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精选14篇)由网友“阁楼楼阁”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融文化教学于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柯静雅
摘要:英语学习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特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活跃课堂,是每个老师必须要考虑的,讨论的是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文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英语;交际能力;文化教学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无论是新编教科书提供的体裁,还是教师实际课堂教学采用的手段均围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主题展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完成指定的交际话题进行交际时,常常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英语学习不仅是对另一种知识体系的学习,更是对另一种文化体系的适应。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包括文化教学。那么,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内容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的体会,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要注意学习积累中西文化知识,有意为之
1.教师应树立“文化教学”意识
语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这种双边关系中,教师是能动的,处于支配和领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中西文化知识的积累多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语言知识习得的.习惯与质量。不但自己要对本族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有较深刻的了解,还能洞察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在重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善于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文化的学习。总以为,语言文化学习对学生英语习得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实际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文化差异可以影响和误导语言信息的获得,也可能造成语言交际障碍。现行中学英语教材编写以话题为中心,内容丰富多彩,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英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交际过程出现文化误用现象。不仅要教语言形式,还要告诉学生中西文化的差异,要提醒学生语用失误比语言失误更严重,应做到语言知识运用得体。
二、将语言和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有效为之
本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当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密切结合语言知识进行同步传授。这样做的好处是:借助文化知识的了解,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语言则因赋予文化内涵而更易于掌握。然而,就交际法而言,把文化因素融汇到交际情景中,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难题。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文化背景
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和人物之间进行的。在备受推崇的交际法教学中,语境设置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由于提供的语境不同于母语习得的交际情景,假设情景缺乏真实性,这就更需要了解虚拟语境的文化背景,以达到相对真实交际的目的。教学中,我通过教学挂图、录像、课件等提供语言交际语境,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真实语境下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的锻炼。例如,教学BookIIIUnit12Youaresupposedtoshakehands时,我通过向学生展示各国不同的礼仪和习俗的短片,使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仅顺利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还主动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互相交流,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
2.多形式训练,形成一定的语感,促进语言交际能力整体的
提高
现行英语教材虽较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改革,注意到文化交流,但仍存在用中文思维指导英文表达的现象。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文化环境里感受异国的文化,接受文化熏陶,形成高雅的语感,达到更高层次,一直是英语教学努力的方向。历年来国内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主导观念是把英语作为工具看待的。在基础阶段,这种观念固然未可厚非,但到了一定阶段,应该把英语作为文化载体来对待,这样才能使语言学习更上一层楼。而要把学生所学的外在知识变成学生的内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实现学生由学习英语知识向形成英语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其他学科的长处,笔者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时,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学好英语,道理也一样。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这里多读、多背诵的内容不仅是课本中的好词、好句,还应包括课文中挖掘出来的课外原版美文佳句,或一小诗,或一散文,或一谚语,让学生在吟诵之间自觉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理解课文文化内涵,拓宽视野,促进语感形成。例如,在教学“Theseasonsoftheyear”时,我补充了一首小诗:“Springisgaywithflowerandsong,summerishotandthedaysarelong,autumnisrichwithfruitandgrain,winterbringssnowandNewYearagain.”学生根据小诗提供的语言信息,结合本课有关“seasons”的语言知识,很快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seasons”的特征,达到掌握知识、了解文化、提高能力的目的。(2)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阅读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阅读时要注意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因此,我平时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尤其是有关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特点,在接受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3)重视英文写作训练,发展语感。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和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多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的潜能转化为外在行为,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鉴于此,我每周尽量让学生有练笔写作的机会。在不断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习惯、思维习惯进行感受与比较,笔头表达能力,从原本“中文思维+英文形式”表达式向比较地道的英语表达式飞跃。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文化知识教学促进了语言知识教学,也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的民族,另一种语言思维世界,另一种语言文化,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离开了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必须渗透文化教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思维训练方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74-81.
[2]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63-65.
[3]PiagetJ.OriginofIntelligenceinchildren[M]。NewYork:
InternationalUniversitiesPress,1966.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一中)
篇2: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认知交际法,渗透英语教学的`文化背景意识及注重“人文关怀”,是英语教学和科学思路,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系统,英语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一体化的,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思考,最后达到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作 者:焦璐 JIAO Lu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陕西,西安,710077 刊 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AERO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26(6)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文化背景 交际能力 人文精神篇3: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汉语和日语看似相同,其实这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文化环境完全不同.如果日语教学者只重视学生纯正的发音、丰富的词汇量、正确的语法句型等方面的教学,而轻视对日本文化、日本社会、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这些和语言密不可分的因素的'引导,那么必然会产生文化摩擦,使交际难以顺畅进行.因此,日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秦娟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0) 分类号:H3 关键词:日语教学 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际能力篇4: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常见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交际。
一、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为交际”应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归缩。教学大纲吸收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强调了交际性。中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或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大纲又强调: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熟知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为此,在编写教材、日常教学时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关系。教学大纲首次将文化因素纳入教学目标,具有划时代意义。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交际与文化这两层关系。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安排均体现了“交际文化”。诸如问候、介绍、致谢、道歉、打电话、语言困难、常见标志和说明等功能意念项目,共40余条,穿插安排在各册中。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这些功能交际时会不一样。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此,在学时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该语言所载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习者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对交际能力很重要。
高考英语NMET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逐年加大语言综和运用的比重,强调语言测试的交际性原则: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其他一些能力,如社会文化能力。
[1] [2] [3] [4] [5]
篇5: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常见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交际。
一、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为交际”应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归缩。教学大纲吸收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强调了交际性。中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或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大纲又强调: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熟知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为此,在编写教材、日常教学时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关系。教学大纲首次将文化因素纳入教学目标,具有划时代意义。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交际与文化这两层关系。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安排均体现了“交际文化”。诸如问候、介绍、致谢、道歉、打电话、语言困难、常见标志和说明等功能意念项目,共40余条,穿插安排在各册中。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这些功能交际时会不一样。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此,在学时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该语言所载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习者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对交际能力很重要。
高考英语NMET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逐年加大语言综和运用的比重,强调语言测试的交际性原则: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其他一些能力,如社会文化能力。高考英语试题越来越多地渗透着文化知识的要求,考生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了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
二、正确理解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均属于社会现象,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要素之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的存储与传播而时代相传,两者关系密切。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如中国文化经常采取自贬或否定形式回答称赞以示谦虚,而英语民族则采取肯定形式,回答“Thank you.”。交际能力既包括了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又包括了社会文化能力,即能够与另一种文化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差异带来得影响。所以,缺乏文化的了解,必然会造成交际的无法顺利进行。
三、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及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较少涉及文化。偏重语法训练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但是实践交际却存在一定的障碍。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却难以启齿、语不达意、不得体等,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中国学生在听到赞扬他英语说得好时,可能会产生下面对话:
--- 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
--- No, my English is not good.
