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道散文(精选8篇)由网友“被骗替别人数钱”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年味道散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年味道散文
年味道散文
对面的车站,热闹了些久;超市里的年货和新年曲,喜气了些久;网上抢票的游子们,热了些久。就连企业里的人儿忙着总结与展望的同时,人们也纷纷买年货,准备回家过春节。瞧,这春节的气息逐渐浓了起来,春节的脚步向我们走近了。可见,春节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
不管是哪里,我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处处有春节的气息。如同置身在春天的百花争艳中阵阵扑来的香味里,浓了我整个平淡的生活里,把我带回到了那些年代,零星的生活片段如潮水涌来。
记得小时候,都是掰着手指头算着过年呢!浓浓的年味总是那么的令人无限的期待,特别是孩子们,甚至是那些年的我们,那种期盼的激动的心情,可以说是无法形容的。那时过年,妈妈都会给我们买新衣服,甚至也有亲手做的漂亮衣服,等到年三十晚上,妈妈会杀鸡宰鹅或鸭之类,烧一手好菜,满满的一大桌,美美地吃起来。还有亲手包的汤圆,另外还有得到属于自己的压岁钱……也许这对于别人,是很普通不过的一场小餐或是小活动,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难以忘怀的、求之不易的幸福。
说句实在的话儿,现在的年味也逐年在减在淡,甚至还不如西方的圣诞热闹、气氛浓。我想,是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的东西多样化,再也不用等到过年买新衣服,只要是平时看到喜欢的`衣服就可以随时买了;再也不用等到过年再吃上鸡鸭鱼肉来解馋,只要平时勤快地动手做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吃肉了;再也不等到过年,只要自己亲力亲为,什么东西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里渗透。原来,浓浓的年味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的间隙里。
春节即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色各异,但人们更看重的是团聚的意义。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贴对联、门神,祭拜祖先,吃年夜饭,那温馨的一幕幕,填满了整个喜庆的日子。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手拿着红包的欢声笑语。在外工作的游子们,年关抢票坐着火车或是汽车,拿着沉甸甸的丰收,赶着在年前回到家买年货、给孩子买新衣服,对老人们的嘘寒问暖的画面,一番热闹非凡的情景……这些依然是浓浓的年味氛围。年味呀,这年味是一种心境,需要我们自己从身边的细处里慢慢地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
我们迎接新年,也是在迎接大地春回,万物生命的开始。所以,不管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物质水平提高了,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传统的节日,不能随波逐流地过着西方新年胜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要让自己浓浓地年味悄悄地流失,一定要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保留自己特有的民族特色,才会使春节气氛不再淡下来。
篇2:年的味道的经典散文
年的味道的经典散文
很快就要过年了,突然之间好想父母,好想孩提时候,好想过年的味道。在家再大也是孩子,出门再小也是大人,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自己不得不学会飞翔。逢年过节总是忙忙碌碌,钱花了不少却没有一点年的味道。
小时候,每到年近的时候,母亲总是早早为我们准备好新衣服。家里孩子多,“五朵金华”再加一个男丁。母亲要准备很多新衣服、鞋子。虽然很辛苦,但是却从来没有听母亲抱怨过一句累一句苦。我在家是倒数老二,最小的妹妹比我小3岁,哥哥比我大2岁。小时候,哥哥瘦小,我个子稍大又健壮,离我家稍远一点的乡亲,总说他是我弟弟。我总是笑着说“我只有哥哥,没有弟弟。”那时候我爱哭,受一点委屈就哭个没完没了,一家子人哄我。记得有一年除夕之夜,不知道怎么又想哭了,眼里满是泪花,大家故意逗我“今天是除夕夜不许哭,否则一年不开心。”我把眼泪生生地咽了回去,想起来真是好笑,不过爱哭的毛病到现在也没有改掉。
妹妹前些年在我家楼上过年,她谈起小时候的事情。说有一年的腊八,那天天气特别冷,我们几个人骗她说不能穿衣服去迈井沿,别人都迈过了就差你自己了。其实我们几个都不记得到底有没有开过这样的玩笑了。也许是有吧,要不妹妹怎么会记得。因为妹妹是老小,任性、总爱告状,我记得确实有时候我们几个故意逗哭她。母亲听到哭声总是训斥我们:“你们几个不知道让着妹妹点吗,就知道让她哭。”我们几个在一旁捂着嘴偷偷笑。不过我们大部分时候还是让着妹妹的。
