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红柯的散文(精选4篇)由网友“han159”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怀念红柯的散文,希望您能喜欢!
篇1:怀念红柯的散文
怀念红柯的散文
惊闻我省著名作家红柯先生溘然离世,我简直有点不能接受,一者先生还很年轻(仅56岁),二者先生不久前还在微信有活动。先生的溘然离世似乎没有一点征兆,噩耗来的有点突然,一时半刻让人难以接受。
我与先生是微信好友,时常保持联系。在文学上,我们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先生的身份既是教授又是作家,故让我倍感亲近。初识先生,是在第五届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上,当时,先生作为嘉宾参与校园文学高峰论坛。时与会人士不少,先生来到时,默默坐在会场一角。我久闻先生大名,就与江西同仁万东明先生一块前去拜见。我赠送了自己首部著作《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并提出与先生合影。先生毫不拒绝,在会场一角我们合影。这便让我留下了今世与先生的一张宝贵的.合影。
先生年轻,我以为来日方长,以后还有机会拜见合影,请教文学,谁知这竟然是一次永别。“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先生朴素,为人低调,丝毫没有一点架子。看看先生头衔与成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是目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先生作品诸多,可谓著作等身,拥有如此之多成就与荣耀,与先生朴素低调之为人相比只能更让人肃然起敬。
先生没有一点名教授和名作家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曾为《古徵文学》题词:“《古徵文学》参天大树长青”,足见对校园文学的厚望与期待。当时,先生坐在台下会场一角,经组会人员反复邀请才走上主席台。可见,先生不张扬,不骄傲自大。这是为师者、为学者、为作家的最可贵的品质。先生做起报告来,滔滔不绝,语速很快,就像打机关枪。因为勤奋写作,加之为师大学生上课,先生几乎谢顶,只有稀疏的头发飘在头顶上。可以看出,先生为了写作和学术、教学付出了多少心血。先生的报告很精彩,多从自己创作经历说起,真诚朴素,温暖感人,于人很有启发。之后,我与先生相互留了电话,保持联系。先生的这一篇报告很精彩,后来发在了我主编的《古徵文学》(第1期)卷首语上。
之后与先生的联系多了些,我曾请教先生对我首部散文集《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的意见。先生很高兴地做了肯定,他说作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能写出这么好的散文,的确不多;另外,他还说这本书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精品,他还关照我以后再出个精品集。虽然与先生交往不多,但先生对待文学晚辈的感情和态度确是令人感动。
之后,我们还有了一些联系,在微信“中国教师作家”交流,发表见解,我的一些观点都得到先生支持。可见,先生是与我有着一定的缘分与共同趣味的。后来,在我第二部散文集《诗意语文——游牧心灵》即将出版时,我请先生为我作序,先生慨然应允,为我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四千字的雄文《迈向大散文的格局》。该文先后发表在《陕西作家网》等,后被名人网。先生对待文学晚辈的态度不敷衍、不应付,是一个很敬业、认真做事的人。先生在百忙之中,能够为一位文学晚辈做这样的文字功夫令人敬仰。
先生走得匆匆,我们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拜见先生,先生就永别了我们,这真是噩耗啊!“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篇2:读红柯散文
读红柯散文
他是翱翔于山顶的雄鹰,是越过草原跨向昆仑山的奔马,他是古时的夸父,是夜间唱歌的神鸟,是藏躲在太阳深处的火焰,然而他还尚未用心中的火光彻底照亮这个罪孽深重的人间时,却一头栽倒在了大地的裂缝间。
从此,他躺下的这块土地上,必然会生长出许许多多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来,它们将是他的化身,是他在另一个世间的存在,他的血液必将会永恒地滋润这块土地,当然,他也会守护着它们,陪伴着它们,一旦发现其间长出恶劣肮脏的东西来,他将在第一时间内将其连根拔掉、斩草除根。