--- Why? Don't you think so?
--- No, I don’t.
应该说中国学生所说句子并无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合英语习惯,所以造成了交际的失败。其实,学生只须回答:Thank you.
实践证明,仅仅学点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是不能顺利完成交际活动的。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隔阂、障碍、误解也随之在交际中不断突出。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无法很好地进行交际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文化因素教学应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四、文化差异在具体交际中的某些表现
词汇的文化含义 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语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掌握好这些词汇,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习俗,更好地使用该语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纲所指出的: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因为,人类所持有的语言既有个性,也有其共性。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中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邪恶,引申为“凶恶残忍的人”( tierce person )、“狡诈、虚伪的人”( shy or treacherous person ), the old dragon 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还有一常用词dog ,英汉对它的理解差别也很大,在汉语中,“狗”往往为贬义词,如:落水狗、癞皮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均属贬义词。但在英语中, “dog”却可表示褒义词,如:Love me, love my dog.. You lucky dog. My old dog. Every dog has his day. As faithful as a dog. 反映了英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像dog, dragon这些词的读音、词义,还要教给学生任何使用,极其使用的场合,以及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语言所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语用的得体性 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人们在交际时,话语不可能是一些零碎孤立的词句,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和不同的场合下得体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刺耳,甚至令人误解,伤了感情。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 is my duty . I ought to do 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 “ You are welcome. It is a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再如关于“吃饭”,“你吃饭了吗?”这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已超过“吃饭”本身,有时作为一个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 Hi!”但在英语中,“Have you have eaten yet?”这句话的内涵仅仅限于“吃饭”,所以,当你问一个英美人“Have you had your lunch?”时, 他会以为你在邀请他吃饭而回答“Thank you, it is very kind of you.” 决不会回答“Yes./No”。因为在英美国家问别人吃过饭了没有,通常是间接地想邀请别人一起用餐,在未婚青年中,甚至意味着希望与对方交异性朋友。还有,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慢用,慢用”,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Eat slowly, eat slowly. 他会莫名其妙,甚至认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其他象课本上出现率较高的had better, excuse me等,学生在使用时也常常使用的不得体,比如下列对话:
Student: --- You’d better explain it to me again. I don’t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Teacher: --- Of course, I can.
Teacher: --- Excuse me, could you fetch me some chalk?
Student: --- I am glad to.
禁忌语 在初二册 Unit 10. Lesson 39. John’s day 中有这样一句话:He gets into the lift and goes to the twelfth floor. Then he gets out of the lift and climbs up to the fifteenth floor on foot. John住在第十五层,为什么他只乘座电梯到十二层呢?原来他在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竭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十三”号的。再比如,初一册16课有一段对话,一中国学生问一外国老妇人: How old are you? 老妇人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说:Ah, it’s a secret. 原来,英美人都很重视privacy(隐私、秘密),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对于个人隐私问题应回避,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误解。询问这些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语言行为。诸如:婚姻、年龄、收入、宗教信仰等均属个人隐私。所以,应避免直接提这些personal questions: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earn?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英汉文化差异在某些句式方面的差异 某些句型表示方面,汉语多从正面入手,而英语却从反面入手,尤其是在征求对方意见或称赞的场合。所以,许多学生对于Negative response不习惯。例如:Do you think so? 这句话并无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和英语习惯,是汉语话式的句子;英语习惯表达方式应为:Don't you think so? 其他如:Don’t you see? Don’t you agree with me? Isn’t she lovely? 等均是从反面入手,而不是从正面入手说成:Do you see? Is she lovely? 即使从正面入手也往往在句尾加一反问的尾巴,用反句形式,如:A fine day, isn’t it? You like coffee, don’t you? --- It’s a lively day, isn’t it? --- Yes, isn’t it?
教学实践中,常会遇见这样的病句:The rascal hit his face. The teacher pat the boy’s head. 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由于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不同造成的。汉语着眼于人的部位;而英语则眼于人的整体。正确的表达方法应是“动词+人+介词+the+身体部位”。如“pat sb. on the head; slap sb. in the face; hit sb. on the nose; lead sb. by the arm.
还有在书写信封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英美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信封地址从大地址到小地址、门牌号、收信人;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先写收信人姓名,再写门牌、地名。写信时,学生还有一个屡纠不改的错误,就是在写信结束时随手写下写信的'日期。这些均是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
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民族的间文化存在着种种深刻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学习障碍、交际障碍。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所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因素教学同样重要,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采取的相应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频繁、中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更加迫切。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怎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呢?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的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
2.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3.充分利用现
[1] [2] 下一页
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
4.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操作者,也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
(萧县中学外语组 梁静渊
上一页 [1] [2]
篇6: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利用有效手段,培养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日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界对语文育人功能和对青少年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也反应了社会对语文能力的具体要求。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一些体会,以就教于同行方家。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理性思考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培养目标
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口语交际 ”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是面对面的传递信息,且“听”与“说”的角色在不断变换。“口语交际”不同于过去的“说话”,它比“说话”的要求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演讲”,“演讲”一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参与的双方缺乏亲近感,且具体目标轻于理性认识。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为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高中教学大纲则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学习口语交际,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诚信、平等、合作、有奉献意识,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即时变通,语言表达逻辑严密,以丰富的知识启迪一定情境中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的需求为价值取向。开发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个人内在意识的强化,超越自我,走向社会,在开放的,多元化的世界里潇洒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因为有口才、会交际而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勒特说过:“在造成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里“谈吐”就是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说会道的人往往利用其或幽默风趣,或生动形象,或富有哲理的美妙言辞引起他人的注意,使人乐于接近甚至倾倒。由此可见“话”不仅是“开心的钥匙”,传达信息的载体,还是一种凝聚力,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青少年语言发展水平是衡量他们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认为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俗话说:“聪明的人说话快”就是这个道理。擅长辞令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人,被人赏识的机会就多,随时有可能把自己推向社会的较高层次。越是在竞争的环境里越是如此。
