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

时间:2023-08-12 07:33: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锦集8篇)由网友“孟献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

篇1: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

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

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工作中,班主任要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幸福,保持创新性的工作。当看到学生的进步,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因为学生的进步让其体验到了幸福的感觉。每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即使他学习不好,但他可能语言能力突出,虽然喜欢打架,但他正义、为人厚道。也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好,但他不喜欢和别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不喜欢与他们合作。也有的学生虽不善言辞,但他有着超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能画一手好画。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多样的德育方法,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自信是成长的动力,有了自信,学生处处感觉“我能行”,就会努力去做。在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时,教师可给每个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大胆发言。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包含着很多德育,不仅仅是体现学生“会”才举手,而是他的头脑中充满了智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不愿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而是会也不举手,这可能是因为胆小,可能是因为不喜欢表现自己,也可能是对举手发言不屑一顾,总之是没有参与意识。如班级有一个小女生,很有潜力,教师总是鼓励她自信,要多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次班会课,可能是出于教师的压力,那次她举手了。教师欣喜之余让她回答问题,但她声音不大,也不流畅。但是教师还是给了她最美的称赞“:你的发言是老师此时听到的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下次老师还想听到你的声音。”教师还鼓励其他同学给她鼓掌。课下,同学们都围着她,向她表示祝贺。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其他人的关注,如果别人给他鼓励,对他认可,他就有了自信心、自尊心。教师要教会学生先学会自我欣赏,再学会欣赏他人,在同伴之间的相互欣赏中提高自己,进而形成与别人交往、合作的好习惯,从而建立起他们的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课堂上一项极为重要的学习情境,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主流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了让课堂具有生命力,教师推出了生命课堂,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生命课堂的一项重要学习方式。为了给学生的合作创造条件,教师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着浓厚的互动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情感,能形成一个互帮互助,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协调发展,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的优越感

班级提出了“学生最优发展”的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得到发展,而是以一个优点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达到各方面的最独特和成功的组合,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虽然人不是十全十美,但是教师总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总会有可以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如果学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提出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优点的环境中,这能促进其自身的优越感,从而建立自信。比如,班级有个叫小Z的同学,由于父母离异,他一直跟着爷爷姐姐生活,生活圈子很小,变得性格非常内向,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但教师发现,他也有很多的优点,如他喜欢看书、写作业很认真、字也写得漂亮等,这些优点是其他同学所不具备的。于是,教师及时对他进行表扬,经常拿他的作业在班上展示,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鼓励他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另外,他很能干,班级里的卫生等他都积极干,还主动帮助别人。教师把他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记下来,并以此为榜样教育其他人学习。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小Z同学有着一种优越感,也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渐渐地,他活跃起来了,并经常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学习,改变了以前不爱说话、不善于交朋友的缺点,树立起了很强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施展的机会,不是只看到学习好的学生而放弃了学习差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没有创新,没有激情,学习差与个性差的学生不会难以得到老师的`赏识,他们的独特性或者优点被忽视和埋没了,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千人一面。学生是一种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其实是一种浪费。在“生命课堂”的推行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优点被挖掘出来,他们有的成为学习的榜样,有的具备善于探究的能力,也有的成为演讲能手,他们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优越感。因此,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适合自己的特长或兴趣爱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生命中成长的幸福。

四、结束语

总之,教育工作是漫长的,需要创新,需要教师的智慧。在德育工作中,处处都是小事,处处都是德育,教师要充当一名社会工作者,也要充当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家。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期待,看到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长成才。

篇2: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研究

高庆涛 河北省武邑县清秀小学(053400)

1语文能力的定义

语文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基本能力。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科学的工具,还是记载传递知识情感的媒介。所谓的人文性是指语言文字所形成作品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同时人的个体发展也离不开语言文学,因为语言文字是人形成概念,进行推理的中间媒质,是人发展智能必不可少的东西,可见加强中学生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无疑是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能力要求

2.1“听”:耐人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2.2“说”:说普通话,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2.3“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

2.4“写”: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得当,条理清楚。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3如何使学生达到这四方面的要求

3.1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听,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说,就显得较欠缺。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1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

学生说话能力比较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害羞、胆怯心理呢?

