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伪善良的婆婆说起杂文随笔(精选13篇)由网友“悲伤小桶”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伪善良的婆婆说起杂文随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从伪善良的婆婆说起杂文随笔
从伪善良的婆婆说起杂文随笔
晨起,一边拖地一边看了某群里发的一篇微小说《婆婆》。一来作者在我的好友圈里,二来作者也在群里公开说希望有人可以帮她润色,我便一时没忍住,在群里说了一句,“没有写清婆婆的死因。”很快作者回复说:“……文章内已交代俊俊患的是肾衰竭,当然是需要换肾的,而婆婆的死因也源于此。”我便笑回了一句,“可是换肾是死不了人的。”然后对方说“婆婆年龄大,加上身体原因,导致死亡也是有可能的,过去我写过类似的。本篇宗旨是描写婆婆善良的。”看到此处,我便不再多话,发了一个“OK”的手势过去,事情就此结束。
争论虽然没有继续,但我的心颇不平静。说实话,我真的不认同这样的所谓“正能量”的小说。小说其实很简单。俊俊是个恶媳妇,嫁了个老实憨厚的男人,却看不惯婆婆的一举一动,对其非打即骂,而男人却敢怒不敢言,这助长了俊俊的嚣张气焰,对婆婆的恶行更加肆无忌惮。忽然有一天,大病袭来,俊俊患了肾衰竭,生命危在旦夕,至少需要三十万。不久俊俊康复出院,却只见一抔黄土掩埋的婆婆……
我对该篇小说不认同的第一点就是情节的不合理性,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婆婆的死因不清。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双肾衰竭是能致人死亡的,但换肾却不会。因为符合换肾条件的人也只能捐出自己的一个肾,而非双肾。当然,这只是对健康的活着的人来说,遗体捐献不在此例,也跟本文无关,所以不再赘述。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医患纠纷很多,做换肾这样的手术,医院是要经过严格排查的。不要说婆婆跟俊俊没有血缘关系,能够换肾的可能根本微乎其微,就算真的配对成功,医院也会严格筛查,杜绝各种危险之后,才能做这个手术。为了救一个人而让另一个人失去生命,这是任何一家医院,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我对该篇小说不认同的第二点就是人物塑造的不合理性。该篇小说出现的人物一共有三个,俊俊,俊俊的男人富贵,俊俊的婆婆。小说对这个唯一的男人着墨不多,粗粗两笔,勾画的'是一个窝囊的男人形象。他对媳妇儿的恶行其实是不赞成的,但却不敢管。为啥不敢管,因为不硬气,文章虽然没有多做说明,但大体可以猜到,富贵并不像他的名字一样大富大贵或者非富即贵,最有可能的是既不富又不贵,这样在媳妇儿面前硬气不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小说中的婆婆是个最不能让人理解的人。诚然如作者所言,该篇的宗旨是描写婆婆善良的。善良在哪体现出来?就是因为儿媳妇俊俊生了大病,肾衰竭,命在旦夕,婆婆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肾,救出了儿媳,自己却死于非命。这话说出来,不知道作者自己会不会信,但作为读者,我是不会相信的。为啥不信?首先,她们二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如果她们是母女,母亲知道女儿得了不治之症,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肾,这是有可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她们只是婆媳,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其次,平时二人关系并不好。虽然同处一个屋檐下,但儿媳俊俊对婆婆不但没有好脸色,更是动辄非打即骂。二人之所以还能够相处在一起,完全是因为富贵的存在,换句话说,婆婆不想因为自己让儿子失去好不容易讨到的媳妇,所以能忍则忍,不能忍也要忍。那么介于这种情况下,恶媳妇儿病了,而且是大病,那么我想很多人都应该如作者所言,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算婆婆碍于儿子的身份和情面,不去计较俊俊曾经的所作所为,耐心周到地服侍她于病床前也足够了,有什么理由要去献出自己的肾,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呢?这样强加给她的“善良”不显得太虚伪么?
想我神州华夏乃泱泱大国,尊老爱幼实为传统美德。俊俊为人妻,为人媳,不说尊重长辈善待夫君,甚至连一点点做人的礼仪和家教都没有。这样的人最后生了大病,说她一句,咎由自取,自食恶果,也不为过吧?也许有人会说,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反衬婆婆的善良。可是婆婆真的善良吗?为了儿子不失去这个所谓的媳妇儿,婆婆对媳妇儿的打骂一味地忍让和退缩,导致了俊俊不但不知收敛,反而愈加得寸进尺。这对谁能说是善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明知是恶,却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能算善吗?
我们常说,广结善缘,多积福报。虽然谁也不能够确定地说,善恶终有报,但我们都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我们都情愿这样相信着,不是吗?倘若婆婆也知道这一点,也相信这一点的话,那么她对俊俊的纵容是不是一种故意呢?这种故意纵容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细思极恐,这时候还有人敢说这是善吗?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这样说,太过较真,说这毕竟是文学作品,是虚构的,是杜撰的。可是,朋友们,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文学作品也需要有真实的影子在里面。我们的人物可以是虚构的,我们的故事可以是杜撰的,但是我们的作品要给人真实的感觉,感觉这个人或许就在我们身边,这件事可能就发生在某某身上。我们提倡正能量,宣导正义的力量,这都无可厚非,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让这种正能量有一种可信度,然后才能成为榜样和楷模呢?这应该是我们每个热爱文字的人都需要考量的问题吧?
当然,本篇小作只是对文中内容说说不同之处,并无针对任何人的意思。文学需要争论,也可以争论,倘若对本文有任何不同意见,也欢迎大家就此展开更广泛的善意的讨论。倘若有人可以从这种争论中得到一二启示,那不能不说是一种幸事。
附《婆婆》原文:
婆婆
俊俊自嫁给富贵,对婆婆横眉竖目,左看不顺,右瞧不惯,于是乎,非打即骂。
富贵憨厚老,虽有不满,但只敢怒而未敢言,俊俊更加得寸进尺,肆无忌惮,恶行从未收敛。
也许应了那句老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终于有一天,俊俊受到了上苍的严惩,一场大病来袭,顿时,卧床不起,生命危在旦夕。
三十万!
