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时间:2024-03-28 07:31: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共8篇)由网友“work1234”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篇1: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内容提要:信息革命加速催生了一个全新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的诞生,对当代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网络经济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入手,借助美国90年代经济周期新变化,研究了网络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宏观环境的改变和对微观主体的改造,得出结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周期必将成为历史。

世纪之交,人类正经历着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它加速并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象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着全球经济新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作为一场崭新的经济革命,猛烈的荡涤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引起了整个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对传统经济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内在地要求其创新变革。首当其冲且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冲击。

一、网络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网络经济是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一种有别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崭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基于互联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为主的经济形式,也就是后工业社会信息价值取代工业价值在经济增长中居主导地位的网络化经济活动。它的产生有其技术经济背景和社会物质基础。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直至90年代,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在信息的数字技术革命的支撑中,各自网络化,相互渗透连接形成信息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实现了通信网、计算机网、资源网的“三网合一”。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网络革命,是网络经济得以最终实现的动力之源。网络革命只是为网络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经过近3的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达到了工业经济的顶点。跨越所谓的后工业社会,社会进一步先前发展,必须提升经济效率,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而网络是高科技,它给旧的经济环境、制度带来了根本的、全新的变革,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并超越着原有经济框架。这是一场真正的经济革命,是网络经济的根本内涵。

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诸多的内在特点:

(1) 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交易运行,推倒了横亘在供应商、顾客、姻亲集团和竞争者之间的高墙,使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绕过中间层次,在自己与目标之间走最短直线。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互联网体系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可进行全球信息传播,并可24小时全天候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因而把空间地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之更具有全球一体化的特点。

(3)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网络经济是一种虚拟的现实经济,是在信息网络空间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网内媒介空间中的虚拟经济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实体经济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4)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智力而不是体力,靠知识信息而不是物质资源,应用知识添加创意已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技术创新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相结合已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引擎。

(5)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网络经济是节奏空前加快的实时性经济,信息化使经济活动的离散性减弱,连续性增强,极大地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快速高效已成为各种经济体及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

二、网络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经济周期就是指一国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宏观经济总量发生这种周期性波动,是自重商主义时代以来遍及世界各国的客观规律,只是在二战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反周期的手段,使经济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始终没能摆脱经济周期的任桔。

到了90年代,美国经济自1991年4月走出二战后第九次衰退期,到8月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成为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并继续处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一高两低”的良性发展阶段,进入了所谓的“新经济”的最佳运行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只要美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25%-2.5%,其NAIR自然失业率,即不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会保持在5.5%-6%。然而在这轮经济增长中,1992~美国GDP平均年增长率达3.6%(-19高达4.l%),而失业率和通胀率同时走低,失业率自1992年以来逐渐接近4%,年美国劳工部宣布全年失业率达 4.l%,创自1969年以来最低记录。通胀率在1990年为5.4%,而在1991-1999年平均仅为2.6%。这完全背离了菲利普斯曲线,超出了主流经济理论的解释力。美国这轮超长的经济扩张打破了经济周期的许多规律,给经济周期理论带来了直接的挑战,引起了经济学界的瞩目。

美国经济周期的这种新变化的原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它在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今天的世界,正如300年前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一样,只能说出现了网络经济的萌芽,正处于新旧经济形态交替的转折时期。因此,从长远意义上说,这次经济增长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这次变化的现实思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给研究未来经济形态中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了参考。

经济周期是建立在现代机器生产基础上的货币――商品经济的产物,马克思将其称为“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因而,探讨经济周期新变化必然要从产生经济周期波动最根本的、具有物质性和本原性的物质技术条件入手。这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深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形成,使经济周期运动的基础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宏观环境和微观主体上质和量的变革正在改变着经济周期运动的规则。

(一)宏观环境的改变

信息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科技革命,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扩展成为一个庞大高新技术群,对整个宏观经济基础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改变了现有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引起了经济运行方式和市场机制的巨变,因而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经济周期运行的宏观环境。

1.信息产业的崛起奠定了新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生活生产力的结果,也是网络经济形成的最大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经济发展和进步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阶段性的,任何新经济形态的出现都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直接联系。在美国,以网络服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群已取代了以汽车制造为核心的传统主导产业群,成为市场规模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拉动范围广的前沿性支柱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部门占GDP的比重

