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时间:2023-08-17 08:03:5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精选10篇)由网友“饭悠然”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篇1: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摘 要:生态批评这一文学趋势是在恶化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生态批评关注的核心是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济慈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创作出了很多有关自然、人与自然的诗歌。通过对济慈诗歌的细读,我们能够发现济慈诗歌中包含了一些他本人的生态观点,本文将从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和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济慈的生态观点对当今世界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作品值得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阅读,去思考。

关键词:济慈;生态批评;自然;人

随着人们进入21世纪,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步伐空前之快,但与此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不断恶化,诗歌中的自然美景似乎成了非常遥远的事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学批评也有了生态批评这一与时俱进的新角度。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济慈创作出了很多有关自然、人与自然的诗歌,站在当今生态批评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在济慈的诗歌中,包含了诸多他本人的生态观点,甚至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值得让当代读者深思。因此本文从生态批评入手,来解读济慈的诗歌,分析他对自然的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生态批评简介

生态批评学的英文为“Ecocriticism”,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便已产生该术语,但直到90年代生态批评才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热点。(Abrams, 87)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甚至有了专门的研究机构ASLE,即文学和环境研究所以及专门的期刊ISLE,即文学与环境交叉学科研究。简而言之,生态批评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一切生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重要性与人类和人类的环境是一样的,甚至具有同样的价值、道义以及政治上的权力。

不难理解,生态批评的兴起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腾飞,人类社会发展可谓是走上了快车道,人类取得了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成就。这是在这种背景下,在人类社会中开始蔓延一种观点,那就是人类可以控制自然的一切,人力比胜天。但这种想法很快被极度恶化的环境所打破,而环境恶化造成的种种恶果,首当其冲的就是人类自己。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个方面关心环境,生态批评主义也在文学批评领域应运而生。

生态批评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恰好19世纪早期英国的浪漫主义时期正是西方人定胜天这一传统思维的转折点(Abrams,91),因此很多浪漫主义诗人都有诸多作品是关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济慈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无不例外从自然中汲取了大量的创作灵感。当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阅读他的诗歌时,不仅获得了美感,更让我们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济慈诗歌体现出的.生态观点

1. 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于浪漫主义诗人来说,自然是一个不朽的话题,济慈也不例外。在他的诗歌中,济慈从不掩饰他的大自然热切的爱恋。在《对于一个久居城市的人》这首诗中,前四行济慈便描绘出了一副甜美的自然景象:对于一个久居城市的人,看天空的明媚的面貌,对着蔚蓝的苍穹的微笑,低低发声祷告,多么怡情!(Keats, 170)

从头四行可见,诗人完全没有关注城市里的生活,而是从一开始就赞美自然给久居城市的人带来的幸福感,这种感觉在接下来的诗中再次得到更强的抒发:他可以满意地,懒懒躺在一片青草的波浪里,读着温雅而忧郁的爱情小说。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愉快?傍晚回家了,一面用耳朵听夜莺的歌唱,一面观看流云在空中灿烂地飘过,

他会哀悼白天这样短暂。(Keats, 170)

在这里,济慈提出了一个设问句:“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愉快?”或者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理解为,实际上济慈就在问“什么是最愉快的”。而济慈给我们的答案,就是这个久居城市的人躺在青草的怀抱中读书,而当他要重返城市时,他便会哀悼白天如此短暂。诗人并未直接对比城市生活和自然生活,但他对返璞归真的热爱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厌倦都可见一斑。

济慈最为出名的诗歌之一的《哦,孤独!》中,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在这首诗歌中,济慈首先提出了一种假设,那就是“哦,孤独!假如我和你必须同住”,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下,济慈强烈地表达他愿与自然相伴的意愿:哦,孤独!假如我必须和你同住,可别在中层叠的一片灰色建筑里,让我们爬上山,到大自然的观测台去……(Keats, 166)

同《对于一个久居城市的人》一样,济慈并没有直接抨击城市生活,而是通过具有感情色彩的措词,如“灰色”“层叠”等,来表达自己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与此同时,他从不吝惜对大自然的赞美,若是必须孤独生活,必要与自然为伴。 可以说,济慈骨子里的浪漫主义让他从不缺少发现自然之美的眼睛,而自然的美给了他灵感。

2. 天力胜人力

正如上文所提到,生态批评的一大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济慈的名作《秋颂》中,他更是体现除了超前的意识,看到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天力可胜人力。

纵观整首《秋颂》,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虽然赞美的是丰收,但其主体并非是喜获丰收的人们,而是为人们送来丰收的“秋女神”。在这首诗出,处处都是“秋女神”的痕迹,而诗人本人或是其他具体的人类形象则不见踪影。可见,济慈之于丰收,更多是对自然馈赠的感谢之情,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他有着“天力胜人力”的观念。 如果是在《秋颂》中由于没有人类形象的出现,济慈的这种观点还不太明显的话,那么在他18的作品《咏海》中,可读出他认为自然是比人类地位更高的。在《咏海》中他写道:假如你的双目迷惑、厌倦;假如你的耳朵苦于喧腾,或袅袅之音,请坐在洞边默默深思吧,直到你一惊:放佛有海中仙女在唱歌!

