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茶散文(通用9篇)由网友“普忒头”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母亲茶散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母亲与茶散文
母亲与茶散文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在我老家屋后的山坡上,有一片茶园。茶园不大,三十来株,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丝缝隙儿,就象飘浮在天际的绿色蘑菇云。
每年这个时候,是母亲最忙碌的季节。茶园里披上的新绿是她新一年的希望。母亲隔三差五就要上山采摘一次茶叶,茶叶的产量并不多,每次采摘的茶叶只能做二三两新茶,一年下来也就能产四五斤。
每当母亲在禾坪翻晒新茶的时候,路过的乡邻老远就会冲母亲喊:“儒婶,新茶好呷,我们来讨茶呷了……”
母亲笑盈盈地迎她们进屋,麻利地张罗坐椅让她们坐定,然后烧一壶滚烫的开水,泡一壶上好的新茶招待。自然,茶点是不能少的,母亲总会从里屋的坛坛罐罐中搜罗一些南瓜子、红薯片、炼瓜皮之类的招待客人。
茶过三巡,乡邻们也不久坐,将杯底的茶叶用“二指禅”挑进嘴里,抓一把瓜子儿起身要走。母亲则拿出早已用火纸(旧时店铺里的包装纸)备好的茶叶分发给她们,一人一包。乡邻们也不推辞,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拎着小茶包儿,乐哈哈地出门。
也有喜欢开玩笑的乡嫂边走边寒喧着要给茶钱,母亲应和着,“要给就给张大团结吧。”乡嫂亮着嗓子道:“今天没带大团结,明年给你罗。”这种交易寒喧了好多年,从来没有成交过。山谷中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母亲乐陶陶地目送她们走远。
又是一年采茶时,母亲却不能上山采茶了。她生病了,她住进了我工作所在的城里的医院,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农村到城里来。迷糊中,她还没来得及看清陌生的周围,就被推进了重症病房。这次母亲病得不轻,是在众亲友一再劝说下才肯来城里治病的。起初,她总以为自己只是感冒,象往常一样扛几天就过去了,谁知这一拖便拖出了大病,感冒引起的肺炎,肺炎导致胸腔积水,病痛威胁着她的生命。
吊瓶的点滴流向母亲瘦弱的身体,她的脸有些惶恐,有些不安,有些无所适从。从她脸部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她内心的歉疚,显然,她怕她的病痛成为儿女们的负累。
经过几天的救治,母亲终于好些了,她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就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眼光里充满了好奇。在她好奇的眼神中,荡漾在母亲眉宇间的是久违的童趣。她担心护士打针会很痛,有时发点脾气撒点娇,甚至与病友抢遥控争电视看。我有一种莫名的心痛。
于是,在没事的时候,我就陪母亲看动画片、陪她读小人书。一到周末,我就把读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带过来陪母亲玩,女儿也乐意和奶奶讲故事、画画……这是七个小矮人,这是灰太狼,这是红太狼,这是喜洋洋,还有奶奶象懒洋洋在睡觉……一张,二张,三张,……女儿稚嫩的儿童画贴满了母亲的床头,一老一小,你来我往,玩得忘乎所以。
看着母亲和病前已判若两人,心中感慨万千。原以为母亲是儿女们永久的依靠,是最温馨的港湾,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受到多大的委屈,遭遇多少艰难困惑,在母亲那都能找到温馨的答案,她会用世上最柔最软的`温言细语解除我心中的种种疑虑。让我感知,她就是为我撑起的一把伞,天晴能够遮挡太阳,下雨可以抵挡风雨的袭击。而随着母亲一天一天地变老,行动的不便,病痛的缠绕,她已不是可以撑起一片蓝天的伞了,她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一个可以安心颐养天年的栖所。
记得早些年漂泊在外,孤单寂寞的时候,思念家乡,思念母亲成了我慰抚心灵的寄托。听母亲说,我两三岁的时候,全身长满了疮,医生说,要用老茶叶水擦洗。由于家中没有种茶树,母亲便漫山遍野地去寻,后来,在后山的半山腰找到了两棵野茶树,母亲采摘了一些茶叶煮水帮我擦洗疮疤。为了让我长期得到治疗,母亲对这两棵茶树呵护有加,她除去周围的杂草,为茶树培土、浇水、施肥,茶树便成了母亲的心肝。
到解散集体那年,家里正好分得了那片山林。母亲就带着一家人开荒拓土,硬是在两株野茶树周围辟出了一片小茶园。母亲悉心经营,除草,施肥,捉虫……为了这片茶园,母亲花费了不少功夫。
有了茶园,做茶是少不了的活,说起做茶,母亲摸索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她一般选在晴天的晌午去采茶,她告诉我们,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鲜嫩度适中,水分少。到下午,她就把采回的茶叶用簸箕薄摊一层掠一会儿,待到叶片光泽转暗,手摸叶子柔软了,她就把茶叶收起来做青,再经过摇青、炒青、揉捻、火焙等工序。这样冗繁的工艺母亲却能一气呵成。