①要告诉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比如上台说话,一开始要求学生目不斜视,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说话的内容上,不要怕别人会怎么想。要学生对自己说,我尽全力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②给自己信心,不要在说话时总担心:我会不会说的太快,表情是不是很自然,语态语调是不是很合适。开始越想得多,越是说不好,应该想别人能说好,我也一定能行。要求学生满怀自信地去说。

③多褒少贬,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要经常运用手中的表扬权,使学生获得人格的尊重,内化为行动的力量,不断克服害羞感和恐惧感。

3.1.2立足课堂,积极提供锻炼机会。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首先要立足课堂,创设时机让学生训练。

⑴可以开展课前演讲。这里的演讲,并非要求学生宏篇巨论。可以安排每周一到两次课的前半部分,每次安排三到四人。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题目,写成文章,酝酿准备。要明确要求学生不能背稿纸,尽量熟记文章的题纲,利用题纲来组织、熟记内容就行。在演讲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中心、材料、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一次演讲完毕,教师针对学生演讲,首先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把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提出来,辅之以示范。一开始,学生肯定会出现紧张、看稿纸、背稿纸等现象,这属正常。几次训练后,可发现,学生的演讲能力、技巧大有改观,对演讲课的积极性非常高。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只需要教师认可他们的能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就可以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最好贴近生活,是极富情感性和艺术性的学科。

⑵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契机。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现今使用的新教材也注重了听说训练,如复述课文,看图说话,一事一议,口头作文,想象叙述,辩论会,表演小品,表演课本剧等等。比如在教《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课本剧。而且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背诵好属于自己的台词。在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结果比较成功,学生一般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不但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3.1.3课外实践,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优势。

为了激发学生敢说,愿讲的热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语文活动,如“小小广播站”“商品介绍大会”“记者招待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听说的热情和兴趣。比如辩论赛,很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给学生一个话题,象“中学生该不该上网”“严师一定出高徒吗?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的学习或生活,许多学生都有话可以说。在辩论赛上就让他们展开唇枪舌战,畅所欲言。

通过激烈的辩论,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敏锐的思维训练、伶俐的口语训练和辨证的思维训练;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在课外语文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检测体系,这样一方面能检测学生听说能力和听说教学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听说教学有引导、激励的用。

当然听说训练决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年累月的工作。听说训练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是一项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3.2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使人获得古今中外涉及各门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信息,开拓视野:阅读能启迪人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阅读能提高写作、会话能力,开发智力。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其教学的成败。因此,阅读教学让语文老师深感重任在肩,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2.1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社戏》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幅江南水乡图景,并配上优美的配乐,用fiash播放,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讲授《社戏》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幅江南水乡图景,并配上优美的配乐,用fiash播放,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2.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

配合教学要求,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训练学生朗读的方式有:

①范读:教师示范朗读

在教学诗歌,散文,文言文时,通过朗读磁带和教师正确的语调,丰富的感情,节奏的抑扬顿挫,速度的快慢,给学生示范出一个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领读: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阅读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

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也去掉了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③个别朗读

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3.3写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和形成学生得任何一种能力,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够从实践中摸清这个规律,并找到适合这个规律所要求的训练过程,我们的教学工作自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规律和进行作文训练的程序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似应跨出以下四步。

第一步:多看看,提高观察能力。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主观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客观世界,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得第一步。

观察什么?观察社会,包括人、事;观察自然,包括景、物。

就观察的方法而论,似应有如下相互关联的四点:

一是随意观察,或称之为兴趣观察。二是专意观察,或称选择观察、责任观察、定向观察。三是比较观察。四是反复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中“写什么”的问题,即让学生刨到木之“本”,挖到水之“源”,找到炊之“米”;其次,要把观察和练笔结合起来,养成写作习惯,让学生写些“观察日记”、“见闻录”、“日知录”、“随感录”之类的小作文,以作为此后组装机器的“零件”。清代文章大家王夫之说:“身之所历,日之所见,是铁门限。”不以观察为前提,不以生活为基础,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钥匙,写作“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第二步:多想想,提高思考能力。

