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时间:2023-09-15 08:34: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精选10篇)由网友“小林喜欢晒太阳”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欢迎阅读分享。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篇1:“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随着幼儿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打破现有的自上而下的教师管理和评价模式,充分激发教师自我管理的意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己成为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我们以为,要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首先要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以避免教师在尝试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园的“三档一体”――教师自我管理平台,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

何谓“三档一体”

所谓“三档”,是指幼儿的成长档案、班级的质量档案、教师的研究档案。幼儿成长档案中记录着每个幼儿的成长轨迹,反馈出教师的教育行为;班级质量档案,能够反映班级整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班级环境等教育资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教师下一轮教育的起点教师研究档案,则记录着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结晶。

“三档一体”则是将以上三个档案有机地整合起来,为教师的专业提高提供支持。幼儿成长档案主要起收集、保存幼儿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行为的表现及教师对幼儿发展潜力、专长的认识,即孩子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显然,对于教师而言,仅关注“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面”,即对全班幼儿的整体发展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价,从中形成每个班级的风格与特色,班级质量档案起到了鼓励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认识、主动反思,对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开展有效分析和评价的作用。把三个档案视为有机的整体,充分调动了教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起到了l+1+1>3的效果。

“三档一体”的运用

幼儿成长档案的运用(1)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档案中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共性问题或特殊表现,通过研究档案记录,反思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并对后继活动进行修改、调整和改进。(2)在期中和期末的“家长接待日”,教师借助档案向家长介绍每个孩子的在园情况和个性特点,并根据家长意见调整教育教学行为。(3)在教室一角设立“小小档案库”,允许幼儿翻阅自己的成长档案,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班级质量档案的运用(1)每学期期中,带班教师采用分段法分析档案内容、反思活动过程,做好反馈记录;每学期期末对档案作全面整理和小结。(2)向家长展示“班级质量档案”的评议表,由家长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活动方案。(3)在全园交流档案内容(即重点研究项目)。如介绍主题活动“风度翩翩的餐桌先生”时,相关教师展示了对就餐环境创设的资料以及教师制定的“个别幼儿午餐指导策略”。园长对该项活动的点评是:丰富多彩的就餐环境能使幼儿懂得餐桌礼仪,遵守社交场合的共同规则,培养自我约束和自主选择的良好气质及文明行为。

教师研究档案的运用(1)通过整理档案、研究档案,主动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2)在与同事的共同分析中再一次反思和梳理自身的教育行为,并相互学习,开展合作研究。(3)在园长和专家的引领下,提炼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如对幼儿小组活动及其形式的研究,使教师的思辨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感到,“三档一体”不仅给幼儿园带来了教育管理方式的'变化,也促使教师要更加主动地去关注幼儿的发展,更加注重对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有目的地反思和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性的分析。

总之,“三档”作为整体化的操作平台,能促进教师关注教学对象,及时总结和提升已有经验,并在摆脱经验中学会反思和研究。“三档”既是教师专业自主化成长的积累,也是自觉发现实践困惑的必然动因。可以说,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理智性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建立和运用“三档”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附:

◆幼儿成长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1)资料袋:为了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进步和成长的快乐,我们也让幼儿参与到各自成长档案的记录工作中。我们使用了红、黄两种不同颜色的资料袋。通常在红色资料袋里存放幼儿认为“我最棒”的资料;在黄色资料袋里存放幼儿认为是“我自己完成”的资料,还要求幼儿在资料袋上做好有关资料内容的标记。

(2)小组资料夹:主要用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的共同的活动资料。教师通常把一个主题活动的资料存放在一个资料夹内,并用得到孩子们认可的图示作为该资料夹的标记。

(3)档案柜:教师定期对幼儿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将资料有序放入档案柜陈列出来,并在后期作好归类整理。

◆班级质量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该档案主要由带班教师和保育员收集并整理。其中包含有班级幼儿发展的整体状况评价、分阶段班级保教活动情况、家长工作的预期目标和活动效果、班级特色活动记录等。教师大多借助电脑,采用文字记录、摄影等方法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如某班根据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实施要点,将各项活动归类后用三个篇章来命名:

(1)探索大扫描;(2)学习在线;(3)生活点击。在“探索大扫描”中收录了一个学期中开展的探索性主题活动“昆虫世界”“我们的秋天屋”“健康宝典”等活动资料,内容有:主题活动产生的背景及预设目标、活动流程及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等。教师尤其重视关注幼儿的活动痕迹,将其作为“亮点”予以保留,体现出对幼儿发展的尊重。在有关“学习在线”的资料中,收集了“有话大家说”“五星奖故事擂台赛”等学习活动资料。教师采用统计和制表等方法对幼儿的活动情况作出分析。在“生活点击”中记录了“风度翩翩的餐桌先生”“运动无极限”“温柔天使午睡活动”和“今天我做执行班长”等生活活动的资料。

◆教师研究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该档案内容包括:教师自学记录、教育信息的获取、活动的创意设计思路、观察评估分析汇总、专题研究中问题的产生与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的记录等等。

