堂建成之后,土屋的光线,将会被卢家的威势财富遮盖,出行的道路,将会被祠堂坚硬的砖墙堵死。

邻居的固执和倔强,并没有在卢礼屏无声的教喻中变成钉子。图纸上的变动和修改,成了卢绍勋惟一的选择。在平面的蓝图上,礼屏公祠所有的线条都以横平竖直的结构呈现在纸上,修改之后的建筑,它后院的左边,被锋利的刀刃切去了一角,“祠堂左路与右路后部不齐,总体西北角位置缺一块不能补齐。”

中国人的建筑,最讲究的是完整和对称。一幢失去了对称的祠堂,即使占地再大,用料再精,也无法称之为圆满。

礼屏公祠的动工,从无奈和残缺开始。

这是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卢礼屏已经去世十三个年头了。

一百六十年过去了,后人已经无法考证礼屏公祠奠基的那个日子。但我们可以相信,懂风水的卢绍勋一定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那天风和日丽,水稻正在扬花,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淡淡的香味。几乘八抬官轿列着队从太平镇上过来,鸣锣开道,威风八面,这种罕见的风景让远近的百姓都围拢观看,在热烈的鞭炮声中,百姓们看到了靖康盐场大使、东莞巡检司、驿丞和知县老爷等一行官员走出官轿,来到屋场里。那个拒绝拆迁的邻居在奠基的喜庆和官员的威仪中悄悄溜走了,细心的卢绍勋看到了这个情节。但是没有人从他迎客的笑容中看到他内心的波澜。

官府老爷的出动,让光绪年间的钉子户终于感到了压力和恐惧,他的双腿有些颤抖,卢绍勋的目光从他身上不经意扫过的时候,他似乎感到了皮鞭的力量和肉体的疼痛。

礼屏公祠的图纸和建筑工地上的石灰线,让知县大人看出了蹊跷。对一个财大气粗的乡绅的软弱,知县大人的脸上露出了不屑和诧异的神情。

卢绍勋在知县大人的`威仪面前微微一笑,他用一首诗瞬间改变了权力的表情。卢绍勋谦恭地说,父亲在世之时,教我们背了一首大学士张英的诗。

东莞知县突然中了魔法,他被一首二百多年前的诗瞬间击倒了。饱读读书的知县大人知道当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宰相的故事,他知道“六尺巷”的典故和“宰相肚里好撑船”的来历。

东莞知县回过头去,他不愿卢绍勋看到自己的脸红。然后,他轻轻地用纯正的东莞方言,在心里吟诵了那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卢礼屏的商业帝国在香港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创办了华人慈善医院——东华医院和东华三院,之后又牵头成立了保良局,担任了东华三院总理和保良局总理。这是他人生中的顶峰,也是卢氏家族辉煌的开头。卢礼屏的成就和业绩,为日后礼屏公祠的图纸,画上了第一根线条。

礼屏公祠在中国的纸上萌芽的时候,欧洲的波茨坦磨坊已经成了一处驰名的人文景观。每天,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瞻仰者,来到那幢矮小陈旧的磨坊前,抚摸那些带着威廉皇帝体温的砖石。如果历史能够巧合与相逢,那么,十九世纪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打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盖一座行宫的想法和中国富商卢绍勋想在故乡虎门建一座祠堂的计划是不谋而合的。

威廉一世的行宫选在风景优美的市郊,那里没有拆迁和征地的障碍,德国皇帝对行宫的建筑和郊野的风水非常满意。一个国家的风景,通过森林、湖泊、河流、草地像诗与画一般进入到主人的眼里。

但是,不久之后,威廉一世眼中渐渐生长了一个障碍物,一座古老的磨坊立在行宫的前边,它让皇帝的目光不能看得更远,久而久之,那个磨坊变成了一个钉子,让他的目光生痛。这是他当初的一个疏忽。

内务大臣领了皇帝的圣旨,拿了一大笔钱,找到了磨坊主人。威廉一世以为这笔钱足可以在大地上抹去一座磨坊的所有痕迹,谁知磨坊主并没有被金钱打动,那人说,磨坊是祖宗传下的财产,我的任务就是维护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

威廉一世听了大臣的禀报,丝毫也没有生气,他似乎看穿了磨坊主人的心思,他说,提高补偿,一定要把磨坊买下来。

然而,权力的傲慢和金钱的诱惑在平民面前铩羽而归,磨坊主那句再多的钱我也不卖祖宗的硬话刺伤了皇帝的自尊,威廉一世生气了,他派出了宫廷卫队,把磨坊强拆了。

威廉一世的命令代表了一个国家权力的意志。皇帝站在行宫宽敞的阳台上,看着那幢让他目光疼痛的磨坊灰飞烟灭。由于距离的阻隔,皇帝没有看到平民的抵抗,磨坊主的愤怒超越了暴力通过卫队士兵之口到达了威廉一世身边。磨坊主说,皇帝当然位高权重,但国家尚有法律,国家还有讲理的地方,我一定要让司法来作裁判!