现在每到腊八的时候,就不由地想起了妹妹说的话,想起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小时候腊八节,我们总能吃上妈妈熬的腊八粥。现在姐妹兄弟几个各分东西,不到过年很难团聚。父母不在了,哥哥也经常外出打工,我们姐妹去老家就少多了。不过,腊八粥的味道仍然在,香香的、甜甜的,母亲慈善的面容,父亲坚毅的身影,仍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即使父母走得再远,孩子们的心里永远记得他们。腊八粥的味道,其实就是家的味道,现在再精致的腊八粥,也没有那时候的香甜可口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离年近的时候家里就开始泡黄豆,磨豆浆,回来烧开豆浆,点豆腐。那时候还不知道喝豆浆,都是点好卤水,在压豆腐之前盛出几碗豆腐脑吃,放上辣椒,大伙吃得津津有味。记得最开心的时候还是煮肉,满院子的香气,等肉熟的那一刻父母拿出骨头孩子们开始啃,一个个满嘴都是油。不过那时候,我过年也就这会吃点肉,喜欢啃骨头,此后饺子我都不吃肉馅的,母亲还得为我包油渣白菜馅的。不是我调皮,是一吃肉饺子就呕吐,母亲总是护着我舍不得让我受一点委屈,过年我总是吃素菜。
记得除夕一天,我们都忙忙碌碌的,扫院子收拾屋子,把所有垃圾都扫地出门。大人们都说正月初五不过去,不让往外放垃圾,怕把福气带走了。除夕下午一家家就开始贴对联,孩子们也像模像样地帮助父母贴,看看贴得正不正。除夕之夜,母亲总是把桌子摆上炕,父母切上几盘我们喜欢吃的菜,放上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炕上一起吃喝。那时候没有饮料我们小孩子就喝母亲亲手酿制的米酒,父亲喜欢喝白酒。一家人守夜,小孩子说说笑笑,父母给我们讲些年的故事,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开开心心的。午夜12点一到炮声忽然浓了起来,噼噼啪啪,叮叮咚咚劈天盖地而来,炮声稀疏了我们才开始睡觉。
春节早上父亲早早起来就去院子里放炮,母亲和姐姐们包好饺子开始煮了才叫我们几个小的起来。新衣服早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一个个比赛穿衣服,看看谁穿的快。我们那里春节的饺子里会放上一些硬币,谁吃到了就是有福之人。饺子一上来孩子们就开始猛吃,总想看看自己碗里的饺子有没有硬币?吃到一个欢天喜地。其实父母故意在每个人碗里都放上几个有硬币的饺子,每个人都不会落空。
吃完饭男孩子跟着父亲去长辈家拜年,媳妇们也有家族长一点的妇女带领转。不过我们那里风俗男子每到一家得跪拜,媳妇们不用,男子女人不同行。我们女孩子没事就到大街上看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们村子比较大,不是一个姓,一个姓的.也不在一起住。所以南来的北往的,东走的西串的,就显得热别热闹,半个上午才结束。
中午的时候母亲早早做好饭,这一顿特别丰盛,大锅下边是红豆米饭,箅子上放一些馒头、豆包、糖包、粽子、糕等,还放六个蒸碗有海带、粉条、豆腐、丸子、瘦肉、五花肉等。孩子们玩了一个上午回到家吃上母亲亲手做的这些热腾腾的、香喷喷的饭菜,别提多开心了。
可是现在过年大鱼大肉、各种鲜菜、瓜果吃着,网络电视看着却没有了过去一点点的开心。孩子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你有多少压岁钱?”大人们过年在一起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年味越来越淡了!”
到底是我们长大了总是怀念童年,还是现在的年真的没有了年的味道?是平时吃得穿得太好了,孩子大人不再稀罕新衣服好吃的?还是我们疏懒了不再想过年的事情?不得而知,也许各种因素都有吧。
年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我感觉是父母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我感觉还是因为缺少了父母的呵护和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欢乐气氛。不知道你们的感觉是什么?
篇3:散文:年的味道
散文:年的味道
不知不觉间,时间调皮地从我指缝间溜走了。新年,又悄悄地来了,而羊年的大年三十仿佛就在昨天。回首羊年,所有的苦都被时光悄悄抹去,只留下一幕幕快乐的回忆。历史的教科书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拥抱猴年的来到。
听奶奶说今天,我一年未见的大姑,姑丈和表哥要赶回来与我们一起过年,我内心无法平静,终于,门铃响了,我开心地扑上去给大姑一个熊抱,不久后,二姑一家四口也来了,家里瞬间热闹起来了,好像我闻到了年的味道。
走在街上,到处挂满了红灯笼,还有一个个抱着金元宝的中国猴,到处贴着横幅“祝您新年快乐,猴年万事如意。”到处都摆着漂亮的鲜花,有些鲜花摆出“拜年啦”的字样,大街上,公园里,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五,四,三,二,一,过年啦!”伴随这新年的钟声敲响,五颜六色的烟花随之升起。“彭,咻,嚓嚓嚓,哗,啪!”绚丽的烟花把新年的气氛提升到了高潮,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在开心地跳着,叫着。压岁的红包雨朝每个小孩蹦来,顿时连成了祝福的海洋。“小朋友,给你红包,新年快乐,学习棒棒哒!”“爸,妈,身体健康,新年快乐,身子骨硬硬哒!”年到了,家家户户飘出了团圆的味道,飘出了喜庆的味道,飘出了甜蜜的味道,飘出了幸福的味道,这就是年的味道,美不胜收。
“爸爸,爸爸,我想到楼下去放鞭炮。”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再也忍不住了,拉着表弟,喊着爸爸带我去。听着我们点燃的鞭炮啪啪地响着,看着表弟点燃的烟花绽放在空中,火红的灯光映红了我们兴奋的脸蛋,我们叫着,喊着,跳着,此时此刻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形容我们愉悦的心情。
年的味道,原来是团圆的喜悦,是相聚的幸福,是压岁的红包,是绚丽的烟火,是满满的祝福,啊,年的味道!
