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的喜与忧(整理5篇)由网友“晚上吃什么嘛”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京剧进课堂的喜与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京剧进课堂的喜与忧
历史悠久的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是,如今京剧的传播已经逐渐式微,京剧演出的现场观众,也大多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很少有喜欢京剧艺术的,更别说能唱上两嗓子了。和大家几乎都能哼上几句的流行歌曲相比,京剧这种高雅艺术确实到了“曲高和寡”地步。假如听之任之,或许要不了多久,京剧这门艺术就可能会消亡。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一个国荚冬一个民族,必须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往;而国人从小接受真正的传统文化熏陶,更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经典唱段进课堂,确实是件好事。教育部此举并非是为了培养一批名角或者一批票友,由于京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周杰伦、刘德华的歌曲那样流行和传唱,但是通过从学生时代起普及京剧经典唱段,至少能让中国的青年对祖国的这一传统艺术有所了解,而不是对此一无所知。
但是,京剧的表演程式相当复杂,不但要分“生”、“旦”、“净”、“末”、“丑”,还讲究“唱”、“念”、“做”、“打”,对于普遍缺乏京剧知识的孩子们来说,不要说能唱上几句,恐怕要学会听懂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一来,京剧进课堂,是否会让中小学生们觉得“学习增负”呢?自然堂化妆品套装价格此喜中之一忧也。
其次,教育部分决定推行“京剧进课堂”,事先并未通过媒体展开民调,没有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于是选择的“指定唱段”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操纵性呢?例如其中除“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样的传统唱段外,还有大量***时期的样板戏选段,这些选择是否恰当呢?此喜中之二忧也。
此外,如教育部分官员所称,“京剧进课堂”是为解决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题目,此论也值得商榷。由于京剧固然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一大瑰宝,但京剧并不具有唯一性。其他地方戏如沪剧、越剧、淮剧、豫剧、粤剧,还有我们四川的川剧等,都不能说就比京剧等而下之。大力发展京剧没有错,但唯有“京剧进课堂”,对其他戏剧的发展是否公平?会不会有害于民族文化的全面繁荣?此喜中之三忧也。
进步广大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把戏曲经典唱段植进中小学音乐课程,是一件非常必要的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还应谋划更加周密细致一些。例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青少年欣赏的经典唱段;根据各地的文化环境不同,在京剧之外,增加发祥和流传于该地区的地方戏,四川增加川剧,河南增加豫剧,以此类推;具体实施当中,对中小学生的全部课程科学规划和修改,避免“戏剧进课堂”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出现得不偿失的反面效果。
篇2:京剧进课堂的喜与忧
中国戏曲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戏剧之一,它博大精深,是艺术的海洋,是蕴含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东方瑰宝,理应发扬光大,代代传承。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物质至上的时代,影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戏曲艺术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冲击,戏曲艺术面临不可否认的危机,青年观众不愿接受,演出上座率低,甚至有人认为戏曲是不合时宜的过时艺术,断言它的衰亡。戏曲艺术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而对于戏曲的传承,我们应该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文化背景下进行思考。戏曲的兴衰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命运,对戏曲的命运给予密切关注,并为戏曲的普及作出贡献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戏曲的振兴,需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任何文化艺术,只要不是当下流行的,要想让它有丰厚的土壤,认为它有价值,需要被保护和传承,都需要教育来完成。对于戏曲来说,戏曲演员的日渐匮乏,戏曲观众的日渐减少,仅仅依靠舞台和剧场来维系它的生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它真正进入人的生活,进入学校教育,戏曲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随着戏曲知识的普及,使人们懂得戏曲、接受戏曲,进而欣赏戏曲,戏曲的传承、振兴才有希望,这不仅是在培养潜在的观众,对于戏曲人才的选拔、培养也水到渠成。京剧作为国粹有着辉煌的历史,它的艺术魅力甚至得到国外艺术界的承认,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在中国与世界沟通时,京剧能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进人中小学生课堂,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文化形象的确立。因此,有志于振兴戏曲的政协委员提出将京剧纳入基础教育,教育部也正是为了传承戏曲艺术,让“京剧走进课堂”,使它成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