在这几句中,诗人表达出了自然具有能使人平静、能使人深思的力量,可以解读为自然便是迷茫者的救世主,可见在济慈心中,自然是胜于人类的。

3.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济慈的很多诗歌都传达出了自然有影响人类的力量的观点,与此同时,他也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甚至是合二为一。

在《给G.A.W》中,济慈写道:在一套中哪个神奇的刹那,你最可爱?是否当你在说话,一片甜蜜的语调令人沉迷?或者是看你在安静的思索,默默出身?或者突然起了床,你披着长衫,出去迎接晨光,一路纵跳,不愿意踩踏花朵?

在这首诗中,济慈描绘出一个可爱的女人(弟媳)形象,她会为了晨光而高兴,像迎接朋友一般去迎接它,而在这一路上,她竟然不愿意踩踏任何一支花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济慈对自然万物都怀有一颗像对待人那般的态度,并且他主张人不应损害自然,哪怕是一朵花。济慈这种观点放之于现代,依然闪耀着巨大的光芒,值得我们去思考。

结论

实际上在济慈所在的19世纪,生态批评并未诞生。济慈完全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并对此赞美有加,这种对自然纯朴的爱奠定了他的生态观点之基础。实际上,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了些超前的意识,即便济慈的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批评者所倡导的自然观并不完全一致,他已经显示出了生态理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徐玉凤,耿宁:45)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其穿越时代而闪光的魅力。今天当我们阅读济慈的诗歌,不仅仅被他笔下美丽的自然所动容,更可以站在生态批评的角度审视自身、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界的财富,更是对当今社会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篇2:济慈诗歌《致拜伦》摘抄

To Lord Byron致拜伦

Byron, how sweetly sad thy melody!

拜伦!你唱得如此甜蜜而忧伤!

Attuning still the soul to tenderness,

你让人的心灵同柔情共鸣,

As if soft Pity, with unusual stress,

仿佛悲悯的善心以独特的重音

Had touched her plaintive lute, and thou, being by,

弹奏痛苦的弦琴,而你在近旁,

Hadst caught the tones, nor suffered them to die.

记住了这乐调,便不让琴曲消亡。

O'ershading sorrow doth not make thee less

阴暗的伤心事没有减弱你令人

Delightful; thou thy griefs dost dress

愉快的本性:你给自己的不幸

With a bright halo, shining beamily;

戴上清光轮,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As when a cloud a golden moon doth veil,

恰似一朵云遮蔽了金黄的月魄,

Its sides are tinged with a resplendent glow,

月的边缘浸染着炫奇的辉煌,

Through the dark robe oft amber rays prevail,

琥珀色光线穿过黑袍而透射,

And like fair veins in sable marble flow;

像紫貂玉石上美丽的脉纹流荡;

Still warble, dying swan, still tell the tale,

临别的天鹅呵!请继续歌唱,叙说

The enchanting tale, the tale of pleasing woe.

迷人的故事,那一份甜甜的悲凉。

篇3:济慈经典语录

济慈经典语录大全

1、气馁是绝望之母。——济慈

2、四季测量着一年的行程。

3、听得见的声音是美的,听不见的声音更美。

4、我只确信心灵所爱的神圣性和想象的真实性——想象所认为美的一切必然也就是真的——不管它过去存在过没有——因为我认为我们的一切激情和爱情一样,在他们崇高的时候,都能创造出本质的美。

5、啊,就是在欢乐女神的圣殿里,蒙着面纱的忧郁也有一尊之席。

6、爱情中的甜浆可以抵消大量的苦液,这就是对爱情的总的褒誉。

7、青春的梦想,是未来真实的投影。——济慈

8、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济慈

9、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济慈《希腊古瓮颂》

10、哦,雪白的纯朴具有何等大的威力!——济慈

11、幽静的花是多么美!如果它们拥上大街来,大叫大喊:‘欣赏我吧,我是紫罗兰!迷恋我吧,我是樱草花!’它们将要丧失多少美啊!

12、我对公众丝毫没有谦卑之感。

13、隐蔽的‘忧郁’原在快乐底殿堂中设有神坛。

14、我有点爱上悄然的死亡。

15、哦,雪白的纯朴具有何等大的威力!