威廉皇帝没有想到德国的地方法院真的作了一幢磨坊的裁判。德国的法院眼中没有皇帝和权威,只有事实与因果。法院判决了皇帝败诉,并且限期恢复被权力拆毁了的磨坊。

威廉一世的故事在法律面前划上了一个句号,直到他的生命结束,磨坊的那根眼中钉肉中刺始终在他的心里疼痛。然而数十年之后,戏剧性的情节上演了,九泉之下的皇帝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历史会以一种重回的形式再现,不过结局却是一种意外,一种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意外。

这时,故事的主角已经换成了磨坊主的儿子和威廉二世。磨坊主的儿子几乎被穷困压垮了,一筹莫展之下,他决定将磨坊卖给威廉二世。在他的心里,威廉二世将会接受这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从此以后,磨坊消失,行宫获得了更好的视野,威廉一世皇帝官司失败的耻辱将在地球上彻底抹去。

磨坊主的儿子很快就收到了威廉二世的亲笔信,还有六千马克。威廉二世说,你经济拮据,赠你六千马克度过困难。但是,磨坊不能出卖,更不能拆除,这座磨坊已经成为了德意志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见证,同时也是一个家族的光荣所在,这是一幢应该世世代代传承的建筑。

在卢绍勋的眼里,本世纪之内欧洲德国的波茨坦磨坊和亚洲中国虎门的农家土屋之间突然产生了某种关联。已经动工了的礼屏公祠,应该用建筑的残缺换来一种精神的完美。

礼屏公祠,是卢绍勋和他的兄弟们花重金兴建的私人祠堂的名字。他的父亲卢礼屏,是这幢即将屹立在故乡大地上的宏大建筑中的香火和精神。

卢礼屏出生的时候,他的先祖已经在虎门村头这片土地上繁衍了十八代。十八代先人的足迹在漫长的时光中漫漶不清了,但后人知道的是,十八代先祖皆因家境贫寒无法读书识字,春种秋收,田间劳作是先祖们共同的特点。

一个家族的转机出现在卢礼屏的人生中。十四岁就下田耕种的少年,由于在塾馆中短暂的启蒙,胸中的一群繁体汉字便屡屡激起冲动,他不满足于像父辈一样与泥土打一生交道,与贫穷一世相安。二十四岁那年,他与本土南面乡的陈廷珏、陈高爵兄弟登上了被当地人称为大眼鸡的货运木船,开始了前程未卜的远行。卢礼屏不知道路途多远,需要多少个时日,也不知道苍茫的大海上有多少风险,他惟一知道的是美国旧金山,那个目的地,就是世界的尽头,也是他梦想挣钱改变人生的希望。

从侍弄土地的农民到挖掘石头的矿工,这是卢礼屏来到美国之后的身份转变。加刺科尔金矿,让卢礼屏的人生一片黑暗,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金子的闪光。幽深的矿井,每天都让生命胆寒。

死神第一次来临的时候,隐身于一场天崩地裂的暴雨,洪水猛涨,世界像垃圾一样漂浮在水上。卢礼屏和两个同乡困在矿洞里,三个昼夜,没有任何食物充饥,矿灯也在恐惧中慢慢熄灭,在暗无天日的大地深处,卢礼屏一次次听到了死神恐怖的狰狞。

超过了黄金救援七十二小时的卢礼屏和他的同伴,命不该绝,洪水没有熬过人求生的意志而退去,他们在水退之后自行爬出了矿洞。当见到光明的那一瞬间,卢礼屏泪流满面。他知道自己大难不死,却尚未理解这句古语中潜藏的谶言意味——必有后福。

幸福在死亡退走之后迅速地降临了。那一天,卢礼屏在开采的矿石中发现了异常。他把另外两个在洪水围困中逃生从而结下生死之交的同乡叫来。经验告诉他们,这些外表普通的矿石,都是含量极高的乌金。意外的欣喜击倒了卢礼屏的两个伙伴,只有冷静沉着的卢礼屏,想到了藏匿的方法,然后在时间的掩护下逐渐转移这些让他们终生无忧的巨大财富。

上帝赐与的幸运,卢礼屏和他的伙伴极其幸福地接受了。这是卢礼屏在异国挖到的第一桶金。对于上帝的旨意,卢礼屏守口如瓶。这个秘密横跨了广阔无边的大洋,延续了一百六十多年。我多次来到礼屏公祠,在时光中猜测,仍然无法破译那笔财富的真实数字,“巨大”,只有这个不确定的形容词,可让人隐隐看到那些乌金的冰山一角。