犹如晴天划霹雳。
俊俊患的是“肾蓑竭〃,难逃鬼门关!
不久,俊俊康复出院。
大雨倾盆。
雷鸣电闪。
大树摇曳。
小河呜咽......
村西北地,又添一座新坟,芳草长满。
俊俊泪水涟涟。
一声〃娘”,喊得惊地撼天!
篇2:从罗氏逻辑说起杂文随笔
从罗氏逻辑说起杂文随笔
听说罗胖子说逻辑思维这阵子红火,上网搜索,拜读了罗的很多篇“逻辑”,读后疑问来了:罗胖子是在说逻辑,还是在兜售“罗胖子的逻辑”?
答案毫无悬念的是后者。
“罗胖子的逻辑”和“逻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思考方式就是逻辑的运用,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形成的经验也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不尽相同: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各人有各人的逻辑,就是强盗也有自己的逻辑。罗胖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即自己的逻辑当然可以,他想让别人遵循他的逻辑去思维也无可厚非,要强调的是:“罗胖子逻辑”只是罗胖子个人的思维方式。
而“逻辑”前面没有定语,既逻辑不是罗胖子的也不是王胖子的,不属于任何人。
逻辑原始定义,即这个词的词源来自于古希腊,含有概念,理由,言语和规律的意思。规律是从前三个中抽象出来的,特别是理由,是推理的结论,不依赖于任何感觉经验。由此,亚里士多德总结出了“形式逻辑”,他的书里详尽的罗列出各种违反逻辑的谬误,后又经经院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和现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的研究,人们已经将思维规律从经验的“干涉”中很完美的'抽象出来,这抽象出来的规律就是“逻辑”。
“罗胖子的逻辑”不是“逻辑”,只是罗胖子他自己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的观点而已。读罗胖子说逻辑,学到的只是罗胖子的逻辑,即罗胖子的思维方式,从而接受了罗胖子的世界观。学会并使用罗胖子的思维习惯,或继承了罗胖子的观点并不错,也不该被谴责,就跟信仰一样,不同宗教,不同哲学观点随你挑,愿意信那个就皈依那个。
问题在于,欲学逻辑,学会,弄懂了某人的观点并赞同之,就认为学了逻辑,虽然很便捷,也感到很容易,但似乎跟逻辑没什么事儿。学逻辑,或了解什么是逻辑,只有老老实实的从基础逻辑书籍读起。
读了某人说某事,就以为自己也知道了某事,其实不过是重复某人的观点而已,眼下这样的现象好像可以随手拈来。
有一次跟朋友去一位“读书人”家做客。进得书房,书桌上镇纸、笔架相映,宣纸上墨迹点点,书香,墨香满屋。椅子背后书架上赫然一排“弘一大师文集”。聊天,主人给我们讲好几个弘一的趣闻轶事,大家齐声赞叹弘一学识渊博,佛学造诣如何如何深。至于弘一的文章,主人避讳不谈,大概是怕我们听不懂吧。我知道弘一是依律宗出家,习天台,研唯识,最后却皈依净土,想着往生呢,问:弘一为什么要依律宗出家,而不直接皈依净土?把话题往律宗,天台,唯识和净土的不同归趣上引。遗憾的是,主人闪烁其词,而对这几个“宗”则是含糊其辞。
一谈到佛教,总能听到“佛说”、“佛教认为”、“佛教的观点是”、“其实,佛教是……你要是跟着聊起来:佛经哪儿是这么说的?佛教那个派持这样的观点?谈论立马戛然而止,原因嘛,简单,谈论的是别人知道的佛教,说来说去都是别人的牙慧,传来传去的就是那点儿八卦,如果叫起佛教,或佛法的真来,不戛然而止是什么?。
不管是赞叹还是贬损某一宗教或哲学思想,杨或抑某一宗派,只能去读经典,或宗派大师们的论述,这样,不管你入门深浅,最起码的是你是用你自己的所知在思考,在推理,在说话。
近来,网上不时见到关于胡适的文章,我说的是关于胡适的文章,而不是胡适的文章。胡适其人人格道德令人敬佩,不用多说。网上文章赞扬胡适是个大学问家,其学识如何渊博等等赞美之词此起彼伏,众口一词。而说胡适读书浅薄,不求甚解的文章,比如方东美,牟宗三等的言论却难见到。
方东美说胡适读书浅薄,正因为浅薄,所以说话齿间漏风,矛盾笑话百出。这是方东美的观点,姑妄听之吧,不做评论,不人云亦云。
说点我知道的。我们都知道,胡适对待“学问”的态度是考据。他用考据的法子,证明“传灯录”不可信,特别是考据了《坛经》,认定是神会所做,跟惠能没什么关系。胡适关于佛教的“考据”文章我基本上都读过,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后来读到唐德刚的一篇文章,顿如醍醐灌顶:宗教怎么能用科学来证明一二三呢?胡适崇拜的西洋哲学家,早就将科学与宗教分开,不混为一谈,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早就分析的很精辟:宗教跟科学不是一会事,理性科学要是参与宗教,或理念,那只能产生悖论。胡适自诩为西方培养出来的哲学家,应该知道的啊?
胡适对咱中国文化有一套自己的见解,我们不作评论,但是胡适认为中国古人的经典大都是臆想出来的胡说八道,不可靠,不能信。好玩的是,胡适在一篇批判中国“名教”的文章中却屡屡引用古人经典(这篇文章我在乐版过),既然说不可信,那干嘛还要引用来证明自己观点呢?
胡适先生著名的观点之一是,中国没有哲学。他常在各种场合说这句话,有趣的是,胡适居然写过“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发展趋势”之类的文章。没有哲学哪儿来的“哲学史”,哪儿来的“发展趋势”?