篇4:年的味道经典散文
年的味道经典散文
日子一天接着一天,循序而渐进,真的有点像出鸭棚的麻鸭,一只接着一只排着队摇摆着,一只只下了河,现在农历年待在岸上的就只剩腊月二十五到三十这几只了。快过年了,北京这儿是没有丁点儿过年的氛围了,那我只好把过年来慢慢回忆了,找找小时候过年的感觉。
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倒不是小姑娘那样盼着有新衣服穿,小子们不太稀罕新衣服。当然我也是因为我哥仨,上面有两个哥,新衣服一般也轮不到我,小时候穿衣服都是拣旧,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所以我小时候对新衣服就从没有多少期盼。
也不是盼着过年有肉吃,虽然小时候家穷,吃肉也大都是过年过节或家里来了裁缝师木匠师才会见到点儿荤腥。对小子而言,盼的是过年那种氛围、那个味道!比如空气中的硝烟味呀,满眼的红春联呀。
北方过年有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我们老家赣东北的余干县是不是二十四大扫除我忘记了,听同学讲大扫除要单日子,腊月二十三或二十五或二十七等等。我只记得大扫除叫打洋尘,要扫屋顶的蛛丝,可能是因为那时的厨房就在屋内,蛛丝也就被柴火烟熏成黑色了,它们会粘在长长的竹竿扫帚上。打洋尘的扫帚杆要很长,这样才能扫到屋顶。而扫帚是用一小把稻草扎成的,它的寿命也就是扫洋尘的这一天,不像别的稻草扫帚,有的快扫秃了都还在将就着用。扫洋尘的人,身上要罩上一件破旧衣服,头上戴一顶破帽子,加上手持一把长长的扫帚,形象上就有点像济公了。打完洋尘之后就要大扫除,屋子里院子里都要扫得干干净净,而这一般是我的活,因为家务活中我比较喜欢扫地,扫过的地面和没扫过的地面分得很清,一扫一片净地,很有成就感,一竿见影式。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杀年猪了,这可是要光景好的人家才舍得杀年猪吃肉,一般人家舍不得杀,要卖钱。记忆中我们村杀猪的好像就那么几个壮汉,一个叫狗子的,他人长得面善,可会杀猪,我一直有点纳闷这事儿。日子到了,狗子他会带着尖刀剁刀等工具上主家来,这时主家的猪一般关在猪栏里吃食,我们村养猪一般是散养,如果放出去了,那找起来会累死人了。所以小时候小孩子常常满村子拾猪粪,一筐给几工分,值几分钱。
要杀猪了,一般是主家男人一把抓住猪尾巴,其他人赶紧揪住猪耳朵,大家齐心协力赶紧把猪放平,力气大的用膝盖死死顶住猪肚子,这时候猪因为贪吃太饱了,往往会被顶出几颗粪球来。控制住了猪,然后就是绑脚,两前脚被绑得死死的,两后脚也一样。因为要用一条木杠子挑过去抬起来用大杆秤称份量,称完就把它抬到宽宽的屠凳上。这时主家再把木盆放在屠凳下,木盆里有盐水,用来接猪血。这时屠夫狗子会一脸凝重,因为怕一刀捅不死丢面子。过去发生过年猪带着刀口四处血奔的事件。
只见狗子一手死死掰着猪下巴,一手拿着尖刀,拿刀的手袖子撸得老高,可能怕猪血湿了袖子。给主家帮忙的几个男人会一人抓着一只猪腿,怕它挣扎乱扫,猪身子被死死控制住了,屠夫狗子就开始下刀了。刚开始进刀,因了猪皮很厚很硬而有些困难,进刀发涩,等猪皮捅破了,前面都是肥肉进刀就很轻松了。当刀又遇到阻力,那就是心脏了,狗子这时手一捅,猪一嚎叫,尖刀就已插进它的心脏了,狗子一般还会旋转几下手,刀也随着手旋转,再拔出刀时,血就喷射而出,接猪血的木盆往往对不准血喷,狗子就会用脚踢踢盆,踢正位置,当盆接了半满时,他会用手搅一搅血盆,可能是让猪血尽快凝固。
当猪死劲嚎叫几声,猪血就一会儿喷,一会儿冒,木盆就接不准,地上就会洒下许多,这时会有大胆的狗来舔,狗子会飞起一脚把狗踢得惨叫而逃。当猪出气多,进气少,血里也开始有许多气泡泡时,它会最后挣扎一两下,狗子知道这时可以松手了。这时主家早已烧好了开水,等狗子抽完一根烟,大伙就见他割开一只猪脚的皮,然后插进一根竹管,开始吹气,把猪吹得鼓鼓的再绑紧割口就准备褪毛。
把猪抬进盛有开水的大木盆里,猪身下有一根棕绳,过一会狗子手持棕绳两头扯来扯去给猪褪毛,不一会儿黑猪就成了花猪。然后大伙再齐力把它拎出来放屠凳上,趁热赶紧用刮子刮毛,刮子是用硬铁片卷成的,上部有个卷,用来做把手,下面也很锋利,就那么垂直用力刮猪身子,猪毛很容易褪掉了。毛褪净了就等破膛了,主家会拿出大脚盆来放在猪屁股下方,屠夫破膛后会把内脏全扒进大脚盆里。这时候我们会把目光紧紧盯着猪膀胱,狗子会小心地剥下来洗洗递给主家的小子,那我们就不再看他怎么清肠子了,我们会围着主家男孩,看他把猪膀胱吹饱,再用细麻绳死死绑牢,然后跟着他一窝蜂似的跑到空地踢球去了。球当然就是那个猪膀胱,我们把它叫猪泡鼓里,那时一玩就是大半天,直到诱人的肉香飘在小村的上空,家长们扯着嗓子喊老三老四吃饭喽。
杀完年猪就该贴春联了,记得大年三十上午是贴春联的时候。而写春联是前一天把红纸送到我舅舅振纲老师家里去,他是解放前的`大学生,南昌上的学,写得一手好字,村里南边这一片大都是求他写。大都是两扇大门各半张红纸,各写上两个字,比如左边国泰,右边民安。然后左门联右门联,比如左边是天增岁月人添寿,右门是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是迎春接福。后门的春联相对小一点,也是一幅。还有横门也叫北门上一幅,因为我们村面水而居,大门朝西,北门的春联往往一刮风下雨就先掉下来。然后是屋内各房间上各一幅小春联,最后是一尺来长一指宽的小联,一般是四个好字。比如大门上的开门大吉,谷囤上的粮食满仓,厨房门上的五味生香,猪圈门上的六畜兴旺,鸡笼上的鸡鸭成群,堂前门壁上有贴开门大吉的,也有贴童言无忌的,而茅房就只能贴讲究卫生了。