做茶是一项辛苦活,掠、晒、搓、揉,捻、炒、焙、烘,样样都有讲究。母亲却从不叫我们干。她说,搓茶时,茶汁会把手弄脏的,染了茶汁的手难看,你们在外面跑的人形象重要。每到采茶的季节,母亲的手就呈铜黄的茶酱色,洗不白净,有些吓人,邻里的小孩见着都躲得远远的。一旦有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母亲总是把手掖着藏着,生怕人看见,那种窘态就象做错了事的小孩。
几个星期之后,母亲病情好转,终于能下床了,我便扶着她到医院外散步。初春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暖融融的。母亲的影子被阳光拉得越发清瘦……母亲真的老了,岁月的侵蚀,病痛的折磨,步履蹒跚中已找不到母亲从前的坚毅和稳健。
走过一条细碎的石板路,母亲示意在道旁的小石凳上坐下,才坐定,一片还没来得及吐出新芽的小灌木丛吸引了她的目光。母亲定定地看着,神情专注,口中喃喃道:“是采茶的时候了……”
“过几天,它就会长出叶芽,三叶一丫,上好的绿茶。”
我道,“这是茶树?没长叶子你也认得出来。”
“茶树,烧成灰我也认得。只可惜,今年的茶采不成气了,老了,老了呀……”母亲叹道。
母亲说,明前茶也就是清明节前采的茶,这时候采的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但这个时候由于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也慢,产量也很少。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一说。
第二天响午,四婶辗转了好几趟车来城里医院看望母亲。一进病房,她就打开行囊,拆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包装,掏出一包茶叶,递给母亲,说:“儒婶,吃了你这么多年的茶叶,今年你不在家,我帮你采摘了园子里的茶叶,我亲手做的,你尝尝。”
母亲如获至宝,用手拈了一小撮,仔细端详,道:“搓揉欠些火候。”然后拣一叶在口中品了品,说:“干焙时火大了些。”然后吩咐我去开水房打一壶开水来,她要尝一尝今年茶园新茶的味道。
我打来开水,每人泡上一杯,茶叶在开水的浸泡中舒展着美丽的叶芽,释放着馥郁的芬香,病房里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浓浓的茶香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从前,记得在外漂泊的那几年,不管我在哪里,这个时候,母亲总要包一些上好的“明前茶”给我,或寄或托人捎过来。“明前茶”母亲自己是舍不得喝的,她喝的是错过了季节采摘的“老茶叶”,而我总享受着这份特殊的挂念。
篇2:沁人心脾的母亲茶散文
沁人心脾的母亲茶散文
一个炎热的夏夜,当我坐在桌前感到百般无聊时,一眼瞥见了角落里孤寂而布满灰尘的茶叶筒。打开它,松开内袋扎口,茶叶的清香味直溢出来,我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这是母亲给我的茶叶啊!
我看着茶叶在开水杯里下沉、上浮,慢慢地由条形舒展开来,形成一芽两瓣状,颜色翠绿诱人,茶汁也碧绿明亮。这是家乡的翠兰啊!呷一口,清香弥漫沁人心脾,再呷一口只觉身轻骨爽回味无穷……玻璃杯内漂浮的似乎是朵朵兰花,朵朵小绿伞,又恍如尾尾游憩的小金鱼。我陶醉于这色香味俱全的家乡风味,疲惫的身心受到甘霖的滋润。
茶叶原来竟有如此功效。母亲的话清晰而模糊地响在耳边:“带点茶叶去吧,这是我做的细茶”。
母亲总把她精心制作的好茶叶称作细茶。“茶可以提神,孩子,疲劳时,就喝点茶!”母亲总这样提醒我。每次我都应上一声:知道了。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么多年每次探亲离家时,母亲总是郑重地包好茶叶,然后小心地放进包里。每当母亲问我茶叶的做工和味道时,我也总是很随便地点点头。而母亲给我的茶叶通常都是送给别人,要不就是忘记喝了,想起它时茶叶都发霉变质了。
捧着这杯茶,我想起了远方山村里我的母亲。想起了母亲佝偻着身躯,在村前的棠梨树下目送我远去……我不禁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啊,母亲茶!
篇3:母亲在茶田-散文
母亲在茶田-散文
石柱山脚下是一大片的茶园。一年四季,远山含黛,绵延的茶田叠翠,一垄垄葱茏的茶树起着柔和的褶绉,仿佛凝固的绿浪,散发了缕缕沁人的气息。我家靠近山脚,并没有茶田,母亲一般是在别人家的茶园里奔波、劳作。
割荒草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人吃不饱,猪也吃不饱。母亲就常常到茶园里割草,晒干了打成草糠喂猪。
盛夏来临,游动在茶园里的草帽悄然隐退了。夏茶苦涩,值不了几个钱,茶农们干脆弃而不采。少了人的践踏,茶园的草慢慢地释放了压抑许久的能量,渐次葳蕤,仿佛一把折扇那样打开了,弥漫了茶园,渐渐地齐腰深了,顿时显得声势浩大起来。长势旺盛的野草渐现鹊占鸠巢的痕迹,在远处,已经分不清哪是一垄垄的茶枝,哪是一墒墒的野草。
