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满对楚子原文翻译(通用12篇)由网友“蓝格黄承海”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王孙满对楚子原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王孙满对楚子原文翻译
朝代:春秋战国|作者:左丘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翻译/译文
译文一
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译文二
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来到雒水,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这决定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鼎的本身。往昔夏朝开始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的人们把各种事物都绘制成图像,九州的长官贡献了铜,铸成九鼎,把各种奇形异状的神怪图像都铸在鼎上,万物皆备,让人民认识神物与妖怪。因此,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有危害的东西。山林水泽中的妖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使上上下下的人们和睦相处,以承受上天的保佑。夏桀德行败坏昏乱,九鼎迁移到商朝,经历了六百年。商纣王暴虐无道,九鼎又迁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却很重;如果奸邪昏乱,鼎虽大,分量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总有终止的日子。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天命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天命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译文三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大小、轻重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以前夏代刚刚拥立有德之君的时候,描绘远方各种奇异事物的图象,以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九鼎,将所画的事物铸在鼎上反映出来。鼎上各种事物都已具备,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恶的事物。所以百姓进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不会碰到不驯服的恶物。象山精水怪之类,就不会碰到。因此能使上下和协,而承受上天赐福。夏桀昏乱无德,九鼎迁到商朝,达六百年。商纣残暴,九鼎又迁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重得无法迁走。如果奸邪昏乱,九鼎再大,也轻得可以迁走。上天赐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个尽头的。成王将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时,曾预卜周朝传国三十代,享年七百载,这个期限是上天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天命还未更改。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注释
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至前591年在位。
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观兵:检阅军*以显示军威。疆:边境。
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至前586年在位。劳:慰劳。
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图:画。 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金:指青铜。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百物;万物。备:具备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
螭魅(chimèi):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罔两(wǎngliǎng):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
用:因。协:和协。休:荫庇,保佑。
昏德:昏乱的行为。祀:年。与“载”同义。
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
奸回;奸恶邪僻。
祚(zuò):赐福,保佑。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止(zhi-):限度,极限。
成王:周成王。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郏鄏(jiárǔ):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卜世(bǔ-):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卜年:谓所得之年。
赏析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问鼎”比喻篡逆野心。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周王旳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旳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周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周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旳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旳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旳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周定王,对其欲取周室而代之旳野心毫不掩饰。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旳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霸”与“德”旳矛盾中展开。两个人物旳性格跃然纸上。王孙满旳回答,从“德”、“天”二字入手。先从“德”字出发,以“德”抗“霸”,一语击破楚庄王旳问鼎野心:“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周旳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旳来历和几易其主旳过程,用以说明有德旳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旳轻重引申到德旳轻重,摧挫了楚庄王旳嚣张气焰。“霸”而无“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周德如何?还没等愚昧旳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天”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朝旳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王孙满旳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篇2:王孙满对楚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孙满对楚子
左丘明〔先秦〕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赏析
春秋时代,定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长。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定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定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比取而代之。定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九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定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九问鼎”比喻篡逆野心。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定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定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定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的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定定王,对其欲取定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饰。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的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九霸”与九德”的矛盾中展开。两个长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王孙满的回答,从九德”、九天”二字入手。先从九德”字出发,以九德”抗九霸”,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九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定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九霸”而无九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定德如何?还没等愚昧的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九天”来。九定德虽衰,天命未改”,定王朝的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长都无法改变。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篇3:《王孙满对楚子》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 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 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w
翻译译文或注释: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大小、轻重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以前夏代刚刚拥立有德之君的时候,描绘远方各种奇异事物 的'图象,以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九鼎,将所画的事物铸在鼎上反映出来。鼎上各种事物都已具备,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恶的事物。所以百姓进入江河湖泊 和深山老林,不会碰到不驯服的恶物。象山精水怪之类,就不会碰到。因此能使上下和协,而承受上天赐福。夏桀昏乱无德,九鼎迁到商朝,达六百年。商纣残暴, 九鼎又迁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重得无法迁走。如果奸邪昏乱,九鼎再大,也轻得可以迁走。上天赐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个尽头的。成王将 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时,曾预卜周朝传国三十代,享年七百载,这个期限是上天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天命还未更改。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篇4:《王孙满对楚子》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王孙满对楚子》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王孙满对楚子》讲的是:公元前6(宣公三年),楚庄王吞并了一些小国,确立了霸权之后,陈兵周朝边境,问九鼎的轻重,伺机觊觎周朝王权。周大夫王孙满针对楚庄王的问话,说明了九鼎的来历,并指出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挫败了他的狂妄的野心。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问鼎”比喻篡逆野心。