16、诗歌应该使读者感受到,它所表达出来的理想,似乎就是他曾有过的想法的重现。

17、科学将剪断安琪儿的翅膀,用规则和准线打破所有的秘密,把天上的彩虹拆散,叫它们永远不在编织。

18、诗人,是神派来刺探人间的间谍。

19、许多富有创见的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被习惯引入歧途。——济慈

20、如果你长期戴着一个面具,它就会成为你的脸’。可惜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

21、宁要充满感受的生活,而不要充满思索的生活。

22、诗意的一天是这样的:早晨,带上心爱的诗集,去一片安静是树林里,读诗、写诗。

23、人应该学学蜘蛛,这种小动物竟可以凭着枝上的'几个点来织成自己的空中城堡。

24、睡眠,充满了甜美的梦境、健康的泉源与沉静的气息。

25、许多富有创见的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被习惯引入歧途。

26、四季测量着一年的行程。——济慈

27、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济慈

28、青春的梦想,是未来的真实的投影。

29、爱情中的甜浆可以抵消大量的苦液,这就是对爱情的总的褒誉。——济慈

30、有诗意的一天是这样的:早晨,带上心爱的诗集,去一片安静是树林里,读诗、写诗。

31、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32、诗应当是伟大而不唐突,透入人的心灵;而使人惊异震动的不是诗的本身,却是诗的内容。

33、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

34、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35、由想象力捕捉到的美的也就是真的。

36、对于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美的感觉压倒其他一切考虑,或者不如说,美的感觉消灭了其他一切的考虑。

37、只有在得到生活的验证之后,谚语对你来说才成其为谚语。

38、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

39、隐匿的忧郁有一至尊的偶像,尽管唯有咀嚼过欢乐之酸果,味觉灵敏的人方才有缘看见。

40、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

41、我见过一些女子,她们真诚地希望嫁给一首诗歌,却得到一部小说作为答案。

42、英国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作家,一个主要原因,是英国社会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虐待了他们。

43、只有把全人类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并且为此日夜不安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44、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不得能切割捣碎。

45、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的真实性之外,我对任何其他事情都没有把握。

46、谁也达不到顶峰,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作苦难,并且日夜不安的人。

47、气馁是绝望之母。

48、她将是朵盛开不败的鲜花,如果你永远爱她!——济慈《希腊古瓶颂》

49、一年之中有四季,人的心灵中也有春夏秋冬,蓬勃春日有天真的幻想,欲把天下美好事物悉数抓到手中,夏日喜欢追忆春天的梦想,这种梦想使我靠近天国。

50、无原则地拥抱感官是诗人唯一的原则。

51、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济慈《墓志铭》

52、我认为人们可以用下面这种方式过一种非常愉快的生活:空闲时每天阅读一页诗歌或精选出的散文,读罢随春畅游,为其冥思,因其回味,与其入梦,直至感觉其陈旧为止。

53、听到的声音

很美,那听不到的声音更美。——济慈《希腊古瓮颂》

54、只有在得到生活的验证之后,谚语对你来说才成其为谚语——济慈

55、我喜欢推开对着日内瓦湖畔的窗户,然后像画里阅读的人一样,坐上一整天阅读。

56、诗必须写得像树叶长在树枝上那么自然。

57、为了进入最伟大诗人的行列,我愿尝够失败的味道。

58、忧郁总是同美丽之事物同在——那种注定要消逝的美丽之中。

59、我真愿意我们能够变成蝴蝶,哪怕只在夏季里生存三天也就够了,我在这三天得到的快乐,要比平常五十年还要多。

篇4:约翰·济慈简介

外国诗两首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蝈蝈与蛐蛐》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结尾,在诗人的联想中,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美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夜》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虽不言静而静自现。这里既有听觉,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第二节接着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诗人所描写的夜景,是多么静谧,又是多么美丽,像优美的图画,像轻柔的音乐,像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二、问题研究

《蝈蝈与蛐蛐》一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练习说明

一、《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诗的主旨。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二、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

1.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诗中所写夜景的特点和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

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静谧而美丽的特点。

2.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对这两首诗,可从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重在让学生体会,不求面面俱到和过细的分析。

三、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诗意,并加以表达。

教学建议

一、这两首都是田园诗。田园诗一般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因人、因诗而异,各有其特点。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欣赏《蝈蝈与蛐蛐》一诗,可根据它上下两部分相互呼应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所表现的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欣赏《夜》一诗,要抓住夜景的静谧、美丽的特点,体会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诗歌,不宜多讲,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只须在关键处点拨,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1.济慈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像”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二、《蝈蝈与蛐蛐》赏析(许自强)