教师研究有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也是教师与专家、园长和同行互动、沟通的过程。一般而言,教师根据三年自我学习与提高计划中确立的研究项目作为某一阶段资料收集与整理主要内容。

篇2:选好常务班长,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选好常务班长,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新一届学生又交到了我的手中,和学生们见过面互相介绍之后,我就按惯例宣布准备要在班上设一位常务班长。学生们一脸疑惑,有几个知识面较丰富的学生就悄悄地议论开了:政坛上有常务省长、市长来主持工作,我们班设个常务班长又会如何呢?我笑了笑,解释说“常务班长就相当于副班主任,他可以行使班主任的权力。”我宣布这一周时间为准备期、考察期,届时将让同学们通过演说的方式来参加竞选,由全班同学投票决定产生。

常务班长的选举至关重要,将会关系班级整体工作的成败。不应超之过急,班主任要认真反复酝酿,充分发扬民主。通常,常务班长的人选由同学们推荐,经班主任考核批准试用,再根据试用期的表现,由同学们民主选举产生。有时由于突发性情况,也可以采用直接任命的形式,最好先设立多个代理班长进行试用,从中挑选产生。

常务班长的人选应具备:1.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作风;2.为人热情,胸怀远大;3.组织能力强,善于做班级团结工作,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4.应变能力良好,碰到突发事件能沉着应对。

班主任就要隐身其后,放手由常务班长来组织班级工作,只在幕后对其进行能力的培养,并帮助常务班长做好班级谐调工作,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我历来在班上施行“周一班干部例会”制度,班干部能够通过“周一例会”对上周的工作得失进行小结。在这个例会中,班级各部门还得向常务班长汇报本部门工作情况,这样常务班长就能很好地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及时、有效地组织班干部制定好本周的工作计划。另一个重要措施――常务班长全权“任命制”,就是由常务班长来任命其它班干部,这个措施推行大大提高班级工作的实效性。今年我教学班丁叶清同学担任常务班长,她直接任命翁燕燕同学担任生活委员,并负责班级出勤管理。有一天,我很吃惊:竟然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丁叶清同学抄写工工整整的三篇散文,我有点纳闷。经了解,是丁叶清同学早上迟到了1分钟,被生活委员罚抄。(虽然我不赞同让学生罚抄书这种变相体罚,但是没有当面表达出来。事后我跟翁燕燕同学交流了我的个人看法,翁燕燕同学也很高兴地接受我的意见,表示会在工作方法上进一步的改进。)其他同学看到生活委员对一手提拔自己的常务班长都那么严格,更不敢“越雷池一步”。我班出勤情况有了很大改观,连续三个月全班出满勤。

常务班长甚至有权力不要经过班主任的同意撤换其他班干部。一天早上,我照常早早的来到操场同学生一起做早操,突然发现今天整理队伍的不是体育委员史其旺同学,而是在班上表现一贯以“文弱书生”著称的丁江颖同学。今天整队都比以往都来的快、齐、静。丁江颖同学一脸严肃的样子,我猜到可能是常务班长对班干部动了“大手术”,早操一结束,我找到常务班长一了解,证实了我的猜测。丁叶清同学撤换了史其旺同学,因为他很懒散不严肃,任命丁江颖为体育委员。正值学校开展广播体操比赛,新的体育委员一改以往“文弱书生”的形象,出操、领队都做得有板有眼。接着的`校广播体操比赛我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证实了常务班长的作法是正确的。常务班长全权任命制同时也激活了班级的竞争机制,使每个班干部都有了危机感,“能者上”的民主思想深入班级管理。

要培养一个真正的合格的常务班长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艰辛。施行常务班长制度,并不是说班主任就不要过问班级事务,其实班主任的担子更重了。我每天要观察班级情况,研究班级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好常务班长的“军师”,时常为其提供一些管理的策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比如每学期新班长刚接手,不知如何组织周一例会,我就做起了常务班长的“秘书”,不但为其制定会议的议程,甚至帮助他修改写发言稿,这样就能使常务班长心中有数,能够大胆的开展工作。常务班长在工作中,难免也会出现错误,我从来不在同学面前当面指出她的错误,培养好常务班长成了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班主任还应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 ,不能使学生产生班主任对班级工作撒手不管的感觉。

班主任在幕后要成为班干部强大的后盾,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充分发挥。我时常说“老师相信你,大胆的去做吧!”这样使一些思想上畏首畏尾的班干部能够挣脱思想的顾虑,这句普通的话语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班干部大胆的开展工作,上届毕业的常务班长林爱香同学写信告诉我,说她原先对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自己也不清楚,管理班级也不是很有把握,就靠着班主任老师的“老师相信你,大胆去做吧!”这句话,做好了一项又一项的班级工作,直到圆满的完成了三年的班长工作。她现在知道自己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少展示自我的勇气。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常务班长制度,学生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作为学生思想动态的指挥棒,班主任让学生自主的管理自我,相信他们会走得更稳,更坚实。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 福鼎十七中 张昌东)

篇3:浅谈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中心稿)