这里有个小故事,话说某年某家因为没丁点儿文化,五味生香和讲究卫生贴反了,前者居然贴在茅房门上了,后者又贴到厨房门上了,这好歹还能将就,而前者不能想,一想胃里会翻江倒海。
说完小插曲该说贴春联了,一般是用米粉煮成糊糊,然后在旧联位置上先擦洗再张贴,当前门后门横门及屋里各门都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再加上正堂正中新请的毛主席画像,门壁上智取威虎山的剧照年画,这样都贴齐了,屋里屋外就年味十足了,那么就一门心思盼年饭开吃了。
家乡年的味道随着久居京城也渐行渐远了,但每当回忆起来总是感慨万千,那剪不断的乡愁也随着年纪的增大越发浓烈了。
篇5:品年的味道散文
品年的味道散文
随着马年的匆匆而过,年的味道也渐渐近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思乡欲浓。
——题记
一
许是那久违的糯香勾起我的馋虫,不经意间又想起了那香香的糍粑,粉粉的年糕,那是贵州过年的味道。因为在贵州住过多年,逐渐喜欢上那里的饮食了。每到年节,邻里乡亲便会煮好糯米,放凉后放在石臼里敲成饼状,做成糍粑。便是春节时待客和馈赠亲友的美味佳肴。吃时或用油煎或放锅里热下,沾点白糖,放在嘴里,细细咀嚼,那味道儿又香又糯,回味无穷。年糕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主角,家家戶户都会做一些储备着。
还有那红红的辣椒,用油炸了,做成油辣子,便是美味的佐餐。我尤为喜欢剁椒那美味,秋天辣椒收获时,把辣椒和蒜、姜放在一起剁碎,再加上料酒和盐,闷在瓦罐内,待到过年时拿出来,味道儿又鲜又香,无论是炖菜还是做咸菜,都是绝配。
喜欢那鲜香的雪菜炒毛豆,炒腊肉,总是让人垂涎三尺。每年秋天,雪菜和芥菜收获时节,妈妈总会买好多,用大盆洗得干干净净晾上,晒到八分干,用盐搓好,拧成一小把一小把地放在瓷罐里,到冬天发酵好了,便是一道好菜,可以做素菜,也可以蒸腊肉,味道十足,美味可口。
二
在福建的那些日子,冬天的风中,时而会飘来的“嘭”的声响,声响过后,便会有阵阵爆米花的香味弥漫在空中,让人又想起小时候让妈舀上一些玉米和大米去爆的场景。那时候很少有别的零食,更別说肯德基麦当劳之类,就是糖果也只有在过年时才会买一斤半斤,要留着招待客人。外婆心疼我,总是悄悄地塞在我口袋里一两块,我会高兴的和小伙伴炫耀半天,也舍不得一下都吃了。吃完了糖块,会把糖纸捋一捋,小心地压在课本里做书签。大概那个时候每个女孩子都喜欢收藏五颜六色的糖纸并做成这样的书签,大家互相传看着,欣赏着,炫耀着。因为那时粮食弥足珍贵,所以,只有快过年的时候,才会爆上几锅玉米花和大米花,但那香味足可以在心中留存一年,并深深地留在记忆中。大米花还可以做成米花糖带回老家分给家里的亲人,就算是上等的礼品了。这个做工比较细腻,要先熬好糖,然后再倒在大米花里,用板子压好,过一会,米花糖便做好了,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袋子里扎紧,这样即使是存放好长时间,米花糖依然又脆又甜,回家探亲时带上,我的那些哥哥姐姐们最喜欢吃了,非常留恋香脆米花糖的味道,更留恋那份浓郁的江南民风乡情。
说到吃,便不能不说一下萝卜,萝卜白菜是冬天家庭餐桌上的主角,我喜欢早上吃妈妈做的酸甜萝卜,清脆又爽口,简简单单,但爽口是绝对的。头一天晚上,把萝卜洗好切成方块,然后用少许盐腌下,早上把水倒掉,放上香油,香菜末,醋,拌下,一道早餐美味小吃便成了。俗话说,冬吃萝卜赛人参,千真万确。更让人难忘的是那好吃的萝卜条,把萝卜切成长条,晒好,用五香粉,辣椒面拌好,放在瓷罐里焖着,到春节时拿出来,便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三
说到腊肉,依然让我忍俊不止。那年,爸爸妈妈带我回山东老家,带了一整块金华火腿,也许是包装得严,让人家误会了,那位叔叔说“这位同志好雅兴,坐车还要背着琵琶呢!”逗得爸爸哈哈哈大笑,这个琵琶可不能弹,只能吃的。记得那一路上,爸爸开心的合不拢嘴。回家后,便把大火腿分成数份,送给了好多亲朋好友。
回到老家,我最喜欢看外婆蒸饽饽,一个个开花的笑脸,像艳阳天一般灿烂,那香味足可以让我垂涎三尺。做馍馍要先发好面,把面呛的筋筋道道,再开始揉,做枣山,做花馍,可以做出很多形状,只有在年节和喜庆婚礼上才会有如此用心。用柴火烧好大锅,放上醒好的饽饽,盖上盖子,拉动风箱,随着锅锅里的水逐渐沸腾,那开花的大饽饽便也笑逐口开,满院子香味弥漫在纯净的空气中,久久不肯散去。
四
故乡莱芜——凤城的年味更是让我无法忘怀。凤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承载了千年的风霜雪雨。尽管沧海桑田,却依然熠熠生辉,美丽无限!