卢礼屏离开矿井,回到了地面,阳光以天堂般的金色顿时让他紧张的生命松弛下来。衣食无忧了,卢礼屏自言自语地仰天长叹。

衣食无忧是不会让一个世代贫穷的异国淘金者满足和停滞不前的,穷人的哲学是勤劳和纯朴。很快,卢礼屏勤快的身影出现在合记杂货店里,这是卢礼屏在别人的信任与介绍下创办的一份生意,他用心经营,货物流转,变成阿拉伯数字在账薄上一帆风顺,饱经风霜的脸上悄悄开出了花朵。

篇2:祠堂或老屋的优美散文

祠堂或老屋的优美散文

幽深、庄重、威严,这是祠堂给我的感觉,在众多的祠堂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之后,这种感觉仍然没有消弭。

祠堂的原初功能是用于祭祀,也有刚开始是独立的房舍,后来将同姓族人集中到一起,成为融祭祀与居住于一体之说。小城残留祠堂越来越少了,仅有的几个祠堂也孤独零星地陷入高楼的包围之中。

从上向下俯视,祠堂呈“回”字形结构,小青瓦覆盖的屋顶从四个方向向正中间天井倾斜而下,意指“肥水不落外人田”。四方形的黑色轮廓仿佛沉向水底的黑色时钟,又像是一砣铁,在下坠中隐隐激起看不见的漩涡。这些祠堂里仍有人在居住,余的家就住在里面,不过几年前他将原本属于他的木制结构房子改造成了砖混结构,在里面完成了他的婚礼。祠堂两侧的外墙叫“马头墙”,典型的徽派建筑中,“马头墙”比其它几面墙要高,有防火作用。大门是对开的木门,冗重而高大,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油漆早已剥落。横在门中间的是一条青石板门槛,比普通民宅要高,都已被磨得油光锃亮,有数不清的人曾从上面跨过,也有停留在那里,坐在上面休息片刻,他们的身影就那样不知不觉被嵌在里面了。祠堂里面的地面一律用青石板铺就而成,中间交错着砌入一些竖排的小青砖,用以防滑。祠堂分为上堂轩和下堂轩,上堂轩比下堂轩稍高,上面供奉着祖先的牌位。下堂轩为家庭吃饭会客之用,两堂轩相接连,中有天井。左右为住室,房舍除了基础是约50公分左右的青石板,上面的部分全部都是木制结构。支撑房屋的几根柱子都是坚实、粗壮的圆木,支撑它们的是一个个石鼓。光线和雨水从正中间是天井垂下来,四周修建有细小的沟渠,供雨水流淌。祠堂四周的外墙上是不开窗的,房屋窗子都是朝内而开,是很精美的木雕窗户,上面雕有各式各样的窗花,刚开始蒙的是窗纸,后来换成了玻璃,一道道窗帘在里面开合着,一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也随着窗帘一起开合着。

祠堂里住的大都是同姓的族人,如龙家祠堂、余家祠堂等,后来也有一些不同姓氏的住了进来。城里,也有人管祠堂叫做老屋,这有一种怀旧情绪在里面,不知延续了多少年。大户人家装潢非常考究,将地面夯平之后,地面用青方砖铺成,砖须铺得整整齐齐,砖缝里用石灰勾出一道道笔直的白色线条,青砖质量非常好,据说几百年不会腐烂。也有用石灰、细土、某种草灰捶制而成的“三合土”铺成地面,据说有防潮隔热的功效。有一年雨季,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和余在祠堂的天井里坐着,雨突然笔直地从天井里泻下,顺着沟渠肆流淌,雨水落地溅出的水花洒在我们身上,我与余都没有说话,安静地看着白亮亮的雨水从天而降,再消失于小城的.下水道里,两个年轻的后生坐在百年的祠堂里就这么目视雨水而无动于衷。雨停后,我抬头看看天井上方,阳光出来了,天空蔚蓝,飘着几朵白色浮云,时间已近黄昏,我就起身回家。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雨季,两个平淡无奇的懵懂青年,记忆因为祠堂而存留了下来。