作品原文
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②。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③。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④。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⑤。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⑦。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⑧。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⑨。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⑩。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11)。天祚明德,有所止(12)。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13)。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词句注释
①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至前591年在位。
②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
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疆:边境。
③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
劳:慰劳。
④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⑤图:画。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金:指青铜。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
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
百物;万物。
备:具备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⑥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
⑦螭魅(chimèi):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罔两(wǎngliǎng):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
⑧用:因。协:和协。
休:荫庇,保佑。
⑨昏德:昏乱的行为。
祀:年。
与“载”同义。
⑩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
(11)奸回;奸恶邪僻。
(12)祚(zuò):赐福,保佑。
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止(zhi-):限度,极限。
(13)成王:周成王。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郏鄏(jiárǔ):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卜世(bǔ-):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卜年:谓所得之年。
原文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白话译文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大小、轻重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以前夏代刚刚拥立有德之君的时候,描绘远方各种奇异事物的图象,以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九鼎,将所画的事物铸在鼎上反映出来。鼎上各种事物都已具备,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恶的事物。所以百姓进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不会碰到不驯服的恶物。象山精水怪之类,就不会碰到。因此能使上下和协,而承受上天赐福。夏桀昏乱无德,九鼎迁到商朝,达六百年。商纣残暴,九鼎又迁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重得无法迁走。如果奸邪昏乱,九鼎再大,也轻得可以迁走。上天赐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个尽头的。成王将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时,曾预卜周朝传国三十代,享年七百载,这个期限是上天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天命还未更改。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作品赏析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周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周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的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周定王,对其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饰。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的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霸”与“德”的矛盾中展开。两个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王孙满的回答,从“德”、“天”二字入手。先从“德”字出发,以“德”抗“霸”,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霸”而无“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周德如何?还没等愚昧的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天”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朝的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出处简介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迄于前453年(鲁悼公十四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作者简介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篇5:王孙满对楚子文言文翻译
先秦:左丘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注释
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
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疆:边境。
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劳:慰劳。
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图:画。 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金:指青铜。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百物;万物。备:具备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
螭魅(chimèi):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罔两(wǎngliǎng):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
用:因。协:和协。休:荫庇,保佑。
昏德:昏乱的行为。祀:年。与“载”同义。
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
奸回;奸恶邪僻。
祚(zuò):赐福,保佑。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止(zhi-):限度,极限。
成王:周成王。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郏鄏(jiárǔ):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卜世(bǔ-):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卜年:谓所得之年。
赏析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问鼎”比喻篡逆野心。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周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周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的'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周定王,对其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饰。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的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霸”与“德”的矛盾中展开。两个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王孙满的回答,从“德”、“天”二字入手。先从“德”字出发,以“德”抗“霸”,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霸”而无“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周德如何?还没等愚昧的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天”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朝的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篇6:《王孙满对楚子》阅读答案
《王孙满对楚子》阅读答案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①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②。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③。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④,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⑤。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②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③休:荫庇,保佑。④休明:美善光明。⑤止:限度,极限。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4分)
楚 子 伐 陆 浑 之 戎 遂 至 于 雒 观 兵 于 周 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 ) ⑵远方图物( ▲ )
⑶故民入川泽、山林( ▲ ) ⑷卜世三十( ▲ )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
1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4分)
周大夫王孙满由楚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了 ▲ ,就以享有天下“ ▲ ” 的妙论摧毁打击了楚王的嚣张气焰。
13.比较本文中王孙满《曹刿论战》中曹刿对战争胜负的看法,他们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9.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10.派 画 因此 占卜