西方国家把舌头和金钱及电脑并称为人生三大战略武器。中国古人崇尚君子之道有三种:“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将“言”与“德”放在一起,足见其对口语的重视程度,这在“仁义”“道德”至上的封建社会里的'确够难能可贵的了。常言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误国。”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之师。”就是说口语交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是吗?孔夫子周游列国,宣讲“仁义”“道德”,被后人尊奉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将天下大势玩弄于鼓掌之中。靠的是什么?舌头!诸如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等等,不都是“舌头”的威力吗?此类例子枚不胜举。当今社会更是纷繁复杂,竞争激烈。从斡旋国际争端到处理个人间的纠纷;从加入世界组织的高级谈判到小型的某种协议的签订;从竞选游说到求职推销。口语交际能力的展现真的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事事离不开。并将以其生活化、社会化和即时性、长期性的统一伴随人的一生。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历史实践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主体性的即能动的现实的交往关系,没了交往就没了有机的世界整体。如果“没有商人和货币,就不可能有东西方世界的物质交流和文化交流,就不可能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市场和文化市场,人们就会永远存在相互间隔的封闭的孤立的地域内,形不成现实的‘人类’文化,也就无真正的世界历史主体性可言。”①也就是说没有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已进入到21世纪,友好交往、亲密合作已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新主题,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善于沟通,携手共进,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才能有效地应付各种挑战。具备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就等于拓宽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事业上也就多了几分成功的希望。
(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每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出发点。
11月23日中央电视台早新闻以“中国大学生最缺少的是EQ”为标题报道了有关专家对大学生群体情商的研究结果。报道说大部分青年学生不善交往,不愿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说话就脸红。并以副标题形式指出“中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另据19某报载“一周内有两名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先后自杀。其中一名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回国感到颜面无光,而另一名就是不善交际深感孤独而自绝于世的。据说这两名留学生在国内时还都是挺不错的。这就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敲响了警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生动活泼 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成人成才,勇于创新。而“合作”的过程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试想,如果接受适当的训练,有了较高的EQ,我们的大学生的优秀创造力不是会更高一些吗?同样,我们的两位留加学生也就不会有那样可悲的下场了。因此,我们适时地从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教育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实践
坚持“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已有的语文素养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杠杆,以读、听、写、说为主要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主体,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开放性的教学中得到提高。
(一)兴趣---入门的向导。激发学生兴趣,“燃起学生的渴望和学习热情”(捷克:夸美纽斯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说到口语交际,有个学生在当初的周记中写道:“说话从小就会,无甚神秘可言。车到山前自有路,遇到场合应能应付一阵子…”针对学生对口语交际缺乏较高认识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意义。<2>列举口语交际能力化解困难,走向成功的例子。比如苏轼应对高丽使者的诘难;梁启超和孙中山见张之洞被先拒后纳;邵守义创办《演讲与口才》由举步维艰到今天的成功等等。<3>教师讲自己和周围的人在交际方面的切身体会。<4>师生共同搜索有关描述口才的词语,并给予分类,让学生明白该做哪一类的人。如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能说会道、快人快语、笨嘴笨舌、水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等等。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心灵的能动性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二)知识DD能力的基石。口语交际是一种即时性较强的活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启其心志,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巧妙问答,应变自如。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总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于是我们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又对学生作了如下要求:<1>增加阅读量。①阅读名著,如教育部规定的文学作品和《上下五千年》等历史、地理书籍,并要求有一定的阅读笔记。②推荐《散文》、《短篇小说》、《小小说》、《诗刊》、《演讲与口才》等期刊。③阅读一些古诗、词及唐宋诗词故事,特别强调要熟记一些诗词中的名句。④印发一些名人演讲稿,组织观看辩论赛及演讲光盘。要求学生在阅读欣赏以上东西时要注意环境和人物对话描写,品味语言内涵和机敏的思辩等特点。<2>搜集整理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等,并进行展览交流,以相互学习。<3>听相声小品,搜集小幽默、漫画、急转弯、谜语。这些东西虽然很“小”,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上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为了丰富语汇量,我在班内开展了“词语链接”活动。所谓“词语链接”就是学生按学号各说一个词语,按顶真的形式连结起来,形成“词语链”如“夜以继日DD日理万机DD机不可失…”。为了减小难度,扩大知识面,允许谐音承连,也可用诗词中的句子、名人名言、谚语警句、俗语、歇后语、公理定义、书名、电影名、地名等连结。甚至背诵一段话或临时编几句话也可以,如有个学生接“栩栩如生”时说:“生命是宝贵的,但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献出它。”时间 一长每个同学都积累了许多条“词语链,为日后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技巧DD成功的保证。有的人“会说话”不论遇到什么场合都能够侃侃而谈,使在场的人洗耳恭听;有的人就“不会说话”,有思想有学问,写起来洋洋洒洒,但一到了众人面前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这里有技巧问题,也有心理素质问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有话说,会说话。
这里介绍训练中的几点主要做法:
1、听的练习
<1>听读(人或录音机)。仔细听,抓住要点,作好笔记,笔记结构要完整。<2>对听到的内容要弄清有几层意思,主题是什么,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转述给大家听。<3>听出错误,给予改正。<4>将听到的几段话按一个中心重新排序。<5>听讨论会,然后将大家的意见进行当场综述。<6>将听来的故事、新闻讲给同学听。<7>同小组几个同学读不同内容的文章,要求集中精力听一个人的,然后把听到的内容复述给大家听。<8>听出言外之意。并能就言外之意谈出自己的看法。
现场交际中听别人说话要集中精力,态度谦恭诚恳,双目正视对方,不随意打岔 。体态 自然大方,无下意识小动作。
2、说的练习
主要是以多种方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养成敢说和会说的习惯。
<1>指物“说文”。老师、同学或自己任指一件事物进行口头作文。班级奖状、粉笔盒、多媒体、学生衣着打扮等都有可能被指作说文的材料。如某生穿的带有张着大嘴狮子的T恤衫,就曾被几个同学当作“谈资”,大家还就学生该不该穿带有“恐怖”图案的衣服谈了自己的看法。<2>给材料“说文”。同学间相互给一定的材料,现场口头作文。材料来源不限。如一位连路都走不稳的老太太穿着印有“常喝ww酒,好事天天有”的文化衫横穿马路,被学生发现后就成了“说文”材料。<3>短文读评。每节课有一至两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然后其他学生注意点评。既可以就一个字的使用谈看法、也可以面对全篇展开评论。还可以就一些问题向作者质疑,要求当场回答。<4>同学讲故事,另一同学简析后再将故事复述一遍,允许增添内容,改变结构。<5>开设聊开课,即俗话说的“侃大山”。学校生活感受,轶闻趣事畅谈,社会热点追踪,街头文化博览,不拘形式,不限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随意地“侃”。结束时有一名学生简单小结。<6>延伸教材。①表演课本剧。象《鸿门宴》、《触龙说赵太后》、《雷雨》等改编后在班内表演。②续写课文。或将某段某情节扩写,还可以将课文中叙述性文字改写成对话。将这些续写、扩写、改写的内容讲给大家听。③将科普、政论类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通过反复阅读、查阅资料或请专业老师指导,然后写成小论文在班内发布。<7>障碍训练。我们要求学生初次临场要有“无他”的心态(即目中无人),以后渐渐进入“顾他”的境界(即注意听众反应)。在有了一定基础后进行障碍训练DDD①预先安排某些学生在他人演讲时故意交头接耳,使现场出现些许“混乱”,看演讲人的信心度和组织场子的能力。②突然提出问题,看其应变能力 。⑶在出现错误时齐喝倒彩,看其沉稳性。⑧绕口令。为了训练学生“嘴皮子”功夫,我们搜索了十几条绕口令让学生读背。这些绕口令短的十字内,长的近百字。这种训练既增强了趣味性,也提高了正确表达的基本功。
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说,要求语言贯、准确,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语速适中。还要视对方身份、交际目的和环境气氛等确定表述语气和态度。如老朋友相聚就比较自由随便一些。但如果涉及原则问题就应当仁不让了,如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到香港主权问题时,态度坚决、语气强烈、毫无商量余地。
3、体语练习
面部表情,体态姿势不仅能对交际起辅助作用,而且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于是我们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不要忽视了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给自身带来的影响。为使学生学有榜样,我们让学生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注意那些“会见”的场面。另外象综艺大观,新闻采访、实话实说、朋友等栏目,我们尽是给学生转播。有时还把某片断录下来,让学生反复观摩。同时我们还将交际中常见的十余种“手势”画成图示,并配上说明文字,让学生反复练习。
(四)实践DD素质的展现
有了一定的素质,我们便把班级一些具体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办。如给政教处、团委等科室联系汇报工作;组织安排演讲及文体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主持每周一次的班事研讨会;学生间问题的调解;争求领导和任课教师对班级工作学习的意见等等。使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几个学生还凭自己的公关能力使领导破例多给了本班两个“勤工助学岗”;争取到校外体育用品商店给本班赞助的篮球、足球等体育用品;说服了校外摊贩,使其远离了学校大门。问其成功的秘诀,有个学生说:“我们是用学生的情感打动他们的。”
(五)评价DDD进步的阶梯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②阶段性评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做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的评价方法是:1、老师根据平时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划出等级。2、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填入表格。①参与校内外活动次数和活动主题。②演讲及其他讨论发言次数及主要内容③个人评语及自认等级。④努力方向等十多项指标。3、小组互评。4、查看小组活
[1] [2] 下一页
动记录。最后,根据以上材料确定学生等级,并召开学生班级总结会。在训练之初也曾作过一次口语交际状况的调查,当时所填表格上大部分是空白。两年后的今天,情况大大不同了,重要的不在于表格上的内容,而在于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办事能力明显增强了。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仍以升学率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今天,对非考试学科投入一定的精力,还是多少有些顾虑的。因此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志们的理解帮助越发显得极其重要了,我们将近两年的实践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个人和集体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网,在这个“网”里,不管哪部分人,哪个环节出现了懈怠情绪,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老师要时时给学生以精神鼓励,使之保持积极饱满的热情,以期训练活动向着理想的方向的发展。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学校特别是指导教师要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努力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 杨金海:《人的存在论》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P243