一次,我和母亲一起去茶田里割草。起初,我的兴致挺高,看着茂盛的青草匍匐在了自己的脚底下,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慢慢地,手臂麻了,太阳也爬上了头顶,天气越来越热,我偷偷地歇了好几回,还是觉得腰酸背痛,胳膊肘像绑了石头一样,沉得抬不起来。而母亲好像不知疲倦,弯着腰不停地割着,手中的镰刀飞快地舞动着,有点书法家泼墨挥毫的韵味,那些草便在一伸一拢之间乖巧地倒成一片了。
除了偶尔停下来喝点儿水外,母亲手中的活儿一直没有停下来。她的衣服已经湿了一大片了,脸庞通红,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到脚下的草丛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如此,割草也是如此呀!也许母亲是想,多割一点儿是一点儿,自己不早点割,被人家割了,想割还割不到呢;也许是想,这些绿油油的草割回去能变成草糠,喂肥了猪仔好供孩子们上学……
一阵风吹来,茶园里的草骚动起来。乌云从东边迅速地逼近,携裹着沉闷的雷声。风越刮越紧,野蛮地压着柔弱的青草,草低下去的时候,呈现出了一垄垄的茶树和弯弯的田埂。
我惊慌起来,催促母亲赶快装草回家。然而还是迟了,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在我们忙着用粪箕装草的时候,雨点密集起来,变成了瓢泼大雨,狠狠地砸下来,倾倒在我们身上。
到家的时候,我们都成了“落汤鸡”。看着挑回来的两大担青草,母亲开心地笑了……
摘茶叶
采茶这种活儿,我们这儿通常叫做摘茶。摘茶是一桩很苦的差事,绝对不像文艺片宣传的那样轻松美妙:那些妙龄的村姑置身于绵延起伏的茶园,唱着山歌,迈着袅娜的步伐,穿梭在漫山的茶树丛中,裙袂飘飘,手指翩跹,轻松愉快地就把茶采了。没亲自采过茶的人,通常以为采茶是件愉悦的事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的家乡,如今的大姑娘、小媳妇已经没人愿意干这类吃力不赚钱的事了。在茶园里劳作的,大多是像母亲一样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
春天的茶嫩嫩的,泡出来的茶好看又好喝,能卖个好价钱。和青春的美妙总是短暂一样,“花堪折时直须折”,春茶也要及时采摘,不然会老在树上。母亲被茶园主人约去采茶,起初十来天,是以采摘茶叶的份量计算工钱的。清明前后,母亲就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的游戏,总是天不亮就早早地起床,煮好一锅稀粥,然后草草垫一下肚子,就匆忙跑到茶田去摘茶了。
茶田里,母亲弯着腰,低着头,盯着茶树,双手不停地在茶树上面上下翻飞,一提一掐,掌心里盛满了,放到随身携带的背篓里。中午时分,母亲将采好的茶过了称,匆匆地赶回家,赶紧热了锅里的“赖锅粥”(早上吃剩下来的),急急地扒拉几口,洗刷了锅碗,带上装了凉开水的雪碧瓶,又立即返回茶园采摘茶叶。晚霞渐退,庄子里炊烟袅袅了,母亲还在茶园里忙碌,直至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地与主家结账。一天下来,母亲总会腰酸背疼,腿僵脖硬。
采茶有许多讲究,一开始只采小小的芽苞,接着摘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要求采茶人必须眼尖手快,瞄准那些芽突长、叶子小、品质好的嫩芽采摘,如果采到了老叶,采坏了芽尖,制的茶品相就不好,主家会怪罪的。多年的历练,让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依旧眼明手准,双手交替采摘,如鸡啄米一样忙个不停,一天的采摘量不低于一般壮年的大嫂。
十多天的高峰期一过,茶叶从皇帝的女儿变成了小家碧玉,不再俏时,不过依然受宠。茶园主人就和母亲一帮人约定了每天的工钱,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六点,听候茶园调遣,南征北战,东进西上,母亲依然如故,早出晚归。不管春茶、夏茶、或者是尾茶,无论工钱多低,天气多热,只要是有茶摘的日子,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全出满勤,从不言累。
那次从城里回老家带蔬菜,因事先和母亲打了电话,母亲下午就没去摘茶。母亲整理蔬菜的时候,我看到她的衣服上满是斑斑的茶叶浆汁,面目被太阳晒得黧黑,青筋暴露的双手也染得黢黑,指甲更是一团漆黑,我不由得一阵心酸。
每次回家,我和妻子都叫母亲不要这么辛苦,不要老是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母亲只是嘿嘿一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做点事那不成废人了。见我们说得严厉时,假意答应,只是到了采茶时节依然故我,早出晚归,忙碌不休……
拾茶果
越来越紧的西风,从茶园吹过,茶叶更见稀疏了,茶树果子也经不住如刀的风割,纷纷坠地,落在了地里。
母亲和庄子上的大婶们一道,来到茶田,弓身穿行在一垄垄的茶树间,一颗一颗地拣茶果子。茶叶虽然落了不少,然而枝条依旧茂密,茶果子仿佛一个个调皮的精灵,和人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悄悄地躲在茶树的根部。母亲只得猫着腰,低着头,伸出手去,在纵横交错的枝柯底下费力地寻找它们。粗硬的茶枝经常刮伤了母亲的手,而母亲全然不顾,依旧扒拉着,捡拾着。有时要拾取茶树那一面的几颗茶果,母亲就跪在沟垄里,手从茶树根底下伸过去,瞄着了无赖的茶果,攥紧了,缩回来,手背上往往又多了一两道伤痕。一天下来,手背上基本上伤痕累累,指甲缝里也塞满了泥土。