从1994年的6.4%增长到的8.2%。自1990年以来,美国信息产业销售额增长对%,就达到了8660亿美元,一举超过了建筑业和食品业。1999年仅互联网给美国经济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并且自1995-19保持年增长率174.5%的惊人速度。在经济创新的带动下,美国对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1990年美国对信息产业部门的投资总额首次超过同年对其他行业的所有投资。1994年美国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第一次超过其他厂房设备的投资。从1991~1999年的前三季度,整个计算机和软件的投资金额高达3.48万亿美元,占全部设备投资7.07万亿美元的45.3 %。这标志着信息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第一产业,美国再次成为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驱。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产业结构,有力的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信息技术使信息产业本身获得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有质的飞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既能用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又能普遍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联系起来。信息产品再生产与物质产品再生产同时并存,相互促进,并有以后者为主向以前者为主的趋势,两者运行既服从统一的一般规律,又服从各自不同的特殊规律。因此,由于新产业的新规律,传统的、由工业兴衰决定的经济周期波动必然要发生重大变化。

(1)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1993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7%,其中电脑和半导体产业贡献率又高达45%。美国商务部今年6月5日发表的(年数字经济)报告显示,1995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中30%来自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已取代汽车、建筑等传统行业,成为美国新经济增长点。而且,信息技术在其他经济部门应用所产生的效益更难以估量。网络经济时代,科技真正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第一利器。

(2)信息产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信息产业本身劳动生产率极高,美国劳动生产率从1995年以来增幅平均达2.8%,比1973-1995年之间的平均增幅1.4%提高了一倍,其中一半以上的功劳归于信息技术产业。同时,信息技术在其他经济部门的广泛应用,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如大量使用计算机的制造业生产率由80年代的3.2%增长到90年代的5.7%。以往的技术革新主要以革新成果来代替和增强人的智能,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则用其成果来代替和增强人的智能,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此,高新技术在融入传统工业领域,提高其生产率的同时,使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更新方式和周期发生了变化,机器设备的更新,更多的取决于其自然寿命,而非社会寿命,从而减缓了固定资产更新所引起的周期波动。而且,信息产业本身的周期波动也不取决于固定资产更新,而取决于新技术、新知识及其获取方式。在网络经济时代,智力资源的潜力无限,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知识不断涌现,而获取方式更加快捷方便,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发展使新产品生命周期大为缩短,从而保证了经济增长持续稳定。

(3)信息产业对就业的影响。信息技术是普遍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但它并未给就业带来压力,反而不断创造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1980年以来,美国因裁员和重组失去了4300万个就业机会,但同时却创造了对op万个新就业机会。而最近5年里,仅信息产业就创造了1500万个就业机会。年以来,信息产业每月创造就业机会21.3万个。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这次信息技术革命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强化了分工,使产业分化过程趋于深入,创造了生产过程的新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门类和部门,衍生了新的投资,提高了生产“迂回化”程度,从而又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其次,迅猛发展的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新型劳动者,有利于扩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力资本在具有“固定资本”特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柔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大大减少了结构性失业。最后,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强了其特有灵活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灵活而有弹性的劳工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资源将不断的从低收入产业走向高次产业,从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业转移。而信息产业是软化和高级化的新兴产业,其劳工平均薪资达52920美元,比全体平均工资高78%。因此,信息产业将会进一步拓宽深层次的就业空间,改变就业结构。

(4)信息产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抑制通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根据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却以减半数下降。1991-19,计算机微处理器的生产成本从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230美元下降到3.42美元,下降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是其他传统产业部门所无法比拟的。1999年美国商务部的(正在兴起的数字经济)指出,1996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产品价格下降使通胀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他产业,又使其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下降。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人竞争压力加大,更多的是想保住就业机会而不是提高工资,使近年来工资实际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这大大缓解了物价上涨压力。信息产业产生的这种宏观外部效应对整个经济的通胀都起到了抑制作用。

2.网络经济改变了经济周期运行的市场机制。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作为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填补了市场价格机制的空缺,使经济平稳运行。在网络经济中,一切都以信息为基础,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借助网络,使信息传输速度更快捷,使信息获取更方便,从而使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不平衡幅度减小,使经济增长的升幅跌幅落差缩小,进一步使经济增长速度的.周期波动过程变形。正是在信息的调节作用下,市场正在向一个近乎理想状态下的经济模型发展:买方和卖方都具有完全的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联系”,价格水平始终处在供求平衡点上,实现了“零库存”和市场准入自由。

网络经济也是全球化的经济,网络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显然要依托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加强R&D,创造竞争优势,同时深化国际分工,既拓宽了市场,又降低了成本,在世界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信息产业的崛起,又为国家间关系创造了新的手段和条件,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全球经济的限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经济市场形成了在竞争中创新和在创新中竞争的动态机制,趋于理想完美的完全竞争模式――市场效率最高,资源配置最佳。这改变了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处于其中人的理性预期,保证了经济运行的平稳。当然,现实存在和理想逻辑并不等同,现存经济还远未达到理想模式的标准,但既然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