浅谈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中心稿)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已蔚为风气。如何使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觉主动的学习,以及实现其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立性品质的个性,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教是为了不教”, 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刻的认识到:使学生从自省自知走向自导自控,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学习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这更显得迫在眉睫,尤为重要。

一、启发学生自省

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心理状态起伏不定,烦杂浮躁,大多数学生不太善于反躬自身,不习惯于积极内省,更懒得排除干扰,整理内心。试想一个学生心里一团乱麻,浑浑噩噩,怎么能放下包袱,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就比如一个乱七八糟,遍地狼藉的房间,如何能在其中进行这样那样的活动呢?老师可以利用自己兼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双重身份的优势,在启发学生自省、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互渗方面,新招迭出,做了积极探索。比如:{语文教师}可经常出一些“谈心里话”类型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敞开心扉,用笔来真实的倾诉自己的喜悦、困惑、烦恼,一方面可训练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渲泄自我,检索自我,反省自我;再比如他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自我总结式的日记,对白天的生活做一番自我梳理,哪些事做的好,哪些事做错了,好的应该怎样继续坚持,错的应该怎样改进,这样一方面可训练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为作文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心理渲泄和自我安慰的空间,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又比如学生犯了错误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描写自我矛盾心理,写错误说明,可以使学生认真面对自己的错误,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冷静地分析自己犯错的原因,在否定自我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出新的自我。

二、促进学生自知

在传统教育下,一般情况是重教轻学。老师教什麽,学生学什麽,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的奴隶。既然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学生也就对“学什么”、“自己怎么学”、“怎么学好”等问题懒得理会,把本该是自己主动明确的问题全推给了老师,由老师包办一切。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则不是这样的: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以独立的主体地位,在促使学生自知上使了许多巧劲儿,下了很多真功夫。比如:他们为了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在中年级时就专门组织学生找出自己每天学习中的无效劳动,师生热烈讨论,踊跃发言,有时竟能找出一百多条无效劳动来,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哪些劳动是有价值的、可行的;哪些劳动是无价值的,应尽量避免或尽可能减少的,就为下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某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单元教学,画出涵盖整个单元知识点能力点的“知识树“,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整体的明确学习范围、把握学习重点,避免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浑沌状态。又比如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学语文的方法,像怎样读一套语文书,怎样读一册书,怎样读一类文章,怎样读一篇文章,和学生一起讨论、商量,总结出规律,研究出方法。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别是找到了适合自我个性的学习方法,学生自然像找到了打开童话中宝藏的金钥匙一样,大多数知识点便可无师自通,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辅助学生自导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清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似乎并不太难,难的是让学生保持住这种学习欲望、兴趣和热情。学生就生象火一样,点燃容易,让它一直保持旺盛的燃烧势头却很难,常常是一点就着,转眼就灭。在辅助学生自导方面,教师应该有超凡的大气,目光深远,高屋建瓴。在理论的引导下,按照系统论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反馈系统,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学习活动运行机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化、制度化、系统化,保证了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积极向上。教师不但要善于利用机制来对学生进行宏观管理,让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约束,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系统、体制内部的细化、深化,比如帮学生制定计划,但不能流于形式,太笼统太空泛,如: 制订一个学期计划,一个学段计划就完了.这样不容易指导学生操作,而应该既登高望远,大处泼墨,帮学生制订出终生学习计划、十年学习计划,五年学习计划;又细处着眼,精打细算,帮学生拟定出一天、一节自习课的时间安排。可以说,让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层次鲜明、严谨具体的计划体系,真正做到了对学习任务的心知肚明,真正做到了争分夺秒,认真过好每一分钟,真正做到了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指导。

四、监督学生自控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老师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带有较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家长制遗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老师说了算,"顺师者昌,逆师者亡"。搞得师生间仿佛打仗,极易产生敌意和逆反心理。而现代教育则应完全跳出传统教育的藩篱,不是去监督、控制学生,让学生唯自己马首是瞻,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自我监控,然后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进行宏观上的监督;不是“按我的要求去做,不按我的要求去做就算错“,而是“你给自己制订要求,你自己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我只是帮助你实现自己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搞“知识病历“,自己对自己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问题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医治,就比老师给学生找错误、指病因、讲改正方法要高明得多。这样,一方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了师生之间的误解、猜忌和互不信任,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自我批评意识、独立自主精神的形成。

当然,班会课与课堂教学一样,主体是学生,要改变班主任做报告,学生当听众的传统做法,尽量让学生充分活动,要达到培养锻炼干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总之,引导学生由自省自知到自导自控,这是一条符合时代要求、指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性的结合各地各校各人的实际,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定会有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素质教育也一定会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篇4:论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

论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

唐山师专 王相文

所谓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是指编者的意图要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与《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既要落实编者的意图,又要适合学生读解的心理。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为合四而一的有目的行为的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的系统。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四位一体”,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整体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提出“四位一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一、由教学系统的整体性所决定