方东美曾就胡适对“哲学”一词定义模糊“为难”了胡适一把,搞的胡适很尴尬。
去年,我国出版了一批五四以来名人的著作文章汇集,胡适在其中,收集了他老人家几十篇文章,南图收藏,得以阅读。读完的感受:的确,胡适知识丰富,令人仰望,但正如方东美所言,胡适绝对不是一个做学问之人,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修养,品德高尚的政治家而已。
网上关于胡适的文章读多了,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怎么全是他老人家的趣闻轶事啊?那些口若悬河谈论胡适的人怎么不见他们来一篇分析胡适文章,或胡适某观点的文章呢?要想褒贬某一观点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根据原著所做出的分析啊!可惜,没有,依旧是人云亦云。弄来弄去,还是顺着别人的逻辑在走路,拿着别人的观点在呐喊。
是啊,佛教、基督教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你当然可以接受某个人,或某篇文章的逻辑或观点;但也不妨试试去读读佛经或圣经来不假他人之手来了解佛教或基督教;
什么是哲学?你当然可以接受某个大师或名人的观点,也完全可以找几本哲学书来读读的啊,自己形成关于哲学的定义;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最好先在脑子里有个你认为不错的“哲学”定义,接着读一些老外哲学名著,再读读貌似哲学的中国古代文章,自己来判断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当然你完全可以在弄不清哲学的定义是什么,也没读过所谓的哲学书情况下,接受某些中国有或没有哲学的观点,就跟宗教信仰一样,信就是一切。
想学点儿逻辑,接受罗胖子或别的胖子,瘦子的逻辑当然可以;但也不妨试着弄几本逻辑教科书或逻辑通俗读本来读读,知道点儿逻辑后,再去读“罗胖子的逻辑”,估计你就可以来接罗胖子和他的团队了。
篇3:我想你,却不知从哪说起杂文随笔
我想你,却不知从哪说起杂文随笔
3月10号早晨。距离没和你说话微信聊天已经过去两天,失眠多梦的我总感觉失去了什么
过去我们总互相关注着对方。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叫对方起床,谁起的晚谁就要被当一天的猪;晚上谁也不愿意自己先睡,直到扛不住了才弱弱的跟对方说我要去睡觉了。结果一大早醒来都给对方带着重重的黑眼圈去上班,调侃着谁的黑
每逢周末休息就是我们的二人时间,我们都是爱吃的主,每次休息必少不了的话题“休息了今天我们去哪撮一顿大餐”“饭后我们去哪玩”,然后每次笨笨的你老是拿不定主意让我来选,搞得我一头雾水。你很懂事懂事的让我心疼。你每月挣的工资都供给你姐姐弟弟读书去了每月就留那么点生活费,你喜欢的东西你会舍不得买,每次我都偷偷给你买回来给你自己却笑的跟小孩一样,但你还会气气的.说我乱花这钱干嘛多贵啊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我们之间少了很多话,除了一些工作上的问候以及每天的基本的问候之外我们好像还真的没话好说了。久而久之直到最近我发现你都不愿意沟通了,是的我承认我是有点直男癌有点轴,每次你跟我说事时我们都不在一个频道,搞得自己很尴尬你却很气愤。我想你每次找你唠嗑的时候都一些无关要紧的事结果被你几个字草草的打发掉了,瞬时场面冷了下来
如今每点开你的微信想给你发条信息却哑口无言,我好想却不知从哪说起…
篇4:伪抑郁症笔记杂文随笔
伪抑郁症笔记杂文随笔
晚上看完了《松子》,洗澡的时候偷偷哭了。
压着嗓子,眼泪疯狂的掉,却不敢发出声。
想想去年回来之前,我以为回家就会好,我以为家代表着爱,我以为会有像松子妹妹的人在家等着我,说一句“欢迎回家”。然而事情并没有好起来。
可是……可是家里总归有父母亲人……总还有人与我有关。而我明天要四点起,天不亮就要赶回学校了。
还有,今天把最后剩下的,最好的一些能开导我的朋友拉黑删除了。
因为我不配得到他们的'爱,也没有力气再爱别人了。
就像松子一样“再也不能信任任何人了”.
知识分子式的恐慌依然在心里蔓延,我又要回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无人可真正信赖的城市,独自熬过一切了。
我真的害怕…
那种生命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害怕…
不敢睡觉。
想记住自己在家里最后的时间。
我不想走……
我不想回学校……我害怕……
篇5:从修齐治平谈起杂文随笔
从修齐治平谈起杂文随笔
蒋梦麟老先生说,“大学”讲修齐治平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宗旨二字没有引号,说明这是个现实。那位喜欢弄心灵鸡汤的在央视总结中国教育时,大赞教育就是要培养栋梁之才云云,这恰好是“修齐治平”延绵不息,直至今日的证明。
蒋先生没说错,“修齐治平”是中国教育的宗旨,而且是一贯的宗旨--从两千多年前一直到现在。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就是宗旨。
以“修齐治平”为宗旨,听了一辈子,但总觉怪怪的,哪儿不对劲?我说的不是斩头去尾后的怪,就是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加上去,再把整篇原文都加上去,也还是觉得怪怪的。
是孔孟之道不对劲?不是。就我个人而言,孔孟,以及后来新儒家(比如宋儒)的思想观点我崇敬有加,也勉励自己践行(至于做到多少,天晓得)。怪怪的,我错了?孔孟在生活在君主极权时代,他们不期望明君行仁政还能指望什么?难道要他们提出民主选举,提出议会制,提出三权分立?就算“修齐治平”让人们都去做伟大的治国安邦的伟人,去做圣人等等,虽然离谱,但要说错,也不是的啊?
不错就是对?那就是说孔孟思想在今天还管用,管用,我怎么就觉得怪怪的呢?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一种思想,凭什么去判定其对与错,判准是什么?用今天的眼光去评判两千多年前形成的一个思想观点有意义吗?
