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题(推荐10篇)由网友“梦里水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题,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题集锦
一.湖北黄石市: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齐地方千里
2.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词义:
3.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二。辽宁十二市:
[甲] 同上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说苑·臣术》)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②夫子:晏子。[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③仄陋:狭窄浅薄。[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④[object Object]维,张网之绳,或车盖之绳。四维,是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晏子所称“四维之然后能直”,是指四边都稳固了,才能正直。境内都安全了,才能立国。
⑤弼:纠正。
6.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8.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三.柳州、北海市:
(一)同上
(二)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 小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9、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
10、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皆以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
(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篇2:《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加线的字(2分)
A.齐地方千里 地方(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
C.王之蔽甚矣 甚( )
D.客之美我者 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 。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1分),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2分)
[参考答案]
1.A.方圆 B.偏爱 C.厉害,严重 D.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分)
2.(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2)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2分)
3.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2分)
4.使用排比,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迫的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门阐述自己的观点。(2分)
篇3: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阅读训练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登垦童氐丝亟型塞△查垫耋:垦土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篇4: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阅读训练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日:“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3】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
【小题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
答案
【小题1】(1)土地方圆(土地纵横) (2)受蒙蔽(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小题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3】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4】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
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4分)
篇5: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臣之妻私臣(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B、C层学生答)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A层学生答)
【小题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B、C层学生答)
【小题5】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A层学生答)
答案
【小题1】(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小题2】(1)认为;(2)使听到;。
【小题3】(3分)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B、C层学生答)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A层学生答)
【小题4】(3分)(B、C层学生答)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谏言。第二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小题5】(A层学生答)
篇6:《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
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⑴门庭若市: ⑵面刺: ⑶期年:
⑷不相说: ⑸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⑵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答案】
1.⑴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⑵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⑶满一年,或“一年” ⑷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⑸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2.⑴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⑵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3.C(2分)
4.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分。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篇7:《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及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战国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朝服衣冠(2)孰视之(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下列选项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臣之妾畏臣能以径寸之木
C、皆以美于徐公或以钱币乞之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所欲有甚于生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1)早晨(2)仔细,周详(3)确实,的确
2、B
3、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意思符合即可)
4、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和冷静思考。讲究说理的方法,善于用生活小事设喻。(写出一点即可)
篇8: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参考答案:
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2.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3.(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4.(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篇9:《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问题】
10.填空。(2分)
(1)文中“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句中“于”相当于“对”;《曹刿论战》中“战于长勺”一句中“于”相当于“在”;《出师表》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于”的意思是【 】。
(2)《醉翁亭记》中“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一句中“美”是“美丽”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美”是“认为美”的意思;《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一句中“美”的`意思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
12.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的原因。(2分)
答:【 】。
【参考答案】
10.答案:(1)对
(2)美丽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1.答案:(1)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3)由此看来,大王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共6分。共3句,每句2分)
12.答案要点:有善于进谏的谋臣;齐威王虚心纳谏。(共2分。共2点,每点1分)
篇10: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答案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题(推荐10篇)】相关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附答案2023-08-3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资治通鉴》阅读答案2023-04-27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语解析2023-02-13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八年级上册)2023-01-26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参考答案2022-05-0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3-02-20
成侯邹忌为齐相翻译2023-07-11
6 语言的演变2023-10-17
文言文真题解析2022-05-06
文言文总复习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