(二)微观主体的改造

网络经济带给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它扫荡着社会经济的每个角落。它改造着经济主体,甚至使他们角色互换,命运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1.企业(生产者)。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经济的基本主体。可以说,网络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运作的模式和企业生存的原则。在工业经济分工中,生产只取决于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而在网络经济中,生产更多的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息与知识代替了资本与劳动力,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知识本位和信息本位成为网络经济下企业的新标志。以实物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周期波动必然要让位于以无形资本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周期。网络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实践发生根本变化,建立适应新颖、创新和变革的柔性而敏捷的企业形式,使生产和销售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向,降低库存和提高“市场出清”速度,实现“有求立供、供随求止”的目的。这样就减小了供求矛盾带给经济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2.消费者。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随着网络化时代信息的大量流动、共享,作为市场的另一主体,消费者不再是传统经济中被动的角色、主动性大大增强,权力逐渐从生产者一边转移到消费者一边。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模式,消费者可以与生产者直接对话,参与产品决策,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从而改变了传统工业大批量生产的生产模式。同时,消费者拥有完全的信息,缓和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摧毁了企业用价格作为超值赢利的手段,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价格收缩机制。随着消费者行为的日趋“理性”,经济运行也将更为“理性”。

3.政府。政府不是市场经济行为的主体,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自从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以来,宏观调控理论不断发展,政府干预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主,实体经济是传统政府宏观调控理论的基石。网络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依赖网络从事经济活动的虚拟经济迅猛发展,与实体经济两足鼎立,且有取代后者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因而必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传统宏观调控下,政府干预在弥补“市场失灵”缺陷的同时,又陷入了“政府失灵”的怪圈。因此,在网络经济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呈现出新变化,在信息网络这“第二只看不见的手”的协助下,真正成为电子化的第三者政府。政府通过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基础设施与其外部任何可以数字化的经济主体相连接。信息网络调节的运用,使政府决策更及时、准确、可靠。在此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指导,而不直接干预经济,做到只“掌舵”不“划浆”。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网络经济社会里,电子化的第三者政府既能远离凯恩斯主义,又能收到积极的干预效果;既能增强政府管理能力,又能保证微观经济的效率。政府的这种转型,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政府失灵”,确保经济良好健康运转。

经济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它研究的主要是工业社会的经济。正在兴起的网络经济的性质和特点都超出了物质资料再生产总过程的范围,它的经济运行规律必然超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处于新旧磨合时期的美国这次经济周期的新变化还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但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看待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变化,可以判定,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周期必将成为历史。

篇2: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内容提要:信息革命加速催生了一个全新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的诞生,对当代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网络经济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入手,借助美国90年代经济周期新变化,研究了网络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宏观环境的改变和对微观主体的改造,得出结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周期必将成为历史。

世纪之交,人类正经历着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它加速并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象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着全球经济新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作为一场崭新的经济革命,猛烈的荡涤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引起了整个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对传统经济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内在地要求其创新变革。首当其冲且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冲击。

一、网络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网络经济是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一种有别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崭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基于互联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为主的经济形式,也就是后工业社会信息价值取代工业价值在经济增长中居主导地位的网络化经济活动。它的产生有其技术经济背景和社会物质基础。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直至90年代,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在信息的数字技术革命的支撑中,各自网络化,相互渗透连接形成信息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实现了通信网、计算机网、资源网的“三网合一”。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网络革命,是网络经济得以最终实现的动力之源。网络革命只是为网络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经过近300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达到了工业经济的顶点。跨越所谓的后工业社会,社会进一步先前发展,必须提升经济效率,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而网络是高科技,它给旧的经济环境、制度带来了根本的、全新的变革,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并超越着原有经济框架。这是一场真正的经济革命,是网络经济的根本内涵。

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诸多的内在特点:

(1) 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交易运行,推倒了横亘在供应商、顾客、姻亲集团和竞争者之间的高墙,使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绕过中间层次,在自己与目标之间走最短直线。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互联网体系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可进行全球信息传播,并可24小时全天候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因而把空间地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之更具有全球一体化的特点。

(3)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网络经济是一种虚拟的现实经济,是在信息网络空间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网内媒介空间中的虚拟经济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实体经济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4)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智力而不是体力,靠知识信息而不是物质资源,应用知识添加创意已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技术创新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相结合已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引擎。

(5)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网络经济是节奏空前加快的实时性经济,信息化使经济活动的离散性减弱,连续性增强,极大地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快速高效已成为各种经济体及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

[1] [2] [3]

篇3:我国能源消耗对经济周期影响分析

我国能源消耗对经济周期影响分析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影响经济周期形成的`因素众多,能源消耗是其中之一.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周期波动与能源消耗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经济阶段,二者之间的因果数量关系也有所不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周期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增强,需要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作 者:王丹 吕宾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刊 名:资源・产业  PKU英文刊名:RESOURCES & INDUSTRIES 年,卷(期): 6(3) 分类号:F407.22 关键词:经济周期   能源消耗   相关分析  

篇4: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 网络经济对传统的税收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探讨相应对策。

Abstract: The internet economy has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practicality and research on taxion;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need to be scrutinized and researched more and more thoroughly.