趴在茶田的沟垄里,母亲的眼里只有茶果子。拣了茶果,母亲就放进随身携带的篓子。那一颗颗圆圆的茶果,聚拢在篓子里,挤挤挨挨,碰碰撞撞,沙沙作响,在母亲听来,那是一首欢快的丰收乐曲。敞口的篓子里,褐色的精灵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跟随母亲不时往前移动,召集更多的弟兄们聚会。
西北风像薄薄的刀片刮过母亲的脸,吹得她的脸庞皴裂得更厉害了。冷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她就用嘴哈哈热气,暖和一下冻得不能伸开的五指。一阵大风吹来,扬起了漫天的灰尘,母亲常常被吹得灰头灰脸,最不幸的是,眼里也进了沙土,母亲只得仰头向天,眯缝着眼睛,然后眨眨眼睛,用手揉揉,又跪在地上捡茶果了。跪的时间长了,起初她的两个膝盖被磨破了一层皮,晚上睡觉时像火烤似的,一阵阵灼痛,后来慢慢地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篓子装满的时候,母亲就将茶果倒在蛇皮袋里,运气好时,一个下午可以拾满两口袋。收工时,一口袋的话,母亲就放肩上扛回来;有了两口袋,就用扁担挑回来。有时碰巧有熟悉的人骑三轮车经过,母亲就央求人家捎带回去,放在在院子里,等着有人上门来收。
有一次我回老家,看到满屋子口袋里装着褐色的圆圆的茶果,心里禁不住一酸,泪眼婆娑中,我注意到母亲的手更加粗糙了,手背上细细的裂口左一个、右一个,指甲旁满是“倒刺”。
我和母亲说过无数次,你一季充其量也就挣个百儿八十的,何必那么苦呢?然而母亲只是埋了头,怯怯地说,明年不拾了。我知道,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是闲不住的,在茶田里劳作,她倒不是为了苦两个钱……
在乡村,葱绿的茶园是亮丽鲜活的,茶田采摘是诗意盎然的,赋予了文人墨客诸多美丽的想像。而茶田于母亲,只是一个劳动的场所,茶田里的母亲,宛如一朵流动的云,随着季节的风悠悠地飘呀飘……
篇4:油盐酱醋茶散文
油盐酱醋茶散文
有人曾经问我,什么是生活?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懂的生活吧,无论是小孩子的时候,还是我们已经长大了的时候,我想我们都不懂生活。一个人经历了一生,也许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也或许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定义也真的不一样吧,如果你问我?那么我回答的就更简单了,油盐酱醋茶。
很多人或许不懂我的这个回答,可我就觉得是油盐酱醋茶,这个回答可能真的很简答,却也是最真实的吧。有时候,听看不惯一些玄空的东西了,讲的十分玄乎,可到底讲了些什么,我们却又不懂,生活没有多么复杂,不过是五个字,没错就是那五个字。生活的意义或许也就在这五个字,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要懂得生活,首先就要懂得油盐酱醋茶。我可以说,我们的一生就是为了这油盐酱醋茶去奔波去劳累,一生的追求可以说的很空,我们也可以说得很高大上,可不管怎么样啊,我们的人生到底都是少不了这几个字的。有些事情看似浮在表面是虚的,可虚虚实实,也不过如此了。
不过是我的思想都停留在了表面而已,其实生活嘛,没那么简单。我们最大的渴求也不过就是给自己爱的人,和自己一个温暖的家,而家里到底要有什么呢?就五个字,是了,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生活中也绝对少不了这些,不要看一些人每天生活的很好,锦衣玉食,可他的生活中难道能少的了这五个字吗?是了,那定是万万不能的。可我们如今的油盐酱醋茶,难道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吗?不是,我们现在得到的一切,不过就可以说是父母对我的爱和对我们的好而已,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别人身上的寄生虫,因为现在的我们还是什么都没有付出,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却总是一次次渴求太多。我只相信一句话,自己劳动赚来的面包才是最香甜的,通过别人来获得面包,这只能是我们一时的途径,可最后很多事情总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啊……
油盐酱醋茶,不要看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可这也同样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我们每天也必须要去追求这些看似很普通的东西,也是我们不得不在意的。生活有时候很简单,不过是油盐酱醋茶。有时候的我们还不懂,大人总说长大了才能懂,不过就是现在的我们看过的还不够多,经历过的还太少,总不能了解世界疾苦,更不知道这油盐酱醋茶五个字真正的意义啊……