平凡的我,闲暇之时,总是希望用自己的笔把家乡的美描绘出来。每当春风拂面时,便会渴望去莲花山踏青。远远望去,山势蜿蜒,如同盛开的莲花在天地间娇艳欲滴。青柳,清溪,似一幅未加渲染的图画,展示在眼前。没有了城市的喧闹,看到只是杏白桃红,春风里笑靥依依。
那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只有疏疏落落的几户人家,房前屋后是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菜苗。
清早,勤快的大妈大婶便在碾上推好玉米面,一会回家点起柴火炉,会摊上又香又酥的大煎饼,辗子的吱吱呀呀声,催醒了山里孩子的梦,鞠一捧溪里清水,洗一把脸,任黎明的阳光照在小小农院中。那燃起的柴火,烧起鏊子,一推一摊,转瞬间一张金黄的煎饼便展现在眼前,馋嘴的娃娃从鸡窝里掏出鸡蛋,敲在煎饼里,那是何等的无穷的美味。妈妈笑了,娃儿喜了,小山村里温馨的一天开始了。
山里人淳朴厚道,无论你走进谁家,都会对你笑脸相迎,会让你感受到久违的亲情,沒有山珍海味,普普通通的农家饭让你会吃的很开心。去山里吧,泉水清,风儿静,漫山的野花更是醉人的`风景。登顶了望,如在仙境,让人心驰神往。
五月的槐花,香满小径,捋一把放在口中,甜甜的滋味会沁入心脾,花香弥漫在方圆数里的风中。采一袋槐花回家洗净,做一顿美味的槐花饺,便是不可抵挡的诱惑,清纯又香浓。 七月的大汶河,清澈又凉爽,已经沒有那些被污染过的东西,河水里又重现了鱼虾的身影,悠哉悠哉好不逍遥;树荫下散坐着垂钓者的身影,不时会有欢呼声,又钓了一条,有鲤鱼,鲫鱼,最好的是噘嘴鲢子,熬汤清炸皆可,是下酒的美味佳肴。
汶水西流,流淌了千百年,孕育了大汶口文化,承载了浓重的历史。依山傍水,悠悠传着自古至今的沧桑,哺育了无数英勇的凤城儿女。古长城,古长勺讲述了烽火连天的春秋史实,棋盘山又在娓娓道来中寻觅着仙人遗踪。吐丝口,血雨腥风,依然回荡在风中。千百年来,莱芜的名字深深地铸刻在史籍中。
夕阳西下,一曲悠扬的梆子响起,独有的唱腔迷醉了凤城的男女老少,大街小巷不时会有激昂的声音传出,声裂金石,响彻云霄,一辈辈艺人传承着文化和精神。《红柳绿柳》唱遍大江南北,一曲梆子鸣京城,怀仁堂内献艺行。
燕石是大自然对凤城的最好的馈赠,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吹雨打,三叶虫便亘化成美丽的燕石,展现在世人眼中,或振翅或飞腾,如生的魅影,倾倒世人。如彩蝶,似蜜蜂,穿云渡月,翱翔天迹,栩栩如生的身姿,凝固在瞬间,成为永恒。
美丽凤城,我的家,我要用我的笔,在汶水声中吟唱。
五
是啊,年年岁岁的更替中,走过春夏秋冬,我们在经历了无数日月的洗礼后,会领悟到许多,任沧海桑田的变迁,每个人都永远眷恋故土情浓。我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毅然脱下军装,回到故乡,他的根在这里。宁恋故乡一点土,不恋他乡万两金,对家乡的恋是每个人心中的情愫。家是温馨的港湾,飘泊在外的游子会回归这宁静的小隅,任外面的世界有再多再大的精彩,依然在心灵深处痴痴眷刻下这份对故土眷恋的心情。就如同歌里“糖葫芦甜,糖葫芦酸,把幸福和美满串一串”一样的感同身受。家,便是那一根竹签把家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天涯海角,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绊在心中,回家后才会有那踏实与安稳的感觉,这就是家与故土和我们血脉扯不断的爱和眷恋。
随着父亲一起走南闯北,每到一处,那浓浓的年味便会铭刻在我的记忆中,久久回荡在脑海中。放下工作回家过年也成了我的习惯。回家陪陪老爸老妈唠一会家常,陪着家人品品这些清淡而悠远的家里年的味道,让温馨缱绻留在心底,温暖久远……
篇6:家乡年的味道散文
家乡年的味道散文
在家乡过年,才真有年的味道,家乡的年是从墨香里开始的,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村子里几位老先生便把桌子抬到大街上,靠在墙边,然后为各家各户写春联。
几位老先生的毛笔字极好,他们有着极讲究的狼毫毛笔,更有着古色古香的砚台,清水倒在砚台上,手里拿着墨块,轻轻研开墨,可浓墨,可涩笔。大红的纸裁好了,他们屏息运气,蘸满了墨,一副春联便一气呵成了。春联的词句他们是了然于胸的,有五言的,有七字的,楷书端庄,行书飞扬,大红的纸,油黑的墨,看着就喜庆。春联写多了会有人拿到集市上卖,因此家乡的春联很有名
除夕的这一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春联贴上了院门、屋门、房门,展开了笑颜。村子里的长者倒背着手顺大街小巷端详,左邻右舍的忙碌的'人们也忙里偷闲瞅上几眼,贴上大街小巷两边人家的院门上的春联,那些是谁写的大家一瞧便知,这也成了年下的一道风景。
家家户户贴了春联还要贴门笺,也就是过门钱,“过门钱,过门钱,落门前,都是钱”,真是一种美好的寄托。过门钱是五彩的:大红、红、绿、黄、蓝,过门钱贴在门楣上面,贴在窗框上面。黄色的必须贴在中间,家乡人们说:黄地在中间,黄地,意即黄帝,是一份对先祖的尊重。过门钱贴上了整个院子一下子有了喜庆的色彩。阳光是金黄的,金黄的阳光照在五彩的过门钱上,红的艳红,绿的翠绿,真是充满了喜庆的色彩,一派新年新气象。
傍晚的时候,开祠堂,请族谱,把族谱打开来,放到供桌上。上香,燃红烛,族里各家各户上贡品。年夜里,族里长者须有三五人在祠堂守谱。族谱年岁长,从有据可考的祖先名讳起,一代代往下续。族谱是不可以随便翻阅的,族谱旁边放一双干净的红筷子,有人想看了,需用红筷子一页页翻开来。族里如果有人家添丁进口,一年里只在年初一的下午把孩子的名字写到族谱上。写到族谱上的名字,名字里是有固定的一个字的,这个字体现了这个名字的辈分。是啊,家族不论如何庞大,儿孙不论在何处,有了这族谱,有了这习俗仪式,就多了一份凝聚力,就多了一份年味。守年夜人吃着旱烟,唠着一年里村里的大事小情,续燃起一支支香烛,迎来新年里第一缕阳光。
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大红灯笼,桌上摆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年糕还有鸡鸭鱼肉什么的,各家各户的人们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饺子,美美地吃着年夜饭,温馨、幸福极啦!大年初一,天不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在家乡的上空震响,美丽的烟火也照亮了大年初一的夜空,大街小巷早有了人流,忙着去本族外姓的家中拜年去了……