思想判准无非就是用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思想,去度量别的思想,事实是:很多情况下自己认为正确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荒谬的,反过来也一样。
用现代文明去衡量古代文明,就好比谴责古人为什么不去住钢筋混泥土大厦,情愿蜷缩在草棚里;为什么坐慢吞吞的牛车而不去乘快捷的汽车。荒谬的离谱。
两难。
怪就怪在“管用”二字。
何为“管用”?不管什么,一个物件也好,一种思想也好,拿过来,适合自己叫“管用”。我“管用”了,别人也一定“管用”?不一定。就我而言,也是这样,比如孔子不怎么待见宰我,碰到就训斥,可我觉得宰我很对我的口味,他敢直接反对老师孔子“守孝三年”的教导;还有子路,听到点流言,就毫不讲情面的质问老师:跟南子是不是搞过?孟子不喜欢农家,讨厌许行,把农家的理论驳的“一塌糊涂”,可我就是觉得农家那一套也没什么不好,何况当时农家的信徒不见得比儒家少。老庄以柔克刚,清静无为与孔子的谦谦君子好像不矛盾。
说了好多,还能说好多,还是迷糊,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
密尔:“我们有中国这个前车之鉴。中华民族富有才能,在某些方面甚至也富有智慧,由于遇到了难得的幸运,在早期就配备好了一套特别好的习俗,这是一些人的杰作,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是最开明的欧洲人也必须(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尊称其为圣人或贤哲。他们之不同寻常还表现在他们有绝佳的办法,来把他们所拥有的最佳智慧深深的印在社会的每一个心灵中,......做到这一点的人民无疑已经发现了人类进步的奥秘,必已牢牢的的站在世界运动的前列。恰恰相反,他们已经变成静止不动的了,维持现状达数千年之久;如果说他们还会有所改进,那必定是外人做的'。”......这就使一个民族人人都雷同,以同样的格言和规则来管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论自由”第三章)
密尔肯定了中国古代圣贤的格言和规则(“即便是最开明的欧洲人也必须尊称其为圣人或贤哲”)。但正是圣贤的格言和规则使整个中国变成“静止不动的了,维持现状达数千年之久”“这就使得一个民族人人都雷同,以同样的格言和规则来管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格言,即《论语》里孔子的语录,我们当“圣训”,老外看来,是睿智的“格言”,意思差不多吧。规则就更简单了,诸如“非礼勿视”等一类的行为准则。
西方人怎么说他们自己的思想家呢?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总结:西方哲学家总是习惯盖好一座大楼,自己却住在边上的一座小房子里。哲学家就是我们语境中的睿智思想家。大楼,即思想体系。
住进去,就是把思想体系当做格言和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住进去,就是只当是个思想体系来研究,观赏而已。
中西方区别就在这儿,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一样。
有点开窍了:面对一个思想体系,比如儒家,我觉得好,那只是我觉得,而张三可能觉得农家的更好,而李四更崇拜名家,王二麻子则皈依佛门,谁也无法强迫别人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们哥儿几个的思想,言行跟先秦诸子百家一样,不受别人是拘束,用密尔的话来说是自由的,不过那只是在先秦。
极权建立,皇帝尝到了法家禁锢思想的甜头,并学会了怎么办,方法可谓绝无仅有:否定了法家鼓吹灭儒的蠢办法,反而选定了看起来那么睿智的儒家思想塞满人们的头脑,当人们头脑中被美好的,伟大的、仁义的......等等圣贤智慧占满了的时候,整个民族人人都雷同,变得静止不动了,这一禁锢就是两千多年,变成一种“习俗”了。
雷同,表面是一统的儒家“格言”和“规则”,其实,是雷同的思维方式。
雷同的思维模式,怎么描述呢?对,都知道柏拉图的“山洞寓言”故事:囚徒被关在山洞里能看见么?能啊,能看见洞的后壁,那是关他们的人规定的--只能看后壁,而且头颈不会转动。后壁上有影像在动,那是关他们的人设计的。久而久之,囚徒们习惯了,他们把后壁上的影像当成真实的,以至于有人闯出去,回来将外面的五彩世界讲给这群可怜的囚徒听的时候,囚徒们反而不相信,并嘲笑之。
当被后壁“影像”养成“习惯”后,囚徒们丧失了思考能力--因为不需要思考,言行都被规定好了。
“习惯”造就了两种人,一个是还没醒来的那一部分,他们只承认世界就是后壁上面的影子。另一个则是已经醒来,相信外面有更精彩世界,可是他们思维已经僵化,一时间难以恢复,他们明白,是那后壁上的影子骗了自己一辈子,却认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就是后壁上的影子,他们奋起,将拳头对准了后壁上的影子,而放过了制造影子的家伙们。五四,被西方来的德、赛先生,小姐弄得飘飘然的“醒过来”的人们,他们看到了千百年来,只有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子”在表演,于是他们将攻击矛头指向了儒家,甚至认定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表演了几千年的“影子”害的中国积弱(溺)难反,只有彻底推翻,打倒这些个“影子”,中国才能强大他们认为这才是向西方学习。
打倒“影子”就行?“影子”制造者还在,没了这个影子,他们还会造出那个影子,西方的民*主、自*由,......也照样可以成为影子,成为“圣训”,成为“规矩”,成为“格言”。
篇6:婆婆可能不是不愿意给你带孩子杂文随笔
婆婆可能不是不愿意给你带孩子杂文随笔
又是一个平常到清汤寡水的日子,吃完饭带宝宝睡午觉,哄了半天还是不睡,却听到婆婆出门的声音,我心里有点吃惊,放到平时婆婆应该会睡午觉,因为中午我不学习带宝宝睡觉的时间就是她可以休息的时间呀,为何今天却要出门呢?