② 钟启泉等主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P162
参考书目:
安平《演讲口才》 宗教文化出版社 P78
李元授 白 丁《口才训练》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第二节 第六章第二、三节
上一页 [1] [2]
篇7: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利用有效手段,培养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日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界对语文育人功能和对青少年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也反应了社会对语文能力的具体要求。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一些体会,以就教于同行方家。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理性思考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培养目标
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口语交际 ”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是面对面的传递信息,且“听”与“说”的角色在不断变换。“口语交际”不同于过去的“说话”,它比“说话”的要求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演讲”,“演讲”一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参与的双方缺乏亲近感,且具体目标轻于理性认识。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突出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为主。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高中教学大纲则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学习口语交际,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诚信、平等、合作、有奉献意识,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即时变通,语言表达逻辑严密,以丰富的知识启迪一定情境中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的需求为价值取向。开发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个人内在意识的强化,超越自我,走向社会,在开放的,多元化的世界里潇洒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因为有口才、会交际而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勒特说过:“在造成一个‘上流人’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里“谈吐”就是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说会道的人往往利用其或幽默风趣,或生动形象,或富有哲理的美妙言辞引起他人的注意,使人乐于接近甚至倾倒。由此可见“话”不仅是“开心的钥匙”,传达信息的载体,还是一种凝聚力,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青少年语言发展水平是衡量他们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认为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俗话说:“聪明的人说话快”就是这个道理。擅长辞令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人,被人赏识的机会就多,随时有可能把自己推向社会的较高层次。越是在竞争的环境里越是如此。
西方国家把舌头和金钱及电脑并称为人生三大战略武器。中国古人崇尚君子之道有三种:“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将“言”与“德”放在一起,足见其对口语的重视程度,这在“仁义”“道德”至上的封建社会里的确够难能可贵的了。常言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误国。”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之师。”就是说口语交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是吗?孔夫子周游列国,宣讲“仁义”“道德”,被后人尊奉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将天下大势玩弄于鼓掌之中。靠的是什么?舌头!诸如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等等,不都是“舌头”的威力吗?此类例子枚不胜举。当今社会更是纷繁复杂,竞争激烈。从斡旋国际争端到处理个人间的纠纷;从加入世界组织的高级谈判到小型的某种协议的签订;从竞选游说到求职推销。口语交际能力的展现真的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事事离不开。并将以其生活化、社会化和即时性、长期
[1] [2] [3] [4] [5]
篇8: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对英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努力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
作 者:张萌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兴县教育局,河北,定兴,07265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xx “”(18) 分类号:G623.31 关键词:英语 交际能力 培养篇9: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高职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遮薄弱,尤其是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做初步探讨。
1.背景和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文化冲突不可避免的日益彰显。因此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也更加突出。20xx年5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20xx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中也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似乎没有明文规定这方面的内容,但是20xx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求》中,强调“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就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交际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实际上,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较差,跨文化意识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薄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每次在第一节课和学生打招呼时,绝大多数学生总是用Good morning,teacher来回应。而英语文化中,teacher基本上是不能作称呼用语的。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切实的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2.高职高专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1词汇教学
词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第一基础。一般来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母语(主要是汉语)来学习英语。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对等翻译很少,由于文化的差异一个词的翻译,概念上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词汇教学方面尤其要注重这些差异。使学生在第一次认识单词的时候就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比如说,dragon,学生认识这个词往往从“龙”这个翻译开始。但是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对龙的概念理解差距很大。在中国文化中,“龙”往往是权势、高贵和尊严的象征,与皇室紧密相连,而在英美文化中,龙往往象征着凶残,其形象往往是有翅膀,能喷火,常是珍宝或王子的守卫者。像这样的文化负载词,在教学中一定要多花精力,解释清楚,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才有利于这些词在交际中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2.2听说教学
听说是高职高专学生更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其中,跨文化意识和知识的不足更常常构成听说能力培养的障碍。比如英语文化中,对于建议往往以间接方式提出,避免强加于人,以表示礼貌。比如,提建议的常见表达有:Why not do…?What about……? Shall wew? Would youlike to do}二?而中国文化中人们,尤其是朋友之间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千万不要做・……这事应该这么做等等。如果学生知道这一现象.在对话中可能就会避免出现使用‘`You should eat more.”这样的句子,而用更加礼貌的说法“Would you like to eat more?"。总之,这些跨文化的知识,会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尴尬和交际失败的情况。在听说教学中,能更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跨文化差异的形式就是英美电影。但是在放映电影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评注来让学生注意英美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才会收到更佳效果。
2.3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是教学中最大的模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保证学生词汇和语法能力基础上,文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补充必要的英美文化知识,比如典故,宗教知识等。此外,篇章结构的文化差异也会对阅读和写作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些与文化相关阅读技巧会提高学生的理解及写作能力。比如:英美文章往往有主题句,放于段首,而汉语文章却往往是归纳式的,最后总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寻找主题句快速和准确地了解文章主旨,同时写作当中也可以效仿,使学生写作更符合英美文体风格。
2.4开发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教学的延伸。光靠课上教师补充英美文化知识,是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目的的。最好的是以课堂补充为诱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其中的真谛。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移情效果,让学生主动高效地了解消化英美文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籍,电影等文化大餐等来实现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能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3结语
由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更注重英语应用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课堂上从词汇开始,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采用各种手段补充英美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篇10: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其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元认知策略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策略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 自主学习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社会策略与情感策略共同构成学习策略。概括地说就是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计划、监控学习任务、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O’Malley等指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成绩以及确定未来的学习。陈琦等通过实践研究(陈琦,20xx)进一步将元认知策略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监控策略包括在学习材料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测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习者不断修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不断寻找有效的学习手段。