篇5:莲心茶散文
莲心茶散文
黄莲很苦,可入药;莲心也苦,可入茶.
我就是喝这莲心茶。
只要超市有卖的,不管贵贱,我总要买几包。
每天早一杯,晚一杯,喝后身感特舒坦,什么火气都“败”了。
牙龈不红肿了,大小便通畅了,双眼也清凉了许多。
喝此茶能得此好感,我当然就天天喝。( 文章阅读网: )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麻。我不知为何把“苦”摆于中间,更不知为何排出了盐的咸味。其实大多数人是不会主动选择“苦”味的。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见“苦”是人们的无奈之择。
苦日子,下苦力,受苦了,等等。可见人们把“苦”作为“好”的对立面。
有的人老是跟着感觉走。想吃啥就吃啥;想喝啥就喝啥。还振振有词:我在想那东西,就说明我身体缺乏那东西,我当然得补充那东西。因而大吃而特吃那种想吃想喝的所谓好东西。还认为这是一种口福。
就一般而言,甜的,油的`,咸的,认为是好东西;香烟,烈酒,浓茶,也认为是好东西;对那些瘾君子,那不要命的XX就是最好最好的东西。实践证明,这里面有的纯是有害无益的;有的过量摄入也是有害的。因而现代病文明病也就泛滥起来。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认为人们要拧着自已的感觉,你身体真正缺乏的正是你不想吃不想喝的东西。
对于苦味,我历来也是排斥的。小时病了喝中药,总是大人把嘴撬开硬灌进去,还要含块冰糖来解苦味。那时喝中药就象现代孩子怕打针一样。一般情况决不会去找味苦的东西来吃来喝,后来慢慢大了,身上的“火”也越来越重了,他们说这是血管里的自由基越积越多,而自由基又是个什么东西?我的医学知识浅薄,仍云里雾里,但全身不舒坦却是很明显的,这时就吃点苦黄莲,就解决问题了,苦味能败“火”,我慢慢得到这样一个经验,我就开始主动去接触苦味了。我母亲善于烹饪,很多原本不好吃的东西经她一烹制,变成美味。她经常把苦瓜切成一小筒一小筒,把瓤掏净,里面灌上肉馅,清蒸或红烧,不但里面的肉清香而不腻,那苦瓜软软的,其苦味溶和进肉馅中特爽快,我们都争着吃。后来我又去吃“黄根子”〈注1〉,它就是原汁原味的苦,这样就慢慢适应了苦味。若一段时间不吃点“苦”,“火”一下就窜起来,搞得你哭笑不得。一次在煮莲籽稀饭时,妻把里面的莲心剜了,我灵机一动,把这些莲心泡在水中,一会,水色碧绿,那莲心一头嫩白,另一头就伸出两片绿芽,煞实好看,妻喝了一口,忍不了其苦味,吐了出来,我呷了一口,嘿!正是我朝思暮找的苦茶,后来我专到超市去寻,果然有莲心可买。
我现在是每天两杯莲心茶,每天身子都清清爽爽。诸君若有兴趣,不妨一试。
注1:黄根子,不知它学名?野生于深山老林中。
篇6:茶境散文
茶境散文
喝茶喝到最高境界的当属茶圣陆羽了,而我辈之人只是略懂一些皮毛而已。
喝茶讲究的功夫,雅趣,故有点地方称之为功夫茶。从采茶到茶香飘散,需要一系列的流程。而煮茶则更费一些精力与底蕴。在日本称此为茶道,中国则叫茶艺,实则异曲同工而已。广东人喜欢喝茶,甚至连早餐也被称作早茶。
喝茶之前,必须对各种茶叶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茶有很多种,且各有各的韵味与讲究。
绿茶最为普通,清新淡雅。须得有优雅的喝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
红茶却显得深沉,练达。应当浅斟慢啜,才能渐渐悟出其中一点一滴的蕴涵来。
碧螺春清澈,婉转。更显得淡泊中之幽远的神韵。
荔枝红汁液如血,似情人的耳语情浓,最能惹起红尘中的相思之意。
茉莉香片实为女人的爱物了,更适合与怀春的少女。初恋与稚嫩尽显其中。
乌龙茶当数茶中极品,色泽足以笑傲同侪。金黄中点一点蜜绿,又有那种茶品能与之媲美?
普洱茶纯粹带着广州潮汕的.茶调。有点小资与愤青的味道。人情味极浓,且不喧闹恣肆。
铁观音自有它的历史之感,好像绕了一大圈时空之后才入腹中,是一种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的风味。
我常喝则是最普通的毛尖。最为言情,不急不躁,清香温热。入口润滑,之后缠绵如心。瞑目而思,仿佛看见了满山遍野绿树开遍,让人神清气爽,心境纯净。
听说还有一种松子茶。我无缘得见,只是偶尔从高人口中窃得。烹茶时加入几粒松子,水沸后会浮起一层淡淡的油脂。松香氤氲使一壶茶顿时生了灵气。有如高山流水,道影禅心般的意境。
好茶,好水,好火。但必须有一个好品味,好境界来消受。否则便是暴殄天物,实为解渴,不为喝茶了。
喝茶是有瘾的,最重要的饮茶是一种文化。饮到极致之时,放下茶杯总会怀着一种依依惜别的心情。古人曾流传着这样一句动人的茶语:放茶具的手,要有和恋人分离的心境。如此看来,人与茶是怎样的一种相依相亲,绵绵密密。真正喝茶如此,或许也只是那些懂茶的人了。
喝茶是一种享受,看人煮茶也是一种享受。煮茶和斟茶在茶的工艺流程中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煮茶虽然很少看到,但斟茶的技巧在北京一些老茶楼能经常看到,其技术娴熟堪为一绝。无论高雅或低俗的人都爱来此地,且大多会显得优雅得体。
或婉约,或豪放。说到豪放,便又提起了北京茶楼里的茶艺了。那个铜壶实则没有什么奇妙之处,妙就妙在她长长的壶嘴上。只见那斟茶人并不碰茶杯,或抬肩,或弓腰,或转身,或侧背。那茶水如一条线一样,从小小的插嘴喷涌而出,不撒一滴。一杯茶片刻斟满,不多不少,还淌着茶香。