[关键词] 网络经济时代,纳税人, 转移定价,常设机构,货币计量

Key words: era of internet economy, tax payer, transfer price,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monetary measurement

一、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巨大影响

人类逐步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并且向经济不断渗透,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商业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纳税人带来的深刻变化。

纳税人是指具有纳税义务的特定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只有明确了纳税人,才能将特定纳税义务对应的人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税负公平,从而保证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在网络经济中,纳税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税收征管工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首先,纳税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刷卡消费、电子汇款、异地通存通兑、网上证券业务、网络代理越来越多,企业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体现出一种相互依赖、难分你我的整合关系;企业内部任何一个部门再也难以封闭起来独立经营了,而是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越来越多的经济事项很难从明确判定究竟属于哪一个或哪几个企业的活动。代表国家宏观利益的税务机关,作为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在税收工作中及时判定收益的归属显得日益困难。

其次,纳税人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税收稳定性一方面建立在税法的“固定性”上,另一方面建立在纳税人的“持续经营”会计假设基础上,即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增加或削减业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临时性结盟企业(尤其虚拟公司)之间的兼并和分解日为常见;另外,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进步,企业更多地执行顾客导向型战略,企业内部长期稳定的生产活动和存货储备大大减少,而更多地采用“零存货”和“适时生产”制度,根据定单即时进行生产,业务量波动较大,企业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散,呈现出即时性和短期性的特点。比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等性质的稳定性大大减小,这对于税收征管的标准和手段都提出了挑战。

第三,纳税人传统的依靠账表凭证的计税方式受到冲击。因为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纳税人真实的合同和会计资料等有形依据为基础的,而“网上交易”经常是通过“无纸化货币”的数字信息或匿名的电子信箱实现的,可以随时修改且不留痕迹,使得税收征管失去可信的计税依据,使得税务机关对于销售数量、销售收入甚至交易本身都难以把握,因而税收监管工作受到了严峻挑战。

(二)对时间性差异和纳税期限的深刻影响。

传统税收分期征管,是与会计分期紧密相关的,因为在手工做账和报税条件下,会计和纳税循环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人力及笔墨和纸张,信息提供的成本也较高,工作的效率低、周期长,不可能随时供人查阅会计和税务信息,必须划分出一定的会计期间,分期纳税和报告,进而出现了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以及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方法,而这些会计方法却不一定符合税法的原则,这是会计核算和税法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时间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记忆、处理和传送功能,消除了手工做账高成本、低效率和低质量的障碍,从而在信息成本和信息时效性上,都可能缩短会计期间、提高纳税的及时性,如果有需要,无需等到会计期末,只需点击鼠标即可随时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甚至是某个时点的会计报表。这就减少了传统会计分期的时间断点,弱化了会计期间的意义(当然不是完全消除会计期间),期末报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而且对那些与会计期间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一系列的影响,比如,电子货币的普及使结算渠道更加通畅,因而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方法,逐渐减少,界定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必要性也会逐渐弱化,长期内来看,会计核算和税法的时间性差异会逐渐减少。

同时,税务机关可以积极利用网络技术随时掌握纳税人信息,实现即时监控、即时征收。这样,纳税期限有望缩短,比如,企业所得税可以实现按月(或周)预缴,而不必按季度预缴,从而增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平稳性。

(三)对税种确认和税额计算的深远影响。

比如,对现行所得税确认有深刻影响。现行所得税法主要立足于有形产品的交易,对于有形商品和无形财产的销售和使用作了区分,并且规定了不同的确认标准和适用税率。然而在网络经济中,有形商品以数字化形式交易与传输,使得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如网上信息服务和数据销售业务中,电子书籍、报纸、CD及计算机软件和无形资产等由于易被复制和下载,就模糊了有形商品、无形劳务及特许权之间的概念,使得有关税务机关很难通过现行税制确认一项所得究竟是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易于造成课税对象的混乱,从而难以判定其适用的税率和征收的手段。

又如,对增值税确认有巨大影响。现行的增值税都是根据目的地原则征收的,确认销售目的地是税务机关依法征收增值税的关键。但就数字化商品和信息服务而言,销售者不知其用户所在地,不知其服务是否输往国外,也就不知是否应申请出口退税。同时,用户也不能确知所收到的商品(尤其是服务)是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也就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应补交增值税;当然也不纳关税,从而影响了本应缴纳增值税的税基,进一步对于非网上形成的进口业务构成了不公平竞争。此外,由于IP地址可以动态分配,同一台电脑可以同时拥有不同网址,不同的电脑也可以拥有相同的网址,并且用户可以利用匿名电子信箱,掩藏身份,使税务机关清查供货途径和贷款来源变得更加困难,难以明确征税还是免税,进而影响了税额的计算。