根据系统论原理在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教材(是由作者创作的原初文本与编者所编写的提示、注释、练习的综合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它联系着教师和学生;教师把教材转化为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转化为训练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其作用联系着教材和学生;学生是教学对象,他们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教材,直接联系着教师和教材。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就决定了阅读教学过程必然是作者、编者、学生、教师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否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便不能全面体现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二、依据阅读行为的特点

从阅读行为看,师生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即作品(教材)的“隐含读者”,只有进入教学领域之后,师生才分解为教与学的主体.这两个主体,一个发挥主导作用,一个发挥主动作用,统一于“教学相长”和协调的发展中,形成教师劢滩莫垩生的双向交流的教学结构.在此,我们必须强调,教师把高度的责任心和对阅读内容追求的情感溶入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方法中去,必然会产生巨大的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唯有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才能呈现出师生间在认知、情意、个性、才能、气质等心理因素相统一的心灵的交融、碰撞与共鸣.从而使师生对特定的阅读内容心灵活化,成功的实现师生间情感升华和共同的发展.

三、是优化教学系统的需要

课堂教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作者与编者的结合体),彼此间立体交叉形成复杂的多边关系。在阅读教学中要使教学系统的结构达到最优,就必须落实“四位一体”,使之充分协调。作者的表现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接受意向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地趋于一致。三者之间的调解者是教师。作者所表现的,编者所要求的',都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才能在阅读分析中发现、领悟并掌握,使教学系统得到优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四位一体”呢?

一、追寻作者原意

追寻作者的原意,是传统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作品文本最初是由作者创造出来的。作者赋予了意义,把自己的观念、意识注入作品,因而追踪作者的原初意义,就成为阅读的第一步。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复现作者的原意。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里明确指出:要理解作者,必循他的思路,进入他的胸境,才能与之契合。这是阅读的基础,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更是编、教、学的起点(蒋成《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同时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必须了解时代及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环境,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题旨。

譬如,教学《桃花源记》,就应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身世,清楚其虽有“大济苍生”之志,但身处社会**,壮志难酬,以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寄托的社会理想及所表达出来的局限性。再如教学《孔乙己》应指导学生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孔乙己的生活环境,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孔乙己的悲剧下场,去阅读课文,这样才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确孔乙己之所以沦落的根本原因,以及作者所持的批判态度。

二、贯彻编辑意图

语文教材与一般读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宗旨和教学计划,按照特定读者(年龄不同,程度不同的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编制而成的、循序渐进的、有系统的传授知识的特殊读物。为了做到“利于教又便于学”,经过改革和探索,教材的编写者们将语文教材精心设计精心编写为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参见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5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从而使课文的读解成为有目的行为的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的系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明确编辑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并以此统览设计过程,有效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

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曹刿论战》一文,在单元提示中要求“要继续进行诵读训练以增强语感”。课文的训练重点,编者确定的第一项就是“背诵这篇文章”。课后练习第一题就是“朗读全文多遍”。并提出要求“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话的完整意思”。第二题就是“背诵这篇课文”,并要求“可用两人对话的方式进行练习”;在该文的“阅读提示”中编者要求“想一想,鲁国战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据此,课后练习第五题编者做了如下设计:“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说说,“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在进行此文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领会编者所写的“单元提示”、“训练重点”、“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各题的训练目的。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时,要将听、说、读、想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教学环节上要安排教师的朗读示范,并对学生的朗读根据编者所提的各项要求给予确定的指导,直至熟读成诵,“增强语感”。指导学生读解的设计,必须根据“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搞清“每句话的意思”。特别是要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和“忠之属也”等句务必搞清楚。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民本”思想,从而把握本文主旨。如此处理教材,才能较好地贯彻编辑意图,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引导学生参与

在整个读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接受主体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确定的读解目的,积极参与读解活动。课前要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和编者意图,如《背影》的教学设计,要安排课前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并认真阅读预习提示,把握本文的写作缘由及学习本文的重点。课上读解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主观认识,注入到课文中去,参与课文意义的生成。尽可能多地吸取一些信息,务求了然于心。如《背影》四次写“我”流泪。教学时,可让学生进入“儿子”的角色,体会并说出每次流泪时的心理活动,能使学生于动情中加深对作品中心意思的理解。其次,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识记巩固。对所获取的信息或意义,要进行分析、综合,经过筛癣归类、排列后存入大脑,并作必要记忆,务求巩固。如刘福增老师对《荔枝蜜》教学设计,在“教学效果检测”的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如下内容:1倍磷甲忠簟#勃苯馐痛室濉#唱绷薪峁固岣伲概括段意。4笔槊婀槟芍行乃枷搿#氮北乘心写议论抒情段。6蓖瓿煽魏罅废啊H绱说陌才牛对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能起到整理归纳、识记巩固的作用。

篇5:教师年度实现认识总结

教师年度实现认识总结

一学年来,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陶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我热爱学校,关心学生,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与同事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这一学年,我担任初三(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能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备课,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关爱后进生,从情感上走近他们的内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引导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的在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所进步。