毋庸置疑,目前为止,鉴于升学的压力,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重视的还是应试能力。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才发现原来自己学了十年、八年(至少六年)的英语,居然听不懂老师用英语授课,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更不用说语音语调存在的问题了。这种状况普遍存在,高职院校更甚。学生的哑巴英语现象不仅困扰了学生自己,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诸多麻烦。同时,我们发现,学生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不懂得如何计划、评估和监控自己的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向老师诉说,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下课后不知道该干什么好。由此说明,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习惯于应试教育下什么都由老师和家长来安排的状况。
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培养,主要是元认知策略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教学,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元认知策略培养
1.计划策略
很多学生都有过制定计划的经历,但事实上,总发现自己制定的计划无法完成。因此,在计划策略培养中,我们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计划。计划分为长远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或近期)计划。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远期目标,例如,就业目标,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然后分析,为了获取这份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条件,需要达到什么要求,为了达到这些条件和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层层分析,最后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开始的时候有学习小组讨论、老师引导,逐渐过渡到学生个体独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2.监控策略
我们发现,学生制定的计划之所以总是无法完成就是因为缺乏对计划的随时监控。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计划学习自我监控,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监控手段多种多样,包括学习周记、阶段性汇报总结、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等方式来检查和监督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就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除了对计划的监控,还指导学生加强自我学习过程的监控,做到自觉学习、自主学习。
监控策略还包括学会自我评价。一直以来,学生总依赖老师的评价,或者等待来自同学的评价,却很少认真地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学习策略理论,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引导学习者寻求到更实际、更符合需要的学习策略。因此,自我评价成为我们策略培养的重要一环。在策略培养中,我们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做法。也就是说,由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再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延伸到同学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根据来自不同群体的不同评价来进一步调整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更清楚自己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3.调节策略
计划一旦制定出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学生们制定的计划在实施一定时间后,变得并不很适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这时候,他们需要根据实际作出调整。因此,每阶段检查后,要求学生根据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节计划,并及时做出更为正确、贴切的自我评价。此外,对于何时得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调整也是调节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效果分析
1.调查分析
计划策略方面,95%以上的同学“很清楚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因此半数以上的同学“每学期初总是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很详细的英语学习计划”;80%以上的同学“总是通过自己阅读课本的前言来了解每个学期的英语学习目标和任务”;另外,85%以上的同学“知道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是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的”。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划制定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制定出的计划能基本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
监控策略方面,75%以上的同学学会了在课堂上通过调整注意力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分析老师的教学意图,能分辨老师的哪种教学方法适合自己;70%以上的同学主动关注英语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课外自觉坚持每天的英语听说读写活动、通过做题和与英语好的同学(尤其是英语母语人士)操练英语来检测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有意识地监控自己日常学习行为。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引导他们自觉地学习,并且寻求到合适的方法来加强和提高学习效果。
调节策略方面,72%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计划;80%以上的同学能够根据不同的课程来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在自我评价方面,100%的学生“很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即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优势与不足”,86%以上的学生能够经常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从而更加明确那种学习方法对自己更有效。
整体来说,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策略,元认知策略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且这些策略的运用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整体对策略的运用持肯定态度。
2.课堂观察和技能考核分析
(1)口语交际能力提高
首先是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和胆量提高。从进校伊始的无人敢说话、个个埋头苦干,逐渐发展到小部分上台,直至现在全体热烈讨论、争先上台展示、发言。整个班级学习气氛上了一个台阶。每次任务分配下去,每个小组都会展开热烈的讨论,90%以上的同学都能主动陈述自己的观点,80%以上的同学敢于就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争辩和反驳。40%以上的同学能在自己发言的基础上,鼓励不敢开口的同学,并自觉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
其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更富有广度和深度,表达更贴切。一开始,学生们的发言总是千篇 一律,思维不开阔,人云亦云,没有认真思考,也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练习,不仅表达欲望大大增强,表达水平也逐步提高。例如一些故事接龙、问题探讨,很多同学会发表不同观点,给出不同的答案和理由。在口语表达的时候,尝试着使用一些新的表达法,并且在反复使用后日趋流畅、贴切。
再者,由于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主动用英语在课外跟同学沟通,主动与外教沟通,并且大部分同学表示,看到外交有沟通的愿望,而不像以前看到外教就发慌,不知道说什么好。
(2)自信心、表达欲望、公众表现能力增强
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表达欲望增强。这也得益于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跟学生的个别谈话也证明了这一点。绝大部分学生表示,以前之所以不说英语,不是因为不想说,而是不敢说,是说不出来,同时也怕自己说错了别人笑话。但现在觉得自己能说了,说的不错了,因此觉得说英语是一件乐事,尤其是上台发言。上台发言不仅能练习口语,而且还能展示自我,能给人增添自信。在班级组织的英语活动中,87%以上的同学能主动上台表演,另有部分同学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能上台。在校外同行专家与学生座谈时,9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用英语跟专家交流,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期末的语言技能考核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能够就所给话题展开叙述,语音语调比较正确、用词较为恰当、能运用一定的交际策略,能够传达基本正确的信息,达到沟通的目的。其中有25%的同学能够流利的用英语就既定话题阐述自己的思想,而且观点正确、思维开阔、用词正确、句式变换较恰当。
(3)存在的不足
尽管策略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尽管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制定学习计划,但他们制定计划的时候很少有人主动向老师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7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并不愿意向老师或同学求助,77%的同学不了解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活动意图也不会向老师去做了解。半数以上的同学还没有养成习惯自觉检查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否按期完成。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高职学生从中学进来以后,尚未形成对老师的充分信任,或者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了,应该一切独立而不应该“依赖”老师。因此,教师应该跟学生多沟通,赢得学生的信赖,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大学生也需要老师在学习上给予引导和指导。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监管,随时监督学生的计划完成情况,并且建立学生间的监督机制,促使学生能自觉不自觉、主动和被动的监控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从而更好的促进学习。
我们知道,我们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教学方法就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传授,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和共同发展(胡迎燕,20xx)。但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学生的记忆传递信息,而应该是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很重要,不只指导了规范的学校学习,也能教导一个人在离开学校后如何继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王静琼,20xx)。在终身学习理念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校期间能“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同上),毕业后也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终身学习,从而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胡迎燕.中国学生外语“自主学习”问题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xx.8.