思考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依傍与感性材料,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没有充分的观察,就没有思考的原料。观察生活,汲取材料,是思考的本原;而思考活动,又是对千变万化得生活情态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得加工过程,这犹如母鸡孵卵而后得雏,犹如蜜蜂采花而后酿蜜。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行成于思”,当代作家孙犁主张“沉潜下去思考”,学生由积得材料而后构思成文,思考是一条必经之路。

第三步:多读读,提高鉴赏能力。

经过“静观默察”,取得了写作的素材,经过“凝神结想”,把素材化为题材,关于“写什么”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下一步自然应当研究“怎样写的问题了。

怎样写?在学步阶段,应从阅读中求得借鉴。俄国作家惠列赛耶夫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学生学习作文,应该借鉴课文中作家的范文,借鉴报章上应时得范文,借鉴老师“下水”得例文,借鉴学生的模范作文。

第四步:多练练,提高表达能力。

苏东坡说:“观物之妙,不能了然于心,”这说明了观察与思考的关系。他又说,“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与口与手”,这说明了借鉴与表达的关系。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我们作文教学策略的四步,正符合苏、郭二位的“看看、想想、读读、写写”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得要求。在整个写作教程中,观察是写作的眼睛,思考是写作的中枢,借鉴是写作的手足,表现才是写作得全身。

表达什么?观察、思考得来的生活知识,阅读、借鉴得来的书本知识。怎样表达?在中学阶段,应当掌握以下五种表达手段: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五是指导学生达到:一个鲜亮、新颖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一个完美的结尾;清爽的文面。高分作文“六妙招”:让历史风云为作文壮阵;让政治文化进入作文视野;让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走进作文;借用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寄予深刻哲理;用新颖、独特的形式美化作文;用故事新编、旧瓶新酒,编出妙趣横生。

4总结

听说读写互相促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强调听说能力训练,并不等于放松读写训练。听说读写训练虽可以独立进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说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信息量的阅读,听的能力反过来又培养了说、写的技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摒弃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让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均衡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积极培养、发挥自学能力,广纳博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师“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篇3: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相关研究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相关研究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整体性[1]等基本特点.

作 者:李惠萍 杨昭宁 孔祥军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泰安,271016 刊 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年,卷(期): 19(2) 分类号:G4 关键词: 

篇4:立足德育工作基点培养合格的中学生

立足德育工作基点培养合格的中学生

吉化九中是吉化公司规模最大的一所初中,在校学生近三千人,学生多、班级多、生源复杂、外界影响非常庞杂,德育工作的难度较大,学校德育工作从哪抓起?我们认为: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是将来学生“做人”的基本训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文明、规范化的日常行为,是学会做人的基础,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所具有的思想、品质、行为的基矗根据这一 思想,结合我校德育整体化工程的实施,我们确立了我校德育工作原则:常规筑基储制度求保障、活动做载体、整体达优化。

强化全员德育观,注重德育的整体性。“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这是学校对全体教师的一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学校用这一条标准,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号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者、教育者和训练者,结合全员育人观的确立,学校组织了“学生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学生”的大讨论,从如何规范教师的言行和如何规范学生的言行两个方面进行舆论上的宣传,使学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合格的接班人应从做人开始,做人应从文明行为开始,教育人应从自身做起。

为保证全员德育观的顺利实施,学校的各个部门明确本部门的德育工作职责,各个岗位的教师明确本岗位的德育工作标准。在树立全员德育观的工作中,又有重点地集中抓好班主任的选拔、聘用与培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除针对性地加强班主任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外,我们主要引导班主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站在培养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高度,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引导班主任如何在新形势下对新型人才观、中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独生子女的教育、非智力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卓有成效地抓好班级工作。

同时,自编了《做合格的中学生》一书,做为行为规范教育的指导材料,它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等方面,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党支部领导,校长负责,政教处、团委实施,年组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在具体操作上,突出岗位标准高、责任落实细,把教职工的师德修养和育人政绩,作力评价工作、评聘职称、表彰奖励、晋升工资的必备的条件。