啊,极有年味的家乡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春天里家乡人们的灿烂的笑脸,温暖着家乡人们的亲情、真情,家乡人们的日字也像那初升太阳一样红火,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篇7: 年的味道与色彩散文
年的味道与色彩散文
【一】
年年有年年年过,年年过年年不同。
随着过年的日子一步步走近,年的味道与色彩越来越浓。年有味道?有。年味是一壶陈年老酒,香香的,甜甜的,让人沉醉,让人向往。小孩想过年,大人也想过年;农村人想过年,城里人也想过年。年有色彩?有。年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一幅画,不同的人会过出不同色彩来。
陈爹今年特别想过年,想过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色彩的年。
儿子陈军今年要回家过年,这是陈爹心头最高兴的事。陈军刚从部队转业,节前就可以到家。陈军在驻港部队当兵六年,立功四次,级别做到副团职。本来可以由国家安排工作,可他没有接受,而是主动要求回村发展。这让领导和社会各界都十分赞赏。人还没到家,县里乡里的锦旗就送上门来。一些当地有实力的企业老板也上门要求合伙搞开发,帮助创业发展。
陈爹理解儿子,也希望他回来。别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外出发展,陈爹却认为,儿子为家乡作贡献符合他的身份,也更合自己的意。毕竟,如今农村还存在很大潜力,也更需要发展。有眼光的年轻人将着力点放到农村,自然是智慧的体现。儿子回来也一定会有作为。所以,儿子回来的第一个年,陈爹打算要好好热闹一番。
为了过好这个热闹年,陈爹作好了充分准备。杀了猪,宰了羊,卤好了鸡鸭和野味……鞭炮买了一车箱。客人也请了几桌。
一切都准备好后,就只等儿子回来了。
【二】
陈军回来的那天很低调,没有要人送行,也没有要人接。他在县城租了个小三轮,一下连人带物运回了家。陈军的举动让陈爹很感叹,如今的年轻人毕竟不同啊!
眼下,陈爹最想告诉儿子的还是办年饭的事。他要让儿子知道他的用心,为此高兴。稍事休息后,陈爹迫不及待地将年货的准备和年饭的安排给陈军讲了,还带他看了准备的年货。陈军也很高兴,对父母亲如此尽心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不过,对于今年这个年怎么过,陈军和父亲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打算。
陈军对父亲说:“爸,今年大年三十这顿饭,我不能在家陪你们吃。”
陈爹一听有点儿懵。他不知道儿子怎么回事。
按照他们这里的习俗,说过年也好,说吃年饭也好,其实就是大年三十的这顿饭。人们常说过团圆年,就是这天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吃一顿饭。这样就算过了团圆年。吃过这顿饭后,大家便各自忙乎各的,走亲戚的,窜朋友的,外出逛街看热闹的……直到年过完,一家人也很难再凑齐在一起了。所以,这顿年饭,也就是过年的全部。这在陈爹心里,该是何等重要自不必说。这些年儿子一直在外,没能陪父母一起吃年饭,如今回来了,怎么就不陪父母吃年饭?并且,陈爹还请了这么多亲戚陪儿子吃年饭哩!陈爹d想d觉得没有道理。
“你不是专门赶回来过年的么?怎么又不在家过年了呢!”陈爹不解地问。“不在家里吃年饭,你到哪里去吃?”
“我要去陪王展的父母和妹妹。”陈军望着父亲,似乎有些愧疚,但没有犹豫。
王展的父母就住在附近不远。王展和陈军从小就是好朋友,亲如兄弟。两人一起长大,一同去当兵,又分配在一个连队。由于两人都有一副高大身材,一副标志容貌,加上平时训练学习都很刻苦,后又一同抽调驻港部队。如今,王展已升为团长。这次,王展没能和陈军一同转业,不能陪他的家人过年。去年,王展的父亲摔断了腿,家里没有了劳动力,生活上有些清苦。这些,陈爹都非常清楚。儿子要去陪王展的家人过年,陈爹也能理解。可是……
“陪他们过年?”陈爹看着儿子,心里还是不情愿。他给儿子出主意说,“难道你就不能年前到他家看望一下,提前拜个年?”
“不行。”面对父亲,陈军摇摇头说,“这是我离开时,王展团长亲自交待的。他要我无论如何也要陪他的父母和妹妹过今年这个年。”
陈军突然称呼“王展团长”,而且神情是那么凝重,认真,虔诚,甚至有些毕恭毕敬,仿佛要执行一道神圣命令。陈爹感觉到,这不能用“习惯”解释儿子的行为。他也曾经当过兵,也清楚战友胜过兄弟,但还没见过如此贴心的战友情。他觉得不好强求儿子。陈爹犯难了。
犹豫中,陈爹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和儿子商量说:“看这样行不行?你干脆上门去把他父母和妹妹都接过来,我们两家人欢欢喜喜过一个热闹年。”
听了父亲的话,陈军思忖了片刻,觉得这个主意好,就立马答应了。
【三】
陈军来到王展家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八的上午,离大年三十只有两天了。
王展的父母正在屋里忙活着,劈柴,杀鸡,都在为三十年饭做准备。来到王展家门口时,陈军有些激动,比昨天回到自己家时还抑制不住。眼眶一下就盈满了泪。他刚走到屋台子上,就对着屋里喊了一声“王爸”,又喊了一声“王妈”。
对于陈军的到来,两位老人没有料到。他们虽然也听说了陈军年前要转业回来,但没有想到他刚到家就上自己的门来。陈军“王爸”、“王妈”两声叫喊,让他们一下感到特别亲切。在他们的记忆里,这样称呼他们的,就只有陈军。从小时候起,陈军和王展都这样互称双方的父母。双方父母也称他们为“儿子”,再没有别人这样称呼过。
“啊哟,是陈军儿子回来了呀!”王展的父亲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笑呵呵迎了出来。
“是说呢,今天早晨怎么有喜鹊在门前叫呢,哎呀,还是陈军儿子回来了啊!”王母也高兴地走了过来。
两位老人都紧紧拉住了陈军的手,像自己儿子回来了一样高兴。
“快到屋里坐!”