这是济慈早期创作的一首富于哲理性的小诗,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情调。

诗人以精细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但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其实是春天的歌手,而蛐蛐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正是秋季(可参看济慈的《秋颂》),况且,春秋两季正是百鸟争鸣,千虫欢唱的黄金时节。这样,实际上诗人是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这种美是永恒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小诗很富于田园诗的情趣。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人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蟋蟀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真可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收到以动衬静的效果,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为了适于表达主题,诗人采用了冬夏对比的手法,然而,由于夏冬两种境界之情调十分相似,加上诗人明写冬夏,暗示春秋,末尾又添上由蟋蟀到蝈蝈的巧妙联想,使全诗浑然一体,毫无割裂之感。

(选自《欧洲名诗人抒情诗赏析》,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三、《蝈蝈与蛐蛐》原文

the grasshopper and the cricket

john keats

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

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

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

that is the grasshopper’s. 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he has never done

with his delights,for when tir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

the poetry of earth is ceasing never.

on a lone winter evening, 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

and seems to one in drowsiness half lost,

the grasshopper’s among some grassy hills.

篇5:严济慈简介

严济慈:著名物理学家

严济慈(1901—)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月23日生于浙江东阳,11月2日在北京去世。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25年在巴黎大学获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27年起同时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授。1928年起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1931年起一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1935—1938年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技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等职。曾任全国人大三、四、五届常委会委员,六、七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严济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精确测定了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发现了光双折射效应;系统研究了水晶圆柱体施加扭力起电现象,发现水晶扭电定律;深入研究了碱金属蒸气等光谱,发现轴向对称的分子有效截面数值和费米—莱因斯伯格方程不符,并为原子物理学中的斯塔克效应等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证明;在大气物理学的臭氧层测试研究中,他精确测定了臭氧紫外吸收系数,被世界各国气象学家使用达30年之久;他还研究了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压力能减弱乳胶感光性能。抗日战争期间,严济慈在昆明领导开展应用光学研究,研制成大批军用、医用光学仪器设备,并被授予胜利勋章。

严济慈曾在法、美、英、德等国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篇,1986年汇集出版了《严济慈科学论文集》。他还编著了从初中到大学的10种数学、物理教科书,如《初中算术》、《几何证题法》、《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初中物理学》、《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电磁学》等,培育了中国几代科技人才和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6:济慈的诗

济慈的诗

1、《哦,孤独》

哦,孤独!假若我和你必需

同住,可别在这层叠的一片

灰色建筑里,让我们爬上山,

到大自然的观测台去,从那里--

山谷、晶亮的河,锦簇的草坡

看来只是一柞;让我守着你

在枝叶荫蔽下,看跳纵的鹿糜

把指顶花蛊里的蜜蜂惊吓。

不过,虽然我喜欢和你赏玩

这些景色,我的心灵更乐于

和纯洁的心灵(她的言语

是优美情思的表象)亲切会谈;

因为我相信,人的至高的乐趣

是一对心灵避入你的港湾。

2、《人生的四季》

四个季节把一年的时间填满,

人的心灵也包含着四个季节。

在他朝气蓬勃的春天,一瞬间,

清晰的俊赏吸收了美的一切。

在他的夏天,他爱把年轻思想

在春天里采的花蜜反复品味,

细细欣赏那蜜汁的甘甜芳香,

乘着这高远的冥想冲天而飞。

他心灵的秋天有如小湾安谧,

这时他心满意足地收拢翅膀,

懒看着雾色;赏心悦目的万事

象小河淌过门前,不在他心上。

他也有面目全非的苍白冬天,

除非他走在自然的死亡之前。

3、《约翰・安德森,我的情人》

约翰・安德森,我的情人,

我们初相识的时节,

你的头发乌黑,

你的眉宇光润。

但是,约翰,我的情人,

现在你的头发雪白,

你的眉宇失去光泽,

可我祝福你白发晶莹。

约翰・安德森,我的情人,

小山我们曾共同攀登;

许多欢快的日子,安德森,

供我们畅怀开心。

现在我们下山,约翰,

我们两人携手蹒跚;

我们将在山麓下面,

并卧瞑目长眠,约翰。

4、《夜莺颂》

我的心在痛,困顿和麻木

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鸠,

又象是刚刚把鸦片吞服,

于是向着列斯忘川下沉:

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

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

因为在林间嘹亮的天地里,

你呵,轻翅的仙灵,

你躲进山毛榉的葱绿和荫影,

放开歌喉,歌唱着夏季。

哎,要是有一口酒!那冷藏

在地下多年的清醇饮料,

一尝就令人想起绿色之邦,

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

要是有一杯南国的温暖

充满了鲜红的灵感之泉,

杯沿明灭着珍珠的泡沫,

给嘴唇染上紫斑;