我一直都知道,婆婆从云南千里迢迢来到广州帮我们带孩子她是很不乐意的,不用明说,就从她每天的闷闷不乐,我和宝爸让她有时间多出去溜达溜达刚开始她都不听的状态,就知道她有多么的拒绝带孩子这件事。
但是,也可能是作为长辈考虑到我们需要上班挣钱,宝贝需要有人带,请保姆又没条件,即使有条件也不放心等等原因下,她勉为其难的留了下来,期间还多次说过自己不适应想要回去等到我要上班了再过来帮我带孩子的话,如果不是我和宝爸和他分析了很多回去的不利因素,比如回去一趟花费多,回去了到时候回来宝贝肯定不肯让她带,我们又没有时间送她回去等诸多因素,她才慢慢打消了想要回家一次的念头。
为了让婆婆能够开开心心的带孩子,我这个做媳妇的也做了很多努力。除了坐月子的时候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后的日子我都是尽量的帮助婆婆做事情,每天晚上一个人带宝贝就是想让婆婆能够睡个好觉,即使我每天睡眠不足的厉害;婆婆有什么需求只要和我说,我都会想办法帮她最快的解决;从来没有对她不尊重过,没有一句不恰当的对话,连我自己的妈妈都说我对她比对自己亲妈还客气友好;能够想到的为她减轻负担的方法我都会使出来就是不想她太操劳,以至于现在婆婆的工作就是买菜做饭,很多次都在和我说她每天无所事事。
我能够做到的一切让她开心带孩子的事情我都在努力的做,但还是会遇到不少家庭相处的问题。
宝爸是一个不说话沉默是金,一说话就收不住话匣子的人。多次都因为宝爸对婆婆的长篇大论的谈话导致他们两个人都不太高兴,我只能和宝爸谈心让她能够包容婆婆的一些属于农村人的狭隘思想。可能有时候婆婆也会觉得是我灌输的宝爸的思想让他如此的对自己的妈妈说三道四,心里头对我有点怨恨,虽然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我还是依然对她客客气气,不让婆媳关系成为家庭成员间的裂痕。
很多时候,我就在想,如今国家在提倡二胎政策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关于抚养孩子的问题呢?
俗话说生孩子容易养孩子不易,不不不,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不易,在国家考虑到老龄化严重提倡生育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如何提供一个更好的抚养孩子的社会问题上。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抚养孩子的方法就是让家里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导致父母一辈也时常感叹带大了自己的孩子老了老了还要带孙子,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其实作为年轻父母的我们也并不想让自己的父母那么大岁数了还来帮忙带孩子,但是社会压力所迫,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如果不让父母过来,那么就意味着孩子要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跟不上,不止父母担心,国家也在担心,但是国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能够简化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免去昂贵的借读费,实行更好的异地高考政策,我想像我们这样的年轻父母就不会遇到那么多关于孩子和父母两边都难的问题。
想起自己以前的求学之路,跟随父母远走他乡艰难求学,为了高考找关系迁户口,异地求学被当地人的不友善待遇,历历在目的艰难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次遭遇,所以工作了为了孩子要买房迁户口,外省人买房又要很多手续,不买房又进不去小区的学校,进不去学校又要担心孩子离得远不容易照顾,我们这一代的90后过得确实不容易啊,既要担心着孩子的问题,也要担心着父母的问题,多希望这次人大代表大会能够考虑到90后我们这一批年轻父母的问题啊。
篇7:精致的心机与简单的善良杂文随笔
精致的心机与简单的善良杂文随笔
年轻时候觉得精致的心机就是聪明,如今还是觉得简单的善良才好。不想用心机把自己包裹的很完美,只愿意与简单善良为伍,尽可能活的踏实快乐,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
虽然资质有限,才能有限,毕竟理科班我也是混了两年半的日子,文科班我也是耗过两年半的光阴;河南师范的老师,对我影响还是很深远,省教育学院我也是在老校区晃荡过一些光阴;加上我天生的略敏感,对精致的心机好像不难感觉到,只是,我更愿让自己过得尽可能的简单,或者尽可能的傻,让聪明的人笑话我的鄙陋。
幼稚的时光,总怕寂寞,长大的`岁月,却愿意一个人长久的待着,可以看书,可以品茶,可以做美食,可以整理东西,甚至偶尔也是看着电视剧,就是眼睛也不争气,看久之后,除了无端的空虚还觉得眼睛不舒服。所以,更愿意一个人专注一件事,忘了周围的世界,热闹是他们的,我的世界还是简单的冷静。毕竟非贵非富,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把自己放在心上。
除了偶尔的生存需要,我更愿意“躲在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毕竟有利益的地方最热闹,也最可以看出精致的心机,我总是怕看清太多我不想接受的东西,如同我原来的水缸,只是养了几根水草,鱼的要求太高,我总是做不好,几次尝试它们都离我而去,最终连我的水草也被小龟“旺财”吃光了,我的日子也只能陪着它晒太阳,说话了。
它如今已经很不把我放在眼里,听到我的脚步就不老实起来,总是用力拍打我原来的鱼缸,它现在的房子,给我要吃的。它不太爱吃龟粮,更爱吃小虾,所以女儿总是给它换着口味买,它也是吃的开心,既然“水至清则无鱼”,我就好好养我的小龟吧!它同样给我带来很多乐趣。
岁月不但催人老,也会让人有太多改变。曾经的曾经,我也会偶尔为了一些小事,耍着所谓的小聪明,后来发觉生活最不缺乏心机,反而缺乏简单的善良,也许又是极端的心机作怪,居然爱上了简单和善良,一开始看到有人对我耍心机,有些动摇,心想“非不能也,不愿为也”,何必给我演戏,后来转念,人生的修行,每个人的机缘不同而已,何必以自己只所愿要求别人只所为。如此释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幸运,也有一个时代的不幸,更有一个时代的困惑,诚如一个人的一生,各自有幸福快乐,也有悲伤痛苦,老天给我们所有人的安排总是无法完美,只是看你做如何抉择。
我们这代人,如我,没有挨过饿,也算没有受过太大的罪,只是很是迷惑,比如教育,我们要求孩子做的,很多时候,我发觉自己也做不到,比如吃饭,小时候吃的总是很单调,觉得很苦,长大了物质很丰富,很多东西又不敢吃了,吃的越多越容易生病。比如对父母,原来“父母在不远游”,如今父母和故乡已经是远方熟悉的陌生。
我多想再次任性,不顾一切回到最初,发觉一切都是枉然。彼此已经习惯了彼此的改变,彼此已经习惯彼此日常生活之外存在,也许只有特殊日子的想起,恒久的思念,平时好像都各自努力让彼此安好。
年轻的时光,渴望长大,也总爱耍些心机证明自己的强大,如今的时光,心越来越柔软,做事只是简单的本能的善良,无从谈起心机,更别说把它包装的尽可能精致了,岁月可以让人改变真太多。
篇8:从女王到女仆杂文随笔
从女王到女仆杂文随笔
今天又逢三月八日,看见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和打折消息,微信群里也是铺天盖地的红包雨,动作敏捷地抢了几个,再看看励志满满的祝福语,不禁心有戚戚焉。
相信每个恋爱中的女孩都曾经幸福的犹如公主一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对自己千依百顺、柔情蜜意、深情款款、情深不渝......(此处省略一百个形容词)
终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幸福的日子更是比蜜甜。及至怀孕升级做了准妈妈,娇滴滴的公主也母凭子贵地被家人簇拥着成为了家中的女王。
然后呢?