(四)对现行税法体系的挑战。电子商务等企业只有成了合法的纳税人,才可能明确地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其经济利益才是可预测的,因为税收本身是任何一项商业活动都必须负担的一种费用,因而税法对税收的规范程度和执行情况也将直接影响着这项商业活动的最后利益。然而,各国现行税法都没有将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商业贸易方式纳入征税的范围,这就使得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处于一种不确定性之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适当修改现行税法,或对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进行专门的立法。

(五)对转移定价的影响 。在网络交易中,厂商和消费者拥有了世界范围的直接交易的机会,大大削弱了中间商的代扣代缴税款的作用,减少了税务监管的环节,使得全球企业集团内部高度一

体化,企业集团为了逃避税收或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更易于实现转移定价,在不同税负地区进行收入和费用的'分配,从而转移利润,以实现避税或逃税。

(六)对税收管辖权的影响。在国内税收中,由于国家主权的唯一性,网络经济对税收管辖权的影响还不是太大。然而,对于国际税收的影响却极其深刻。首先,常设机构的概念受到冲击。在国际税收中,现行的税法通常以外国企业是否在该国设有常设机构作为判定其是否为本国居民的依据,而在电子商务中,商家只需要在互联网上拥有一个自己的网址、网页,即可向全世界推销其产品和服务,并不需要现行的常设机构作保障,因而也就难以判定是否为本国居民。其次,引起了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根据属人和属地原则,现行的国际税收管辖权一般分为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所得来源税收管辖权。当存在国际双重或多重征税时,一般以所得来源国税收管辖权优先。而在网络经济中,“一址多机”的电子信箱使得交易场所、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地址难以判断,因而所得来源地难以判断。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多数是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输入国,如果只片面强调居民税收管辖权,其所得税管辖权,将被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显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重新确认已成为重要的税收问题。第三,税收的国际协调面临挑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商品、技术、服务在全球的流动,客观上要求各国在电子商务的征税问题上进一步采取统一的步骤与策略,但各国现行的税收征管差异又使得税收的国际协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七)对货币计量手段的巨大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也是税收的主要计量手段。然而,网络经济中,知识和人才日益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和公众越来越重视经营战略、技术开发、信息沟通、人才储备、地理位置、产品的信誉度、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非货币性因素,网络导致信息的畅通,进一步导致企业形象宣传的地位大大上升,由此增加的“商誉”成了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收益之一,然而,在企业正常经营期间,这些因素和相应经济收益却是难以用货币简单度量的,也谈不上纳税,对于货币性收益业务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冲击了税负公平原则。

二、应对网络经济的若干税收对策

税务实践和理论是特定经济环境的产物,应当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笔者认为,税务立法应该首先体现鼓励网络经济的精神:对于网上形成的有形产品的交易,可以参照传统税法征税,而对于无形产品的电子商务,则应该尽量体现既完善税法、又“轻税薄赋”的思想。建议税收对策遵循以下原则:

1、纳税人的认定要遵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税人实质上是对负有纳税义务的人的范围的一种限定,要从以往强调形式上的静态纳税实体的观念转变为本质上的动态纳税实体观念。比如针对网上形成的应税交易,不管其有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所组成或参与,或者是虚拟公司之间,只要存在经济利益的转移,或曾经发生过应税行为或项目,其实质就是纳税人;针对“无纸化货币”交易的特点,税务机关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设想建立“网上交易即时税务监控系统”,跟踪记录电子商务;对于虚拟公司等纳税主体的不稳定性趋势,可以采取“逐日网上纳税”方法,力求做到“即时公平征税”。

2、针对税种确认和现行税法体系受到的挑战,应该及时加强相关的研究,适时制定相应的税务法律规定。总的来说,确认税种时,应该体现交易的实际收益者承担税负的原则,而相应的税法体系应该体现鼓励电子商务的精神。

然而,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税务立法是与世界紧密相关的。目前各国关于网络经济的立法问题仍然存在分歧。从WTO美国西雅图会议看,美国作为世界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极力主张除了有形商品外,销售无形产品的电子商务永久免税;另外关于居民税收管辖权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认为,居民管辖权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源地原则难以适用。这显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反对。但国际上达成共识的是税收中性原则,即反对针对电子商务开征任何形式的新税种,以确保税收的简便、中性和稳定,以及鼓励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积极研究相关税务方针政策,切实维护自身在国际电子商务中的利益,不能够“永久免税”;另一方面,也不能让过高的税收负担成为其发展的阻碍,否则,会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局。因此,既要遵循国际上已达成共识的税收中性原则,保护合理的商业预期,促进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又要在税收管辖权问题上,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利益出发,坚持居民税收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并重的原则,努力进行相关税收问题的研究,并且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吸取国际上先进经验,构建适应我国网络经济的税法框架,以求维护国家利益。