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为教职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一年来我负责学校办公室工作兼任党支部委员,在书记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做好教职工的职称评聘、年度年终考评、转正定级、奖惩、调动、退职、退休等事务性工作,组织召开学校行政会、教职工例会,并做好会议记录。负责文件的收发及管理,督促文件的传阅、学习等。负责学校文书档案的管理和校务公开工作,负责起草学校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在个人职责范围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取得一些成绩。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将继续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山区的教育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本人一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各顶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特别是自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忠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团结同志,遵守纪律,服从安排。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既教书,又育人,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洒下了辛勤的湛汗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和谆朴可爱的山里孩子。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和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神圣称号。

几年来,认真落实学校工作部署,始终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推进素质教育。在这段边工作边学习的日子里,我凡事都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为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现就将一年来的政治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

1、我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教育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人本的班级管理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树立新的理念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教学工作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和请教有经验的教师。

2、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外还常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特别是听了多次公开课后,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篇6:教研磨一体助教师集体成长论文

教研磨一体助教师集体成长论文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一开始很怕“磨课”。如何让研究成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如何让教师不惧怕“磨课”,真正认识“磨课”的好呢?

一、理念的诠释与把握:

上海教科院徐子煜教授对“磨课”有最直接、简洁的解释:“磨课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反复琢磨、反复改进。”

(1)磨课意味着用集体的智慧来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不断地上课、不断地改,最终会形成一种最能让幼儿学得通透的方法。

(2)磨课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我们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教学功效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修炼的手段。

(3)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二、实施磨课:

开展多轮磨课活动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把“磨课”作为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集体力量开展磨课活动。

(一)磨课的形式

新教师――抄方式磨课

新教师一开始先学会“抄方”,即“模仿上课”。新教师刚上岗谈不上经验,要在大家的指导下模仿师父的课和外出听的课。熟读《纲要》后写读后感,听专家的反思报告,然后学着专家写反思。有专家云:“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师徒结对――跟进式磨课

徒弟围绕一节课执教,在师父参与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徒弟多次重上,期望徒弟教学业务快速提高。“师徒结对”是幼儿园教师互帮互学的一种形式,而“磨课”是师徒互帮互学最合适的'形式,可明显地看到年轻教师的成长。徒弟每学期磨课一次,每次一课三磨或三磨以上。“行为跟进”中重视活动中的开头、过程、评析小结,此时的师父是专业引领者的角色,全程参与,根据徒弟的特点,为教学活动提意见、出点子。当然,师父的专业引领也要适度,不要以自己的教学特色去束缚徒弟,应该给徒弟教学个性的自由伸展,努力把执教者的个性与自己的教学智慧有机结合。

一课多研――互动式磨课

各组的一课多研称之为“互动式磨课”,一课多研就是教研组内不同的教师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对于同一内容,发挥教研组成员的个人教学风格,博采群长,在交流讨论、智慧碰撞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课多研”中我们注重构筑“相互学习的关系”“合作性同事关系”,不断开展相互合作的探究活动。

同课异构――同中求异式磨课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精品课――集大成式磨课

我们有些老师参加“评优课”、“展示课”,这时“磨课”成了锻造“精品课”的途径。先由执教者初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邀请专家、骨干教师等前来听试教课,每次说课试教后,进一步修改,以执教老师为主,其他教师再次共同修改教学设计,反复推敲,完善教学思路的方式。这种集众人教学智慧,打造相对完美的教学活动的磨课,我们暂且称之为“集大成式磨课”。

三、磨课――成就好课:

磨目标:

磨课的首要环节就是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是否符合课程要求,是否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便于实践,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目标应主要选用反映学生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体现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

磨过程:

以执教教师为“主角”,其他教师协同,思考教学方法、幼儿情况、疑难问题等,根据这些制订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环节。执教者不仅要明确怎样做,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这样做。把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亮点”认真对待,发挥出自己最佳状态,把课上好。做到以幼儿为本,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合理组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灵活。参与磨课的教师认真听课,以书面的形式作好教学实录。

磨细节:

教学活动是由各个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因此,在磨课活动中,应注重细节问题上的“磨”,如“这个问题该怎么提”“幼儿操作时,老师应做些什么”、“这个一提出,孩子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有时候细到连老师站立的位置、肢体语言都要“磨”一番。

磨课因素远不止这些,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每一个活动环节、每一个教法学法、活动中小结、分析反思、幼儿的点滴变化,每个细节都应认真打磨。

篇7:研训一体,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研训一体,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新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对教师培养及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唤研训一体。

一、“研训一体”的涵义

这里所说的“研训一体”,对于我们教学管理人员而言是一种行为方式,就是有效地整合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及教师培训等资源,有序地开展研训活动,高效地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要承担“研”和“训”双重任务,并确保二者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教师研训学员要在“研”中“训”,“训”中“研”,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教学管理人员通过下校调研,充分了解本区域教学状况,深入进行教学工作反思,确定本区域具有共性的问题,根据共性问题确定相关的科研课题,并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课题研究,努力解决问题形成相关的教育科研成果。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物化,将科研成果,通过培训的途径,让全区域教师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下校调研过程中对于某一学校或某一备课组在教学中存在个别问题,与学校教师共同研讨,确定为校本课题。教学管理人员作为课题的顾问,指导和督促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对研究成果在区域进行展示,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管理人员是基层教育教学研究者,既不是教育理论专业研究者,也不是教育行政工作者,属于一个特殊群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由单一角色向研究者、服务者、引领者、培训者与组织者多重角色的转变,确保“研训一体化”工作的有序、高效、规范运行。