哦,我要一饮而离开尘寰,

和你同去幽暗的林中隐没:

远远地、远远隐没,让我忘掉

你在树叶间从不知道的一切,

忘记这疲劳、热病、和焦躁,

这使人对坐而悲叹的世界;

在这里,青春苍白、消瘦、死亡,

而“瘫痪”有几根白发在摇摆;

在这里,稍一思索就充满了

忧伤和灰色的绝望,

而“美”保持不住明眸的光彩,

新生的爱情活不到明天就枯凋。

去吧!去吧!我要朝你飞去,

不用和酒神坐文豹的车驾,

我要展开诗歌底无形羽翼,

尽管这头脑已经困顿、疲乏;

去了!呵,我已经和你同往!

夜这般温柔,月后正登上宝座,

周围是侍卫她的一群星星;

但这儿却不甚明亮,

除了有一线天光,被微风带过,

葱绿的幽暗,和苔藓的曲径。

我看不出是哪种花草在脚旁,

什么清香的花挂在树枝上;

在温馨的幽暗里,我只能猜想

这个时令该把哪种芬芳

赋予这果树,林莽,和草丛,

这白枳花,和田野的玫瑰,

这绿叶堆中易谢的紫罗兰,

还有五月中旬的娇宠,

这缀满了露酒的麝香蔷薇,

它成了夏夜蚊蚋的嗡萦的港湾。

我在黑暗里倾听:呵,多少次

我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

我在诗思里用尽了好的言辞,

求他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富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当你正倾泻着你的心怀

发出这般的狂喜!

你仍将歌唱,但我却不再听见――

你的葬歌只能唱给泥草一块。

永生的鸟呵,你不会死去!

饥饿的世代无法将你蹂躏;

今夜,我偶然听到的歌曲

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悦;

或许这同样的歌也曾激荡

露丝忧郁的心,使她不禁落泪,

站在异邦的谷田里想着家;

就是这声音常常

在失掉了的仙域里引动窗扉:

一个美女望着大海险恶的浪花。

呵,失掉了!这句话好比一声钟

使我猛醒到我站脚的地方!

别了!幻想,这骗人的妖童,

不能老耍弄它盛传的伎俩。

别了!别了!你怨诉的歌声

流过草坪,越过幽静的溪水,

溜上山坡;而此时,它正深深

埋在附近的溪谷中:

噫,这是个幻觉,还是梦寐?

那歌声去了:――我是睡?是醒?

5、《希腊古瓮颂》

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

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

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

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

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

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

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

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

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

怎样的风笛和鼓谣!怎样的狂喜!

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

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

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

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

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

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

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

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

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

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

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

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

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

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

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

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

永远热情地心跳,永远年轻;

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

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

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赶祭祀?

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

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

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

或哪个静静的堡寨山村,

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

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

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

告诉人你何以是这么寂寥。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

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

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

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

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

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

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

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

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6、《忧郁颂》

(一)

哦,不。不要去那忘川,也不要榨挤附子草

深扎土中的根茎,那可是一杯毒酒,

也不要让地狱女王红玉色的葡萄――

龙葵的一吻印上你苍白的额头;

不要用水松果壳串成你的念珠,

也别让那甲虫,和垂死的飞蛾

充作灵魂的化身,也别让阴险的

夜枭相陪伴。待悲哀之隐秘透露;

因为阴影叠加只会更加困厄,

苦闷的灵魂永无清醒的一天。

(二)

当忧郁的情绪骤然间降下,

仿佛来自天空的悲泣的云团,

滋润着垂头丧气的小花,

四月的白雾笼罩着青山,

将你的哀愁滋养于早晨的玫瑰,

波光粼粼的海面虹霓。

或者是花团锦簇的牡丹丛;

或者,倘若你的恋人对你怨怼,

切莫争辩,只须将她的柔手执起,

深深地,深深地啜饮她美眸的清纯。

(三)

她与美共居一处―一美呀,有着必死的劫数,

还有欢乐,总是将手指放在唇间,随时

准备飞吻道别;毗邻的.还有痛楚的愉悦,

只要蜜蜂来吮吸。它就变成毒汁。

哦。在快乐居住的殿堂里面,

隐匿的忧郁有一至尊的偶像

尽管唯有咀嚼过欢乐之酸果,

味觉灵敏的人方才有缘看见,

灵魂一旦触及她悲伤的力量,

立即束手就擒。在白云纪碑上悬浮。

7、《无情的妖女》

骑士啊,是什么苦恼你

独自沮丧地游荡?

湖中的芦苇已经枯了,

也没有鸟儿歌唱!