健全德育制度,注重德育的科学性。德育工作制度,是我们抓好德育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几年来,我们从教师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学生各种规范入手,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职责和规范,力求做到用制度来统领工作,用制度来约束行为。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在工作中健全了以全面领导、组织、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校长、书记岗位责任制;以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教处德育工作条例;以结合本部门特点,强化育人观念为核心内容的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工作条例;以利用本学科德育资源,加强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师德育工作标准。通过教师岗位责任制的确立,突出了制度化的管理,避免了德育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地保证了我校德育工作正常运行。

在制定学生各种制度、规范工作中,学校就先后出台了《升降国旗制度》、《在校一日常规》、《学习常规》、《卫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使工作责任更细、使工作开展更顺利。

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常规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的常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以“对已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在家讲孝敬,在校讲守纪,社会讲公德”为主要内容的《吉化九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号召、引导学生学会做文明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善良的人,成为现代的人,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九六年学校又制定了《吉化九中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将细则分解为行为教育、卫生清扫、班会、活动课、班主任工作等五大项,把对班级建设的检查纳入到量化考核序列中,并将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每月津贴、文明班级的评选挂勾,由于《细则》将学生的个体表现与班级集体荣誉相联结,因此,对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把握学生思想脉膊,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摸清学生的思想脉膊,这是我们抓常规管理的首要前提,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与以往的初中学生有所不同,无论何种经济体制,做人都是基本的准则,而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要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及变化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每年署期开学前,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到小学了解升入到我校的学生情况,摸清后进生底数及重点人员的名单,在分班时将后进生分开,以消除可能产生的小团伙、小帮派的隐患,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创造首要的条件。

从九三年开始,结合常规管理与训练,我们又开始了新生入学后的军训和建校劳动,先组织学生到校级德育基地----军营参观,让学生领略军队战士日常行为的严明和严谨,体会规范化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回到学校请军队教官战士从日常行为规范的最基本的坐、立、行走开始训练,三年来这一措施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生军训、建校劳动之后,便被纳入到与其他年级同学一样的管理当中,在未来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他们将同样地受到严格的日常行为管理与训练,受到丰富多彩的活动的熏陶,成为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强化班集体建设,注重德育的实效性。班级是学生形成良好文明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级是学校构成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校各种教育内容得以及时落实的枢纽,在抓好班主任选拔、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加强班级和班集体建设,利用班级日志、周汇报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班级学生情况,通过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利用少年团校和团干部、班干部经验交流等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对班级干部的培训,使之成为班级良好的风气形成的中坚力量。

同时为使学校这种班级管理思想得以实施,我们加强对班级集体考核,把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无论巨细,都纳入到班级综合评价当中,做为评选先进班级的首选条件,同时安排值周生,对各班学生每天进行全面检查,并在全校进行通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逐步体会到,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班级集体荣誉感的体现,这样我们抓住学生集体荣誉感这一闪光点,强化班级建设与考核,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的习惯的养成,到目前为止,我校每周三教工政治学习时间,全校两座大楼五十个班级全部由学生自我管理,有的自习,有的活动,井然有序,这反映了学生有较高的遵守文明行为的自觉性,也反映出我们在加强学生常规工作中,以抓班集体建设为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分阶段、抓重点,注重德育的层次性。在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学生行为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教育者与管理者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即:“抓反复、反复抓”,并且在教育中不断加大力度,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两高一坚持”的原则。即:立意高,明确现代中学生的文明行为即是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文明行为;标准高,努力做到校园整洁无死角,学生文明无劣迹;一坚持,从九0年,我们确立抓常规这一基础性工程开始,五年以来,校长每天楼内两次巡视,主任三次检查,就从未间断过。