乡下的祠堂与城里的不大一样,乡下的祠堂一般都无人居住,作为逢年过节村落祭祀祖先的场所,祠堂在这些时候非常热闹,鞭炮与香火都燃放起来,祭品摆在供台上,子嗣们拜伏在地,祈求祖先的保佑。族人的婚丧嫁娶都在此进行,凡有大事也在这里商议。有一次下乡,我们去了小城唯一的山居村落先锋村,车辆盘旋绕过几道山梁,停在一处山洼中的村落旁。我独自一人四处走动,在众多连片的青砖黑瓦房屋中间,我发现了一个祠堂,高大庄严的朱红大门半掩着,阳光从半边门里射进去,有浮尘涌动。进门后,一条窄窄的通道通往祠堂的正堂,地面全部用宽大平坦的青石板铺就而成。通道两侧青砖砌成的墙上有几个小小的雕花窗户,都紧紧关闭着。经过约20米的通道就到了祠堂正堂的门口,正堂高大宽敞,门是敞开的,但用尼龙网隔开,进不去,里面左右两侧堆满了高高的柴禾,还养了很多鸡。正对面墙上高高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黑底红字,但被浓厚的灰尘与蛛网遮住了,看不清是什么字,只有几笔遒劲的撇捺从灰尘和蛛网里奔突出来。很明显,这是一处被荒废已久的祠堂,但从建筑的规模与考究来看,可以想像祠堂先人们曾经的荣耀与辉煌。

这是下午4时许,在群山的环抱中,光线开始慢慢暗下来,站立片刻之后,我转身离去,却在过道里又转过身,拿起相机想把祠堂拍下来,当我调好焦距按下快门的瞬间,一个老人从突然从过道这边闪现,并迅速走向对面,消失在侧门里,行动之快让我猝不及防,速度让这个留在相机里的人身影模糊不清,只能辩别出是一位矮小的女性老者,身影有些佝偻,散发出历史碎片中幽深、潮湿的母性光泽。

篇3:凭吊诸葛丞相祠堂优美散文

凭吊诸葛丞相祠堂优美散文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锦官城:成都。柏森森:祠堂前有两株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所植。森森,形容树高茂盛。

映阶碧草:绿草遮映着路阶。自春色:空自显出动人的春色。空好音:空自发出美妙的歌声。

三顾频烦天下计:诸葛亮当年隐居隆中时,刘备曾三次访问他,问以天下大计,并请他辅佐自己。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开创大业,匡济危时。老臣心:指诸葛亮一生尽忠蜀国,不遗余力的精神。

出师未捷身先死: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与魏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死于军中。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大业未成便生命已终,使各代许多有志之士感到惋惜,不禁伤心流泪。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颔联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怅惆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诗的尾联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篇4:爱的分量散文

爱的分量散文

浅冬微凉,一切安好,只是少了你的陪伴,少了一份眷念,工作空闲之余,写点文字,渲染我的生活。我的朋友圈很小,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篇文章,我的生活简单,偶尔漫游在空旷的文艺世界里,寻求我的一丝欣慰,延续我的风格。多年未触摸红颜,多年未背叛诺言,多年未顾及生活的质量,粗茶淡饭,撵着残破的字,向着长空狂笑,深深浅浅的文字,为谁上锁,等谁开枷锁。

昨夜的梦,清晨醒来,寂寞还在,诗歌在远方,繁荣在前方, 借微风的笑颜,注入我的心间,借阳光的柔情,介入我的情感,借浅冬的善良,涌入我的眼眸。选择孤寂的路,注定默念,赐我滴水穿石的力量,我能到达爱的彼岸,赐我水草的优雅,我能在繁华的城池屹立百年,赐我风儿的`狂野,我能在你的记忆中摇摆一生一世。

酒精的麻醉,香水有毒,红尘缭绕,用我卑微的身躯,撑起渺小的灵魂,我似尘埃中的一粒沙,历经风吹雨打,我似沙漠的中的一棵树,百折不挠,我似被遗忘的种子,没有掌声,没有陪伴,逐渐萌芽,长成参天大树。成熟的过程,不断接受曲折的洗礼,保持你的做人原则,蔓延你的做事风格,善待生命,敬畏大自然。

我们好像在那里见过,好像没真正拥有过彼此,你的生活与我没有交集,若能遇见是一种缘分,若能拥有是一种责任,若我的世界有你,伴着吵闹,也是情调,在你流泪时,我来擦干,在你寂寞时,我来陪伴;在你进步时,我来鼓掌。把你的失落,变成我的难过,你的蓝图也有我。

我的世界灰暗时,不想找你依靠,因为我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年轻时需要多磨练,我现在浅唱,陪你嘹亮可好?让凄凉化作美好,才算没有辜负你。当然我会坚守落寞,你还未来,你来时,我会敞开温暖的怀抱,新桥的雨巷遇见你,轻轻的恋上你,不经意间,陪你苍老,踏破烦恼。

我的世界也在奋斗,远离家乡,压抑思念亲人的苦,瞭望天空,白云载着我的星辉,淅沥的雨滴带走我的浮躁。回首三十余年,感慨万千,孤寂中从容,挫折中坚强;讽刺中驾驭。今世无缘,来生牵,今生有缘,牵绊不恨晚。散发花蕾的芬芳。我心中爱的分量,投向谁,若我离开你,会遗憾吗?谁的浪漫没有谎言,还有谁的温柔能抚平我的千年惆怅??