11. 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 别人是不能过问的。
12.楚王吞并天下的野心 在德不在鼎
13.都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君主的贤明和人心向背。(意思对即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曹松唐诗《南海旅次》阅读答案附赏析
2.铁凝《一千张糖纸》阅读答案
3.赵敏《燕子》阅读答案
4.《梨一样的苹果》阅读答案【推荐】
5.《父亲的名片》阅读答案【推荐】
6.田野的树阅读答案
7.秦观《春日》其一原文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8.《特殊的生日礼物》阅读答案【推荐】
9.许进雄《中国的龙》阅读答案
10.张九龄《归燕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7:《王孙满对楚子》文言文鉴赏
《王孙满对楚子》
出处:《左传》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②。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③。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④。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⑤。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⑦。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⑧。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⑨。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⑩。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11)。天祚明德,有所止(12)。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13)。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篇8:《王孙满对楚子》文言文鉴赏
①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至前591年在位。
②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 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疆:边境。
③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至前586年在位。 劳:慰劳。
④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⑤图:画。 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金:指青铜。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 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 百物;万物。 备:具备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⑥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
⑦螭魅(chi mèi):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罔两(wǎng liǎng):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
⑧用:因。协:和协。 休:荫庇,保佑。
⑨昏德:昏乱的行为。 祀:年。 与“载”同义。
⑩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
(11)奸回;奸恶邪僻。
(12)祚(zuò):赐福,保佑。 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止(zhi-):限度,极限。
(13)成王:周成王。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郏鄏(jiá rǔ):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卜世(bǔ-):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卜年:谓所得之年。
篇9:《王孙满对楚子》文言文鉴赏
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篇10:《王孙满对楚子》文言文鉴赏
夏、商、周三朝都把鼎当作王权的象征。楚庄王吞并一些小国之后,野心膨胀,他问鼎的轻重,大有取代周王、一统天下的意图。王孙满看透了他的`野心,便处处用“德”和“天命”压服他,当面泼他一瓢冷水。“天命”当然是迷信的说法,但就当时的形势来说,还没有哪个霸主强大到足以统一中国的地步,所以周朝还可维持“天子”的名义。楚国如果侵犯周王,势必激起各诸侯国的反对。因此,王孙满的警告便很有份量。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周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周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的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周定王,对其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饰。
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的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霸”与“德”的矛盾中展开。两个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
王孙满的回答,从“德”、“天”二字入手。先从“德”字出发,以“德”抗“霸”,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霸”而无“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周德如何?还没等愚昧的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天”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朝的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篇11:王孙满对楚子阅读理解附答案
王孙满对楚子阅读理解(附答案)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①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②。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③。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④,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⑤。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②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③休:荫庇,保佑。④休明:美善光明。⑤止:限度,极限。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4分)
楚 子 伐 陆 浑 之 戎 遂 至 于 雒 观 兵 于 周 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 ) ⑵远方图物( ▲ )
⑶故民入川泽、山林( ▲ ) ⑷卜世三十( ▲ )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1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4分)
周大夫王孙满由楚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了 ▲ ,就以享有天下“ ▲ ” 的妙论摧毁打击了楚王的嚣张气焰。
13.比较本文中王孙满《曹刿论战》中曹刿对战争胜负的看法,他们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10.派 画 因此 占卜
11. 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 别人是不能过问的。
12.楚王吞并天下的野心 在德不在鼎
13.都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君主的贤明和人心向背。(意思对即可)
篇12:《王孙圉论楚宝》原文翻译及鉴赏
《王孙圉论楚宝》原文翻译及鉴赏
【作品介绍】
《王孙圉论楚宝》讲的是在春秋时期,外交也是一种战场,运用好外交辞令甚至能获得在战争中得不到的荣耀。楚国使臣王孙围在晋国的宴席上议论楚国珍宝的谈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原文】
《王孙圉论楚宝①》
出处:《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②。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③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④。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⑤。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⑥;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⑦。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⑧。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⑨?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⑩;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⑾;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⑿;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⒀。
【注释】
①王孙圉(yǔ):楚国大夫。
②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 定公:晋顷公的儿子。名午。公元前511年至前476年在位。 飨(xiàng):用酒食招待人。
③赵简子:晋卿赵鞅,又名志父。 相(xiàng):赞礼者。这里指在礼仪中辅佐国君。 白珩(héng):楚国贵重的美佩玉。珩,佩玉的一种,形似磐而小。
④观射父(guàn yì fǔ):楚国大夫。这句的意思是说楚国以贤为宝。 训辞:指古代使节往来,相互应对的言词,即外交辞令。能训辞,是说能够不失体面地应付,以交结诸侯。 口实;话柄。
⑤左史:官名。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功,右史记言。一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春秋时楚晋两国都设有左史。 倚相:人名,当时任楚左史。 物:事。 上:指天上。 下:指地下。 说;通。“悦”,欢喜。 道:通“导”。痛:恨。
⑥薮:湖泽。云连徒洲;即云梦泽,在今湖北监利县北。金:指铜、铁等金属。 箭:箭竹。 龟:占卜用的龟甲。 珠:珍珠,古人认为珍珠可以用来防御火灾。角:兽角,用来做弓弩。齿:象牙,用来做珥。皮:虎豹等兽皮,用来做茵鞬(车垫子和马上盛弓器)。 革:犀牛皮,用来做甲胄。 羽:鸟羽,用来装饰旌(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毛:牦牛尾,用来装饰旗杆顶端。 赋:兵赋,军用物资。 戒:防备。 不虞(-yú):意料不到的。虞,意料,预料。
⑦共:同“供”,供给。 币帛:玉帛,古人用来馈赠或祭祀的礼物。 宾:以宾客之礼招待。 享:以食物招待人。
⑧好(hǎo):喜爱。 币具:礼物。
⑨玩:玩弄的东西。 何宝之焉:原选本无“之”字,今据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国语》补。
⑩圣:原选本作“圣”,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国语》作“明王圣人”,今据改。
⑾玉:指祭祀用的'玉器。 庇荫:保护。
⑿宪:显示,表明。 臧否(pǐ):吉凶。
⒀哗嚣:喧哗。这里指响声。 蛮、夷:我国古代对南方和东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是王孙圉的谦称。
【译文】
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定公设宴招待他。赵简子礼服上的佩玉相触发响,到席间担任傧相。他问王孙圉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还在。”简子说:“它作为宝贝,有多大价值呢?”