骑士啊,是什么苦恼你,

这般憔悴和悲伤?

松鼠的小巢贮满食物,

庄稼也都进了谷仓。

你的额角白似百合

垂挂着热病的露珠,

你的面颊像是玫瑰,

正在很快地凋枯。――

我在草坪上遇见了

一个妖女,美似天仙

她轻捷、长发,而眼里

野性的光芒闪闪。

我给她编织过花冠、

芬芳的腰带和手镯,

她柔声地轻轻太息,

仿佛是真心爱我。

我带她骑在骏马上。

她把脸儿侧对着我。

我整日什么都不顾,

只听她的妖女之歌。

她给采来美味的草根、

野蜜、甘露和仙果,

她用了一篇奇异的话,

说她是真心爱我。

她带我到了她的山洞,

又是落泪。又是悲叹,

我在那儿四次吻着

她野性的、野性的眼。

我被她迷得睡着了,

啊,做了个惊心的噩梦

我看见国王和王子

也在那妖女的洞中。

还有无数的骑士,

都苍白得像是骷髅;

他们叫道:无情的妖女

已把你作了俘囚!

在幽暗里,他们的瘪嘴

大张着,预告着灾祸;

我一觉醒来,看见自己

躺在这冰冷的山坡。

因此,我就留在这儿,

独自沮丧地游荡;

虽然湖中的芦苇已枯

也没有鸟儿歌唱

8、《蝈蝈和蛐蛐》

大地的诗啊永远不会死:

当骄阳炎炎使百鸟昏晕,

躲进了树荫,却有个声音

在草地边、树篙闻飘荡不止;

那是蝈蝈在领喝,在奢华的夏日

它的欢乐永远消耗不尽,

因为如果它唱得疲倦过分,

就在草寸下享受片刻的闲适。

大地的诗啊永远不会停:

在寂寞的冬夜里,当霜雪

织出一片静寂,炉边的蛐蛐

尖声吟唱,歌声随着温度上升,

使人在睡意朦胧中恍惚听得,

绿草如茵的山坡上蝈蝈的歌曲

9、《灿烂的星》

灿烂的星!我祈求象你那样坚定--

但我不愿意高悬夜空,独自

辉映,并且永恒地睁着眼睛,

象自然间耐心的、不眠的隐士,

不断望着海滔,那大地的神父,

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

或者注视飘飞的白雪,象面幕,

灿烂、轻盈,覆盖着洼地和高山--

呵,不,--我只愿坚定不移地

以头枕在爱人酥软的胸脯上,

永远感到它舒缓地降落、升起;

而醒来,心里充满甜蜜的激荡,

不断,不断听着她细腻的呼吸,

就这样活着,--或昏迷地死去。

10、《每当我害怕》

每当我害怕,生命也许等不及

我的笔搜集完我蓬勃的思潮,

等不及高高一堆书,在文字里,

象丰富的谷仓,把熟谷子收好;

每当我在繁星的夜幕上看见

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

而且想,我或许活不到那一天,

以偶然的神笔描出它的幻相;

每当我感觉,呵,瞬息的美人!

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再看到你,

不会再陶醉于无忧的爱情

和它的魅力!--于是,在这广大的

世界的岸沿,我独自站定、沉思,

直到爱情、声名,都没入虚无里。

篇7:约翰・济慈诗歌《灿烂星辰》摘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首来自约翰・济慈的诗歌《灿烂星辰》。

Bright Star

――John Keats

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dfast as thou art―

Not in lone splendour hung aloft the night

And watching, with eternal lids apart,

Like nature’s patient, sleepless Eremite,

The moving waters at their priestlike task

Of pure ablution round earth’s human shores,

Or gazing on the new soft-fallen mask

Of snow upon the mountains and the moors―

NoCyet still stedfast, still unchangeable,

Pillow’d upon my fair love’s ripening breast,

To feel for ever its soft fall and swell,

Awake for ever in a sweet unrest,

Still, still to hear her tender-taken breath,

And so live everCor else swoon to death.

灿烂星辰

――约翰・济慈

愿我如你坚定C璀璨明星!