几千年的茶文化在一个小小的茶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啧啧称奇。
或者在那些地方,喝的只是一个热闹的气氛。喝茶最佳的环境当然能避开喧哗,像茶楼这样聚人气的地方,不适合真正喝茶或者私下倾心交谈的人。
最难得的境界,该是冷肃的冬夜了,约两三好友。
堂中置一火盆,火盆上悬着茶壶。自己坐于灯下自己影子的边缘,一手执杯,一手执棋。细品茶香,有一口或无一口,想什么或不想什么,等什么或不等什么,尽在那一枚未落定的棋子之中。托腮遐思,意蕴深远。
或者把唐诗宋词放入茶中,仿佛苏东坡忽然出现。穿越时空听之高谈阔论,悠然而自得。
饮茶亦可醉人,但绝非一般粗俗之人。曾听一个大师讲茶道。
先点一柱香,放禅于茶中。清一清尘污俗垢的心。暂去尘迹执念,甩去虚妄之心,暂生出尘之想。进入神思所能触摸最阳刚与最阴柔的空间。而手中的茶杯早已饮尽,空杯在握,面带笑意。犹能感觉茶在杯中的热度,丝丝缕缕渗入心底。茶香,柱香,心香揉成一片,而人已然浮在香气之上,
这时候才真正算得上超越了“雅趣”的境界,全然醉了。
酒也能醉人,却过于感性了一些。茶醉人却趋于理性,哲学。故而醉酒之人醉酒后就越发的糊涂,而醉茶之人却更加清醒了。
喝茶重在“品”字上下功夫,不贪不嗔,不大喜大悲。做到清心寡欲,淡泊明志最为上了。难怪苏东坡曾言:人间有味是清欢,便是融入到了茶文化里。
喝茶不宜过于讲究,对茶也不要过于挑剔,否则反而落入了俗套。什么样的环境饮什么样的茶,没有见过匆匆赶路之人细啜慢饮的。
大观园里的栊翠庵,妙玉当称冰清玉洁的人物了,喝茶极为讲究。便是用过的茶杯,茶具也是世上罕见之物。偏偏被那刘姥姥碰过,便被妙玉弃之不用了。想必是她过于清高,把他人看作俗物罢了。自是没有陆羽喝茶的那般超然脱俗,禅意绵绵。
喝茶纯粹就是喝心情,生雅趣。世上万物皆可入茶,山川可饮,河流可饮,夜色亦可饮,心情更能当茶饮之。
万物只是茶叶,感觉是那煮茶的水,而人的思想境界便是飘散的茶香了,清冽而绵长。
冬饮红茶,春饮绿茶,饮茶亦分四季。
尤其在经过一个冬天的寒侵之后,人体的机能会有所下降,适当的饮茶可增强免疫能力,实为休闲健体一举两得之美事。闲暇之余看看宋微宗的《大观茶论》,去偷窥其中一些至清达和的境界,才算真正领略了茶中雅趣。
如果看了陆羽的《茶经》,会顿觉茶文化之博大精深,非我辈之人可以领悟其中要领了。
在我看来,能把自己置身于阳光之下,拂去心头凡尘俗念。仰视蓝天白云,悠闲如我心。耳中流转着悠扬的旋律,茶香在身旁氤氲,便是一种美丽的意境。此刻不论杯中为何茶,细细品来皆为人间仙品。
喝茶若如此,也可称怡然自乐,快哉悠哉了……
篇7:茶宠散文
茶宠散文
家里的茶盘上本来有三个茶宠,一个是只绿色的狗,四年级时受赠于一个茶叶店经理;一个是一只比拇指稍大的猪,尾巴卷得很斯文,初一时买茶壶,强要让老板送的;还有一个是两只狮子合抱着一粒珠子,一个师姐从上海带回来的。后来那只狗被我不小心砸掉了头,牺牲了;小猪,那个师姐去美国留学时送给了她,分手了。只剩下了那两只抱着珠子的狮子孤零零地躺在茶水滩中。
有一天,我看这孤零零的玩意,觉得它太孤单了,就想再买一个好看好玩点的,于是我就想起了芳村茶叶城,那有一家“华伟紫砂”,有一大柜子茶宠可以挑,可是因为天气和时节的阻挠,就拖了很久很久,但终于元宵节这天能去了。我爸到芳村帮一个北京的朋友买茶叶,寄出了后,就顺路拐到“华伟紫砂”店。
一进门就是一个大号的茶壶雕塑,店两边墙上都摆满了木柜,上面放满了茶壶和茶杯,中间是一个较矮的展示台,台上有架子,架子上面每层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茶宠。
茶宠里有一款我心仪已久的样式,是一只很小的青蛙趴在各种各样的植物上,有趴在南瓜上的,有趴在荷叶上的,还有趴在西瓜上的。我在那堆“青蛙”里面挑了很久,还没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后来我终于拿走了一个趴在南瓜上的青蛙。那是一只还没有一个铅笔头大的青蛙,昂着头,骄傲地趴在一个直径六七厘米、高三厘米的南瓜上,好像南瓜就是它自己种的.。南瓜是南瓜的颜色,青蛙是绿色的,身上还有金黄色的条纹和斑点,青蛙的对面还有三张栩栩如生的叶子: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一个米老鼠。这么大的一个南瓜,拿在手里却轻飘飘的。
在里厅中,老板把茶宠用热水淋一会儿,把它泡在一旁用来清洗茶杯的小盆中,用一个茶杯把它扣住不让它浮上来,说这个茶宠是空心的,在水里放一会儿让它吸一点水。
我们眼看着客人越来越多,就告辞回家了。因为店里顾客太多,老板没多顾上我们,说了不用我们付钱,就“赶”我们走了。
回到家,把茶宠从报纸里解放出来,我晃一晃,里面还有一点水,我就只等着我爸泡茶,让他把热水淋到茶宠上面,准备像从前养的茶宠一样养出好光泽来。
淋了一些热水在茶宠上,只见青蛙的嘴里的小洞开始喷细小的水柱,起初水柱还很矮小,后来热水淋多了就逐渐变高,于是我们就看到一条抛物线从青蛙嘴里喷出,要是物理老师在,就出题: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喷泉现象;化学老师则要求:紫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紫砂和涂料的主要成分化学式……后来水柱慢慢变得矮小,最后就消失了。