哪里还有什么然后?
前几年曾有句很流行的话:女人,二十年的公主,一天的皇后,十个月的贵妃,一辈子的保姆。
这个形容真的是既形象又深刻,结婚生子以后,女人就开始了从公主到女王再到女仆的漫长生涯。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享有半天的假期福利。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的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
这个节日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从19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经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但在一些地方,这个节日已经失去了政治意味,成为了简单的男人表达对女性的爱的时刻,类似于母亲节与情人节的混合。
比如在我国,尤其是近几年,网购的大力发展,使得购买礼物赠送礼物变得简单方便快捷。
前几年那种捧着一大束玫瑰花傻兮兮的站在路旁等着接女友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少见了。更多的是由快递小哥将礼物和鲜花送到单位,引起同事们的羡慕和赞叹,而女生们的虚荣心由此而得到最大的满足。
当然,这是少女和女王们的专利,是“三八线”以左之女生的权限。一旦跨过“三八线”,步入了女仆的行列,境遇则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贴心的丈夫依然会买了礼物和鲜花以搏夫人一笑,但是更多的男人则大大咧咧地认为“老夫老妻的,花那个闲钱干啥?”
而已经降级为女仆的女人们在繁琐忙碌的岁月中也逐渐被消磨掉了追求浪漫、柔情、礼物、惊喜.....的愿望和权利。
她们只希望孩子能少生点儿病、考试成绩能再进步一些、个子能再长高几厘米......她们每天考虑的是今天晚上给家人做什么菜、明天天气变冷千万别忘给孩子加衣服、下个月婆婆生日要买什么礼物......
她们对男人的态度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日的`工作和家务压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哪里还有闲情去花前月下?
她们更关心的是老公是否能升职加薪,以期可以换更大的房子、可以给孩子报更多高质量的课外班、甚至准备足够的钱送孩子出国留学。
从女王沦为女仆的女人们似乎早已经忘了自己也曾经是一枚如花少女,也曾娇滴滴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也曾一袭锦衣闯天下。
生活这个大熔炉,早就已经把娇滴滴的少女历练成了几乎全能的“女金刚”,“为母则强”是她们唯一信奉的教条。
商家们还在不遗余力地挖掘着各个商机,都说这个世界上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的确,几乎所有的所谓节日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群体,其中,又属孩子为盛。
动则几万元的教育经费早就已经不稀奇,而同时报七八个课外培训班也已经趋于平常。可要支撑这些高额的费用单靠男人一己之力的确是很艰难,所以女人们撑起半边天一点儿也不算是神奇的事儿。
其实,大多数时候,可能撑起的还不仅仅是半边天吧?
女强人屡屡现世,在许多家庭中,也算是十足打了自诩为大老爷们儿的脸面。可是,又有什么法子?你若是想摆足男子汉的威风,我倒是巴不得可以做个吟风听月的居家小女子呢?
可是,现实就这么摆在眼前,可能做到吗?
可悲的女仆们,不仅仅在家中辛苦劳作却拿不到半分薪水,倒还要出门工作赚钱来补充养家费用。
所以三月八日称之为劳动妇女节才是真谛啊!且让辛苦的女人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和三五友人喝喝茶、看场电影、吃个小饭,稍稍地歇息放松一下吧!
也就这半日吧,晚上归家后,还要去当女仆呢!
篇9:从昨天站到了今天杂文随笔
从昨天站到了今天杂文随笔
下午,自己的战场还在进行呢,便被呼唤去江湖救急。
离开一地蹂躏的绿油油,奔赴他人现场,协助张罗所有的东西,搬运一件件,一趟趟从电梯里拖着进会议室。
我说“我一宿没睡,原谅我脑子二虎”,摘下帽子,我又说“我的头发还好吧?我没洗脸没刷牙没吃饭没喝水的,从昨天站到了今天”。
真的是没有半点的夸张,昨天在外讲课,傍晚回来干活,靠着中午的一碗麻辣烫顶到了现在,还没有饥饿感,前半夜间断地喝了点水,后半夜就持续干活,到下午三点半讲课时,滴水未进。
一夜未眠,依然面带微笑,热情地给白领们讲解,粗糙的我被精致的.她们一声声唤着“老师”的称谓,其实就是个接地气的草根。
结束后,我拎着一个盛着湿透花泥的篮子,提着十五把剪子,走在市中心的大马路上,等红绿灯的时候,看着和平路远远的上空夕阳照出自己的影子,不知为何,觉得有种悲催感,又叹服身体的耐力,不吃不喝还挺有精气神儿的,好奇怎么从凌晨到傍晚会没有渴感呢。
虽然两个小时里,几个电话订花拒绝了,五点回店里,老天爷还是比较眷顾我,一进门,就打来电话,几分钟后,他开车过来要了两束花,等我做完取走,花儿算是卖空了。
两天一夜,睁着眼,过完了。
篇10:从土地到大地杂文随笔
从土地到大地杂文随笔
新年还没有过完,春天又一次来临了。迎春花已绽开了黄色的瓣儿,枯黄的柳条儿也泛起了薄薄的绿色,清晨的鸟鸣也变得清脆悦耳了,一切都饱含着新生的美好。可是,上天偏偏就让一颗火热的心在万物复苏时,陡然停止了跳动,他生命的脚步再也不能矫健地行在这初春的阳光下,感受这世界的美好了。2月24日(农历的正月初九),著名作家红柯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陕西,离开了他深爱的西域!那团喷薄的、浪漫的火焰在初春的暖风中熄灭了!
当看到微信群里的消息时,我全身的肌肤像是拉开又放手的松紧,瞬间收缩在一起,并弹出了惊愕和疼痛。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相信群里的消息。可是,再次翻阅手机时,关于红柯去世的消息已是铺天盖地。赶紧询问几个文友,他们的肯定证实了这个突来的消息是真的!