3、对于利用网络手段实现转移定价和有关税收管辖权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网络形成的有形商品交易,应该加强国内各地区和各国之间的协调,加强统一的网络税务监控和征收管理。

4、对于单一货币计量手段在网络经济中对于税负公平等税收原则造成的冲击,由于一方面非货币性经济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非货币性计量手段却不够成熟,所以,这既是一个复杂的税务问题,又是一个难以简单回答的会计学和经济学难题,需要我们在坚持货币计量为主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飞焱《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变迁基于网络经济冲击的思考》(《财会月刊》第2期)

2、孙铮、韦华宁《试论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财经研究》3月)

3、符大海、龚丰产《会计主体假设初探》(《财会月刊》20第6期)

4、贾绍华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问题及其对策 》(《扬州税务进修学院税务学报》20第4期)

5、程永昌、王君《国际互联网贸易引发的税收问题及对策》《税务研究》,第3期)

6、粱平、徐晨《网络贸易与税收对策研究》(《税务研究》第2期)

篇5: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的个性化得到了激发,如何更有力地占有市场,成为当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题。本文通过探讨网络经济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代企业所受影响,以提高企业对网络经济的全新认识,从而立足现实与虚拟两个经济市场。

关键词:网络经济;虚拟空间;企业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电子商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网络教育等在互联网上的突显,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速将网络与经济结缘并迅速发展,形成一种壮观的国际经济现象,把人类带入到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和主导性得到了网络经济的激发,使实体企业面临了新的挑战。因为虚拟空间市场与传统市场完全不同,传统企业面临新型的标准竞争,迫切需要在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等方面做出改变,从而适应现代网络经济市场。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理论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在网络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成为现代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网络经济的理论概况

1.网络经济的理论内涵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巨大的信息量,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流动等等,这些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新形式和新特点的经济活动在社会中涌现,人们把这种经济状况称为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最初是指网络产业经济,包括电信、电力、交通(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共同具有“网络”式的结构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经济特征,所以被称为“网络经济”。关于“网络经济”的定义,不同的经济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采用的是我国经济学家乌家培给网络经济所下的定义。他认为:“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他还指出“对网络经济可以从不同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这一层面来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来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又包括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还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来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

2.网络经济的理论特征

网络经济阶段表现出更多的、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1)开放互连性。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各种经贸往来都是双向互动。(2)效率高效性。信息技术令任何信息都可以转化为数字形式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传输。(3)经济资源全球共享化。世界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使市场空间加大,不仅局限于某个市场领域,甚至超越国界,深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交流和相互依存。(4)经济活动虚拟化。经济活动打破传统的物理市场,在物理市场进行交易的同时也在虚拟市场也进行交易活动。虚拟商场、虚拟银行等纷纷涌现更加大了经济活动的虚拟化。

二、网络经济环境对现代企业生存的影响分析

1.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

网络经济的出现,使企业可以将员工、经销商和客户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相关的网络系统。网络让企业基层员工也可以听到董事长的安排,可以从任何地方立即得到很多信息,信息可及时地传播到各处。同时,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另外一个转型就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虚拟化和组织决策分散化。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主要表现为:缩短企业生产周期,交易成本的降低,扩大市场范围。

2.企业产品消费个性化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突破传统的规模生产,个性化需求出现在网络经济时代。在整个市场交易中,市场消费由被动接受转型为私人订制,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主导,这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扭转的一个必然趋势。当然,发展科技同样重要,但是发展科技的前提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定制需求,这样才会占有市场。

3.企业竞争合作常态化

社会上各个产业因为网络经济而发生改变,它不仅是新兴产业的孕育基地,更是传统产业转型的空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全员化,企业的商业活动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是企业间竞争范围扩大化。网络经济环境使企业间价值创造能力出现融合现象,同行业同领域间的竞争已不在于此。其次是企业竞争要素上的改变。企业的竞争在成本和质量等要素同等的前提下,拼的就是时间和技术,网络经济的发展在销售渠道上产生了多元化,同时也及时更新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业绩,因此时间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小结

网络经济时代,把企业带到了新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市场的优势可以令企业站稳脚跟。企业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结合自身实际,及时、主动地适应社会网络经济环境,实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网络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乌家培.网络经济丛书[M].长春:长春出版社,.

[2]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郑吉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01).