我爸解释说因为紫砂传热快,南瓜肚子里面的空气因为受热而膨胀,压强增大,把里面的水挤出青蛙的嘴,水柱就出来了。
水喷完,我用热水再淋一下,等这个南瓜热起来,又将它泡在冷水里,过几分钟再拿出来,南瓜肚子里已经又有水了。因为用热水淋过的南瓜,肚子里的空气膨胀,放到冷水里,密闭的南瓜肚子里的热空气收缩,压强变小,水就趁机从青蛙嘴里进去了。
拿出来,放好,用热水淋一下,水柱接着喷出,再淋,水柱增高,水柱最高时即可停止淋热水,它就一直喷到没水可再喷了为止。
这么好玩的玩意,还能学到知识,真是没白要。
篇8:说茶经典散文
说茶经典散文
有一种人,我是不喜欢和他一起喝茶的,那就是他太有文化了,这倒不是因为自己不是葡萄就说葡萄酸,只是个人喜好,没想刻意去得罪谁。太有文化了,口若悬壸,引经论典,可以把茶吹岀女人的花粉体香,或是妖艳的一抹胭脂,你还必须顺着他的思路去想象附和,稍有不同想法,不说如梗在喉,不吐不快,说吧,难免一番唇舌争斗,令人不能愉快。
我是个北方人,对茶谈不上喜不喜欢,爱上茶纯属意外,因为在一次采访任务中认识一个朋友,一起喝了茶,从此这位朋友给我提供了免费的茶,也就毫无戒备地上瘾了。
朋友有一片茶山,离清莱府不远,他叫它碧兰山,说来还有典故,当年一曲《碧兰村的姑娘》唱响东南亚,让人不能不想像到美丽的村庄,善良的姑娘,不知道的人都以为碧兰村在台湾,其实它就座落在泰北山区,只是不叫碧兰村而巳。据业内人员说,邓丽君晚年时间大多是在泰北度过的,这虚拟的碧兰村就是她和她神秘的恋人常去的地方。
那是去年四月,我和朋友去过他的茶山,茶山在村庄小溪对岸的半山腰,只有二亩多山地,四周围着长满紫荆藤的篱笆墙,像似菜畦子,每年产毛茶还不到一百公斤,只能算个小茶园。其实严格来说,这小茶园也不是他的`,他只是预付了一笔订金,以稍微高岀市场的销售价包销了每年的毛茶产量。他在山上叫地主盖了个小木屋,有空时到山上小住些日,过过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的日子,我和他就在这里住过几宿,和他喝茶,看他做茶,听他讲茶。
朋友爱好很广,五花八门,也不知从哪来的精力。他常常自嘲自己属于万金油型,属半桶水,用老家的土话来说,就叫老鼠咬南北,东西不通。其实他是谦虚了,就说茶叶吧,他一定算得上是个行家,从做茶到审品都条条是道,据说,他还拜过中国茶叶理事陈义尧先生为师。
这次上山,他告诉了我许多有关茶叶的道理。
他告诉我,茶叶没那么深奥,无非不是吃就是喝。渴了,没神了,肠胃不舒服,冲一杯浓茶,可以解渴,提神,消化,这是实用的,所以叫吃茶。若是朋友相聚,三三俩俩,摆岀精美的茶具,围茶而席,谈谈天,说说事,叙叙旧,彼此之间缩小感情距离,这叫喝茶,以茶会友。
他还说,谁也说不明白怎样才算是最好的茶叶,就象玉石,谁也估不岀它的价值,关健是要自己喜欢,要根据消费能力,不要刻意去追求高消费高档次,否则它就失去茶叶的本质意义了。所以,茶叶只要没有变质,制作工艺上没有过失,它都算是好茶叶。
他强调,茶叶的确属于文化,但不是伪文化,所谓的文化就是附属和体现在某一事物表面和内质的东西,它可以让你获取有益和积极向上的知识,而不是消极颓废,扭曲人类真善美的灵魂。茶叶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而不是极少数贵族人的文化,也不是用来攀比的物质,更不是官场上贿赂的糖衣炮弹。
听了朋友讲的道理,我不由想起了古时修行的人,他们讲究粗茶淡菜,甘甜苦沑,品味人生,这也许就是茶禅一抹的由来吧。
我每每在想,一个好朋友,就是一生拥有的饮不尽的好茶。
篇9:茶的散文
关于茶的散文
一、故乡茶韵
老家一直不缺茶,竹林,树间,草丛,随处可见一蓬蓬青葱碧绿的茶树。茶树长得不成规律,东一簇西一棵,满山遍野都有。故乡人采茶不挑时节,除了秋冬。初秋也是可以采的,那是秋茶,汁水有些浓,炒出来的茶叶,喝着有些苦涩,但比较解渴,山里人喜欢喝。砍柴砟竹或者山上干活下来,一通牛饮,那个畅快劲,别提有多美。
老家人的茶道似乎更加有礼些。有客人来,主人便会拿出春上早些时候采的茶叶,那是一二片毛叶的细芽,唤作“谷粒芽”的茶叶。没有玻璃杯什么的,只用小瓷碗泡。拿出精心收藏,用毛竹浆制作的元书纸包裹起来的茶叶,小心又很吝啬地倒入一些于小瓷碗中。开水是早就在大灶台的铁锅里烧好了的山泉,拿起也是用毛竹做的勺子,舀一勺冲入小瓷碗里。看着碗里开水和着茶叶片从翻腾到平静,再到叶片慢慢张开,仿佛看着一个个绿色精灵的苏醒。然后是客人的陶醉,欣赏,赞叹。
年轻时喝茶喜欢牛饮,就是大口大口的喝,解渴,爽气。早上出工前,家人烧好开水,用一个陶瓷做的绛紫色大钵头,放入晚春或初秋采来的茶叶,把开水倒入钵头,再盖上一个通气的盖,摆在八仙桌的上面。中午或傍晚劳动回来,顾不上洗手洗脸,捧起钵头,咕咕咚咚地喝了起来。喝完以后再长长地嘘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嘴里到达喉咙,再坠入腹中,最后沉入丹田。那种由内而外的凉爽,使人眯眼欲醉,飘飘欲仙。
原先只知道老家的炒青,那是老家山里人,用一天时间采集来的青叶。经过挑选,捡剔,然后放入烧的通红的铁锅里,快速翻动,再拿出趁还没降温时,揉团,杀青,然后摊开冷却。待完全冷却后,又放入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翻炒,直到铁锅边沾满白毛,再用手指捻下锅里的茶叶,看叶片碎成粉了,说明茶叶干了,炒茶完成。炒完一斤干茶,要好几个小时,辛苦自不待说。