篇5:一声妈妈的分量散文

一声妈妈的分量散文

春雨如烟似雾,像一个受尽委屈的人,压抑着,哽哽噎噎地抽泣着。

这样的天气,是不宜外去赏花的,但蓝慧心里的郁闷,实在无法排解,她还是决然地来到以郁金香和樱花闻名于当地的名园——金卉庄园。

郁金香开得正盛,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黄的似金······五颜六色的郁金香,像擎着的一只只酒杯,承接着丝丝春雨,花润泽而饱满。徜徉在无边的郁金香的花海中 ,蓝慧的心还是不能明亮起来。

蓝慧的郁闷是他的丈夫近春带来的。本来上个星期天他们很高兴地去参加同学聚会,同学聚会自然免不了打牌,自然输赢也是有的。

但近春在牌桌上故态复萌,张狂又轻浮,一张张一百的票子飘向牌桌,两条腿不停的晃动。碍于同学们的面子,她忍着,和同学们说笑着。回家后,蓝慧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她责骂着近春 ,近春却拒不认错,于是两人进入了冷战。

冷战的氛围又由于近春母亲的病加重了。一来近春要去照看母亲,呆在家里时间少了,夫妻接触少,缓和关系的机会也少;二来,母亲生病,让近春无心对蓝慧示好,他成天阴沉着脸。

往常,婆婆生病时,蓝慧是必去看的。这次她却不想去。她怨恨近春,同时也把这种怨恨迁怒于婆婆,她总觉得婆婆对丈夫的.不良品行应该负有责任。她的儿子爱赌爱玩牌她是知道的,但她总像没事人一样。

有一次蓝慧同婆婆讲到近春的玩牌没有节制,哪想婆婆却说:“你的男人,该你管了,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当时蓝慧气愤地说:“如果你的女婿像你儿子这样,你会不会也没事?媳妇是别人的女儿是不是?”

婆婆除了不管自己的儿子外,另外的事情她却是要管的。蓝慧和近春生了一个女儿 ,婆婆就责怪过蓝慧不会生儿子。

如果不是蓝慧还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婆媳关系早就很糟了。但平时 ,蓝慧还算孝敬婆婆,给她买衣服,买吃的,也没有给过她脸色,更没有和她发生口角争吵。

可是当近春表现恶劣时,蓝慧就会恨屋及乌。像今天,她觉得不去看生病的婆婆情理上说不过去;去看了,想到近春的那个德行,她又觉得十二分委屈。为了排解这种压抑在心头的郁闷,她徘徊在细雨蒙蒙的郁金香中。

将近正午,雨停了。赏花的人多起来:有恋人,有拖儿带女的夫妻,还有被搀扶着的年迈的老人。看着这一切,蓝慧的心微微动了一下。

她离开了这片郁金香,向远处的樱花园走去。几百棵樱花树,占满了一座山。但这儿樱花的花事已过,树下落英成堆,树上只三两朵残花。唉!樱花的春天已走,它们的一世已过。花的寿命竟是这般的短促!

人的寿命也长不到哪里去!匆匆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茫茫人海,能成为夫妻、父母子女、婆媳、翁婿,又需要多大的缘分呀!人,应该惜缘。

这样想着,蓝慧心中的郁闷不觉减轻了许多。她决定回去后到医院看看生病的婆婆。

婆婆气息奄奄地躺在病床上,手臂上插着输液管,脸色黑黄而浮肿。有谁知道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过去在家里威风八面呢?她的丈夫对她惟命是从,她的子女个个孝顺且惧怕她,对媳妇,她只把她们当作媳妇,甚至有时把她们当作外人,故而她生病期间,除了蓝慧来看过她外,其他媳妇都没来看她,甚至连问都没问一声。

婆婆是老辈人。她们年轻时婆婆虐待媳妇、媳妇忍气吞声是常见的婆媳关系,婆婆以为她没虐待媳妇,自己就是一个好婆婆——这是她的历史和见识的局限使然。

今天常听到那些刚当婆婆的人对新媳妇说:“孩子,放心,我会把你当女儿看的,我是多了一个女儿呢!”丈母娘也会对新女婿说:“孩子,放心,我不会把你当半个儿看的,我是多了一个儿子呢!”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婆媳处成了母女?又有多少丈母娘和女婿处成了母子?

可是细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处成母女、母子呢?人家养了二十多年的女儿或儿子,因为你的儿子或女儿成了你家的人,叫你“妈妈”,这是多么值得感谢的事:媳妇应该是你前世的女儿,女婿应该是你前世的儿子,否则怎么会于万千人中,恰恰是你们有这么好的缘分呢?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善待媳妇和女婿呢?何况你今天善待媳妇和女婿,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吗?