[3]王静琼,张卫,朱祖德.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1).
篇11: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师生上课下课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
一、学生现状
目前,在农村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偏重笔试忽视口语的现象,甚至许多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十年寒窗苦读英语,结果听不懂英语,说不出英语,实为“哑巴英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低下,除了客观上受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束缚,我们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心理障碍
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着心理障碍。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总是容易出错,这样一来,他们觉得错误越多,越怕说英语;越怕说英语,错误越多。在自尊心方面非常敏感,怕同学嘲笑,羞于开口,或畏惧开口,采取消极躲避的态度,从而缺乏英语口语学习交流的信心或失去信心。
(二)认识问题
学习受考试指挥棒的引导,或受英语学困生的误导,认为学英语只是考考笔头试而已,因而对英语口语训练持轻视漠视的态度,不予重视。
(三)意志薄弱
缺乏英语学习的毅力和恒心。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更无捷径可走。一部分学生在背诵了一些课文之后不见成效就轻易打“退堂鼓”,他们开始有学英语的好奇心,逐渐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环境局限
众所周知,儿童习得母语的语言环境是自然完美的,实践机会几乎是无限的,而我国中学生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是非自然的,是在没有英语自然环境条件下学习的,人为设置的实践机会很少,一般仅局限于课堂。
二、教师主导作用的意义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好主导作用。《英语课程标准》给外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不应该再“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对教师来说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单调陈旧的教学方法,遵从语言的交际性原则,积极组织内容丰富、精彩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实施情感教育
教师要全心全意爱护学生,多接近学生,多和学生谈心,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他既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当学生感到老师关注和爱护他们时,就会产生爱意、满意、尊敬等内心体验,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积极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理解、信任学生,细心地观察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好恶、困惑和困难,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感觉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很无助,而是身后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在鼓励加油,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能力更自信,这所谓“亲其师”。
(二)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提高各种素质,特别是口语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因此各个方面都要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表率带头作用。不仅在于外在的言谈举止,而且表现在思想观念的新颖。上课时饱满的热情,温和的笑脸,满腹的诗书,灵活的身姿,精神抖擞走上讲台,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生动有趣,收放自如,更应是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用内涵修养和知识素养hold住他的学生。教师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适应新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适应教材的更新,及时“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国内外英语教学先进成果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并采用各种先进教学设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资源;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实用的得心应手的课件,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优化程度;注重语言文化的学习与教学。作为一种语言的传播者,必须尽可能地去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对比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差异,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英语语言来进行交流,使自己的教学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源头活水”。这谓之“信其道”。
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口语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活动是激发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课堂上师生之间要有信息交流的需要,即教师要有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有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呈现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学生动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排除心理障碍,迎合学生的表现欲,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拥有接收信息的“胃口”,如饥似渴地来运用英语交流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人人参与,大家开口,适当调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景
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一般都是在没有真实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外语的。首先,教师要创造一个英语的环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情景各异,内容不同,用英语组织教学。通过长期的、一系列听说训练,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听觉记忆,达到熟练基础上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1.每节课前2~5分钟,让学生们自由会话,将购物、乘车、郊游、天气、日期、回乡偶遇、路途邂逅、家庭琐事、所见所闻等话题,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们便踊跃参与,习惯成自然了。
2.课堂值日生汇报上节课文朗读、背诵、复述、角色扮演、出勤、早餐、卫生等,学生用所学的熟悉的词汇、短语、句型表达各自的思想,热情高,开展得好了,便形成习惯了,训练了英语听说交际能力。
3.利用实物、卡片、图画、简笔画等教学单词、课文,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直接理解,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4.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语言学习必须得走出课堂,成为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可以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小组,讲故事、学唱英文歌曲、英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另外英语学习者还应当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怕“丢面子”(Enjoylosingface),养成晨读背诵的好习惯。
5.加强阅读和背诵听和读是说的前提,没有足够量的输入就没有足够量的输出,因此,除了课本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接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好的文章细细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体会一下他们说话的方式,日积月累,语感增强了,知识积累了,词汇丰富了,句型熟悉了,想说的话就脱口而出了。
6.利用多媒体、网络和各种英语学习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大大弥补了英语口语教学环境的缺失,其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语言输入为英语口语训练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其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背景展示、适时画面、现场直播、面试、演讲、短剧、电影等等为英语学习者创造了更多的视、听、说机会,有利于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增强学生注意力和表达欲望,教师应做好把控和引导,加之各种在线英语教学平台和软件的参与和使用,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一定会出现崭新局面!