王孙圉说:“我们不曾把它当作宝贝。楚国所视为宝贝的,叫做观射父。他善于辞令,因此,能到各诸侯国办事,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作话柄。又有左史倚相,能根据古代典籍,来说明各种事物,时时对我们国君提供前人的成败事例,使我们国君不忘记先王的业绩,他还能上下博得天地神灵的欢心,顺应它们的好恶之情,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此外,又有一个大沼泽,叫做云连徒洲,那是金、木、竹、箭、龟、珠、角、齿、皮、革、羽、毛等物产的来源。这些物产可以提供兵赋,预防意外事件;可以作为币帛,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如果诸侯喜欢这些礼品,再用辞令来加以疏通,有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准备,又得到天神的保佑,我们国君也许可以不得罪于诸侯,而国家和人民也得以保全了。这些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那白珩,不过是先王的一种小玩意,它有什么可贵的呢?
“我听说国家的宝贝,不过六种:有才德,能创造,评判各种事物,并能辅佐治理国家的人,就把它作为宝贝;玉器足以保证好年成,使它不受水旱灾害,就把它作为宝贝;龟甲能表明吉凶,就把它作为宝贝;珍珠足以防御火灾,就把它作为宝贝;铜、铁金属作成武器,足以防御战乱,就把它作为宝贝;山林湖泽足以供给财物用品,就把它作为宝贝。至于那声音喧嚣的美玉,楚国虽然是落后的蛮夷之邦,也不可能把它当成宝贝的。”
【讲解】
在春秋时期,外交也是一种战场,运用好外交辞令甚至能获得在战争中得不到的荣耀。楚国使臣王孙围在晋国的宴席上议论楚国珍宝的谈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王孙圉访问晋国,晋国赵简子自以为中原大国,富有人力与财富,看不起与蛮夷同类的楚国。因而,他在宴席间故意摆弄玉珮,骄狂地探问楚国宝玉白珩的价值。对于这样没有礼貌的问话,王孙圉先是淡淡地答以“未尝为宝”,一下子将赵简子问话抹倒,然后发表了一大番议论,从而指出只有对国家有利的人才和物产才是珍宝。王孙的议论显出楚人的思想境界决不低于中原,直羞得赵简子无言以对。这场辞令的交锋中,孰优孰劣已显而易见。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文言文阅读”的古文观止栏目。
【解析】
国家应把什么当作宝?这是本篇讨论的主题。赵简子把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佩玉当作宝;王孙圉则认为,国家的宝是人才;其次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事物,玩物不能算宝。重人才还是重玩物,正是一个国家能否强大的关键。
王孙圉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对于宝物的见解至今还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个国家应该看重什么呢?是人才,是土地山水。因为古代认为某些玉石,乌龟,珠宝具有灵气,所以也被作为宝物,但是,纯粹是装饰品的白珩却不在宝物之列。所宝唯贤,是本文之主论。这就与赵简子形成鲜明的对照,简子看重的是佩玉,在外国使臣面前有意弄得叮当作响,想炫耀一番。文章前后照应,开头写赵简子“鸣玉以相”,最后以王孙圉认为这是“哗器之美”照应。文章结尾虽然没有写赵简子的反应,但我们读了王孙圉的一席话,完全可以想见其尴尬之状,是令人深思的。
【古今异义词】
聘 出使访问
几何 多少
物 事
享 用酒食招待
赋 兵赋,军事物资
币 礼物
皇 大,崇高
★ 齐桓公伐楚翻译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翻译(通用12篇)】相关文章:
《卷十四·大曲伊凉》原文及翻译2022-08-31
《章台夜思》译文及赏析2022-06-05
《秦楚之际月表》阅读答案2023-08-17
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语文的美2022-04-29
下途归石门旧居的诗句2024-04-25
下途归石门旧居原文及赏析2022-07-22
《姜贞毅先生传》原文翻译2022-08-27
古诗词意象与典故2023-12-29
文言文齐桓公练习题2023-11-01
读《热血写春秋》有感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