很久以后,才知道茶叶有许多品种,有绿茶,红茶,黑茶,还有其他各类茶。而且还有许多写茶的书,有许多名家,诗人,文学家,对茶或研究,或喜爱,或诗,或词,或文。有的茶因人而名;有的茶因诗而立;有的茶因文而扬。但故乡富阳似乎没有太出名的茶,也许离杭州太近的缘故,因为杭州龙井茶名声太盛。曾经有个叫“拔山”的茶,名噪一时,但终究在龙井村不远,还是冷落下来。这几年有个“安顶云雾”茶,各方炒的有些热度,但愿会成为一方名茶。
前些天,听说富阳也有一个红茶,还弄成了一个品牌,名叫“茶胡红”。一直以为茶胡是个地名,在新登,没想到是个茶厂老板的别名。老板姓胡,爱茶如命,故称他为茶胡。茶胡厂与其说是茶厂,不如说是茶文化博物馆。各种茶叶,陈的新的,绿的红的黑的,云南的西藏的应有尽有。在会客室里,茶胡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有关茶的故事,还不时地拿出精品藏品,演绎着茶艺功夫。我在惊叹,钦佩,赞赏至余,偷偷地与一幅挂在墙上的书画合了个影,书画上洒脱地写着:“山高人为峰”。
二、茶水,好茶与好水
许多时候,茶总是跟文士或者佳人联系在一起。因为文士一向清雅贫寒,佳人则大多秀丽素韵,而茶的香气,清雅文秀,又略带一丝苦涩,所以茶跟文士佳人之间有极相似之处。苏东坡云:“从来佳茗似佳人。”用佳人来形容鲜嫩柔美的茶叶,觉得他形容得极妙,又不唐突佳人。
把茶跟文士佳人融合在一起,使他们成为最美画卷的,莫过于唐代那高张艳帜,“诗文候教”的鱼玄机。她在《访赵炼师不遇》一诗中写道:“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在这首诗里,诗人鱼玄机访友人不遇,没有焦急也没有不耐,在转身之间,瞧见邻居院落有人煎茶的情景。这时,斜阳西落,黄昏已近。在诗人满是韵味的眼里,没有凡情俗事,也不见张狂豪放,唯一剩下寂静的满院茶烟与墙外的几枝闲花,这是多么宁静安逸的`画面。
好茶配好水,“茶圣”陆羽把天下之水分为三等。山泉为上,江水为中,而井水煮茶则最不相宜。由此可见,山泉煮茶还是极为得茶中趣味的。至于用雪水煮茶,可能是文人们臆想出来的,也或许是那些古代闺秀,无聊时想出来的趣事。《红楼梦》里妙玉奉茶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不过想想也着实有趣,妙玉一个美的清新脱俗的道姑,用五年前收的梅花结雪,拿一个鬼脸青的花瓷,埋在地下。然后在这个夏天起出来,煮了新茶让大观园里的佳人们品尝。据她自己说,也才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而偏偏黛玉就尝不出来,难怪妙玉对黛玉有些不快。于是,一幅美丽到了极致的画卷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在白雪覆盖的琉璃世界中,一个姿色容貌清丽出尘的女子,俏立梅花树下,将花瓣上的雪花细细掸落,此等情景,怎能不让人陶醉?
其实,雪水煮茶早在唐代便有人尝试过。白居易《吟元郎中白须诗》中写道:“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洁净的雪水,清冷寒冽,当它与茶的清雅秀韵融合在一起,那个滋味让人想来美妙至极。
这里有个问题出现了,雪水可不是经常有的,雨水倒是经常可以收集,但也很是麻烦。所以不管是文人还是佳人,还是以山泉为主,拿来煮茶。自然山泉比之雪水的轻盈,比之雨水的甘凉,稍微逊色一些,但山泉出于深山,故滋味清寒,纯净无尘,理所当然地成了煮茶的最佳之物。
许多文人雅士乐于隐居山中,以泉煮茶,逍遥自在。而对于怨在深闺的佳人,就没有那等惬意的时刻了。因此怎么样用一瓮好水,成了许多文人雅士,闺中佳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很多时候,就要储存一些泉水,于是想出许多匪夷所思的办法来。而且她们相信,用复杂精细的储水方法,便会有神奇之力,将普通泉水变作晶莹剔透的芳露,使煮出来的茶香气袭人,美妙无穷。
说到储水的方法,也有用河水的,但那个方法真的让人拍案叫绝。清代有个叫顾仲的,可谓最牛人了。说是在半夜时分,在没有舟船通行的河道间,将船划到水中央取水,然后拿回家倒入大缸,用青竹竿搅动几百下,盖住缸口。三天后开缸,再用勺子轻轻从缸中间部分取水,放到另一干净的缸中。原缸中的剩下之水洗净倒掉,再将另一缸中的水,用竹竿搅动盖好。要这样做三回,才可以用干净的锅煮水,再把水置于瓮中,瓮里事先还要放上白糖霜,然后封盖。
这样复杂的储水方法,恐怕处于深闺之中的佳人,很难做到。那就需要一位知茶爱香的如意郎君,为此不辞辛苦,努力想法取水,这样佳人取此芳露,煮得香茗,再以素手轻捧红唇微启,那才不枉这一番艰辛。
★ 浅谈乡土散文欣赏
★ 苦菜茶的馨香散文
★ 茶语人生散文
★ 茶语人生的散文
★ 人生似茶散文
【母亲茶散文(通用9篇)】相关文章:
父亲的板胡人生散文2023-03-18
汪曾祺优美散文2023-06-26
我与猫咪的千千结散文2024-03-25
几位男同事肖像素描散文2022-08-26
苦菜情的散文2022-12-05
长跪的人随笔散文2023-11-10
记事散文:老梨青2023-03-18
乡土人才范文2022-04-30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2022-05-14
散文阅读:南方有嘉木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