在具体工作上,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一段时间内确立一个新的目标。每个学期提出文明常规总体要求,一段时间有所侧重,反复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使学生养成习惯,然后再提出新的要求。几年来,我们根据各个时期学生思想状况,组织几次常规工作的专项活动,并使设计的目标由低向高达到了一 个新水平。九一年,为美化校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我们提出了消灭“三皮三颖口号,经过一个月集中管理与教育,此项工作初战告捷,在学校卫生工作与学生卫生习惯逐步走上正轨后,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抵制奇装异服的侵害,反对讲究穿戴的不良风气,提倡服装的整洁大方,学校开展了“穿校服,爱校服,爱学校”的活动,禁止穿着非校服进入学校,这项活动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理解、支持和欢迎,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也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风及校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学生文明习惯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三年开始,学校开展了“美化教育”的活动,提倡各班挂条幅,帖字块,摆放花盆、鱼缸等,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半年的时间没有一个班级发现物品有损坏的,为检验全校学生文明习惯,我们又倡导各班级把花盆放到走廊,美化学校,在这项活动中,我们充分的认识到,这不仅是对学生集体荣誉感、大公无私精神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熏陶,更是对九中全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验,三年过去了,摆放在走廊的花盆没有一盆被损坏,没有一株花被折损,这说明几年的常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的常规管理与教育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常规教育工作方面,我们不断地提出新的内容,不断地推出新的举措,不断地使常规管理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几年来,我们立足于常规教育这一德育工作的基点,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学校连续几年被吉化中小学总校评为先进单位,在吉化公司首次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九六年被市、区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市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工作先进单位。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距离时代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变化要求我们更应踏实工作,认真研究,把学生的文明行为教育当作跨世纪育人的基础工程,并且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于时代,不辜负属于我们光荣的称号。

篇5:立足德育工作基点培养合格的中学生

立足德育工作基点培养合格的中学生

吉化九中是吉化公司规模最大的一所初中,在校学生近三千人,学生多、班级多、生源复杂、外界影响非常庞杂,德育工作的难度较大,学校德育工作从哪抓起?我们认为: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是将来学生“做人”的基本训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文明、规范化的日常行为,是学会做人的基础,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所具有的思想、品质、行为的基矗根据这一 思想,结合我校德育整体化工程的实施,我们确立了我校德育工作原则:常规筑基储制度求保障、活动做载体、整体达优化。

为保证全员德育观的顺利实施,学校的各个部门明确本部门的德育工作职责,各个岗位的教师明确本岗位的德育工作标准。在树立全员德育观的工作中,又有重点地集中抓好班主任的选拔、聘用与培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除针对性地加强班主任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外,我们主要引导班主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站在培养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高度,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引导班主任如何在新形势下对新型人才观、中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独生子女的教育、非智力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卓有成效地抓好班级工作。

同时,自编了《做合格的中学生》一书,做为行为规范教育的指导材料,它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等方面,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党支部领导,校长负责,政教处、团委实施,年组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在具体操作上,突出岗位标准高、责任落实细,把教职工的师德修养和育人政绩,作力评价工作、评聘职称、表彰奖励、晋升工资的必备的条件。

健全德育制度,注重德育的科学性。德育工作制度,是我们抓好德育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几年来,我们从教师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学生各种规范入手,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职责和规范,力求做到用制度来统领工作,用制度来约束行为。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在工作中健全了以全面领导、组织、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校长、书记岗位责任制;以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教处德育工作条例;以结合本部门特点,强化育人观念为核心内容的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工作条例;以利用本学科德育资源,加强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师德育工作标准。通过教师岗位责任制的确立,突出了制度化的管理,避免了德育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地保证了我校德育工作正常运行。

在制定学生各种制度、规范工作中,学校就先后出台了《升降国旗制度》、《在校一日常规》、《学习常规》、《卫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使工作责任更细、使工作开展更顺利。

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常规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的常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以“对已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在家讲孝敬,在校讲守纪,社会讲公德”为主要内容的《吉化九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号召、引导学生学会做文明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善良的人,成为现代的人,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九六年学校又制定了《吉化九中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将细则分解为行为教育、卫生清扫、班会、活动课、班主任工作等五大项,把对班级建设的检查纳入到量化考核序列中,并将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每月津贴、文明班级的评选挂勾,由于《细则》将学生的个体表现与班级集体荣誉相联结,因此,对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把握学生思想脉膊,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摸清学生的思想脉膊,这是我们抓常规管理的首要前提,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与以往的初中学生有所不同,无论何种经济体制,做人都是基本的准则,而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要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及变化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每年署期开学前,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到小学了解升入到我校的学生情况,摸清后进生底数及重点人员的名单,在分班时将后进生分开,以消除可能产生的小团伙、小帮派的隐患,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创造首要的条件。