他尽管是带着无限的遗憾走的,但他却比常人和众多小说家多出一块高贵的土地。这或许是一个小说家最为圣洁的归宿。就像一颗星辰,乌云虽能在某些时分将其遮住,却丝毫不能掩盖它那耀眼炙热的光芒。
此人是谁?便是红柯。
生活中的红柯我并不了解,红柯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我通过反复阅读他的《昆仑山上一棵草》《刺玫》《扎刀令》这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后而建立起来的。我仅仅熟悉了小说家红柯的面目,但我觉得作为小说家的红柯更接近他的心灵和灵魂。
他或许是那匹在沙尘暴中挣扎的白马(《打羔》),或许是经常将槐虫吃进肚中的怀成(《槐虫》),或许是苦苦寻找美丽的诗人(《再来一次春天》),或许是飞舞在土塬上的白天鹅(《病房》),或许是刻在昆仑上的生命之根(《昆仑山上一棵草》),或许是那圣洁的新疆少女(《霍尔果斯》),或许是骑着毛驴抵抗死亡的老人(《骑着毛驴上天堂》),也或许是那个因喝泉水而怀上大地的孩子的男人(《廖天地》)。
当我一篇一篇进入红柯的小说世界时,我吃惊地发现,红柯本身就是属于大自然间的一株植物,小说家的他正是用自己的体验和独特的观察力去营造出一个圣洁的世界。
毫无疑问,红柯的灵魂是容不下污浊的,他笔下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化作为世间的圣灵,比如白马、绿草、荒漠、太阳、雪山等,显然它们是通神的,它们懂得神灵的语言,它们向往纯洁与美丽,也正因如此,它们的灵魂里才镶嵌上了一层深深的失落感和忧郁感,这种感觉本身就源于心灵的困顿。对美的追求,是红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人在说他小说题材的特殊,但我并不觉得这是红柯的最大特点,因为任何伟大的题材,一旦经过时间的淘洗,都会被风干。
在我看来,红柯的最大特点在于追求圣洁却不能抵达圣洁的痛苦感,他审视每一个普通的人物,他试图让他们替他越过天山,抵达圣洁,他深知,世间本是苦涩的,甚至是乏味的,唯一能消解苦痛、乏味、单调、无聊的途径便是给他们赋予生命的活力和原始的激情。
红柯是复杂的,他有着托尔斯泰式的`辽阔,也有着福楼拜式的精致,亦有着张承志式的心灵流露,他的语言庞杂繁密,像机关枪一样扫射,让人应接不暇,但丝毫却不会产生疲惫的感觉,仅就这一点,就足以让人钦佩。
有人责难红柯的小说显得嗦,但我要在这里反问:托尔斯泰嗦吗?陀思妥耶夫斯基嗦吗?巴尔扎克嗦吗?某种程度上讲,嗦恰恰凸显了社会的复杂与广袤。
任何伟大的小说都有瑕疵,因为小说本身就是小说家的一种偏见,如果失去了偏见和独特性,小说就会让人生疑。
红柯的复杂还表现在小说叙述上,他在不破坏故事的基础上,让人物直接与心灵、泉水、死神、天鹅、少女对话,这些东西完全是现代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他去写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包括已经遗失的情感、青春和物件,他这是在试图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吗?
难以想象当代小说家里若没有红柯将会是怎样的一个风貌,在出现信仰危机、人性逐渐败落的时代背景下,红柯却身穿圣洁的雪衣,从天山深处缓缓走来,他用自己干净的灵魂擦拭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好让他们携带着草原深处的泉水,去净化众人的心灵。
一个小说家的价值,取决于他自身的独特性和那颗永恒的心灵,与众多平庸的小说家相比,红柯是幸运的,他自始至终,都在努力保持住这两样对小说家来说无比珍贵的东西。如今,他人尽管走了,但他的小说却永远活着。
篇3:怀念岳父家的红薯干散文
怀念岳父家的红薯干散文
红薯是一种农作物,每年的春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地里种上几分土的红薯,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叶在过去是用来做猪食的。而今,在繁华的都市里,因为原生态绿色食品相对少了,红薯叶却成了人们口中的美食。红薯,在1963年大跃进年代,田里稻谷产量不高,几乎还不到第二年春天,很多农户家就没有米下锅了。大山里的苗族人就将红薯切碎,晒干,做成红薯米,在做饭时将红薯米一起煮来吃。
我出生在七十年初,那是还没有分田到户,爸妈都是靠在生产队挣工分来养活我们,那时候,每当吃饭时,爸妈就把红薯挑出来他们吃,把米饭留给我们姐弟吃。由于我在家里是最小的,有时候淘气将红薯丢了,哥哥,姐姐便会换来爸爸的责骂。想想那时候,确实太不应该了,为何我做错了要哥哥,姐姐为我承担。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吹遍神州大地,苗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慢慢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以前作为生活中主食之一的红薯也开始被人遗忘,种的人越来越少了,偶然能吃上一顿,还是尝试新鲜口味了。