二、“研训一体”实施的.基本模式

“研训一体”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一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发展教师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能力,三是提高教师的人格品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由此建立的“研训一体”的基本工作模式有“问题解决模式”、“课题驱动模式”和“项目引领模式”等三种。将这三种模式综合应用、有效实施,推进“研训一体”的常态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1、问题解决模式“研训一体”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模式以“发现问题――结合需要――形成课程――开展培训――实践检验”为主线,旨在促使教研工作由单一指导型向研训互通型转变。具体操作是: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实践以年级为单位,在全区范围将高一、高二、高三分别编制为三个班。通过下校听课、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发现教师在技术上和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通过培训解决问题,进而通过实践检验培训效果,及时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发现新的关注点,形成新的研训工作的循环。 此模式主要用于全区所有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具体通过备课组建设工程(创立问题驱动、自主备课、集体研讨、形成策略、个性实施、反思改进等集体备课环节)和“221”(即每个研训班级每个学期开设2个单位时间的专业理论学习或公共课培训,开设2个单位时间的公开课、研究课互动研讨活动,开设1个单位时间的受训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其中专业理论学习或公共课培训可以三个年级合并开课)研训活动落实。

2、课题驱动模式“研训一体”模式。

“课题驱动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时效性,这一模式以“提炼课题――团队研究――形成成果――实践检验”为主线,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文本审读型向行动研究型转变。具体操作是:课题的提炼、研究、运用以年级或整个高中学段为单位。通过调研或借用教研所收集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将典型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发挥团队研究和行动研究优势,通过课题内交流、同类课题交流活动,抓实研究过程,促进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效益。此模式主要用于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教师团队,具体通过国家、省、市、区及校本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落实。初中开设的是《化学》课程,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很不适应。在某校调研中,该校教师认为对于其学校的学生进行集中衔接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采用同步衔接教学,于是拟定了《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同步衔接研究》的校本课题,以该校高一年级备课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教学管理人员为课题组顾问。教学管理人员为他们请来初中《化学》教材编委和初中骨干教师协同指导,将他们研究所形成各章同步衔接要点及时发往全区各备课组长电子邮箱,将成熟的教学设计发到区研训网,并进行优秀课例展示。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3、项目引领模式“研训一体”模式

“项目引领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人文素养,这一模式以“区域规划――项目设计――课程开发――组织实施――实践检验”为主线,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规模数量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具体操作是:项目的设计、实施与检验以学段为主线。综合问题解决式、课题驱动式“研训一体”研训情况和研训成果,结合全区教育教学工作阶段需求,通过项目培训引领教师教育工作。此模式可用于全员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以及其他各种教师岗位培训、专项培训,具体通过集中培训和训后实践跟踪相结合的各种培训班落实。例如:在调研中了解到教师们普遍感觉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每天过于忙碌,工作压力很大,幸福指数很低,并且青年教师表现尤为突出,于是,教学管理人员主动与培训部联系,共同组织高中学段不同学科青年教师,开展以《教师的与专业化成长》主题的培训。又如在教师交来的论文、教案、试题等电子文稿中存在诸多文本不规范问题,我们确定了《Word中化学文本的输入与编辑》、《利用Flash绘制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专题,对全区化学教师进行培训。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三种模式虽有一定区别,但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进而相得宜彰,充分显示出“研训一体”的优势。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改善教研工作,“研训一体”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研”和“训”中要注重一体化,充分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方面的资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篇8:研训一体-走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为

研训一体-走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训一体模式的产生,其理论背景是探索终身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的需要;现实背景是我国现行的继续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已经难以为继.研训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通过教师的研究和培训的相互作用,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启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指向教师专业的自为.

作 者:李科浪 Li Kelang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60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5 关键词:研训一体   继续教育   教师   自为  

篇9:论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论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教师专业化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尚不完善,农村地区过去大量存在的“民办教师”虽获教师资格,但专业水平仍然偏低。因此,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认真研究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途径、策略,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实现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必须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以完善制度环境为核心,广泛参与,积极推进。

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及其特征,坚持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方向。不可否认,目前我们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认识并未到位,致使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与教师专业化建设要求相悖的现象。因此,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是我们进行教师专业化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是随着师范教育的出现而发端的。17世纪80年代法国“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创办的“教师讲习所”堪称师范教育之滥觞。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师范教育是以职业经验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问题并未受到关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师范教育制度普遍建立后,教师专业化才开始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各国教育发展中的对教师“质”的需求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的高度重视。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又进一步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这些倡议,反映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极大地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组织发展”阶段和“专业发展”阶段。“组织发展”阶段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专业化取向:一是谋求该专业社会地位提升的工会主义取向,二是强调教师入职的高标准的专业主义取向。这两种倾向说明了教师专业化问题既涉及教师的职业形象、社会地位、待遇等社会问题,又涉及教师行业管理的内部问题,诸如教师的职业标准、职业准入、职业评价等等。20世纪中期以后,教师专业化渐趋走向“专业发展”阶段,并表现出三种主要的取向,即教师发展的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如果说“组织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特征的话,那么,“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化则更多的表现出“自上而下”的特征,即国家、社会更主动的(而非迫于压力)实施教师专业化。