但不要高悬夜空显赫孤零。

像尘世间的隐士警觉清醒,

耐心注视大地,目不转睛。

江水滔滔把牧师之职履行,

将那红尘之堤岸沐浴洗净。

或者凝视着玉屑曼舞晶莹,

一袭白纱帐装扮旷野峻岭。

不,我要一心不二永笃定,

头枕爱人的酥胸日渐坚挺。

永远感受跌宕起伏的温情,

洞察那份甜蜜的骚动不宁。

细柔的呼吸永远啜饮聆听,

这样活着,或者晕厥丧命。

篇8:秋颂济慈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诗的内容。

2、体会诗歌中由丰富的意象产生的画面美及词汇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1、从诵读中体会诗的画面美及全诗的意境。

2、感受具有表现力的词汇及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根据诗句中丰富的意象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教学方法:讲读法 讨论法 实践法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这个学期大家刚来学校的时候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大家喜欢秋天么?为什么?大家的感受如此丰富,诗人也一样,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这一首《秋颂》表达出的对秋的赞美。

二. 鉴赏全诗

1.有感情地范读第一段,标注拼音。注意蕴含的情感,在读的过程中尽力想像相应的画面。读完后,讲述脑中出现的画面。

导入本诗的写作背景。

展示图片,与想像的画面比较,体会诗人描绘的秋景。

2.有感情地齐读第二节,回答问题:秋在这一节中是什么形象?什么形象伴着谷仓?什么形象看着徐徐滴下的酒浆?农夫: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展示秋景。诗人在这一节里采用了犹如电影中跳格的手法,场景变幻很快,极有动感。

欣赏几张图片,形象体会意境。

3.听一段野中的秋声,说一下听完之后的心情。欣赏诗人是如何通过诗句来表达的这种感受的。在这一节里,他不仅动用了我们的视觉器官,还唤起了我们的听觉器官,读过这首诗后,仍感到余音娓娓,绵缠不绝,给人以曲已终而意未尽之感。欣赏几幅画面,感受词句表达出的意境。

三.活动:分组做画。以诗中一两个意像为内容画一幅画,不一定要具体,不一定相似度高,只要有意境即可。选完成度高的一两幅,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诗句。

四.作业: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写一首以秋为主题的诗。

篇9:济慈秋颂教案

济慈秋颂教案

教学目标:

1、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

2、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满载希望的季节,所以自古至今,秋是很多文人赞颂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由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写的赞颂秋天的诗。

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

三、课文主题解读:

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体现的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

四、诗歌导读:

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

丰收与成熟 繁忙与喜悦

果实累累 粮仓奔忙

果枝弯弯 田沟酣睡

果仁清甜 田中拾穗

好花常开 等待果汁

4、诗歌重难点解析:

(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5、写法简析:

(1)总分的结构方式。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节用第二人称------你,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

五、课堂巩固训练

篇10: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1)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摘要:城市大学校园既是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我们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以及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大学,植物多样性,校园

1.野外生存常识 1.1野外如何辨别方向 1.1.1指南针

出野外最好带一只刻度清晰的指南针,具体使用时需确保水平使用。 1.1.2手表判断法

手表水平放置将时针指示的时间数减半后的位置朝向太阳,表盘上12点时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时间是16时,则手表8时的刻度指向太阳,12时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1.1.3植物判别法

树木年轮线密集的一方是北方, 植物枝叶茂盛的一方是南方。

1.2 如何防治毒蛇咬伤

野外时每个人必须穿好旅游鞋并打上绑腿,同时手上应拿一根竹竿或木棍,大草惊蛇。万一被毒蛇咬伤,应立即停

止伤肢活动,迅速结扎伤口近心端,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 1.3几种外伤的紧急救护

如果在野外实习时,有人不慎意外头部受伤,现场自救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判断出外伤的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手遭受外伤,也要进行紧急救护。踝关节扭伤是生活、工作和运动中很常见的一种外伤。当发生踝关节扭伤时,应当立即停止行走或运动,用软物如枕头、被褥等把伤脚垫高,再用冷水进行冷敷以减轻肿痛。 1.4防治蜜蜂蛰咬

1.4.1躲避:遇到群蜂袭来,不要乱跑,蜂飞的速度比人跑得快,要立即抱头蹲下,用书包、衣服或者手臂将身体裸露部分遮挡住,尤其是头颈和面部,是重点保护部位。 1.4.2 清洗:一旦被蜂蜇了,要用温水、肥皂水或者盐水、糖水清洗伤口,没有水时,新鲜的尿也可以。如果伤口处有残留的蜇刺,应立即拔掉。

1.4.3涂药:万花油、红花油、绿药膏等都可以。将生姜、大蒜、马齿苋(一种野菜)等捣烂、嚼烂涂在伤口处也行。 1.4.4去医院:如果出现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烦躁、发烧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2样地选择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调查采用样方法。在井冈山大学先进性随机抽样调查,然后在确定样地的位置。我们选择了井冈山大学校本部艺术学院前的杂草地,植被类型包括灌木和草本,地形为山地地带,地势平缓,面积约为5×5m2,在设立的样地内进行植物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 3 植物资源调查