一刻间,那个直发变卷发的、一半胡人一半汉的强壮的红柯先生就立在我的眼前。怎么会突然倒下去呢?突如其来的变故叫人实在不能接受。站在窗边,看着泛绿的柳枝儿,叹人生无常,生死是多么的难以把握呀!面对生命的脆弱,怎能叫人不感伤,还有惋惜呢!第一时间将这不幸的事情告诉了西安的杭盖兄,知他与红柯老师相交甚密。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是同我一样的惊愕和质疑。在我消除他的质疑后,兄长说了一句话:“让我哭一会......” 挂掉电话后,我也极力地克制着涌上胸口的心酸。
去年,听了两次红柯老师的讲座,都是满满的'收获。红柯老师的讲课只要听一次,便会铭记在心,记下他对生活和文学的激情,记下他知识的渊博,还有那新疆和关中混合的特有的语调,和他精明智慧的目光。
“从土地到大地”,是红柯老师12月30日在西安汉唐书城讲课的主题,他说,大地产生了土地,产生了村庄、绿地、荒漠、人、动物、植物,所有的生命都依靠大地存活着,所以,一切都是大地的,和大地都是一体的。由此引申到张载的“民胞物与”,说陕西是大概念,陕西文学是中原文化的交汇。他讲秋天虽然是收获的时节,但于牧人是悲痛的,长调、呼麦,就是牧人抒发悲情的。牧人是最喜欢夏天的。但是,不管是欢喜还是悲痛,牧人都尊敬生命。新疆人对树木花草都是敬重的。所以,人类要尊重一切,尊重生命。可是,他为了热爱的文学却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呵护好。
红柯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拿着相机捕捉他生动有趣的形象,他便有意的给镜头合适的角度,那不需言语的意会,是大家的谦和。年前,杭盖兄还说等年后春暖了,一起拜访红柯老师,给他做一次专题访谈,然后再给老师拍些低调人像呢,却不想,这些都成了无法兑现的约定了。现在,红柯老师在课堂上那些激情四溢的照片还收藏在我的电脑里,怎奈,再也没有机会听他讲骏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了!
从泥土中走出来的红柯,不管是客居新疆,还是回归中原,他的创作风格都离不开大地,他的作品中带有新疆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他的笔下流淌出来的是多彩绚烂的才情,以他特有的道德观和历史视角描绘出一幅幅色彩奇异的新疆地理、风俗、民族生活方式的画卷,形成了只有红柯才有的特色创作风格。从文学角度来讲,民族的风俗民情比自然景观具有更深层的心理和文化蕴涵,因此,红柯的作品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面貌。
秦岭,祁连,天山,是中国的龙脉,一条丝绸古道让中国龙脉更加彰显文化历史的重大意义。红柯,出生关中,客居新疆十载,不惧风霜,奔走在丝绸古道上,书写初心,他就是丝绸路上的大地歌者。今天,不管他是归去天山,还是沉睡在关中大地,那些歌声会永久吟唱在丝绸之路上,吟唱在中华大地上。
红柯,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红柯因心脏病突发,在西安去世,享年56岁。红柯,本名杨宏科。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代表作有《西去的骑手》《老虎!老虎!》《乌尔禾》《少女萨吾尔登》等。曾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少女萨吾尔登》获“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图书著作奖主奖”,是目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
篇11:当我从深渊苏醒杂文随笔
当我从深渊苏醒杂文随笔
“嘀~嘀~嘀—嘀!”,海蓝色的波浪随心跳声的停止而逐渐平息了下来,心电监护仪的屏幕上只剩一条平行的直线,仿佛那就是一座通往彼岸尽头的奈何桥。洁白色的病床上躺着一位身材娇小而美丽的少女,她那粉嫩的耳边落下两只白色的蝴蝶,似乎还在微微煽动着翅膀。
忽而不知从哪里飘来了一朵纯洁的玉兰花,随着绯红的窗外吹来一阵清风拂过,两块白色的帘布便游荡在棕色的木板上方。
玉兰花从湛蓝的天空中降下,轻轻飘落在灵心月的额头上。她的左手微动突然紧紧拽住了病床上的被褥,然后支撑着自己缓缓从病床上坐了起来,身后还随风飘动起一席银白色的长发。
[我是活着,还是死了?]
她身穿一套蓝白色的褶边连衣裙,四处望着整个房间从病床上走下来,光着双脚踩在棕色木板上的旁边,还安放着一双拥有羽翼的天蓝色高跟鞋。
[秋水明在哪里?]
灵心月小跑到窗户边望着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人来人往,金属构造的汽车不断在马路上奔驰而过,远方成片林立的高楼直达天际,巍峨的山峦环绕在整座城市的边缘。
[这里是另一个世界?]
洁白的.羽毛从她背后缓缓舒展,一道飓风从她脚底下徐徐升起。想要飞出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心情,让她一下又一下地煽动起巨大的双翼。
[呐!你见过妖精吗?]
微微错愕中她中途立刻停了下来,转过视线向背后说出这句话的人望去,水蓝色双眼所看见的是火红色的眼睛。他身高1.65m背后的黑色双翼微微竖立,并全身穿着一件黑色的学生服饰,这让刚刚恢复记忆的灵心月,立刻想起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人“启云绯!”
“你醒过来了我的姐姐,他从头至尾都在用这个谎言欺骗你!”灵心月不甘心地扭过头问弟弟“我不相信你,既然他一直都在欺骗我,那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启云绯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然后从手里递给她一张照片离开说。
[也许你可以去问问这个名叫“墨颜玉”的人。]
照片上是一个和秋水明极为相似的男子,他有着一双琥珀色的眼睛和清淡的眉眼,唯独不同的是举止之间似乎毫无生气。
灵心月好奇地翻开照片的背面,上面用黑墨水写有一段文字:
入秋的时候红叶纷纷落下,彼时的雨水如知音般寥寥无几,而我;已不知何时,才能再次遇上你。漫漫长夜中,唯有苍月能与你再次相遇,水中的涟漪;独自荡漾在泪水划过的天际。那映入谁眼中的笑容,在风声中不停地嬉戏,远方的天空;在乌云中电闪雷鸣,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也不知道;到底哪里还有你的记忆!