从九三年开始,结合常规管理与训练,我们又开始了新生入学后的军训和建校劳动,先组织学生到校级德育基地----军营参观,让学生领略军队战士日常行为的严明和严谨,体会规范化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回到学校请军队教官战士从日常行为规范的最基本的坐、立、行走开始训练,三年来这一措施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生军训、建校劳动之后,便被纳入到与其他年级同学一样的管理当中,在未来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他们将同样地受到严格的日常行为管理与训练,受到丰富多彩的活动的熏陶,成为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强化班集体建设,注重德育的实效性。班级是学生形成良好文明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级是学校构成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校各种教育内容得以及时落实的枢纽,在抓好班主任选拔、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加强班级和班集体建设,利用班级日志、周汇报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班级学生情况,通过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利用少年团校和团干部、班干部经验交流等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对班级干部的培训,使之成为班级良好的风气形成的中坚力量。

同时为使学校这种班级管理思想得以实施,我们加强对班级集体考核,把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无论巨细,都纳入到班级综合评价当中,做为评选先进班级的首选条件,同时安排值周生,对各班学生每天进行全面检查,并在全校进行通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逐步体会到,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班级集体荣誉感的体现,这样我们抓住学生集体荣誉感这一闪光点,强化班级建设与考核,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的习惯的养成,到目前为止,我校每周三教工政治学习时间,全校两座大楼五十个班级全部由学生自我管理,有的自习,有的活动,井然有序,这反映了学生有较高的遵守文明行为的自觉性,也反映出我们在加强学生常规工作中,以抓班集体建设为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分阶段、抓重点,注重德育的层次性。在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学生行为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教育者与管理者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即:“抓反复、反复抓”,并且在教育中不断加大力度,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两高一坚持”的原则。即:立意高,明确现代中学生的文明行为即是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文明行为;标准高,努力做到校园整洁无死角,学生文明无劣迹;一坚持,从九0年,我们确立抓常规这一基础性工程开始,五年以来,校长每天楼内两次巡视,主任三次检查,就从未间断过。

在具体工作上,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一段时间内确立一个新的目标。每个学期提出文明常规总体要求,一段时间有所侧重,反复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使学生养成习惯,然后再提出新的要求。几年来,我们根据各个时期学生思想状况,组织几次常规工作的专项活动,并使设计的目标由低向高达到了一 个新水平。九一年,为美化校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我们提出了消灭“三皮三颖口号,经过一个月集中管理与教育,此项工作初战告捷,在学校卫生工作与学生卫生习惯逐步走上正轨后,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抵制奇装异服的侵害,反对讲究穿戴的不良风气,提倡服装的整洁大方,学校开展了“穿校服,爱校服,爱学校”的活动,禁止穿着非校服进入学校,这项活动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理解、支持和欢迎,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也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风及校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学生文明习惯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三年开始,学校开展了“美化教育”的活动,提倡各班挂条幅,帖字块,摆放花盆、鱼缸等,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半年的时间没有一个班级发现物品有损坏的,为检验全校学生文明习惯,我们又倡导各班级把花盆放到走廊,美化学校,在这项活动中,我们充分的认识到,这不仅是对学生集体荣誉感、大公无私精神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熏陶,更是对九中全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验,三年过去了,摆放在走廊的花盆没有一盆被损坏,没有一株花被折损,这说明几年的常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的常规管理与教育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常规教育工作方面,我们不断地提出新的内容,不断地推出新的举措,不断地使常规管理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几年来,我们立足于常规教育这一德育工作的基点,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学校连续几年被吉化中小学总校评为先进单位,在吉化公司首次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九六年被市、区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市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工作先进单位。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距离时代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变化要求我们更应踏实工作,认真研究,把学生的文明行为教育当作跨世纪育人的基础工程,并且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于时代,不辜负属于我们光荣的称号。