篇6:网络经济对中国经济未来八大影响

网络经济对中国经济未来八大影响

网络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各种名词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仅与经济相连的.表述就令人目不暇接:比特经济、信息经济、新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直接经济、地球经济、计算机经济、网络经济、范围经济、因特网经济、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零距离经济、非摩擦经济等,笔者甚至认为还存在千年虫经济、黑客经济、病毒经济的现象(有关国家或公司以此为借口,大肆炒作,拼命推销自己国家或公司相关产品和服务,大发“虫财”,大赚“黑钱”,大过“毒隐”).

作 者:东方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外企业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NTREPRENEURS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中国农村税费制度与土地制度高度相关。以土地占有关系为主要内容的财产关系 变迁,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依据。

中国农村税费问题与农民负担高度相关。农民负担现象上看是征收多少的问题,本质上是政府维持农村现行管理体制的制度成本太高。事实上政府既不可能对农村提供公共品,也无法与高度分散的9亿农民进行交易。

因此,对中国农村税费问题的研究,基本上不可能套用西方建立于公民社会基础上的税费概念;也不能寄希望于传统的政治手段。本文总结的试验区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训是:切不可脱离其他制度环境的约束单纯进行税费制度改革。

如同90年代的其他改革试验一样,农村税费改革也有“种下龙种收获跳瘙”的尴尬。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改革本来是从减轻农民负担入手,结果却以增加农民负担告终。

1、背景说明

史上由于农村人口庞大、农业剩余少,农民作为纳税主体数量多而且过度分散;政府征收农业税费的交易成本高到无法执行的程度。因此,统治者才允许农村基层长期维持“乡村自治”。自秦代“郡县制”以来2千年,政权只设置到县一级。这是我们这个农业剩余太少的农民国家能够维持下来的最经济的制度。

解放前的地主占有约50%土地,收取50%地租,占人口约10%的地主既是农村的主要纳税人,又是农村实际上自然产生的、起管理作用的社区精英。所以,“乡村自治”就是“乡绅自治”。政府既不必要对全体农民征税,也不必要直接控制农民。因此国家对农村的管理成本也较低。

解放初期农民按社区人口平均分配了对土地的占有和收益权,地主消失了,这本来应该使得政府管理成本上升。但当年乡镇不设政府,只设立由上级政府派驻并支付开支的乡(区)“公所”;干部下村处理公务,只安排由政府按照伙食标准支付的“派饭”到户。因此,管理成本没有明显增加。但是,政府与分散农民之间在农产品上的交易成本却大幅度增加。于是出现了1953年严重的粮食供给短缺。这个时期,政府征收农业税费的实质不是参与地租分配和为公共品开支提供财政支持,而是国家要掌握足够的粮食。

1958-78年的集体化时期,由于政府已经通过推行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制度,不仅掌握了大部分粮食,而且有效地占有了几乎全部农业剩余,因此县以下也不设立政府,相当于乡镇政府的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管理成本虽然大于过去,但与改革后的相比也相对较低。

改革近20年来,中国农村实行了以农民平均占有土地产权为实质内容的“家庭承包制”以后,多数地区实行按照土地面积摊派大部分税费任务的实际办法,因此,直到这时,农村税费制度才与土地收益分配和乡村公共品开支与管理制度发生比较明显的相关。

1984年以后,由于以原来的人民公社为基础改制成立的的乡镇政府都设立了本级财政,1994年的分税制又进一步强化了地方财政,使2800个县市、5万多个乡镇政府必须增加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等地方税、并把本来属于村级占有、使用的“三提五统”足额收取到乡镇才能保证基本开支。因此,不仅农民负担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农村税费也逐渐演变成为对收益的二次分配和公共品开支的来源。

2、“税费征收办法”改革的教训

农村改革是农民对原来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的财产关系的突破。农民在20年“承包经济”的制度作用之下,事实上已经逐渐占有了94%的农村资产,成为相对独立的财产主体。农民在维护自己财产权利的斗争中开始形成自主、平等的行为准则,政府的税费征收至少在理论上也逐渐倾向于调节收益分配。正因为有这种转变,历史上任何政府对农民征收税费的交易成本都过高的矛盾,才又逐渐尖锐起来。

因此,我们在国家批准的农村改革试验区进行了与粮食购销体制相联系的“税费征收办法改革”。试图从中央政府的客观需要出发,对农户按照承包的土地面积合并计算所有税费,折抵征收一定数量的粮食实物。这个改革试验使我们得到一些经验,但主要的是教训。我们认识到:只有解决5万多个基层政府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不断自我膨胀的问题,才能较为彻底地理顺政府和农民的经济关系。

3、下一步税费制度综合改革的建议

在农村建立约5万个乡镇级政府、70万个行政村和400万个自然村的村民委员会来对9亿农民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种制度的运行成本高到“史无前例”的程度。