就其本质而言,教师专业化所揭示的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职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数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具有如下特征:(1)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这是教师专业化中教师的身份特征。(2)遵从于一定的职业规范的制约,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技术特征及社会的相关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换言之,教师专业化依赖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教师职业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特征,二是国家、社会对教师队伍的配套管理制度。前者是教师专业化赖以形成的内部专业条件,后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制度条件,是教师专业化赖以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没有教师职业的专业技术特征,教师专业化就失去了根基。没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化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3)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过程。师范教育产生的早期,“师徒制”的培养方式、教育科学发展的局限等因素决定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还比较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出现、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由此,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的必然的、普遍的选择。从各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实践来看,教师专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化的实践进程表明,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因此,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方向,把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放在核心地位。

建立教师职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师培养、培训、任用和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的重要根据。在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制定统一、规范的教师职业标淮。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淮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提出了制定专业化量表的基本准则和主要内容,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该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标准主要包括: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教师职业标准的建设问题上,我国虽制定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如教师资格基准、各级教师岗位的基本职责标淮等,但其科学性、规范性尚待提高,制定统一的、更为规范、科学的教师职业标准应是我们教师专业化建设方面急需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教师的职业标淮,在内容上应当包括教师的道德标准、专业技能标准、学术水平标准、自我发展能力标准等几个方面。其中道德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个性品德,包括教师的道德水准、心理健康、人生态度、人际交往、个性倾向等;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进取精神等。专业技能标准是指教师的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修养,包括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教育教学能力、指导学生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学术水平标准是指教师在所教学科领域应达到的标准,包括国家规定的教师学力标准和教师的知识面、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等。自我发展能力标准是教师专业化对教师发展特征的要求,包括进取开放的个性倾向、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求知欲望、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等。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自身的专业技术性特征与相关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的结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是不能实现的。一般而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管理所需要的基本制度应当包括职业准入制度、从业教师的基本管理制度等。

职业准入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职业准入制度即对某些专业性工作设置从业基准,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限制。从业人员必须首先达到要求方能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职业准入是专业性工作的重要标志。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是现代教育发展中孕育出的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其普遍的做法是建立教师资格(或许可)制度。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经济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教师资格制度,规定公民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从业标准,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基准。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建立教师资格制度的要求。1993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法》中规定了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框架。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做出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关于教师的职业基准,我国《教师法》第10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明确了取得我国教师资格的国籍条件、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业务能力条件。取得教师资格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其条件限制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低要求。

从业教师的管理制度。建立从业教师的管理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如果说建立教师准入制度是为教师工作设置了“门槛”的话,那么,从业教师的管理制度则是对入门教师进行规范化行业管理的制度保证。因此,建立从业教师的管理制度是专业化的重要环节。必须在教师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目前、各国都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从业教师管理的各种制度。这些制度虽然各国不同,但一般包括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制度、聘任或任用制度、工作或业务考评制度、身份及待遇等有关制度。其中,教师的专业职务制度、聘任或任用制度、考评制度等都是以教师的职业标准为基础的,是对教师的本职工作进行管理所必需的基本制度,建立明确的教师职业标准是实施这些制度的基础。身份及待遇方面的制度则主要与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相关,受社会条件及国家对教师队伍建没的重视程度影响较大。这些制度的实施,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了教师队伍的质量。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队伍管理的聘任制度、职务制度和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除职务制度有着较好的实施之外,聘任制度和考核制度尚缺乏配套的法规进一步做出更具操作性的规定,因而并未得到较好的实施。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急需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改革和完善师范教育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教育制度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不可缺少的制度保证。教师的培养、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师范教育产生以来,各国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教师的培养、培训在“教师教育”的旗帜下逐步融为一体,构建集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于一身的新的教师教育制度,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教师教育制度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证。

完善的教师教育制度对教师专业化的价位,在于保障从教人员入门的专业水准,保陈教师良好的专业发展,保障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教师教育就其师范教育的一面而言,承担着教师职前教育的任务,即培养新教师的任务。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争论,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争论已无实际意义,两者已在各国重视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师专业化的新情况下,逐步走向了统一。无论是定向型的师范教育还是非定向型的师范教育,在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一问题上都是一致的。就其教师培训的一面而言,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是完善教师教育体制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没有完善的教师教育制度,就不能保障教师的基本质量标准,不会有教师良好的专业发展,也就不会有现代高质量的教育。