“快到屋里坐!”
望着热情而有些苍老的王家父母,陈军的鼻子一阵发酸。那一刻,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坐定后,陈军和两位老人扯了一阵闲话,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田间的收成情况,过年的准备情况。正准备说邀请的事时,王母突然问了一句:“听说你已经转业了吧?那王展不知还要在部队呆多久呢?要是这次能与你一同转业该多好呀!”
陈军埋藏在心里的事,果然被王母提到了。是呀,要是王展这次也能和自己一道转业回到父母身边该多好呀!可是……
陈军很快转移了自己的思路:他又想起了自己当下的任务――接王展的父母一家去过年。陈军再次抑制住了自己。于是,他岔开话题说:“王爸王妈,我今天来,一是看望二老和小妹;二是转告王展团长对二老的问候,代他向你们拜年;三是代父母接你们一家去我们家过年。”
“去你们家过年?”王爸听后愣住了。显然,他以为这是陈军的客气话。农村人对过年是有讲究的,只会往自己家里走,没有到别人家过年的习惯。他们怎么会去陈军家过年呢?“我们就在自家过。谢谢你父母了。祝你们一家春节快乐!”
“王展这些年都没能陪我们过年,已经习惯了。”王母说,“以后,王展也会回来陪我们过年的。”
王母再次提到了王展。看来,老人想念儿子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不,你们必须去。”见两位老人推辞,陈军心里有些着急。他突然双膝跪在老人们的面前,泪水“哗啦”一下涌了出来。声音哽咽了:“这是王展……团长特别交代的。他反复交代我,今年……一定要陪你们过年。”
正在两位老人犯难之即,小妹回来了。她开着自己的小跑车上了一趟街,顺便买了点年货。
小妹二十年纪,出落得像一朵美人蕉。在弄清家里发生的情况后,她连车也没来得及卸,就跑过去将陈军拉起来。一边拉一边笑呵呵地打趣说:“啊,原来是军哥转业回来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刚回家就遭到了王爸王妈的罚跪呀!起来,起来,小妹给你解围。”
见到小妹,陈军心里更加发酸,差点控制不住自己。他站起身,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但为了能说服王父王母,他不得不向小妹求助。
小妹是活泼开朗性格,没多想,便大大咧咧地说:“这是大喜事,大好事。我代表爸妈感谢你们一家!既然你说是我哥的特别交代,那我们一定去。爸妈的`工作由我来做。”
就这样,陈军的心才落定了。
【四】
这餐年饭特有风味,更别有年味。除了陈军和王展各一家外,还有陈军的舅父母,姑父母,姨父母及兄弟晚辈。村支书与村主任也特地赶来陪他们吃年饭。整整摆了三桌,气氛热闹极了。
陈军的父母尤其高兴,将上的菜加了一轮又一轮,每桌都上了十几道菜。陈爹又从睡房抱出贮藏了多年的老谷酒,摆上了许多酒杯,让陈军为大家斟酒。然后,将一捆捆鞭炮搬到了屋场的空坪上……忙完这些后,陈爹这才将大家叫坐到桌边。
中午十二点一十八分,随着轰隆隆的鞭炮声,陈爹端起了酒杯,给大家一边敬酒,一边说着感谢和祝福的话。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
人们一个个起身,互相敬酒,恭贺新年,互送祝福。真是热闹非凡。
敬酒的主体自然落到了陈军身上。他的酒量不错,喝起来潇洒自如。除了给每位客人都各敬两轮外,还特地给王展的父母和小妹多敬了几杯。在为他们敬酒时,陈军特别虔诚,总是将王展挂在嘴边。
“来,王爸,我代表王展敬您一杯。祝您永远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来,我代表王展敬王妈一杯,祝您和王爸一样,永远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来,我代表哥哥王展敬小妹一杯,祝你生活幸福,永远漂亮年轻!”
这顿酒,王展的父母和小妹成了主客。大家都轮番为他们敬酒,恭贺的话说了很多。
陈军喝得真诚,用心,倾情。直到最后终于将自己灌得烂醉。
陈军的举动引起了客人们的猜测。他们琢磨:这也许不仅仅是陈军与王展的战友情谊,可能是陈军对小妹有了意思。这样的议论,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五】
人们的猜测一点没错。
就是这顿年饭,陈军和小妹走到了一起。他俩很快定下了婚姻大事,吉日定在正月初八。按农村的习俗,正月初八还是过大年的日子,婚期定在这天,算喜上加喜。
结婚这天,他们只请了几桌客,这是陈军的意思。陈军说,勤俭办婚事,是王展团长亲自交代的。王展团长告诉他,坚持勤俭节约是党和国家的好传统,我们军人要把部队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带到地方去。陈军口口声声没离“王展团长”,这让双方亲友都很感动。大家都说,在陈军心目中,王展这位团长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啊!