乡村基层组织制度不适应家庭承包制的问题,至今仍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的制约性障碍。考虑到在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寄希望于国家财政对乡村公共品开支负责,或对弱质农业和低收入农村人口予以较大幅度补贴,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改革不同层次的地方政府体制,调整部门利益关系,则可能是彻底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前提。

今后的设计是与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针对多数传统农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负担屡治屡发,而农村基层的组织体制和管理制度长期薄弱的问题,在抓好各项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建设、充分发育农村经济主体的前提下,乡级进行 “撤乡并镇、清财转社”,村级开展“普选、自治、合作”为主的改革;明确规定乡、村两级合作社作为财产主体和纳税主体,农民在社区内的农业生产只向合作社缴纳地租(承包费)、不再承担其他税费;最终通过夯实基层自治形态的组织制度基础,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验研究

一、农业税费制度的历史特征

建国前中国农地约50%是地主所有,农民租种土地一般向地主交50%的实物地租,地主向政府交纳10%田赋「1」。因此,农业剩余主要由地主与国家分享。由于政府的交易对象主要是地主,而地主作为农村纳税主体仅占农村人口的不到10%,因此税费征收的制度成本相对较低。那时的'问题,实际上产生于政府在小农经济剩余太少的条件下要富国强兵、追求工业化,在小农经济剩余太少的条件下只能采用“征借”的方式,提前相当长时期预收税款,这成了索取农业剩余的主要途径之一「2」。

篇8: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 网络经济对传统的税收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探讨相应对策。

Abstract: The internet economy has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practicality and research on taxion;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need to be scrutinized and researched more and more thoroughly.

[关键词] 网络经济时代,纳税人, 转移定价,常设机构,货币计量

Key words: era of internet economy, tax payer, transfer price,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monetary measurement

一、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巨大影响

人类逐步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并且向经济不断渗透,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商业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纳税人带来的深刻变化。

纳税人是指具有纳税义务的特定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只有明确了纳税人,才能将特定纳税义务对应的人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税负公平,从而保证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在网络经济中,纳税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税收征管工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首先,纳税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刷卡消费、电子汇款、异地通存通兑、网上证券业务、网络代理越来越多,企业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体现出一种相互依赖、难分你我的整合关系;企业内部任何一个部门再也难以封闭起来独立经营了,而是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越来越多的经济事项很难从明确判定究竟属于哪一个或哪几个企业的活动。代表国家宏观利益的税务机关,作为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在税收工作中及时判定收益的归属显得日益困难。

其次,纳税人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税收稳定性一方面建立在税法的“固定性”上,另一方面建立在纳税人的'“持续经营”会计假设基础上,即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增加或削减业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临时性结盟企业(尤其虚拟公司)之间的兼并和分解日为常见;另外,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进步,企业更多地执行顾客导向型战略,企业内部长期稳定的生产活动和存货储备大大减少,而更多地采用“零存货”和“适时生产”制度,根据定单即时进行生产,业务量波动较大,企业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散,呈现出即时性和短期性的特点。比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等性质的稳定性大大减小,这对于税收征管的标准和手段都提出了挑战。

第三,纳税人传统的依靠账表凭证的计税方式受到冲击。因为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纳税人真实的合同和会计资料等有形依据为基础的,而“网上交易”经常是通过“无纸化货币”的数字信息或匿名的电子信箱实现的,可以随时修改且不留痕迹,使得税收征管失去可信的计税依据,使得税务机关对于销售数量、销售收入甚至交易本身都难以把握,因而税收监管工作受到了严峻挑战。

(二)对时间性差异和纳税期限的深刻影响。

传统税收分期征管,是与会计分期紧密相关的,因为在手工做账和报税条件下,会计和纳税循环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人力及笔墨和纸张,信息提供的成本也较高,工作的效率低、周期长,不可能随时供人查阅会计和税务信息,必须划分出一定的会计期间,分期纳税和报告,进而出现了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以及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方法,而这些会计方法却不一定符合税法的原则,这是会计核算和税法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时间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网络环境下,

[1] [2] [3] [4]

宏观调控法的周期变易

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柔性财务战略的初探

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体系研究论文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环境保护研究论文

股票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集团公司战略成本会计应用论文

汽车论文范文

营销论文

汽车教学论文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共8篇)】相关文章:

对绿色制造及国内外绿色制造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论文2023-03-17

汽车营销论文2023-08-23

数学专业的毕业论文2023-10-19

浅谈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论文2024-02-06

汽车营销相关论文2023-07-10

电子政务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问题论文2022-05-06

二手汽车营销方案论文2024-01-28

企业绩效考核的思路与对策研究2022-12-27

汽车营销论文总结2023-01-08

献血者档案管理论文2023-04-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