篇6: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总结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成创造。《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非常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探究式教学”,“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已经渗透到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教育家刘知新认为,化学实验应具有以下教学功能:它是化学科学认识之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独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但是,当前在我们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仍绝大部分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然后再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学生进行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展示。有时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这样教出的学生基本上缺乏创新的愿望和激情,思维僵化,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社会发展不相符合。

新课程理念是当前教学的主旋律,化学新课程理念要得到落实,立足校本,就必须从化学实验入手,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真正运用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应对当前课改潮流,也才能焕发化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化学教师才能够担当起时代发展所赋予的造就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因此,,我认为探索研究如何在农村中学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农村初中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实效,对于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发展成为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国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当代较有影响的创造性思维研究成果中至今在国际上仍有较大的影响的有1945年创造性思维开创性研究者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其他较突出的成果,其研究的先后顺序是韦索默的“结构说” ;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与应用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的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斯滕伯格的“智力观” 提出了“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 若宾等提出的最高级思维模型。这些对今天仍很有价值,值得借鉴。

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 刘奎林所说的灵感发生模型实质上就是基于潜意识推论的创造性思维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至此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打破了仅仅从心理学角度去探讨的传统做法,并且越来越重视基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既重视创造性思维“理论基础”(心理学基础和脑神经科学基础)的研究,也重视能反映创造性思维心理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的“思维模型”的研究。这种模型可用来指导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实践,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品质趋向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趋向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趋向主体性;教育面向的层次更趋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趋向全方位、全过程;在创新动机上趋向全民化、终身化。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通过建构符合化学新课程要求的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贯彻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使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必然会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探究式教学,重点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的成果将为相关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鉴戒,同时对于在同类农村中学的推广有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必须通过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切实有效的实践。在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借助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的方案再实践、反思、改进。通过本研究进行农村初中探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模式建构,将使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真正确立起与初中化学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有可能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型教师。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让人获得书本知识,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新课程改革的这一设想的实现和完善,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从这一角度看,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以行为主义为基础,则往往表现出教师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那么是呈现出学生中心,学生主动地学习的景象。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的.现状是“以教师为中心”,尽管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行为转变发生了很大影响,但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尚须完善。化学实验探究是从教师或学生的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通过阅读教材、实验、观察等多种途径,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如地进入实验探究的过程,发挥想象、体验探究,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理论准备较充分。对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较深入的学习领悟,对“化学新课程”“探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性思维”等主题词进行了文献检索和网上搜寻,存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初步的条分缕析,构建了大致的理论框架。

前期研究基础较扎实。课题承担人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先后参与多次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比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十五”后期,立足省级课题《农村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究》,教学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五、课题概念的界定、支撑性理论及理论假设

(一)概念界定

农村初中:指农村普通初中,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生源、教学质量等一般化。(本课题特指太仓市双凤中学)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将会逐步获得稳定的,持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之对应的学习是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结于问题,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试验……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方式。

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及问题中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引起的,是从具体感性认识开始的,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探究式实验教学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它,实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展。

(二)理论支撑

1.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创造性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性;另一类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社会或他人来说不是新的,而对自己来说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事物的创造,如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此观点,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及问题中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2.创造思维理论

创造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由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构成。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复合思维、求同思维,它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规则,寻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答案。教学中,教师就是去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去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

3.主体性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

,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并不凌驾于“学”之上,“学”也并不游离于“教”之外,否则,教师的教就成了无对象的“独说”,学生的学只能是无指导的“自学”,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窒息学生的想像力,形成只有一种声音的单调而枯燥的课堂。

4.成功教学理论

人是具有思维活动的,通过人的尝试活动,人逐渐学会思考如何获得成功。人是有感情的,人在尝试活动中,不仅会思考,而且还能从尝试活动本身获得成功的喜悦,尝试成功是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具有促进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去尝试,自己初步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中的难点,进行引导、点拨。学生在不断地追求尝试活动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把尝试成功作为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理论假设

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通过培养才能获得现实的开发。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特别是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功能,如果在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把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有可能真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造力的发展,能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提供条件,因此,必然会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在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真正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指导下的“机器人”。

2.确立起与初中化学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在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得到改变。

3.培养与开发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2.探索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规律;

3.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的障碍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调查现状