篇12: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文随笔
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文随笔
青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我一直在思索,现在的我,是不是还青春着?也一直在问自己,如果考不上,我将何去何从?好像,人生除了生死,也没什么大事,但如果真的是没有结果的结果,我会不会从容地接受?
每次看关于青春的电影,都会让我觉得自己还热血,但放在活生生的世界里,好像每一天都是这样。或许正是因为我们不敢过某一种生活,或者没有能力过那种生活,才会把它写成故事,拍成电影,让很多人相信,原来有人,是过着那样的生活呢!
我很害怕,没错我是个胆小鬼,害怕失去,害怕面对繁琐复杂的事情,害怕面对自己的缺点,害怕明明能解决的事情最后让自己搞得无能为力。朋友说,她现在相信人生是公平的,因为每一个看上去活的很好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了很多,他们相信努力这两个字的力量,真的不能只是说说那么简单。
生活本就平平淡淡,考研更得按部就班,如果心中所思之事多过所复习的东西,最后可能谁也不能怪,说实话来到这里偶尔丧一下,是真的'很害怕自己面对未知的东西,是以怎样的形式,会不会狼狈不堪?有时候乐观的是外表,这层外衣下,是一个无法拯救的悲观的灵魂。
或许也和异地恋有关系。你信不信爱情?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为了对方放弃一切,性子向来热情,爱情也要热烈,遇到符合愿得一人心的人,生生死死,真想快点结束暗无天日的思念,考研期间,大致会半年不见。
发现自己发愁的东西好多,有时候丧到想放弃全世界。你说那些每天都热爱生活的人,该多么让人羡慕。
谁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可如果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是不是更难过了?
篇13:小谈金庸三联版鉴伪杂文随笔
小谈金庸三联版鉴伪杂文随笔
为了完美这套金庸三联全集,二十年后我又重新开始做相关功课了,三联版如今已经绝版多年,2001年后三联版权到期就结束了金庸全集的代理,转由朗声出版,朗声版又有新版旧版之分,加之金庸之后又重新修订改写了作品集,又出了一个彩图精装版。
朗声旧版-内容和三联版一致
总的来说,朗声旧版内容和三联版并无二致,朗声新版应该是金庸00年至06年重新大改大修的一版,也就是世纪新修版,现在市面上最贵的新修彩图精装版内容也是新修之后的。
朗声新修版-内容改动较大
由于新修版之后许多情节和三联版出入较大,人名,情节删改多处,天龙八部更是把王语嫣和段誉拆散,所以看惯了三联旧版情节的读者大多有点抵触,另一方面也是怀旧情节作祟,导致三联版身价水涨船高,目前正版的三联全集动辄数千,一版一印的更是炒过万。
朗声精装版内容为新修,目前市面上最好精装版
明明印刷装帧俱佳的新版不过千余元,但是还有不少书友认定三联版才是正统,这其实也是先入为主了,就我个人而言,购买三联属于情怀,还童年的债,如果有闲钱还会再收一套新修精装,想来这应是金庸本人有生之年最后一次雕琢打磨这套武侠经典了。
三联版94年开刷之后到01年正版发行不下20万册,负责印刷的厂商也众多,99年之后还重新排版,之后还加了防伪标签,胶装锁线都有。
三联版本身而言盗版盗印也相当严重,90年代就是盗版热门,绝版之后由于怀旧价值上涨,新的盗版也花样翻新。
这次为了淘一套正版的《书剑恩仇录》实实在在花费一番苦心。所幸终于得偿所愿。
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对三联版鉴伪的`心得。
首先看封面,正版封面国画清晰度要高一些,色彩明艳,(但说实在的,淘宝、孔夫子的图大多模糊,如果没有一套正版做标的物,基本也分辨不出,但是有了一套正版,谁还操心多淘一套呢)
其次看印章,正版印章红亮,盗版的暗沉
正版印章
再次看版权页,正版的生活,读书,新知三个字体不同,读书是繁体,三联作为老牌出版商这“生活,读书,新知”六字题词均有典故。
许多盗版版权页一眼假,如用简体字,字体不对,印刷模糊,画蛇添足,版权格式错误,没有印字等等,就能过滤到大多盗版了。
还要看印刷,这点难度颇大,三联正版来说,印刷比之如今有所不及,标点符号的全角半角并没有一定之规,纸质也绝谈不上上佳,还是有透页现象的,有时候盗版反而还印刷的清晰些,无奈。
如此只能紧守最后一条准线了:正版错字几乎为零!毕竟三联这种老牌出版社的校对还是靠得住的,这是我个人心得,读过三次金庸全集,正版几乎没有错字,十万分之一的错字率应该都没有,如果手头上一套三联错字频出,那必是盗版无疑。
盗版错别字连篇,糟糕的几页一个,好点的十几页一个,我手头上这套书剑恩仇录的错字率就非常够呛,差不多三页错一个,好比饭里都是沙,读起来非常不爽。
说来不巧,拍照时候《侠客行》发现断胶了,完美主义又犯,打算按以上经验再淘一套正版侠客行,结果结结实实打眼了,下回再表。
最后附上我手头上全套金庸的版权页,自鉴全是正版,以供参考:
★ 成长的杂文随笔
★ 同桌的她杂文随笔
★ 柬埔寨女皇宫随笔
【从伪善良的婆婆说起杂文随笔(精选13篇)】相关文章:
生育观折射新变化的杂文随笔2022-12-20
影响人一生的好习惯杂文随笔2023-05-04
人生总是在不断筛选你身边的人杂文随笔2023-06-17
我和母亲的故事随笔:妆郎鞋2022-05-06
连环梦杂文随笔2023-09-15
关于兰州的随笔:东乡族的女旅伴2022-09-08
到底是你遇不到对的人,还是你不会爱人杂文随笔2024-03-27
厦门行的杂文随笔2023-09-21
那蓝色的帆影的杂文随笔2024-01-24
老茶馆杂文随笔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