蓝慧给婆婆到了一杯茶,问婆婆想吃些什么,扶婆婆躺下后,说了一会话就离开了。离开时,几天没跟她说话的近春居然要送她,她没有答应。

晚上回到家,女儿和蓝慧视频通话。在电话那头,女儿甜甜地喊着“妈妈”,女婿也跟着女儿朗朗地喊着“妈妈”,蓝慧幸福地答应着,眼中有晶莹的泪花在闪光。

篇6:祠堂里那一些思绪散文

祠堂里那一些思绪散文

后来传递出她与某陈姓男老师如何如何的流言,后来小胡老师与一位地质队员结婚了,后来她生了一位女儿,再后来听说在她女儿幼年时,她的丈夫因肝病曝死了。真的是红艳命薄啊!

我在此想她,我在此念她,不是因为小胡老师是我一年级至六年级的跟班班主任,也不是因为她是我母亲的'同事,而是因为在我的生命里曾经融入过她的元素,在我的血液里融入过她给予的物质。

自幼我体弱瘦小、发育不良,母亲说是因为在我出生时,她没有多少奶水可以喂养我,于是四处找奶妈。找到奶妈后就寄养在那里。我是家里老三,那时候老大才6岁,老二3岁。一位家有三个婴幼儿,且从事着早出晚归的村小教书工作的女人是没时间没精力同时扶养三个这么小的孩子的,只能将我寄养他人家里。母亲一周半月去看我一次。后来有一次母亲对我说,她去看望时,她明显感到我的精神状态不如前一次,抱起来,我的整个身体是柔软的,连颈脖也无法竖立。母亲一细问,原来奶妈已经没有奶水了。医生说是极度营养缺乏症。我的母亲此时有一种被上当受骗的感觉。她为此一直愧疚着。只要遇到能够弥补我后天营养不良的机会的,母亲就不会放弃。

而在我五年级时,小胡老师正处在哺乳期,她在奶自己的女儿。她的女儿是由她母亲每天定时抱到宗祠学校教师办公室,让她喂奶的。因为奶水充足,小胡老师在奶孩子的时间点以外也会因为太多奶水分泌而必须挤掉一些,否则就会疼痛难受。

这些被挤出的小胡老师的奶,是盛在喇叭型挤奶杯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浪费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我母亲同事的劝说下,这一杯杯带有美女体温的奶,流进了我的胃。我记得我当时正在上课。教室是在祠堂大殿对面教师办公室的阁楼下。我被老师叫到教室门外,看到母亲手端着一只玻璃挤奶杯,说是小胡老师的奶。要求我乘着温热将这些奶马上全都喝下去。此年龄段的我己经不是尚无自我感受知觉味觉的婴幼儿时期的我,实在是怕难为情,实在羞涩极了,实在不好意思去喝我的女班主任身上的奶。天天在校读书,天天见到美女小胡老师,见到她会不会脸红,同学们又将会如何调侃我13岁了还在喝人奶。是否会成为“奶嘴男”?当年当时的我没有太多想法,只是感到难为情而已。此刻,教室门口只有我与母亲俩,所有学生都在教室上课,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掩饰了我与我母亲的对话。同学们绝对不知情。在母亲善意的阵阵催促声中,这一杯杯带有小胡老师的爱、也带着小胡老师体温的奶液融入到我的肠胃,融入到我的血液,融入到我的生命!

人在婴儿期吮奶是无法感知人奶味道的,人的味觉知觉系统尚未成熟,只有到了这一系统成熟年龄段才会体味人奶味。一般来说,每个人不会在婴幼儿以后的年龄段再去喝人奶,所以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说出人奶的味道。至于小胡老师的奶味是如何的?我已无法明说,只能意会,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我无法让任何我的个体以外的人去分享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恐怕连喝过同一奶的她自己的女儿也无法说出的。

如果说,将奶过自己的女性定义为“妈妈”,定义为“母亲”,那么,我的胡丽娟老师就是我的妈妈,我的母亲了。

我想念我的母亲,我更怀念哺育过我教育过我的胡丽娟妈妈。

宗祠里总是每天在上演着关于生命关于知识关于爱的那一幕幕动人的生活剧景。

篇7:祠堂里的光景散文

祠堂里的光景散文

韶华易逝。十七年时光,弹指瞬间。前不久,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了我刚参加工作时曾工作过的地方。那是1982年秋,我十九岁,刚从师范毕业,便分配到距城区九十华里的偏远山区任教。在那个碧树环绕“一鸡叫三县”的中学校园里,我生活了整整三年。