戏曲的普及是素质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又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戏曲是世界戏剧的一种代表形态,戏剧是以演员的扮演角色为手段来表现生活的综合艺术,它能以直观有效的方式对人施加政治、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教育作用。各国的戏剧理论家都曾论述过戏剧的教育作用。比如,莱辛认为戏剧是教育大众的最有效的办法;夏衍说:“戏剧是人生的缩影,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正应该是压缩了的精练的人生。”教育部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把戏剧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课程规划中,使之与音乐舞蹈并列,并指出,艺术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戏剧教育和其他的美育形式一样,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个全面发展的人。戏剧是人类性情的天籁,是人类形象的影子,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剧对人的影响更直接、更具体、鲜明,是一条便捷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戏剧无论作为艺术形式或是作为教学手段,都会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少年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各个心理发展维度都能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具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的教育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戏剧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戏曲进入中小学生课堂,不违背孩子的天性,不违背教育规律,它会促进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是符合世界艺术教育综合化方向的举措。
篇3:喜与忧
大家好,我是一颗菠萝软糖。我被人们装进了精美的玻璃盒里,和我在一起的还有我的兄弟姐妹,我们一起住在超市里。我们糖果家族繁盛,人才辈出,比如我们家族的魔术师泡泡糖,你把他放进嘴里,再一吹,便能吹出一个大泡泡。再比如我们家族的武林高手―跳跳糖,如果你把他放进嘴里,那你可要当心了,因为你稍不留神,他便会在你的嘴里拳打脚踢。最后是小淑女棒棒糖,她十分娇艳欲滴,你看了,准想尝尝!
而且他们的住宅也各不相同,有的住在坚硬的铁罐子里,有的住在玻璃宫里,最会享受的便是巧克力兄弟,他们把家安在花海中,让花香围绕着他们,日子过得赛神仙!
而我们的家都建在超市中。有一天,一个小男孩来到了我们面前,他对他妈妈说:“妈妈,我想要这盒糖。”于是他妈妈便买了我们,我们跟着小男孩回了家,小男孩与我们形影不离,不是放在床头,就是捧在手中。有一次,小主人在吃糖,他说:“我最喜欢吃糖了,糖太好吃了!”我和兄弟姐妹们高兴地差点儿蹦出去,原来我们糖果这么受人喜爱!
但好景不长,我听说小主人长了虫牙,小主人的妈妈不久也知道了,便要把我们扔了,小主人又哭又闹,但他的妈妈还是把我们扔了,唉,和垃圾在一起的感觉真不好啊!
唉,下回我一定要做一个又甜吃了又不会长虫牙的糖。
篇4:京剧进课堂报道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10月开始开展京剧进课堂工作。旨在以“京剧进课堂”为载体,了解京剧相关知识,在“唱、念、做、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艺术审美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好这项工作,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下发了“致家长一封信”,广泛征求家长意见。二是聘请京剧团的专业演员,面向全体师生进行了京剧知识的专题讲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京剧兴趣、愿望。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我们组建了男团、女团,并起名小梅花京剧社。由于京剧进课堂处于实验阶段,因此我们在聘请专业教师授课的同时,要求所有音乐教师都参与学习,并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制度,为今后京剧进课堂在我校全面铺开奠定基础。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三定”,既定地点,学校新建两个京剧专用教室;定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30----4:00为活动时间;定内容,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及内容(包括京剧唱腔、身段、化妆、服饰)等相关知识,确保京剧进课堂科学合理的推进。
虽然京剧进课堂开展时间不长,但从孩子们的一招一式上已经看到变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有领导的重视,有专家的指导,有学生浓厚的兴趣,有我们不断的努力,京剧进课堂一定能在我校结出丰硕的成果。
篇5:京剧进课堂报道
1.架构京剧艺术通识教育大课堂