我们组调查的是草本层植物,记录了植物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盖度及生长状况;灌木层和乔本层的植物的种名、盖度、高度及生长状况等信息未记录。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显著度、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4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我们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x列再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数据。 5不同类型群落比较研究

植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植物群的集合。一个自然植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在群落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原始的植物群落与人工

植物群落相比,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发展趋势以及群落内部环境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对比研究,探寻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在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自然群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改造作用的'重要性。 6植物群落的结构特性及多样性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6.1群落的结构特性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中,必须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方法的基础。选用的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其他数据如下:

多度:样地内各植物种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占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所有物种个体数×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于样方的次数。

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之和×100%

显著度:某一物种的胸高(1.3m)断面积之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

比。

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的百 分比。

公式为: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 100%

盖度:某物种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所有物种盖度之和×100%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占所有物种密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所有物种密度之和×100%

重要值: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灌木的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一个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本调查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即出现在样地中的物种数目,是最简单、最古

老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

树种优势度即Simpson指数(D),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

量,其集中性高,即多样性程度低。计算公式为:

树种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einer指数(H’):表示多样性的信息

度量,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从,它将属于哪个种是不定的该指数的直观意义是:可预测从群落中随机地抽取一个个体物种的不定度,物种的数目越多,个体分布越均匀,此物种的不定度越大。

H???PilnPi

i?1s

均匀度指数即Pielou指数(Jsw、Jsi):表示群落中不同物种多度分布

均匀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Ni为样地内地第i种植物的个体数目,N为样地内所有植物的个体数目,S为所有物种数,Pi=Ni/N是一个个体属于第i类的概率。

草本植物的重要值I=1/300(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 6、2生长状况评价

根据植物的生长势、外观和适应性等把植物的生长状况划分为5级,分级标准为:

极好:植株形体完整,姿态优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具有相

当高的观赏价值;

好:植株形体较完整,姿态及生长势良好,有少量病虫害,具有较大的观赏

价值;

一般:植株形体存在轻微的缺损,生长势和姿态一般,时有病虫

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差:长势衰弱,病虫害严重,树相残破,有碍观赏; 极差:枝条干枯,整株濒死,甚至死亡,观赏价值丧失。 7 物种分布型、密度分析

在测定大面积范围内的植物种群数量时,由于难以对所有生物个体一一计数,必须进行抽样估测的方法。用一定面积的方框在研究样地范围内随机采样,然后对每个方框内出现的个体进行计数,再应用统计学方法求样本平均值,即可估测整个样地的平均种群密度。

采用Clark-Evans最近邻距离法,来描述该种生物的空间分布型。测量随机选取的生物与其周围距离最近的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以此作为观测值(Observed NND),将改值与同样密度下预期的随机分布种群的NND(Expected NND)进行比较,如果观测NND与预期NND值相等,种群为随机分布;观测NND大于预期NND,为均匀分布;观测NND小于预期NND,为集群分布。用t-检验或方差检验来判断二者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8 不同类型群落的环境因子差异分析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接受多种生态因子(如光照强度、温

度、水分、空气、和土壤养分等)的生态作用。这些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和整个的群落的结构。通过了解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于分布的作用,认识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组做的事草本群落内各数量指标的调查,在5m×5m的样方内识别并记录草木层中的植物种树和植物株数。目测每个植物种类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记录表格中。 9 数据记录

表1.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杂草地植物群落 样地面积 25m2 优势种 大狼把草 调查时间 2013年5月11日 调查者 汪坤铃、陈海珍、徐燕琴、王小芳、罗玉强、邵长晴、张敏、黄金秋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 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2

[2] 娄安如,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实验指导 [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5

[3] 李炜炜,陆启玉. 酶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J] . 粮油

食品科技,2008, 16 (3) : 34~36 .

[4]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编.动物生态学实验指导.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5] 阳含熙,卢泽宇.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6] 宋永昌著.植被生态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郑帅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普通生态学.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 1994

[8]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9] 邬建国著.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等级.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03

[10] 杨持主编.生态学实验与实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外国诗》的初中语文教案

试论翻译文学的价值-以意象派的出现和济慈研究为例

《秋颂》的说课稿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说课稿

诗教学设计优秀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说课稿

诗的优秀教学设计

以意象派的出现和济慈研文学论文

《诗》优秀的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案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简析济慈诗歌的生态学(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严济慈简介2022-11-07

外国诗两首说课稿2022-04-29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英语诗歌2023-04-28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教学设计2022-11-15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外国诗两首》教案2023-06-18

小学课堂《外国诗》教学设计2023-05-05

外国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3-21

徐志摩的诗云游2022-05-27

《鸟》优秀教学设计及课件2023-09-08

身有疾而生不息的名人故事2022-05-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