1.调查准备。选定调查的具体对象,包括具体班级和人员等,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要大体相当;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任课教师水平和班主任管理水平上,要大体相当;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使用的教材相同,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的时间大致相等,实验班不另外增加课时。

2.调查实施。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例如自制调查量表,进行座谈、测试,期间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督察措施,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再是,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教科研要求。

3、调查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分析调查报告,包括同时分析实验教师的变化,力求使报告所揭示的现状全面客观,成因分析透彻,对策切实可行。

(二)形成氛围

1.实验班每三周选取一节化学课改上探究式实验课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对照组仍上常规的化学课。

2.保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的竞争气氛。

3.实验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严格按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进行化学学习,通过学习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发生变化。

(三)实施实践

1.制订研究计划。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计划,包括目的、内容、方式等,并依据实践反馈动态进行反思以及计划调整。

2.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本课题研究信息。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每两周一次,每次采用一人主讲,其它成员相互补充的交流形式,畅谈教学研究中的体会。复习阶段进行专题研讨,提出本单元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案,实实在在的进行个体的反思、组内成员间的反思互助,特别是通过同伴互助、督促、激励进行行为跟进。

3.以“苏州教育博客”网络教研群组为平台,拓宽研究活动的渠道、丰富活动的形式。还可以展开与各种对象的对话,在对话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八、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重视对学校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主体性原则

1.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主体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是对现成的古今教育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形成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形式。文献资料法的开展有助于从教育的丰富历史事实中,获得对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

(二)专家咨询法:指向资深学者请教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为科学研究者解答教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法: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如访谈、问卷等),对某种或某几种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实验研究法:按照随机原则在同年级中选择试验班,科学的建立实验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测试,在试验中积极、妥善、有目的收集各项数据,运用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的描述。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1月—204月

2.实施研究阶段:年5月—5月

3.成果总结阶段:206月—7月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本校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撰写心得或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论文一到两篇。

5.结题报告

十二、课题承担人:周小英

篇7: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延安实验小学 刘 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对于英语的教学而言,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保障。本文主要针对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出具体的建议。

篇8: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1前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进行学习的关键所在。如果拥有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学生就会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还乐此不疲。英语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新鲜的语言,所以小学生会对这种新鲜感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这样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爱上学习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

2对于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分析

2.1充分渲染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于小学生时期来说,是学生进行性格、品行的重要塑造时期,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教师要全面的对学生进行了解,充分的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及时的掌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渲染课堂教学的氛围,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氛围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时刻的保持活跃的状态,耐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2.2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游戏,这样就将死板、鼓噪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本身就充满了兴趣,而且能够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在活跃和轻松的氛围之内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动物的单词,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进行发音和背诵,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并且学生还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将动画片中的动物片段对学生进行展示,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将所要学习的英语单词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入,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对于单词的学习也更加深刻和具体。教师还可以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英语儿歌这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丰富英语教学课堂的内容,而且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学习。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的语调就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通过学习英语儿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

2.3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讨论,然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慢慢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发现,然后进行相互的探讨,并且对于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也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4教师不断的对学生学习进行鼓励和表扬

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是其对学习产生兴趣不可或缺的方法。教师能够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的喜欢上英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得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适应,这样就能够使得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鼓励,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并且,教师还应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这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就会充满热情和兴趣。

3结束语

作为教师而言,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这个问题是教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身心都处于塑造时期,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就变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尽可能的适应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2)。

[2]李静。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1)。

[3]李丹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4]赵仕平。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7)。

探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启示论文

退休人员幸福感心理学研究论文

性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心得体会论文

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影视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

统计心理学相关论文

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
《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锦集8篇)】相关文章:

健康心理学论文2022-09-03

微商模式下会计信息构建初探2022-05-04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策研究论文2022-10-15

心理学的分裂及对心理学发展的展望论文2022-05-06

试析幸福作为教育终极目的辨析论文2022-05-0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22-12-29

沙盘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缓解论文2022-08-23

班主任工作室工作计划2023-11-16

心身医学体验式教育形式探究论文2024-05-07

音乐对心理影响的探讨论文2022-09-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