在我的记忆中,最好吃的红薯干还是第一次去岳父家吃的。那时候,岳父家还没通公路,也没通电。要走10多公里山路。勤劳的岳父,岳母每年都还会种大量的红薯。每年红薯收获的季节,岳父会把红薯进行精挑细选,哪种适合打红薯粉。哪种适合做红薯干,哪种适合做红薯米。秋天,岳父把红薯放在阴凉的地方凉枯,待红薯水分褪干,把红薯煮熟,去皮,再用炭火熏干,这样熏出来的红薯干香甜,金黄三色,晶莹通透,让人爱不释手。
每到冬天,岳父和岳母就围坐在火塘边,边烘红薯边拉家常,每当聊到远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嫂子,他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出生在城市里的嫂子也特别喜欢吃岳父做的红薯干,所以,每年岳父都要做很多红薯干,留给嫂子和我们吃。而他们自己却舍不得吃。
自从岳父去世后,就再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红薯干了。现在回家,有时妻子会偶然做一些红薯干,在儿女们都觉得味道很美时,我却吃不出岳父做的红薯干那个味道。这让我更加怀念岳父,因为他为我们付出,却没享受到一点清福。如果现在岳父还在,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让我明白“家有一老,胜过一宝”的道理,老人就是我们的财富,无论精神上,物质上都能让我们大丰收。为人子女,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没有吃过过去五十年代,六十年人那么多的苦,以前的主食,现在是品味。让我们趁老年人健在时,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让老人安享晚年。
岳父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为岳父没有享到清福而内疚。虽然这十多年因为工作很少回家,但是,岳父的音容笑貌却时常在脑海里。每当看到卖烤红薯的人,唤起了我想吃红薯干的胃口,也唤起了我对岳父的怀念。怀念岳父那份视女婿为亲儿一般的情怀。
篇4:怀念那株红枫树的散文
怀念那株红枫树的散文
风渐渐地紧,天渐渐地寒;雨雪渐渐替代了风霜。我晨练时看着身旁满树的红叶在寒风中抖落,昔日繁盛的冠盖越来越稀疏,渐渐地渐渐地裸露出显得消瘦却很倔强的躯干,顽强地与寒风搏击着。当雪花飘撒的时候,它伸展的枝干变成刺向苍穹的剑戟,搏击着漫天的飞雪,枝杈上挂满了败鳞残甲;当冰冻裹住它裸露的躯体时,它象一个全身披着银色铠甲的将军,威武地坚守着自己的'那片疆土。或许因为抖落了满树的红叶,它没有了任何顾忌,变得更加无畏,更加顽强。
我清楚地记得:当还带着三分寒意的春风轻拂大地的时候,它的枝头泛出点点红晕,渐渐地变成一串串小红珠,一束束红色“花瓣”,就象刚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一样,红朴朴的小脸蛋上还布满小绉褶,招人喜爱。春暖了,花开了,小“花瓣”伸展开来,变成一片片鲜嫩的红叶,把整个树枝包裹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一树红叶俨然就是一个红色的绣球,恰似花季少女的脸蛋一样写满了青春和活力。
我同样清楚地记得:盛夏来临的日子,充沛的阳光和雨露把满树红叶染得碧绿,更象一个成熟的女性,不愿再保留少女时的浪漫,却增添了许多妩媚和深沉,清晨的阳光和露珠总是把它那绿色的衣裳点缀得更加绮丽,阵阵清风牵动着它那婀娜多姿的身影,显得更加楚楚动人,久久地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秋天来了,秋风拂去了它衣裳的绿色,轻霜又恢复了它红色的盛妆。在夕阳馀晖的映衬下,它象一团火,一片云,一簇花;不。它活脱脱地更象一位酒兴方酣的老人的笑脸,刻满了兴奋、激情和沧桑。
我更爱眼前的红叶树。因为它的倔强,它的勇敢,它的抗争精神。有了现在的它,就一定会有来年春的美丽,夏的繁盛,秋的欢乐与自豪。我想改用宋代王安石千秋岁引词中的几句:不再“为些名利缚”,不再“为它情担搁”,不让“风流总闲却”。誓与寒冬拼一搏,雄风堪入凌烟阁。作为对眼前这位神勇斗士的礼赞和祝福。
★ 从喜欢到爱随笔
★ 宁波地域文化论文
【怀念红柯的散文(精选4篇)】相关文章:
红 柯简介2024-02-11
从遥远的地方看见 杂文随笔2023-05-07
去年的树的读后感2024-05-16
去年的树读后感2023-11-14
慈溪地域文化论文2023-05-03
西安地域文化作文2023-03-18
思念依然无尽杂文随笔2023-05-16
并州遥远的旅行散文2023-06-18
有一种念想心情散文2023-07-02
优秀的文字美文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