篇12: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英语交际性教学法是一种培养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总结了交际教学法需要走出的几个误区,井阐速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1 走出交际教学的误区
交际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从那以后,交际教学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许多教师都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原则,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交际教学法的含义而走入误区。所以要正确实施交际性英语教学,就必须走出以下误区:
(1)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头表达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时。忘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组织口语训练上,结果由于缺乏有效的笔头练习。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也会下降。
(2)对交际中语言错误是有错必纠还是听之任之。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在个人语言的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把语言说得流畅。但我们知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本族语,因此当我们用英语交谈时,不可能避免犯错误。
(3)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各自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不少外语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转入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是又把精讲多练中的精讲理解成少讲,甚至不讲,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多练简单地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4)强调语言的运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教学。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
2 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1 语言的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并举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再经他们的大脑进行加工,重新组织。变成自己的东西,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出就成为无源之水。在交际教学中,就必须把语言的输入当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头等大事。教师在进行语言的输入时要遵循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
视听可以同步进行,比如经常让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电影等,让学生既看到有情景的画面,又听到真实情景中的英语对话,这样,既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又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输入以课堂输入为中心,课堂输入是培养学生课下自学的基础。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发展学生的口语和笔语能力,巩固扩展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都有赖于精读教学。但是大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因此课堂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原理上讲,一种语言的掌握是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的,也是经过反复操练完成的,而不是单靠教师讲授教会的。因此在语言输入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展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操练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供选择的活动有以下几种:(1)课堂报道:每堂课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四到五位学生用英语每人向全班报道一件有趣的事情,内容不限,可以自己编,也可以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但一定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而不是背诵。(2)看图说话;利用课本插图,或选择一些报纸杂志上剪裁下来的图画,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也可以就图画进行问答练习。练习时也要鼓励学生尽量用已学会的词语句型进行操练。(3)表演: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按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把将要学的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英语小品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把课本知识活学活用。(4)讨论;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在每次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题目,下次课讨论。讨论时先分成小组进行。然后每组选出一个发言人向全班做讨论汇报。(5)辩论:可根据个别课文内容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无论持哪种观点都须用充分的论据推理说服对方。
2.2 识别英汉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由于受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其差异往往成为英语初学者进行交际的绊脚石。所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比如,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 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Sir或Good morning,Madame。“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汤姆”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因为在美国,人人讲究独立,老人也不例外,过度的热情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英汉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日常用语方面,两种语言中很多词汇的含义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为了避免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出现尴尬场面,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讲解英汉词汇的语义差异。比如我国电影的“金鸡奖”,先译成Golden Cock Prize,谁料到cock一词除“公鸡”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后改译为Golden Rooster Prize。中国生产的“山羊”牌闹钟曾经出口英国,但销售很不理想,原因不是质量问题,也不是价格太高,而在商标的选词goat上。山羊在汉语中含有“博学之士”的意思,但goat在英语中却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人”之意,英国人自然不愿用这种牌子的闹钟。
3 结语
交际教学法来到中国才短短的十多年,还处在一个学习研究时期。很多教师对交际教学法不是很了解。事实上,交际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它一方面需要教师有很宽广的知识面,甚至是超出本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教学法的出现说明了人们对语言认识的巨大改变,它标志着人们已从知识传授的误区走出来,向能力培养的方向迈进。
篇13: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英语是语言,也是文化体系中合理元素的具体全面表达。客观来说,任何一种文化机制在进行具体的传播与应用时,都不能脱离其中所能具体应用与融入的文化思维。本文拟从差异性和内涵性视角来认知中西茶文化特点,通过对当前整个商务英语专业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解剖,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下商务英语活动的实施机制,从而探究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认知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内涵差异;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机制
客观来看,随着世界文化融合交流成熟度不断加强,茶文化的价值作用超越了社会大众的全面认知。当然,我们在具体实施茶文化交流活动时,应该理解这其实是基于文化认知前提背景下所给予的具体理念认知。而想要做好茶文化交流传播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对整个茶文化理念的应用环境进行深度解析,通过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并且使其融入到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机制之中,从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佳培养。
1、从差异性和内涵性视角来认知中西茶文化特点
文化是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灵魂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根基与前提,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背后都是文化成熟发展所具体推动的。在文化机制成熟构建时,不仅仅要从文化的基础理念及内涵认知出发,同时也要深度成熟认知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活动的开展诉求。因此,任何一种文化理念在进行具体传播时,都不能脱离文化的层次性和多样化。当然,成熟认知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的价值诉求,恰恰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文化是什么?文化应该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也是基于共同情感理念前提下的认知,文化发展的过程,是民族自信逐渐建立的过程,也是社会文明成熟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重要展现。文化大繁荣背后,一定是社会共同认知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我国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个茶文化机制的形成背景看,茶文化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大众自身的生活习惯。所以,茶文化与社会大众的市场生活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时,茶文化体系有着深厚价值和成熟应用,无论是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还是茶文化中所具有的包容性,都是对文化理念和文化应用价值的深度分析。而在茶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中,想要实现其中文化元素的精准传递,就必须结合文化传播与应用的氛围与环境特点,通过深度融入和全面分析,才能为我们了解茶文化提供重要支撑。当然,随着我们对茶及茶文化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如今整个茶文化内涵实现了深度交流。当然,整个茶文化交流过程中,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同时也需要通过在对交流机制进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合理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制定与融入,从而实现整个文化机制的精准有效传递。而中西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比,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理念的阐述,更是一种价值习惯和思维体系的深度表达。
2、实用、应用:当前整个商务英语专业活动的实施状况
随着我们教学理念认知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如今我们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也实现全面丰富与客观提升。尤其是在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必然诉求,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特点和交流需要看,其不仅要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和良好的习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让学生真正地应用好其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满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诉求。事实上,茶文化作为一种融入生活饮食文化和价值思维,乃至习惯理念多项资源内容的综合文化机制,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打破了单一的文化区域,成为横跨多个地区、多种文化氛围下的茶文化。结合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具体表现状况看,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存在,其不仅仅是具体的文化差别,而从根源上看,这也是文化理念的成熟诠释的表现。结合中西茶文化的形成背景,乃至历史渊源等一系列特点看,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之间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差别。尤其是我国茶文化形成与传统封建社会,其是在长期不断的社会历史状态下所具体形成的,而西方茶文化则形成与近代,此时,无论是社会发展状况,还是具体资源要素都大大成熟。而全面分析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将为我们了解茶文化体系的形成状况提供了可能。
3、融入文化、基于实践:时代发展背景下商务英语活动的'实施机制
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具体的文化理念内涵看,良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很多内容元素可以被系统化应用到当前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从而发挥文化的支撑与推动力。而与以往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我们极其关注文化思维和价值理念,而文化是一种成熟底蕴,也是深度思维。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关注度以及社会环境的建设要求看,只有融入必要的文化思维,结合文化型环境的建设要求,才能营造良好的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机制。教育培养人才是人类社会文明出现之后就有的重要思路。之所以要对人进行教育,这主要是因为人类作为重要的资源,其成长进步的前提和关键就是掌握知识内容,并且形成良好的习惯意识。如果我们对当前学生培养的整体要求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有了极大提升,尤其是当前学生培养规模急速扩张,而人才消耗的能力和速度又相对有限,这就使得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了极大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做好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体系的优化,才能最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对于人才培养与教学活动实施来说,其实际上是一项整体性活动,从内到外,都是与学生全面成长相关的重要诉求,所以,在时代成熟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教学创新与发展就极为必要。在当前整个文化交流机制日益完善的时代大背景下,完善文化交流机制,使用内容与具体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将为社会大众更好了解文化交流现状,乃至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当然,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活动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探究合适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实施语言体系上的转化与融入,从而在消除文化不同的基础前提下实现整个文化传播交流的理想效果。事实上,文化传播与交流,也是一种创造,尤其是文化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其中所集中展现的是文化理念的深刻融入。结合中西茶文化之间的深度差别,我们可以在语言习惯中,对该差别内容进行具体、细致分析,当然,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内容,实际上也为学生对跨文化语言内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重要支撑和有效帮助。