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制度,首先,应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是指对教师教百机构进行的资质认定,通过认定以确定教育机构是否具有从事教师教育的能力或资格。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实现教师的培养层次多元化、培养渠道多元化、教师来源多元化。美、日等国师范教育机构由师范学校(院)转向综合大学、文理学院,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的'发展历程启发我们,师范教育开放性的增强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北京大学等数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教育学院,因此,应尽快建立我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再次,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修培训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保障,也是教师应享有的权利,必须位教师的进修培训制度化、法制化。不可否认,我国教师培训存在着制度上不完善,经费上无保障,培训实效较差,缺乏稳定的政策保障等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才能有效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应促进教师的培养、培训一体化。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师培养、培训的教育资源,在机构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实现教师培养、培训的一体化。我国的教师教育,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普通师范院校培养、教师进修院校培训的格局,这种培养、培训泾渭分明的模式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相悖。必须重视促进两大机构体系的交叉与融合,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教师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其历史来看,教师专业化的价值取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教师视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阶层,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就在于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力力求集体向上流动”。一是以提高教学水平及扩张个人知识及技能为发展方向,强调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倡导教师专业化的早期,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更多的表现为第一个方面,而目前则更注重的是第二个方面。社会地位的提高既是教师专业化条件下教师获得的相应利益,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即通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20世纪中期以后,在逐步兴起的教师专业化浪潮中,提高教师地位成为众多国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有力措施。在提高教师地位的诸多措施中,除传统的规定教师的国家公务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身份、提高工资待遇等之外,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成为与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可分割的一项内容受到了充分的关注。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专业自主权,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教育改革中人们一直不断地呼吁强化教师的专业地位,给予他们自身工作更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教师的职业自由包括教师在履行职责上享有学术自由,有资格对最适合于学生的教具及教法做出判断,在选择和使用教材、选择教科书以及运用教育方法方面起主要作用;教师及教师专业组织应参加新的课程、教科书及教具的开发工作;任何领导监督制度都不得损害教师的自由、创造性和责任,教师有权力对自认为不恰当的工作评定提出申诉,教师可以自由采用据认为有助于评价学生进步的成绩评定技术等。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工作组1986年提出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报告中也提出,要有专业自主权,这是先决条件。如果学校要和医学、建筑和会计等行业争聘人才,必须给教师在工作中做出重要决策的相同的权力。这意味着教师应对下列事情有决策权或起码能有较大影响。如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职人员的聘用,学日的组织安排,学生的作业,学校顾问的聘用,以及物资的分配使用等。应当说,保障教师的专业权力,既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问题,应当像尊重医生等专业人员的权力一样,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我国《教师法》虽然明确了教师的权利,但过于原则,还应进一步明确教师享有的专业权利,进一步行使和保障这些权利。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趋势,这既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需要。从各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实践来看,由于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同、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的不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递进性,教师的专业化往往与教师地位的提高相联系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专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既需要科学的理念支撑,也需要国家、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这些制度,包括了教师的职业准入、从业标准、从业管理、专业发展、教育机构认证,教师资质认证等各个方面。我国教师专业化尚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问题、相关制度的建设问题、教育投入和教育机构建设问题等等。必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规范,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篇10:《有梦就去实现》教师演讲稿

《有梦就去实现》教师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有梦就要去实现。

曾几何时,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将来成为像曹文轩一样的作家,想杨丽萍一样的舞蹈家,象启功、陈天然一样的书法家,像傅抱石齐白石一样的画家,像陶行知一样的教育家,像徐霞客一样的旅行家,相徐东坡一样的文学家和美食家,如此种种。但是,许多人穷其一生,仍然穷困潦倒、自甘平庸,许多儿时的梦想灰飞烟灭。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只是把梦想当做梦想而已。

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你若喜欢读书,就给自己开列一个书单,每天看上几页,只要坚持,总能够看完;你若喜欢运动,每天坚持练习,持之以恒,总能养成此项技能。你若喜欢,就去做,只要是正确的有意义的,就坚持去做,必有所成就。

真正有行动的人,不需要别人告诉他如何做,因为她已经在做了。就算碰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或者主动需求可以帮助他的人,而不是等着别人为自己解决问题。

因此,我想在此送给大家几句忠告:

首先,学会独立思考,花一点时间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梦想是什么?不要说别人想环游世界,你就说你的`梦想是环游世界。

其次,成功贵在坚持。有人说过,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

第三,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对一件事情,必须投入足够的兴趣和专注,并不断点燃这种热情。这样一来,你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发现,会更加激情满满。

因此,告诫大家,有梦想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只做白日梦,而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持之以恒,必能成功。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教师激励论文

初中班级管理要点探讨论文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及培养论文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高校教师教学激励与保障机制分析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正确职业观的研究论文

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论文

试析摸清教师需求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精选10篇)】相关文章:

酒店心理契约的运用论文2023-06-22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2023-01-26

浅谈借力发展性教师评价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23-05-25

高中生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论文2022-06-03

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2023-08-08

高校教师队伍规划的基本原则论文2023-06-21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2022-11-14

减负论文2022-08-02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2023-09-29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究论文2023-06-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