学校,由一座古老的祠堂改建而成,青砖墨瓦,苍苔斑驳,古朴典雅。房子坐北朝南,依山面水;整个建筑,两进两横;东南西北,四面合抱。南进是厅堂,大门高大宽敞,门板厚而结实,门两旁安放着两块方方正正长条形麻石,麻石上半蹲着两只栩栩如生的青石狮子。石狮雕艺精湛,庄严而威武。厅堂两侧各有一间教室及若干间教师宿舍。天井宽阔,呈长方形,四角分别栽有数株高过屋檐的石榴及一丛丛一人多高的夹竹桃。天井北面为两层楼房,楼地各有三间教室。楼面为木板,人在上面慢慢走动,身后响起有节奏的“哚哚”声。若是人多,或追打,或跑跳,凌乱的脚步,此起彼伏。这哪里是教室,简直就是跑马场。

当时,面对此种情况,有人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楼上跑马,楼下遭罪。”灰尘从楼板的细缝里筛漏下来,掉在师生们的头上衣上,或颈里手上;有时甚至掉进师生的眼里,让人睁不开眼睛;或掉进嘴里,让人无缘无故地吃上尘土。学校的这种状况,当地善良而忠厚的'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逢开学之时,村民会主动带上自家育秧时省下来的薄膜,一张一张地把它钉在教室的楼枕上,为师生遮挡楼上飘下的尘土。

出厅堂往东或往西,各有厢房,连接南北。东厢房由五大间房子排列而成,老师在那里备课、办公、开会、阅卷、批改作业,同时,还兼作休息及栖身的场所。西厢房是食堂和礼堂。食堂较少,两间房子约40平方。礼堂较大,上方高高地安放着七架跨度达10米的人字架。人字架由三到七寸直径不等的杉木料构成。一架架偌大的等腰三角形,其“顶点”为屋檐的最高点,两条“斜边”形成两个斜面,斜面上安放桁条悬皮,铺盖墨瓦;“底边”则枕靠在左右两边的墙墩上,墙墩默默地承载着来自屋面上方的万钧之力。而这七架偌大的人字架,构成覆盖地面的空间,面积达240平方米,是学生课间休息、吃饭、玩耍、开会、娱乐的地方。

我住的房子在学校的东北角,门洞与教室相连,每次进出都得从教室的后道经过,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一到那里,便兼任所教那个班的班主任,开门可见学生,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管理。房子不大,仅6平方米,一床、一桌、一椅,就几乎占满了所有的空间,剩下的地方,就只够我伸伸胳膊,踢踢腿。凳子无处安放,来人来客只好往床上坐。要是遇上犯了错误的学生,需要喊来训话,便只好把门关上,让学生背靠门板,自己则坐在床角上,点燃“一灯如豆”的煤油灯,才开始问话或了解情况。男生喊来问话,还较为方便;要是碰上女生,确实有点尴尬。心存无私天地宽。班上该管该说该问该批评的人和事,我一直是照说照管不误。因此,我所带的班,一直是学校的先进班集体。班风正,学风浓。在三年后的中考中,上线人数与中专人数,均在该乡名列前茅。

学校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三年中,除了寒暑假,我几乎没回过家。平常的时光,我喜欢在晚饭后,邀几个青年小伙子外出散步,踏着夕阳的余辉,漫步在田间山头,感受习习凉风,聆听淙淙流泉,看如黛远山,起伏稻浪,烂漫山花……直到太阳沉入山谷,落霞满天之时,我们才缓缓踱回校园。

然而,一旦到了星期天或放短假的时日,家住本地的老师都回家去了。学校空荡荡的,就只留下我一个外乡人,看守祠堂改成的校舍,真令我感到孤独和寂寞。为排遣这种愁寞情绪,我常常一人溜进琴房,或独奏《月亮走,我也走》、《望星空》、《黄土高坡》等现代歌曲,或边弹边唱歌剧《洪湖水,浪打浪》,以及古典名曲《二泉映月》等。有时,也有一些本地教师邀我到他家去玩,我也总是毫不客气,收拾一下东西,踏着泥泞的山路尾随而去。三年时光,我去过哪些教师家,做过几回客,我亦记不清了。

如今,伫立在校门前,原来的学校作了改建。校门气势宏伟,校规校训,镶嵌于侧;一溜红墙,逶迤山头,将学校与外界,分割成求学成才的圣地。徘徊在校园里,古色古香的“祠堂”旧貌,早已荡然无存。占地面积拓宽了,三栋并排气派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工宿舍,耸立在睛空青山之间。房舍窗明几净,室内灯光辉煌;早晨书声朗朗,操场生龙活虎;溪水汩汩而流,碧树四季常青;假山水池,造型独特;花卉苗木,四时常开。不论徜徉在校园任何地方,到处都是一派勃勃生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七年时光,仿如白驹过隙。在这十七年中,人生路途不知发生了多少事,但至今记忆犹新的,还是那刚参加工作时的“三年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岁月。条件虽然艰苦,但“祠堂”里的生活,磨砺了我的意志,坚强了我的灵魂,增长了我的才识,使我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中,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都能昂首挺胸地走过。对此,我得感谢那段生活,并将其永远地铭刻于心。