4、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认知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机制
把中西茶文化差异的知识内涵,具体融入到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能够大大丰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素材。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时,首先要注重对当前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具体的英语教学素材内容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具体内涵为主要切入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都会显得很生硬。因此,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需要我们将中西茶文化的具体差异和内涵,科学合理实施商务英语教学机制,从而丰富商务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深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理念传递与表达,尤其是在整个文化交流机制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体系之间实现了深度成熟与全面应用。此外,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从具体的中西茶文化差异出发,还要注重整个英语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改革英译教学内容,并且将英语教学活动的要求相匹配,从而必然能够满足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诉求,我们不得不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时,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至关重要,只有合理的素材,才能让学生更真实、更好地品读文化语言之间的重要关联,并且在该过程中,为学生精准认知教学活动的内涵素材提供保证。而文化的差异与内涵,决定了我们在应用中西茶文化元素时,必须以共融共生为基础理念,通过结合茶文化交流机制和融合体系,从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当前我们对整个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不断成熟背景下,整个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绝对不再是简单、普通的课程知识教学活动,其中充分全面的要求将学生思维兴趣和价值理念的培养纳入教学活动的根本前提和首要位置之中。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其本质上的关注点在于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对学生自身英语学习习惯的合理培养。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来说,要注重融入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整体特点,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教学体系,从而实现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5、结语
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状况和内涵表现上看,作为一种注重英语实践大于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应用专业学科,其在整体推进时最需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驾驭和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正是从文化融入的整体背景出发所实施的具体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周景洪.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2):153―157。
[2]孙燕晶.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xx,(02):127―129。
[3]汪德华.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大学英语(学术版),20xx,(15):119―122。
[4]周海超.中西电影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xx,(15):116―118。
[5]车永红.汉英拒绝语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长春大学学报,20xx,(05):169―173。
篇14: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视听说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并提出如何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能随语境变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中指出:“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意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外语教学的最终任务和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英语视听说课程在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发挥着优势作用。
一、高职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差,英语交际能力薄弱
高职英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言书面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听”和“说”,特别是“说”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少强调学生应注意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
2.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指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笔者在“感恩节”当天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发言表达对“感恩节”的认识,结果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有“感恩节”这个节日,对其起源和节日文化不甚了解。学生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将会导致不能恰当地、得体地与外籍人士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3.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在视听说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提供一定的视频材料并进行大量的讲解,此外,还播放不同的音频材料练习听力,而在口语方面的训练较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的机会并不多。
二、视听说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
1.视听说教学更有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促进语言的输出
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的视觉吸收率为83%,听觉吸收率为11%,二者结合吸收率可达94%。多媒体辅助的视听说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图像、声音和视频动画于一体的最真实生动的、易于理解的立体语言信息输入,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缓解了学生在传统听力教学中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主体的注意力、吸收率,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听力材料的语境、主题和大概内容。通过提高对多维语言信息的理解,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特点、认知能力对所摄入的语言信息进行重组和加工,有效地实现语言输出。
2.传输文化背景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广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与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则指正确而且恰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包括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
视听说教学不仅在传达语言知识与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还传输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语言学习者具有能随语境变化的语言交际能力。视听说教学中的视觉感知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真实的交际情景。视听材料以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展示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场景,生动形象地传递着西方文化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视听材料中丰富生动的体态语(bodylanguage)也有助于学生更加轻松、简易地理解和掌握用英语与人沟通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技巧,实现用英语与世界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如何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的是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所在院校选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规范语言、纯正的口音训练学生语音方面的听说技能。通过跟读音标、单词,练习绕口令、诗歌以及学唱英语歌曲等活动集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自然的语调。在聆听和跟读名人诗作的同时,笔者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语言点及介绍诗人的背景信息,使学生不仅体味英语语言的美,了解英语语言的精华,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对于视听说课堂的词汇教学,教师不仅要指引和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话题、上下文、背景等语境信息把握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含义。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相关的语法知识。
2.训练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在视听说教学中,“视听”是基础,“说”是目的,是实践语用能力的体现。首先,教师可以选取反映大学生和人们一般的日常生活“原汁原味”的情景会话,然后根据材料内容设置相关的主题讨论问题,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并对将要视听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预测。学生在观看情景对话的过程中,边看、边听、边思考、边做题,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媒体活动,使学习成为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过程。在完成检验理解能力的练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分析话语的交际功能、语言习惯、语言表达方式、语用原则等,了解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最后,教师应利用或设计相似的情景,让学生模仿视听材料中的语言进行口语会话,从而巩固对这些语用知识的掌握,训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候学生在进行听力活动时,由于不了解语言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即使材料中没有生词和复杂的句子,也无法理解或误解它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对视听材料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引领学生去发现、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复述、总结和对比文化差异。
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的指导原则下,视听说课堂可以循序渐进地向更高一个层次侧重训练应用型技能,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与大学生、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视频短片或电影。在一次教学实践中,笔者选取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单元的视频短片“AmericanClass”,给学生播放两遍,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己识别当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发现相关的背景文化,同时用关键词摘录下主要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重组这些语言信息,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后派代表在课堂上表述,最后教师予以鼓励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结果,学生在这种应用型的练习中表达了对美国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了解,还谈论了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的认识。这样,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分析、比较、理解和归纳视频短片中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差异,自主实现了语言信息的输入,并能够较为正确和全面地描述视频短片或电影,成功有效地实现了具有文化意识的语言输出。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语用能力的同时,了解认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与外籍人士交际过程中就能很好地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真正实现正确、得体、恰当的跨文化交际。
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型的英语技能课,图文声并茂、练习形式多样、文化背景知识丰富,课程教学突出教师传授语言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能随语境变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突出音频和视频的表现力,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实践机会,才能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有意义又实用的有趣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xx
2 陈京京. 多媒体辅助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xx,25(3)
3 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4 李映. 试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J]. 外语界,20xx,(6)
★ 浅谈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2023-01-17
谈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2023-04-14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2023-04-09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2023-03-06
论析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的教育理论论文2022-11-05
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浅析论文2023-07-11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2024-01-16
低年级小学语文论文2022-04-29
英语教学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浅析2023-12-29
英语三年级教学计划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