让大家更感动和震惊的,还是婚礼前发生的一幕:就在他们的婚礼即将举行的时候,突然一辆军用吉普和一辆面包车驶进村口,直接开到他们婚礼现场。车辆停下后,军用吉普上下来两位军人,走在前面的手里捧着一个盒子,上面覆盖着鲜红的绸缎;面包车上也走下几位地方官员,走在前面的手里捧着一块匾牌,上面也覆盖鲜红的绸缎。
人们虽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到那阵势,心里还是惊讶极了。陈军连忙走过去迎接了客人。只有他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这一切,都是他刻意安排的。
原来,部队首长和县乡领导是送王展的骨灰盒和烈士牌位来的。陈军告诉王展的父母和小妹:王展团长几个月前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他的牺牲,与救护陈军直接相关。陈军向亲友们讲述了事发经过:
那天夜晚,陈军和几位战士在执勤时遇上了歹徒。歹徒身上绑着炸药,将他们逼到了偏僻处。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歹徒身后突然猛扑上去一位军人,紧紧将歹徒抱住,推向了一边。就在那时,穷凶恶极的歹徒拉响了炸药包……陈军他们都受了点轻微伤,可那位军人却与歹徒一同倒在了血泊中。他们冲过去才发现,倒在血泊中的正是王展团长。临终前,王展拉着陈军的手,断断续续地交代了身后事……
陈军含着泪说:“部队首长和县乡领导选择这个时候来,是我要求的。我就是要请哥哥来参加我和小妹的婚礼。他是我们婚姻的红娘。”
顿时,隆隆的鞭炮声冲天响起,在山峪久久回荡。鞭炮声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悲伤,更充满了浓浓春意……
篇8:年是母亲的味道情感散文
年是母亲的味道情感散文
腊月的一天,我到火车站接一个从南方回来过年的朋友,看到一个身材佝偻的母亲,怀里搂抱着一个漆黑的鼎罐,在火车站接到儿子后,把鼎罐里还发热的食物,当场倒出来给儿子吃。乡村黑鼎罐里,是母亲炖的蘑菇土鸡汤。
朋友看到这一幕,眼圈红了,他说:“我回来,不就是想吃一口妈妈做的家常菜吗?”
电视里还看到过一个画面,春节来临前,雪花漫天,皱纹密布的母亲,正匍匐着用石磨碾着水泡糯米,乳白的汁从磨眼里流出来,在外打工的儿子,下了火车,再坐摩托车回家,在家门前望见白发的母亲,叫出了声:“妈,我回来了!”晚上,母亲做了好大一桌家常菜,全家人在炉火熊熊雪花飘飘中团圆了。这些团圆的家常饭菜,凝聚着一代一代人的亲情,食物也慰藉着亲情,绵延了一代一代人回家的'路。
我表妹小雅那年腊月还在苏州求学,有天半夜,她在梦中磨牙,是想吃母亲做的家常菜了,母亲做的麻婆豆腐、泡椒鱼、鱼香茄饼、南瓜汤……是小雅在江南梦中飘香的食物。一大早,小雅就给母亲打去电话:“妈,我嘴馋了,想吃你做的麻婆豆腐……”小雅那天给母亲打了电话以后,母亲急了:“乖女儿,又没有飞机,不能空运啊……”中午,母亲还是忍不住,用石磨制作的豆腐,在蜂窝煤炉子上做出了麻婆豆腐、鱼香茄饼,母亲把菜端到电话机前,给女儿打去电话,女儿啊,你看,妈妈为你做了。小雅在电话那边,哽咽泪流。
前年,小雅的母亲患病去世,母亲再也不能为女儿做家常菜了。妈妈的忌日也是在腊月,去年腊月,小雅特地从南方回来,去市场买了食材,为母亲做了几样家常菜,端到了母亲的墓地前,一头跪下:“妈,女儿给你端菜来了……”小雅在南方工作那年,母亲去了那儿,把自己多年来做的几样家常菜,都悉心传授给了女儿,母亲叮嘱说,女儿啊,无论你事业做得多好,今后成了家,也还是要回家给丈夫、孩子做饭吃。后来,小雅就是凭母亲教的一手四川家常菜,把一个优秀男子的胃给拴住了,并征服了他的心。小雅说,今年春节,她要在广东,做上一桌母亲教会的家常菜,享受那种久别的过年味道。
在乡下,一坛泡菜,泡出的也是人生百味。我奶奶在一九五四年做的一坛泡菜,一家人居然吃了三十九年,经年累月的老盐水,历久弥香,这是一个家族的味道,多少年的春节团聚里,奶奶就用一坛子泡菜为作料,把那些年清贫艰辛的节日烹调得有滋有味。我母亲在一九八四年做的一坛泡菜,十八年前带进了城,春节时我们回家,母亲也是用坛子里的泡菜为作料,做上几个拿手的家常菜,吃得身上和心头都暖融融的。而今,七十岁的母亲,还蹒跚着脚步,去市场上买回萝卜、辣椒、豇豆、姜蒜放在泡菜坛子里。这个摆在厨房里憨态十足的老泡菜陶瓷坛子,成为一家人心上的宝。
藕圆子,也是我在乡下喜欢吃的一种春节家常菜。在冬天,池塘里的藕成熟了,一些乡下人脱掉鞋袜,站到冰冷刺骨的水中挖藕,他们冷得牙齿打战,嘴唇乌青。那些乐观的乡下人,一大早,咿咿呀呀把刚出土的藕挑到城里去卖,眉毛上挂满了霜。他们用手工把藕磨成碎泥,在柴火灶上清蒸、油炸出的藕圆子,而今还是我梦中咂嘴的食物。
春节里的家常菜,是洗尽铅华阅尽繁华后,还记得的亲人们的气息,是母亲把对儿女们的疼爱,深深地植入他们的体内、灵魂中,成为唤醒打开千门万户的密码,成为连接万家灯火的暗语,充满了生活的禅意。
★ 味道经典高中散文
★ 品年的味道散文
★ 城里的年味散文
★ 炊烟的味道的散文
【年味道散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乡愁里的年味心情散文2023-01-20
年味的变化散文2024-05-16
散文《家乡的擀面》2023-12-25
春天的野菜的散文2023-04-20
父亲的板胡人生散文2023-03-18
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2022-11-09
家乡的变迁现代散文2024-01-21
锦绣文字品人生散文2024-03-19
桔梗花酱-叙事散文2023-09-24
难忘家乡炊烟抒情散文2022-10-31