篇8:优美散文

优美散文_情过苦海

阡陌红尘恩怨辗转,爱葬天涯泪染流云。芳华虚度落花缱绻,情过苦海几人渡岸

黑夜如幔,彰显出谁的寂寞如山。酒,未曾沾唇,心却早已寂寥,醉了的你,会不会泪水长流!

如果韶华慢慢苍老,还有一段情可以托付,可否泛起爱河之舟。

如果沧海渐渐干涸,还有一滴泪可以期待,可否温润枯萎等待。

历经苦痛的你,还会不会伫立在苍凉的世界,任凭那一卷痴恋,经无数长夜凝成伤。爱难收,情难留,缘分如风中飞沙,却漫过了你一生如诗的年华。

一曲情过苦海,两行瑟泪盈眼。寂静的夜,你会任谁漫游在你的梦里长堤上。听那缠绵的余音缭绕在孤寂的空间,你的心绪是否还在如絮纷飞。曾经为了谁,将泪水遗落在那深深浅浅的字里行间。再次拂过忧伤的幔帐,漫漫人海里,你任凭心儿去流浪,不想再为谁驻足守望,不想再为谁走进思念的栅栏,不想再开出那一朵苦情花。

佛说:前世五百年的多少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你也曾那么珍惜这擦肩的缘分,你也曾感叹这尘世的相遇,只是缘来缘去不过是一个美好的传奇,一袭清冷足矣将那持久的炙热瞬间了断。你看到了伤心的结局,时光的青灯烟絮袅袅,依然前行的你,却让自己在孤独的岁月里越陷越深。

一身苍凉的你啊,独自品味着那场落幕后的寂寥,任阵阵伤感一次次袭转身心。把那份安详的痴恋蕴含在心灵深处。

一路行影孑然,一路泪花翩翩。却不曾想,一双深情的眉眼,一份执着的爱恋,打乱了你那片平静的心田,心有余悸的你,对于这份突然的烂漫,实在左右为难。

茫然的目光,融入浓浓的墨色,一种幻影,淋湿了文字一贯的伤感。独自在红尘陌行走,习惯了挫折,习惯了打击,你却没想过会有一个人可以安静地听你低语寂寞,浅唱忧伤;独自在文字的世界了闯荡,习惯寂寞,习惯孤单,你却没想过会有一个人不耐其烦地通过你的文字解读你的'寂寞,安慰你的心灵;独自在匆匆的人群中,相识,相知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自此你的开心有人分享,你的痛苦有人知道。

那些宠溺是心疼,那些挂牵是关怀。生命的尽头有多远?从来没有机会丈量过。可是你明了这相遇,你却真的开心过。多少个朝朝暮暮,你也曾想把这段风情,碑刻在每一个梦醒时分。可是你好怕伤了的时光,再次风沙迷了眼眶。

余晖落尽的夕阳,撩动你纷扰的思绪,宣布散场的刹那,几许怅然拥抱着苦涩的心田,那一笔勾兑的岁月,把心事的调和成不具名的味道。

谁能读懂岁月的烟雨与沧桑,谁能看懂尘世间的情缘变幻。两性相依,两情相爱,本是红尘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风景独好,只是因为,这片风景里有美丽的邂逅。

人世沧桑,红尘无奈,置身在情海当中,进也难,退亦难,只是那缱绻的柔情,依然让那么多人在情海里流连忘返,找不到停靠的岸......

《爬山虎的精神》阅读答案

游黄田古村优秀作文

父亲的散文诗

教育部:今年全国新改扩建校舍5166万平方米

魂牵梦绕你故乡散文

新校舍三年级作文

古镇凉城作文

望雪遐思福地榆树散文

多少江南烟雨中的诗歌

老宅的记忆散文随笔

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
《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幢祠堂的分量优美散文(共8篇)】相关文章:

前世今生的感悟心情随笔2023-03-29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阅读答案2023-06-15

速度和长汀古意散文2022-11-06

“浣花草堂”的阅读答案2022-09-27

古楼500字作文2022-09-08

优秀抒情散文参考2022-09-26

我正在被认可优秀散文2023-05-23

古村古韵作文2023-07-25

散文鉴赏技法2022-08-26

杏花村探幽优美散文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