京剧进入中小学生课堂,我认为并不是音乐课一门课的教育任务,而应该是语文、音乐、美术、历史、体育等课程共同的任务。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分都充分发展又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的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人生故事的舞台样式。在戏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局限在学唱京剧这个层面上,对儿童来讲,京剧距离他们生活相对比较远,舞台上反映古代的事件居多,如果直接从唱腔入手,孩子们不容易听懂,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因此,从调动学生的感官人手,关注和挖掘课程的人文性质,注重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京剧艺术,这里离不开文学、历史、美术等学科的渗透。在语文教学时,可以讲解戏曲中曲词、道白的文字性或戏曲的写意性,孩子们往往会沉浸于古典戏曲优美的曲词、意境欣赏中,既辅助了教学方法,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剧目辅助教学,如讲述宋金历史时,选择《抗金兵》的京剧故事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可以结合京剧的乐器、角色的扮相、服装、道具、脸谱、做功等等讲述,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如在教唱京剧的过程中,穿插形体基本功练习、学画脸谱,这样让孩子们不是一动不动的学习,而是动静交替,既激发他们学习京剧的兴趣,又促进体能、智能协调发展。
除了学科间的渗透,学校还应该举办专门戏曲知识讲座和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赏戏曲。对于戏曲的欣赏,如果不了解戏曲美在何处,学生自然不感兴趣,戏曲观众如果和电影观众、话剧观众一样看戏,那会毫无收获,甚至对看戏产生抵触。教会学生怎样看戏,是让学生主动走近戏曲的重要因素,学生了解的知识越多,看到的、看懂的东西就越丰富。如,给学生讲了戏曲虚拟表演的“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他们在看戏时会格外注意戏曲舞台上场景、道具的象征意义,他们会看懂演员用手做出开门或关门的动作就表示这里有扇门,用一根鞭子表示一匹马或一头驴。由浅变深的通识教育方式向广大少年儿童普及讲解京剧有关方面的艺术知识,萌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视角审视京剧艺术,挖掘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戏曲的美育作用。
2.营造京剧艺术教育大环境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浮躁的艺术教育观念:学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艺术特长的手段考入大学。这种功利观念使学习被教育部承认的特长成为一时之风,在学校,艺术教育重视的是器乐、舞蹈、美术等有助于高考降分的科目,“艺考热”助长了这种风气,社会上的此类兴趣班层出不穷,而戏曲等传统艺术却遭到冷遇。早在2000年,太原市少年宫、青年宫就开设过京剧课外兴趣班,但由于它不被作为特长为人重视,只能昙花一现,很快解散,而音乐、舞蹈等在太原却有数量众多的课外培训班。所以,京剧进课堂,必须改变功利性的艺术教育观念,它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任务,而是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
京剧进入中小学生课堂,也不只一项课程任务,它的教育载体并不只是在课堂,而且在广阔的校园、社会。戏曲教育的观点不应只局限在学校教育这个圈子内,而要放开视野,把社会环境、信息环境都纳入教育的视野之内,构建一个“大”的戏曲教育观,营造京剧艺术教育大环境,拓展学校教育的空间和时间。
首先,戏曲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剧场。选择好的剧目组织学生到剧场观摩现场的戏曲表演,让学生亲身接触戏曲,用京剧艺术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比如,当学生有一些初步的京剧知识后,为他们选择观赏性较高的武戏,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往往一个亮相就能博得台下观众的满堂彩,在演出过程中,翻跟头、三节棍、九节鞭的对打功夫,一系列流畅动作的一气呵成,足以使学生对此着迷而流连忘返,从而对戏曲产生浓厚兴趣,愿意再次走进剧场。也可以选择优秀的地方戏剧的观摩来引导学生的戏曲学习热情,如在山西,晋剧老生谢涛表演的《范进中举》、《傅山进京》受到广泛好评,可让学生到剧场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看懂了这两部戏,而且还能被戏中的故事、人物深深感染。
其次,戏曲专业学校应该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走进中小学校,给学校的师生进行舞台演出和普及辅导等。专业戏曲院校师生在这里可以有多种作用,可以帮助中小学设计课程,可以进行师资培训,帮助解决中小学戏曲老师缺乏的问题;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习京剧的孩子与京剧艺术家同台演出,让孩子们兴奋起来,让京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一种内在需求。
多种方法的协调配合使用可以促进“京剧进课堂”顺利开展,“京剧进课堂”将在艺术教育探索上显现重要价值。它不仅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感受到传统艺术的感染力,它更是一种素质教育的实验,它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以多种教育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转变单一的美育观念,使艺术摆脱功利主义的纠缠,营造真正的热爱艺术的文化艺术氛围。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它将为传承传统艺术寻找一条便捷之路。
★ 告别幼儿园感言
【京剧进课堂的喜与忧(整理5篇)】相关文章:
什么是工作报告2022-06-21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2023-04-04
带着“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2024-03-26
演讲稿的基本写作方法2022-04-30
人文读后感2023-04-25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政治备课教2022-05-08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思品教学计划2023-04-04
报告老板第二季2024-01-23
爱终止在夏天作文2023-06-14
关于让我欢喜让我忧叙事作文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